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麦克白 剧照 NO.1 麦克白 剧照 NO.2 麦克白 剧照 NO.3 麦克白 剧照 NO.4 麦克白 剧照 NO.5 麦克白 剧照 NO.6 麦克白 剧照 NO.13 麦克白 剧照 NO.14 麦克白 剧照 NO.15 麦克白 剧照 NO.16 麦克白 剧照 NO.17 麦克白 剧照 NO.18 麦克白 剧照 NO.19 麦克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4

详细剧情

  麦克白将军(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饰)是苏格兰国王邓肯(大卫·休里斯 David Thewlis 饰)的表弟,在外抵御外敌平反谋乱,战功赫赫,某日归国途中,遇见了三个女巫,女巫预言麦克白将会加官进爵,此言令麦克白心中蠢蠢欲动。然而,最终将要继承王位的,却是班柯将军(帕迪·康斯戴恩 Paddy Considine 饰)的儿子。  在妻子(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饰)的怂恿之下,麦克白杀死了国王,登上了王座,为了保住王位和弑君的秘密,麦克白的双手沾满了鲜血,班柯将军、麦克德夫夫人(伊丽莎白·德比齐 Elizabeth Debicki 饰)和她的孩子均死在了麦克白的屠刀之下,而麦克白亦在疯狂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长篇影评

1 ) 国家地理摄影中的莎士比亚剧本

1.《麦克白》电影改编历史。
作为莎翁经典作品,《麦克白》屡次被搬上银幕,仅就电影而言,著名的有奥森威尔斯改编的版本,波兰斯基的,黑泽明的;以及这部2015新作。“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还要拍?是否拍出了新东西?这是我观影前的期待。

2.电影语言
主要谈两点:穿插镜头和景色(幕布)选择。插叙是本片的叙述特色,不同于文学上的插叙,电影的插叙更具有瞬时性,也就是说,可以每一帧每一帧的插入、交错,制造蒙太奇效果,同时无碍于叙事的连续性。这样的穿插镜头对于主题的最大作用在于,它们合力表达了麦克白的矛盾心理,无论是在弑君之前,还是在日后的痛苦闪回中,镜头经常为观众拼凑出麦克白破碎的心理状态。电影固然无法直接描写主人公怎么想的,但是当人的想法恰以图片呈现时,电影的穿插镜头则成了最为恰当的表现手法。景色(幕布)选择即题目所言“国家地理般”的呈现,苏格兰高地一片崇高之景,辅以干冰融化出的雾气,还原了原著中雾气、巫气交织的神秘氛围。本片独白极多,几乎和舞台剧类似,但舞台剧目的幕布,何以有国家地理的摄影震撼人心?

3.感受性传达。
感受性传达也就是电影制造并传递出的氛围,除却上文提及的风景所营造的,还有精准恰当、震人心魄的音乐造成的。二者合力将观众拉入影片讲述的背景之中。除此之外,影片的暴力气氛也被有控制地传达给观众,片头的慢镜头赋予战争中的英雄以神圣崇高的姿态,片尾的血红着色映衬了火光中格斗的特殊观感。这些唯美的暴力之外,本片的直接暴力、血腥也不少,这其实可以和波兰斯基改编的版本相比较:然后前者只能是望尘莫及了,毕竟波兰斯基当年是在怀孕妻子被谋杀的心境中拍出《麦克白》的,他的暴力场面无不含有他个人心中的因素,看了实在可怖无比。

4.内容性传递。
莎翁之所以经久不衰,重要的原因是跨语境的人性剖析——无论你读不读得懂英文,无论你知不知道特定的历史背景,当他谈论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人性因子在你身上也存在。麦克白的纠结是人类向往权力而无恶不作的“性本恶”,是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欲望追求。这些关于人的内容在本片中恰当呈现,完全合拍,即符合莎士比亚原著的拍。在此再作一比较:若看了黑泽明对《麦克白》的电影改编《蜘蛛巢城》,那本片只算得上小巫见大巫。黑泽明的版本人物性格更加典型化、极端化,转换到日本的语境中,附上武士道精神、能剧的神怪元素,让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以日本的独特形象凸显出来,更深一步将人性追求权力时的纠结体现出来。比较而言,两部著作都可以说是“忠实性”的改编,但是基本上可以说高下立判。

