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基德的冬天到了,我的经文才抄写完,他已经站在我身后。
很久没有好好写东西了,今天特意起了个大早,为金基德写一点。毕竟想当一段时间内,我算一个金基德吹了,那时候最常跟人说的一句话是“金基德是射手座导演的荣光,而园子温是射手座导演的耻辱”。在他离开之后,第一部重温的片子是《空房间》。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时间尚早,自己阅历浅薄,当时只是抱着想看情色片的目的打开这部电影,影片全程令我十分焦躁,只是疑惑男女主人公为什么还不赶快一起感受成长的快乐。真正让我开始喜欢上金基德是从《春夏秋冬》开始的,这是我认真看他的第一部影片,也是我喜欢上这个导演的开始。也是从这部片子开始回看金基德的作品。在当时看《春夏秋冬》的时候就觉得金基德应该是有实修的,或者说他不一定练,但是至少懂。甚至武术拳理这方面,他也许有所涉猎。甚至昨天在公众号的推送中看到他的一张照片,马步桩、鼍形手,让人很难不联想到他接下来要打出一式定步劈拳。
之前为了向好朋友安利徐皓峰,带着他一起看《倭寇的踪迹》。才看了个开头朋友便疑惑,这片子怎么这么像金基德拍的?我还是受朋友点拨,才恍然知晓我第一次看徐皓峰的电影时那种莫名的熟悉感原来是因为这个因由。这次重看《空房间》发现了更多的细节。
首先是男主在监狱里练功的画面,神似八卦掌的步法。李连杰在国外的电影《宇宙追缉令(我更喜欢这部电影的另一个译名“平行歼灭战”)》中有一段近乎一样的表演,便是八卦掌中的基础步法“趟泥步”和“剪子腿”。
更有意思的来了,随着主角练功愈深,身法更为娴熟的时候,便开始找狱警来实战自己的练习成果,而这一段,我在徐皓峰的小说《国术馆》中,找到异曲同工之妙:
我俩手挽手向广场外走,八九步后,我脊椎一紧,转头看见在一个熄灭的灯柱下有个人影——是K。
Q奇怪我为何停下,她顺着我的目光望去。
灯柱下空无一人。
在她目光扫过去的前一秒,K跑到放风筝老头的身后。他敏捷调整身形,重叠着老头的一举一动,严丝合缝,在广场上公然地消失了。
这是八卦掌“如影随形”的功夫,没想到他已到此程度。
我把Q送到了家后,骑车回我家。临近北京图书馆与动物园的交叉路口时,见到K的自行车停在路边,K坐在马路牙子上向我招手。
我下车,他指着马路对面的一棵老槐树说:“野兽的灵敏和爆发力远超人类。人是树上猴子变的,所以人对木头有一种神秘的亲近感。八卦掌以树为师,练拳时要绕着树转,利用树木来激发退化的本能。”我:“啊,原来是这样。”他:“明日放学后,你我在玉渊潭公园东门见。我空手,你可以拿根木棒。”他站起,平静地打开了车锁,蹬车而去。
我想:打倒他后,想象中的武林就变成了现实,我将带着Q离京远行。
影片中后面狱警干脆还透过自己的口,表述出了这部分的“拳理”,同时也提供了男主功力更进一步提升的经验值。
正当我思考此事的性质,感到后背升起杀气。如果我回身,就会被击中。我向前一跃,作势转身,杀气压过来,我只好又向前一跃。
连跳了五次,我仍未能转身。
武功高下立判,K在这六年超越了我。我不再跳跃,心怀死志缓缓前行,走到路灯下,清楚看到脚底有两条人影。
我:“K,是你么?”
