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剧照 NO.1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剧照 NO.2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剧照 NO.3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剧照 NO.4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剧照 NO.5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剧照 NO.6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剧照 NO.13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剧照 NO.14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剧照 NO.15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剧照 NO.16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剧照 NO.17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剧照 NO.18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剧照 NO.19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19

详细剧情

  按照资本主义的理想化定义,在该社会体制下生活的人民可以自由自在的选择工作,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但现实究竟如何?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际,美国的土地上无数人因为丧失赎回权而被银行赶出家园;有的商人则与司法系统勾结兴建感化院,通过监禁犯错的少年大殓其财;还有的企业偷偷为员工投保,并待其死后赚其巨额赔偿金;而当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之际,华尔街的银行则向政府请求高达7000亿美元的救济金,这笔钱的最终走向却无人得知。纪录片导演迈克·摩尔(Michael Moore)再次拿起摄像机,试图揭穿政客和商人剥削民众、暴敛钱财的真实嘴脸……  本片荣获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小金狮奖。

长篇影评

1 ) 缺了阴谋论,老麦就玩不转了

这片子跟华氏911一比,差了不止3条街。缺了阴谋论,看上去就很乏味,以至于后半段简直令人昏昏欲睡。对资本主义的血泪控诉,就这点桥段,都不好意思写进我国的政治教材啊(话说按今天的眼光看,80年代的中学政治教科书很像另类科幻,什么牛奶倒大海,什么证交所多过米店,竟然都一一应验了)。说实话,我真的很想推荐老麦看一看我国80年代的中学政治教科书,虽然分析我国的事情不怎么靠谱,但是找资本主义的茬,那还是相当地一针见血啊。

其实华尔街,多好的阴谋论题材啊,但看到老麦对函数的导数满头黑线,就知道这不是他可以驾驭的了(不如请宋鸿兵来当顾问)?于是剩下的就只有感情宣泄了;美国本来是很好的,都是布什/鲍尔森良心让狗吃了,只要信天主信民主(党)以及巴马,于是乎就万事大吉了。红脖子智商固然低,但也没有这么好忽悠的吧。而且话说巴马上台已经两年了,那下次再怎么拍呢?看情形是要搞”党内出了佩洛西这样的走资派“之类的桥段了。

既然对问题没有深入的分析,老麦开出的药方也是可笑的。”罗斯福多活几年就好了“,算是解决方案?要知道罗斯福的social security现在都快破产了唉。人人有工作,人人有房子住,人人有医疗,哪个不需要花钱的啊?当然罗斯福有可能办得到,您老自己在开头就说了,那是因为欧洲日本都被还原成2D了嘛。

说老实话,搞福利国家北欧可以,日本可以,但是美国不可以,因为美国是老大,天塌下来也只能硬顶着,养懒人的下场就是老大地位不保,这个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事情。

喂喂,最后摇滚版的ED是虾米意思啊?欺负美宣部的同志们没有听过国际歌是吧?伟大导师教导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自发的,盲目的,没有xx党领导的,那个啥啥啥,终归是要失败的。哼着小曲就想改天换日,那是门也没有的。现如今只有我国纪念的51劳动节和38妇女节,想当初都是芝加哥工人的滚滚人头啊。

2 ) 戆吼吼哦

这个阴谋论拍滴有点蠢,michael moore是一个典型的思路混乱,又喜欢哗众取宠滴美国佬。话说我虽不偏向拥有话语权的权贵,但是一直认为对于穷人,尤其是那些只会抱怨为富不仁,整天期盼着免费午餐的穷人,也没什么好同情的,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只不过在中国,情况又不一样。中国国民素质低下的根本不是穷人,而是那帮自恃为精英,占有着社会资源却又不履行相应社会责任的黑领们。。。哎哟,开始愤青了。。。

什么是聪明的阴谋论,可以去看一下Zeitgeist,绝对会带来一个paradigm shift.

3 ) 一书一片:从《民主的细节》看《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

麦克摩尔,作为一个典型的愤中,一直不遗余力地揭露美国的伤疤。在他的新片里,美国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边缘,即将像罗马帝国一样崩溃。劳动人民不能保住自己的祖宅,不能保住自己的工作,华尔街控制了政府,只有工会才可以对抗贪婪的资本家,只有“社会主义”理想的奥巴马可以救美国。影片的结尾,奥巴马胜了,似乎美国即将发生“和平演变”。

可是,如果我们再仔细看这部片子,我们发现,麦克用来对比美国的是欧洲和日本,并没有用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他并没有我们期望的那么“左”。而且,影片的最后他也说:“我绝不会离开美国!”

