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赢——花战观后感
这是第一篇影评,等我补了花道茶道相关上背景,等花战在国内上映,我再补图,再写一遍。
前言
真的幸运啊,能在这样的场合里看到这样的电影,简直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
花战,我看完后简直有种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出电影院只能顺着人潮浑浑噩噩,大脑完全放空。上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在梵蒂冈参观圣彼得大教堂。
首先,我确实是因为野村万斋去看的电影,但因为之前在b站看过他16年的《不可触摸的男人》,所以我是几乎没什么期待的,之后的影评也几乎没有粉丝滤镜。
甚至还考虑过不去看,预告片里,他似乎还是在演傻逼……但微博上有看过的小伙伴说有三场哭戏。对这是我的恶趣味,我就爱看喜欢的男人哭。
于是就去了,没想到简直是顶级的美学盛宴。
剧情
开场就是万斋饰演的和尚池坊专好路过河边,对暴露的尸体插花念经超度,这时他确实笑得宛如傻逼,不过很快从夸张的表情中观众知道了他是纯粹沉浸于自己的插花世界里的那种人。
凡是有一点理想主义的人都会喜欢和向往吧。
故事的开始,就是专好被师傅派去给当时的统治者织田信长插花,因为统治者专断强横,所以师兄弟们畏之不及,而专好一听能插花(大型盆景)就兴高采烈得去了。
插花的盆景被茶道大师千利休偶然瞥见,他非常欣赏,从此解下一生之缘。
然后是中井贵一饰演的织田信长出场,非常有威势,而专好依然浑然无畏,也获得了信长的赏识。此时盆景的松枝断裂,大家都十分紧张,而丰臣秀吉出来插科打诨,信长哈哈一笑就过去了。
虽然只是故事的开端,但因为配乐结合的实在微妙恰当极了,哪怕是饰演群臣的配角们细节也十分出众,专好又不时有那种不谙世事产生的笑点。整体显得精致又和谐。
然后镜头转到晴天白日,京都的繁华街道,十二年过去了,本能寺之变后信长死亡,丰臣秀吉上台,专好继承了池坊寺的主持之位,插花之艺声名远扬。
此时他有朋友,有师兄弟,还有很多门徒学习插花,但专好似乎并不快乐。直到他救了一个女孩子,意外的发现对方能画出令人震惊的荷花,才受到触动,找回了从前的感觉,插花放在朋友的店外摆着。却被路过的千休利一眼发现,认出了专好的手艺,并邀请专好做客。
这里我是很受触动的,追求美的道路先是技艺,技艺到了尽头就接近道了,而道有千万,却总是相通的。
在本片中,插花和茶道就通过两位大师间的友谊相通了。
专好早已忘了自己和千利休十二年前的相识,(茶室外的牵牛花开的美极了,剧组用心可见一斑)进到休利简陋幽暗茶室,墙上挂着粗陶花瓶,里面盛放着花朵,很美。
利休先是惊讶于专好的健忘,继而失笑,和所有观众一样认为专好的可爱就在于执迷花道,因此可以原谅他一切于世事上的生疏。
然后利休为专好泡茶,我一开始是有点不以为然的,因为这一时期是抹茶,那有什么看头呢?不能分茶点茶做画,更别提斗茶了。好吧,果然打脸来的快。
利休取水泡茶的姿势流畅优美,黑色茶碗简约端凝,茶的口感想必不差,然而专好居然哭了……哭了?!
一边哭一边说,(大意)他丢掉了他的花道,他根本不想做主持,感到痛苦,非常痛苦,甚至不能好好插花了。
哦然后我也哭了。
我的泪点可是高的一逼啊!
因为电影之前表现的,专好的可爱,只专注于花道让人几乎置于一个幻想世界,现实中哪有人能那么肆意,于是观众一厢情愿的把专好当成了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的化身。
一个没有阻碍,没有顾忌,高兴悲伤都摆在脸上的幻相。
而此处,专好亲手撕碎了这个幻相。
那样的人是不存在的。
每个人都有难以言喻的痛苦。
所有人想要坚持自己的理想都要于现实对抗。
这一刻,现实的痛苦侵蚀了我。所幸还不是高潮。
于是利休平静的开着玩笑,“那么多达官贵人拜访你们寺庙,你都忘了他们的名字?你们寺里的和尚是怎么想的?”