背后没有回答,脚底多出来的人影逐渐缩小,消失。
我压力顿减,急忙回身,见街上有几对饭后散步的老人,K了无踪迹。
他将我彻底击败,也激发了我的斗志。我暗下决心,回家后要闭门练武,一年后再战。当我大步行走,沉浸在激昂情绪中,忽感前方有股异样杀气,我一惊,见一个女人挡在眼前。
最后一点,《空房间》中男主出狱后报复了陷害自己的狱警,然后来到了女主家里,跟在女主丈夫的身后,但却没有付诸任何的武力行为,就这样生活在了一起;而《国术馆》里,K为了报复自己的体育老师,用“如影随形”的功夫跟踪了体育老师整整六年,使体育老师终日惶惶不安。而K也始终没有出手。
我对他说:“我今后不会再骚扰你,如果你还觉得身后有黑影,记住,那一定是你的错觉。”八卦掌可以练到“如影随形”的境界,六年里跟踪他的只会是K,他和我同样身怀绝技,也同样缺乏一击的血性。
这次重温,主要的体验就是这些。斯人已去,但东西留下来了。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冬已到,春不远。江湖再见。
2 ) 可不可以再暧昧一点
韩国电影在亚洲乃至全世界能有如此大的进步与影响力,除去他们电影自身特有的娱乐性,像金基德这样的导演也是功不可没,他可以说是韩国电影的一面旗帜,屡屡在各大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奖就是对他的极大肯定。
韩国电影在我印象中就是金基德与朴赞郁的天下,除去老导演林权泽,其他导演根本一点印象都没有,朴赞郁更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金基德之前只看过《撒玛利亚女孩》,谈不上喜欢,这次看了《空房间》,感觉要好于前作。
《空房间》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画面淡雅,除去结尾部分,构图都很工整,白白净净的少年,甚至监狱里都是很干净的。我们知道金基德最善于表现的就是情欲与暴力,这两项正是人类最本质特征,在前作《撒玛利亚女孩》中,援较女孩以及父亲最后的复仇,都是赤裸裸血淋淋的,甚至父亲最后打死嫖客的场所都选在肮脏的厕所,再遥想早期的《漂流欲室》,那个鱼钩更是生猛,不知是不是金基德刻意的转型,在《空房间》中虽然也涉及情欲暴力的原始主题,但在画面的表象上收敛了很多,没有正面的色情画面,甚至接吻都很少,暴力也是借助高尔夫球这项高雅运动来完成的,甚至都没有流血发生。因此我说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干净,在某种层面上说这种干净是相对的,是相对于金基德原先作品的一种干净,这样的“干净”应该会让他的电影更讨人喜欢。
在我看来影片的三个主角都是有些偏执的,少年是偏执的,在他的年龄完全可以去找一份好的工作,他却偏执的选择了这样空房子的生活,在警察问讯时他本可以开口为自己辩解,他在一次偏执的选择缄口不言,而得到的则是一顿暴打,就连他与女人的爱情都是有些偏执的,二人的沉默不语若不是偏执的力量,这样的爱情怎会长久。女人是偏执的,在丈夫的一次次电话威胁下,女人就是不接,这也是一种偏执,女人本可以就这样过一辈子富贵的生活,可是她对爱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渴望,只有这样她才会坐上少年的摩托车,与少年走进一个个空房间。丈夫也是偏执的,他知道女人已经在一次次的受虐后对他由爱变恨,但依旧对她不肯放手,甚至睡觉时都紧紧地抱着她,以至于后来怕少年回来而想到搬家,他的偏执体现在对女人近乎疯狂的占有欲上。最后三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女人与少年终于也能在一起,这样的结局也不如说是一种偏执的胜利。
《空房间》里的男女主人公都是沉默不语的,这让我想起了蔡明亮的电影,只是这里金基德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少年与女人的沟通已经超越了语言而达到了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一切语言在这部影片里都显得相当苍白无力,也许金基德在告诉我们,语言是迟于爱情产生的,真正的爱情是不需要语言的。
