分析结局,就要解析人设,而解析人设,就要确定结局,因为导致结局的,是人的选择,只有结局确定了,人物分析才不会出大错。
所以首先,李问是画家无疑,其余脑洞大开怀疑阮文是画家的观点就不用考虑了,因为从人设和剧情方面来说,只有李问是画家,这部电影99%的剧情才能完全圆过来,阮文是画家的话,漏洞太多,这电影也就配不上高分了。
关于李问的人设,可以从影片中大致还原出来:假钞世家,精通绘画,而且学习绘画的出发点就是做假钞,之后父亲被将军设局杀掉,家破人亡流浪加拿大,身边只剩一个精通精细加工的鑫叔(从鑫叔的爱好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物的设定,喜欢钟表,而钟表可以说是手工机械最极致的一行了,最终这个人物也是死于钟表)。在加拿大偶遇画家阮文,于是暗恋,可还没等他有机会表白,阮文就已经被画商骆文看中,出人头地,成了知名画家,而两个人的世界就此平行、不可能再有感情上的交错了。亲情、爱情一系列打击导致李问性格十分偏激,动辄杀人,连对自己人都毫不留情。人们常说“天才和精神病往往只有一线之隔”,李问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是个天才,但也是个偏执狂、妄想狂,精神病。
其次秀清,其实秀清才是当之无愧的女一号,我所说的秀清,包括她假扮阮文的戏份。在我看来,秀清就是一个有文化的普通中国女性,为什么要在“普通”前面加一个“有文化”的修饰词呢?因为她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受过多年教育有自己的世界观的表现;为什么要特意说他是“中国女性”呢?因为她在感情上的隐忍,没文化的人眼界不开阔,西方女性不会对感情有这么深的耐性,不会忍到这种极限,而中国女人很多都是感性到了极致的生物,可以忍你,但一旦爆发,就如同飞蛾扑火,无人可挡、玉石俱焚。
至于其他人,包括阮文在内,其实都没必要多分析,因为整部电影的剧情,都是在李问和秀清身上,李问是主线,秀清是转折点,阮文根本就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夹在一个妄想狂和一个妒忌狂之间的受害者。
争论最大的其实就是李问到底是爱阮文、还是爱秀清。其实我觉得这点没啥好争论的,人一辈子喜欢两个人很稀奇么?对于中国人来说,从一而终是常态,心理出轨也是常态。但李问无疑是喜欢阮文的,而且一直没变,就是喜欢阮文,但秀清是他的女人,他错就错在没把对阮文的单思埋在心底,反而借着秀清被火烧伤脸的机会,将秀清的脸变成了阮文,而当秀清看到阮文的模样后,这种不甘、羞恼、妒忌……等等负面情绪理所当然要到一个MAX值。
当然,最初知道时,秀清肯定还是抱有一丝期望的,期望自己能够在李问心里彻底取代阮文的位置,但很显然,秀清给了李问两次机会,李问都没有把握住,亦或是说他的自大、偏执,让他选择不屑于尊重秀清的感情:
第一次,是选择了偏激的手段,秀清勾结四仔和bobby绑架了阮文和骆文,并威逼李问亲手杀掉阮文,那个时候只有华女站在李问那边,关于这个情节,个人理解是鑫叔的死让四仔和bobby生了二心,连鑫叔那么忠心耿耿的老人,画家都能毫不留情的杀掉他全家,有必要么?杀掉鑫叔本人也就够了,还要灭门,要知道鑫叔的家人是不知道鑫叔到底在干什么的,这点也充分体现了画家的性格——精神质、偏执狂,所以四仔和bobby站在秀清一边胁迫李问是极有可能的,而且他们的目的也未必是干掉画家,也有可能是抱着一丝解开李问心结的想法去做的,毕竟李问的心结只有两个,一个是杀父之仇,那时候将军已经被干掉了,另一个就是阮文,作为一个偏执狂,李问一直幻想阮文和他的爱,干掉了真的阮文,有秀清这个和阮文一模一样的替代者,也许李问就不会那么偏激了。最终,李问拒绝干掉阮文,而四仔和bobby也朝李问开枪了,只不过因为防弹衣,没打死李问,也就是说他们确实有干掉李问的心的。
第二次就是秀清冒充阮文把李问救出来以后,问李问:“你只见过我原来的脸两次,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李问:“天分。”秀清:“只是天分这么简单吗?”李问理所当然:“嗯,不然还是什么?”
当然,我认为这就是李问真实的答案,因为发哥扮演的角色就是李问幻想出来的,而他,只通过后视镜看到过发哥一眼。
这里,李问的自大、偏执,再次让他选择了一条绝路:秀清来救他,让他认为秀清离不开他,不会放弃他,即便自己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
随后秀清又问:“那你刚抱着我的时候,眼里的是她(阮文)的脸,你心里想的是谁?”李问:“其实像我们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得到最好的,能找个代替的,上天已经对我们不错了……”
这段对话明显能看出,在李问心里,阮文是最好的,秀清只是替代品。尤其最后一句:“到时候你让我变成什么样,我就变成什么样。”这句话也许在李问看来也许只是还秀清一个安慰,但在秀清看来,却是把她付出的感情当成了交换,一种等价交换,而对于一个感性的女人来说,感情是无价的,是值得自己牺牲生命去付出的,而李问的回答,把她心里最终的一丝幻想彻底撕碎。
最后,秀清的选择也就没什么意外了:既然活着不能得到,那么就做一对儿黄泉路上的鸳鸯吧……
电影的最后出现了大反转,原来贯穿整部电影的画家吴复生(周润发饰)是李问(郭富城饰)臆想出来的人物,是在李问被押送回香港的车上看到同行的警察后,将自己的经历嫁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身上,以此摆脱嫌疑的故事。让人看完才恍然大悟,原来李问才是假钞头目“画家"本人,可怕他的智慧,应变以及编故事的能力。可如果真是这样,影片中很多的桥段就无法解释,不能说我看懂了或者理清了这部电影所有的情节,关系,故事,只是拿一些不同的观点和大家一起分享。
影片多个地方值得细思——
1.最先让我疑惑的是影片的最后,当女警官找到真画家阮文,给她看李问的照片,问她是否认识,阮文的回答,他是我的邻居,然后画面切换到多年前,阮文在和某人告别,回过头看到李问,李问回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里鑫叔在操作机器,并且和他说"拼命赚钱吧,赚到钱你怕没女人?记住,你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都是观众,主角没你的份。“仔细揣摩一下,首先这时候,观众已经下意识认为李问就是"画家",而闪回前阮文说李是邻居,所以我们会想当然的认为李问暗恋阮文,阮文是画画的,而李问和鑫叔在他家隔壁造假钞。但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李问很可能认识阮文,甚至他们是同一个团队。第二,在李的描述中,"画家“是一个讲规矩,脾气暴躁的存在,而鑫叔和李问说话的口吻就显得非常不合适,试想一个犯罪团伙的领导,会让手下的人这样和自己说话吗。而这里最让人起疑的就是鑫叔说话的内容,“我们都是配角",主角,配角这两个词一直贯穿着整部电影,如果李问真是"画家“本人,那他就是一个操盘者,操盘者又怎么会是配角,起码不是鑫叔这种格局认知的配角。所以,在这里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李问并不是“画家"本人,只是团队组织成员,"画家“很有可能就是阮文。
2.在影片揭示李问的谎言时,画面闪回了发哥和郭富城对比的画面,导演在这里做了奇怪的处理,将李问臆想的画家和李问自己呈现出两种状态的表现。在炸掉油墨车时周润发是无所畏惧的,而郭富城是害怕的,在交易时郭富城的画家显得格外兴奋,在往鑫叔身上倒汽油时又是痛苦的,种种的一切表现都和谨慎的,富有手段的假钞首领非常不搭,两相对比下更是让郭版本的“画家"显得没有什么说服力。由此回到第一条的推断,李问不是真正的"画家“。