综合而言,本片没有缺点,画面镜头考究,音乐气氛得体,演员表演恰当(我爱Marion Cotillard啊)。但也缺乏亮点,难以超越前辈(除了技术水平之外)。所以,为何还要拍?我不禁要怀疑一种文化推广的潜在因素,或曰对文化场域的再确定。说白了,就是片方背后的官方认为有必要再在今天提莎士比亚,再次让人们了解这一文化符号,以在大众中确定其文化地位。认清这一机制,无碍影片的精彩,亦无碍莎翁本来的伟大。但要知道,伟大需要被打开,从未被打开过的书本,无论如何都无法成为文学。借莎翁《麦克白》中关于生命的名句作结:

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 a poor player/ 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 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 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2 ) my loyal lord

Ay,my good lord.可是那个时候就是城堡呀,就是城墙呀,就是铠甲呀,就是争夺呀,就是要战斗,就是要厮杀,穿上你的战袍,骑上你的马,血迹斑斑在雾气厚重又缭绕的山间束起你的裤脚,拉扯你的长袍,还有风在吹。画面很辽阔很深远,my lord,看看你都干了些什么。hail,king of scotland.刀光剑影,黄土漫漫,广袤无垠下尘土飞扬,天空艳红色。

3 ) 悲剧天生注定就是悲剧

首先要强调一点:当你看着看着突然没有了声音,请不要惊慌,这不是音频受损,只是背景音效的特别设计!

第一感觉就是无尽的压抑!
无论是苏格兰壮丽的景色及其悠扬的风笛,还是注定悲剧收场的人物,都让人感到一种无处话凄凉的压抑!(看完此片是我既《指环王》之后因看完电影而超级想去拍摄地一探究竟的电影)
每个人都有自己急需表达的感情,但始终无法宣泄!(即使是麦克白和夫人那段OOXX中谁都没有感受愉悦……)

第二感觉就是唯美的杀戮!
在本片中杀戮并不血腥恐怖,反而有些唯美
在冷兵器时代,没有战火的硝烟,只有近身的搏击:无尽的鲜血无声的呐喊
例如谋杀那段:在昏暗的烛光下靠近→被害者熟睡中→展示匕首→捂住口鼻→被害者瞪大双眼→屠刀落下→本以为是一刀封喉谁知道是直插心脏→再慢慢转动匕首→被害者不断挣扎→鲜血横飞直至死亡
这个过程并不是一气呵成而是夹杂着犹豫不舍甚至有些怜悯,为了自己的利益未来是可以不择手段但也没有忘记自己首先是一个人的存在!
还有最后在血色中的战斗:唯美!
(同时也验证了能用武力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第三感觉就是神谕是否真实存在!
一个预言的存在就会验证了上一个预言的真实性并同时把新的希望给了下一个预言:让人看到了希望及诅咒……
如果开始相信了,就无法将这个念头从脑海中抹去,伴随终生,往往是你被念头给战胜了……

第四感觉就是古典文学被尊重!
借着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之际,英国上下都有很多相关的纪念活动:拍电影读书会……
但反观一下我们有不少好的戏剧剧本都是可以推广的,但是我们没有这么做,将这些流传已久的戏剧渐渐荒废,等到被人们基本上忘却时才去申遗,这样做有什么用呢?秦人不暇自哀以示后人复哀后人也……

