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飚戏
通常我们把两个实力派演员在一部戏里面对面的大段对手戏叫飚戏,大概的意思是高手相遇,必是一场高峰对决,遇强逾强是也。记忆最深刻的是《盗火线》里艾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在影片结尾处的对决就是典型的飚戏,看起来很是过瘾。
不过飚戏也不一定就发生在老戏骨之间,有时候资深演员和天才童星之间也会撞出灵感的火花,飚戏飚得火花四射。这样的戏以前有《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让·雷诺和娜塔莉·波特曼,《第六感》里的布鲁斯·威利斯和海伦·乔·欧斯蒙特。现在还可以加上本戏里的罗伯特·德·尼罗和达寇塔·范宁。
2 ) 【转】五个结局。。。个人还是喜欢最后一个结局
看看结局怎样 (共5个结局)
atrical version(剧场版):
emily 和katherine一起生活,状态似乎很好,最后和katherine走出家门后,镜头由花瓶逐渐转向那副画,在emily的头旁边,多了个头,即emily的另一面.
这是五个结尾中第二烂的结尾 ,它选取的意象是画,来暗示悬疑和惊悚尚未结束。电影中确实出现了大量意象,包括时钟、浴缸等等,画也是其中一个,但是它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悬疑意象是hide and seek,整部电影就是这么一个游戏,引发人深层次恐惧和思虑。
结局1.happy drawing
剧情同剧场版,只是,两人走后,那副画没变,可以认为是个完美结局.也是最烂结局。悬疑片结尾连悬疑都没有了,最关键的是亲情意象仍然选择不对,导致这个结局完全与电影脱离,使电影生生下降一个档次。
结局2.life with kathrine
与kathrine对话完后,emily 没有要求把门开一道缝,kathrine走后,emily躺在床上,然后开始数数,one one thousand,two one thousand......
黑色结局的典范,两个意象分别是电影中最重要的关门和hide and seek。关门代表亲情的缺失和不可替代,完全延拓了电影主旨。hide and seek完美阐释了悬疑电影的结尾技巧。同时悬疑与亲情两个要素相辅相成,把整部电影的色调保持到了最后一秒,以这部电影本身局限来讲,无法做到比这个结尾更好的了。
结局3.a final game
emily 在katherine所在的医院进行治疗,emily要求把门开一道缝,katherine走后,emily和结局2一样开始数数......
门开,表示亲情的得到,数数则代表悬念的继续。这两个命题从表现力上看是冲突的,任何一部电影,即使悬念地位再高,也必须为主旨服务,而这个悬念则似乎完全独立于结局。导演安排这个结局其实说明了他在心底对于结构化的一种追求。先说门,从影片开始,母亲开,然后到影片中段父亲关,再到最后开。这个开-关-开的过程,是看上去比较华丽的结构化的重要特点,也是完美主义者的桌球。然后,捉迷藏不用我说,这个意想当然是不可或缺的。这个结局说明,结构化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电影或者小说的和谐。
结局4.emily's fate
同结局3,在病房,对话完后,emily要求把门开一道缝, 但katherine没开,她出了房门后,同事的一个男医生问到:"how about her?" katherine回答道:
"tommorow I will come back for her,I won't give up about her!"
3 ) 大家凑合着看吧
捉迷藏的游戏对我们来说从来不会陌生。
一个孩子茫然的用手捂住或者用布蒙住眼睛开始倒数,一群孩子的嘻笑着跑开,一个个孩子被找出来。游戏总是开心的,荡漾着的是孩童银铃般的笑声。
但是从那个黑漆漆的夜晚开始,电影便昭示了它不会是快乐的。
似乎只有开始的时候那个画面是明朗的,孩子和母亲的对话,说着会一直爱下去。
直到母亲的死亡打破了这一切,时钟直指2:06,恶梦开始的时候,孩子站在门口的表情。
风喜欢范宁这孩子。多么好的一小孩啊(妈咪这话怎么这么BT的。。。),这个世界上有天生的演员,范宁无疑就是。
出彩,她让这部有点老套的片子出彩,当然也不能忽略了德尼罗。两个人之间的飙戏风看得十分的过瘾。能从这个孩子眼里读出很多东西。将来这个孩子肯定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之前她已经给过我们很多惊喜,从之前的世界大战开始注意到这个孩子,似乎一直是斯皮尔伯格宠爱的孩子。
德尼罗就没什么多说了,老戏骨了,不过好像也有人不喜欢他演这样的角色,个人喜好了吧。
看到中间不到的样子就猜到了查理是谁。。。一寝室的姐姐们作证~
所以情节上来说也算不得什么出彩。提一下,电影里的几幅画倒还不错,让我想到了《大逃杀》里的那几幅。《大逃杀》里的那几张说是北野武自个儿画的,呵呵,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看过北野武的一些画风格倒是很像。不知道这部电影里的又是谁的手笔。
看了一半就是要联想到半年前看的《神秘窗》,也难怪有人会说情节上有剽窃的嫌疑。