3.酒店火拼的情节,为什么李问和假阮文对质的时候,他的成员除了华姐都拿枪指向李问,如果李问是“画家",明显不合逻辑,但如果按照之前的推断,真阮文才是"画家“本人,而酒店里和李问对质的就是真阮文,那一切似乎都合理了起来。而当李问被众人拿枪指着时也没有惊讶,说的是大家一场兄弟,而不是你们造反之类的说辞。
4.另一点是为什么假阮文可以找到这么多名流来保释李问,假设真阮文是名人,可以结交很多社会名流,可要大家集体出动,保释一个如此重要的罪犯,不合情理。其次,来保释李问的阮文是冒牌的,那问题来了,脸长得一模一样难道就可以知道真阮文认识哪些人了吗?就可以联系上这些名流了吗?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让他们来保释一个重度罪犯吗?答案是根本不可能。只有一个解释,假阮文只是负责露面,真正联系名流的就是真阮文本人,也就是“画家"本人。影片中鑫叔的一段话可以佐证,"三代做假钞,从没有人坐过牢,因为守行规,只做批发,买家有权有势,保护我们",回过头看,那些只手遮天,阮文用来保释李问的名流是否就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买家。
其他还有很多情节导演在影片中似乎做了明显的比喻。
5."画家“和李问在飞机上,“画家"对李问说“所有成大事的男人都是为了女人,我父亲说过,放弃爱情的男人没一件事干得好。"当李问反问"画家“时,回答是"我是极少数不为女人而活的男人",如果“画家"是阮文,那就合情合理了,阮文自己就是女人。
6.影片中,唯一真实身份是画家的人只有真阮文,而假钞头目被称为"画家“,这样,阮文反而成为最不会被联系起来的人,而一旦联系起来又是那么顺理成章的角色。
7.电影的片名叫做无双,明面上无双指的是周润发和郭富城饰演的“画家"和李问,其实电影里唯一能被称为双的只有阮文,真阮文和假阮文这两个模样一样的女人。
8.最后,佐证真阮文就是"画家“最明显的两处地方,影片中给了两个相同的镜头,李问带“画家"回去还钥匙,"画家“拿了印有阮文头像的杂志,慢慢的遮在自己的脸上。同样的一幕还出现在李问在泰国被捕,“画家"再次出现,这次镜头给了特写,慢镜的处理,着重的呈现了"画家“用印有阮文头像的杂志遮住自己,用电影镜头的语言告诉我们真正的“画家"其实就是阮文,身为画家的真阮文。
不可复制,是谓无双
画家和李问的第一次‘’深谈‘’,在温哥华的小酒馆里。画家在听完李问如何精益求精地制作假画之后对李问说,你这样的艺术家,我真不应该在这种地方招待你,应该换个地方为你开支红酒。李问说,不用了,我这种“艺术家”,还是跟啤酒比较衬。画家不以为然,说,任何东西做到极致都是艺术。
红酒和啤酒,这两种在一般情况下被赋予了截然不同格调的饮料,也给人以前者是艺术品,后者不过是工业化产品的迷思。品酒师可以是艺术家,而最好的啤酒技师,在大众眼中不过也就是技师而已。
在李问讲述自己和阮文早期经历的时候,提到了画廊的经理对两人作品的评价。画廊经理说阮文的画有激情有创新,是真正的艺术创作,而李问不过是复制前人技巧的拙劣画匠,学得再像也毫无艺术美感可言,因为“世上只能有一个梵高,后来的人都一文不值”。所以在大多数人看来,即使李问能把前人的作品复制得“好过真货”,他还是无法超越“画假画的”这一对他艺术价值的终极评价。
那么我们对艺术的推崇,以及艺术自身的可贵,其落脚点究竟在哪儿呢?一定不仅仅是对美的呈现,难道复制画就不美了么。也不简简单单是对人们情感的投射,比如李问那幅广受诟病、算不上艺术的“四季”,在故事里也是阮文的爱情寄托。我觉得其中有一点原因可能是,艺术的灵感、激情、创意等等这些,是人类思想火花难得迸发才有的产物。而这些火花,是当时当刻独有,只属于创作者本人的,其他人不可借鉴也不可复制,甚至创造者本人也休想随时产生或者企图复刻灵感。红酒也有这个特点,比如当年的气候水文、葡萄偏酸偏甜,酒桶木质的细微差别,甚至品酒的器具和品酒时的环境温度,似乎都影响着品酒人的味蕾,影响着对一瓶红酒好与坏的评价。对品酒师来说,一瓶最好的红酒和当时的品酒体验,可能也是难以复制的。
点题,无双。
李问高超的复制名画技术被画家看中,有了本文开头的一段谈话,然后画家邀请李问加入自己的假钞制作团队。在假钞的制作过程中,富兰克林画像、字体、油墨、水印、纸张等等,团队成员对每个环节的用心和专业程度不逊于任何一位日本工匠,最终假钞成品的像真程度也堪比艺术品。没有人能否认技术对于艺术的重要性,那么对于极致像真的技术追求,是不是也可以算得上是艺术呢?
伪钞种种的工艺集中在最终成品的电板上,有了电板、凹版印刷机和变色油墨,任何人都可以生产超级伪钞。在泰国,“将军”要把画家和李问一行人强留下来教自己的团队生产伪钞的技术。言语不和即将触发枪战之际将军的手下告诉他,杀掉画家没关系,懂技术的是李问只要他不死就行。极致的技术追求之后,李问获得的似乎不过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教给学徒的“工业技巧”而已。电影里,成批的伪钞从印刷机里被制造出来,似乎也正是在宣告着技术可复制的“非艺术性”。
然而我们整个社会运行发展的根本,似乎更多地要归功于可复制性。可复制性让人类享受到了高效率的工业化生产带来的一切生活质量的巨变,可复制性让很多曾经的昂贵生活必需品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可复制性让吃土少女如我可以在ZARA买到当季最新的流行。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贡献最卓越的科学界,科学实验是否具有可重复性也是判断其是否可靠的标准之一。可复制对于人类的意义,似乎比不可复制要大得多。
可是我们无法不去歌颂偶然,不去赞美灵感的可一不可再,不把艺术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不把那一个个独一无二的人放在心尖儿上。是谓,无双。甚至这些人和事是不是真的无双都不重要,只要我们认为他们是无双就好。无双本身,就意味着最高的价值。
你说,人类是多么感性的动物啊。
首先必须声明,《无双》是部不错的电影,可以给四星,剧情反转合理且具有颠覆性,周润发、郭富城演技出彩...夸的话大家都说得很全面很具体,我就说几个小问题吧。
一、假币团伙工匠们战斗力过强
影片前半部分各种讲解印假钞的技术问题,也在渲染几个骨干成员的高超技艺。然而就是这群工匠(其中负责安保那位应该有底子)在加拿大抢劫油漆也就算了,还跑去金三角火拼并大获全胜。从秀清的烧伤和警方的调查来看,这些经历是真的,只是画家身份成疑。那工匠们也太牛逼了吧?有的豆友猜测,那可以是找内应、请大量的雇佣军啊,如果这样去圆,我确实不能说不可以,而且我也可以脑补其他版本的火拼。但是电影能不能稍微交待一下?如果完全没这样交待,我们认为他们就是超级厉害,也是利用电影本身没法反驳的。真真假假说不清楚。
二、假币团伙露馅露的让人难以置信
一个口口声声说自己专业的团伙,一个黑钱赚个不停的团伙,怎么会有人冒着被抓被灭口的风险去花假币?而且这人还是年纪最长、辅佐了两代老大、家人最多的鑫叔?然后他被发现用假钞也是因为他从加拿大买了一个古董钟,就那么堂而皇之地摆在窗户旁边,自信没毛病,问题是也要相信别人(无论警察还是老大)不会放过自己啊。
三、加拿大警察的戏份有些多余
王耀庆这个角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锁定了鑫叔的钟进而锁定了假币团伙,可是他迅速就暴露了自己,又不申请和香港警方合作,只身接触假币团伙,企图把他们骗回加拿大,结果领了盒饭。又和香港女警被强行加了段感情戏,只言片语就终生难忘的剧情恐怕只能感动编剧自己。
四、假币团伙内讧有些唐突
一个讲求规则、技艺超群、聪明绝顶、英勇善战、经历了大风大浪的团伙,在绑架阮文那天突然就分崩离析了,只有秀清和画家之间有矛盾(女方不想做替代品),结果其他人反而开枪乱战搭上了性命。这是黑色幽默?
