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盖瑞

剧情片美国2002

主演:马特·达蒙卡西·阿弗莱克

导演:格斯·范·桑特

播放地址

剧照

盖瑞 剧照 NO.1 盖瑞 剧照 NO.2 盖瑞 剧照 NO.3 盖瑞 剧照 NO.4 盖瑞 剧照 NO.5 盖瑞 剧照 NO.6 盖瑞 剧照 NO.13 盖瑞 剧照 NO.14 盖瑞 剧照 NO.15 盖瑞 剧照 NO.16 盖瑞 剧照 NO.17 盖瑞 剧照 NO.18 盖瑞 剧照 NO.19 盖瑞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0

详细剧情

  两个年轻人在一次旅途中迷失了方向,巧的是他俩的名字都名叫“杰瑞”。于是在沙漠里两人开始了寻找归途之旅。  在去年圣丹斯电影节上,这部影片让半数以上观众离场。在关于此片的国外评论中最常用到的词是“极端极简主义”。的确,整部片子拥有一句话可以讲完的故事情节,构图简单的超长镜头(全片不超过50个镜头),还有著名现代音乐家,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阿沃·帕特的音乐,所有这一切,构成了这部爱之极爱,恨之极恨的作品。

长篇影评

1 ) 嘶声力竭。

Gerry?Gerry!
想到《不可承受生命之轻》中提到贝多芬的作曲:非得这样么?非得这样!
非得如此折磨么?非得如此!
延续着一贯的长镜头,死亡三部曲的Gerry神圣,精彩。
我想大声的喊叫,却不知已经呼唤过多少次了,我的喉咙沙哑,像沙子般的沙哑,我的身体瘫软,如沙丘般的随意扭曲,我的脚步深深浅浅,像沟壑绵延不绝。我是不是已经在另外一个国度了。
我渴望同伴,我渴望主意,我犹疑,我坚定,我的我支撑着另外一个我的我。我酥软的身体却发出坚定的呐喊,我尚未崩溃的步履却绝望的躺在一望无际的沙漠。我叫Gerry,我是Gerry.
始终觉得只有一个Gerry,单调的归途,看似一成不变的景色,我真的快崩溃了。巨大的生命体在向我召唤,我却毫无办法。于是,我给自己找乐子,我给自己打trick,I'm not alone.我怎么就站在那大石头上了,我怎么就再一次遇到海市蜃楼了。我真的是一个人么?分明听见我的脚步声仿佛奏鸣曲一般,时而重叠,时而松散。我向西北走,我推翻了它,我不能朝南边走,那里只有死路,我在挣扎,我自己给自己prove,我在plan,找一个能走出这个fuck thing的地方。我不停的骂着 fuck the thing.

我想走川藏线,那朵燃烧很久了的火花,何时熄灭啊。
Gerry?Gerry!

2 ) 茫然,寻找过程中的茫然,亦或就是结果

依稀记得大学生活的几个志趣相投的哥们,时常围坐在酒桌前谈论着姑娘、音乐、书籍、电影。这些也许就是生活,而除此之外的就是理想。理想一词仿佛一时间成为了一个假大空的贬义词。“你他妈还真有理想。”但说出此话的人其实心中也有个理想,实际一点应称之为目标。而我们都在努力且茫然地寻找着这个不只会在多远的将来闯入我们生活的相熟者,也许又是另一种陌生。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根的精神世界中,我们能做的好像只剩下寻找了,漫无目的地寻找。

依旧是茫然,这是在第一遍观看《Gerry》后留给我的最深印象。于是,我尝试着开始了与《Gerry》的第二次接触,或者可说成与格斯·范·桑特的对话,当然结果很可能是失败的,但至少是直观且真实的。对于《Gerry》这部影片来说,描述剧情简直成为了一种奢侈的想法,与格斯·范·桑特的前作相比《Gerry》呈现的最大特点就简约,极尽的简约。影片的故事情节只需一句话便可概括,关于两个同叫Gerry的伙伴迷失在旅途中的故事,仅此而已。而溶于故事表象之下的东西究竟是些什么呢?这些也许就是影片的镜头中及镜头之后潜在的主旨吧。