PS:法鲨&女主他们两个人真的很适合演那种精神不太正常的角色,他们都是一脸禁欲正经但实质都是内心压抑狂怒随时都能爆发的那种……

4 ) 瑰丽的苏格兰《麦克白》:用悲剧定义悲剧

近日新上映的《麦克白》,无论从演员、画面还是音效来说,都算得上是一部用心的佳作。从演员来说,法斯宾德的演出无疑是具有巨大张力的。他暴虐、强悍、却又脆弱,然而并不神经质。不同于Joseph Millson的演绎,法斯宾德的麦克白看上去似乎充满了逻辑性,在刺杀邓肯的时候,甚至不忘捂住邓肯的嘴巴,不让邓肯叫出声来。影片的色调华丽却阴郁,即使是在宫廷,画面也是由大量的冷色调构成,只有零星的几点烛光点亮期间。这和最后战场使用的色调形成了鲜明对比:漫天盖地的橘红和橘黄,彰显着《麦克白》这部极尽黑暗血腥的戏剧中独特的暴力美学。音乐同样可圈可点,大气磅礴,衬托出了古苏格兰战场的肃杀气氛。电影的长度差不多是两个小时,有些著名场景被剪掉了,比如最著名的敲门人场景,又比如和麦克丢夫有关的、包含更多笑料的几场戏,似乎都为了电影的紧凑感和氛围感而牺牲掉了。此外,自认对麦克白的英文文本还算熟悉,然而在下还是败给了几乎全程的苏格兰口音。除了特别熟的几个场景和几段台词,其他的几乎全靠半蒙半猜了。

然而撇开法斯宾德充满张力的表演、瑰丽厚重的画面、大气磅礴的音乐和听不太懂的苏格兰口音,电影最大的问题并不是那些被剪掉的场景(对于删莎士比亚我向来没有任何意见,反正都太长),而是从来都难以处理的戏剧独白。麦克白夫人的独白因为具有较高的仪式性,所以即使她背对着我们,也基本没有什么问题。然而,麦克白的独白究竟应该怎么说,对谁说,看不看镜头,是由角色念出、还是配合画面进行旁白,都是问题。比如最经典的“Tomorrow”,可以说,至今在电影荧幕上,我没有看到最符合我心目中的演绎。无论是BBC的版本,还是Ian的版本,还是Patrick的现代版,都感觉缺了那么些什么,可能是因为没有观众的原因吧。而在这个版本里,法斯宾德抱住已经死去的麦克白夫人,一边像操纵玩偶一样地将她从床上拖到了床下,一边说a poor player, 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算是对这段独白词较为契合的视觉化呈现。又比如Is this a dagger which I see before me,采用了“旁白+独白”配合电影画面闪现的混合模式,然而依然无法完全消除演员在念独白时隐隐约约的无所适从。我坐在漆黑的电影院里,感到和演员一样坐立难安。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为了表现《麦克白》是悲剧而把它拍成的悲剧”的不过不失的电影。无论你是为了演员、为了导演、还是为了莎士比亚,它都还是有些你值得一看的东西。然而与此同时,它又不会给你太多惊喜,似乎几年以后,你想起或者不经意提起它来,也仅仅只是“哦前几年那个改编的麦克白”这样罢了。

5 ) FIFF16丨DAY4《麦克白》:吾乃天降之子,来于旷野之上,终于黄沙之中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4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麦克白》,下面请看前线逐步走上暴君之徒的国王们不顾一切的疯狂评价了!

Prometheus:

马良大赞。

Pincent:

天空岛美学。

果树:

摄影很棒,但节奏也真是慢到令人发指。

RIVER:

莎翁的魅力,画面与配乐,苍茫与肃穆,欲望与注定为终点的毁灭,太棒了!

心是孤独的猎手:

台词太晦涩了,全是莎翁那时候的,不过配乐和2位主角的表演还是够上了台词的逼格。

莫扎特仑苏:

开场即斯巴达300勇士视感,配着莎翁的台词,然后在阴冷的色调下喷射血浆。这cult吗?这太cult了。

赵小毯:

高度风格化的作品,摄影很美+马良的演技!但是本身增加电影感的同时却因为戏剧形式的台词感觉很矛盾。

曲有误:

你自以为窥探到命运,其实所见也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因果的一瞬,摄影景致让人叹服,法鲨马良献出奥斯卡级别的表演。

zzy花岗岩:

壮美的摄影,壮丽的色彩。这是一版可以将观众情绪带入进影像氛围的麦克白。迈克尔·法斯宾德绝对是同时代最优秀的男演员,玛丽昂·歌迪亚再次献出惊艳表演。

RyanRyqn:

或许文学文本过于经典的缘故限制了电影表现,演员像是被莎翁牵着走的人偶,台词和表演略显生硬,但导演和摄影提供的宏大和震撼的视觉体验仍使这部作品称得上优秀的电影。

盆满钵满赵+:

过度想营造史诗感反而让史诗感荡然无存,太冷静了,一段段沙翁原版的大独白在这样一个个非舞台的场景中也显得不伦不类。去除了女巫的神秘怪异,更像是几个冷漠的观察者,是上帝也是观众,觉得有点怪怪的。最后的决战丧生是美的。(想念蜘蛛巢城的美好体验。)