五、画家年轻时不会落魄吧
画家写小说的能力和演技丝毫不逊于他的绘画水平,欺骗了警察,也欺骗了观众。按他最后揭露的真相,当年他好像活的真的挺窘迫,不但鑫叔说他做不了男主角,而且连爱情都是YY出来的。可是,他不是假币三代世家嘛,爷爷爸爸从来没有坐牢嘛,那他应该是富三代了,怎么会过苦逼的日子?如果三代世家是骗警察的,他又何必去金三角复仇,他又哪里找得到那么多优质的值得信赖的客户?鑫叔为何从开始就和他这个平凡的毛头小子造假币?
言而总之,这片虽好,还是有些问题,谈不上神作。
PS:
我当然知道李问编了很多假话,但是从影片中可以明显看出,他的故事不是完全凭空捏造的,有无中生有的人物,也有移花接木的地方,一定是真假参杂,才能混淆视听。一、二、四、五问题,豆友们各抒己见,有些圆的很好,真是把问题圆成了不成问题的问题。但是这些回答也是基于豆友们自己的想象,电影没交待的剧情、没透露的线索,大家脑补出来一一解扣。这也是本电影的最大特色,很多地方不点透,给观众以无限的想象,似乎也给故事的演绎多了几种可能。但是我个人的观点,留的疑点不能太多,该交待的剧情适量还是要交待,该透露线索的地方尽量还是要透露线索,该说明的问题尽量还是要说明,不然这是编的那是编的,无一可信,我们观众还看个什么逻辑?不然这要观众自己脑补那要观众自己脑补,编剧导演太偷懒了吧。有些豆友说,两个小时的剧情时间有限哪能面面俱到。是的,那就删除一下床戏,压缩一下枪战吧,把问题三那个警察的戏份调整一下,反正本电影也不是靠场面、靠情爱赚吆喝的。
【没有关键剧透,可放心阅读】
这年头,连发哥都要讲几句爱情鸡汤,还让那些情感博主怎么在江湖上混?
在这部《无双》里,他亲亲热热拉着郭富城说:“放弃爱情的男人,做不成大事。”
当然,他们不是搞基,说的是郭富城的前女友。
郭富城演的这个怂包,叫李问,明明深爱女友阮文,为了不耽误她的前程,忍痛分手,还故作潇洒地说,男人该去拼一番大事业,没必要儿女情长。
发哥却认真劝诫他,既不要放弃她,也不要放弃爱情,否则有你好看。
竟然一语成谶,在结局时结结实实打了李问的脸。
当然了,《无双》不仅有“儿女情长”,还有一番“大事业”。
讲真,得知发哥成了伪钞集团的头头,而且是祖传三代世袭的那种,我是不怎么意外的。
三十多年前,在《英雄本色》里,这人就用美钞点烟耍帅了。
如今大概烟瘾渐长,美钞不够用,合计合计,不如拉一帮人马,干脆自己倒腾。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渐长的不仅是发哥的烟瘾,还有美钞防伪技术,他爷爷辈儿爸爸辈儿留下的祖传造假技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
技术革新,势在必行。
他看上的男人,就是李问,一个落魄艺术家,连一张画都卖不出去,全靠给人偷偷摸摸临摹点假画,才能混口饭吃。
李问缺乏成为一流艺术家的非凡创造力和想象力,却拥有纤毫毕现的绝佳复制力和观察力。正如发哥所说,只要找对了舞台,就有可能成为百万分之一的主角,而李问的舞台,就是制作伪钞。
从严格管控的印钞无酸纸,到政府武装押解运输的变色油墨,无论是斗智斗勇获得原材料,还是没日没夜攻克技术难关,制作假钞的每一步,通过李问的全程参与,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用发哥的话来说,他们制作的伪钞之所以多年立于不败,就因为每一步核心技术,都追求和真钞一模一样,只有这样,假才能成为真,甚至比真更真。
不过,他们这一行,行规非常严,只要违反行规,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没得情面可讲。
这个行规就是:伪钞只能批发出售,不能自己拿到外面用。
当然我们已经知道,电影中的规矩,就是立下让人违反的。
警察正是利用这一内部漏洞,早就盯上了这个国际伪钞团伙,准备死死咬住不放,势必挖出来一窝端掉。
白道死咬着他们,黑道也没闲着。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技术这么牛,钱赚这么多,眼红的人可太多了。金三角某位拥有大量武装势力的“将军”,正打算把他们客客气气请过来,住个一年半载,把制作伪钞的核心技术,跟大家分享一下,再和和气气地开个伪钞学术研讨会。
发哥怎么回答?
当然是一身白西装,两杆冲锋枪,潇潇洒洒,大干一场!
李问和挚爱的女友阮文分手后,偶然救了一个被火烧伤的女人秀清。
傻子都看得出来,秀清对李问一片痴心,何况情感专家发哥。他从中作梗,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在给秀清伪造一个假身份的时候,把她的名字改为“阮文”。
从此以后,世上就有了两个“阮文”。
一个失之交臂、另嫁他人,一个如影随形、痴心守候。是固守心中的真爱,还是怜取眼前人?李问陷入两难的局面。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李问被捕后,他被警方步步紧逼,就为了让他将发哥的全部罪证和盘托出。
他当然不肯开口,直到阮文出场,面对昔日挚爱的女人,他无法拒绝她的要求,因为她有权知道杀掉自己未婚夫的罪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随着讲述的展开,李问和阮文的过去铺展在我们眼前:温哥华唐人街的患难与共,两个落魄画家的相濡以沫,阮文拒绝单独出名的机会,就为了与李问祸福同享。
她爱他、照顾他、尊重他,为他欣喜、为他痛哭,我们看到这些,才彻底明白,李问之所以对她念念不忘的原因;也能够理解,为什么阮文会在功成名就以后,不计较自己未婚夫的死,反而大费周章动用各种关系,来保释一个嫌犯。
然而,有一个人表示怀疑,她就是抓捕李问的女警官,她的爱人,在一次关键任务中殉职。出于刑侦人员的敏锐,更出于一个同样痛失所爱的女人的直觉,她感到困惑。
她问阮文,难道她死去的未婚夫只是李问的替身吗?
阮文的表情意味深长,要一直到电影的最后一秒,我们才能读懂其中的深意。
可悲、可叹、可惜啊。
有人可以复制出世界上最接近真钞的伪钞,却只能给出一份最接近真爱的虚情假意。
《无双》这部港味儿十足的电影,有悬疑,有反转,确实是近两年难得的高水准影片。这不仅归功于演技实力纷纷在线的各位主角,更要归功于扎实细致的剧本。
导演和编剧都是庄文强,他参与编剧的《无间道》系列和《窃听风云》系列,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非常拿得出手的硬通货。
《无双》能够延续这样不俗的表现,实在令人欣慰。
有意思的是,《无双》这个片名,是我今年看过最有心思的名字。
既关乎分庭抗礼、亦敌亦友的两个男主角,又关乎世间诸般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万事万物。
而文章开头,我们摘录的发哥牌爱情金句,更起到了推动关键剧情的作用。
是啊,放弃爱情的男人,再怎么机关算尽、运筹帷幄,耍得了连环计、设得下局中局,也做不成大事,迟早要翻船的。
一切只不过因为,他骗得过验钞机,却骗不过人心。
要知道,真钞假钞、真情假意,都是有一不可有二的好东西。
首映日后,今年国庆档的口碑黑马《无双》跑出来了。四部同一起跑线的片子里,获得观众最多好评的,是之前谁也没想到的这部庄文强自编自导的电影。
在几个月前看到先期预告片和剧情简介时,一度以为这会是个毫无新意的“火爆警匪动作港片”而已。发哥烧美金的画面,仿佛穿越到了《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有一丝“炒冷饭”的味道隔着银幕飘出。不禁好奇:庄文强打造了十年的剧本,就为了写这样的故事?这样的电影在香港还不够过时吗?在这个时代还有观众想看吗?