随着优雅且弥漫着哀伤气息的旋律响起,一条曲折漫长的道路开始在镜头之中和之外延伸,这就是两位Gerry的旅程,长镜头的持续为影片定下了基调同时也成为了二人旅途中艰难、迷茫、漫长寻找过程的暗示。丛林中存在着多条可能的道路,而这条条大路就真的能通向罗马吗?这种多少有些自我欺骗性的借口为Gerry们的迷途标定了起点。上路,幽默和调侃不时的发生在两人中间。也许下一分钟或下一秒钟他们的汽车就会出现在眼前。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下面的路途将会是多么漫长和艰难。随着时间的行进,怀疑开始发芽。Gerry(Matt Damon)是一位极其坚持个人主张并且有较强支配欲望的家伙,即使这种主张可能是错误的,这应该可以想象为一种男性的意识倾向。他坚持走向山顶站在高处就能寻得目标,但这种简单的想法怎么可能在这环绕的群山中间实现呢?Gerry(Casey Affleck)是一个具有清晰思维条理但稍显被动的人(这点可以从他注意到动物的足迹并主张跟随足迹寻找水源看出),或许这就是与Gerry(Matt Damon)身上的男性意识相对的女性特质。这里毋宁将Gerry看作一个符号,而其却具有两种相对的符旨,就像一个人在面对一种选择的过程中,也就是找寻,内心中往往有两种力量在对抗,而这对抗的结果就直接影响着你的选择。但对于两位Gerry来说,仿佛任何一种选择都是错误的。

天空翻滚的乌云、一望无垠的地平线、赤裸连绵的群山,这些平日里蔚为壮观的景象此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加剧着二人心里的焦躁、迷茫和莫名的压抑。空间既是开放的又是封闭的。开放是相对两人生理而言,寻找方向已然无法成为判断目标所在的手段,方向感的模糊和丧失使二人像没头苍蝇一样在沙漠中游荡。封闭则是对于两人的心理而言,这空间又像一个盒子将他们锁入其中,饥饿、干渴更加使他们接近死亡。谈笑逐渐开始在两人之间消失,唯有焦躁和危机在增长着。刺眼的阳光投射在洁白的盐地上,四下里根本没有排除茫然的参照物,伴随着体力的枯竭和希望的消散,一幅幅幻像浮现于Gerry的头脑中,虽然这仅仅是海市蜃楼般的缥缈,但无疑成为了垂死心灵的些许安慰。死神正在向二人招手。

虽然死亡已经如此的接近他们,可两人早已无力去抗争。“我要走了。” Gerry(Casey Affleck)对躺在身旁的Gerry(Matt Damon)说,但这话听起来仿佛失去了任何意义,这里是否可以理解为他对死的预感。经过缓慢的挣扎死于了Gerry(Matt Damon)的手上。两中意识和力量的对抗得出了结果。无限延伸的地平线上闯入了几个移动的黑点,祈求这不是海市蜃楼。Gerry(Matt Damon)蹒跚地挪着沉重的双腿,向着公路移去。他终于找到了目标,但沉留在脸上的除了麻木依旧是茫然,也许车停之后,他将开始下一次的找寻。

影片在镜头上可以视为对传统电影技术的一次挑战,当多数人疯狂迷恋着独特离奇的叙事结构同时,格斯·范·桑特选择了最为考验观者忍耐力的长镜头,且用法早已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长度,之前早已有许多作者进行过尝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一般观众产生排斥感,但个人认为这些长镜头的运用还是比较准确的表现出二人在寻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地位的变化(这些在画面的构图中也有表现)和一直持续并不但加剧的迷茫感觉。镜头数量之少多少与镜头长度有关。而剪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早已弱化为单一的镜头连接上。镜头之间的对比和深入已被一个个长镜头的作用淡化。空镜在影片中不时出现,低沉翻滚的乌云、鲜红的火烧云、云隙间反复投射的阳光的画面和大量群山、荒漠的景色,都将二人潜在的危机、压抑和茫然进一步的渲染出来。这点贡献上自然少不了音乐,零星的手指触碰琴键产生的悠淡旋律,出自极简主义现代音乐家阿沃·帕特之手。上述这一切就成为了这部极端简约的影片《Gerry》。

