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香港電影離不開政治,還是政治和藝術創作之間本就曖昧?自《十年》之後,出現了不少帶有政治隱喻的寓言/預言電影,例如《樹大招風》揭示出97前後的社會局勢丕變、《老笠》暗喻權力與階級、《選老頂》嘲諷假普選。一時之間,人人不再噤聲,個個有話要說。確實,如若「今時今日你老母買條菜都係政治」,那麼政治藝術共冶一爐的現象也是理所當然。不過比較讓人意外的是,就連陳木勝執導的中港合拍片《危城》也影射了香港當前的社會時局。
故事主要圍繞在一座名為「普城」的山間小城發展。時值民國初年,軍閥割據,內戰不斷,惟普城在保衛團團長楊克難(劉青雲飾)的掌管下還算太平。此時,一批難民前來尋求庇護,不久後軍閥少帥曹少璘(古天樂飾)也進了普城境內,並濫殺三條無辜的人命。為此,楊團長將他繩之以法,並下令處決。無奈曹家勢力龐大,更以全城居民的生命作威脅,普城頓時成了危城,使得楊團長陷入兩難:究竟要捍衛公理正義,或是屈服於強權呢?
陳木勝在訪談中透露,創作《危城》的出發點源自於武俠世界,而劇情的結構其實很簡單,講的就是正邪對立。或許行俠仗義恰好切合中國主旋律電影的要點,才讓《危城》躲過審查,但看在香港(和台灣)觀眾眼裡,顯然是不一樣的風景。
首先是故事舞台「普城」,它既是陳木勝口中的「普通的城」,可又不免令人聯想至「普選」,對香港的投射不言自明。普城的地理環境使其遺世而獨立,楊團長家族幾代長居於此,並暫管當地的治安,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換句話說,即使普城地處中國,卻比較像是一個自理、自治的特別行政區,故而就算外界陷於國共內戰的烽火之中,普城仍被難民們視作安全的所在,「天下雖亂,普城規矩不亂,」楊團長如是說。這句話聽來十分熟悉。陸劍青、梁樂民執導的《寒戰》系列電影中,不斷強調香港是個法治的社會,更因此號稱是全亞洲最安全的城市。由此見得,普城與香港的連結其來有自,並非過度解讀。
然而,曹少帥的侵門踏戶證明了普城根本無法置身事/世外,更戳破其法治的安全神話。曹少璘甫出場便將其粗暴無禮、目中無人的跋扈個性展露出來,隨後將人命作為遊戲賭注卻又出爾反爾的行為,更是將法紀規矩視為無物;因為他就是強權。陳木勝塑造的曹少璘極為扁平,但功能性非常明顯,特別是他手中時時握著的那把黃金手槍,正是金錢與權力的象徵。不難看出,曹少璘的角色設計影射了「我爸是李剛」的事件,同時也是對強權的嘲諷。話雖如此,面對強權壓境,又有多少人能挺直身骨、迎面對抗?當原有的法治與規矩蕩然無存之後,身家性命受到威脅,一片人心惶惶,更是利於曹營的統治。就像《十年》的〈浮瓜〉所描述,中國政府為了加速在香港推行「國家安全法」,策動了一起恐怖攻擊,企圖引發民眾恐慌。於是乎,最終還是造就了「強權之下無公理」的悲哀景況。
其實不是所有人都打從心底屈服於強權,很多時候只是為求平安,萬不得已之下的選擇而已。譬如浪人馬鋒(彭于晏飾),多年前和鏢局師兄張亦(吳京飾)遇上魚肉鄉民的狗官委託押鏢,但他不僅強占人家妻子,又殺死護妻心切的男人,逼得極富正義感馬鋒動手意欲殺掉狗官。只是,這一出手賠上的可能是鏢局上下兩百條人命,馬鋒雖覺無奈,但也只能罷手。此後,馬鋒便藏鋒於鈍,蒙起眼睛,任憑那匹名為「太平」的馬帶著他四處逍遙。如同曹少璘,馬鋒的角色設計同樣寓意明顯:他象徵著縱有良知,卻不問世事、獨善其身,只願朝向平安之路前行的普羅大眾。
如若所有人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活,那麼正義與公理還存在嗎?是故楊團長才會說:「公義要有人去做,要有人執行才存在。」相較於其他人,楊克難可說是片中的孤獨英雄,是唯一堅持正義公理的人物。尤其是他和共事30年的廖甲長(廖啟智飾)在橋上的對話,字字珠璣,更警惕了所有香港人(和台灣人)。面對強權,廖甲長苦口婆心勸說:「先跪下吧。」楊團長卻反問:「難道給他們跪下就能保住性命?」雞蛋衝撞高牆難免要付出代價,反正人終歸一死,既然抗爭是死,屈服也是死,何不死得有價值一些?