观众都十分配合的笑起来。
就这么翻篇了,不过专好一下子跌落凡间(就算之前他笑得像个傻逼,那也是超脱三界的傻逼)
更有人味儿了。
之后是利休和丰臣秀吉的交锋,秀吉之前被信长叫做“猴子”,此处表现的也十分粗野。先是嫌弃利休的茶室简陋,又嫌弃黑色茶碗穷酸,还不小心把茶碗打翻了。最后强行要求利休为他打造一个黄金茶室好让他去向天皇(名义上的统治者)炫耀。
利休纵然连表情也没变过,我却好像无师自通了读心术一般,知道了他脑内的os:傻逼吧!重要的当然不是器具,而是茶道啊!你特么的什么都不懂!黄金,就知道黄金,你怎么不拿黄金打个马桶呢!
但他仍然不能拒绝秀吉的要求,毕竟他是御用的茶道师,这就是和专好不同的地方了。
利休的艺术之道被权力压制着。
他不得不违背本心,虽然专好也说被迫接过主持的重任的,但利休更面临着对自身艺术的侮辱。
哗——亲手打造黄金茶室什么的,宛如虐恋啊。
转眼两年后,丰臣秀吉一桶天下了。为了炫耀,招来全国的茶道师开十天的品茶会,免费给京都人民泡茶,他自己在黄金茶室里给人泡茶。
专好应邀为利休插花。
于是,利休在树下泡茶,专好在树上插花。
是真的很美。
(影片中所有出现的插花都非常美,是我这种插花盲都感觉得到的美,而且看完后我十分想了解插花)
那时的人们也很识货啊,一开始大家都向往黄金茶室,最后纷纷在利休的树前排队。
最后没人去黄金茶室了,秀吉就偷偷去看,听到人们对利休的赞扬和嘲笑他是“猴子”十分愤怒。
第二天就取消了茶会,还大肆责骂利休。
不过专好倒很开心,插花供在佛前是敞开给百姓围观的,人们都纷纷赞扬,而且看得出他最近兴致很高。我觉得有这么一帮受众,已经是万幸的事了,你创造的美能够被人欣赏和向往。
好景不长,丰臣秀吉路过大德寺的时候旁边的臣子说,千利休在这里(织田信长)下葬之处有塑像,是对丰臣秀吉的不敬。(塑像是高于秀吉的轿子,因此等于秀吉从利休塑像脚下过)
秀吉要求利休拆除塑像,并道歉。利休不肯,寺里塑像是因为他捐了很多钱,他不道歉。秀吉认为这是利休在挟他的名望要挟,把塑像绑着树到河中间,人们纷纷围观,十分打抱不平。专好被一个大臣劝说着去说服利休道歉,那是个暴雨天,屏幕上的潮气都要满溢出来了。专好这样只对花道执着的人,非常自然的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要对将军释放出善意啊。”在他的世界里,只有花道。
而利休不一样。
他的表情始终如一,却能让人感受到身不由己又想坚持的苦涩:“善意吗?原来……是我忘记了和人相处的善意吗?”我觉得此处有受教的感觉,但更多的是在安慰专好,因为专好不是他,不会知道他的让步有多屈辱。
“我对将军,已经仁至义尽了。”
专好又哭了,他似乎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想的很简单,“为什么人们相处之间不能多一点善意呢?”哭的是,我只想追求我自己的道,为什么天上地下,凭空生出那么多手,每只都扯着我的衣角不让我向前?他已经感到了友人的坚定,利休和将军之间的矛盾终于白热化,无声,但也不可消解。
利休切腹自尽,秀吉把他的头砍下来树在河边示众。
专好失去了插花的兴致,好友阿吉为了抚慰他,在利休尾七的时候举办了大型的……祭奠?也不算。
全城倾巢而出,男女老少都采来花送到池坊寺,然后七手八脚的开始插花,作为对利休的祭奠。专好看到满地(参差不齐)的插花,心下感动,“茶被喝完就没有了,是一瞬间的东西。花道也是。”他似乎明白了美的瞬间与永恒,对立而统一。
这时秀吉的独生子(还是个小孩子)死了,坊间传言是利休大师的鬼魂作祟,专好闻言勃然大怒:“利休绝对不会做这种事情!”我想也是,如果真有鬼魂,他也不会去诅咒害人,这种人的每分每秒都会拿来专研自己的道,和害人这种争斗不是一个次元的。
我一个刚刚坐下来,看这部电影才知道茶道花道的人,居然能有这种认识,可见电影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有多高妙。
秀吉因为人们的祭奠已经有所不满,怕民怨动摇他的统治,又因为独生子之死,人们对他“猴子”的嘲笑开始大开杀戒,抓走了说过他闲话的专好门徒家留吉,此人虽为配角,却每次都会吟诵俳句来讥讽玩笑,让人印象深刻。
原来塑造这个配角是用在这里的,导演真是技艺高超。
还有一个门徒的小女儿(大概只有你腿高)
然后杀了他们,把头摆在河边示众。
专好当然非常愤怒,可愤怒有什么用呢?
