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就从苹果说起
这部电影,导演无名,没有明星,票房少得可怜,也没得过什么大奖(只是威尼斯电影节的一个“欧洲艺术奖”而已)。我仅仅知道的是,老徐在看这电影时泣不成声,而导演李玉凭此得到众多专业人士的青睐,得以拍摄规模大得多的《苹果》。在中国电影史上,这部电影短短几年似乎就已被湮没了。但是对于我而言,它意义重大。至少目前,它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没有之一。
我为什么喜欢它,有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只是一遍遍提到它的名字,但是从来没有好好梳理它,分析它,感受它。
但是慢慢的,我就隐隐觉得,这部电影,并不只是提供一个伦理角逐的故事,并不只是刻画一个凄苦茫然的女人形象。每个人从中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东西,而我看到的,是一种感同身受,同病相怜。并且,它把悲伤藏起来,在悲伤的前台,播撒着一丝丝沁人心脾的趣味。
在无数电视剧和无数蹩脚电影里,总会出现亲人相认,父母变更,孩子不是亲生等等煽情戏码,或者撕心裂肺,或者闹做一团。从《红颜》的故事梗概来看,似乎毫无新奇。本来嘛,故事类型就那些,警匪类的自是暗藏机锋,武侠类的自是爱恨情仇,而所谓的伦理生活戏,也就是这些挣扎和彷徨。
如果从这样的俗套戏码中解脱出来,丰富起来,翻新,重整,赋予另外的含义,虽然殊为不易,但一旦成功效果是可非凡的。
导演李玉的新片名叫《苹果》,出自片中女主角范冰冰的角色刘苹果。巧合的是,《红颜》中也有一场戏和苹果有关。
县川剧团26岁的晓云,在一次县商场门前的草台班子演出中,遭遇了一伙人的上台爆打,一个胖女人骂晓云“狐狸精”,说她勾引她男人。一个小男孩,是胖女人的儿子,也骂骂咧咧伸小胳膊小腿。
小勇也在台下,他看着晓云躺在台上被打,拳头握得紧紧的,接着就朝台上那伙人狠狠地扔起了石头,并且和胖女人的儿子扭打起来。
下一个镜头,人群散去,晓云一个人躺在一片狼藉的红布铺成的台子上,俗艳的演出服凌乱不堪,眼神空洞迷茫。然后,她慢慢地爬起来,也没有整理一下自己,就摇摇晃晃地走了。
镜头一切,晓云坐在屋里的床上,正奋力啃着一个苹果。眼里噙着泪水,眼神仍然空洞,只是多了专注,好像在盯着什么似的,并且不时把目光向上一抬。
这个吃苹果的镜头持续了一二十秒,本来平常无奇,但是由于和前面一场戏的对比,成为我最难忘的一个镜头。我总觉得,这个镜头是神来之笔,凝聚着很多东西。
晓云一直独自漂泊,自从生了孩子,便和母亲关系疏远,在外打拼。但是,这仍然是个流言风起云涌的小县城,仍然可以算作是她的家乡,她和一个有家室的中年男人维持着关系,也一直承受着外人“破鞋”的骂名。但是她又有什么办法呢?生活的无力感如此明显,她也慢慢不予理会,被人打被人骂,被侮辱被损害,都似乎是理所当然。她连一点反抗都没有,人走了才无力地爬起来,回到那个不能算家的家。那间房子是她的临时居所,和她的所谓姐妹一起住,有时候姐妹们不在家,那个男人就会来,一面答应说会赶快离婚,一面就猥琐地拥抱接吻脱衣服。
可是这个时候,屋子里如此安静,能听见的只有晓云清脆的啃苹果的声音,那神情混合那声音,显得倔强。再怎么样,也要生活下去,麻木也好,不要脸也好,生活都是这么平静地过。