《危城》的結尾固然在意料之中,卻鋪陳得略嫌粗糙,甚至一廂情願,有種中國抗日神劇的既視感。不過,作為一部「傳達正面訊息」的寓言電影,陳木勝會做出這樣的安排實在無可厚非。在這最好也是最壞的時代,或許陳木勝仍樂觀地期盼著,有一天會出現一位捍衛公義的英雄,並帶領香港人走向一片光亮的世界。
刚刚看完这部影片,为自己当时没有去电影院贡献一张电影票而感到后悔,很难想象,一部如此制作精良,演员阵容强大而又有深度的佳作居然只拿到了1.67亿票房。
就我而言,很喜欢刘青云,古天乐,彭于晏以及吴京在剧中的表演,但是更吸引我的却是影片所想要表达的,就像刘青云和彭于晏在剧中说的一样:"公义要有人去做才存在”。一座平静安宁的小城迎来了如同恶魔一样的强权者,其于城中连杀三人,包括老人、妇女、小孩,可谓是滔天大罪。民众激愤,在保卫团团长的带领下要于第二日将罪犯斩首。就在此时迎来了剧情的反转,强权者的真实面目被暴露出来,如果不放了他,全城的民众面临则会面临着生命危险。于此,影片开始了公义与强权,公义与恐惧之间的斗争。
剧中的四个主角都各有特点:
古天乐:实力强大的军阀之子,性格残暴、弑杀同时又十分诡秘,是一个十足的变态。他一杀人为乐,在小城中夺去了三人生命而被逮捕。但是却仗着自己强权者的身份,毫无顾忌的玩起了人心的游戏。在他的世界观中,强权即是一切,所有人都会跪倒在强权之下,而他也喜欢逼迫那些“顽固不化”的人跪倒在他的强权之下。
吴京:他是一个功利主义者,崇拜强权,屈服现实,同时有希望自己能获得类似的权力。因此,不管是之前还是如今,他都成为了强权者的帮凶。
彭于晏:他在这部电影中很像是一个旁观者,在这个小城中的事只是他在游历世界中的一段插曲。他也曾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英雄,但是在执行公义的时候却被现实击败。正因为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的正义,所以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游历世界,他可以在旅行途中对弱者施以援手却不会去承担责任。最终,是刘青云改变了他。从此他像凤凰涅槃一样,再一次复活了,成为了他最初想要成为的人。
刘青云:作为小城的守护人,他坚定的维护小城的公义,不会为强权者的威胁而屈服。在这过程中,他所要守护的人们不理解他甚至想过要伤害他,最后连他的朋友也不理解他,在他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想要放弃时,他仍然坚定自己的信念。为了救全城的百姓,他最后甚至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这也是为什么最后彭于晏选择帮助他的原因,因为在他身上彭于晏看到了自己所没有的坚持。正是“所有人认为是对的却不一定是真理”,最后证明,他是对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了公义,也唤醒了所有人心中维护公义的决心。
电影整体还不错,值得一看。首先立意深刻,值得反思,打戏精彩,再加上主演们实力飙戏突破极限的卖力演出,绝对值回票价。
故事简介
普城是一个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小城,全城百姓本来安居乐业,一片祥和,但步步逼进的军阀大军,给宁静的普城笼罩上了一丝恐怖的阴云。护城军开往前线去与军阀作战,普城的治安就交给了以杨克难(刘青云)为团长的地保团。而就在这个内防空虚的时刻,杀人魔王曹少璘(古天乐)白衣单骑潜入普城,在一个炊烟袅袅,静谧祥和的清晨,一言不合连杀三人。
起初,曹少璘故意隐瞒自己的身份,普城百姓面对一个不知名的杀人凶手,个个义愤填膺,正义感爆棚,恨不能亲自手起刀落,让他立刻毙命于眼前。杨克难作为地保团团长,压制住了激动的普城百姓,告诉大家要按普城的规章办事,明天一早等行刑官来了才能行刑(估计行刑前还要走个司法程序)。
而不久,百姓就知道了曹少璘的真实身份,他是大军阀的爱子,如果杀了他,普城全城的人可能都要跟着陪葬。于是,普城百姓一瞬间,正义没有了,黑白不分了,由恨不能杀之而后快变成了恨不能把他给供起来,以求他放自己一条生路,此时的普城百姓,再没有了之前正义凛然的君子之相,此时的百姓,不愿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只求做一条跪着乞怜的狗。
这时,团长杨克难就处于两难的境地,坚持正义、守住底线,严惩凶犯,普城的百姓就会视他为食古不化的异类,是比曹少璘还要可恶的挡了他们生路的呆子;放弃底线,向恶势力低头,跟普城的百姓一样跪下来求饶,结果可能是尊严没了,命也没了。
杨克难在看清曹少璘的真面目后,明知放与不放,他(曹)都会屠城,他(杨)还是选择了放,因为这是“民意”,然而,为了尽可能的满足曹少璘的变态心理,他却决定留下来,陪他玩,因为只有他(曹)玩爽了,普城的百姓才有可能活命。最后,一个侠之大者能为百姓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将用来御敌的刀引向自己脖颈。