这部电影最后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方法无疑是点睛之笔,少年究竟是真的学会了隐身术还是已经化为幽灵在与女人沟通,没人能说清,导演留给了我们足够的遐想空间,从结局来看本片也是足够温和,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部简简单单的爱情电影来看,虽然没能逃脱道德上的悖误,说到底导演给我们讲述的还是一个第三者的爱情故事,最后真正的受害者还是丈夫。仅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希望少年与女人的关系能暧昧一点,再暧昧一点,甚至超越这种爱情关系。
不要想得太多,《空房间》的确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更加想看《弓》了,希望会更好。It’s hard to tell that the world we live in is either a reality or a dream
ps:片名3-Iron是指打高尔夫球的三号铁杆
金基德导演作品
《弓》(2005)
《空房间》(2004)
《撒玛利亚女孩》(2004)
《春夏秋冬又一春》(2003)
《海岸线》(2002)
《坏小子》(2001)
《收信人不详》(2001)
《漂流欲室》(2000)
《真相》(2000)
《雏妓》(1998)
《野兽之都》(1996)
3 ) 边缘人的自我透明化
男主泰石属于社会边缘人,泰石没有生活的方向和重心,他将自己的生活融进他人的房子里,就像小朋友过家家一样,在别人的房子里按照主人的方式生活,甚至会注意到物品摆放和使用体现的主人的习惯。他自我边缘化到不像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只是一个现实世界的精神体验者。女主被富豪丈夫长期家暴,因为男主带她离开了自己的暴力丈夫而自觉的追随男主,并以身相许,女主的内心心理仿佛显示着她的存在都是依附在另一个人身上的。两个边缘化的人试图让自己透明化,他们依然按照男主之前的方式一样生活。在遇到一个死在家中却没有人知道的老人后,他们以为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空空间”,并享受着这个空间里两人透明得仿佛消融于这个世界的生活。然而现实的世界就不存在透明的部分,他们最终被过世老人的儿子发现了。入狱的泰石在监狱里悟到了视角盲区,并利用狱警反复训练自己的位置调整以准确掌握自己能永远处在想躲避的人的视觉盲区内。利用这一点,泰石成功越狱并和善华在善华的家里回避着善华的老公生活在一起。终于男主成功使自己变成了“透明人”,透明化的与女主共同存在。
4 ) 孤独,拯救,爱,梦幻
下午,看了韩国导演金基德德片子《空房间》。一个总是被各种电影节亲睐却一直在本国票房不佳的导演。看的时候,竟然觉得有些诡异。
一个发传单的男子泰石,去不同的空房子住下,后来带走一个被丈夫虐待的女子善美,两人一起,在不同的房间之间辗转。住下来,吃东西,然后修理坏的电器,洗好所有脏衣服,象在自己的家一般。两人就如此相爱了。后来却在一户房发现一个无人看管死去的老人。两人葬下老人,以为可以安静住下。却被老人子女回来报警将两人抓住。善美被带回家,而泰石因各种罪名做了牢。泰石在监狱中练习躲藏象幽灵一样不被发觉的本领,后来在再来到善美的家,近乎隐身人躲在善美丈夫的后面,只有她看到他。
“每个人都是一个空房间,等待有人打开心锁,放我们自由。有一天,我的希望成真了,一个男人象幽灵一样走来,带我走出限制,而我毫不犹豫地紧跟着他,直到找到我新的命运……”
整部电影没有对白,只有女主角说了三句话,“啊”“我爱你”“吃饭了”。那句“我爱你”在电影播出70分钟说出。