苹果是什么?苹果是一种最最平常的水果,它是最大众的,是我们说起水果的时候最容易想到的。它就像每一个人的生活,没有人会刻意地说它,它与人都融为一体了。即使卑微如晓云,即使刚刚经受了苦痛和羞辱,她还是可以顺手拿起一个苹果,什么都不想,空洞洞地啃。苹果不会为难她,苹果永远都不会背弃,不会成为一种奢侈品。
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哪,为什么要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对她,我们每一个人,谁不曾被侮辱?谁不曾被损害?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吃苹果的样子都是一样的。
之二 她们都是孤独的母亲
《红颜》主要人物是三个女人和一个小男孩。三个女人有老年的,有中年的,也有年轻的。
她们都是母亲。
晓云的母亲:苏老师
在这部电影中,苏老师从头至尾都作为一个痛苦的母亲形象紧绷着,并且从痛苦走向新的痛苦。
16岁的女儿怀孕了,那是八十年代,怎么办?先是暴揍一顿,然后找人秘密接生,最后撒个慌说孩子死了,并把孩子送人。一切按部就班,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后来,当得知班上的学生小勇就是自己的外孙时,苏老师的反应就颇堪玩味了。
开始只是怀疑,在她去往小勇家求证的路上,一辆装鱼的卡车歪在一旁,成群的活鱼蹦跶着扑向街面,几个人忙不迭地去捡鱼,可是那些重新捡回卡车的鱼又重新地蹦出来。没有人想到应该先把车子扶正。
那就是苏老师的心理状况。出了事情都是凭本能处理,被外界的各种压力挤弄着,没有更多理性思考的余地。苏老师总是沉着个脸,可是她的心里只是乱,惶惶不安。然后怀疑的事情被证实,有了电影里面最揪心的一幕。苏老师要晓云去把小勇要回来,晓云不肯,苏老师的脸慢慢地狰狞起来,皱成一团,哭嚎着把多年的苦水倒出来。晓云一直愣愣的,背对着苏老师,向外走。这时,苏老师的哭声稍弱,几乎奄奄一息,缓缓向后靠,吐出几个字:
我也好孤独嘛。
于是苏老师把自己给诠释了。孤独就是她的主题词。
晓云的父亲一直不在,她孤独;晓云出了事她一个人扛,她孤独;晓云与她关系疏远,她孤独;一直没有第三代,对于一个老人而言,也是孤独的。
晓云有了孩子,苏老师要把孩子甩掉;可是当孩子出现时,她又想要回来。她到底想怎样?“名声”,说起这个词她声嘶力竭。作为一个单身女人,作为一个女孩的母亲,她是多么的无依无靠,她已经不能承受这个社会再强加给她的任何一点点压力。
苏老师比晓云更脆弱,因为晓云可以随波逐流,从一开始就已经是那样的状况了,不能再坏了,而且,孩子并不会成为一个包袱。可是,苏老师呢,她是被破坏掉的人,她是一个身处变化并且见证一切的人,孩子一直是她的一块心病,不管是第二代晓云,还是第三代小勇,都是她的孩子,她见证了晓云的未开放便陨落的命运,也一手造就了小勇命运的走向。可以想象的是,苏老师是盛开过的,苏老师本来是清白无暇的,并且她是一名小学老师,这一点和晓云不一样。所以她的压力是最大的。
小勇的养母:王峰的姐姐
我们不知道她的名字,我们只知道在这一出戏里,除了开头打了一下闯祸的弟弟,这个女人一直面容平静,就像大多数母亲一样,默默地和自己的儿子一起生活。
小勇不是她的亲生儿子,确切来讲,小勇是她的侄子。苏老师本来只是让她给晓云打胎,因为她是个医生。苏老师本来是要把小勇给另外一对夫妻的,可是那对夫妻没有到来,于是王峰的姐姐自己抱养了孩子。在这出戏中最大的结——小勇的身份,她是唯一自始自终的知情者。
