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谎言的诞生 剧照 NO.1 谎言的诞生 剧照 NO.2 谎言的诞生 剧照 NO.3 谎言的诞生 剧照 NO.4 谎言的诞生 剧照 NO.5 谎言的诞生 剧照 NO.6 谎言的诞生 剧照 NO.13 谎言的诞生 剧照 NO.14 谎言的诞生 剧照 NO.15 谎言的诞生 剧照 NO.16 谎言的诞生 剧照 NO.17 谎言的诞生 剧照 NO.18 谎言的诞生 剧照 NO.19 谎言的诞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39

详细剧情

  这是一个现实之外的、根本不知谎言为何物的世界,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只是所有人讲的每句话都是真话。一个刚经历失业、失恋、穷困潦倒的年轻人马克(瑞奇·热维斯 Ricky Gervais 饰)有一天参透了这个秘密——他用一个谎言,让自己账户上的钱增加了,但是没见过谎言的人们完全相信他。尝到甜头的马克开始利用这个秘密,他开始不停说谎,用来谋取任何他想要的东西。随着马克的谎言越编越离谱,相信他的人们越来越多,让事情愈发不可收拾。而马克也渐渐发现,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珍妮弗(珍妮弗·加纳 Jennifer Garner 饰),用“世界末日要来了”将她骗上床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能获得爱情的唯一手段仍旧是真实……

长篇影评

1 ) 谎言的诞生:谎言没了 矜持也丢了



太多人抱怨这世界充满谎言,没有谎言的世界是不是会更加美好呢?从这部影片的角度来说答案是否定的。你的下属在下向你汇报工作的时候会直接说出对你的不满;每个看到街头流浪汉的时候都会对他说你是一个无能的失败者;当你被解雇的时候没有人回来安慰你取而代之的却是冷嘲热讽;当你和美女约会时她会直接表明不会和你上床甚至亲吻并明确的告知你这次约会的迫不得已。没有谎言的世界并不美好,看来守恒的定律用到哪里都合适,要不怎么和谐...故事就是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开始,当人们把mark逼入绝境的时候,那个没有词汇可以形容的事情发生了,哦,在我们的世界里那东西就叫做谎言。

故事的独一无二性使影片的可看性增加不少,毕竟我们都想知道mark的自圆其说可以坚持到什么时候,世界会被mark变成什么模样。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样故事影片的主人公可以蒙混过关,可是编剧同志就不好办了,影片的确实通过mark在这群冷血没有矜持的人们的嘲讽中获得很大的娱乐性,可是难道人不会撒谎就一位着这些正确的事情就必须说出补课么?人们就失去了善良的本性?没有矜持,冷血无情?好吧,都是为了娱乐,可是剧情从此进入悖论之中。

我一直在观察影片中会不会出现包含宗教意义的情节,还好,没有出现这个期待中的bug。最后结婚的地点不是教堂,mark取而代之成为人们心中的上帝,这段还是不错的,用谢耳朵的话就是satirize,isnt it?...还有很多不解得地方,比如难道mark就不会调情么?在全世界都相信他之后,为什么和美女独处的时候还要用在火灾中就出一个孩子和一只熊的故事呢?...并没有笑点呀..

演员们呢...说实话我是冲着tina fey 来看这电影的,没想到人家只是个跑堂的,挖苦几句之后就没有了踪迹。两外mark身边的来年更为朋友存在的意义很是不大,既没有自习的刻画却又总是出现在屏幕上,Jonah Hill只是也就奔着Ricky Gervais的名头老的吧。说回到来看两主角Jennifer Garner和Ricky Gervais,怎么也看不出来mark身上的灵气..还有Garner..这会彻底傻大姐了..