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生活中的寻找过程。寻找一间温暖安逸的窝,寻找一口营养美味的干粮,寻找一套得体舒适的衣物,寻找一位心爱的姑娘或小伙子,寻找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寻找一种美好幸福的生活,这些都是我们每天一直在寻找的吗?依旧感到茫然。


3 ) 隔绝的隔绝

什莫是与世隔绝?什莫是绝望之后的单纯?在加斯-范-桑特的这部《杰瑞》里面。我们真正意义上的与世隔绝了。钢琴的旋律在荒野上徘徊,远处的石头山缓缓推近。一亮汽车不急不缓的行驶在公路上。这个4分钟的镜头把我们带到了现实的边缘。离开城市,离开属于知识的历史主义坐标,离开政治,离开繁复的一切一切。这里就是简约主义理想的精神家园。
意大利画家弗拉-安吉利科(FraAngelico)曾说过:“真正的财富包括怎样用很少的东西来获得快乐。”400年后,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写道:好的建筑师与不好的建筑师的不同在于,不好的建筑师总是屈服于各种诱惑而那些好的则会拒绝。简约主义因建筑学而兴起。不过现代性的浪潮里面它一直不曾离席。每一个现代主义者都在用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寻找同样的东西:精髓及本质。请注意我用的动词是“寻找”(tosearch)而不是发明,是要发现那些客观存在的但却往往被其他运动的影响而掩盖了的东西。这就是寻找环境之中蕴藏的真理的愿望。造型艺术满足我们再造生活的冲动,满足我们不朽的欲望之火。不过文化的累积总会有令我们不知所措的时候。人们开始相信自己的力量通及上帝,人类坚信通过探索可以触摸到世界的本质。这就是简约主义的精神之源。我们相信世界是存在绝对精神的,结晶体总在地底冉冉生辉。建筑大师阿道夫-卢斯(AdolfLoos)在他的“装饰与罪恶”一书中大声疾呼结束装饰。 柯布西埃(LeCorbusier)定义建筑是“饶有趣味地利用光照组合空间”。在他的建筑五原则里,他主要强调了自由,让空间和形式摆脱那些阻碍人们真正欣赏它们的干扰,而表现出它们自己的本来面貌。密斯-凡得罗(MiesVanDerRohe)(提出了“少就是多”的名言)他认为:少就是任何多余的东西都不要。
“任何多余的东西都不要”这就是现代主义者自信的表达。加斯-范-桑特用几近固执的方式开始讲述这个在荒漠上迷路以及试图回归的故事。足足滞留在时间的黑洞里整整100分钟。谁知道呢?或许是一百年。两个年轻人无因的驾车来到荒原,开始漫无目的的徒步行走。忘记来路,迷惑于去路。山峦起伏,万年的火山灰堆积在他们的脚下。云彩飘行,阳光露出身躯,匆匆滑过灰白的大地。一尘不染,就像神圣的月球。世界从此只剩下他们两人。两个人在篝火边上谈论起了电子游戏里的史诗故事“我那时是一个王子,那时候我还拥有许许多多的海港……”不过这些伟大崇高的史诗回忆都永远处在电子游戏的虚拟世界,不属于繁杂的现实社会生活。电子游戏的世界和荒野在这个导演铺设的交叉点上奇怪的打起招呼。不过这可能已经预示了我们的处境,我们在时代中漂浮起来的好处渐渐显现。人们再次需要暴露在广阔的世界底下。
同性恋者的爱是不是必须选择在世界边缘才能有所释放?就像王家卫在布宜诺斯艾莉斯那个阁楼里面的爱情故事。无疑的加斯-范-桑特所怀的悲伤和绝望更加凛冽。两个男人走在世界刚刚诞生的时刻。世界只有他们两人。不过最终仇恨还是借着其中一个人的手掐死另外一个。“我知道我们的车在什莫方向,我也知道我们应该往哪里走……”那个同性恋男子终于道出了渴望逃离世界本身寻求爱的愿望。他是故意带他心爱的人来到世界尽头的。同性恋角色的愿望在此时真正和简约主义的本质重合了。“绝对的”代替“制造的”。
风格的胜利不可能仅仅因其本身的存在而存在。风格属于心灵世界的本质的重合。加斯-范-桑特的大胆尝试终于给拥有巨大忍耐心的观众以快感。电影观众是现代性的世界图景真正观看者。电影结束,世界仍然不清不明的存在着。不过,心愿已经发泄了出来,至少保留在简约的世界尽头。那里或许还躺着一具被掐死的同性恋男人的尸体。

