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在看电影的时候开怀大笑了,而且是引得邻居敲门的那种笑声。不是因为台词多么幽默,也不是因为绝妙的讽刺、夸张的表情,就是一段简单的学骑单车不断摔倒的戏,我笑是因为演员完美还原了小时候学单车的场景:推车人渐渐松开的手,不要回头的嘱托,骑车人忍不住的回头,这些都让我体会到了简单的欢乐和美好。
男主是从小被校园暴力威胁的,志存高远的天才音乐儿童。为了不受欺负,母亲带他搬离乡村。14岁参加比赛时,母亲在他亲眼目睹下,车祸身亡。凭借热爱、天赋、努力最终成为著名指挥家,而他却在这个时候选择退隐,无他,因为他还怀揣单纯美好的音乐梦想,创造发自内心的独一无二的音乐。
熟悉的场景不是嘛,就像武侠片里高手退隐江湖。在村里人的邀请下,他半推半就成为了唱诗班的指挥,这么一个单纯,想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指挥家,终于找到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土壤,或者没那么长远,运用自己的专长,让大家感受音乐纯粹的快乐。
故事有3条主线,1条是唱诗班技巧的成长;2是丹尼尔内心的治愈;3是整个唱诗班及周围人,精神的成长和变化
首先说第一条主线。
和传统指挥家不同,他没有上来就让大家练习曲目,而是让大家先感受自己独特的声音,再根据他的才能给大家排出高中低音,之后才是磨炼技巧,用他天才指挥家的激情去燃烧大家,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智力障碍者的加入,他听到丹尼尔鼓励每个人发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声音,他也开心地跟着做。这一幕让我几乎泪目,智力障碍者当然有权力去享受音乐的快乐,但整个社会的刻板印象觉得他们是社会的累赘,“不配”做这么有挑战的事情,会拖大家的后腿。但丹尼尔同意了,在他看来,音乐面前人人平等,只要声音是唱诗班需要的,只要可以唱好歌,就是不可或缺的唱诗班的一份子,这种孩童般的善良让人感动,引发我的深思:残障人士并不总是被保护的对象,他们的潜能也需要被认真对待,创造价值,满足其人格尊严。
最终,在奥地利赛场上,在没有丹尼尔指挥的情况下,唱诗班几乎是自发地哼出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声音,而整个现场的观众和评委都慢慢被感染起立跟着哼唱,这一幕体现了音乐独一无二的感染力。同时,也回归了音乐的本质,找到自己,用自己的特质去感染别人,大家一起感受此时此刻的美好。
第二条主线。
丹尼尔童年饱受校园暴力摧残,少年时亲眼目睹母亲车祸身亡,成名后承受比赛的巨大压力,最终使得他跟随自己的感觉回到童年的小学,过一种与名利竞争隔绝的乡村生活。
但他的梦想还在,激情还在,当看到唱诗班的人之后,他的梦想就被点燃了,他总是想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一些。
几个标志性成长的里程碑:
1. 他看到家暴,敢于上前阻止,虽然最后被胖揍,但他突破了自己的恐惧。虽然之后他还是害怕、冷得瑟瑟发抖去泡脚,但他已经走在了战胜自己的道路上;
2. 面对爱的人,他开始的时候,习惯于压抑自己的情感,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爱意,也不敢给对方任何承诺,是因为他内心的恐惧和丧失母亲的痛苦,让他觉得自己无法给对方快乐,也害怕对方不能跟自己长久地生活。随着丹尼尔内心的成长,他最终还是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可爱之处,愿意和自己爱的女人真正地融为一体;
3. 面对大家的不理解,乃至一些人的中伤,他以自己特有的单纯和执拗,坚持自己的做法,不理会外界看法。
第三条主线。
思想解析