荒诞确实是一种艺术,我相信这个剧本更适合舞台剧,发挥的空间可以更大...谎言的诞生可以说是荒诞,可是又要立志又要讲道理就大可不必了,来个彻底癫狂不是更好么。

2 ) 一念一天堂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出我们心中所想,那么这个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好一些。一个和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完全一样的世界,除了他们没有谎言这个概念。每个人都在说真话:员工会告诉他讨厌这个单位而不想上班;广告会告诉你可乐不过就是棕色的糖水;朋友会当面告诉你你的小号长得很难看。没有谎言、谄媚、欺骗,他们直言不讳,他们天生如此。直到一个工作不体面、长相难看而且面临失业的loser,为了他的母亲能够平静的离开人世,他撒了一个关于天堂的谎言。于是他成为了一个知道另外一个世界的“上帝”,他用谎言打造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组成了西方文明的核心部分。一直以来,上帝一直是最终极的存在,是人的理性合法性的最终来源和最后根据。但当资本主义进入现代主义社会,经过笛卡尔、康德和黑格尔从“我思故我在”“理性的立法”到“绝对理念”把理性从人的个体的主体理性到整个世界的彻底理性。使得上帝的主导地位被理性的权威所代替,上帝逐渐隐退。这在《谎言的诞生》这部片子里表现的尤为明显:这部片子与其叫做谎言的诞生还不如叫做上帝的诞生。在开始的时候这个世界里面没有谎言,每个人都会直接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对于未来将会发生的事情也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或者有科学依据的符合正常逻辑推导的结果来进行可行性预测。比如,如果想要生一个漂亮的孩子,那么就一定要根据遗传学的原理,父母都必须具备优良且好看的基因。Anna一直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想要生一个漂亮宝宝,于是她开始的时候并不看好Mark,因为她知道如果她俩结合一定不会生出漂亮的小孩。正如Mark的同事Brad在Mark走的时候所说:我讨厌你,因为我觉得你对我是一个威胁,有些时候你让我我看不懂,而我讨厌所有我看不懂的东西。Brad、Mark和Anna的三人关系是个很好的隐喻,在现代主义的后期,在人类理性整体中的一部分——工具理性不断膨胀的作用下。人们便不再相信经验真理和逻辑真理之外的东西。上帝在理性主义者的眼中是个完完全全的Loser,宗教信仰里面的永恒关爱和终极存在以及宗教里面所宣扬的全知全能人格化的上帝是没有存在的依据的。正如片子一开始就提到Mark又矮又肥又难看又穷,年近五十却一事无成这样的人确实没有什么能有其他作为的可能。

银行系统的一次出错给Mark带来了转机,他撒了一个谎但是却意外地被相信。于是这个真实的没有谎言的世界因为一个谎言的出现开始变得荒谬起来。人们毫无条件地相信一些根本就不存在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个没有谎言的世界所有事情一旦说出口就是事实和真理。在现代社会的末期,人们在科学理性的指引下走上了物质至上的道路,在物质和科技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物质的极度富足也带来了精神上的空虚。在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里,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商业化步伐加快,越来越频繁的国际合作使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这个时候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六十年代来人们遇到的似乎不再是这种以自我毁灭告终的“神圣的疯狂”,而是另外一种形式,美国人称之为“耗尽”(burn-out),连续的工作,体力消耗得干干净净,人完全垮了。这在现代是具有同样的消极意义的经验。但这已不再是焦虑。在焦虑里你仍然有一个自我,仍然感到孤独,你想缩回到自我里保持自我的完整,也就是说你知道你该做什么。而在后现代主义的“耗尽”里,或者用吸毒者的语言,“幻游游戏”中,你体验的是一个变了形的外部世界,你并没有自己的存在,也就是说,你是一个已经非中心化了的主体。”[ 弗·杰姆逊著/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弗·杰姆逊教授讲演录[M],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78,1-10]它不同于现代主义主要表现人的焦躁和异化,它的特征是平面的、无深度的、无历史感、零散化主要表现脱离主体的人的物化,这就是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中所提到的“当代文化的现实状态”,这就是后现代。后现代的出现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性解构,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超越。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消解了人现代主义里面重视人的神圣主体,在后现代主义里人是非中心化的主体。后现代消解了启蒙运动中关于“永恒真理”和“人类解放”的元叙事。利奥塔称“我将后现代一词定义为对元叙事的怀疑”。福柯在“上帝死了”的基础上宣布“人死了”。有些激进的基要主义者甚至提出,我们应该毫无保留得回到上帝的怀抱之中。在Mark最失意的时候,他生命中最后一个亲人——他的母亲也走在死亡的边缘。他在母亲即将辞世的时候告诉她:“死不是永久的消亡,你会去到你最喜欢的地方,所有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都会在那里。你会重新变得年轻,你可以条约奔跑,还可以尽情起舞。没有痛苦只有无尽永久的爱和欢乐”这显然是个谎言,但所有人都相信了他的说法,因为这个说法能让人们感觉到幸福。对于未来世界的假设成就了Mark,使他拥有了以前不具有的一切。但是他并不快乐,因为他发现人们迷信于他所说的谎话。他让全世界的人感到了幸福,但自己却并不快乐,因为现在在他身边的人没有人想听真话。

一年之后当anna把给请帖给mark的时候,market变成了耶稣受难前的形象,这似乎变成了一种耶稣受难将要获得重生的隐喻。上帝需要复活但不是回归到传统意义上的上帝形象,而是对理性的重新反思。“我把神学定义为我们时之为神圣东西的理性反思,亦即对那些以己之故而视之为终极关怀的东西的理性反思”[ 大卫·雷·格里芬著/孙慕天译,后现代宗教,[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2,3-5]“要恢复上帝信仰,而又要保留对自由、经验和理性的现代性承诺,这在今天只有根据后现代世界观才是可能的,而后现代世界观同时克服了关于自然和经验的现代实体性假设以及关于神力的传统有神论假设”[大卫·雷·格里芬著/孙慕天译,后现代宗教,[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104,4-7]在Anna的婚礼上,Mark改变自己的形象回到了原来的自己并告诉她自己之前所说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只是为了让母亲走得安心。虽然金钱和名利不能改变遗传基因,但是拥有好看外表的小孩却不一定能够得到幸福。只有父母彼此相爱,并且一起疼爱自己的孩子才能使孩子得到一个更好的未来。上帝不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实体的物质上的改变,但是却能从内部去影响人看待事物的态度。