作为一个精明的导演,麦克很清楚怎样可以吸引大家的眼球,善于挖掘热点,煽动情绪。但是,我相信他自己心里很清楚,他的所谓解决方案其实并不靠谱。

因为,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利益关系的纠结并不仅限于劳资对立。就拿片头失去房子的那家来说吧,他们在那里居住了一辈子了,为什么会被赶走?如果是祖产,应该不是因为房价过高而断供。可以合理的预测,本来夫妇俩有很低的固定月供(15年到30年。或者他们本来没有月供,因为是从长辈那里继承来的。还不上贷款的原因是因为拿这个房子的最新估值重新申请了贷款,而且最有可能的是一个前两年只付利息不付本金的浮动利率贷款。这才有男主人后来说的每月的账单都在涨,直到无法支付。麦克没有问的是:他们为什么要贷款和新贷款的用途。BBC有个电影叫《自由落体》,对次贷的各方有更详尽的描述。 http://i.mtime.com/1375117/blog/2983041/。我们常说,在街头被骗的几乎都是贪小便宜的,如果没有自身的贪婪,华尔街也很难得逞,天下本没有免费的午餐。作为一个资深的制作人,实在不应该如此断章取义。

还有就是对几位总统的褒贬,除了罗斯福,其他的人基本上都是小丑。麦克有自己的偏见,而且乐于在影片中强调这种偏见,但是看片的人首先需要知道他有偏见,才能从他提供的信息中得出自己的分析。这里,我想大家应该去看刘瑜写的《民主的细节》,参考一下一个真正的社会学学者看待问题的角度。她有一篇文章是写麦克的《Sicko》的,其中把麦克义愤填膺提出的问题用了一句话作为反问:谁来买单?提问题永远比解决问题容易,提问题是麦克的价值所在,但他并没有解决方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麦克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他通过简化问题而提出貌似直接的解决办法。如果我们完全照他的来,肯定会乱套。比如他赞扬了那位发明新药而不要专利的科学家,但同时又为飞行员和麦当劳的经理工资一样低而愤愤不平。到底知识的价值是什么标准,他自己大概也没搞清楚。

我们的世界里有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自由与平等是否永远统一?刘瑜作为一个深刻理解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学者,没有试图给我们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是通过一个个小例子给我们尽可能的提供更多的信息,强调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必要性。就拿看麦克的电影来讲,她会去找自己的数据来验证麦克提出建议的可行性。拿几个悲剧人物博得同情容易,理解社会大框架下的各种矛盾才是最终理社会发展方向的前提。同样,她直言不会选奥巴马当总统,而是会选麦克凯恩。当大多数人都把目光放在一个会说口号,会发动群众的明星身上时,有几个真正理性的人会注意政客真正的价值和业绩?

麦克的意义在于,他意识到弱势群体的处境,利用他自己的才能,为这些群体发出声音,他让你激动。刘瑜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民主体现于每一天的一件件小事,而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或者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她让你思考。

奥巴马上台已久了,可是他所声称的改变并没有达到追随者的期望,我想麦克也是失望的人之一吧。说的容易,做起来难。民主党的老巢马萨诸塞最近让一个共和党人当了州长也算是选民一种回归理性的表现。就像麦克影片里讲的,每个人都有一票,这一票代表了他们的权利和权力。如果共和党人真是一无是处,那么这只能说人民愚昧了。
对照着书看电影,算是一种新的体验,此为第一篇。

4 ) 老麦的左愤

Michael Moore还是麦氏的风格。看过片子,上豆瓣看了看评论,发言者寥寥,好在评分不错。

相比三枪和花木兰这样的片子,这部片子很难触动豆油们的萌点。毕竟来豆瓣论左右,哇,太意识形态,也太不 douban-stylish 了。

有人说,这是美国人的事情,老美觉醒了。有人说,靠,摩尔又在拍这种“伪纪录片”了,太意识形态。还有人干脆直接攻击说,哼,就是一左派嘛!没人爱看老愤青,好在是美国的;没人喜欢偏激,好在我们都知道摩尔拍的是“伪纪录片”。

我不知道讨论一种名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建构和价值体系,有什么客观的方式?也不知道,在如今的中国,左派已经变成什么又丑又土又愚蠢的“妖魔”。好歹这里还有一个人敢于在美国这个谈社会主义色变的话语氛围中批评并探讨另一种可能性,好歹这是一个真的值得更多人去关注和探讨的“未来该如何”的真问题。

老麦知道,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与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与程序规范不是一码事儿,甚至美国和资本主义也曾经不是一码事儿。意识形态中无所不能的自由市场经济在今天的世界早已名存实亡。

但在中国,曾经是另一种更美好社会试验田的土地,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这个常识了。所以,我们都相信,今日的美国是我们的better Golden day。

老麦是不太可能超出美国思维了,所以他能找到的正面例子是欧洲和日本,反面例子是苏联和mao中国。

正如,我们也不太能超出我们的中国思维一样,所以我们能找到的正面例子是美国,而反面例子,呃,大概就是还不够“美国”的中国吧!

