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圣临
对于基督徒也许这是一段奇异且意义深远的旅途,而对于对教义一窍不通的我这就只是一部电影而已。
显然影片在某些方面的意义要超越电影艺术本身。我看到的就是一对夫妇的艰苦旅程,而就是由于冠上了Mary、Joseph等的名字而变得与众不同。
由于特定的知识极其的有限导致我对于电影的态度不够积极,my lord, forgive me.
2 ) 犹太人啊你盼望的是什么
约瑟和玛利亚从拿撒勒去伯利恒路途的艰辛,约瑟担负起保护玛利亚和孩子的重任,越来越明白为什么神拣选约瑟成为耶稣在地上的父亲,何其的顺服
圣殿,何其圣洁的地方,成为一个交易的场所,越来越明白明白耶稣看见圣殿之后的愤怒
罗马政府征收高额税收,欺压百姓,希律王的多疑和残暴,越来越明白明白为什么犹太人心切的盼望的是一位地上的君王
从亚伯拉罕,一路走来,犹太民族太多的艰辛,他们经历过埃及为奴、亡国、被掳、圣殿被毁。。在罗马帝国的欺压下生活的时代,他们切心期盼的是一位像大卫一样的地上的君王来拯救他们
一路走来,犹太民族犯了太多太多的错,他们得罪耶和华太多次,拜偶像、悖逆、淫乱、随从别神。。如今耶稣宣称自己是神,他们怕自己再一次错了而得罪耶和华
耶稣来,对谨守摩西律法的犹太人来说是一个何其大的冲击。就好比一个人突然跟我们中国人说,以后你们中国的新年要变成我的节日;以后你们要谨守我的话,因为我的话高于你们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接受的了吗
我突然很能理解犹太民族,更多是惋惜,为那些依旧在苦苦等待“弥赛亚”的犹太人
路加福音1:32-33
32 他要为大,称为至高者的儿子,主 神要把他祖大卫的位给他。
33 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远;他的国也没有穷尽。
使徒行传3:19-20
19 所以你们当悔改归正,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抹;这样,那安舒的日子就必从主面前来到,
20 主也必差遣所预定给你们的基督耶稣降临。
3 )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他必掌王权,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圣经》
又是一年圣诞节到来的日子。每到这个时候耳边眼前总会出现许多争议,一是宗教内部谈论应不应该庆祝圣诞节,二是伟大的天朝总有一些愚昧无知的人拿12月26日某人生辰来抵挡所谓的西方敌对势力文化。
12月25日本是波斯太阳神的诞辰,是一个异教徒节日,也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初期教会特意选中这天做为基督教化的方法之一,将异教所崇拜的被造之神庆祝日改变为赞美上帝道成肉身拯救世人的节日。真正的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圣经》没有记载,今日的世界众信徒所纪念的并非是时间本身,而是纪念创造万物的上帝甘愿成为人类的救赎之心。
这些属世的声音更是令人啼笑皆非,天朝几十年洗脑奴化教育使得天朝子民在历史观的善恶论上无知到极点。雷某的案情如此宣判也敲不醒那颗卑躬屈膝维护专制失去自我的头脑。还有一些人是站在有限的被造者的理性中去定义无限的创造者的奥秘,各种自诩为神的言论去抨击耶稣基督或者宗教,但是如果你问他(她)“基督、基督教、基督徒”三者的定义和关联是什么,你又不会听到一个靠谱准确的答案。
人的虚荣与骄傲蒙蔽了追寻真理的眼睛,所以人们应该回望历史,就是人的存在与神的关系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真相……
《基督诞生记》这部电影晚于《耶稣受难记》两年,一部描写耶稣基督的出生,一部描写耶稣基督的死亡。虽然在豆瓣评分上来看两者的分数非常接近,其实在艺术水准上两者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梅尔吉布森在《耶稣受难记》中所表现的宗教信仰理念和电影技艺的表现水准都远远的超越了《基督诞生记》。
耶稣的诞生在《新约》中所占篇幅极少,在电影中所引用的故事出处大多出自《路加福音》,还有少许出自《马太福音》。路加是一位医生,他所描写的《路加福音》主要描写的是耶稣人性的一面,一般的慕道友大多从接触《路加福音》开始。
《基督诞生记》这部电影主体上是按照《路加福音》第一二章的内容改编。
