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流光容易把人抛
魔术最如烟花,神奇只在绽放的那一霎。
手绘风的大幕磕磕碰碰的拉开。
魔术师携魔术帽出场,最传统最神奇的技艺。
那是属于他的舞台。
然而一切神奇最大的敌人都是时间。
时过境迁。手艺人们只有辗转于一个个陌生简朴的小旅馆。
魔术师也一样。
所有的幻术都属于观众。
世界那么大,可要找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舞台,却是难上加难。
[临晚镜,伤流景]
细密的雨丝,叠叠层层。
温暖的炉火,光影重重。
走过人影幢幢的剧院,台上是打滚的歌星;走过破败的酒吧,屋内是酒气腾腾的醉鬼;走过热闹的婚礼,却没有尊重的看客。
手绘的自然的重复,真实又并非真实,无尽无望,无论是乡下小镇还是伦敦都市,一幅幅风情与流浪,这是魔术师的怀乡病,也是导演编剧的怀乡病。
孤独的魔术师遇到了孤女爱丽丝。
魔术让爱丽丝长久地浸淫其中,这个世界也许就是哪个魔术师变出来的。想来最喜欢的是看晚上路灯找着的马路,尤其是雨后,马路有一层薄薄的润,灯光照上去,特别好看,小时候我总觉得那是一种魔术。
爱丽丝在崇拜中偷偷坐上了和魔术师一起的船,并要魔术师变出一张船票来。
魔术师接纳了这个小小的崇拜者,并为她倾其所有。
爱丽丝的幸福体验,与魔术师的卑微辛劳产生了强烈反差,二人之间无法感知的平衡脆弱不堪。维系他们感情的是并不存在的魔术。
[现世的哀婉沉重]
特异色调与丰姿的浮世绘,没有对白却此时无声胜有声,喜剧之中夹杂着悲痛,现世的哀婉沉重。
手艺人的失落展现得淋漓尽致,失业上吊自杀的小丑,卖了人偶乞讨为生的腹语师,每一个繁华都市里都有无限的凄凉故事。潦倒与绝望的阴影笼罩着这个世界。
每个线条都充满着感情,每个渲染都氤氲了哀而不伤。
爱丽丝遇到了爱情,她的王子却不会变魔术。
不听话的小肥兔回到了森林,它迟疑着看着魔法师的离去。
魔法是不存在的。
魔术师走了,爱丽丝黯淡了,灯光灭了
夜更静了。心里突然揉出许多水来。
无端想起一首诗来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 《一剪梅》
2 ) 一曲旧时代的挽歌
很多人都说,这部动画是关于一个父亲与女儿的故事,但我个人对这方面却没太多感触。整部动画打动我的,是西维亚处处表现出的对那些被遗弃的旧事物的怀念。
整部电影的手法是被遗弃的,虽然两者都是通过肢体动作而不是通过语言来表现角色,但魔术师比美丽城更加刻意地使用了传统的镜头,它没有采用那些快速的剪辑,多变的机位与夸张的特写,这样的手法,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被遗弃了。
电影的开篇是被遗弃的,虽然任有贝拉塔尔这样坚持拍摄黑白电影的人,但单色电影,默片,乃至手绘动画,已经逐渐被大多数人抛弃。
魔术师自己是被遗弃的,每次上台,他的观众都会显得越来越寥寥无几,他的报酬也越来越少,他越来越难以找到工作糊口。他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他不会使用机器,他不会开新式汽车,他也许也被自己的妻子遗弃(所以他见不到自己的女儿)。最后,他自己甚至也遗弃了魔术,他放走了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兔子,他离开了那座城市,在火车上,他不再为孩子将铅笔变长,他不再给予他们幻想,或许在他心里,他认为自己也被爱丽丝所遗弃。
那个小丑是被遗弃的,没有人再想看他的表演,他变成了一个不快乐的小丑,他变得穷困潦倒,甚至在街上会被小孩子当做流浪汉殴打。他只有每天把自己灌醉,在唱片播放的音乐中缅怀自己曾今的辉煌,最后孤独地选择上吊自杀。
腹语师是被遗弃的,他和小丑与魔术师一样,成为了新时代不需要的角色,他也无法通过工作而生存,只好卖掉了像自己亲人一样可以和自己对桌而坐的人偶,最终流落街头。即便如此,也没有人愿意向他施舍,只有同为时代弃儿的魔术师丢给他一枚硬币,在这里,他还遇到了一只同被遗弃的小狗。腹语师的人偶,也同样成为被遗弃的东西,即便它的价格一再下降,却依然没有人愿意将它买下,最后它成为了免费的赠品。
影片最后,整座城市灯火尽灭,万物皆息。那一处处消失光亮的场景,似乎预示着未来它们也逃不掉被遗弃的命运。