总结来说,这部电影很有人性关怀,故事逻辑顺畅,人物塑造令人印象深刻,无论一人还是跟伴侣看都很适合,既充满欢乐又可以引发你的思考,同时还感情充沛。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做出敞开人们心灵的音乐。”
这句话是影片的主人公丹尼尔说的,他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指挥家,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心脏病永远地告别了舞台。身心疲惫的丹尼尔回想起儿时在金色的芦苇丛中拉小提琴的记忆,为了养病,他回到了久违的家乡。
丹尼尔的到来一下子成了街坊四邻的话题人物,毕竟这可是个某家马桶坏了一小时后众人皆知的小镇,人们都知道一个著名的指挥家买下旧小学住下了。
第一个拜访丹尼尔的是镇上教会的牧师史迪,后来丹尼尔受邀聆听教会唱诗班的练习,无意间却再度激起了他对音乐的重视。
虽然唱诗班里的居民们从未受过正统训练、也不会任何发声技巧,却都是怀着对歌唱与小镇的喜爱、不被硬性规定地加入了唱诗班。丹尼尔在她们的声音中感受到生存的活力与音乐的生命力,决定和教会争取成为唱诗班的领导者。
然而除了将一盘散沙训练成真正有技巧的合唱团,丹尼尔还面对解决各成员家庭个人纷争的困难。 曾经被男人欺骗过的莲娜,自甘堕落后一次又一次地换男友,内心却依旧空虚;受到家暴的盖比瑞拉,靠着参加唱诗班的快乐忍下家中的不堪;牧师史迪的妻子英娜,因其前卫与追求自由的个性而经常与守旧的牧师丈夫吵架……
爱与妒忌、家暴与漠视、信仰与伪宗教等许多生活冲突在小小的唱诗班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直到丹尼尔要大家倾听彼此内心声音的一刻,每个人才开始认识自己。丹尼尔甚至为盖比瑞拉写了一首活出自我的歌曲,她被深深地感动,在台上唱出了自己的存在。
而这首歌——《As it is in Heaven》,也正是影片的主题。“做真正的自己,坚强又自由。我的生活属于我自己,我所梦想的天堂就在那里,我一定能找到它。”
最后,丹尼尔带领小镇唱诗班到城市舞台参赛,可他却因突发心脏病没来得及站上舞台为他们指挥。
这场合唱,没有乐器伴奏,也没有一直以来的指挥,唱诗班似乎又回到了最初无人指引的时候。
然而他们依旧默契地心领神会,靠着那段不容易的练唱之路,回归合唱最基本而纯粹的和声。有人发出了第一个单音触发了他人的反应,他们开始一个接着一个地发出单音,应着不同的音阶,组成了美妙的旋律。台下的观众也因此动容跟着发出单音,整场的合唱声,是人与人之间靠音乐彼此交融的共鸣之音。
《其实在天堂》像是《放牛班的春天》与《浓情巧克力》的结合版,但比《放牛班的春天》更深刻写实,比《浓情巧克力》更加诚挚动人。
《其实在天堂》以音乐作为剧情的主轴,通过展现北欧瑞典小镇人物的生活,深刻描绘出每个角色的特质与故事,从而感动人心。
可以把它比作是中年版的“放牛班”,也正是因为人到中年,合唱团成员遇到的问题也比“放牛班”儿童们更加现实、复杂得多。
比如默默承受家暴、一直压抑着自我的盖比瑞拉,丹尼尔发现她的声音强而有力、渴望着挣脱释放,于是为她写了一首活出自我的主题歌。在丹尼尔和唱诗班成员们的鼓励和影响下,退缩的她在音乐中找到自信和力量。盖比瑞拉逐渐能够心平气和地与丈夫沟通,又敢去反抗丈夫的暴行。
再比如牧师史迪与妻子英娜的婚姻,两人的感情生活建立于宗教上。史迪会因妻子参加唱诗班、脱外衣跳舞等事情大发雷霆,要求她进行忏悔,却在英娜拿出他藏在书柜里的色情书刊时无言以对,造成了极大的冲突反差,揭露了宗教的虚伪。英娜斥责丈夫的伪宗教:“是教堂造成性的罪过,而不是神。”、“一手强加罪过、另一手给予救赎,为的只是增加教会的权力。”
不敢轻易言爱的莲娜与丹尼尔之间则是一种相互救赎的关系,两人频繁相处、日渐熟稔后,慢慢产生了情愫。
在与莲娜暧昧的时候,丹尼尔表现出他的胆怯和焦虑,受过欺骗的莲娜总是对丹尼尔话语中的闪避产生怀疑,殊不知从小孤独的丹尼尔只是不懂如何去爱。
丹尼尔最后也在莲娜的真诚下找到了内心的声音,勇敢地抒发出来,多年来的情绪累积终于找到了归宿。莲娜对丹尼尔说:“每个人都有一对天使的翅膀,或许你我也有着同样的翅膀,甚至是迈向天堂实现梦想的翅膀。”