他开头救下的那女孩叫莲,能画很美的画,被人发现是秀吉封杀的画师之女,于是也被捉走了,自杀。阿吉因为追查这件事,被武士在专好门前格杀。
此处即将迎来影片的高潮,气氛非常压抑,配乐棒极了。
怎么高潮呢?用之前提到的毒花毒死秀吉?
不,那太不符合日本美学了。
本片把日本那种有节制的,蕴含着禅意的美学展现的淋漓尽致,每一个镜头都是最好的诠释,导演的哲学学的一定很好。
专好决定用花来战胜秀吉,照应了本片的片名——花战。
花,那么脆弱,无力;专好,一个无权无势的老和尚。怎么可能打败一个暴君,一个心怀成见的独裁者呢?
可他做到了,而且不是那种动漫式的纯嘴炮。
他假借解除秀吉与民众之间的误会之名(误会他们要暴动),打造盆栽,进献给秀吉。
秀吉当然被那么美的东西给震惊了,此时专好问他:“将军喜欢哪种花?”
“菖蒲和莲花,各有千秋。”
而这正也是之前利休的回答,专好笑了,似乎在奇怪为什么知道花都是各有千秋,还不能包容不同的见解呢?此时,壁上四副画放下,正是莲所画的猴子,和她被封杀的父亲一模一样,而且还是猴子!
秀吉的逆鳞啊!
几个大臣立即拔刀,秀吉似乎也气的不得了。
专好:“那将军喜欢猴子吗?”
此时镜头全在秀吉的脸上,我突然意识到,秀吉其实从不懂美,他是政治家。和美学不在同一个次元上,所以只知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但“猴子”这两个字却成了他的逆鳞,因为是之前不堪出身,信长家臣的象征。
是逆鳞,也是弱点啊。
这种内心斗争,也是他在战胜自我,战胜自己痛恨的东西,自己不足的方面的体现。
如果说是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在追寻自己的道?
这时候一个声音说(我一开始还以为是秀吉自己说出来,因为镜头在秀吉上半张脸):“猴子跳来跳去,很可笑,只知道玩耍。可他们也轻捷灵敏,有些可爱。”镜头转到专好脸上,我才发现是专好说的,同时又转到画上,猴子真的很可爱。
这个处理简直绝了!
如果真的是“反派”自己觉悟,理智上理解,情感上很难从那么短时间的面部表情分析出来,感觉怪怪的。
如果是主角,那不就成了嘴炮是绝杀招?更尴尬了。
而这种处理,我见识少,是第一次见,一瞬间会给人一种主角正好说出了反派心声,替他走完了心路历程的感觉。
然后就是专好关于美的言论了,什么樱花是美,荷花也是美,金色黑色都有美的地方,利休也是为了秀吉好之类的。全是之前的伏笔。
秀吉突然哭了出来,“你们都在愚弄我。”此时前景闪回利休被要求打造黄金茶室,拒绝后被强迫的场景,他低下头:“那么,我再为将军泡一杯茶吧。”是诚恳是真心吗?
秀吉其实分不清,那是他的道所遇上的悲哀。
所以我也真心诚意的哭了。
真的是每个人都不容易。
花战花战,其实没有人赢,你只会输给自己。所谓追求道,也只是和自己的战斗,甚至可以赢过时间。因为当你完成了这件事,美就是永恒的,所以和别人,和外界都没有关系。
这就是影片表达的美学观念。
当然,电影是一个工业,导演技艺娴熟极了,此时盆栽的松枝掉落,和二十年前进献给织田信长的盆栽一模一样,专好立刻什么都不顾了,跑过去扶住掉下来的松枝,十分卖力。
在场的人都笑了,大笑不止。
大臣收刀,秀吉……恩,大笑的声音真的很像猴子啊。
此处黑屏五秒,是很好的沉淀。
大银幕再亮起来,又是在河边,不过没有尸体了。毕竟天下一统好几年了。
专好在捡到莲的地方插花念经,莲突然出现,原来是假死。
此时两岸包括河里突然开出很假的特效花,我觉得是导演开的玩笑。“恩我知道这个最后的happyending很拙劣,假死很老套,但这是逗你们玩的,大家乐呵乐呵得了。”
是啊,我们都知道。
生死已在度外,我完成了美,什么时候死,我都赢了这场战争。
细节
1. 秀吉的独生子只出现两处,都非常动人。第一次是秀吉在陪儿子玩木马,大臣说民众自发祭奠利休,可能会暴动。秀吉一下子发火了,儿子嘤了一声,没有哭,真的脸很平静。秀吉连忙小声,哄了再哄。
第二个是儿子死后,一个镜头,秀吉一个大人,并不瘦,衣服累赘,坐在木马上摇啊摇,太心酸了。秀吉在这里确确实实是个圆形人物,太立体了,以至于无法评价。就像你读不了你同学的心一样,我也不知道秀吉是否会后悔逼死了利休。
2. 对插花好与坏的反应,专好虽然不谙世事,为人却很温和。有一个镜头是门徒插花问他如何,他笑着说很好。可他真正觉得很好,眼睛会瞪大,声调会夸张到可笑,“天哪!”