由于这部动画并不是西维亚自己的剧本,所以整部影片并没有美丽城三重奏那么辛辣和极端,没有那么漫画化,显得很现实主义,如果极端地来进行判断,它的确不如美丽城。我本以为因为剧本上的差异,使我没有看到西维亚的极端自我风格,会让我产生非常失望的情绪,但整部动画娓娓道来,依然打动人心。
对于动画里的那些新事物,西维亚尽量地使他们看来令人讨厌,比如那个娘娘腔乐队,那个开新式汽车的人,腹语师房间的新主人,那些魔术师新的雇主。而对于旧的事物,则使他们看起来很美好,比如那个刚刚通电的小村庄,在那里,魔术师更受人欢迎,那里的酒吧老板更加热情,也不会克扣魔术师的报酬。在美丽城里,西维亚也将那些老奶奶们表现得可爱而智慧,而将美国文化尽可能地表现得肤浅而愚蠢(因为对法国人来说,那也属于新的事物)。我真心的感觉西维亚是个很恋旧,很坚持传统的人。
如果你看过雅克塔蒂的表演,我相信你会为西维亚的动画表演所折服的,我期待西维亚的下一部作品,能做到绝对的极端自我。
另外还有个彩蛋,即是开场不久,魔术师下了火车开始登上轮船时,下面出现一个警察,这个警察是西维亚动画处女作老妇与鸽子中的那个警察,他也同时在美丽城中当做彩蛋出现过。
3 ) 无名者的生活
(08年看了《疯狂约会美丽都》,从此关注Sylvain Chomet。那种“手作人”才有的质感让我倾心。细细密密的细节,精益求精的画面,妥帖动听的配乐。温暖和讽刺都那么克制,充满力量。他的片子动人之处,都是结结实实打动了心灵深处,而不是煽起的情绪。Chomet是个顽固的怀旧之人,思念的都是些与现代格格不入的美好。诗意的忧伤。果然是同道中人。难怪我那么爱他。
今年终于等来《魔术师》。可能是用了Tati剧本的缘故,少了美丽城的辛辣和怪诞,多了几分温润淡雅。不过也恰好表现出他的多面来。毕竟才出过两本长片啊,我很好奇他的潜能究竟有多深:)看完魔术师,我就有预感它拿不了奥斯卡。这种意境太不主流了。然后觉得不拿奥斯卡真的一点也没什么。Chomet的片子就是那种,看完后内心默默欢喜,但不会广而告之或极力想说服他人也去喜欢。只是恰巧遇到同好了,一阵激动,为彼此的贴近满心喜悦,或许会有一番热烈讨论,但能够言说的似乎终究也超不过片子本身带给我们的感受。)
【这篇只是因为对话产生的零碎后感,谈不上影评】
用魔术为小女孩编织梦境,这当然是最容易看到的情节。但我并不认为这就是本片的主旨。我从片子中看到的,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魔术师,和那些落魄的艺人们,在即将到来(或已经到来)的时代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他们的生活方式,真心欣赏他们表演的人群的生活方式,都日渐式微,注定消失。结尾一盏盏灯光暗去,就是最贴切的隐喻。
小女孩只是魔术师在落幕途中遭遇到的人事之一。她给了他最后一个自我证明存在价值的机会。在这一点上,他比小丑和腹语师都要幸运。他至少有一个当真的观众。但是这又能怎么样呢?从乡村到城市,从熟人社会到商业文明,innocent的小女孩迟早会发现魔术是幻术。他不是救世主,拯救不了任何人。魔术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会带来适当的愉悦,那就是双方都知道这不是真的,纯粹是对精湛技艺的欣赏和赞叹。一旦一方当真,那魔术就不再是魔术了。是巫术。
小女孩对他是一种好奇和信赖,觉得他的魔术有趣神奇,能向她展示一个与小岛生活全然不同的新奇世界。而并非因为了然他的处境,所产生的深深的理解和同情。他们不是一个国度的。倒是他留下那张字条离开之后,小女孩若有所思,她站在窗前看雨的背影有了一点点迟疑和沉重,我愿意理解她此刻开始有点懂他,开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人间不存在魔术”,这是对小女孩说的,也是对魔术师自己说的。他终于对自己——这个兢兢业业除了有限的魔术之外一无所长却自尊敬业的魔术师——说出了这一点。清醒,无奈,带一点残酷,但更多的是怅然和忧伤。然后往前走。
所以后来在火车上遇到那个掉了铅笔头的小姑娘,魔术师思考了一下,没有再把自己的长铅笔变给她。我看到这里顿了一下,按之前的逻辑,善良如他是肯定会把自己的长铅笔通过魔术送给她的。但是没有。应该不会有人解读为自私吧?我的理解是,他的确是打算朝前走了,顺着生活的河流。局长提到教育观,我觉得也是有趣话题:向孩子呈现这个世界的时候,是告诉他世界本来的样子,还是为他制造一个美好的梦境?哪一种更好?哪一种更负责任?