给艾德林的诗:

极端写意的视听留下了极端的叙事风格,即尽力保证角色的演出,大段舌尖上流淌般丝滑润爽的莎翁十四行诗式台词倾泻而出,充足的语言时间还是最起码半数保证了戏剧原作原本的超验性,拒绝改编、只是用电影当做戏剧场面调度手段其中一种的态度,与奥利弗和奥胖是站在一起的。

苍山古井空对月:

看的第五版麦克白,没想到会把莎翁的麦克白拍得那么闷,把一个戏剧剧本拍得过于北欧文艺范,而台词基本还原剧本,于是戏剧中充满张力的台词不得不为契合冷淡风格而被弱化了,甚至有时画面成为了独白台词的附庸。整体而言看不到有什么想法,就是按部就班把这个剧本拍出来,也就摄影比较好。

子夜无人:

不能认同这就是所谓的“风格化”,视听体验上确实有零星段落展现出新锐一面,但慢镜头位移和雾气摄影带来的观赏效果更多还是只能归结为“精致”、而不是多么了不起的鬼斧神工,连同初时让人耳目一新的配乐也逐渐流于不加节制的渲染工具。

当然,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文本上仍然是守旧的。往远看有黑泽明的《蜘蛛巢城》,就近找有16年英国拍的《麦克白夫人》,都体现了对于这出经典莎剧的消化与解构能力,而回到本片中,所有台词始终凝结着冰冻三尺的戏剧浓度,这是相当扫兴的事情。唯有马良对于“欲望信使”这一符号的形象演绎,令人稍感惊喜。

Hethang:

纵使有《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的珠玉在前也无法阻挡此片强大的艺术张力。从开头到结尾每一刹那都如同在某个不存在的世界里抽取的瞬间,冰冷的城堡在萧瑟的风声里更显肃穆,血色的沙场在悲壮的交响乐里只是更为苍凉,它们不是影像,它们就在眼前。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件艺术品。

纵使有《女巫》的尽数毁灭也无法扭转此片将人从中间整个劈开般的窒息和震撼。莎士比亚如同神灵附体般的台词在法鲨和马良的口中更显伟大,人性最深处的善与恶只需要片刻就可以燃尽整片银幕。曾经有一个十字路口摆在你面前,你没有选择阳光大道,而是选择涂着糖霜的炸弹。你咀嚼着那甜蜜一点点掉进爆裂的倒计时,却即使在陨灭之时却依然留恋着那诱惑的味道。可惜世间从来没有理会过你哪怕一秒,因为那十字路口还在,下一个做出选择的人,他已经走在路上……

#FIFF16#主竞赛单元第4日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6 ) 被欲望驱使的悲剧人物

<麦克白>/ (2015)

作为一部莎翁的改编作品 2015版本的确费了心力

强烈的色彩对比 极致的美术造景

加之快慢镜头切换下 人物动作和情绪表达的放大化

影片中保留了大段戏剧对白或独白

但并不是生涩难懂的词汇

反而能够从中体会到人物的野心、愤怒和忏悔

我本没有野心

却硬是成为了狠心的悲剧角色

麦克白将军(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饰)是苏格兰国王邓肯(大卫·休里斯 David Thewlis 饰)的表弟