4 ) 让人不适,又让人不得不说

《杰瑞》中的中的长镜头果真是多到令人走神,用漫长的节奏来强调那些毫无希望的场景,虽然有人说那是表现悠长而痛苦的死亡过程,但还是会让人产生情感上的不适。要不是因为对导演的偏爱与尊重,只怕我也要中途放弃。很奇怪的是影片被标上了诸如“痞子逛沙漠"(让我联想起《沙漠妖姬》),“马特 达蒙沙漠探险片”之类的标签。说实话这部影片极少戏剧性,虽然这是一个极富戏剧性的故事。但不足50个镜头的视觉表现形式,在大量长镜头下并未拉长时间与空间的跨度。可能是前面太多的平铺直叙以及导演一贯的悲剧收场,让临近结尾的,本应使人瞠目的ending变得顺其自然,戏剧冲突也随着全剧的基调而极简化。这时再多的“如果”、“假如”、“为什么”都显无力。我只知道,活下来的杰瑞生理上得到了救助,心理上却从此背负上枷锁,和那个死去的杰瑞一起,永远囚困于沙漠。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很值得玩味:爬上高石的杰瑞,有了开阔的视野,见到了探寻的目标(马特 达蒙扮演的杰瑞),但却无力着地,像极了身处高层的岌岌可危。高处已不胜寒,茕茕孑立的感觉让人心生浮躁,脚如浮萍,丧失了重回扎实层面的勇气(而并非没有能力)。于是马特 达蒙为他堆积了一个由细小尘土构成的缓冲带,以供杰瑞安全着陆。这里也可以归整出一个隐喻,通过细小琐碎之事的旷日沉淀,人可以得到心灵的缓冲,重获扎实的救赎。
不管怎么说,这部完全私人化的电影,需要一点点挖掘闪光的东西,让我想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影》,这些启人深思的电影总会渐渐在私人的珍藏中占的席位。

5 ) 极简的生命历程——Gerry的苦旅

难以想象,这是一部我看到名字、海报就确定我一定会喜欢的电影,尽管再圣丹斯电影节上放映的时候有半数以上的观众离场,可是仍不妨碍前卫的法国人把它评为《电影手册》2002年度十大电影之一,这也就是Gus Van Sant和Matt Damon、Casey Affleck三个人的有关Gerry的故事。

    本片有着极其简单的情节,极其简单的超长镜头,和现代音乐家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Arvo Part的配乐,构成了这样一部极其简单的生命苦旅。对于这种影片,会有一部分人极其的喜欢,同时也会有一部分人极其的厌恶,尽管我承认我在看那少于50个镜头的时候也有犯困的工夫,但是毫无疑问的我是第一种类型(对于第二种类型,这一小时四十分钟的电影就像一部及其快速的催眠曲)。

    影片的一开始就是荒原上的公路,汽车在公路上漫无目的的行驶,周围的高山、荒原和天上浓密的白云在随着汽车行驶而不断的变化。这种感受,像我漫长旅途坐火车回家的时候,几个小时呆呆的注视着窗外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却又像是一成不变的风景,这时候,就会感觉自己像是不存在了一样,周围的一切似在变化又似在不动,这样的自己很容易迷失,果真,车子停下来,两个人下车,漫无目的的向远方走去。