可是她总是那么平静,即便是得知王峰的死讯,即便是和苏老师坦白真相,即便是面对对方要回孩子的要求。可是,她也是那么坚定:不行,绝对不行。谁也别想带走小勇。
她是最正常的母亲,是最合格的母亲。当我们看到她一边打毛衣一边眯斜眼瞅着小勇的作业;当我们看到她同样眯着眼睛沉浸在一部大约很悲情的电视剧中,而让小勇偷电的阴谋得逞;当我们看到她泰然自若地指挥小勇剁辣椒,小勇此时少有的乖巧。看到这些,我们打心眼里承认,这才是最真实的母亲。
她的丈夫曾经是个军人,可是后来离开她。她也是孤独的,小勇的到来大约化解了她的大部分孤独,可是,也只是部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怎么可能会将小勇拱手让出。她是母亲之中的大多数,不只是相对于小勇;在电影开头,她和弟弟王峰的关系,也包含着一种类似母子的关系。可是即便是典型的,她的孤独还是那么明显,在那张可以看得到青春旧像,也可以看得到衰老前景的平静至极的脸上。
小勇的母亲:晓云
在整整十年中,晓云是小勇生命里的缺席者,可是双方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残缺。小勇自有母亲,而晓云塌陷在自己浑浑噩噩的生活里,对儿子没有一点概念。
可是他们终究还是相见,可竟然是以那样一种方式:小勇对晓云的偷窥,并且由此导致的迷恋。
俄狄浦斯情结在这部电影里饱满呈现,除了小勇和晓云的关系,还有另一幕:小勇拿起装着王峰骨灰的花瓶,在里面捞来捞去。
晓云和小勇是母子,可是他们自始自终都完全不是母子的情态。电影为搏宣传以母子乱伦为卖点,但是实际上,小勇和晓云在除结局以外的整部电影中都是让人舒心自然,颔首微笑的。而这,更是烘托出结尾晓云的迷茫和无奈。
对于晓云而言,小勇就是作为一个天使出现的。虽然刚开始骂小勇流氓,可是温情和趣味也从此伴随着她了。小勇帮她洗胸罩,小勇帮她买兔脑壳,小勇捉鱼送给她,小勇和她同仇敌忾反击伤害她的人,甚至小勇和她喝交杯酒,小勇抹去她脸上的泪水,小勇对她说长大了娶她做老婆。所有这些,都丝毫没有让人感到不适,因为此时他们根本不是母子,他们只是互相安慰的人。具体说来,小勇只是最初的性萌动,对晓云有一种出自本能的迷恋和依赖;而对于晓云说来,小勇是来安慰她的。
人人都说晓云是“破鞋”,连小勇的小伙伴也这么说,可是小勇奋力反驳,全力维护晓云;没有人真正爱晓云,虽然有不止一个男人打她的主意,甚至承诺结婚,可都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已;她的所谓姐妹也只不过同病相怜自顾自,时常还对其戏谑一番。只有小勇,没有条件的,出于本能的,自始自终的,不厌其烦的,围绕在晓云身边,并且做一切让晓云开心的事。这对于晓云来说,是一件多么可贵的事。她发现,自己是如此需要安慰,即便对方只是一个小孩。
这个小孩如此熨贴人心。
不过这是否也可以说明母子关系中某种隐含的元素?母子天然的亲近感,以及子于母而言的安慰意义。
可是最后,面对事实,晓云陷入了不可解的迷茫之中,只有告别小勇,远走它乡。母子之间是可以安慰,但正因为是母子,这稀缺的安慰在晓云生命中绝然中断,只剩下更加稀薄的未来。
之三 男孩小勇
如前所述,《红颜》的主角是三个女人和一个小男孩。男人在电影里面,要么一闪而过,要么始终藏起来,不露面。
这些男人都是怎样的呢?
