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为什么会喜欢上毒枭呢,一种危险的魅力。
就我个人而言,基本上每部作品,只要反派长得还可以,总是会喜欢上反派。所谓有霸气的人,内心中温柔的一面。据某些专家分析,就是比较容易喜欢反社会人格的人。代表人物就是007。
2 ) 《国家形象》,收尾的一处败笔
《国家形象》,收尾的一处败笔
电视剧《国家形象》基本上逐级看完了,部分原因是个人的情感因素——我的生身父母在他们在世的时候,都是这个新生共和国公检法系统的创业班底(但他们很早就永远离开我走了,父亲甚至在我不懂事的年龄)。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由此,对这个超越一般刑事案件、商业纠葛之上的刑侦片,我格外留意了一些。
这个片子有关方面是很用心的,它把公安部门缉拿刘招华、谭晓林、陈炳锡、张启生四大毒枭的故事一起打包,一次性搬上荧屏。毒品,是人性缺口中的致命黑洞之一,这再加上原本就惊心动魄的大毒枭故事,连续剧的观看过程是不会太平淡的。
从大众娱乐(我不喜欢这个表述,但我的确承认,连多少人的血泪现实,也是更多人填充无聊生活的材料)的角度,这部片子还过得去,其中,多少也交代了一连串的犯罪分子的人性的某些方面。这很重要,如果一个片子,除了以惊险、刺激、好人-坏人、英雄-美女等常规“精神消费”因素外,还能多少表现些人性,讲些理解他人、促进了解、沟通的道理的话,提出对社会现实问题关切,就算是为社会做些实质贡献了。当然,剧里面也还会有些官方“大道理”,这不难理解,也不过分,只要展开的有根据、有逻辑,就能接受。
我自己的人生认识,在小学三年级以后,就再也不相信有天生的好人与坏人,更不相信消灭了坏人,就会天下太平(过去可能有皇帝这样想,但他们自己也正因此变成了可能是天底下头号“坏人”;但很不幸,我们身边的多数人至少一度或更多时间也这样想,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暴力与革命,以正义等等的名义,而不仅仅是为了财与色)。在消费了惊险心理后,我真正能欣赏的,就是一部作品中关于人性的细节,而不是大道理。比如这部片子中的大毒枭金小杰,在缅甸的豪华别墅里,回忆起在四川家乡的童年时光,又比如另一大毒枭丁少华最后还是因为爱情之心牵动的一瞬,被公安乘机夺下了手雷...
基本上,尽管有些细节瑕疵,一号英雄人物赵钢还是有些脸谱化外,故事大框架不算矫情,其他被脸谱化的多是些“反派”小角色(如同文革中的样板戏里“小匪甲”、“小匪乙”一般)。内中对我(各人感受不同)来说最感人的,还是双方在心理上包括人生道理(幸福感)上也有输赢的较量。但触动我一丝反感的,是全局最后收尾处,当赵钢与丁少华最后一番对话。此时,丁少华人虽败落,心里未服,但赵钢挟取胜之威,又说了一番大道理,而丁口头上未认输,但在赵钢走后,剧中丁少华心里的话是认输了,接受了赵钢的大道理:人生在世,只有遵守法律纪律才会幸福(大意,未录像倒回来看)。
这可能是本剧宣讲大道理的高峰,也正是此处落实了编者一处败笔。宣讲大道理没问题,但如果宣讲的不是那么回事,就有问题了。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有一样的幸福感,是编剧者误区之一;法律、纪律给人带来的是(某种)安全感,而不是幸福感。幸福,是人生感觉中比较高端的感觉,不是能随意歪曲、取代的。我不是毒枭,但我相信,官方版本这个“大道理”是无力的,或许能唬住小角色,心理上其实是镇不住大毒枭的。有关方面能做到的,也就是用武力把毒枭他肉体限制自由,直至消灭。几千年来,有权势者对逆反者的最终解决方案,其实常常也就是这样。
说到底,这部剧的名称叫“国家形象”已经说明了整体编剧的思路与局限——毒品问题对他们来说,当然也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国家形象,就像三聚氰胺案件也是因为影响了国家形象而后才大力出手排查、治罪的。至于深层社会-人文问题的交集、因果,又有多少当权人士及其宣传人员在意呢。
我承认,在一个法制(或退一步说,“纪律”)良好的国家,人们可能有比较好的安全感,但法制的建立与完善,并不是我们公检法基层这些英雄能确保的。法制更代替不了大部分时间每人按照自己的底线与理想行事。当高法、高检、公安都纷纷出现诺大漏洞的时候(我想不用多说了吧),一个普通百姓如果知道实情,又有多少安全感,如果不知道是实情,又有什么实际安全度呢?
印象不深,很多梗莫名其妙。为奇道演的毒枭加一星。
片名牛气。
分给奇道……
剧名很好很恢宏 剧情一般般撑不起来
给奇道
为我益哥加分来了
这样一部缉毒警匪片,自己的关注点却全在奇道和温峥嵘的感情戏上……
世界最大冰毒案。。。。
我天,小时候爱惨这部剧了。里面卖冰毒的老大好帅。
挺好的一部片子
奇道的丁少华扮相印象太深了!!
警察老大!酷斃啦!
多年前看过
缉毒警,每次枪战都不穿防弹衣
喜欢这里赵刚对一冉的溺爱~希望嘉译有个这样的“小公主”……
Feb 2018
这男主角笑起来很好看有木有
还行
高中到大学看了两遍,这部戏让我迷上了奇道……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