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是如此鲜活,他们或许胆小懦弱,却又勇敢真实,令人想要帮助他们获得救赎。丹尼尔的纯粹、莲娜的善良、盖比瑞拉的宽容、牧师的虚伪……盖比瑞拉的独唱引入了对人存在价值与生命意义的思考,丹尼尔鼓励所有的人勇于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每个人心中都有被压抑或是未完成的梦想,而丹尼尔用音乐释放了所有人的心灵,包括他自己。
最后的最后,一切的冲突与问题都在如天籁的人声合唱中消融于无形,更达致共融合一的真善美理想。当丹尼尔遇见曾经的恩师经纪人时,经纪人拥抱着丹尼尔问他:“你找到梦想了吗?”丹尼尔笑着回答:“我找到梦想了,那就是爱!他们爱我,我也爱他们。”是的,唯有爱才是一切的答案。
“有了爱就没有恐惧。”一切的恐惧,无论受死亡阴霾笼罩的丹尼尔,饱受家暴的盖比瑞拉,在保守信仰下婚姻受苦得不到自由的英娜,遭受流言攻击的莲娜,因身障而遭歧视的托尔,都借着音乐,在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信任,包容与爱,最后融为一体,成全了世间一切万物的美好。
而最令人动容的,不过是在丹尼尔缺席的一阵混乱中,那个因智能障碍而被排挤不能加入唱诗班的托尔,发出了和音的第一个音调。
正是这第一个声音与他人的心灵产生碰撞,随后人们一个一个地加入自己的声音,最后所有人的声音似乎与宇宙万物众生共鸣,震撼了在场所有人。
而坐在地上微笑着的丹尼尔,宛如天堂美妙的乐音萦绕耳中,他似乎在说着:我已爱过,不枉此生。
回乡欲拯救自己,结果善良使然先拯救了众生,并在此过程中得到救赎。结局有必要吗,一切都有了好的转变,却让他突然心脏病发栽暖气片上撞死。。。
内容很充足。不是唱诗宗教,甚至开始典型的摒弃态度。煽情都到点就停,那一巴掌总是不扇下去。最后有一点唐突但是点题了。说得有点像在分析高中语文题了。但是在死亡面前的惧怕和那些跳水的孩子,和那个暴打自己的人渣相认等等,又重新点了点到不了的高度。结束的是总是能不断的看到开始。的吗?
来自天堂的声音该是什么样的呢?这个出色的指挥家,不仅教会了小镇的人们怎么用心歌唱,并教会他们聆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在这个过程里,他也获得了爱情.
将人性简单化,人物模式化,故事煽情化,这种做法十分美国,一点也不欧洲。
有文化隔阂,感觉里面的人都怪怪的... 四平八稳,类型化,有点老套,还算动人。被暴力丈夫压制的妻子唱歌很好听,有几段动情的时刻,包括狱中告别,天使的墙绘等等,拍得也不错。(资料馆早已不是文明观影的天堂,今晚有说话的,摄录的,打电话的,吃方便面的,碰到奇葩几率直逼商业影院。绝了!)
音乐带着他回家
瑞典唱诗班的故事。
用音乐弥补心灵的伤痛,挺感动的,受伤的老男人确实很有魅力
故事感人,音乐加分。
作为音乐题材,音乐不见多好,但胜在群戏人物鲜明,每个唱诗班成员辐射到各自家庭矛盾、性格症结、心理阴影,共同完成这部电影大合唱。上帝无罪,但教堂是虚伪的,“一手强加罪过,一手给出救赎”,以压抑人性为代价换取表面的圣洁,离开教堂才点题“宛如天堂”。奥外提名,男主像老年裘德洛。
1.爱和音乐可以维系着一群人;2.嫉妒如虎;3.悄然而至的变化,才华改变世界;4.戛然而止的镜头有时候是最有力的叙述;5.小镇的封闭与沉默,压抑内心的秘密、不堪和愤怒,在多年后终于爆发,那一刻才是真实活着;6.对喜欢的事物专心那是一份尊重;7.童年阴影与母亲车祸。
又一个音乐题材的电影。敞开心扉,学会去爱。
多年后终于看到下,我觉得他后来有自由
很多情节没有展开,也不是福音电影
那首歌好好听
胖姑娘可以很吸引人
你认为有天堂吗?啊,天堂原来离不开音乐,离不开互相宽容理解的心音,那就是天堂啊!
感人的触动优美的天堂
wie im Himmel
感人的触动优美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