3. 两个小姑娘对花的认识,插花展示的时候,那个后来被杀的小女孩看到很认真,是懂的在叫好。她的小伙伴则是看看她,有样学样,跟着叫好。
这太真实了。京都人民已经风雅到现代人难以想象,全是美学的受众吗?不,有多少人附庸风雅也不知道。但不要紧。
美,本来就是有门槛的。
配乐
文字不足以形容音乐。
只能说,我看到一半的时候就在想,配乐的是哪位爸爸,太神了,不会是久石让吧!
结果片尾一看字幕,还真是!
演技
演丰臣秀吉的居然是市川猿之助!天哪,我完全没认出。
演得真的很到位,歌舞伎出身,表情细腻啊。
而万斋,我看到一半真的忘了他是万斋了。
坐在那里的就是专好。
不过万斋在狂言里的可能过分夸张的表情在这里刚刚好,因为专好的性格确实有那么简单明了。认真起来的时候也完全没有走形啊!
场景
每一帧都很奢侈。
这个奢侈来自两方面。
第一是美学上的,美本来就是奢侈品,更何况影片中诠释的日本美学,我估计换了个环境,不是大屏幕,没有这么安静,我都无法欣赏,真是太美了。哪怕是接受美,也需要很娇贵的环境,这真是奢侈。我刚搜了下微博,我觉得处处可看的前半段,大部分人嫌弃沉闷。
唉。
美的门槛,也许是很高的。
第二是价格,吃饭的时候小伙伴说,哇,满屏都是钱啊!
对哦,先不说演员片酬,光是在京都租这么多日系庭院,还有那么多美丽的插花,真是价格不菲。
观众
我还是很感激这一场观众的,配合的非常好,基本没有小孩子,也没什么杂音,该笑的地方大笑,严肃的地方悄然无声。
我身边的妹子也和我一样,对万斋前面的演出非常喜欢,觉得超可爱。(我是觉得甜哭了好吗?!简直太可爱了!他怎么能那么可爱!这比之前综艺节目上的还放飞啊啊啊啊好喜欢!结果最后哭到妆都花了,这根本不是个喜剧!)
而我身后坐了对情侣,男的不时说:“太猥琐了。”“好猥琐啊”“简直怪叔叔和小萝莉”说的有点响,又很傻逼的言论。
我忍不住回头看了眼。
果然,粉色POLO衫,凸肚子,脸上泛着油光,明明年纪还轻,却已经被磨成了死鱼眼珠。
心中只有怜悯。(我知道怜悯是很高傲的举动)
我虽为凡人,还是个庸才,可会被感动,也知道敬畏。
已经足够幸运。
谢谢你看到这里。
晚安。
我本来想发到公众号里,现在突然放弃了。
其实,也没有必要向朋友圈安利,真的没有。
美太私人了。
2 ) 大阪城始终乌云密布
这两晚看了以战国时代为背景的《花战》,虽然说主角是池坊专好,但我还是想谈一谈千利休。 知道千利休,是我在本科时候开始真正喜欢喝茶之后,逐渐去了解的一个历史人物。从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到一部叫《寻访千利休》的电影,再到我在大阪城看到了千利休画像,再到《花战》这部电影,一个很立体的千利休慢慢浮现在脑海里。 执着于自己的美学,立足于大众的艺术,不畏强权的精神。可以说是利休人生的概括。 被秀吉踩在脚下,也一直坚持“金色与黑色,各有所长。”可秀吉这个猴子,一个到处贴满金子的暴发户,怎么能理解黑色的美? 但是池坊专好可以,因为他见花如见佛,同样不擅长迎合他人的喜好,他所乐意的,是让插在花器上的花草,仿佛仍在原野上绽放,自然,悦动,如花在野。 花似佛祖,普渡众生。 千利休至死也不愿意向秀吉道歉,毕竟他坚守的,是自己的立场。记得在《寻访千利休》里有一句台词『世上只有美好的事物,能让我低头。』他不是狂妄自大,他不是不谙世故,他是在守住心中的净土,守住『美』这一能让世间安宁和平的事物。 那位叫无尽斋的画师,以及他的女儿,也都是如此。绘画,也是让世间祥和的事物。 但是秀吉,却对茶师、画师、甚至平民百姓大开杀戒,连小孩都不肯放过。 大阪城下,曾经血流成河吧。 池坊专好终于坐不住了,他带着他的花出发了,借助花的力量向秀吉谏言。『菖蒲有菖蒲的美,莲花有莲花的美,金色有金色的美,黑色有黑色的美。猴子也有可爱之处~』 秀吉在那一瞬间定是有所触动。 艺术,到底是为谁服务的?为权贵?为百姓?为政治?或艺术只是艺术本身,不为谁谁? 这样的历史问题,放在当今也值得思考。 可我们,还在封杀艺人,还在删改电影,还在下架图书。 说到底,猴子还是没有醒悟。艺术却不停地走下坡路。 大阪城始终乌云密布。