在外抵御外敌平反谋乱 战功赫赫

某日归国途中 遇见了三个女巫

女巫预言麦克白将会加官进爵 并成为苏格兰的王

此言令麦克白心中蠢蠢欲动

然而心中仍存的忠诚和良知

还不能让他对国王邓肯痛下杀手

然而 在妻子(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饰)的怂恿之下

麦克白杀死了国王 登上了王座

然而 预言中还提到 最终将要继承王位的

是班柯将军(帕迪·康斯戴恩 Paddy Considine 饰)的儿子

麦克白非常惶恐自己为了得到王位 缔结的许多罪恶感

最后竟是为了别人做了嫁衣

为了保住王位和弑君的秘密

麦克白的双手 陆续地沾满了鲜血

班柯将军、麦克德夫夫人(伊丽莎白·德比齐 Elizabeth Debicki 饰)和她的孩子均死在了麦克白的屠刀之下

麦克白在疯狂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曾几何时 麦克白还是一心为国

眼前只有敌人的忠心将士

使他变成这副患得患失 又疯癫易怒的模样的

竟只是女巫几句蛊惑人心的话

一个创伤受害者

一个冷血刽子手

其实 影片为麦克白后期的情绪崩溃与暴戾反转做了一个铺垫

在当时战争的背景下

我们看到的 不仅仅是一个有野心的篡位者

也是一个有着战争创伤的受害者

片头处 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

战场上 又要带着别人刚刚成年 满脸稚气的孩子杀敌

他见证了无数无辜的、年轻的生命 被战争所左右

于是呈现给观众的

首先是一个因为失去生命 而阴郁哀伤的男人

开篇战场 导演运用了一快一慢的镜头交错

快节奏中 他连同他的士兵 是英勇无畏的英雄

慢节奏中 他连同他的士兵 脸上都是迷茫的眼神

他也许 本身也是厌恶战争的

在麦克白坐稳王位的那几年里

他常常一人独处

或面无表情 用残忍和杀戮麻痹自己

或极其压抑 用狂笑掩饰要被灭亡的恐惧之感

他想要找寻当时的女巫 重新求得对策

只得到“凡是女人所生之子皆伤不到他…

但当勃南森林南移时 他的王位正式宣告易主…”的预言

此预言像一道魔咒 留在了他的心里

预言的结果 比事实本身更令他信服

所以当马尔科姆告知麦克白 他确不是女人所生时

麦克白知道 他最终会败于战场上

不能盖过底线

影片除了麦克白 麦克白夫人也算是塑造成功的角色之一

她是狠心 果断的代表

从怂恿麦克白弑君夺权开始

到双手沾满国王的鲜血 栽赃守卫

到目睹着麦克白对班柯将军和他的儿子 下达追杀令

她从没有一次阻拦

直到他见识到麦克德夫夫人和她的孩子被架之高台柱子之上

被活活烧死

她的眼中第一次留下泪水 流露出怜悯之情

或许是联想到了 自己早早告别人世的孩子

或者第一次没有以高高在上的 王后的身份

而是以一个母亲的心态 来思考

她终于表现出了忏悔之意

这也是影片着重想要突出的

麦克白夫妇的这份残忍 是有“底线”的

于是画面里 除了回到神殿里忏悔的她

还有一个小孩

象征着战争和权位的竞争

还没有泯灭全部人对于孩童的关心

给以一种观赏性的艺术体验

布景上对比的手法贯穿影片

内景压抑封闭 外景空旷孤立

生活在这中间的王 又如何能够自由

何况 麦克白还背负着莫大的心理压力

极致的色彩对比营造了磅礴震撼的画面

全片都是一种消极的、萧瑟的色调

尤其最后十五分钟

整块银幕上只剩下红色和黑色

导演那些想要传达的 关于血腥和战争的诉说

我们能够通过画面看见

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

影片中 几乎所有与麦克白夫人相关的场景

都笼罩着神秘的宗教色彩

而巫女的多次出现 也是人们心中疑惑的象征

不知是人类的贪念 成全了巫女的预言

还是巫女的预言 帮助了他们争夺王位

这个预言为麦克白埋下了一个欲望的种子

唤醒了他心中对王权的向往

同时也唤醒了 其他人对王位的追逐

影片结尾处 先后出现了

先王之子马尔科姆 和班轲的儿子——预言中的王位继承者

他们也都对王位 发起了的挑战

或在王位旁久坐 或向着一团火红的混沌跑去

预言就是心中的魔鬼

既能成就了麦克白短暂的王位

也摧毁了他的一切 他的幸福 他的良知


文章最后 想告诉大家 光xiu也开了自己的公众号

一束热热的光xiu

OR xiuxiuxiu_light

光xiu 再此 静候多时

7 ) 看完<麦克白> 忽然就看懂了点电影

<图片1>

涂鸦.法鲨.麦克白的大脸

读了这么多年书都忘的差不多了,感觉现在自己就是个文盲啊......
我先给自己补补课.关于<麦克白>的背景知识,有文化的朋友请跳过.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没有<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写这些伟大的戏剧,都是公元1600年左右.那个时候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的末期,文艺复兴大家都知道,是人们对于世界,对于自己的一次重新开发.