想起一句话戴锦华老师的一句话,没有一笔历史遗产不是债务,也没有一部历史债务不是遗产。在历史的债务与遗产面前,我们不怕伪纪录片,怕的是连问题都不再能触达的虚无。

ps 有时候豆瓣很烦,很娘娘腔





5 ) 笔记

秃鹰,低价购买房产,在别人的不幸上牟利。

盈利动机。

里根时期,生产力大幅提升但是工人工资没涨,工人阶层还被鼓励借贷(家庭借贷几乎与GDP相等)、个人破产激增、犯罪率上升等,最富裕的美国人税率降低了一半。

通用公司GM破产

日本和德国:努力保证即便是保守党当选,也不会破坏他们的中产阶层。

布什:资本主义让人自由选择,公正和尊严

资本主义战胜了自由:受贿法官提高了定罪率(不公正定罪),将稍有过失的儿童送入青少年盈利机构(儿童服务中心),并且关押时间比被判的时间延长。

萨利机长收入降了四成,退休金被终止。飞行员的收入微薄,欠债。航空公司逐年降低飞行员工资,后者不得不靠打临工生活——薪水低、工作强度大,易出事故。

Dead Peasants insurance:银行为员工健康而秘密投保,保险受益人是银行——道德问题:从员工死亡得益。美国银行、梅林,沃尔玛…这些蓝筹股都涉嫌这种类型的投保。去世的员工越年轻公司获赔越多,因为他们的预期寿命更长,且女性的预期寿命比男性更长——年轻女性。而家人则承担全额医疗和丧礼费用。

资本主义与共同利益、同情心、宗教信仰相悖。

美国不再是Democracy而是Plutonomy(1%的富人比剩余95%的人有钱)富人成了国家新的管理层,唯一形成威胁的就是穷人的投票权,但是穷人幻想有朝一日成为富人(享受扩大贫富差距的利益)因此容忍这一点——富人拒绝共享财富。背离了宪法的初衷。

工作场所的公平,所有工人都是管理层(投票)。CEO和普通工人获得的利润一样,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萨尔克医生,将疫苗专利权奉献给公众;如今最好的人才在金融业(需要20年偿还学生贷款)

Alan Greenspan

次贷

欠贷者在被赶出家门前,如果清理得干净,房主会收到一千美元。而对于位高权重者,可以减免他们的利息,免除费用,免除书面文件(FOA:friends of Angelo),其中许多人管理着国家的金融。

08年经济危机,恰好在大选前2个月(时机可疑)。

Robert Rubin美国前财长,在仁时修改法案允许商业银行进入如投资银行业和外国保险的新领域,他卸任后在花旗银行拿高薪就职。

Larry Summers 美国前财长,通过做顾问和发表演讲赚钱,现身一次十万;为对冲基金做顾问赚了520万。

Tim Geithner(《恐慌:2008金融危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被采访)领导了不少摧毁经济的机构。

布什政府相当于“高盛政府”,充斥了许多高盛前员工(包括Hank Paulson),正如克林顿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拯救高盛及其他金融机构。利用恐惧(大萧条的威胁),达到目的。第一次议案投票结果是不通过,但是民主党人与共和党人达成协议,致使国会改变。(“情报战”)

奥巴马政府,高盛称为奥巴马第一私人赞助者(一百万)。他的竞争者越说奥巴马是社会主义,后者民调越领先。

弗林特静坐(通用公司),罗斯福总统第二权利法案未通过(离世)。

导演:民主应当取代资本主义。

6 ) 我拒绝留下,我不要离开

我想我在精神上某处应该是上升了一个层次,如果我开始为了记录片而不是剧情片流眼泪的话。

只是,作为一个不跟经济专业沾边的局外人,一个流离在美国的异乡人,为了被腐蚀的美国梦大放悲歌,难免有些自作多情。我怀着这样又激动又惭愧的情绪无处抒发,因为我知道,无论是已看过的还是将要看的,说它好还是说它坏的,很少再会有人跟我有一样的感触了。