本片导演凯瑟琳·哈德威克最令观众熟知的电影是《暮光之城》,所以本片的艺术水准确实有待提高。饰演玛利亚的是曾凭借《鲸骑士》荣获奥斯卡最年轻提名最佳女主角的凯莎·卡斯特·休伊斯,相貌平平的她在本片中的表现不过不失。
电影的开始描写了耶稣基督降世时期的历史背景。施洗约翰比耶稣基督早一年出生。他的父亲撒伽利亚因为年事已高怀疑天使的启示被惩罚失语一年直至约翰出生。
电影在讲述约瑟与玛利亚的故事的时候导演添加了艺术想象用的比较传统青春片的表现手法。约瑟对玛利亚情有独钟,而玛利亚对这个比较陌生的男子起初心怀抗拒。约瑟在未求婚之前先用一头赎回的驴向玛利亚表达爱慕之情,这里对以后玛利亚未婚先孕约瑟的包容埋下了伏笔。
订婚之后的玛利亚遇见天使这场戏大体照搬福音书中的记载。在那个时代未婚先孕的女子所受到的惩罚是被石头打死。而一向敬虔的玛利亚在听到天使所告诉的信息之后安心乐意的领受,这份顺从是所有信徒应当效法的榜样。
童女怀孕,在历史上仅此一例。因为童贞女的缘故,“罪”就不在耶稣的身上。世界上唯一无罪的人所以就是耶稣,这也是耶稣受难之际总督彼拉多实在找不到耶稣犯罪理由的原因。
睡梦中的约瑟听到天使说话,更加坚定的迎娶玛利亚为妻。
伊丽莎白一听到玛利亚问安,腹中的胎儿就跳动,并且伊丽莎白被圣灵充满。两位妇人肚中的胎儿约翰与耶稣初次相见。多年后约翰说“我用水为你们施洗,他(耶稣)用圣灵为你们施洗”……
在伯利恒那个小小的马槽里,人类的救主耶稣基督来到世界。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所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他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他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他的国,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圣经·以赛亚书》
最伟大的君王在最卑贱的地方降生,在马槽里迎来了耶稣基督。拿破仑在滑铁卢大败之后被流放在一个小岛上,临死前他说“我曾统领百万雄师,如今却孤身一人。我曾横扫三大洲,如今却无立足之地。耶稣远胜于我,他没有一兵一卒,未占领过尺寸之地,他的国却建立在万人心中”!
今天有些人所崇拜的不过是些不能言语无法行动的雕塑画符,将这些被人手所造之物又当做自己所敬拜的偶像。还有一些人将世间的罪人当做内心的信仰,是因为他们看不到历史的真相被虚假蒙蔽了眼睛,伟大领袖伟大救星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的有哪些是真正应当被人民所纪念的呢?
追寻真理的人也会走偏了方向,苦苦寻求换来的是灵魂的依然沉沦。活在当下在罪中取乐的人只关注今生的诉求却无法参透永恒的意义。
在今天这个几十亿人纪念耶稣基督的日子里,愿上帝的慈爱、恩惠、平安与众弟兄姊妹同在。也盼望有更多的人选择在这样的日子里走进教堂避开世俗化金钱化的商家庆祝,安静的去思考耶稣基督的真理以及找寻人生的意义……
4 ) 圣诞gift
在一个基督徒的聚会中观看了这部影片,知道了自己在努力地玩球这个游戏。不知道自己是玩的足球还是篮球,只要有很多人和我一起玩,并且觉得有趣,我想我会继续玩我认为好玩的。
5 ) 上帝呀~
今天刚看过,很是喜欢,正在下耶稣受难记,准备在震撼一次我幼小的心灵。哈哈哈哈
看来有必要读一下《圣经》了。
6 ) 全能的主
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
神之大能在最谦卑处显现
一个孩子由低贱的人成为尊贵的王
那有全能的主,成就了大事,她的名为圣,他用臂膀施展大能,他赶散狂傲人心里的妄想,叫饥饿的得饱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他叫有权柄的失位,叫卑贱的升高。
7 ) 对于普通观影人来说……
我想一定有很多西方文化的爱好者或是信奉基督教的宗教人士来观看这部影片。但笔者认为除了这个原初的大框架的故事外,本作对于一般的观影人来说依然有许多点睛之笔。
单从影片的讲述来说,我认为前半部是比较难熬的时刻。因为这里大部分都在交代历史背景,并为玛丽亚的身世做一个铺垫。我认为本作最大的优点有两个:
1. 对于时代感的营造。不光是在人物服饰上细细考究,导演还选择了非常能够体现出历史气息的方式来处理影片的画面。所以这也是一次文化与风情之旅。