3 ) 关于说谎的寓言

从表面来看,《谎言的诞生》是一部很有新意的浪漫爱情喜剧。在一个没有谎言的虚构世界里,男主人公在无意间获得了说谎的能力。在谎言的帮助下,这位说谎第一人逐渐获得了事业与爱情上的成功——可惜后续情节发展稍显老套与凌乱,使影片终究逃不过开头精彩而结局潦草的命运。

但影片在现实层面却给人很多启发。《谎言的诞生》向那些人们业已习以为常的虚伪和丑恶进行了直接的戏弄和调侃,搞笑之余不乏辛辣。《谎言的诞生》都提醒了我们什么?

一、世上本没有谎,谎言都是被逼出来的;但是谎言会越说越爽,直到最后说谎成为了大家的习惯,各种大小谎言信手拈来。

二、人都想把谎言编圆了,于是谎言就像多米诺——说谎一次,却不得不用更多的谎言来弥补,直到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三、有时谎言比现实更让人喜欢。人们喜欢美好的谎言,并甘愿沉浸其中,即使无论谎言还是真相,在现实中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四、谎说多了自己也会相信的,因此辨别谎言很重要。如果普遍缺乏辨谎能力,谎言最终也将成为社会的集体意识、共同记忆。

于是乎应该幡然醒悟了。躲猫猫、七十码、好五倍,每天沉浸在各种大大小小的信息洪流中,大家幸好还有分清真相与谎言的能力。嘴上一套心里一套,两面派是件好事。倘若哪天谎言多到大家自己也都相信了,那才是最可怕的。

http://billwang1120.blogbus.com/logs/56399738.html

4 ) 我真的没有影射任何人啊啊啊啊啊

为什么你们一个个都觉得我有所指,还是你们自己心里有鬼。

谎言是需要另一个谎言来圆的,自圆其说是最大的要点。但是人总是要遵循自己心底深处的声音行事才不枉活过此生啊。哪怕被别人指着鼻子说你是个LOSER也不能放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哪怕被嘲笑100次也要再做101次的努力,AND THAT'S THE WAY.

THE MAN IN THE SKY,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反应是,GOD?然后看到在举行婚礼的现场拿着俩必胜客盒子宣布天条的画像我差点儿笑喷了。编剧肯定是个无神论者,居然拿上帝开涮。。。

╮(╯▽╰)╭反正真爱无罪,不能因为为了下一代基因考虑就放弃那个可能让你的孩子变成不可爱的小孩的男人或女人。你爱的是灵魂,不是皮囊。所以外貌协会的各位啊,拜托早点醒醒吧。同时拍我自己的肩膀,你丫也可以醒醒啦。

5 ) 谎言的诞生

有那么一个世界,那里没有谎言,也没有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人们只会根据自己的想法真实的表达,虽然很多话听着非常不入耳。剧作家马克,是一个又矮又胖,有着一个塌鼻梁大鼻头的家伙,事业生活都非常不如意。工作上没人欣赏他,老板炒了他,同事欺凌他,连他的下属都不屑与之为伍。生活上,约了心仪已久的女人约会,却被告知未来没有机会。就在其山穷水尽的时候,他脑中一闪念,撒了他人生中也是那个世界中第一个谎言。但是效果却出奇的好,因为从来没有人撒过谎,因此他的谎言并不被认为是谎言。因此他开始尝试用谎言来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在其事业腾飞的时候,他的母亲就要濒临死亡,看着母亲对于死亡的恐惧、对于死后无依无靠的恐惧,他开始向病床上的母亲描绘死后可以进入美好的天堂,里面有自己所爱之人。。。至此所有人都希望他描绘天堂更多的景象。他不得不用一个又一个的谎言来掩盖之前的那个。这里让我们不禁想到是不是当年创造类似谎言的耶稣也面临着相同的情景。马克从此不再为金钱犯愁,但是他的女友不但因为基因不匹配而不肯嫁给他,而且还要嫁给他事业上的竞争对手。马克虽然一度消沉,最终他还是决定前往教堂抢回自己的幸福。

该片定义为浪漫喜剧爱情片,但是当马克在自己母亲病床前描述天堂的美丽时,竟然如此的煽情,而忘记了喜剧的元素。当然影片中的喜剧点也很多,有如:教堂里双手拿着匹萨饼盒子的马克像而不是耶稣像,消沉的马克满头长发也像极了描述中的耶稣。不过,片子里的隐形广告不少,Coke、Pepsi,都有不少镜头,最可笑的是“天堂的秘密”竟然是写在两个Pizza Hut的盒子上。