五星给Michigan。

影片一开始,他说我生在Flint, Michigan, GM的总部所在地。这个时候我身在Dearborn, Michigan, Ford的总部所在地。我在这里三年了,三年间我无数次地听人说,不要去东边的底特律啊,那是美国最乱的一个城市;也不要去北边的Flint啊,那是美国第二乱的城市。我们是异乡人嘛,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只需要乖乖地做出惊恐的表情,而不用体会他们背后的悲凉。我也无数次听人说,以前这里如何是美国的工业重镇、经济支柱,福特大楼如何风光,底特律大街上人潮熙攘。异乡人,我们同样只需要叹息一声“来的不是时候”,所有属于他们的悲哀、痛惜就由他们去吧。

可是影片里的michigan看得我心痛了。那些废弃的工地,破旧的遗址,那些被赶出家门的大胖子工人看得我心痛了。我从来不知道长成一个大胖子,笨重地搬着家具,放火烧掉,然后低低地骂着人,有这样让人心痛的力量。

给Michael Moore。

都说他是主观的纪录片导演。可我热爱他固执的主观。啊,他也是一个大胖子,在美国随处可见的那一种,拥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我喜欢他的叙事方式,怎么严肃也遮掩不住的幽默,对经典轻轻的致敬和重重的玩弄。至于他身上那些刺眼的永恒存在的激进,大抵是真的勇士才能做得出的。作为旁白的声音也很好听,胖子都有好听的声音。

在底特律中心的大楼下,他被警卫拦住,他说我是Michael Moore,我拍了这么多年的电影还从来没有说我哪里不能进;他拖着他肥胖的身躯在华尔街拉上犯罪现场的拦幅,拿着大喇叭喊你们都是罪犯。我不禁在想中国的名导们都在做什么。嗯我听说了,他们在拍纯爱文艺片和所谓灾难伦理片。意义在哪里?力量在哪里?我们不需要更多温情了啊。

给Blockbuster。

有一件伤心的巧事。我家电影一直是在Blockbuster租的,这部也不例外。我租下这部不久,就突然有人告诉我Blockbuster,美国最大最老资格的影片出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了。我对破产的Lehman Brothers没有过什么感情,对GM也没有太多感情。在金融危机这么久以后,Blockbuster成了我最不忍卒读的一个。我常去那里租电影,因为他们有很多家门店遍布周围,更因为他们有异常热心的店员,总是忙不迭地过来跟我们介绍电影,比冷冰冰的寄来寄去的Netflix好很多。遇到的每一个人都看起来那么乐观,那么健谈,啊,还有,喜欢Denzel Washington和Leonardo DiCaprio,每个人都是。我总想,他们是因为经常看电影才这么心情舒畅呢,还是心情足够舒畅了才被招来做店员?

这件事情以后,我似乎不敢再去那里了。我怕看到任何忧伤的面孔,或是紧闭的门,或是不再出现的人。我只有把看过的电影默默寄回去,再等着下一部默默寄来。

给所有拒绝留下又不要离开的人。

影片最后他说,I refuse to live in a country like this - and I'm not leaving. 我不要在这样一个国家生活,可我不会离开的。拒绝留下又不要离开,这是每个深爱这片土地的人的困境。我看到更多更多的人,愤怒着,叫嚣着,辱骂着,却更安心地留着。

给你们。

7 ) 它的时代性,值得每个人去关注

Michael Moore对于美国,大概相当于台湾的李敖。欣赏的他们的原因也是一样,言论虽然极端,但是背后总是有一大堆数据和文件来佐证。何况现在的社会,太缺少这样的声音了。我猜导演也不把自己当成一个纯粹的电影工作者。而同样的,我们几乎不能用一般的标准来衡量这部电影。

作为一个金融工作者,我目击了两年半来市场神奇的变化。世界末日曾经来过。我们可以如此健忘,难怪历史一直重复。又或者你无知到都不曾感觉到世界末日来过。就好像开始工作之前我也对LTCM一无所知,对房地产市场毫无兴趣。如果你像我曾经那样无知,请看这部电影,你会知道一些你应该知道的事情。比方说雷曼兄弟的倒闭来自于同为犹太人投行的劲敌高盛在华尔街的散播谣言。比方说AIG被美国政府解救高盛丝毫没受金融危机影响反而比从前盈利更高的主要原因是高盛与美国政府高层的密切关系。就好像LTCM事件一样,为华尔街买单的是老老实实的交税人。

百分之一的人控制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财富,这就是资本主义,没有道德可言。从个人的角度,我们总是可以尽量保证自己不是最严重的受害者,但是总是有人会受到伤害。而制约伤害的方法真的是民主吗?