我没有办法清楚的讲述电影的情节,因为导演离奇古怪的想法。画面很美。男主人公的扮演者至靠眼神完成了所有交流,并且,他的眼神那么震彻人心。
结尾有一句话,每个人不知道是生活在梦境中还是现实里。
其实,电影表达的很好,盯着屏幕,有温和宁静的气氛在流动,有好听的音乐。只有自己的看,才会感受。
而我的感受,标题里的几个词,就已经够了吧。
5 ) 在你背后书写,你看不见的字
那个时候我们抱在一起,以为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什么可以把我们分开,就连死亡也不可以。
1.我们的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破败不堪的城市里。
——年轻的男人过着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这种生活是如此地与众不同,以至于它被诚实地记录下来。
男人的做法通常是这样的,先是挨家挨户地发传单,过了几天,看那些门上传单没被撕去的,就知道主人不在。男人于是从随身的工具箱里拿出一些小玩意,用手巧妙地在门上弄了几下,就轻而易举地进了屋。
——这个房间里大刺刺的留下许多的蛛丝马迹,电话录音,脏乱的衣服,坏掉的闹钟和收音机,摊开的相册,它们静静待着,等着某一天被陌生人闯入,毫无抵抗能力地被搜寻,窥探,进而着迷,甚或唾弃。
——我们自以为隐秘的生活原来只是掩藏在一扇门后。
2.男人和女人的旅程
男人和女人在一个大别墅里相遇,男人从一个不动声色地闯入者变成了一个被悄悄窥探的人。男人非常专注地看着女人的摄影图片,在浴缸里,在水里,然后再用熨斗细细熨平,手底无比温柔。女人如幽灵,无处不在。
男人和女人的开始毫无波澜,男人教训完女人的男人,大步离去,女人低眉,顺从地坐上男人的后坐,开始旅程。
接下来路途充满故事。女人和男人进入了一扇扇门,到处景色。这些门,如同游戏的关卡,一道比一道厉害,男人和女人从吃饭,喝酒,被殴,直到亲吻,错手杀了人,也亲手埋葬了死人。
——这是一个命题,分离,是否代表旅程的终结。
男人在监狱里与其说是坐牢,不如说是修行。男人的笑容说不清含义,被狱警暴打如同磨砺,有种隐忍的疼痛,超过老杜手里的大块头。
女人依旧沉默,但开始有力量,男主人因此显得怯懦不堪。女人有一次回到了曾经去过的地方,那个小庭院里水缸上莲花盛开,清净似佛。
男人和女人,分开以后再没相见,而旅程永远没有终极。
3.我突然不想说话
当我张开口,努力很久却依然没有话吐出,我突然之间成了一个哑巴。
我开始用手笔画,我说的,你都懂吗?
你不懂,没有人懂。
——那个豪华的宅子里,女人不对丈夫说一句话。
——一路奔跑的路上,女人和男人,不说一句话。
这是一个点的两极,不是贫乏的无语,就是丰馈到无语。
这是一个大小两面的赌注,开盘之前,我们毫无把握。
男人和女人不说话,亦不交流,不交流,亦无欲求,无欲求,便不生变卦。
这个故事和新桥恋人一样的惊骇离奇,但朱丽叶比诺什想要治好眼睛,有着注定的变故,故事变显得无奈和哀伤。
而男人和女人不悲伤,于是就连死亡,也没有把他们分开。
4.关于幻象
It's hard to say that the world we live is a reality or a dream.
这是结尾时打上的一句话,念一遍,就记住了。
这句话象个咒语,把顺推的多米诺骨牌又倒着推了回去,便衍生了无劲的可能。这个幻想何时而生,从男人被带离监狱?从一路的奔逃?从男人进入宅子?从男人骑着摩托车在我们视野里出现?
倒推没有任何意义,去判断真实或是幻象更加没有意义。
这是一个被虚化了的世界,也许存在于男人的,女人的,人们的,或是我们的想象。
5.爱与存活
——女人最终说了唯一的一句话:“我爱你。”
——When we hungry, love will make us alive.
——骗人的。
6.关于欺骗
其实并不是有意,但我们总在言不由衷间说了谎话。
而我们依然选择相信一个90%带着病菌的誓言,因为我们都不肯死心,因为爱情这个词,过于诱人。
如果不说话了,是不是就没有谎言,就不会有欺骗?
但是不说话,你还愿意带上我,我还愿意跟你上路吗?