其实现实中我也都知道这个没有谎言存在的世界是不可能的,同时我们需要善意的谎言,因为那样可以慰藉受伤、弱小的心灵;单纯的真实告白有时候只会带来伤害。一个不可能存在的理想世界告诉我们谎言存在的必要性,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6 ) 《谎言的诞生》:许给我们一个虚拟的天堂

《谎言的诞生》(The Invention of Lying):许给我们一个虚拟的天堂
(文:火神纪)
所谓天堂;其实不过只在于我们自己的一念之间。当我们一念向善,当每一个人都一念向善;这个世界就将念念向善,这就是天堂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天真而可笑的想法,而电影最大的功用性,是它能将所有最天真而可笑的一切都变成现实。于是我们有了一个天堂,一个虚拟的却没有谎言存在的天堂。——火神纪。题记。



喜剧。没错,这仅仅只是一部轻喜剧——轻松、诙谐、耍耍闹闹一个半小时;如果一部电影在如此嬉闹之后完全地结束,那不算是一部好的喜剧。如果我们看完一部轻松搞笑的电影之后,看电影时候的欢乐在电影结束的一刹那突然完全地冻结,我们不知所措地生出了带有着悲悯的情感——我想,这是因为这部电影除了它在轻松搞笑方面完成了它的任务之外,它还有着一些深层意义上的反思;这种反思开始冲击着我们理性上那根若隐若现的神经,进而迫使我们不那么轻松而欢快。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非常荒诞甚至带着些许可笑味道的故事;但是,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电影。


谎言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个女人会在第一次见到一个男人的时候,告诉他自己刚刚正在自渎,并且还没完成,请他做下,自己上楼完成自己刚刚尚未完成的高潮,并且对他说——我会尽可能不发出声音,你也尽可能假装不知道……在这部由瑞奇•热维斯(Ricky Gervais)和马修•罗宾逊(Matthew Robinson)共同编剧并执导的电影里,电影就这样开始了。电影在它的第一个情节单元里完成了它的背景设置,这是一个没有谎言的世界。
美国麻省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费尔德曼(Robert S. Feldman)做过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平均每天都要说谎二十五次,而美国广播公司(ABC)所做过的一个民意调查,也为这样的一个数据提供了佐证。我觉得,这个数字显得非常客气颇为保守,也许更通行于西方社会;东方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世故要面面俱到八面玲珑,怎么样也不只二十五次。

我们只需要想像一场商务的会面,从双方或者多方见面的第一句话开始——某某公司的某某先生,很荣幸您能抽空前来鄙公司进行指导……说这句话的时候,谁真的感觉到“很荣幸”,谁又真的把自己的公司当成是“鄙”,谁又是在那么“百忙之中抽空”前来特地对一不相关的公司进行“指导”呢……
说话的人在说谎,听谎言的人也听之任之,如果对方不说上几句客套的谎言,多少还会觉得对方显然是礼数不周……很显然,一句话中有那么多的谎言,可以想像这样一场商务会面里,真正真心实意想要传达给对方的意思,该是如何迂回曲折峰回路转之后才能以某种不那么显现的暗示传达给对方……

想想,其实我们真的挺可悲的,因为谎言,几乎是伴随着我们终生的。从我们降生的那一刻里,我们听到的第一声赞美——多漂亮……其实就已经是一句谎言了。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刚降生的婴儿,其实还不怎么像一个人,红乎乎,脸上有点皱,五官还没完全打开,并且不管个头多大都同样蜷缩着……怎是一句“漂亮”了得。
满月的婴儿几乎都是很漂亮,这一句是真实的;而刚降生的婴儿,我见过许多就没有真正漂亮的。或者说,这个阶段其实看不大出漂亮与否;可是每个人前来看望产妇及新生儿的都会赞一句“漂亮”。呵呵,我们荒唐的一生其实就在一句善意的赞叹里开始了;就这样,一辈子了。其实,挺可悲的。

如果我们带着些许的怀疑态度来看待世界以及看待他人,我们会发现——其实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谎言,纵然他们确实说的都是发自其真实本心的大白话,但假如我们不愿意去相信,我们依旧会发现里面漏洞百出。
我们能相信谁,我们又能相信什么?这其实是个太苍白的问题——许多时候,我们甚至连自己都觉得不甚可信,叫我们如何去相信这个世界,还有那些我们完全不怎么了解的他人。更有甚者,就是所谓的精神分裂病患:幻听、幻视、幻觉以及臆想……就在他们真实地描绘他们“亲身”体会过的种种经历时,我们都会直接将他们所描绘的一切定义为“幻”和“臆”;在这里面,谁说的是真实的其实已经不再值得来争论了,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定义“真实”呢。