当时的人们对宗教控制,神话故事已经感到厌倦,精神上处于十分空虚和饥渴的状态.
当时天文学发布了日心说理论,让宗教的基石出现了一个大的裂缝.
"宗教并非全知全能的,世界还有很多未知需要探索".
于是各个领域都开始质疑宗教,开始钻研挖掘,科学\艺术的方方面面都了焕发蓬勃的生命力,各种新的理论被发现,各种大师级人物组团出现,为现代世界的发展打下了各种精神基础.

<图片2>


当时的诗歌啊,绘画啊,音乐啊,戏剧啊都开始围绕着人们自身创作.注重人的价值,挖掘人性成了艺术家乐此不疲的任务.所以人的各种欲望成了关注的焦点.

英国属于参与到文艺复兴比较晚一点的国家,但是一点没耽误创造辉煌.
"戏剧之王"莎士比亚就在这个思想潮流中,创作了全人类的文学宝藏.打造了世界知名的文学品牌.

<图片3>

回到<麦克白>
莎翁四大悲剧都有各自内在的深刻含义,人欲和命运交织,然后发生了不可控的结局.
<麦克白>主要讲一个英雄式的人物,在野心和欲望的控制下,在命运的捉弄里,逐步走向毁灭的故事.

麦克白在战场上保卫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国王也仰仗着他的力量才能稳坐王位,身边的人都在吹捧他的功劳,于是麦克白就想"为什么不推翻你,老子自己当国王?"
他和媳妇一商量,就这么动手了.可是麦克白靠谋杀上位之后,就很担心别人也会这么把自己干掉,所以整天提心吊胆,失眠多梦,出现幻觉.为了让自己安宁,他杀掉了自己正直的朋友.朋友都杀了,那对其他有嫌疑的人更是痛下杀手,整个国家都笼罩在恐怖中,反而越来越多的人想杀他.最后媳妇也疯了死了,该发生的悲剧还是发生了.


<图片4>

这个故事里,莎翁巧妙的把命运具象化成三个女巫,增加了很多戏剧化的浪漫成分,感觉像是女巫怂恿麦克白去做这些事,"这都是命"
其实这是麦克白自己的选择.命运的诱惑只是一个外在因素,真正让惨剧发生的,还是内心的野心和欲望.



这种经典戏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怎么改也改不过"戏剧之王"的剧情设定,所以电影在剧本上注定不会出彩,那不如就在形式上提高再提高.
这也是导演的策略.所以电影的画面和配音美不胜收,人物造型也非常精致.
最大的特点是场景非常简单:大雾弥漫的田野和阴冷压抑的孤城.田野大雾弥漫,就像看不清未来的命运,孤城则象征着麦克白一点点走向孤立,专制,暴戾.



<图片5>
<图片6>


突然放慢的镜头,人物面部表情的大特写.都在强调这种戏剧化的美感.
被欲望胁迫之后的无助,恐慌.
色调也是大起大落,每一帧都能截图当桌面.
通过这种极端的手段,让故事在现实和梦境里来回穿梭.

<图片7>


[看片感悟]
电影是用音画形式创作的艺术作品,通过演绎故事,通过本身的[美]和创造出的[真实]来给观众造梦.把电影之后的思考带入到观众的心里.
<麦克白>本身已经是个伟大的故事,但是让观众感知到伟大,需要一个过程:
需要出色的拍摄方法,需要出色的演员来表演,需要音乐光影的配合,需要很多努力和极具巧思设计,来把观众带入到[虚构的真实]里面
通过近距离的体验人的毁灭或者特殊经历,来感悟到某些生命的信息.

这种感悟是非常私人的.深度和广度有可能差异相当大.
可能小A感受到法鲨留胡子太显老了.
可能小B感受到莎翁的剧这么拍是焕发了新的生命.
可能小C感受到人和命运的抗争啊,欲望啊,内心的挣扎啊^
那些看完电影似懂非懂去找影评的人(比如我),就属于想确认自我认知的水平.看到更透彻的解读.

电影是手段,是一种造梦来传递信息的方式.
就像艺术作品本身可能是石头,是金属,是木头,(电影是光影音画),但作品背后蕴藏了一些无可说不能说,只能感知,并且具有广泛共鸣的东西.
我们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是要去看它能否成功的把"隐藏的内容"透过屏幕传递给观众.深深的触动到观众的心.