    他们只是这样子在荒原里走下去,不停的走,周围的风景有时变化,有时不变,两个人说话不多,荒原的风景很漂亮,当他们到了一个地方之后,终于决定向回走了,这个时候才发现已经记得清原来的路了。就这样莫名的迷失在沙漠之中,就像我,在某一个时刻,莫名的迷失在这世界的洪流里不知归路。

    于是他们试图找到来时路,可是一切都像是被这风沙湮灭了一样,两个Gerry也分开寻找归路,可是他们还是聚在了一起,荒漠的戈壁,陡峭的岩石,天空中的云彩氤氲翻滚,太阳渐渐的落下。沙漠的黑夜里,时明时暗的火光,一个Gerry说到了自己的游戏,那帝国的纷纭变化,渐渐的在这沙漠里烟消云散。红色的太阳从天空升起,将这世界都映照成红色,这是新的一天,可是对于两个Gerry来说,他们要继续走下去。

    他们需要找到水,他们试图追寻动物的足迹,可是只来到一个更大的沙漠,无边无际的白色的沙漠,他们没有选择,继续走下去,到了一个制高点,在蓝蓝的天空下面,只能看到这片沙漠和远处的高山,这是一种绝望,丧失了希望的绝望。一个Gerry无望的哭泣,另一个告诉他不要哭,他们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选择,没有了目标,他们只有在这天地间不停的走下去。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生存的问题,人类,在这个世界里,总归还是渺小的,而走下去,也是他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了。我不清楚,当真的失去了选择,我还能做些什么,继续走下去吗?

   这景色,既熟悉又陌生,云卷云舒,飞砂走石,这沙漠并没有因为两个Gerry而有任何的变化,这是大自然的生存方式,太阳的升起和落下一样的恢宏,这沙漠一样的壮阔,变化的其实只有人。他们因为脱水而脆弱,因为绝望而脆弱,哭泣的那个Gerry产生了幻觉,幻觉找到水、找到车、找到路,这幻想如同海市蜃楼一样是个易破的泡沫,生命无法在泡沫中存在,生活无法在幻觉中继续。

    音乐简单的也只有几个音符,就像这简简单单的生命旅程一样,几个音符就能构成连绵不绝的乐章。云彩的翻腾让人迷离沉醉,远处依旧只有连绵的高山,风沙刺痛人的眼睛,可是眼前只有这无尽的荒漠。他们开始争论着方向,尽管心里知道对于现在的他们哪个方向都没有多大的区别了,又一个夜晚的降临,没有对白,沉默的黑夜。朦胧的晨光中,他们已经步履蹒跚,他们一前一后,走在白色的盐碱地上。天渐渐的亮了,一望无垠的白色,天空的蓝色,颜色纯净的让人喘不过气来,他们两个一前一后,艰难的在盐碱地上缓慢的前行。

    终于,到了肉体的极限。白色盐碱地上的两个人,没有生命的气息,但是似乎还有呼吸,脆弱的那个Gerry终于知道时间到了,他对另外一个Gerry说:I'm leaving,然后,只有一个Gerry。他甚至都不曾为自己哭泣,然后,他也有了幻觉,他站在了公路上,他拦下了一辆车。他睁开了眼睛,蓝色的天空,白色的盐碱地,他挣扎着爬起来,他挣扎着向前走,他挣扎着跑了起来,因为,视力所及的范围内,这盐碱地的尽头,有着汽车带起的灰尘,这盐碱地的尽头,就是希望。

    只有一个Gerry活下来了,他坐在汽车里,无声的开着窗外似乎变化又似乎没变的风景,他是否还有迷失的感觉呢?车里的一个孩子,童真的双眼,也注视着这片沙漠,这似变没变的风景,这简简单单的生命苦旅,是永远都没有尽头的。