比较一下吧,演员阵容都算得上强大,一边是两人飙戏,另一边是一个人在独舞。戴普的演技也是勿庸置疑的,简言就是演什么像什么,不管有多大的差异。《断头谷》《剪刀手爱德华》《艾活传》(这部一直没买到。。。)《忠奸人》到最近大家都很熟悉的《加勒比海盗》《查里和巧克力工厂》《神秘窗》《寻找梦幻岛》等等,戴普都没让风失望过。
内容十分相象(都是自我人格的分裂),但是就情节上来说我觉得还是《神秘窗》更胜一筹。《神》显得更为紧凑,《捉》有个贯穿始终的道具——2:06分的时间。
画面上来说比较喜欢的是《捉》,阴暗却不失华丽。给风就两个颜色的印象:红与黑。非常的经典。
再就是音乐。两部都很不错,配合剧情十分的紧凑,在高潮的时候十分能够抓住人心。
除了相象的《神秘窗》以外,我还想到另外一部电影——《The Game》(它的译名实在是太多了,《生日游戏》《致命游戏》《心理游戏》等等,风比较喜欢的还是《生日游戏》这个名字,至少跟故事还是很贴切的而且不会泄漏情节)。也是一部讲心理的电影。风觉得在这类电影当中比较优秀的依旧是《The Game》(风没看过的就不放在里面做比较了)。首先情节设置十分的好,甚至在后来重新看的时候明明知道这是个游戏但是过程中风还是会跟主角一起抓狂。。。汗一下- -|||演员方面也是没什么可挑的了,道格拉斯这种骨灰级的演员摆着就是票房的保证。故事开始还是很轻松愉快的,入戏是渐微的,不自觉的就跟着一起进去了。好棒的电影!
相比《捉迷藏》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最后一个细节,就是小女孩的画,两个脑袋的艾米莉……都说觉得是一个小查里要出来了,风觉得应该不是。查里出来是戴维自己不知道的,人格的另一面被隐藏到甚至要自己爆发出来……而艾米莉却画出了两个脑袋的自己,只能说她可能看穿了人格的两面性。
OK就到这里吧,别的也不想多说了。
再罗嗦一句双重人格真的是一个已经被玩烂掉的东西,希望以后编剧们能搞点新意出来,多了总归味同嚼蜡。
4 ) 不同的真象
很多人认为是他爸爸干的,其实,影片有2个角度 1,是他爸爸干的2,是女孩自己想象的
1就不解释了
2女孩接受不了妈妈自杀的事实,强迫把凶手转到爸爸身上,一切都是她自己幻象的,另一个女心理医生想带他去治疗的时候,她自己认为他没有被医生带走,其实他已经被带走了。
最有力的证据是影片的最后,女医生说过几天送她回家,如果事实真的是女孩想的那样,她还有家?她一直在自圆其说,精神早已奔溃,幻想着自己认为对的事实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希望大家可以接受。
5 ) 父女俩都是人格分裂
女儿的正常人格为A,反面人格B充满了暴力倾向,冷漠。
父亲的正常人格为C,反面人格D是一个丧心病狂的杀人犯。
PS:影片的设定是女儿知道自己有两个人格,所以最后画的画自己有两颗头,女儿的B人格是因为看到父亲杀了母亲,幼稚的心灵产生了扭曲。
父亲处于D人格时是知道C人格的存在,D人格的产生是因为妻子的出轨,父亲正常时会选择性失忆自己的邪恶面。
A和C一起时就是最正常的状态。
B和C在一起时,女儿充满了暴力倾向,她掐碎人偶,她对身边人没有礼貌,画了恐怖的连环画还有在浴室里写字,这些她都是为了唤醒父亲的反面人格,因为这样他们就是B和D的状态,可以狼狈为奸,他们借“捉迷藏”的名义害人。
影片最后,A和C在一起时,女儿非常害怕D的出现,但最终D回来了说了句“你爸爸再也不会回来了”。
父亲以D人格存在时,会极其想占有女儿,这是因为当他杀了他妻子后,他内心出现了愧疚感(虚情假意,自我安慰),想把那份感情施加在女儿身上,以至于到了变态的程度。所以最后他说了句“我以为我才是你唯一的朋友”,所有和女儿关系亲密的,他都想杀掉,女儿的猫,向女儿表达温柔的女性等等。
邻居那条线应该纯粹就是为了制造悬疑气氛而放的烟雾弹,迷惑观众,避免观众很容易就猜到真相。
6 ) Hide and Seek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老是壮着胆子看这些心理片,每次看完都手脚发凉。最后的最后才知道心理出了问题的不是女儿,而是作为心理医生的爸爸。看完之后只是担心要是真的有这样的童年和经历,以后还能没有阴影地生活下去嘛,看着母亲被父亲杀死,看着父亲性格分裂害了身边的猫身边的朋友,看着无奈之下自己的心理医生杀死了父亲,还是希望这只是电影。
另外,电影里的小女孩很可爱
7 ) 谁在捉迷藏
《捉迷藏》是由导演约翰·普尔森指导的、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一部美国恐怖片,主要讲述本来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妻子的突然自杀让一切都破碎了,丈夫开始放弃生活,但是却发现自己的女儿突然有了一个只存在与她意识里的“想像中的朋友”,她最喜欢和这个“朋友”玩捉迷藏,然而当这个“朋友”开始侵入他们现实生活的时候,所有的事情都开始变得令人毛骨悚然。
故事简介是这样的,但是,又到底是谁在捉迷藏呢,酷爱看恐怖片又怕看恐怖片的我拉上两个朋友才敢打开来看。故事是这样,结局却出乎意料,细思极恐,有背后一凉的感觉。剧情紧凑, 节奏把握得也不错,还有,loli的演技真的很好,把呆滞、惊恐、压抑的精神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那不同的眼神,全是戏!