我们终究缺乏明镜清台的智慧,
屈从于世俗。
7.在你看不见的那半个世界和你同在
我们真的永远看不清周围的一切。
那就相信你,永远在我看不见的那180度里,陪伴着我,也好。
重要的是我相信。
8.关于电影
这是一个让我无从流泪的电影。
不哭,但一直想到战栗。
这是一个你吹向我的泡泡,它在半空中破开,逃逸到空气里。
散开了藏在我们心里秘而不宣的梦想和希望。
到最后也只是一个电影
终究是我们无法做到的
幻象
一秒钟,24格
6 ) 孤独的爱情
“每个人都是一个空房间,等待有人打开心锁,放我们自由。有一天,我的希望成真了,一个男人像幽灵一样走来,带我走出限制,而我毫不犹豫地紧跟着他,直到找到我新的命运……”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带着面具,每个人都隐藏着自己,而每个人却又都在寻找那个打开自己心锁的人,泰石就走进一个又一个的空房间,洗澡,做饭,拍照,渴望能有个人能够走进自己心中的那间空房间,然后临走时会把一切都收拾好。最终在一间空房间里找到了善华,只是眼神的交会,就已经各自看到对方心中的孤独,在出走的途中,没有一句对白,然后他们一同不断地走进一所所空房间,最终互相打开了对方的心锁,共同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那空房间。
”It’s hard to tell that the world we live in is either a reality or a dream“
人的可视角度只有眼前的180度,当这个社会准备阻止他们之间的爱情的时候,泰石选择了活在每个人的看不到的那180度里面,从而能够继续与善华生活,整部影片女主角的 几句对白就是这里发生的,“我爱你”“吃饭了”,当善华说“我爱你”的时候,她的丈夫和她拥抱,而她的手却伸向后面的男孩,爱情就是这么残酷,这么充满欺骗,往往和你所生活的那个不是你爱的,而最爱的那个人永远只能生活在其他人看不到的180度里面,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爱情,我们还需要考虑太多的其他的东西。
最后泰石和善华一同站到体重秤上,指针却指向了刻度零,他们一起走出了这个世界,又重新走进了自己的空房间自己的那个世界,而这次是两个人走进了同一间空房间,而且带走了钥匙。
7 ) 无声而美妙的爱情
下午,我一个人拉上床帘,躺着对着本本屏幕近1个半小时,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最大的感受——它描述了一个美妙而又奇特的爱情故事。只能这样形容。可是感触却有一大堆,简直波涛汹涌,不发泄不行(汗)。
整部片子,男女主角没有一句对白,女主角只说过两句话,一句是“我爱你”,另外一句“吃饭了”。
但是片中的音响音效做得都很精细。轻音乐、开锁、推门、搓衣服、放洗澡水、淋浴、摩托车引擎、玻璃碎了,等等。。。甚至笑容,都能清晰地听见。
男主角英俊外表下闪烁着纯真,同时,他又是极端寂寞的。一个人,一辆摩托车,一根球杠,一个高尔夫球,穿梭在都市里,去一个个不同的空房子里洗澡吃饭睡觉,帮房子的主人修电器家具帮他们洗衣服,然后第二天离去找下一间空房子。。。如此流浪着,而又自我满足。
遇见女主角那是一个意外。她像一个落魄公主被困在城堡里,她想出去,可是他却进来。她拥有的是一个失败的婚姻,暴躁的丈夫,彼此无法沟通。这早已注定了她永远都无法从这个惨痛的婚姻中得到一丝丝温暖。可是男主角的出现,那无声的沉默的亲切的单纯的充满爱意的。。所有的美好,都由他带给她。
这样的相遇使得他们一起流浪——从这家空房子到另一家,每一间都像他们自己的家一样,那么温馨那么和谐。看到不同的房屋设计,不同的DVD机,不同的壁画和照片,不同的电话留言,不同的家具摆设,将房子主人的个性职业家庭成员等等一目了然,也许这样注重拍摄内容与技巧,采用隐性暗示的做法,所以才可以使得他们没有对白也不会让人觉得乏味吧。
一切是那么的平静,却有一股震撼从观众的心底开始慢慢堆积。
可是,他进了监狱,罪名是私闯民宅谋杀诱拐盗窃如此等等。 而她让她丈夫带回到那个可怕的牢笼里去。我一度以为,故事到此已经让人伤透了心,险些丧失了继续往下看的欲望。