3 ) 一朵之趣,更胜于繁
毫不起眼的片子,没想到最终却呈现了佛理,不可思议。
《大乘起信论》的精华,一切从“心”开始。
这影响了中国隋唐主要佛派的思想,也延及于此。
池坊专好,在丰臣秀吉杀死利休的阴影下,排除杂念,用心插花。
从他出道时的“九五至尊”,霸气的龙腾虎跃;到最后一战“花战”时的万象更新:池坊美学所坚执的主、客、副;真、行、草,都在,但是用“心”的言说,产生了动人的力量。
:一朵之趣,更胜于繁。
用我们的心,到花的心,到万物的心,最终都合于一理。
由此来看,利休与秀吉的故事,足以为“戒”。
池坊专好的天真,好花不厌,足以为“法”。
长谷川等伯“无尽斋”之女,足以为“鉴”。
触到了“心”,就是及于本了吧。《起信论》云:“ 以无虚妄心念故,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 ”
我这里援引的诸般法相,或法或戒,都可以涵盖本片的现象了吧。
因为野村的表演,还多了一层狂言味。
是为推荐。
4 ) 凭花而战,坚韧的温柔——谈电影「花战(花戦さ)」
自看完电影已过了3天。立下「写超长影评做纪念」的FLAG后迟迟没有动静,其实不过是懒癌发作而已。又联想至这周末日本电影周三场电影的计划,还是默默爬起来填坑了。
任何在北京上映的日本时代剧,只要事先得到消息我向来不会错过,这部「花战(花戦さ)」依旧如此。不过对于偏爱「正剧」的我来说,这种带有较多艺术加工的「戏说」类型在人物塑造与故事情节的处理上总让我有很强烈的吐槽欲望。由于这层「滤镜」,不意外的,在观看电影心中狂刷弹幕的同时对电影的评价掉了不少。然而电影结束后的导演见面会确实意外之喜,兴奋之余心中评价又忽地飙得虚高了起来。终于在观影两天后,才达到了一种较为平缓且稳定的分值。因此不由感叹,时间真是冷却大脑的终极魔法。
废话了这么多,回到电影本身。
此电影背景在安土桃山时代(即信长秀吉称霸时期,中国处于明朝)的日本,主要角色为插花技艺高超的僧人池坊専好(野村萬斎 饰)与豊臣秀吉(市川猿之助 饰),另还有关键人物,有「茶聖」之称的千利休(佐藤浩市 饰)。全是历史中真实存在且大名鼎鼎的人物。
首先对于本片的看点,一众大咖演员与配乐久石譲已经足够引人注目,但若论最大看点,莫过于穿插于全片的日本传统文化展示。本片对于「花道(生け花)」「茶道」「絵(画)」的描绘格外细致,实在令人目不转睛。另外,较有了解的小伙伴可能知道,本片饰演俩主角的野村萬斎与市川猿之助,一位本业是狂言师,另一位是歌舞伎演员。尤其主角的専好在片中插花戏众多,野村さん自小对种种日本传统艺术耳濡目染,因而对花道艺术的体会与操作时的细节把握也定并非普通演员可及。因此,抱着「体验日本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本片真的是一种享受。
其次对于本片的最大槽点,是主角「専好」这个人物的塑造。我认为与其说是演员的锅,不如说是导演&编剧的。据电影整体,専好这个人物所具有的特质为沉迷花道,不畏强权却十分单纯,有些健忘记不住人名。这个极易获得观众好感的人物在前半段硬是被塑造成了一个「傻白甜」,简直溢出屏幕的尴尬。在那个混乱年代,身处京都身为頂法寺主持的専好居然不知道関白秀吉之名?Emmm...利休死后不久秀吉长子鶴松夭折,因而有流言是利休之魂作祟,専好听到这个消息跳起来当着众人大喊「利休桑才不会做这样的事情!」Emmm...太令人出戏了。幸好这个人物的魅力在后半段被发掘了出来,真是好险好险。
再来对于细节,由于内容较多,接下来分条陈述。
一.关于主题