6 ) 沉醉在出发之前

《沉醉在出发之前》 撰文/林伽
——写在传说中明天就是末日的前奏
范桑特的好处就是从来是个不入流的导演,既做不到稳准狠,也抓不住观众媚俗的文艺片之心。严格地说,他甚至没拍过文艺片,冗长,废柴的细节,无聊到死。
他的片子里什么都没有。没有主角,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没有高潮,甚至没有结局。就算有故事,也就是一句话可以讲完的一件事,比如这部《杰瑞》,俩傻逼开车逛沙漠,其中一个死了。果然什么都没有吧?没有悬念,没有巧合,没有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没有他妈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任何一个场景都可以随时被终止,每一段对话都可以不必答复。所谓的大圆满,有趣,范先生统统都放弃了。他就是爱跟看片的人对着干,怎么拧巴怎么来,你以为主角都不会死,偏偏主角就是死了,真真正正地死了。把你所有的美梦都幻灭了,把所有人扔进一个绝境的炼狱,提炼出一副副皮囊下面真正的人性和灵魂。
两个人都想活着,但不打算活得有意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是真正的苍白,他们没有来龙去脉,迟早要回到故事外的主线,接受四面楚歌的尴尬。这是潜伏在日常中的异常,不是为了营造荒诞而焚琴煮鹤的真实复刻。
这种路子的电影不多,但也没必要看下去,它跟真实生活的时间轴进度相同,就跟你的生活本身一样空虚,乏味,冗长而且无聊,或者说,这就是生活赤裸的本质。有焚琴煮鹤之心的人,一定深谙琴与鹤的高逸,劈了名琴野鹤煮来吃,这是脱离了高级趣味之后微妙的境界。至于这两个傻逼的故事,不过是范先生一次既定行程内的晃神出走,在两个平行的画面里并行不悖地自动更新。

题外话,推荐大家一个和该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小游戏,叫做《沙漠巴士》。转一下游戏简介。

“《沙漠巴士》的玩法非常简单,你只需要把一辆巴士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桑市穿过沙漠开到位于拉斯维加斯的家中,操作也简化到仅有左右方向和油门按键。如果仅此而已的话,那这款游戏简直可以称为一款不错的模拟驾驶游戏了。“游戏就像现实一样麻木”,这句话是一款叫作《沙漠巴士(Desert Bus)》的游戏的片头语。《沙漠巴士》号称史上最无聊的游戏——它甚至没机会正式发行,因为至少对多数以“好玩”为诉求的游戏玩家而言,它实在是太…… 现实了,现实到无聊,到疯狂的程度。这款游戏带来的无聊感觉是如此与众不同,它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带着黑色幽默的疯狂。如果你领教过这个游戏,你会说:“原来看着那些身着泳装的美女在我面前欢蹦乱跳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变态之处  
这款游戏的变态之处在于:
1、游戏中的时间和现实中同步,也就是说你至少需要8个小时才能把车从图桑开到拉斯维加斯;   
2、游戏不能暂停,不能存档,也就是说你只能一次性耗费8小时将游戏打通;   
3、别指望你可以玩点小伎俩,比如用工具卡住按键使其一直向前之类的手段蒙混过关,或者在游戏过程中干点别的。你的巴士会向右跑偏,所以你必须时时按左键进行修正,否则巴士就会陷入公路旁的沙漠,游戏只能重新开始;   
4、除了无尽的沙漠外,游戏沿途没有任何风景可以欣赏,也没有乘客上下车,甚至连一辆车都没有,夜幕降临后,除了你车灯照亮的范围外,窗外会变得一团漆黑,而见到一次黄昏至少要玩12小时。所以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你所有的乐趣就在于一边按着油门一边调整方向,以不超过50公里的时速往前开;   
5、唯一的慰藉是在第五个小时时,一只小虫会撞到挡风玻璃上变成一滩绿色的浆糊。   
6、最变态的是,如果你千辛万苦将巴士开到终点,你只能在游戏中得到1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奖励。
传说中的《沙漠巴士》,真正的巴士自驾游   
不要以为这个无厘头的游戏无聊的原因是它粗制滥造,恰恰相反,它的每一处无聊,每一点令人发疯的感觉绝对都是Penn和Teller精心打造的——即使它永远没有机会得到发行。和那些所谓的畅销游戏相比,它的制作者太认真了,在游戏的片头录像中,Penn喋喋不休地讲述着游戏的意义:这是世嘉游戏历史上第一款巴士模拟游戏,你开过了赛车、飞机,甚至潜艇,却没人开过巴士这么现实的东西。我们制作这款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反映人生的漫长和无趣。你可能觉得这款游戏枯燥无聊,可如果你真的开一辆车去拉斯维加斯,不也是这个样子么?   
如果方向盘不跑偏,如果景物多变一点,如果可以存档,如果可以速度更快,如果……如果……可是没有这么多如果,所以注定这款游戏将和你所面对的现实一样麻木,不给你任何幻想和喘息的机会给一款无聊到极点的游戏加上人生意义(尽管不那么积极),反倒让游戏者在枯燥驾驶的时候产生顾影自怜的感觉。想想看,孤身一人驾驶一辆老旧的巴士行驶在没有尽头的公路上,窗外只有一望无际的黄沙,稍不留神会身陷囹圄,前功尽弃,而就算开到目的地也没有任何奖励——没有旅店,没有赌场,没有美女,没有酬劳,除了可怜的一分,这一切都透着让人绝望的孤独,因为这就是现实。不知这是否作者有意为之,但由此营造出的气氛却绝非一般的游戏所能给与的,至少还没有一款游戏能让你在游戏过程中思考你了无生趣的人生,当真是把“游戏像现实一样麻木”发挥得淋漓尽致。
操作方法:左右方向键就是控制方向,上下方向键是控制速度的,空格键打喇叭,回车键确定。