看完后,初始的印象完全打脸。
本片简直就是编剧笔头下的编剧养成,是庄文强的“编剧的协奏曲”。
表面上看,这部电影90%的时间都在讲述“李问版本”的故事。代号“画家”(周润发)为首的犯罪团伙,掌握了制造伪钞技术,难辨真伪,并在全球进行交易获取利益。他将落魄画家李问(郭富城)一路提携成伪钞制造高手。从威逼利诱的开端到各怀心思的纷争,事件冲突不断,引起警方高度重视。
然而,“画家”和其他成员的身份一直成谜,警方的破案进度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关键时刻,李问的被捕打开了破案的突破口,他告诉大家事件的前程往事,而“画家”的真实身份却让众人意想不到。
在这个版本的故事里,庄文强故意埋下了非常多的“BUG”,让观众在三组真身与替身(真钞、假钞 / “画家”、李问 / 秀清、阮文)里不断兜兜转转。庄文强还不时地从女警察的侧面角度展开她的记忆,虽然只有对几个部分的补充,却都刚好暗合了李问的叙述,让他的故事似乎显得可信度更高了些,也更为完整。
戏剧张力极强的剧情,被抽丝剥茧的叙事结构稳住,变得十分顺畅,但中间却又总有些奇怪的段落,看起来像是记忆的模棱两可,又像是从未真实发生的事:
为什么李问能主导纸的订单,直接订下五百吨?
为什么团队那么多人,“画家”却几乎永远都和李问形影不离?
为什么李问刚从前女友阮文的房间里出来,“画家”就要马上带着毫无经验的他提枪去抢劫变色颜料?
为什么闯金三角毒枭这种场面,都要让李问来手捏炸弹遥控器?
为什么“画家”都被枪伤地半死不活了还能满血复活、栽赃陷害?
……
就是这些疑点,让李问的故事显得亦真亦假。
“画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李问版本是他用“编剧思维”临阵磨枪出来的,“画家”只存在于他的心里。
郭富城的确在处理这个内心复杂的角色时,演地很好。他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善良、憨傻、习惯于退缩的普通人,神情语态皆未失分毫,从头可怜到尾。他一进警局就大喊“画家让所有人处在危险之中,大家都会死”,借此埋下伏笔。再加上秀清(假阮文)身处一旁,让他口述的前因后果更有信服力。警察们一步步落入他的圈套,从未把他放在眼里。
“我出产的假钞,是全世界最多人喜欢的像真画。”假作真时真亦假,在之后不同的叙述版本里,一切奇怪的BUG都得到了解释。
本来习以为常的情节,一旦把“编剧意识”直接嵌入文本,套上角色的叙述视角,再度回想的时候就会产生变形。看完结局,再回过头来重新思索,就会发现《无双》里面的不少段落和第一次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观感。因为情节与视角之间发生了错位。
而发哥的表演则让这个充满了奇情的剧本真正立住,因为他饰演的“画家”,是作为一个“活着的符号”被写进电影中的。
潇洒、幽默,又有不羁的狠劲,“画家”这样的角色不仅是庄文强在剧本写作中就以周润发的银幕形象为参照量身打造,在电影里更变成了一种具有双关的意指。
庄文强说:“拍这部电影能和周润发合作已经是圆梦,不奢求票房有多高,回本就好。我只是希望00后看完这部电影,能明白周润发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
戏里戏外,无论是庄文强还是李问,都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创作出的角色。换言之,这个剧本神奇的地方在于,编剧在创作它时的精神信仰,全部被放在了一个不存在的角色身上。
周润发在《无双》里复刻了自己几十年来的银幕形象,这是一种对自我的戏仿,也是庄文强在致敬周润发出演过的那些经典电影——
《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上海滩》里的许文强,《喋血双雄》里的杀手小庄,《纵横四海》里的亚Joe……
在这里专门提一个小细节。让我们回想在故事之初,使得李问和“画家”相遇的那幅《骑士、死神与魔鬼》。
李问在审讯室里谎称自己在一个无良贩假画室里打工,所临摹造假的第一幅作品就是花了一礼拜做的德国画家阿尔布雷特·丢勒于1513年创作的铜版画《骑士、死神与魔鬼》。而也正是因为这幅作品,让“画家”侧目于他,将他纳为团队成员。
当初看到这个细节不以为意,直到最终反转的揭晓,方转过头去回想。这堪称是一个李问在短时间内就迅速编织出的,极具“真相感”的细节。
接着,我们还能回想到李问在那个不存在的画室的一些角落里,也陈列了几幅仿丢勒等画家后进行拼贴的作品。
作为线条大师,阿尔布雷特·丢勒的素描向来是习画者学习的对象,但如果暂且抛开丢勒高超的绘画技艺与制造假钞的李问之间天然存在的“祖师爷”关系,这幅《骑士、死神与魔鬼》为什么会在那个关键的节点成为一个人分裂成两个人的重要道具?
庄文强设置这个细节,究竟用意何为呢?
在这幅李问临摹的画作上,占中心位置的骑士形象,威武而又沉着。他披盔戴甲进入一片晦暗的森林,陪伴他的是马和猎狗。他没有注意到,密林中突然横窜出一个骑着瘦马、头上长角的狰狞的死神,在骑士身后,又钻出一个手持长柄斧的魔鬼。死神要阻拦他的去路,魔鬼想拉他下马。这些都象征了易逝的时光、死亡和邪恶的念想,但骑士视若无人继续前进。他坚定的步伐意味着刚毅,在这个骑士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远处隐约可见的山顶上的巨大城堡,这是骑士的最终目的地。
潘诺夫斯基在《丢勒的生平与艺术》里解读这幅作品为“道德的美德”,丢勒希望自己能保卫真理,“他的心灵无意中将他与自己版画里的英雄联系起来”——
这正是丢勒在他的版画中所表达的:与类似主题的所有其他画法不同,人的敌人不是真实的。敌人不是有待征服的敌手,而是可以忽略的“鬼怪和幽灵”。那位骑手从他们旁边经过,仿佛他们根本不存在,继续自己的行程,“坚定而热烈地注视着事物本身”。
在这个细节之后,让我们再切换入那个令人唏嘘的结尾,阮文的真身告诉女警,自己曾经和李问不过是没说过几句话的邻居关系。
不合理之处也就有了解释。在不断的翻转里,观众得以窥见真相。但这些仅是叙诡上的技巧,还不够让它变得能令人在回味时感动,所以有了这样一个“路人邻居”的结尾插叙作为补刀——原来直到最后一秒,我们才认识李问,一个彻头彻尾的可怜人。
在李问心中,一直住着一个“理想的自己”:一个能够占据画面中心位置的主角,拥有一切美好的品质与希望。
他希望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家,却只能成为承继家业成为伪钞制造者。
他希望自己能和真正的阮文共度一生,却只能成为羞于启齿的邻居。
他在想象中烧掉了自己的画作,实际上是烧掉了自己充满遗憾的暗恋爱欲,又连累秀清的容颜与身体被火焚烧。
他让秀清整容、改变身份,其实就是对她的生命和情感进行绑架,作为替代品来满足自己。
他希望自己能成为有着人生目的地的骑士,最后却得过且过,没法拥有真正的,便自己制造虚假的。
“假的比真的还要真”这句台词,在全片里出现了两次。一次是“画家”对李问说的,一次是李问对秀清说的。但这两次的听众,其实都只有他自己,聊以自慰罢了。
易逝的时光、死亡和邪恶的念想全部困住了他,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敌人。
虚幻,成了他自己给自己创造出的敌人。
结局揭晓,我们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开头安排的那幅画作有着这样的作用。在几秒钟里,就暗示并发掘出了人物的心理、动机,并且涉及到电影的主题。
专门提这一处细节,便是想要举一个具体的点,来说说庄文强这么十年来雕琢、完善剧本的过程,是如何挑拣细节,再通过一个细节,扩散到全片的构建上。
但同时,这些细节又没有被创作者滥用或喧宾夺主、过分强调——它们都被适如其分、安安静静地放在角落里,等待着观众们去看到,就算错过了也不要紧,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解读。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谈谈庄文强在剧本上的创作契机,同样蛮有意思的。
2006年,庄文强与麦兆辉成立工作室,虽然当时凭借着不少知名电影(《无间道》、《窃听风云》)等声名鹊起,却没想到工作寥寥。
此时,庄文强看到一则美国新闻,众多警察围剿美国中部某农庄,农庄内制造伪钞的匪徒身旁只得一台印刷机,却仍兀自不停在印刷假钞,大概印了两万亿左右,被包围的匪徒已经没有了使用这些伪钞的任何可能,但他还是选择迷茫地印下去。
庄文强当时的心情,跟这位伪钞制造者一样迷茫,所以想要写一部关于制造伪钞的电影,里面包含了人生的迷茫、遗憾与人性的荒诞感。
在剧本的创作上,庄文强直言:“其实真真正正的人物只有郭富城一个,那就顺着他来写。难度在于他经常在同一时间有三四个动机,有大的、有小的,但幸好他是一个人。”顺着一个人的心路历程,而非先制造结构再进行填充。
就是在这样的创作态度上,我们可以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编剧的“行货”,将叙诡的技巧进行罗列、重复与堆叠,并一步步在建立冲突、制造悬念、情节铺垫上进行细致的梳理。
《无双》这部电影在剧本层面的丰富性,就体现在如此的心态上。在结构之内,它的细节是充沛的、情怀是饱满的。也正因此,它能给人以并非从影片叙事结构、而是从故事内容本身出发的“解谜”感。
就如今的电影市场而言,港产悬疑动作商业片的剧本,能做到如此紧密、精细的地步,在观赏性和节奏步调上都能给观众留下很好的体验,已是足矣。
文/徐若风
今天看了《无双》,最深的感觉是……周润发真帅,几个装逼的表演,换一个人都不可信,唯有周润发在“装逼”的时候,觉得恰如其分,有种明明是“胡说八道”,却觉得“理所当然”,明明是“牛逼哄哄”,却觉得“言之凿凿”,这就是演员的魅力吧。(郭富城很好,就是个人魅力在发哥面前暗淡了下来)
故事脉络是李问叙述,在后半部分就感觉有问题,一下就想到了叙述者诡计,怀疑过李问才是真正的画家。现在重新梳理一下李问所讲的故事,看看到底那部分真,哪部分假,按照故事线叙述。
(为了写这篇文章,又去刷了一遍电影,发现了很多细节~好片子!)