2. 我想大的故事框架绝大部分人都能说上来一些。不过导演在玛丽亚与约瑟的人物刻画上独具匠心,她并没有把他们塑造成冰冷刻板的符号化形象,而是尽可能用现代人的观点来揣摩在那个时空下玛丽亚与约瑟这两个人物对人生中发生的诸事有着怎样的反应。换句话说,导演的焦点似乎也并非一味强调神迹,而是更加建立在有血有肉的人物身上,让人性的光辉来映衬那个神圣的瞬间,这样似乎更加能让观者沉浸在那个时空当中。
还有就是在影片的结构安排上。片头与片尾的屠杀场面呼应——我自己在这里倒并不认为导演是想进行某种控诉,反而令我更加感到“诞生”这一主题下那种出离人世的纯洁性。最后我还想说我很喜欢东方三博士,他们确实是非常有趣的智者,至少在导演的拍摄下就是如此的。
8 ) 信仰与电影
The Nativity Story(2006,耶稣诞生) 此片的问世,恰如《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之对比。一种是代人民赎罪的痛苦,一种则是给人民带来乱世光明的喜悦。因为痛苦是极端的痛苦,喜悦也是极端的喜悦,所以两种情绪都有打动人的功效。
可是,如果上帝想让所有人类都明白基督受难这件事本身和这件事本身的意义,那各国为《耶稣受难记》一片打上的限制级标签则似乎是个悖论。仔细一想,则其中的缘由也是可以理顺的。基督教或天主教在大部分国家都不是国教,它是流行的观念,但并非官方的和权威的意识形态。那么,持有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分级制度(或机构)就不会因为“耶稣受难”是基督教的必修课程而给相关电影开一路绿灯。由于分级制度本身可以视为一种类型的意识形态,故过去曾作为意识形态的天主教已经为新的意识形态所替代了。
另外,拍摄《耶稣诞生》之类的影片,也可看作是传道之法。古时候,识字的、能读圣经的只是一小部分精英,作为教士的他们,须将不识字的大众领到上帝面前。所以,他们的传道方式越能使人信服就越好。如今学界已经将此类传道法归入“大众文化”——也许学者们认为,在这个层面上,大众能理解和接受的就是“大众的”。不仅传道手册、传道书、宗教剧(或类似的演出和parade)等等都算作很好的向文盲民众宣讲福音的途径,而且,教堂中的绘画与雕塑作品更是将上帝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给人们。
上帝应该是什么样子?进而,《圣经》上记载的东西又应该是什么样子?拿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教堂的宗教美术作品为例,对上帝和《圣经》故事的描绘一靠艺术家本身的意识与想象,二则依据赞助人在合同中的规定与安排。这些赞助人,或者说“出资人”更为准确,来自上层的各个集团,有世俗贵族,有神职人员,还有虔诚的商人。(Peter Burke, Italian Renaissance: Culture and Society, 1420-1520, London & New York: 1999)所以可以说,如果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美术的灵感“来源”,我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当时上层人和艺术家脑海中的天主教的印象。
《圣经》反对任何对偶像的崇拜。《圣经》之前,我们只能崇拜上帝;《圣经》之后,我们只能崇拜上帝和上帝的《圣经》。尽管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形象就是上帝的形象。所以,不管是古代的美术还是今天的电影,凡是把上帝的脸清晰地刻画出来的,我们都应对此保持警惕。同理,凡是一个细节接着一个细节地把耶稣的事工描绘出来的,我们也应保持警惕。我们相信的仍然是上帝,而不是这类美术和电影,尽管后者在传道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用。美术、电影以及其他一切类似的“途径”或“通路”,都只是从作者的角度来提供一种理解,我们最终的信仰还必须是上帝。
所以《耶稣诞生》要分成两个层面看。第一个层面是“信上帝”的教义,这是宗教;第二个层面是“还原”历史和《圣经》场景,这是消费品。信上帝的我们没有花钱看《耶稣诞生》的必要,但那些不信上帝的资本家则想利用我们的信仰来获取利益。我想起这片子里有一段《新约》没有记载的细节,可能出自编剧之手:约瑟和玛利亚去伯利恒,路过以色列首都“圣城”耶路撒冷,见到耶路撒冷的圣殿前,竟有人兜售充作牺牲的动物。约瑟对此感到异常失望,便没有在耶路撒冷作任何停留。这就好像如果我在佛教寺庙外面的摊位上买香烛而不到寺院里买,就说明我并不清楚真正应该献给佛祖的是什么。我们所信仰的“神”缺香火吗?缺吃的吗?缺动物吗?缺钱花吗?