而男主角却在监狱里进行了奇怪的隐身训练。这段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也差点把他当成神经病了,因为他的眼神邪邪的,笑得有些可怕(笑起来像林峰)。他成功地选择了存在于人们背后的另外180度的世界里,那是一个视线所不能及,只能凭感觉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越发更宁静了。也只有她,才能看见他。接着他从监狱里出来了(从情节上看是被几个狱卒从牢笼带出来,具体带到哪里去就没交待了,接着就是他报复那个可恶的警察,所以不晓得是被释放了还是自己逃出来,逃出来的可能性更大。这点有待讨论)。
他回到了一间间曾经去过的房子,拾起了往日的回忆。。。
最后他回到与她认识的那个房子,她说我爱你,丈夫却误以为是对他说的,开心地拥抱她。而同时,他握住她伸过来的手,吻她。。。
最后的最后,他和她到底还是紧紧拥抱,站在那刻度为零的秤上。这似乎象征着他们的沉默和谐以及他们的灵肉真正地结合。
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是我看完这部片子的感觉是很舒心,有种暖暖的感觉。有人说,这个结局不是结局,很担心他们以后怎么办。我说,那个丈夫已经不是他们的障碍了,况且,他可以带她走,真正地离开。真的,我觉得这个故事已经很完整很饱满了。难得看到这样的韩国电影。不悲情。
正如有人评论说:“也许它表达是一种人们所向往的东西,那是虽然沉默但是却恒久的温情,虽然流浪但是心无旁鹫的安宁,虽然躲避但是却依旧袒露的心,虽然沉溺梦中却不愿醒来的清醒。”
看到有些网站把该片归为伦理片,但个人觉得,其实它所讲述的故事的重心并不是伦理,主要还是以一个爱情故事为基础,不过很多情节中也折射出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沟通障碍。婚姻问题。家庭暴力。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太多太多。很佩服韩国电影一贯的唯美画面,拍摄方面做得很精细。而整个故事注重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看来,电影评论家们有的写了。(不过至今没有找到太多的相关评论)
-------2005年3月于lilycool.ucblog.com(目前这个博客被我自己封了……)
P.S.现在发现关于该影片的评论好多……
8 ) 为什么家暴者总是变本加厉而受害者却一再忍让
《空房间》由是金基德编导,李丞涓、在熙主演的爱情电影。影片讲述了少妇善花和男孩泰石之间奇特的爱情故事。该片于2004年10月15日在韩国上映。影片获第6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
影片讲述了一段看起来十分梦幻的爱情故事。为什么说它是梦幻的?全是因为电影“奇葩”的人物设定。男主泰石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流浪者,整天骑辆摩托车游走在城市之间。他最爱干的一件事是寻找城市里那些无人居住的空房间,偷偷溜进去住一段时间。然后,他就像是在自己家一样,悠闲地吃饭、睡觉,还和主人的照片合影留念。不过,泰石还是比较有节操的,从来不拿别人的东西,而且还会帮人家收拾屋子、洗衣服、修理家具......
就这样,他“拜访”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直到有一天,他走进一个大户人家,遇到了满脸淤青的女主善花。没人关心她,她只能独自蜷缩在墙角,默默承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对泰石来说这只是一个空房间,但对善花又何尝不是?她虽然有个家,却没有一个人陪伴,那这和空房子有什么区别。坦白讲,两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家庭的温暖,只不过用的方式不同——一个人在寻找,一个人在等待。
就在观众以为,这对寂寞的男女会发生点什么的时候,善花的丈夫回来了。和往常一样,丈夫一回来就对善花恶语相向。讽刺的是,他把自己比作奴隶,好像一切都是善花的错。短短的几句话,就把这个丈夫蛮横无理、控制欲强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但就像所有施暴者一样,短暂的冷静后,丈夫开始忏悔。我错了?我爱你?这些话好像是条件反射一般从丈夫嘴里说出来。为什么所有的家暴者都喜欢在事后做出这种“精神分裂”般的举动?