当然,最后普城百姓觉醒了,在马锋及以大嫂为统帅的重新杀回普城的地保团的领导下,打败了曹少璘及他的武装队伍,并在护城军及时赶来营救后,重新掌握了普城的主权。
最可怕的是少帅 最可悲的是人性
我相信大多数人看完本片,都会觉得以杀人为乐的曹少帅(古天乐)是本片的第一大恶,但我却觉得,他的恶只是让人胆战,而普城的百姓的不善善、不恶恶却让人心寒。有没有觉得这些普城百姓,似曾相识?一辆公交来了,没上车的人,希望车停的时间越长越好,长到可以让自己挤上车,但是已经上了车的人,就会希望司机马上开车,否则自己只会越来越挤。
当不涉及切身利益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站在道德至高点上,面对不公不平大加指责,以彰显自己正直善良君子的一面,但一旦事情关系到切身利益,他就可以完全变成另一副嘴脸,还可以为自己背弃正义和道德编织出冠冕堂皇的理由。
大家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可能都会替杨克难不值,这样一群是非不分的愚民,干嘛要舍弃自己的命去救他们,况且也不见得能救得了?可是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下,你,正身处普城,军阀压境,跪地求饶,或可免一死;坚持正义,却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你选择跪着求饶,还是站着保卫正义和尊严?
事情真临到自己头上,真不是那么容易大义凛然的,这时不得不提两部姜文导演的电影《鬼子来了》和《让子弹飞》。鬼子来了,里面民众对鬼子的态度和反应才应该是普通百姓在面对强权和奴役时的真实状态,由这部电影,才真正能明白,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什么要打八年这么长,如果都像抗日神剧里那么英勇哪用得着八年? 让子弹飞,里面探讨了一个问题,钱,是要站着挣,还是要跪着挣?师爷葛尤认为,跪着,能把钱挣了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土匪姜文,却偏要站着,把这钱挣了。最后证明,他真的站着把这钱挣了。但正因为他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他才成了传奇。
同样在《危城》里,杨克难(刘青云)也跟廖哥讨论过类似的问题,杨问,跪下就能活命吗?廖哥回答,先跪下再说。事实证明,普城的百姓跪下也都难逃一死,而最后还是站起反抗,才重获自由,不再任人宰割。《危城》给我们一个光明的结尾,但现实呢,会如此光明吗?那些以爱国为名,打砸同胞汽车,甚至直接殴打同胞致残的激进分子,真的有一天日本鬼子杀回来了,他们会迎面冲上去跟他们拼命吗?普城的百姓在不知曹少璘身份的时候,也是喊打喊杀的呀,但是知道了真相之后呢?同样,这些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爱国的人,爱国,难道不包括爱你的同胞吗,一个能将同胞活活打死的人,你真的是因为爱国才下此重手吗?如果有一天,鬼子又来了,这种人却当了汉奸,我倒是一点也不会惊讶。不说人性了,太沉重,下面从剧本的角度说说电影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全片的人设。
剧作的问题
总的来说,因为人物偏多,戏份有些分散,尤其是一号大反派曹少帅(古天乐)人物性格过于扁平化、脸谱化,只是一味表现他杀人为乐的变态行径,而没有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东西驱使着他,宁可死也要玩这种变态刺激的游戏?(他的人生就是玩游戏,一个接一个的玩,玩的是人命。《赏金猎人》)里同样作死的财阀二代,也是这么个主儿,也喜欢玩游戏,也玩得特别大。貌似X二代的心理都不太正常,所以说,做个普通人,挺好,嗯。)是什么样的人和事造就了他今天的变态?这些都没有交待,因而不管古天乐怎样卖力的表演,这个人物也是立不起来的。同样是表现变态杀人狂的故事,法国电影《香水》对杀手的刻画就十分到位,当观众最后看到变态杀手被万人撕成碎片死无全尸的时候,除了深深地舒一口气外,还抱有对杀手深深的同情与惋惜。如果古天乐在本片中也能有如此大的表演空间和深度,以他目前在本片的表现拿影帝都有可能,可惜了。
杨克难(刘青云)跟妻子(袁泉)与女儿的戏,基本都是走过场的戏,没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和新意,尤其跟妻子几乎都是些眼神的交流,演员功力再好,也无处发力,因而这个人物也不够立体,只是充分表现了他侠之大者的一面。
妻子(袁泉)一开打脚就受伤,以为后面肯定会有什么做呼应,结果一路瘸到底什么也没有发生,感觉这伤受的莫名其妙,不受伤也完全不影响剧情发展嘛。虽然打戏很显英姿,后面英勇救夫的举动也很感人,但是这个人物缺少可圈可点的亮点,夫妻戏码,缺少新意,唯一亮点,就是袁泉拍打戏还是头一遭,随便拿过一个日常用品,秒变杀人利器,飒!