片名已点出电影主题——「花战」,即「用花朵战斗」,代表了影片最后専好抱着被处死的觉悟借一个插花作品向秀吉进言一段,也是片中最高潮部分。其实若详细分析的话,这「花」其实不光指贯通全片的「花道」,还有「茶道」,「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对于这「战」,则也不仅仅有「战斗」之意,它更代表着一种「人与人的交流」与「对自我的追求」。总的来说,即「凭借艺术与他人达到相互理解,并达成自我的至高追求」之意吧。
二.关于「环肥燕瘦,各有所美」的讨论
片中屡次进行了「A/B/C中你最喜欢哪个」的提问,大家回答总是「各有其精妙之处」。确实,世间万物皆有不同,因此才能构成如此色彩缤纷的美妙世界。人也是一样,每人人生经历皆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各有所长也有所短,因此完全不必「皆追逐一致」或是「对自己的短处长吁短叹,对他人心生嫉妒」,毕竟相比「整齐划一」来说,「不同」才是真正之美。(突然联想至了反面教材的「反乌托邦三部曲」)
三.关于「艺术本源」的讨论
曾读石黑一雄《浮世画家》有感,艺术虽诞生于人民之中,但总与政治密不可分。因此对于艺术家们来说,是选择「拥抱普通大众」还是「跟随统治阶层」总是一大议题。对本片,専好和利休都属于「上级阶层」,与「统治阶层」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利休作为信长和秀吉两位大佬的专属茶人,早已被(or主动)卷入了「统治阶层」当中。然而就本片所示,他们还是认为只有扎根于大众,艺术才能保有长久的生命力。
四.关于各类植物意象的分析
片中出现了多种植物,我认为其一定分别具有含义,因而尝试分析如下:
①松树(松):象征权势,代表人物信长、秀吉
片中首尾共出现两次。第一次为専好为信长制作的名为「昇り龍(升龙)」的插花作品中使用,第二次为给秀吉进言时的作品使用。
②荷花(蓮):象征希望与生命,代表人物蓮
専好在河边救起蓮后她本不吃不喝不说话,却因荷花蓦然绽放而感动画下满墙荷花,因而被専好取名「蓮」。最终被秀吉迫害后假死而复生。
③喇叭花(朝顔):象征易碎易逝,代表人物千利休
喇叭花日语为「朝顔」,即清晨开花傍晚即谢,在剧中出现自千利休的茶室内外。
④菖蒲(菖蒲):象征笔直向前刚正不阿,代表人物専好
専好制作最终进言作品时有拿菖蒲自比。另外这也是本片篠原导演最喜欢的花。
⑤梅花(梅)与樱花(桜)
梅花:象征逆境中的忍辱负重
樱花:象征绚烂却短暂的一生
利休惹怒秀吉被命令蛰居后,由于不肯道歉而有生命之忧之时,専好问利休「喜欢梅花还是樱花」,其实是在问利休的态度。记忆中利休没有明确回答(记忆模糊。。),最终还是因没有低头而被秀吉命令切腹。
到这里其实说的差不多了,但还有一点不吐不快。本片是采取日语原音中文字幕的形式,不知是何处负责的字幕,将秀吉的「関白(类似中国的丞相)」职位多处都译成了「将军」。我认为,任何一个对日本历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理应知道这个常识,翻译者怎么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难道在翻译之前完全不查阅相关资料么?相必当时坐在台下的导演本人也很无语。
最后,关于菖蒲。总觉得名字很陌生,问老妈了之后,她发来了这么一张图——
Emmm...这不就是我小时候老是和小伙伴一起揪下来砸人的内玩意么(#゚Д゚)。。有些还能吃!还有点儿甜味儿!真是神奇。。
最后的最后,就放上此次观影的「意外之喜」,篠原哲雄导演的亲笔签名作为结束吧。
5 ) 看完.....有点小失望,但终归不算太差
花战:花的战争,技术的战争,
觉悟的战争,能力的战争,
每个人内心的战争!
