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精神分裂”、“人格分裂”,这些看似不正常的名词正在循序渐进地安在一个个正常的人身上。人们畏惧这些词,可却有的人逆流而上迎接它。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自己是一个病人,患上精神或心理疾病的人就像是成为了一个“演员”,在旁人面前小心翼翼地伪装,生怕会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却在四下无人时难以自控,有颗无时无刻不想逃离无助、恐惧、厌世的心。
人格分裂症,是人格障碍的一种,是指性格的多重性,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双重人格。人格分裂在学名上称为“解离症”,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也因此丧失其自我的整体性。此类患者敏感多疑,又极易产生羞愧感和耻辱感。
他们可能会选择极端的方式去结束痛苦、去逃避现实、去伤害自己,其实那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53号白公馆之双生姐魅花》中的颜玉便是这样一个悲剧的牺牲品。
那么,为何说她是一个悲剧呢?
年轻貌美、端庄温柔是人们对于这个女子的第一印象。而抛开光鲜亮丽的外表,她却是个一顶一的“演员”。25是她的年龄,但对于她而言25个春夏秋冬更像是25次天道轮回的折磨。25年前,母亲在新婚之夜和情人跑了。从小缺乏家庭的关爱,被他人强奸,迫于生活的压力做了妓女,游走于各类男人之间,受尽屈辱折磨。25年后,本以为自己遇到了会救赎她的好男人,将她从水深火热的境遇之中解救出来,却阴差阳错嫁给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每个人都会因为受到刺激而产生心理阴影,颜玉就是一个悲剧的牺牲品或许是时代背景或许是成长经历等。嫁给自己的父亲,被他人强奸。长期处于阴暗面的人很容易会将自己封闭在一个自我的世界里,给自己编排多个人生。并且会为这多种人物性格划定不同的三角人物关系,好比一个女孩在分裂出的人格中其实并不一定是同性,有可能是异性,也有可能是老人,甚至儿童,并且在多种人物性格折射中会自我主观的去划定自我分裂出来的人物关系三角图,这也就有了后面的所有故事。
精神性人格分裂患者会将自己臆想成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不同社会角色的人,不由自主地将这些假想人物促成一个人际关系网络,在脑海中树立各异的人物关系,编排不同的故事,是一个集“导演、编剧、演员”于一身自成电影,在内心深处自我拉扯的同时接受自我的心灵折磨。这就是为何会有凤蝶、蒋暮云、阿兰、钱七、颜玉母亲等人物的出现,他们的存在是颜玉自我多面性的折射。
在影片的结尾处,颜玉一个人从楼梯上走下来,空荡荡的白公馆中只有她一个人高跟鞋的声音,再次扣题说明:一切都是颜玉的想象,这就是为何在影片的结尾处,颜玉看着镜中的“自己”变成了母亲,变成了蒋暮云。通过桃花飞舞的唯美场景和前身的阴暗惊悚形成巨大反差来临摹颜玉对于脆弱心灵的自我保护。薛之谦在歌词中写道,“其实台下的观众就我一个”,真真切切地体现了颜玉从头到尾的无可奈何。
用影片中的台词来解读整部电影,那就是“没有蒋暮云,没有阿兰,没有钱七,你只是做了一个梦。”只有她自己。
《53号白公馆之双生姐魅花》是一部带有前瞻性的实验电影,整部影片的意义不仅仅是表面上悬疑、恐怖、剧情那么简单,而是带着对于人心与人性的抽丝剥茧走进抑郁症患者、精神性人格分裂症患者的内心。同时它也是一部测试性电影,看懂与否预示着观影者是否徘徊在人格分裂与抑郁症的边缘,是一部带观众深入解读抑郁症患者、人格分裂患者的感觉与幻像的体验片,导演通过一幕幕怪诞又充满想象力的画面,将悬疑惊悚又带着民国虐恋气息的故事与抑郁症、人格分裂患者的感受展示出来,表现出患者在孤独、压抑的现实世界中寻找自我救赎与保护的心路历程。
体验式的观影效果,你..读懂了吗?
乱
看不懂
垃圾
开头的几个恐怖镜头不错,吓到姐了。只是后面的故事没有讲清楚啊~
不太好看
故事情节有些老套,情节又欠丰富……线索也不算充足
这个电影拍的可以 关键是 编剧能不能告诉我究竟真相是什么
一个意图想讲一个超级烧脑,却最终什么都没讲出来的电影。。。ps 时光网根本就搜不到
疑神疑鬼
前期的恐怖氛围营造的还可以,但是故事直到最后也没有真正讲清楚,究竟是凤蝶钱七的爱情故事还是白老爷的复仇经历,还是颜玉的精神分裂?如果是讲凤蝶钱七爱情故事,那后来的白老爷和白福怎么还在,排除。算不上是惊悚片,不过确实是一部悬疑片
看了三分之二以为自己看懂了!结果看了后面三分之一懵逼了!没看懂说的啥?
烂片
老爷新娶舞女,旧时情人老修女来访,告知双胞胎姐妹是舞女&妓女,老爷策划替死鬼乞丐柴房自焚……Ps:又是《雷雨》民国封建富贾之家乱伦情感纠纷报复的戏码,夹杂恐怖悬疑。
没有鬼@_@
后面强行反转只能证明编剧的无能
编剧真的没讲明白
看到他们所有人都在地窖的时候我以为我看懂了,姥爷的出现以及所谓的报复计划令人难以理解。看不懂。
烂
前面看着还不错,后面简直硬凑啊!
怎么说嘞,拍的还好,剧情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