苏老师的丈夫电影没有提到。
王峰姐姐的丈夫,以前是个军人,但是后来消失了,是死掉了还是跑掉了,我忘了。
王峰,在晓云怀孕两人双双被开除后,他就出走了,后来死于打工,骨灰被寄回来,放在一个瓶子里,被他的儿子小勇捞了一通。
还有两个男的,一个叫刘万金,结了婚,缠上晓云,后来他老婆找上晓云将其暴揍了一顿,这个男人后来离婚并与晓云结婚,可是婚礼被搅;另一个男的,钱老板,是晓云一姐们的相好,据说还是个乡镇企业家,一次企图上晓云未果,又在晓云婚礼上非礼并搅了场子。当然,由于最后的真相,晓云走掉,这两个男人也必然走出晓云的生活。
这样一群男人,对于三个女人而言,全部如同路人,他们要么猥琐,要么厚颜无耻,要么怯弱没有担当。
导演的女性主义主张昭然若揭,这是她们对抗男权的做法,与我无关。所以不在这一方面多费心思。
我关心的是男孩小勇。
在这之前,没有一个小孩子会有他那么让人迷惑,那么让人融化。毫无疑问,就我而言,男孩小勇是整部电影里最有魅力的角色,并且黄兴饶完美地诠释了这个角色。
之前电影里的小男孩,要么只是单纯无邪的可爱,比如《天堂电影院》里的多多;要么只是让人惭愧的懂事,比如《小鞋子》里的阿里;要么只是叛逆而忧郁的气质,比如《放牛班的春天》里的莫杭治。而这些小男孩,无一不是外国的,在中国电影中,孩子们基本上只是一个符号,毫无个性。
有人质疑,小勇的一些话完全不像是出于一个小男孩之口,比如“我们是夫妻相”,“我长大了娶你”。可是另外电影里的那些令人发指的懂事,乖巧,聪明的孩子们,他们就像现实中的孩子吗?
我觉得小勇是我见过的银幕小孩中最真实最立体最丰富的一个,既不像外国片子中的孩子那么刻意的完美,也不像中国主流电影里那么苍白。并且,小勇很有趣。
小勇一次又一次的跑过青葱流水中的坝,翻上石台,钻进木头栏,回家。他不从门回家,他跳,他翻,他钻,他这样回家。
小勇都做了什么?
小勇做的第一件事:偷看晓云洗澡
只是无意之间,并且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小勇对晓云的懵懂而执拗的迷恋。但是过程很有趣。晓云发现后飞快地裹身子,跑出来,一把扭住小勇,让他为自己洗衣服。小勇只得洗,洗着洗着就碰到一个奶罩,这时晓云拿着根杆子敲小勇的手:“看什么看”?这个时候,晾衣服的竹竿倒了,小勇趁机跑掉。
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晓云粗枝大叶,小勇鬼机灵。
小勇做的第二件事:对抗苏老师。
苏老师恰好就是小勇的语文老师,这天小勇上课捉弄同学,被苏老师罚站。放学后,小勇在一面墙上狠狠地划下几个大字:苏××是个×××。
后来小勇被苏老师请进了自己的家,这时晓云正在家吃饭,于是他们有了第二次见面。小勇说,原来你是她的女儿。言语中,好似苏老师是一个老巫婆。
小勇做的第三件事:进成人场子看节目
小镇上有个演节目的场子,一两块钱就能进,门口一个牌子写着未成年人不得入内。小勇和伙伴偏要进,看门大爷不让。当然又是凭着机灵劲,蒙混进去了。传来“路边野花不要采”的歌声,小勇兴致盎然,跟着起哄:“不采白不采,采了也白采”。
然后是晓云唱,本来晓云是唱川剧的,可唱了没两句,台下人就起哄,于是只得带着川剧的行头,唱《恰似你的温柔》,身边多了一排艳舞女郎。