因为愧疚吗?好像是的。但这份愧疚针对的仅仅只是上一次的暴力,至于下一次,那就等下次再说吧。正是这种理所当然的「强盗逻辑」,滋养了这些人心中的「恶」。
他们的行为,不但不会因为这些忏悔而停止,反而会变本加厉。所以,我们才常说: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可是,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有,但需要勇气。这份勇气可能是别人给你的,也可能是自身的觉醒。
电影中,泰石就给了善花这样的勇气。他教训了这个丈夫一顿之后,就带着善花去“体验生活”了。从一个陌生人家走到另一个陌生人家,善花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自由和快乐。在这段梦幻的旅途中,两个人没有言语,眼神里的默契却仿佛认识了千年。
影片最后,当善花回到那个冰冷的家,面对丈夫一如既往的暴力,她终于不再沉默,选择了反击。
但现实中往往不存在像泰石这样的「闯入者」,从天而降,然后帮助受害者脱离苦海。更多时候,受害者都是在忍无可忍之后,才把自己的遭遇公诸于众,寻求法律和社会的帮助。
其实,一旦受害人态度强硬起来,那些看似凶狠的施暴者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内心比一般人还要自卑。他们无法从外界获取心理上的满足,就只好把这股怨气发泄在最亲近的人身上。因此,当受害者发现这个苗头的时候,【明确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所说的【态度】,不只是当事人本身的态度,还有周围亲朋好友和整个社会的态度。虽说现在男女平等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有多少人真正从行动上做到了呢?
{转载}
QQ对其隐身可见的灵感来源??一言不发的金基德最高,情欲走来得悄无声息。喜欢结尾,介于梦幻和真实之间的体重归零...
整个感觉有点像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
我一直在等着看这俩人到底要憋到啥时候才说话这事我会到处说嘛……
我们什么都不必说。
吴克群吗?
比鬼片更鬼片。拍金基德电影的主角很爽,都不用背台词的。
孤独,拯救,爱,梦幻
我们灵魂相契,交融的那一刻,体重为零。
隐身对其可见。
迅雷广告太坏了,翻译成“空房诱奸”,搞的我以为是三级片,看了才发现是文艺片,尼玛。而且当年还完全不了解金基德是何方神圣。
灵感的一部分显然是来自安东尼奥尼的[放大](在监狱里打虚拟的高尔夫球但是有声音,球被抢走),然后监狱中男主角修炼的那段怎么看都是玛雅·黛伦的调调。男主角出狱后摄影机的角色化真是牛逼。金基德这片儿极亮
1.男主角一言不发,女主角一句我爱你;2.空灵至深的爱情为无言,或多,只需一句我爱你;3.拯救是爱,孤寂让两人融合;4.最后的超现实很喜感,隐身对其可见。
以往再好的片子,我连着看两三部没问题。即使遇到要中止的情形,也必然是想先在脑子里回味完了上一部再往下看。可这回呢,我并不觉得需要回味,却就是不想接着看下一部了。似乎这一部片子就把我一个星期没看电影所憋出来的瘾给塞满了。就好象有些真正美味的食物,不必吃饱,品尝两口,就已心满意足。
相爱的两个人是,一个人
#重看# 未及一言,灵魂便已相通,可能是最美妙也是最惊悚的爱情,一个会呼吸的影子在空气中环绕我整个的存在,无时无刻,渡我安然,保持和整个世界隔绝的状态,在这片空白哑然的一方天地,只要我们紧紧相依就足够。每个房间都充满人间悲喜,我们是浮萍之下无所依的两尾鱼,打扫或浇花,洗衣或做饭,目睹爱和死,模拟着无波静好的日常,假装没有被世界抛弃,假装我们活得很好,发誓以失语与世界一刀两断。It's hard to tell the world we live in is either a reality or a dream.拍得很有惊惧氛围,再次重复了金基德拿手的孤绝封闭空间,全靠丝丝情绪的拉扯、缕缕怒火暗涌,撑起一个近乎寓言的故事;高尔夫球是阶层符号与复仇工具。以体重计为零收尾真好。
最后真的无敌了…震惊到哑口无言。
“每个人都是一个空房间,等待有人打开心锁,放我们自由。有一天,我的希望成真了,一个男人象幽灵一样走来,带我走出限制,而我毫不犹豫地紧跟着他,直到找到我新的命运……”
金基德算是一个优秀的二流导演,模仿能力很强,原创能力偏弱。他最好的作品都有出处,《春夏秋冬又一春》模仿裴镛均的《达摩为何东渡》;《收件人不详》模仿今村昌平的《猪与军舰》;《空房间》模仿若松孝二的《无水之池》。
可以感觉到金基达的成长和内心对平静的回归,我很喜欢
喜欢监狱里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