㈠
先从警方的通报开始,这些都是确定发生的事:
A事件.两年前2月2日,加拿大公路,中央银行7个护卫被杀——抢劫油墨事件
B事件.同年6月,金三角马林游击队,82死,157伤——画家大战将军事件
C事件.去年9月10日,屯门染厂纵火谋杀案——处理鑫叔
D事件.几个小时之后,加籍骑警李永哲(女警男朋友,抢劫油墨事件的亲历者),画商骆文(真阮文男朋友)被杀
同时,发生“画家集团”内斗,林丽华,沈四海,王波,死亡。
警方通报生还两人:李问和画家……
实际上从电影开始的警方通报开始,李问就在构思的他的陈述了,他要把警方掌握的信息编到他的故事里,亦真亦假,才更加难辨真假,也符合李问高超造假的能力……编故事当然是造假,高级的故事是连警方也能欺骗的,符合人设!
㈡
接下来的镜头很有趣了,从画面中获取的信息是警方非法取证栽赃陷害李问,让他就范供出“画家”,注意台词是:尖沙咀酒店枪杀案,现场的皮肤和毛发,经过化验和李问的完全吻合……等等,警方正式起诉谋杀。然后,李问爆发了,并说:证物是假的。正常人看到这里,都相信李问的描述。关键是女警的话也起到了迷雾的效果:“家具是真的,床单是真的……我们能做到有多真,你应该清楚。”好了,到这里看起来坐实了警察的假证据。
二刷时,再看这一段:证据肯定是真的。唯一的问题是警方无法确定的“画家”的身份,警方怎么知道“画家”在场……另,警方还真是配合李问,一起演戏欺骗观众,当然是各怀鬼胎,大家一起把假的演成真的。
㈢
接着假阮文出场,带着几个大佬,要保释李问。
看完电影之后,可以知道,假阮文是真秀清,她是被李问在牢里寄得信带来的。然后,假阮文配合李问又演了一出戏,造假成性的人必须用谎言掩盖谎言。
警方在通报案情时,初步介绍了一下伪钞成员的信息:澳门人吴鑫(鑫叔),林丽华,越南华侨沈四海、王波。结合后面李问的叙述,我再丰富一下信息:
吴鑫——鑫叔,电版师傅,因为坏了行规,被杀全家。
林丽华——华女,管家,要杀秀清的时候,被李问所杀。
王波——Bobby,沈四海——四仔,运输部,保安部,其中一人后期断手,最后都被射杀。
为了叙述方便,李问叙述的画家称之为伪画家,李问称之为真画家。
⒈李问与阮文的交往——假
“我和这位阮文小姐,在温哥华认识的,我们刚刚出道,可是没有人买我们的画……”
和阮文的交往,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关于李问经历的部分难辨真假,我倾向于相信。李问学画,想从事艺术工作,但因为天赋点点错了,点到了“复制眼”上,只能从事造假的工作…但是这又和他所描述的画家三代造假币有冲突…“三代伪钞”有点假了,后述。
真实情况:邻居,从阮文对李问的态度可以看出,李问暗恋阮文,仅此而已。而且,此时李问已经开始生产假币。鑫叔的一段话可以补完这里的情节:
“拼命赚钱吧”——这时,李问钱不多
“赚到钱你怕没女人”——这时,李问没有女人
“记住,你和世界上所有人一样是观众,主角,没你的份儿”——电影的“眼”,也是解读李问的关键所在!
另,感情段落被女警叫停,却被假阮文支持。其实,这段描述关键塑造了痴情的“李问”,和他后来参与造假的“身不由己”。假阮文听得津津有味,也不知道这段词李问有没有和她对过…不过我想,假阮文听得时候应该是哀莫大于心死…伪钞大王“画家”在面对不可得的爱情时,也只能依靠幻想了!
再另,李问也真的会给自己加戏,把自己想象成真阮文和他老公之间的障碍,真够给自己贴金的……做不了拥有爱情的男主角,只有靠YY了。
⒉李问与画家的第一次见面——假
真实情况:李问的郁郁不得志,李问仿制名画,李问被画家发现,直到李问被画家带入行,全都是假的。李问如此的叙述,是希望把画家这个人物立起来。印象比较深的是伪画家的极端毒鸡汤:
装逼金句:
⑴三代做假钞,从没有人坐过牢,因为守行规,只做批发,卖家有权有势,保护我们。(行规很重要)
⑵我出产的超级美金,是世界上最多人喜欢的像真画。(“最多人喜欢”,画家的主角情结)
⑶只看到黑跟白的人永远都是失败者。
⑷办完了事,我帮你把她(阮文)追回来(画家的阮文情结)
⑸你可能不知道所有能成大事的男人都是为了女人,我父亲说过,放弃爱情的男人没一件事干得好。
⑹我是极少数不为了女人而活的男人。
为发哥鼓掌,这个逼装得100分,估计在给画家编个女朋友出来,可能会露馅,所以李问干脆了让画家单身……
引出前半段的重点:仿制新美钞——这肯定是真的。佩服香港导演敬业的态度,把印美钞的部分拍得这么专业,微缩印刷,变色油墨,无酸纸……看得一愣一愣的。印象里,这是首部直接描述印钞部分的电影吧,牛!