小勇的眼睛睁得大大的。
小勇做的第四件事:给晓云“正名”
小勇伙伴说:我爷爷说了,晓云是个破鞋。
小勇说:云姐要是破鞋,那全天下女人都是破鞋。
小勇做的第五件事:给晓云买兔脑壳,并且表演倒立
现在小勇开始称晓云为“云姐”,并且到后台看她。晓云笑着:又是你这个小鬼,小流氓。叫他去帮忙买一袋兔脑壳。
小勇买的兔脑壳很好吃。
这时小勇伙伴说:云姐,我会倒立。说着就拿了一个。
小勇急了:他这算什么。也倒了一个。似乎倒得不是很好。于是小勇寻思着怎么在云姐面前表现自己。
小勇做的第六件事:给云姐捉鱼,给云姐电黄鳝
他偷了妈妈的毛线针,做成一个装置去小河叉鱼,可是半天都叉不到一条,于是把不远处别人叉的鱼趁人不注意拿了回来。
晚上,他引了长长的一条电线,要去电黄鳝,结果引起一条街都停了电。这时碰到晓云,两个人靠着墙壁,小勇对晓云说:长大了我要娶你。
小勇自己剐黄鳝(也许是泥鳅),动作很熟练。
小勇做的第七件事:台下石子狠狠朝上扔
就是那个镜头:他咬紧牙,拽紧拳头,石头狠狠扔向台上欺负云姐的人。这个镜头感动了我好久好久。
小勇做的第八件事:和云姐喝交杯酒
到云姐那儿玩,一起吃饭,几个姐妹打趣他们是一对,并且鼓动他们喝交杯酒。晓云本来烦了,后来索性喝了下去。
小勇一边圈着胳膊,一边望着云姐,双眼忽闪忽闪的。
小勇做的第九件事:婚礼上给云姐解围
那场婚礼很乱,晓云虽然是新娘,但要承受和侮辱没有什么分别的玩笑和捉弄。她到后面洗衣服,钱老板酒醉再次企图非礼,被小勇一声通报,新郎刘万金赶来,两个男人一场闷揍,婚也没结成。
小勇还做了哪些事呢?
起床晚了,仍然不紧不慢坐在桌旁吃早餐,妈妈说要迟到了,小勇嘴里哼哼:老子天天迟到。
小勇剁辣椒酱,剁着剁着辣椒溅到眼睛里去了,妈妈过来,忙乎开了。外面的晓云看着这一切,知道这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自己不应该再去打搅他们的生活了。
苏老师去小勇家探查真相,小勇给她看相册,一张一张不厌其烦的解释。
最后,晓云要走了,和小勇作最后的告别,说:你摸摸我的脸,再摸摸自己的脸,是不是很像?
小勇困惑地说:是夫妻相吗?
晓云上火车,小勇像是要哭了,但是终究没有哭,很失落地走着。一件翠绿色毛衣,一条鲜红的领巾。
正因为小勇是个孩子,对于晓云而言才更加珍贵。在这个充满偏见和肆意伤害的小社会里,没有人像小勇那样对晓云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这个孩子,以一己之力,衬托出那些虚伪的,怯弱的,猥琐的男人,是多么没有魅力,多么污秽肮脏。
这就触及了这部电影于我而言的主题词:偏见与安慰。
早熟的小勇,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显出一种夺目的光彩,那代表纯洁。
写于今年寒假
今天写的《苹果》影评:
http://www.douban.com/review/1255161/
红颜无罪,只因太美。离歌无言,只是太悲。十年中一切缘由无不有因有果,最后唯有逃出命运的河流。
刘谊是我们的莫尼卡·贝鲁奇!