廖叔(廖启智)这个角色跟袁泉的角色是通病,演员演的很好,尤其是廖叔最后的死,很悲壮,但是我却没太被感动,大敌当前有所动摇,但关键时刻,还是拼死保全了男一,这种戏码早都烂大街了好吗,没有丝毫新意,一直出戏,怎么感动?老实讲,这部电影除了立意深刻外,很多戏,写得真挺水的,完全没有创意和新意,都说电影看来看去,套路都是老的,但好的细节都是新的,这个剧就缺少这样有新意的细节,能打动人的细节。
整个片子人物展现最立体、最全面,性格前后也发生了些转变的人物,就是马锋(彭于晏),年少时正义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对现实失望后,却又变得吊儿郎当、玩世不恭,直到遇到了白玲(江疏影)和杨克难(青云)后,又重新唤醒自己的正义的一面,改变了之前的消极态度,明白了,正义要有人去做,才会存在!”
最打动我的不是杨克难和马锋
但整部电影看下来,我最大的感动点,却在马锋的师兄张亦(吴京)身上,他是最现实也最理性的人,不管世界乱成什么样子,他都能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当然,他没有英雄主义情结,他只奉行实用主义,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成就自己。为了成就自己,他可以忍辱负重被人当狗一样对待,为了成就自己,他可以无视眼前一切丧尽天良的事,只要能在这个乱世中一路往上爬,他可以什么都不计较。但在他的生命中,并不是什么都不在乎,比如,从前在他挨罚时给他偷偷送过鸡蛋的师弟,马锋。
“酒坛对决”这场戏是重头戏,打得很精彩,武戏跟文戏在这一段的配合也很自然,没有到生死关头的时候,两人还是刀刀要害,狠的要命,但师弟真要出人命的时候,师兄张亦却出于本能地舍身相救,自己却被埋在成山的酒坛底下死掉了。他死的那一刻,这个人物一下就立起来了,正因为他之前是那样一个自私冷血的人,到最后这样一个大反转,这个人物就变得有意思了,变得有血有肉,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了。如果不是生逢乱世,他就不必为了求生,而选择放弃自己的底线和坚守,他可能会是一个好同僚、好上司、好下属、好丈夫、好父亲,亲朋街坊们眼中的一个大好人。(相对来讲,刘青云这个角色就没有这么立体,人物性格不够丰满,只展现出单一的侠气的一面,却缺少了人气儿,所以对他敬佩归敬佩,但始终是喜欢不起来。)
其实张亦这个角色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才是大多数,而曹、杨、马都是少数。所以杨、马才难能可贵,值得讴歌。现实生活中,平凡一点的,其实就是普城百姓中的一员,混得好、混得开的,往往就是张亦这种人,多数人都是本着过好自己的日子就算万事大吉的想法过活的。因为大多数人的现实生活都很苟且,所以遇到反日排日游行时,才要忍不住加入进去,以释放一下平日里无处释放的英雄情结,以及平日里不敢释放、积压已久的怒气、怨气甚至无名火,反正有爱国主义这把大伞撑着,谁也不会、谁也不敢说什么。正如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里写道——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题外话——爱国的正确姿势
《乌合之众》里还写道——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既然本文已经两次提到了有关反日的问题,就索性给那些以为反日、排日就是爱国的人,普及一下什么是正确的爱国方式:
如何正确爱国?