身居高位,织田信长算是通透的。在池坊第一次进贡插花,树枝的突然断落,这无常发生的时候,丰臣秀吉,通过他对织田信长的了解,及时解围,显示出来了他的机灵,织田信长虽然知道丰臣秀吉的话是奉承他而说的,但是他看到了猴子的聪明,不过聪明不及智慧,高位者不由发出感慨:“所有人,身为武将,也要将茶,花,以及人的内心,当成宝贝来珍视,只有如此,才能走上高位之路”
茶、花里面,是需看到人心才会有道,才有道之深意。所以住持圆寂之后,在大家看来是出乎意料的把宝座传给了专好,其实住持在收到织田信长寄来的花道器具之后看明白了,专好是真正把花的生命视为宝贝,是传承的不二人选!
“大日光芒照遍黑暗,万物运转皆在其中”在战乱之后的凄凉状态,池坊专好保持着本真,对大自然万物的尊敬,珍视着花的生命而插花,以此来祈求世间太平,祈求生活的希望。在他对当权者杀生予夺的威势一无所知的时候,只因听说花材是松树,就毫不犹豫地接受指派去完成为织田信长的奉花作品。应邀去千利休茶舍的时候,先是被茶舍外面的牵牛花所吸引,再为茶舍壁上的插花所倾倒。在池坊专好的心里,地位、权力、名望,都不及他对任何花草的热爱和关注。
池坊专好很清楚自已喜欢什么,他能从插花中得到快乐,而所插的花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插的,而是直接完全展现花的本真,所以他觉得当住持而不能教别人插花,对他来说是一种煎熬,千利休请他喝茶,“所谓茶,不过是刹那之间,正是在刹那之间,才展现出了生的意义”。他突然被触动了,更清楚地知道,把自已身为住持应该的事好好做,心念就突然改变了。环境的变化虽然变了,可是他照样可以插出生动的花作,这样的他更自在了!
因为丰臣秀吉的自卑心理,对友人千利休的嫉妒乃至到最后赐死千利休,又波及到普通百姓。只要跟千利休有关,只要跟丰臣秀吉被嘲笑成猴子有关的人,全部被处死。池坊专好在面对一次一次的死亡之后突然觉悟,人的死也就在那一刹那。契入了无常的认知,更为珍惜所有的生命,使得他心里的承担力变强大!非常智慧地运用了“各有所长”来解开丰臣秀吉的心结。猴子有猴子的机灵可爱,菖蒲有自已的独特优点,红色有红色的美,黑色有黑色的美,万物有着各自的美好,各有各的展现,尊重才能发现这至纯的真相,至纯至真才是真的美。
小女孩莲,通过“嘭”花开的瞬间,看生命的的生灭,转变消极而正视生命的存在,珍爱生命的因缘。
花僧专好,在一次次无常事相的撞击中,见无常,见佛祖。给莲吃的饭里有佛祖,花里有佛祖,莲用心画出来的画里有佛祖,利休用心点茶的茶里面有佛祖,用花能够唤醒佛祖,所有的这些跟环境都没有关系,只要用心观照,就知佛祖的真意!
6 ) 衝著野村萬齋才看的作品
完全是衝著野村萬齋,才看這部《花戰》。從1997年晨間劇《亞久里》飾演女主體弱多病的丈夫角色後,就愛死野村萬齋,那時而嚴肅時而搞笑、時而正經又時而輕佻的演技。此後,就瘋狂追他的狂言、電影、舞台劇等作品。尤其是紀錄羽生結弦揚名作《陰陽師》,在比賽前還特別跑去請教野村狂言及能劇身段的紀錄片,更是讓我愛不釋手。 這部以池坊流為主的電影,不但是理解日本花道最好的範本,偶爾穿插千利休茶道內涵,很值得喜歡日本花茶道人士一看。不過整部電影拍的很沈悶及拖沓,比較像NHK時代劇風格,僅有在池坊專好對決豐臣秀吉那一段,才比較緊湊有趣。 因為集合二大傳統藝術大家演員(歌舞伎及狂言師),導演特別著重二位大師的眼神特寫,讓我們可以近距離欣賞到,傳統戲劇實力派演員的「眉目傳戲」。 #去京都不下十次但都沒去過六角堂 #野村是第一個申請到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讀一年書的傳統戲劇演員 #現在加入池坊還來的及嗎 #想學花道了
7 ) 日本的元素是影片最让人舒服的地方
终于赶来小西天看日本电影展了!来看其实是因为久石让,不过看完电影后,影片内日本插画、茶艺、佛家,甚至于园林禅意都再现了之前去日本感受到的人文魅力,每一幅画面都充满着自然与人艺的美。
看一个演员演技好不好,就得看特写时他脸上的肌肉变化,这部片子很多特写与眼睛的镜头,每个演员都演技在线让人惊叹!