《耶稣诞生》和《耶稣受难记》在教会里面应邀请神职人员和教众免费观看,就像我们那个中央组织党员免费看《张思德》一样。
感谢耶稣为我们诞生!认识耶稣,是我一生最大的祝福。
Irene的传教系列~
我只关注看一个个大胡子中东人了[喂你够]
水土不服
人物,风景,着色都挺美的…故事也很流畅,没有硬伤或是太跳脱的情节……只不过我们看的是德文的,果然还是需要Anna不时的用简易德语翻译翻译 ╮( ̄▽ ̄")╭
当年《宗教学》上放过,当时课上为什么看这电影的原因忘了,只记得这个电影的内容。
别当电影看 就算是普及宗教知识了
2007年4月1日
大一时美丽的Ann放给我们看的
感觉像是历史纪实电影,又像是教育片,古朴的风格下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可以和耶稣受难记做个对比。每个生命都是有血有肉的。
风格满分,服化道满分,故事也很还原,但还是很没道理啊……三博士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要不远万里去朝见……为什么被选中的是Mary和Joseph……G某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降Messiah……以及,预言那么明了的,怎么就没人想着包装出一个Messiah或者培养一个……而且一个救世人的主(先这么假设)的出生造成了多少小孩被杀,很难让人相信什么merciful God吧,那些家里刚出生婴儿被杀的犹太人真的能信Jesus就是救世主?另外感觉吧,要是不太了解背景的看上去可能会觉得这里面G某就是Mary和Joseph爱情故事的神助攻啊(J单箭头M,M不接受订婚,然后就揣了个娃,结果发现J接受她和娃还对他们一级好……ps. 这里面三博士简直承包所有笑点巨可爱hhh,另外你们犹太人怎么有事没事去埃及
最动人的是那位老牧羊人,在荒芜和孤独中等到白发苍苍,终于等来了连他的祖祖辈辈也在等待的救星。通道已经打开了,要瞻仰的都来瞻仰吧。以及三王其实是搞笑担当,私以为如果讲述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地方受天象感召起行最终相遇,一起朝拜,可能更有史诗感,而且你们是“博士”惹,在希律大帝治下的路上走了那么久,居然对谣言骚乱没有耳闻吗?Anyway,米式故事就是把什么都简单化、幽默化。
圣诞节前文学课上看的,外教很腹黑的没有给字幕。若不是对这个故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可能会被搞晕。拍得很美也很认真,尤其忠实原故事,所以与其说是电影不如当作纪实片。Virgin Mary的演员长得好像Heath!
圣诞放假前最后一节课上看的,老师还给准备了爆米花……不过这么神圣的片子真是不该吃着零食看啊
还原度很高的电影,值得基督徒每年圣诞节纪念一次。
这不是sega上的接婴儿的那个屎游戏么!
片头和伊丽莎白的孩子诞生的音乐很有神圣的宗教感。我是怀着多么崇拜的心情去仰阅这部片子!人性恶,人心软,人情淡任暖。有了信仰,就会有信仰!(如果制作更精致一些该多好!!)
教会放的圣诞影片,女主和男主居然都是熟脸。。。
虽然经文的堆砌导致对白有些生硬,但人性的光辉也十分感人。我开始发现玛利亚和约瑟的善良以及勇敢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