时值国家内战、军阀割据的乱世时代,军阀少帅曹少璘(古天乐 饰)因杀害三条人命,被普城保卫团团长杨克难(刘青云 饰) 绳之于法。可曹家财雄势大,以强权震慑居民,曹家上校张亦(吴京 饰)得悉事件后,赶来普城取人,在城中遇上多年不见师弟马锋(彭于晏 饰),马锋是位武功高强的浪人,路见不平欲拔刀相助,可是却面临正义与兄弟情之抉择。
电影情节与动作场面一样干净利落,基本无尿点,虽然悬念不足,但打得够劲,彭于晏够帅够拽,刘青云够酷够侠,古天乐够邪够狠,吴京还是那么能打,再加上江疏影惊鸿一瞥的美艳。已经值回票价啦。
和爸爸一起看的,爸爸看的感觉没有那么入迷,古演的曹少帅感觉有点变态,冷血甚至嗜血,古演的挺用心,但是感觉还不够变态,打戏拳拳到肉,比较真实,有些场面的特效有些不自然,刘的演技一如既往的好,很出彩,可惜了吴京演的师哥为了救彭于晏就这样被缸砸死了。剧情冲突有些平淡。
陈木胜侧重动作场面和人物性格刻画,彭于晏的角色一点都不丑,负责笑点,演技进步很大,打戏干脆利落,浪人狂放不羁又重情的性格塑造完美,欲言又止的眼神非常有戏,用马锋自己的话说就是帅!他的角色控制着电影的节奏,故事以他旁观者的视角展开,最后旁观者也成了参与者。古天乐的魔性是另一看点。
陈木胜真不愧为我大中华区的迈克尔贝。剧本烂的发指,居然还3D。人物动机毫无合理性,纯神经病。一星给洪金宝的动作设计,一星给舅舅的铁头功...
搬了《正午》的轮廓,夹入反强权的政治隐喻。不觉老套,民国武侠片有其固有模式,没必要非得突破。马锋的人设是《用心棒》,少帅是《黑暗骑士》小丑,克难是美式西部片的警长,各个脸谱化。在塑造英雄主义之外,也落脚于对人人自危后人性的鞭笞。
两星半吧,土
强权威慑下的孤城,没有隐喻,政治意味直接明了,其他方面大多中规中矩。
第一次对豆瓣的评分产生怀疑,这片我真觉得挺好的,9分谈不上,7分是有的。
故事一般,人物都很脸谱化,槽点很多。。不过牛逼的是朋友从中看出了对港陆关系的隐喻,而且越聊越明显,绝对不是一两处巧合而已,很可能是导演有意为之。不过导演现场倒是极力否认的。
彭于晏帅。
其实我觉得这个还好看点,彭于晏越来越苏啊,和吴京也超有CP感。我感觉导演是想拍个通俗易懂的《让子弹飞》,中国社会就这样嘛,不是搞道德绑架就是情感绑架,法治是什么鬼?一直都人治嘛,跪啊站啊的,非常TVB嘛哈哈哈。
彭于晏实力坑师兄。
故事上有点怀旧,但倒谈不上俗吧,制造个人道义与百姓家仇强烈矛盾,再把其推向一种残酷的两难境地,拷问角色和观众,老手法,新瓶子,喝着不坏。打得还算漂亮(不只主演,还有配角),就最后磕脑袋射子弹太扯了…整体少了些亮点的突出。另外3D转制有很多地方较粗糙,有时画面层次都是乱的,很不协调。
古天乐的笑容好僵硬……其他其实都不错,可这个角色太奇怪了,感觉为了变态而变态。
当彭于晏颤着大胸骑着马儿向你走来,你还能拒绝什么....
古早武打片风味,槽点不多但是boring,古天乐演得真是……一言难尽
剧本对白迷之尴尬,除了彭于晏其他角色都不说人话,又红又专脸,浪费了好演员。古天乐人设是调皮人渣高衙内,有点意思
古天乐全程像磕了药,彭于晏走错剧组,吴京只会传染尴尬症,智叔演了一辈子跟男主角抱头痛哭的戏……其他也就是打打杀杀交行货,看不出制作者的用心在哪。
复古武侠片,剧作表达情感内核到动作设计都是纯正老港片风。
港片真是没人了,古天乐一年连轴转接几十部戏啊?这演技RIO尴尬得辣眼睛…彭于晏全程装逼无比跳戏像跑错片场,我只能说逼王不是你想当想当就能当(围笑脸)。对陈木胜还是要降低期待,但总体而言,也比隔壁的TVB大电影强半个《封神传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