好的剧本,好的演员,好的导演,好的配乐,都决定了信息传递的顺畅程度.
常常有些电影,我们看完了会很久陷入电影里,走不出来.其实就是电影这种艺术,深切的和你的内在进行了交流.(演技太烂,导演太菜就会给人单纯的"看戏"的感觉)

拍电影有什么意义?看电影有什么意义?
电影就是梦,是一种私人的,广泛的,神秘的体验.
我们在活着的过程里,和外部发生交流,发生联系,然后反向体验自己的生命.

也许活着的意义.不是生命本身,而是只有活着,才有机会让生命在更深\更广的层面去和世界交流,去联系.

<图片8>


后送大家一句话:你是什么,你就在电影里看到什么.
我们只能创造和我们能力一致的东西
就酱.


还写了几篇别的电影挖掘:欢迎来瞅瞅
//www.douban.com/people/seayo/reviews

8 ) 台词应该是唯一的缺憾吧

因为电影上映有几个月了,本来想在网上找资源看看...找了好几天都找不到才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了。
不知道是这个故事众所周知、只有我没看过,还是大家都对古董没兴趣。在有很多人选择给《星战7》买单的电影院里面,尽管《麦克白》本地才上映第三天,一天的排片量就已经高达两场了,本来想看早场,没想到只有下午和晚场可以看...
电影院的管理人员也果然很有经验,在全影院最小的影厅放映,下午场的上座率也只有3成......
电影总体感觉怎么说都觉得比别的评论里面与之相比的《聂隐娘》要好吧,毕竟原著的作者水平不一样。而且我总觉得聂隐娘里面配角演技浮夸。
本来以为就是《呼啸山庄》的平淡电影风格,看的时候觉得摄影水平非常有cult,有成为影史经典的潜质。开场的战斗上,仿佛只有麦克白和预言者是存在的。在最后的战斗中麦克白得知对手“不是女人生下的人”之前,战场上所有的人都像蝼蚁一样。麦克白就像践行最开始的预言一样,顺从着所谓的预言放弃了打垮对方的信念,并不是麦克白打不过他,只是因为正是预言才能给予自己以一敌万的勇气。他终于能迎来解脱,结束掉之前顺从命运所作出的烂摊子。最后的一片血色仿佛诉说着这场悲剧永远没有结局,先人死掉,后人只能承接悲剧。
故事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就好像某几个科幻片里面探讨过的“究竟是你创造了未来?还是未来创造了你?”,如果一定要举个例子就用《有关时间旅行的热门问题》(《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Time Travel》)举例吧。
毕竟现在90%的电影都是卖特效或者卖人肉的,与其他电影相比,这部即使不能称为影史经典,也算是时代的精品了吧。

短评

OMG 太难看了。。在电影院睡着几次。。。。

10分钟前
  • Summer
  • 较差

文言文,超难懂的英语。莎翁的语言,极慢的叙事,苍凉大气的摄影,最后血红的天空,逐步描绘了麦克白的悲剧命运。法鲨和马良两人表演都很赞,法鲨出演了最性感的一版麦克白,从水里走出来那身材...马良继续控场,英音无压力。很特别的一部电影,并没有讨好观众。

1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争取不欠我老公一张电影票系列。(然而真的……虽然画面够美但仍然……电影改编的一大原则就是戏剧越纯,电影越差,莎士比亚纯度太高了,除了多年前一美拍的厨房版麦克白惊艳了一下之外好像都挺难看的= =

15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观影好心情被尴尬的领导讲话和破锣般的贴片广告炸裂了。

17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423 苏格兰口音的文言文式英语,对我来说基本就是一个没有字幕的法语片,中间一大段都睡过去了。好在很多人提及的点:首尾两段史诗大战和马良的奥斯卡时刻都没有错过。可以说就这大概30分钟就值回了12镑的高昂票价

21分钟前
  • 郭连凯
  • 还行

3.5 动作戏用了超级慢镜,第一感觉竟是像300... 主要精力都在视听的冲击力上,贫瘠潮湿的苏格兰,血红的战场,从不停歇的配乐... 但晦涩难懂的英文只能让我知道剧情的情况下大致听懂,人物塑造也只能说ok。(尤其在法鲨有大段台词时候)莫名其妙的剪辑是为什么?我不觉得他演得有问题

2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穿着睡衣露着两条大毛腿去见荒原三女巫的麦克白,that's too hot for Shakespeare!