2012年12月20日

短评

效果和看live train cam一樣 但在這麼多的train cam之中還是North Pole& Norway的實時轉播最好看 想起來九十年代的一個殺人案 當時兩個朋友到國家公園玩兒迷了路 然後誰都不會看地形圖被困在荒漠裡好幾天 被發現的時候一個半死不活另一個已經死透了 活著的人說朋友當時太痛苦了央求自己殺了他 所以他did him a favor把朋友殺了 在虛脫的狀態下把尸體還埋在了六七十磅的石頭地下 最後審完好像關了幾年就被放出來了 爾朋友的尸檢結果顯示當時的脫水症狀並不至死 https://tubitv.com/movies/506259/gerry?start=true&utm_source=google-feed&tracking=google-feed

6分钟前
  • 一個死槍槍
  • 推荐

the movie that matt damon is the strong gerry and casey affleck is the weak gerry.

7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我小时候也那样

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和《大象》比起来,《盖瑞》里面的很多长镜头给我的感觉就是,没有实用的意义!不过,本片的开头我挺喜欢的,谁叫Ta的画面和音乐都太美了呢?

1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A-】数了一下,全片大概90个镜头。在最开始大部分镜头随人物移动,以中远景来凝视,音效与配乐开始渲染不安情绪,但情绪又好像别无所指,观众所感知的只有情绪本身。于是电影走向纯粹,无论是大全景的固定镜头,还是演员的步态,以及内容简化形式多余的配乐。动作、景观,亦或是视线的延伸,元素背后的模式与类型被剥离,一切只关乎于它们自己,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行为的意义被重组,影像拓展出痛苦知觉。倒数第二个镜头,只是车内缓慢旋转横摇,却是如此残酷,视线开始逃避,转向窗外那片无穷荒漠。

14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极简,真的极简,全是长镜头,一长到底,内容也是极简,将自我的内心挣扎拍成这样,最独一无二的梦魇,伟大的编剧,伟大的配乐,伟大的格斯范桑特!只可惜我无法给出五星,因为实在未能进入内心深处

17分钟前
  • 太阳照常升起
  • 推荐

一个男人的成人礼。两位Gerry是同个人的过去和现在,Matt代表着懂得自我保护,有规划有毅力的成熟体,而Casey是喜玩闹浪漫脆弱易感伤的童真面。这是一场蜕变,随着年龄渐长,要突破困境找到出路/水源,只有扼死曾经幼稚的自己,不要频频回头品,不后悔过往的选择。最后的车上,是男孩的三个人生阶段。