再污秽的人生,总有一道光,属于你。
MOMA,导演李玉见面会。想明白了李玉的电影经常没有明确结尾的原因,因为她自己说出的一个关键词“开放式结局”,大概跟她的纪录片导演出身有关?也跟因电影局审查被迫反复修改剧本有关?拍摄手法是我特别喜欢的那种,因为虎头蛇尾和几次用字幕交代情节扣一星。
这世上有一百种母亲,就会有一百种母爱,当然也会有一百种母子关系。
李玉最好的作品无疑是这部。题外话是,看到片头的龙标时我居然不合时宜的想,居然这也可以过,居然可以公映?可见这十五年来有些东西的影响有多大,已经到了看到稍微越界的东西要感叹怎么能存在的地步了。
故事毫无新意可言。但是那些孤独,那些扶不正的心态,似乎就像是,每一个人都是一匹背着很沉很沉货物的骡子,再加一根稻草就都得死;每个人都是那翻了的装鱼的三轮车,没人要先把车扶起来,只有人一味的捡起那些鱼。生活呢,那一声声啃苹果的清脆声音简直要把我的骨头啃碎。
要不是那两张字幕就五星了。此片也很像《十诫》,李玉导演说跟基斯洛夫斯基不熟,大约是方励老师的原因吧,似乎“基斯洛夫斯基化易于通过审查”。听了本片和《观音山》最初的故事,倒是觉得改过之后会更好一些,电影在限定性下讲可能性往往会有意外惊喜。李玉在片中大将风度,段落镜头富于情感张力。
李玉在我心中的地位不亚于娄烨,且看他们的作品通常会不理性打高分。李玉常用“水”作意象,《观音山》《二次曝光》《苹果》,裸体、长发、水。她喜欢琢磨女性,更喜欢创作女性,和严歌苓不同,后者冷静、苛刻如医师,她的作品不乏完美坚韧的女性,但总归是被审视的;李的作品男性角色往往缺位,一群女性唱高台,她和女性一起沉醉,她不judge,她迷恋她们,她们的身体,她们的欲念,甚至她们的劣根性。回到《红颜》,南方小镇故事,虽然题材大胆,情绪表达却没有她的其他电影那么“开”。愁思缱绻,无法抒发的暧昧,和巴山巫雨一同垂落,漂浮于青瓦低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解,最后注定离别。尽量用朦胧的手段模糊情感上的不伦,虽然最后还是没逃过被禁的命运。个人觉得片名叫《小云》或者《小勇》会更好一些。
被禁原因:母子不伦恋。中规中矩的叙事,但这样的文艺片在中国可以说难能可贵。表达清晰,表意暧昧,故事让人唏嘘,结尾惯有的李玉开放式手法,这里的每个角色演绎表现的可圈可点。在这么功利而浮躁的年代,方励和李玉真是中国电影的一股清流啊!7.7
李玉最好是红颜,刹那芳华弹指老。世事如棋变幻莫测,红颜薄命古今如一。
中国女性电影之杰作啊杰作啊杰作^整个05年最好的中国电影
抛开母子恋的噱头,故事令人不胜唏嘘。刘谊演技牛逼。
女主刘谊是76年生人,网上资料有误。李玉还真是不能离开方励,但方励为什么自己不独力做电影呢?他参与的电影自成体系。多次出现鱼,是生命与欲望,也有角色“我为鱼肉”的意味。电影张力十足,构筑了自成世界的四川,卑微而性感,肉欲并苍茫。失散的母与子不伦的羁绊,儿子问:云姐为什么不理我?一下子打中我
李玉这片子可不是一般的尖锐和彪悍啊!四川俄狄浦斯的生活之劫。不过为什么李玉的每部片子都跟B级恐怖片一样有有姑娘洗澡的镜头?
女性导演镜头下的女性总让人无比唏嘘。她们是小男孩的母亲、外婆、姑妈,她们都孑然一身孤苦度日,她们背负着年轻时的错甚至罪,她们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结尾告别的三场戏很飙泪,苏老师靠墙痛哭的长镜头让人原谅了十年前她暴打女儿的那一幕。小男孩演的很好,样子有点像吴彦祖哎。
中国版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如果说电影导演是各种群体的发言人,那么李玉无疑是中国女性最好的知己
结尾小云妈妈(李克纯 饰)在墙角那嘶声力竭的恸哭,已经不是在表演了。正版DVD封套上写着“中国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2005年最催人泪下的女性电影”,基本点睛。
一天看了两部电影,先看的蔡明亮的 爱情万岁 又看的这个 看的一个下午都堵的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