信仰

我们的眼睛也同样会对我们自己说谎,耳朵、鼻子、所有的感官,甚至是大脑都同样有可能对我们说谎;其实我们定义不了“真实”,谁也定义不了。而就算有人可能把他的“真实”定义出来,那也仅仅只是他个人的真实而非大众的“真实”,这样的“真实”只在于这个对其定义的个体有意思,对于这个个体之外的其它个体则没有任何意义。有怀疑,我们就不会轻易地相信任何事物任何人,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深信不疑奉若神喻。这多可悲;而可笑的是,我们正都是这样一直活着。
心理学告诉我们,欺骗以及被欺骗,其实是一种生存的本能。而越往深里去挖掘,我愈加感觉到困惑——我们欺骗,我们被欺骗,我们甚至自欺后进而欺人;到头来,我们所能这无怀疑没有困惑去相信以及追随的,还剩下什么呢。什么也没有!于是,人类有了宗教;然后,人们则有了信仰。

宗教信仰带给我们人类社会一个最在的安慰是:纵然,全世界每个角落里的每一个人都在说着一些无法让我们信服的谎言,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的时候,别害怕亲爱的——还剩最后的一方精神净土和心灵乐园在这里;我们的真神对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我们的真神永远也不会欺骗我们……
至少,信仰可以给我们喧嚣的灵魂带来暂时的宁静;所以,有了信仰的人们无疑是快乐的,因为他们有了一套真实不虚的哲学体系构建起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他们有了一本属于他们的并且完全没有一句谎言,满纸写满真知灼见的“圣经”……不必怀疑也无需怀疑,完全地信任,这是幸福快乐得让人羡慕,甚至嫉妒的。


哲学

如何才能拥有幸福而快乐的人生呢,其实也并不能,首要的唯一条件是:我们必须放弃我们天性里对于怀疑的热衷,没有任何疑惑地去相信我们臆想出来的那个真神。我总觉得,每一个人最终总会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信仰,不管这个信仰是什么,但总会有。
为什么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精神净土和心灵乐园呢?因为我们想逃离我们现在所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因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无穷无尽的谎言所包围,这样的出逃无路让我们只能把希冀的目光投向了死后那个虚无的世界,或者根本不大可能存在的那个来生;圣洁而清净的归属也许还没有到来,而暂时的,我们也许可以不必说谎,因为我们犯的所有罪都会被我们的真神赦免……我们不必再任由无穷尽的谎言将我们彻底地掩埋。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以及我们所生活着的这个世界——肮脏,而我们如是可悲而无奈并无耻地活着。为什么我们会被如是众多的谎言所包围——那是因为我们身边的人们都在不停地撒谎;为什么人们都在不停地撒谎——因为我们同样也在撒谎;其实,正是我们自己的一言一行造就了这个世界所谓的“肮脏”,正是我们自己的每一个谎言构建了我们生活所谓的“可悲”,正是我们自己的每一次妥协成就了所谓“无奈”——归根结底,一切都将归结到我们自己身上去;这,不正是“可耻”吗?
还好,信者得救。精神上的信仰将许给我们一些被救赎的希望,以及最后的那道归途——到那时候,我们将不必再听到任何谎言了,我们自己也不必再撒谎了;我们只会被无穷无尽的真诚和爱所笼罩包围;就算什么都没有,到那时个,至少我们可以耳边清静了——不必说,更不消听。
我觉得是,我们最大的可悲是:我们所有的希望,居然只能寄托于死后那个或许虚妄的世界。

从来没有人能在死去了之后再爬起来说,那边的世界没有我信仰里的真神来替我的这一生买单,所以我还是不死了……但是不管怎么样,别去怀疑,更别迟疑。如果我们稍有些考证精神,基于我们无法提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死后的那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信仰所能承诺给我们的,何尝不是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呢?可是如果我们连信仰这条最后的底线都失去了的话,最后我们将魂归无处了……
有信仰的人们也许都不会喜欢我的这种论调,甚至将反唇相讥——火神你这人就是心眼不好,人们好端端地一直相信,你自己不信又来凑哪门子的热闹,好好地写你的影评不是,来趟这浑水干嘛;活该你被谎言围剿,活该被自己的谎言湮没,活该你最后得不到救赎找不到归宿……


救赎

也许,有信仰的人们是不会同我这样的坏人计较的,大大咧咧地对我说——吾不与汝等小儿辩日。我去面壁;不过,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果我真心忏悔,总还是会被打救的。如果佛真的如是悲悯,传说中的“普渡世人”总会把我算在芸芸众生里的“一枚”世人吧……呵呵,总有一天,我的真神一定会同样打救我的,我想。
我在以往的文字里曾经说过,有信仰的孩子们都是幸福的……说白了,我为什么说那样一句话——因为,我现在还没能找到我的信仰;并且,我自己觉得我不幸福。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信仰,我突然想起了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的不朽著作《安娜•卡列尼娜》(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里那个带着浓烈自传色彩的第一人称视角的列文,想想伟大如托氏般的人物写自己寻找信仰都要那么艰辛并且耗尽心神后才能得到的救赎,我怎么敢轻易地说信仰呢。
也许,正是因为《安》一书,它所赋予我的信仰观似乎并不仅仅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信仰,而更像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辨归属——生从何处,死归何方;所谓信仰,对我来说其实应该是一种心灵上的平静,如孔夫子所言: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是,圣贤又如孔夫子者也必须到了七十古稀之年才得此境界……竖子如我,怕是练到二十次古稀也参悟不透了。