18分钟前
  • coie
  • 推荐

死亡三部曲/ 没剧情就极简了?镜头长就独立了?不知想表达什么,风光片吗亲。挺喜欢范桑特,但这次有点过了。

2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较差

8.0/10 GVS“死亡三部曲”首部。大象>最后的日子>杰瑞。摄影机无情感、无动机,跟随镜头的长时间注视(感知主体)消除了任何情感投射,极简主义,从大自然直接取景,无陈述、无来由,但行走/运动不会停止,恒定的步伐赋予了别样的韵律。敞开的空间,面向着无限的未来(看不见的尽头) … #蓝光碟重看#

24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推荐

各种意义上都很极端的一部电影。爱之者极爱之,恨之者极恨之。但是对多数人来说它甚至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段100分钟的屏保。

27分钟前
  • 贺兰迈克
  • 还行

象首诗,方向比执着更重要。人不能只是盲目自大地行走,需要停下来动动脑子决定方向。

29分钟前
  • 圆石
  • 推荐

勉强两分。陈坤看了本片后直呼内行,并将下一次行走的力量定在了美国沙漠。两个年轻人漫无目的的行走,他们避开了游客,后来又迷路,他们的目的为电影提供了戏剧悬念,但最终仍然是没有目的,也许可以套用911后的美国局势,解释本片是传达年轻人迷茫的心灵、顽强的肉身,最后迎来希望……本片手法是小林政广式的极简主义(洛迦诺电影节特别喜欢这种拍法)。范桑特和达蒙、卡西都挂名编剧,我估计创作过程就是这三人跑沙漠里随时走随时想随时拍,全片节奏极其慢,站大石头上也能拍十分钟,但这个镜头的构图并不好,两个人一块石头塞满了仰角镜头,其实换个俯视镜头就既能拍风光也能体现达蒙表情上与卡西的情感互动,毕竟达蒙是会演戏的。现在这种拍法主要是观察两个角色的互动,但目前版本也没做出什么东西,卡西扑克牌脸式的无演技太拖后腿了

33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无法忍受缓慢和单调的请略过此片。影片涉及决定,命运,责任,绝望和生活。治愈系电影。故事可能不完全合乎逻辑但景观让人感受到流连忘返的美丽。

36分钟前
  • 伊麗莎白
  • 推荐

迷失死亡谷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t4y197zr

41分钟前
  • O型血
  • 很差

他们在沙漠里坚持了三天三夜,最后却公路旁放弃了一切。这是一部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它根本就不想着去适应观众,而是强迫着观众适应自己,沉浸进去。格斯·范·桑特多少有些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把主角在沙漠中的绝望和无助,化作长到崩溃的长镜头,支离破碎的台词和毫无意义的闪回,对观众造成了一次心灵上实实在在的折磨,让人过于感同身受,观感极度不适,哪怕到了结尾后承认了导演的高明之处,也还是觉得本可以拍的不这么极端,一个电影终究不应该完全脱离观众而独自存在。

45分钟前
  • tangerine
  • 还行

风吹草动 日光灿烂 节奏快慢交叠 音乐如诗如梦 构图精到 不到五十个镜头撑起100分钟的影片。极端的小清新,极端的自我,极端的艺术创造,极端的装逼,与极端的dont give a fuck about what others think.

47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行走阿,行走

52分钟前
  • S.Dummy
  • 推荐

我是很享受看这种行走中的闷片,更何况还有这么苍茫美丽的外景拍摄。全片最惊艳的镜头是Casey Affleck从那块离地面150码的岩石上自由落体。

54分钟前
  • 貓頭一
  • 推荐

云如泉涌,风吹草动,旭日东升,大地排卵。美到绝望为止!

59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看这片子让我想起了鲁迅的“通假字”,你写错别字就是错别字,大师写的就是“通假字”;是Gus Van Sant拍的,一些snobs就开始思考存在主义的问题了。

60分钟前
  • dormant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