31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竟然是如此风格化的片子,极致的美术设计,设色、摄影、剪辑力度强烈,尤其最后十五分钟,脱去古典外衣,锋芒毕露地营造出磅礴氛围。莎翁《麦克白》的文本、主题本就无需更多夸赞。好希望能在大银幕上看一遍!

32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影片出人意料的风格化且舞台形式感很强,库泽尔的气氛营造依然厉害,视觉冲击力尤其震撼,歌迪亚的表演特别出彩。

3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6.8 足够唬人,但过于强调悲剧感而忽略了角色本身的设计,需要一些细节上的恶趣味来调动观众。

37分钟前
  • KID Y
  • 还行

摄影绝赞,云雾氤氲,雪花颗粒,灰尘光束,皆粒粒分明;户外清冷粗粝,室内昏黄阴郁,战场血色弥漫;心理戏吃重,独白+闪回,舞台感浓,考验演员;贪婪永不熄灭,恐惧无休无止,罪孽须用罪孽掩盖,生之恶须以死亡结束,莎翁之永恒魅力正在于此。

3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摄影牛逼的玩脱了,视觉美学大扫荡,风格化改编一个人类都知道的故事还是有优势的,也可以弥补旁白的疯癫,可惜法鲨和马良都没特别出彩。几乎全程古文whisper的口条太考验英语听译水平了,#戛纳电影节#我旁边一美国孩子一个劲儿的问这尼玛说的什么,笑死个人。三星半。

43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还行

此片再次证明好莱坞类型片的电影视觉语言其实是不再适宜直接套用莎士比亚的台词。影片单个片段抽出来都好像不错,但总体串起来没有形成一个连贯而又有说服力的叙事,人物行事逻辑基本靠观众对底本的熟悉程度脑补。gif ppt一样的慢镜剪辑不显得特别高明。这个导演应该转行去做3A游戏的视觉总监。

47分钟前
  • Rilkelee
  • 还行

我一个中国人听着苏格兰口音的莎士比亚台词看着电影院的法语字幕,啊上天,为什么要给我这样的试炼!

52分钟前
  • 掐恰恰
  • 还行

贾斯汀·库泽尔 Justin Kurzel去文学化的努力是成功的,与其他四位自成一体的知名“麦克白”改编者形成某种呼应。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这个时代最好的男女演员在其中镌刻下印记。

57分钟前
  • 神甫
  • 还行

其实并不是苏格兰的【刺客聂隐娘】,编剧却是煞费苦心,每一句台词都是从莎士比亚的原著里搬出来,力求尽可能的原汁原味。但导演选择了一个听上去很现代的切入点,就是麦克白的战争创伤后遗症,也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让这个角色成为暴君和之后的悲剧命运更加的令人信服,这么讲很赞的。★★★★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提前做了功课后仍然只能听懂1/3(还是英语吗?!)比较惊喜的是导演使用了充满个人风格的慢镜和独白,将莎翁笔下最疯狂、最具自毁倾向的主人公塑造得像一个悲怆孤独的诗人。首尾两段古战场戏有着史诗的质感,最后铺天盖地的血红色震撼人心...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英语文言文实在是太催眠了。。风景感觉四川甘孜州

1小时前
  • 一只野鸡
  • 还行

飞机上看无字幕版,脑子里反复想:英国小哥研究非母语在噪音下的识别困难,相当有应用价值啊…虽然研究表明预知语意背景,可帮助识别,然并卵…画面极美,演员超努力。可更丰富的视听反倒比戏剧版boring。一切流向平庸。戏剧的还是留给戏剧吧。

1小时前
  • 散发弄扁舟
  • 还行

主演完全胜任角色,几处改编合理且别有韵味,结局的处理也相当不俗。摄影太强,惊艳色调与构图展现苏格兰瑰丽景色,佐以从不停歇的大气配乐,视听语言完美无缺,首尾两场战争戏更是年度视觉盛宴,格调之高多年难得一见。(ps.真的听不太懂

1小时前
  • 蜘蛛我一脚踩爆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