找到自己的信仰,我总觉得必须是经过许许多多的艰苦时光之后,经受住了大磨难大历练之后,明白了大舍大弃之后方可能得到的大彻与大悟……我那风雨飘摇的信念将往何处去,我那隐而不现的真神又将躲在哪一个角落……唉,写到这里,我多少有些心惊肉跳的惶恐不安了。
我一直坚信的是——总有一天,总有一天……可是这一天,却可能在我的有生之年到来吗?我不知道。寻找到我的信仰,我会平静而快乐;我虽成不了大善,却也不曾做什么大恶,所以我会有我的救赎。

所谓文明,其实是让我们可以恬不知耻地说谎,并且为我们的谎言构建一套完整的理论基础,以及一套可供操作的完整流程,比如商务礼俗。“合乎礼”很多时候第一点就先要求我们把自我的个性、愉悦以及自己给舍弃了,这样的行为本身,是不是一种谎言呢。只是因为“礼”的通行与横行,所以每个人都心照不宣罢了。
如果每个人都不再说谎,直白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愿望,我想,大部分的商务活动其实是可以直接就取消了的;而仅剩下的一小部分,大多可以非常直接了当地完成。而从此而映射到生活里的方方面面,我们会发现,光是我们浪费在阿谀客套方面的时间会全部空出来,许多人也许从此会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并且做出更多优异的成绩来。


假设的假设

没有人说谎的世界将会是怎样,其实我们根本无法想像。好在我们还有电影,电影一个最大的功用就是将那些我们也许想都想像不出来的一切直接地虚拟出来。假如没有人说谎,整部电影在这样的一个假设里展开,然后由它来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将变成什么样。
当然,这并不容易,假如依托于我在上面所作的那些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谎言,改变生活改变世界。如果将谎言从我们的生活中彻底而完全地剔除,我无法断言我们是否会比现在更幸福还是更可悲,但我能断言,我们非得重新构建这个世界,重新构建所有的哲学体系,还有语言学也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没有人说谎了,那么就不再需要有怀疑了,因为已经不再有欺骗和被欺骗了。那么,我们那许多跟谎言相关的词组是否也应该被彻底地剔除了呢;这样的词组已经不再有存在的意义了,而就算还依然存在,其实也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比如“谎言”这个词,没有人会说谎,那么这个词就不具备被创造出来的条件;而就算你凭空造一个“说谎”的场景,告诉别人那就是“谎言”,可是别人从来也没有经历过所谓“谎言”,根本就无从去理解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词组。当然,他们会相信你说的一切,可是不会明白;造这样的一个词,还有意义吗?这就注定了类似这样的词组就算被造出来,它也不可能被大范围地传播并得到广泛地应用,最后它只能消亡。
文学、政治、文化、宗教等等所有的领域都将面对同样的冲击,可是这部电影似乎多少有点避重就轻的感觉。它只是给了一个假设,说一些直接了当的对话,之后居然就如此轻佻地讲起了故事。

在我看来,这也许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也是仅有的诟病——轻佻。一个假设,尤其是像这样的一个假设,它将绝对具备蝴蝶效应的全部条件,而不是仅仅只是靠几句对话就能够解决的。单从这一点上来看,这部电影是一部不及格的电影。
也许,这也是这个假设一直以来没有多少人去碰的原因吧。它所涉及的范围太广,层面太多,它所能打击到的受众太大……驾驭起来不大可能得心应手。当然你可以说,这只是一部喜剧;所以,且看且乐就成了,哪来那么多的谬论。这是你看电影的自由,我想并不一定非得我这么看问题,可是我是不是也应该有我表达的自由呢。而且我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多看一种思维方式其实也并非全无益处。
假设,其实要完成一个圆满的假设,那是太困难的一件事。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我还是比较喜欢的,这也许也是我为什么非得挑它的毛病;爱之深而责之切吧。