然后,进入印假币的环节,除了表现专业性之外,这里还重点刻画了鑫叔(家人),通过鑫叔的嘴侧面补充了画家的信息。
⒊A事件.李问与伪画家的第一次矛盾,抢劫油墨——抢劫杀人本身是真
从警方描述和剧情闪回中可以确定:李问炸毁的油墨车,杀了人(7名护卫)。
李问叙述的真实目的:凸显故事中李问的无奈与伪画家的凶狠,当然我们知道凶狠的是画家自己。
特别之处:李问的叙述中,特别提到了开始时他们没有想到杀人,只是后来护卫的开枪才导致李问起了杀心。
从故事的讲述角度,这段叙述有些多余。我倾向于这个开始不杀人的计划是真的,毕竟是假币团伙,闹得事越小越好。同时,这个故事还引出了加籍骑警李永哲的一条故事线,不过这条线的感情部分实际上的可有可无。
有趣的部分:李问的描述中,假画家先带李问到阮文的家还钥匙(李问的叙事还是比较清晰的,阮文是他叙事的线索),然后直接给枪,开抢。抢劫的过程太不合理了,为啥要带上什么都不会的李问,为什么还要给李问枪,毕竟他没有开过枪。当然,看完电影你就知道了…
请记住这里鑫叔有一句吐槽:只剩两桶油了,死性不改,怎么做大事。这句台词很突兀,不像李问描述中的鑫叔能说出来的话。我倾向于相信鑫叔真说了这句话,结合最后鑫叔的吐槽“记住,你和世界上所有人一样是观众,主角没你的份儿”,可以看出真实的鑫叔和李问描述中的鑫叔有很大不同。
金句又来了:
⑴一个正常男人对着最大的女人,不撒谎怎么能过一辈子。ORZ
⑵我带你上了这个舞台,不但要做男主角,还要做阮小姐的男主角。(李问的主角情结真得很严重,估计小时候缺乏家庭的关爱,一直被忽视,才会形成这种扭曲的人格)
⑶你放弃她,等于放弃你自己,我不会放弃你。(估计这是李问的心声,他向往真的,但他没有能力得到真的,于是他造了个假的——秀清)
⒋B事件.假币团伙大战将军,分开说:
大战——真的
战斗的动机——不确定。首先,对于李问所叙述的“三代都做伪钞”,表示怀疑,毕竟开始阶段加拿大的没落片段在那摆着了,做伪钞的父亲就不留点什么给儿子。当然,也有父亲被杀,伪钞生意没落的可能。
另外谢谢瓣友提醒:
真画家和将军的矛盾应该是将军想要直接要印新美钞的方法,还是利益的问题,不过真画家肯定也做好开战的准备了。
另,看电影时,在这段很出戏。一是发哥太帅了,看着发哥开枪的片段,小马哥时代的人一定会有片段在脑海里久久回味,这段是加分的情怀。二是假币团伙战斗力也太强了,发哥就算了,就算他一把手枪干到最后我也认了,但偏偏这段戏的前面与后面都是写实的细节,然后来这段勇闯“将军营”的戏还是觉得有点过了。
但电影结束之后,再回味一样就感觉不一样了。真画家可以做好万全的对策,在去“将军营”大杀四方。
报仇也好,生意也罢,打是真打了,杀也是真杀了,最重要的是,引出了秀清…
⒌C事件.假币团伙查内鬼——真,杀全家。
鑫叔这个角色其实很有意思,在李问的叙述中,他是和李问的关系最好。因为警方已经掌握了鑫叔的情况,所以李问关于鑫叔私人的情况的描述一定是真实的。鑫叔和李问相处的时间应该是长的,毕竟加拿大时小房子里,鑫叔已经和李问公事了。鑫叔用假币,破坏了行规,被加籍骑警李永哲跟踪发现,被李问杀,被杀全家也都是真的。
在真实的片段闪回中,李问不仅大叫着“行规就是行规”,杀了鑫叔,还往他身上浇了汽油,这个片段中李问的脸上是痛苦,是不舍,当然也说明他的狠!毕竟鑫叔是和他一步一步发家的伙伴(应该还不止这样,但是电影里的信息不够)
⒍D事件.假币团伙内讧——事情真,结果假。
警察作为主教要引出画家这段,肯定是真实发生的。不过同时发生在画家游艇的场景肯定不像李问叙述的那样…真实的部分,应该是李问发现了鑫叔坏了行规和主教就是警察。到宾馆枪战的部分,枪战真实发生了。枪战的直接诱因是秀清绑架了阮文和她老公,要和李问摊牌了。可以看出,秀清很爱李问,当在真阮文画展中看到阮文的画像时,内心就扭曲了,彻底疯狂了。
“你要我变成她,你先解决她……”,这不就是神经病么?
然后,奇葩的一幕发生了:李问拿枪指秀清,Bobby和四仔拿枪指着李问,华女拿枪指着Bobby和四仔,李问质问“兄弟一场,拿枪指我”,然后开始互射!是不是感觉有点乱,梳理一下:
①塑料兄弟情,李问,Bobby和四仔从后来真实片段闪回中,可以看出解决水印问题的时候他们就在一起了,秀清是大战将军之后才加入的。然后,Bobby和四仔为了秀清居然拿着枪指着李问,正义感爆棚,还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感觉李问的头上有绿光显现!
②华女起来欲拿刀刺秀清,李问马上用刀刺死了华女。推理一下,华女爱李问,李问爱秀清……我这推理的什么鬼,琼瑶阿姨出来再编编吧。
这段处理得不清不楚,动机和行为都没有交代清楚。
另外,我不太同意真阮是画家,假阮是画家,甚至YY鑫叔是画家之类的。第一,谁是画家都有逻辑漏洞;第二,电影的线索里,明示和暗示都没有;第三,纯YY,就抛开电影,那是同人…正常的逻辑,应该是以电影里给出的片段作为佐证。
最后就是李问泰国被抓,这么牛X的人,怎么就会在泰国被抓了呢,这可能是香港电影里泰国警察最牛X的一次了吧。
⒎假阮文保释真画家
疑点: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大咖保驾护航……?
李问在描述时,说了很多“画家的金句”,有关于成功的,有关于女人的,画家在李问的描述中富有魅力,这一定是李问的真实性格的投射,这些金句一定是他内心的声音。
真实经历中,相信李问是学艺术的,相信李问没有创造力,但他有高超的造假能力。当他在造假方面一骑绝尘时,正强化的反复加持,让李问造假成性,他是真得相信事情做到极致就能成为主角,哪怕是造假,以至于他整个人都生活在造假中,连女朋友居然也是“假脸”。我们都知道,假的真不了。但是“以假乱真”呢……
关于“主角”,李问这个角色有很多的纠结:
他爱一个女人,不敢表达,观众心态。
他领导一个造假币的团队,绝对的主角。
造假币是犯罪,他只能低调,做不了主角。
他又渴望事业成功,赢得阮文的芳心……
所以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
电影很好看。
四星推荐!
不是美,是性感犀利、有杀伤性,幼嫩的皮相下潜伏着一枚暗器般的老灵魂。
做完爱以后,张静初开始抽烟。
她打算好好享受这支烟,最后一支了。抽完这支,她就得跟眼前的男人开船离开,之后同归于尽。
船上埋了炸弹,她来掌舵。男人抱着红酒上来,布下几碟子小菜,兴致勃勃地跟她聊未来的生活。然后她敲下按钮,船就炸了,远看像一大朵焰火。
这些场景在她心底预演了太多遍,想不到临了临了还是会掉眼泪。男人尚不知情,在酒店房间里和她温存,还轻飘飘吐出一句安慰她的话:
其实真的假的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尽量爱得真一点,不就行了?