值得花时间看的一部好片子。
其实说真的,还是挺不错的,至少,是真的恐怖,不是妖魔鬼怪化。而杀手锏,当然就是范宁小妹妹了,萝莉凶猛呀,片尾结束的时候,那副画画,有两个头,这是人格分裂么?
Dakota太灵了。在那个年代的类型片中也算个中翘楚。
今天又夜不能寐了 看看提神~ 老分裂没意思&我对这种萝莉有摧残倾向…
磨磨唧唧故弄玄虚了一个多小时,就为了两分钟的已猜到真相,真相之后又墨迹了20多分钟,无趣中的无趣。
诸多不合理之处,可以说导演为了忽悠观众已经顾不上太多。剧情突然转换的难以预料也是拜这无节操的忽悠所赐,但还是足够渗人,罗伯特德尼罗确实不像只是陪衬。后半部基本是模仿闪灵,手电筒一闪一灭的画面突显变态,达科塔范宁演得尤其好。结尾画暗示另一个DID。5个版本?被当作提线木偶的观众说什么好
看时期待恍然大悟,看完仍然一头雾水。谁解释下Amy那瞬间被抠掉眼睛的娃娃、手心里的蝴蝶、凌晨两点零六、不幸死去的小猫、冤死的伊丽莎白?但愿是俺没看明白,不是导演故作玄虚到自己都忘了前面的桥段。看网友影评去也。
本来以为是儿童恐怖类的,没想到最后发展成人格分裂类悬疑片,但也只能说比纯恐怖类的剧情上好一点,跟致命ID那种还是差一大截,德尼罗和Fanning的表演还是不错的,最后结尾的画是暗示萝莉也是凶手之一吗。。据说有5个结局编剧你也分裂了吗。。
小孩子演的恐怖片总是更加恐怖,为什么?
几年前看的片子,当时觉得不错,今天又翻出来看,顿觉坑爹不少,不过发现可爱小猪脚就是i am sam的女猪脚,叫范宁
气氛不错 细节出彩
原来这片有好几个结局,我看的结局是小女孩最后画的一幅画自己有两个头,说明小女孩也有人格分裂,难道人格分裂会遗传。扮小女孩的达科塔·范宁小时候真的好可爱,演技也很好。
人格分裂
2009/5/19凌晨,土豆网,看过Red Eye之后,其豆瓣网页的推荐影片中有此片,遂观之,不错,很好的多重人格心理惊悚片,4星。
这部也没有让我有恐怖的感觉~应该算是心理片~人格分裂~~~那个小女孩演得很出彩~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4OTk5MzMy.html
小女孩的表演完全能配得上德尼罗
6/10。大卫用蜡笔在浴室帘子上写出提示语,宴会外妻子出轨的梦境闪现越发具体,两个线索场景都运用了抽象的黄色光线象征内心的狂躁和不安。捉迷藏看似是父亲安抚女儿的一种治愈游戏,实际暗示查理和大卫这对父亲双重人格的心理斗争,大卫作为心理医生习惯从他人身上找毛病,他偷装摄影机观察邻居夫妻的争吵,希望治愈他人的家庭问题来拯救自我的心灵,但当他打开书房看到未拆箱的书籍和空白的笔记:本我的快乐准则被隐藏在心中最安全的角落,自我以治愈女儿心病的谎言来压抑本我,最后谎言揭穿使大卫隐藏的阴暗面毫不留情地爆发,对于女儿的愧疚和占有欲让大卫极度警觉周围的人,连女儿的布娃娃都不放过,女儿拿鱼钩穿透昆虫身体的暴力因子正是不和谐的家庭氛围所导致的,结尾女儿的自画像出现了两个头,提示女儿受父亲的暴力影响可能也患上了双重人格。
有德尼罗和范宁的人格分裂电影,虽然一开始以为一部纯情片,故事越往后,才发现本质,一猜就确定凶手是德,可结尾那画又预示范也分裂了,那她又没杀人呢?不知道。
第三者造成刺激分裂的杀人案。2点06的细节,梦的还原和儿童画使用得很俗套,但是德尼罗的演技真赞,小萝莉演得也很不错。别的就没什么了,多结局表示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小萝莉其实是杀手也可以的(5个结局中的至少2个这样暗示了呢)。
达科塔范宁有一双灵异的眼睛,直视你的内心。我想在对戏的时候就算是罗伯特·德尼罗这般的老戏骨也会感到莫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