给了5颗星,是因为它的时代性,值得每个人去关注。

短评

利用剪辑灌输自己观点,这一点上,他做的很好

7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片尾曲是摇滚版《国际歌》,观众起立鼓掌。估计中国人不会喜欢,因为他们爱的并不是美国,而是资本主义;Michael Moore爱的是美国,不是资本主义。

9分钟前
  • 小白小白不要慌
  • 推荐

an insane casino

12分钟前
  • 贾小宁
  • 力荐

还以为有多谴责,结果也只是批判一下前几任政府,寄希望于奥巴马。我几乎要认为这是奥巴马的政治宣传片了。另:房屋被没收,难道就没有平民过度透支的恶习起作用?我看不见得。Pussy!纪录片带了政治目的,就成了一坨烂货。

14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较差

没有在一个国家的理想与现实节节滑坡的惨象前一蹶不振,保持了积极的社会变革基调,仅就这一点便向Michael Moore致以崇高的敬意。不足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所模糊,依然使用了“民主”这个模糊的概念。其中对Co-op的刻画极有启发,可继续展开。

1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摩尔是我见过当今最有社会洞见的导演,虽然很多地方有心无力,甚至方向偏颇,但仍然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因为摸索是一个过程,试想如果全世界人民都能够清醒的辩证的去思考这个世界的运行,那么人类才会迅速的发展,苦难将会减少,社会合规律性不可违背,但历史任务需要做的就是调动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20分钟前
  • iceman
  • 力荐

大坏胖子著名搅屎棍Michael.Moore再次袭来!

21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每次看完迈克摩尔的电影,想到的第一句话总是“中国人民此刻内牛满面”

25分钟前
  • 影熟人
  • 还行

迈克摩尔是美国艾未未,除了他喜欢编造谎言之外,更大的区别还在于他生在了一个值得爱的国家。在我们这个无偿献血的地方,没有爱情故事,只有悲伤和愤怒。

26分钟前
  • 草威
  • 还行

plutonomy,资本主义能让你无所不能,你想为太阳申请专利吗。。把民主和资本主义对立是有问题的。。。麦克默你敢再激进点么

29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麦胖果然是红色阵营派到西方的奸细,他老拍一些《新闻联播》最爱放的东西——即美国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2分钟前
  • shawnj
  • 力荐

哪种主义都不是百忧解

34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还行

虽然我是个右派,但麦克摩尔这个大胖子总是能让我变得感性起来。

38分钟前
  • Minjie
  • 推荐

摩尔的人道主义关怀 - 区分capitalism & democracy. 资本主义是邪恶的, 只有民主是好的. 但是, 没有资本主义做基础的民主究竟是真正的民主吗? 纯粹的民主根底上只能是理想. 太多国家假民主却真贫穷. 效率与公平本身就是极难达成的平衡......

40分钟前
  • vanessa
  • 力荐

胖子的表情!!

44分钟前
  • 后端开发鸭先知
  • 推荐

一直挺喜欢Michael Moore讽刺的调调,这位老喜欢找茬的美国佬,应该觉得批评政府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吧。

49分钟前
  • 推荐

这片子不是给平头百姓看的。

50分钟前
  • 小子
  • 力荐

不管摩尔政治观点怎么样有无漏洞,当年如此支持奥巴马有没有被打脸,“独立党派”桑德斯现在变民主党是否尴尬等,他确实是个把娱乐和叙述结合得非常好的导演,适当插入各种表情包一样的段落令人怀疑他是否经常在油管看恶搞视频,事情讲清楚了,也并不卖惨或过度煽动。当然一部电影肯定是不够的

5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美国的可怕之处在于总有人能提出反对意见, 在良性循环中找到潜在的危险. 或许 Michael Moore 有点哗众取宠不招人喜欢. 反思国内, 我们的工会我们的权利在哪里?

55分钟前
  • SilentTyler
  • 力荐

1、迈克·摩尔做小题目,比如911,或者医保问题,得心应手,这个题目太大,他自己也不明白或者是装糊涂,着实驾驭不了。2、前两部还好,这一部里摩尔的“社会行动”/个人秀看起来着实地臭傻逼。3、没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为什么富人富穷人穷,以及片中现象如何形成,没有解释,只有仇富和煽动

60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