“好,特别好。”她坐在沙发上,颓然地应着,身上只穿了胸罩和内裤。然后抽出一支烟,打火机噼啪噼啪,点燃的瞬间,照亮了她盛满泪水的眼。
这是电影[无双]里最美的画面,一度跑上了热搜——“张静初”,后面还挂着四个字:含泪抽烟。
杜拉斯说,“女人美不美,不在衣装服饰、施用的香脂价钱贵不贵。究竟何在,我也不知道。反正我知道一般女人以为问题是在那里,我认为不是。”
那大抵在于抽烟的样子。
影史第一个抽烟女郎,是阮玲玉。
[神女]里,她演一个靠出卖肉体养家糊口的暗娼,穿白底儿旗袍坐桌案子上,口里头叼着烟。
男客识趣地给她递火,她却连抬眼皮子都懒怠。之后烟草点燃,她轻轻嘬了一口,立时便像一朵阴郁沉闷的云开了一条缝,露出影影绰绰的光。
第二年,她又紧锣密鼓地拍了[新女性],从暗娼摇身变为知识分子出身的女作家。
有西装革履的男人向她示爱,在口袋里摸索,半天寻不着烟。她迅速取了桌上的一支,含在嘴里,点燃,朝着那男人脸上轻轻喷了长长一缕烟。
张曼玉扮过她,仰着身,手腕子细细一根,撅着两片唇吞云吐雾,眼珠子不经意看向别处。
终究不大像。阮身上有种脆弱的气质,面对灯红酒绿始终满目疮痍。张举手投足都像个得志的新欢,扮相倒比阮的样式多些,是红烧清蒸两相宜。
背景是30年代,女子抽烟之风极盛。林徽因甚至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小谈烟”:
一个人最亲切的伴侣是什么,要我说的话,那末我要说是烟。伴侣你有各式各样的,可他们是那样地难弄的。
《造报烟民表册》也有记载,说“上海城厢共有烟民七千五百五十四人,女民三百二十八人。”陕西人烟瘾也大,“十中有六人,而妇女尤甚”。
究其原因,报上有个署名“瘦鹃”的,称“大家妇女争试焉,咸以此为时髦”。《近世妇女之怪现状》里也有一行话,“中国妇女,往往以吸烟为漂亮。”
可别以为是吊着个锅子的旱烟袋,人讲的是香烟。
美丽牌最紧俏。据说设计包装的画家头晚上喝足了酒,瞧见名伶吕美玉的戏照,提笔就画在了烟标图案正中间儿,以粉橙色打底,滚着蓝边儿。
吕美玉颇为自得。美丽牌也借着她的人气儿,总是甫一露面儿便即刻售罄,加班生产也供不应求。
惹来其他品牌纷纷以抽烟女郎的形象做宣传。尤其是哈德门,变着法儿的换包装,广告词在今天看来颇为色情:“吸来吸去,还是他好。”
于是上至名门闺秀,下至伶人妓女、三教九流,没一个不会嘬两口的,嘬了舒坦。以30年代为背景的片子,也总能瞧见吞云吐雾的女子,但各人各色。
老舍的《骆驼祥子》,写虎妞“凶相”,像个大黑塔。后来拍了电影,斯琴高娃演的,肉馥馥,撅着嘴吸卷烟,举手投足都透着缺乏教养的粗俗刁泼。
倪妮不一样。她演战乱时的落魄妓子,穿俗艳旗袍,手上夹了烟,浅尝一口,仿佛蘸了霓虹声色,颇有风情。那风情是做妓十几年落下的职业病。
美国人抗不住,擒了她的手腕子过来,自己往那烟嘴儿上咬。动荡年代的勾引是颇为罗曼蒂克的。
学校迁去香港以后,王佳芝也遭遇过这番景儿。是汤唯扮的,圆脸,坐电车靠窗的位子。朋友夹了支烟给她,说“尝口,演戏用得上”。
她拗不过,忸怩着吸了,朋友立刻扬起手,“王佳芝吸了,谁还要?”男同学一哄而上,抢着要接。
后来便不似这般忸怩,动作里带了些慵懒和轻佻,兴许还有几分傲慢,那种想征服易先生的傲慢。
彼时的上海静悄悄,只有北风呼呼地像头野兽在嚎叫。为着取暖,顾晓梦和李宁玉都叼着烟。
前者是周迅扮的,任性惯了,漂亮是漂亮,吐起烟来却像小娃娃打奶嗝。所以“顽皮”这词儿多妙,没一个超过十六岁的女人担得起,但周迅能。
后者是李冰冰,不知哪里学来一身革命骨气,撇头掐腰时透着坚韧不屈,唯抽烟时裹着女人味儿。
王祖贤学不来,她长得忒俊了些,苏州城里声色犬马,和她抽烟的德行不搭噶。她是英气妩媚的,拿得住劲儿。纵是呛咳,也总叫人劝不下口。
70年代以后,烟卷子成了港女的物什。
没人说得清这风气怎么吹起来的,大抵是为着模仿欧美。因彼时的欧美女郎正上街游行,将投票权、短裙权、吸烟权争了个痛快。还高举着牌子:
燃起另一束自由的火把,点亮另一个性禁忌!
烟草行业琢磨着,倒是个不错的买卖。便纷纷推出一种女烟,广告上写着“抽烟吧,别吃糖果啦”。
港女闻风而动,终日烟不离手,吐纳时眯起眼睛,透着不甘被男权烹煮的、挡也挡不住的桀骜。
尤其裹挟着男子气质的女人,如王祖贤。
和前文的[游园惊梦]不同,[天地玄门]里,她演女医生Gigi,没了30年代的古色古香,是现代时髦女郎,利落短发,口里嘬烟,俨然一个清秀公子。
林青霞更是要了亲命。
她在[今夜星光灿烂]里演杜彩薇,头发剃得极短,仰起头来看天,和男人一样手执香烟。吐纳云雾时,眼角眉梢怎么看都是风流倜傥的少年郎。
怪不得徐克说:青霞有英气,比男人还英俊。
但换回女装又是一副寂寞的臭德行。
[重庆森林]里,她一头金发,戴墨镜穿雨衣,演一个错爱了花心男的蠢女人,对金城武说“今天他喜欢凤梨,明天他可以喜欢别的”,说完吸一口烟。
她本就是寂寞之人,出过一本书叫《云来云去》,写“打电话倾诉寂寞,电话挂断,寂寞又来”。
好在戏里头她得知真相,开枪杀了那个花心男子,而后潇洒地摘掉金发,露出黑发,做回自己。
可惜关之琳不行。
[洗黑钱]里,她演一个过着上流生活的律师,却也只是面上穷潇洒,终逃不过为情所困。就算看清了未婚夫真面目,也只会窝在大排档里头抽闷烟。
余春娇和张志明则是抽烟抽出的感情。
是她先瞧上的眼,特地查他口里的牌子。却不懂抽,只是打烟泡、装样子,为的就是在他面前不经意拿烟出来,“让他知道,我是抽骆驼这牌子。”
倒还不如李嘉欣。她在[堕落天使]里同样爱着黎明,爱得抓心挠肝走投无路,恨不能即刻叫人拿枪指着头,一声响便爆了,好叫他瞧瞧自己的心。
可至少面上是冷的,没有卑微纠缠,只寄情于烟,用力吸一口,再慢慢吐出,释放自己的不安。
[阿飞正传]里,刘嘉玲演的舞女咪咪却是近乎疯狂的执着。她爱张国荣,活像发了一场高热,还拿Craven“A”的烟盒挡着眼,偷看他。
穆时英有部小说,就是以烟卷品牌Craven“A”为题,写袁野邨第一次碰见舞女余慧娴:
她有两种眼珠子,抽着Craven“A”的时候,那眼珠子是浅灰色的维也勒绒似的,从淡淡的烟雾里,眼光淡到望不见人似的,不经意地看着前面。
可你看刘嘉玲,哪里是什么维也勒绒,分明是喷涌而出的火焰,带着收不回的爱慕。
放眼港片里抽烟的舞女,面对男人时都比她出息的多。似是导演觉出了从欧美传过来的劲头儿快要消耗殆尽,所以悉数给了舒淇、叶童和张柏芝。
和前者相比,她们才是真正的反叛。
自私、城府,性子刁泼,一把烟嗓说起话来辛辣又尖刻。反正你不仁我不义,我们始终势均力敌,不要说劳什子的“我养你”,请先顾好你自己。
内地银幕上的抽烟女郎少之又少。
约莫和观念有关。清朝那会儿,烟是妓女的玩意儿。江南的风月场,都是她们给男客呈上烟管子,一道儿吃烟品茶、下棋唱曲儿,慢慢吐气儿。
动作也实在诱人,两片唇包裹住烟嘴儿,像含着男人的那活儿,实在妩媚极了。
没多久,报上就有人写了《警告性嗜纸烟之妇女》一文,说“妇女喜吸纸烟为吾国近来最盛行之一种恶劣品行,谁知此始见之于倡家妓女,噫!”
于是内地抽烟的女人渐少了些,怕显得不三不四。却不代表没有状着胆子尝的,比如巩俐。
[周渔的火车]里,她演周渔,打算在火车上抽烟消遣,便滉漾着肥美的胳膊四处找人借火儿,然后吸一口,在过道儿上游走,没其他多余动作。
于是性感和端庄,两个看似绝缘的词,因为一支烟,完美调和在了一个镜头里。
李梦吸得骚。
她在[少年巴比伦]里演一个厂医,穿一件月白小短衫儿,面上有连避孕套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单纯。
可是她抽烟,和那份清纯感产生巨大的落差,登时变得骚哄哄的,让那个成日修水管、换灯泡的少年看了,总抑制不住自己的色情幻想。
幻想在她身上发展出某种微妙的可能性。
周迅却像个吸毒的人。
她叼着烟晒衣服、换轮胎、开出租,询问每个乘客“见过这个男人吗”,消失四年的方文是她的瘾,所以她一直吸一直吸,像是给身体狠狠打一针。
她说她一定要找到他,然后骂一句“你他妈的怎么不去死啊”。后来真见了,却只是背他写的信,“昨天我在电视上看到昆明了,你还在等我吗李米?”