最后本来电影9分吧(情节便老套,但知己之情打动了我),加的一分给久石让!这部日本古代片的配乐让我联想到之前的《辉耀姬物语》,还有与“花”有联系的《花火》。顺带提一句,导演之前拍过中日合作电影《甜心巧克力》(林志玲主演的我还记得和我妈情人节看的),配乐也是久石让。
8 ) 吹吹
是美到震撼人心的好电影。
当然最令我感到心满意足的是今年又看到了野村sama的电影,而且有幸还是在大银幕上。然而又存着私心,并不觉得野村sama成为多么成功的演员是重要的,关键是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角色,偶尔出现就好。感谢他让人相信如此单纯友善包容专注的人是存在的。也感动不谙人情与世无争的他在决心为重要的人们做点什么时的坚定无畏。
(果然写得很像粉丝向观后感……哼
人物源于野史传说,所以性格略显扁平;野村万斋的狂言式表演跟其他人不在同一个次元里,也成个问题。不过故事本身太棒了,结尾让人大吃一惊。同样是传统文化片,花战对观众的要求极高,因为其内核就是审美的,而且追求的就是某种“侘寂”的氛围,往往不用任何音乐修饰带动。黑泽明拍会完全不同吧
淡淡的感觉,如同一朵花盛开在坟墓上。
换个名字又让我买了一次,干
万斋好像一直不太会演电影,恐怕是本片最大败笔
时代流水账,很多东西其实不需要说。
花很好看,胖贵戏份真他妈少
片中插花作品里最被打动的是‘’跃入仲夏‘’。池坊赠予利休的梅花也很不错。
电视电影质感。
原本可以拍成一部艺术精品映画,最终却拍成了NHK时代剧SP...
野村萬斎的脸部表情真是太多了啊~~ 好喜欢看他弄花
野村万斋再次贡献了堪称年度最烂的表演,这位老艺术家至今还没搞懂什么叫“演电影”
三星半。插花绘画和茶道,都是能净化人心灵的。影片出色传达了作为艺术家的困境与迷茫,身陷政治争斗的利休曾感叹他已经忘记茶道给他带来的快乐。而池坊则一直有意避世,试图坚守艺术的纯净。当他放下坚持决定以花为战,又恰恰传达了一种艺术的慈悲与爱。一朵花有一个世界,用美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善念吧
#SIFF#本片是野史中的小故事重新写的,所以我们看不懂只是因为不是日本人罢了,其实电影人物性格是还原的,织田信长的暴虐独断,丰城秀吉的哗众恶俗,千利本的死,前田利家的忠也还原了。另外这部剧也是为了17年池坊家的花展的花搬到电影里,光光野村万斋和市川龟治郎同框就是开心的事
可能是最帅的一个佐藤浩市,森川葵敲kawaii
明写16世纪的池坊专好,暗写利休的老套。专好曾为织田插了个飞龙在天。救女孩“托嘭的福”真是印象深刻。被茶头利休感动到哭,悟到:一朵之趣,更胜于繁。金茶室。
很好看呀雖然大道理只看懂了插花和收劍入鞘/茶會上的插花+齋叔在樹後的那一幕想截下來當壁紙(然而電腦還在Genius Bar裡躺著)/看完出來發現雨停了 世界很乾淨
野村万斋的表演风格只能用“喜欢的人自然喜欢”来形容。剧场里全是大妈。
野村桑的面部表情丰富得可怕,每一个褶子都能表演,超大特写也给了好多好多。插花和茶道的过程趣味十足,我没想到会这么有趣。节奏倒是和预想得一样慢,但今次我没睡着哈哈哈。映后还有导演见面会。
面白かった!古い日本語、それも京都弁って分かり辛かったなあ〜京都に住んでるけどww全然慣れてない 。っていうか、「おおきに」の使いすぎ!こう見れば、秀吉ってほんまクソ野郎やな。最後のシーン、凄く綺麗!ちなみに音楽はメードバイ久石譲だよ!
“花里面也有佛祖,能够传达世间万物的美妙,以及生命的每一次努力和感动,这就是花的力量。”表白小画伯葵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