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To be with u forever ...
文/鸾飞凤舞 周日没有睡懒觉,很早起来,和大兮一起去紫光影城,看丁荫楠电影周的最后一场电影:《相伴永远》。
宋春丽和王学圻的表演很不错,但总的来讲感觉弱了一些。当然,和周恩来一样,李富春和蔡畅要深挖起来那也不是一两本书能说清楚的,所以要集中到几十分钟的影片里,也只能选取精华、集中矛盾了。 早听过这样的故事:文革后期,蔡畅在北京饭店理发时偶遇而早在巴黎留学时就认识的周恩来,但这时已是迟暮之年的周恩来与当年那个青春逼人的周恩来简直判若两人,又加被文革折磨得憔悴不堪,蔡畅很是心疼,她说:恩来,让大姐亲亲你好么?总理同意了,蔡畅捧起他的脸,在他额上吻了一下。 这是怎样一幕动人心弦的场景,五十多年的友谊,共同追求一生的理想,耄耋之年再度执手相看泪眼…… 可惜,电影中虽然演到了这一点,却处理的较为一般,至少我认为,还可以更动人的多。当然,这也与总理不是主角有关,最后一幕因为蔡畅感冒了,不敢进病房去看病重的李富春,两人隔着玻璃相望、以笔代口相倾诉的那一幕,真是想不动情都不行了。李富春写:想抽烟。蔡畅摇了摇头,李富春又写:想亲你。蔡畅笑了,偷偷看看两旁,写到:现在不行。李富春写:我永远爱你。蔡畅哭了,面颊贴在玻璃板上,两个人就这样隔着一块玻璃相拥,相拥,直到李富春重重的向后摔去,就此告别了他深爱的“大姐”…… 就这样相伴永远,To be with u forever ...
2 ) 主旋律的浪漫
我在离开太原之前看的最后一场电影是丁荫楠的《相伴永远》,看完的时候我拼命地在记那最后柳亚子的几句诗。“死生流转各天涯,今日新都奠众华。记取铁肩担道义,双飞蔡李两名家。”这诗并不好,但是我喜欢这电影,喜欢看革命者的爱情故事。
我想,钱钟书和杨绛是一种神仙眷属,李富春和蔡畅未必不是另外一种神仙眷属。知识的探索是瑰丽而博大的浪漫人生方式,暴力的革命未尝不是一种伟大的浪漫,尤其是在初期这一切还仅仅停留在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的脑海当中的时候。
丁荫楠的《周恩来》拍出的是形,还没有真正拍到那个可能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政治家的神,没有能够接触到他灵魂的深处,跳跃太多,更象是一部周恩来晚年的纪录片,但是能做到那一步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中国能拍出政治电影来的人,怕是只有他吧。
比较而言,在蔡李这样的题材上,丁荫楠应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在广阔的法国原野上,李富春用法语朗读着自己写的小说,伴着蔡畅的应和,两人相拥在一起,这是一种诗化的处理,正反映着中国早期革命者的诗一样的人生理想。
史料记载蔡畅的哥哥蔡和森铁钉穿身,零割碎剐而死。这是中国式的政治斗争,没有半点温情,血腥地没有人性。大跃进,文革十年,中国的政治斗争确实不适用浪漫或者人文或者理想主义这样的字眼。也许书斋里的一生更算得上是充实和没有虚度,但是在政治旋涡中挣扎的精英也应该始终不会丧失那种终身催动他们激进的理想主义。
影片的最后李富春肺癌晚期,住在隔离室,与蔡畅隔窗相见,互以纸笔叙谈,李富春在纸上用法文写下“我永远爱你”,然后轰然倒下。革命者的爱情从浪漫开始,到最后以浪漫而告终。
这一段是丁荫楠的发挥,因为历史上李富春逝世的时候蔡畅并没能够伴在他的身边。但是另一段镜头却是真正发生过的。在周恩来逝世之前,一次蔡畅碰到了周恩来,过了半晌,她伸出双手,说:“恩来,让大姐亲亲你,行吗?”周恩来同意了,两个古稀老人互相亲了一下脸颊。
我喜欢这样的革命者
剧情太琐碎了,没有大的矛盾冲突高潮,平铺直叙得像流水账。并不反感红后代拍片纪念祖辈,这么能表现家国爱情的题材,还是编剧乏力了。
两主角刻画得太范本了,一点人情味都没有,导致后边俩人受难和死别都看得毫无感觉,看完除了知道两人是伉俪情深的革命情侣之外对两人具体的性格没有任何了解。
补记 学生时代看过
文科班,还有曾经的历史系,颇为巧合地在看中国革命史的时候看到这部电影,于是,很应景地在脑海中留下了挺深的印象,至今仍记得李富春死前和蔡畅隔着玻璃十指相对的画面…
这种题材想拍好很难,最好的方法是挑选不超过两个时期的片段来加工并呈现出来,显然1967年以后的故事是本片最精华的部分,情感的把握以及细节的演绎都很到位。遗憾的是中青年时期不太成功,与老年时期对比悬殊。
偶像华表作品
小时候看的,很感人
虐
那时我还是小学生,在CCTV6看了这部电影,至今印象很深,也是第一次对于爱情有了一种深刻的概念的认识。但是……似乎这个奠基的起点太高了……
记得是小学学校组织去电影院看的,当时那叫一感动看的。有时间一定会重温一遍的。
跟在单位工作的嫂子一块看的,老演员的演技就是给力,涉及很敏感的文革描写,现在的导演是没有勇气加入这些了吧,很感人!
冲着王学圻,过半了也没想演的是我党领导人的事情。这片或许有点素净的意味。不尽不透,不好打分,表演足够好
对主旋律电影始终无爱,但因为主演这一直是部想看的片子。还意外惊喜郑振瑶在里面有客串。冲这演出阵容多给一颗星。宋春丽和王学圻的表演还是很给力,特别在最后病房隔着玻璃两人用手写的方式交流,被隔着玻璃碰手的场景打动。
古典,情怀
小时候记得很好看的
蔡畅和李富春都是挺幸运的一对,能够从法国,苏联,到国内一路走来不容易。(蔡畅的前任欧阳泽一起赴法,可是她母亲死活不同意,看来她母亲很有眼光,那位前任1925年因病去世了)
红色题材能拍成这样,很不易了,非常感人,很浪漫
这是爱吧,李富春和蔡畅,林觉民和陈意映,瞿秋白和杨之华,我一直坚信共同的追求是爱情的最初也是最后的美好,只可惜如今年代再也拥有不到。死者死在明媚里,死在爱情中,生者活在记忆里,活在信念中。真爱,记取铁肩担道义,哪怕死生流转各天涯。
浪漫的中国革命者
隔着玻璃相拥那一幕真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