许晴是娇嗔的。
这种感觉在她眼睛里挥之不去,纵然置身于[老炮儿]那一群傍着皇城根儿吃着炒肝儿卤煮随口一句“问候您嘞”的北京爷们儿里,她还是娇嗔的。
然后她点烟,散乱着头发,突然一下就成了把世事看得通透的半老徐娘。
宁静也能把世事看通透,可是她不宽恕。
[新上海滩]里,她演冯程程,终日烟不离手,吐纳时不疾不徐,叫破衣烂衫的张国荣看直了眼睛。
不是美,是性感犀利、有杀伤性,幼嫩的皮相下潜伏着一枚暗器般的老灵魂。所以后来她一枪打在张国荣背上,打碎了这一腔执着,她干得出。
从此生生死死各不相干,如有毁约天诛地灭。
是比港女性子还烈的人,你没见过她示好,没见过她迷恋,她只是脚踩着地,心比谁都要沉。
一如[无双]里的张静初。
她知道男人不爱她,可没想到对方竟能将这种“不爱”坦然说出。于是她取出香烟,点燃,然后吐出一句话,很轻很轻,却砸得人喘不过气来:
好,特别好。
后来她敲下按钮,和男人一同炸成了渣滓。
你看,她愿意对一切情深意重却不从回头。所以那副含泪抽烟的样子,才不能用性感优雅之类的鬼东西形容,而是从容锐利得不行。
杜拉斯说,“女人美不美,不在衣装服饰、施用的香脂价钱贵不贵。究竟何在,我也不知道。反正我知道一般女人以为问题是在那里,我认为不是。”
那大抵在于抽烟的样子?不,我改主意了。
从阮玲玉到林青霞再到张静初,女人真正的魅力和反叛,从来都是敢喝到大醉、爱到骨髓、恨到同归于尽。只是碰巧,她们都抽烟而已。
-
作者/六姨太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又名《伪钞制造教程:从入门到入狱》,零基础教学,不限年龄,不限学历,包学包会包就业,还包坐牢!你可以画出最逼真的假画,可以制造最逼真的假钞,却无法伪造你和阮文的关系。你可以把秀清变成阮文的模样,却无法让阮文真正喜欢你。你只顾着拼命赚钱,从不和阮文说说话,约约会,至始至终未曾踏出半步。而一次冒着生命危险的营救,就让秀清对你私定终身。你看,并不是没有人喜欢你,而是你从来没有付出实际行动,从来没有让她知道你喜欢她。你对一面之缘的秀清做得太多,却对心心念念的阮文做得太少。你以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可她要的从来都不是巨额存款,而是一句关心的问候,一个温暖的拥抱。钱能买一栋酒店,一艘游艇,但它买不到爱情。假画可以卖钱,假钞可以购物,可是假的阮文终究不是你喜欢的那个人。钞票可以造假,爱情不能造假。
导演说,拍这部电影是想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发哥意味着什么——还用问嘛,意味着天下无双的帅啊!!怀揣艺术匠心开创假钞帝国的大亨,乍听有点像奥斯卡路数的枭雄传记片,影片整体那种复古质感也很好。片中周润发多次小马哥附体,颜值,大长腿,最重要的是又雅又痞,风度翩翩,一比这届鲜肉真是弱爆了。郭天王也很好玩,这次演个怂包(伪)。发哥和城城真是强攻&弱受组合,对话完全是个喜剧片(当然两位演技都很棒,搞笑也能立住不垮),看到最后又一切都能说通了,也到最后才知道片名是什么含义。今年国庆档三强,无双、影、李茶的姑妈,居然都是讲一个人的真假身份,有趣。
郭富城这个角色 当个画家太可惜了 内心明明住了一个耽美写手 脑补出一整部兄贵养成文
《无双》是一部有智商的电影,好久没见这么讲究的港片了,庄文强回到他擅长的一波三折的路线,郭富城饰演这个角色很颠覆,华语电影里比较少见,具有非常精巧的隐蔽性,看似人畜无害实际上可能运筹帷幄,这几年演惯喜剧的发哥在正剧里也气场强大,不遑多让。你看到假钞可能是真钞,你看到名画可能是假画,你身边的爱人可能是假爱人,演员没有人格分裂,观众要看得人格分裂了,眼前的一切还有什么是真的吗?最后一刻见真相。
港片第一定律:周润发不可能是坏人。
做为一名发哥死忠,终于盼到发哥回归港片,表演上依然是潇洒自如、诙谐逗趣,庄文强对故事和人物的打磨也保持一惯的品质,这才是商业片应有的样子。PS:首映红毯蹲守到发哥了啊啊啊啊!!
優雅又殘忍,發哥太迷人。
果然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周润发这样的铁血老娘舅的!
张静初的美还真是风格多样啊,最后抽烟那个镜头让我看的发愣。要说李问死就死在直男思维,不会讲甜言蜜语,都这个时候了你哄哄人家不行吗?非要把话说这么伤人。
最后一个镜头最心碎,到不了的远方,当不成的主角,圆不了的美梦和无法获得的爱。
如果不算最后的几个转,前面完全就是爱情故事啊!犯罪大佬悉心调教傻白甜穷画家,给买度假酒店给尽情发挥才华,教他追前女友还帮忙弄死未婚夫,宠溺程度直逼晋江小说,酒店按头那段简直下一秒就要强吻了!周润发穿白西装枪战的一节巨巨巨巨巨帅无比,看得我内心疯狂尖叫,还有一身黑色风衣三件套,身材比例击败当代80%小鲜肉,HE STILL GOT IT!
“我的价值就是作假!”今年国庆档最佳,伪钞版“战争之王”,庄文强擅长犯罪事件描述和正反角色冲突,缺点是有些啰嗦,故事太细生怕观众看不懂。前半段伪钞制作部分大开眼界,后半段人性矛盾激化,高智商人才却选择造假,耐人寻味。结尾大反转,借鉴了西方两部著名作品,但仍然精彩,瞒天过海、以假乱真。演员都不错,发哥暴走段落致敬黄金时代的英雄片,是这个“真实的故事”中浪漫的情怀之梦
你看,对女人说真话的下场,最后一哆嗦忍住了不就没事儿了嘛
越是轻蔑《无双》,越会被它俘虏。起初看预告的时候觉得烂片,结果看完以后啪啪打脸。想起庄文强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人人都说‘港片已死’,我都没有死,港片怎么会死。”是呀,有庄文强在,港片怎么会死!
前几年很欣喜有《树大招风》《追龙》,今年又有这部《无双》,感谢这些导演还能找到初心,让港片无法被取代。剧情终于不再是简单的黑白对垒和人性光辉,主题线的丰富让谎言戳穿的时候,留下最痛的纪念品。最后,重回枪林弹雨的发哥,你一定不能错过。
目测这是国庆档最大赢家。因为其它几部太烂……
其实如果我是李问……秀清不用换脸也是可以的
导演看了几十遍英本和喋血,热血激情完美复现港片黄金枪战。以及,这完全就是六十岁周润发完美超模大秀啊!!谁不希望自己六十岁拥有周润发般完美身材啊!!
首映放了配音,很冒险,相当于把最本真的表演,全都压在张静初身上(后半段才演出味道),而弃用了郭富城周润发廖启智周家怡等戏骨王牌。八九十年代叫人迷恋的周润发,以一种既恋旧又升级的形式呈现,而郭富城遇到另一高手,总能先让三分,然后再夺五分,厉害得很。二人的对手戏,很有遐想空间,但笑过之后回味,又觉微妙。映后庄文强将之形容为“自恋”,更是精当。也真不愧是庄文强,糟糕配音也盖不住故事的筋道,你以为他夹生的露怯的地方,原来全是伏笔。而且看完才明白,“无双”还真不是一开始所想的那般狭隘。发哥和城城,都遇到了近年最好的剧本。@人民大学,映后还有发哥发嫂暖融融地亮相。四星半,撑下优质港片。//1003刷了粤语原声,爽。
郭富城演怂逼演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