堕落

我承认,如果不像我想这么多,仅仅只要去相信它的那个假设后的世界,然后冷眼旁观事态的一路发展,这部电影还是饶有些趣味的。
比如说男女相亲,谁能如珍妮弗•加纳(Jennifer Garner)所饰演的那位安娜(Anna McDoogles)那般强悍,第一次见面,她就能够不带半分掩饰地对瑞奇•热维斯所饱尝的马克(Mark Bellison)说:为何你提前到了,我刚刚自渎了一半……转过身来又对可怜的马克说:基于你的长相,我们不大可能会有发展,因为我不希望我将来的小孩长着像你一样的大鼻子并且还是个矮胖子……诸如此类的“真心话大冒险”几乎穿透了整部电影里的全部对白,完全省却了在礼仪上的所有客套每每直奔主题,这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太多太多的便利,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爱情,不再需要迂回曲折起伏跌宕——我只要你身体健壮长相俊美衣食无忧,只要你有足够强势的DNA遗传因子,我不爱你,可是我依旧会嫁给你,因为我希望我的孩子除了继承我的优秀基因之外,我更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拥有来自于你一半的优秀基因……血统论,在这部电影里又一次复苏了。这是我看这部电影最不愉快的一个观感。爱情变得无足轻重,而传宗接代成了首要的考虑问题——说得更难听的,人类离开了善意的谎言后,是不是应该堕落得跟其它任何物种一样,不再有爱,而只是交配,然后繁殖?
也许,谎言的确是维系所有时代所有人类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纽带——群聚而居,为了避开个体的差异而有了集体,于是集体有了共性;而既要共性,个性就多少必须舍弃。但是,没有了谎言,并不意味着我们纵然已经进化出了人类的理性认知,我们却还会让低层次的本能渴望高于我们的理性。如果说,我们已经进化出了感性的爱情;我们却依旧还停留在动物性的选择——那么,我们是不是一直以来就没有进化过呢?人类之所以为人类,是因为我们偶尔总会做出一些违反动物本能的选择,我们已经从最本能的欲望里解脱出来而生为人类,我们比其它的物种更有灵性。

如果说,抛离了假设后所可能产生的蝴蝶效应,避重就轻地做着轻喜剧,还仅仅只是这部电影的一个诟病;那么,这部电影大部分的篇幅用以描写的所谓爱情,可以说是这部电影致命的一个败笔。我能够接受一个无人可以驾驭得住的大背景下对于轻重缓急的取舍;但是,我断然无法接受的是,没有谎言的世界是我们一起倒退回交配繁殖的初级生物阶段。
当然,在电影的最后,一个意料之中的情节大逆转出现了——劣质男马克终于突然间回复真诚对安娜说起了自己的秘密,并且完胜地打败以罗伯•劳(Rob Lowe)所饰演的布雷德(Brad Kessler)为代表的优质男,抱得美人归。不讨喜的优质男终于还是只能可怜兮兮地独守空闺……但是,这样的一个逆转能说明什么问题——堕落前的突然顿悟?其实,这是这部电影在篇幅的把握上有失恰当而致使这样的一个逆转同样缺乏说服力,人类的确有着许多的弊病,比如说谎;但总的来说,我们更喜欢真善美,所以我们总在一路进化,而非不进反退。


虚拟天堂

假如,真的存在着一个没有谎言的美好国度;我想,这里就是天堂了。当每一个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不虚的真理,所有人的都将趋于伟大。我们都是上帝,因为我们在一起传播福音;我们又都是最虔诚的信徒,因为我们都能聆听到真理的传召。这部电影做得最好的,是它给了我们虚拟了一个天堂。
马克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他在坐拥美人的同时还建立起了自己的功名利禄殿堂;马克的儿子,那个长着大鼻子的矮胖子也许是第二个吃螃蟹的人,他的将来会怎样呢,至少不会比马克差到哪去。这部电影带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愉快,但是这部电影背后所传递的那种形而下的思想,让我多少有些担心。

虚拟天堂,第一个谎言的诞生,然后许多的谎言开始接踵而来,天堂最后还是必须堕落回人间。我前面用了很长的篇幅一直在论述的那个没有谎言的世界其实并不曾出现,出现的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山寨版虚拟天堂。
不过,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突然有种积极的感觉——那是我说话的语速加快了,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再那么思前想后了,直白、不假思索寺回答妻子问我的几个问题之后,我感觉到一种畅快。其实,我还停留在电影带给我的那种语境中——没有人说谎,我也不必说谎;也许,因为这部电影,以及电影后的那瞬间的语境停滞,我多少找到了一点身在天堂的感觉。

最后,我想说:纵然这部电影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每个人都应该去看看这部电影。尤其在看完电影之后的第一时间找人聊天,你会找到我依稀见到的信仰,你会感觉到我那种还尚未清晰的隐约快乐。
有时候,说谎其实是有责任的;而有的时候,诚实原来真的能使自己快乐。

2010-3-19;11:48。庚寅虎年己卯二月戊辰初四;午。


--------------------------------------------------------------------------------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The Invention of Lying》
■译名:《谎言的诞生》
■编导:瑞奇•热维斯(Ricky Gervais)\马修•罗宾逊(Matthew Robinson)
■主演:瑞奇•热维斯(Ricky Gervais)\珍妮弗•加纳(Jennifer Garner)\罗伯•劳(Rob Lowe)
■类型:喜剧
■片长:99 min
■产地:美国
■语言:英语
■色彩:黑白\彩色
■分级:USA:PG-13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制作成本:$4,000,000
■制作公司:Lin Pictures
■发行公司:环球影业
■首映日期:2009年9月14日(加拿大)

7 ) 论宗教之起源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它把各种矫饰去除,说明事情的真相。以下是它对一些事物的说明:

1.敬老院:那是孤独无望老人的伤心地;

2.恋爱:寻求后代的另一半较好的基因序列组。作者似乎忘了基因有隐性的。

3.婚姻:寻求经济稳定、身体健康,承担抚养后代的义务。

4爱情:他让我感到有趣。

本片厉害的是要说明”我们在天上的父”。您知道,“若是他不许,则一根头发也不会掉下”。于是主角手持两块比萨饼盒(摩西的两块十戒板)来讲述天上的父所说的了。这个天人沟通者在各大宗教中,都是“先知”级别的。下面就是自从有了全知全能的祂以来,头脑单纯的人们反复要问的了:“如果他行善举、为什么许如此多恶事”“不违戒即可上天堂,则何事为违戒”“这么多年,这要紧话只对您一人说?”

答案一:祂的严厉公正和人们的违约。

答案二:尊祂的教、宣祂的功,赞美祂。

答案三:这是最难的,您得显点神通。分海、死而复活、飞升这一级别的。

由于第三个问题没有回答,男主人公依然不被人奉若神明。这是好事。因为让一帮不会说假话的人到宽容这个级别,不知会发生什么呢。男主人公有自知之明。

短评

个个都是喜欢的演员,可是这个剧本是在太一般了,似乎想表达一个深刻的道理,但是却经不起推敲。没有什么共鸣,笑料在开始的时候有点。

4分钟前
  • Ice
  • 较差

挺有意思的

5分钟前
  • Bill
  • 推荐

中间有一段简直是宗教的诞生!婚礼誓词太绝了

9分钟前
  • 开花的刺
  • 推荐

还有点意思

14分钟前
  • 绿山林的Vian
  • 还行

im the fucking women in the sky!

16分钟前
  • 王稷和泡泡
  • 较差

有点矫情有点刻意的文艺小品。主演的演技都很棒,可是闲杂人等乌七八糟的群众演员也太多了吧?Jason Bateman尤其是爱德华诺顿你们在那里干什么啊???65-70分。

17分钟前
  • 猪大腿
  • 还行

其实没那么简单...

21分钟前
  • 荼笑
  • 还行

瑞奇是个好演员 詹妮佛加纳没有以前那么美了 整个电影格外温情 和 鬼镇正好反过来 当他说出那句话的时候 真的鼻子一酸 笑出来了

22分钟前
  • Frank
  • 力荐

前半段是有着一点点幽默讽刺的相当聪明的电影...切入点非常好...只不过后半就变成基因决定我爱你了...没有更深入的挖掘题材的深度...可惜...本来可以做成又一部<楚门的世界>的...

24分钟前
  • 某茶君
  • 推荐

没有谎言的世界,真是冷酷到底!

29分钟前
  • Louis
  • 推荐

只是,在爱情里,这个伟大的谎言家变成了蹩脚的骗子。“我想要个蒜头鼻的胖孩子。”(其实整个好莱坞只是个纸醉金迷的骗局,我们宁愿相信它是真的。)

33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大家都只能说真话的世界好多尴尬和好笑。女主有件礼服挺好看的。

38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还行

结尾弱了一点,但片子还是很好的~

42分钟前
  • mark
  • 推荐

谎言是为了涂抹你想看到的世界。

43分钟前
  • JulyChan
  • 还行

1、世界跟人类都不会因为真话谎话而改变。2、遇到一个就算你老了变肥了掉头发了依然爱你的男人就别管他是矮子胖子塌鼻子了,嫁了吧。(只要确认他是真心讲这句话的)

47分钟前
  • nikki
  • 推荐

真话是有威胁的。在这样一个仿Utopia的城市中,因为真话的刺耳作为观众的我们会讽刺地一笑而过。谎言的诞生者充满善意地运用着他的惊人发现,利人亦利己。当我们庆幸地看见Mark和Anna最终的结合:一个假、一个真。无论话语多么委婉或直白,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爱。

51分钟前
  • duckducker
  • 还行

Ricky Gervais的喜剧很好笑

52分钟前
  • 小肚子✨
  • 还行

Mark对病危的母亲描述的天堂十分动人

57分钟前
  • 推荐

虽然我看完了。还是可以给1星的。

1小时前
  • JKL
  • 很差

这premise太有想法了,拍得又好笑,可惜Gervais非要扯点宗教开玩笑,看着不舒服

1小时前
  • bayer04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