据说剧本是Jacques Tati原创的。我未曾看过他的片子。但很好奇这位1907年出生的哑剧默片喜剧大师在面对五六十年代的社会文化变迁会是怎样的心境?
Chomet在我看来是顽固的怀旧之人(从他坚持手绘亦可见一斑),思念的都是些与现代格格不入的美好。从美丽城就是。但他处理的手法是我尊敬的,也很喜爱。就是克制。无论怀古,还是讽今,都是克制的。所以有力量。我理解这种手法来自一种悲悯的视角。和美丽城的辛辣、dramatic相比,魔术师里的镜头几乎是平缓地扫过每一个角色,有点像一种上帝的视角(以其客观包容而非神圣性而言)。无论你是优雅的,质朴的,纯善的,还是无知的,粗鄙的,势利的,就这么看着你,让你如你所是地存在着。当然会有偏爱,会有自嘲,还有戏谑的幽默,但既不高歌也不鞭挞。我觉得这是一种阅尽人世之后才会有的心态。在我看来,他的作品所具有的诗意,除了手绘的质感外,正来源于此。
而Chomet花七年时间来讲这么一个过去的故事。他讲述一个渐渐消失的世界,那个世界曾经存在过这样的人群和心灵。这让我温暖。但我并不觉得他抱着重归的念头,他只是重访。这种重访让人对现如今的生活和时代的走向都多了些许沉思。他以回望的方式,朝着未来走去。
所以铅笔头最后没有变长。魔术师还会是魔术师么?对我来说这似乎并不重要。一个时代或许结束了,但生活还在继续,不知为何,我对这个魔术师会好好地过下去充满希望。
刚刚看到陈丹燕的一段文字,觉得和此片也很般配,引来一用:“我想,如果一个人无论如何,还是想寻找世界的意义,一个人越过千山万水,是想能看到世界上终有一处,古老的一切仍生机盎然,人们安顿在自己的根里,哪怕经历长达十几个世纪的踏伐,都没有被割裂。那么,这个人就该去爱尔兰找一找。”
p.s: 感谢局长观后感(
http://www.douban.com/note/141424544/)引发严肃讨论(严肃!这在他该有多难得啊~~),有此影评。
again,推荐两篇有营养的豆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546600/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586487/
4 ) 请记住,父爱不是唯一的主题!
很多人看完都会提到两个字:父爱。而我想说的是,父爱不是导演想传达给观众的唯一主题,如果仅仅局限于此,那你就等于无视了片中很多很多重要的细节。
还记得放在橱窗里的那个木偶吗?美好事物的没落,古典艺术的消亡,这才是让我看完这部动画片后让我心碎的原因。原来,世界上不存在魔术师的真正原因是那流逝的时光,它最终打败了你,只能去回忆,一生叹息。
请记住,遗憾是无法用魔术变出来的。所以,帕斯帕斯最后终于做对了一件事,在火车上,没有交换小女孩手里的木头铅笔。
5 ) 魔术师的心魔
影片最后留下了一张黑白照片,就是魔术师一直在后台凝视的那张。据说这部电影就是Tati为了自己女儿所写。然而戏剧化的是,Tati还有一个私生女,声称这父亲没有亲手搬上银幕的剧本是写给她的!无论如何,在观赏之前我们不知道更多的关于影片结尾那张黑白照片的故事,只能从舒缓的画面中感受那种默默隐忍的温情:对于一个当过父亲的人而言,能够再有一次给予爱的机会,也应该是生命中一种馈赠。
可魔术师之于小女孩是臆想中的父女吗?还是杀手莱昂和马蒂尔达之间微妙的情愫?还是说,孤独而温存的两个人相遇之后在各自的位置上寻找可以相互靠近的方式?一双年轻的目光在热渴地寻求生活中的魔法,可以一厢情愿地把窗外的棉絮看作是雪花,从壁炉中点燃一屋的橘黄色,等待一个温暖的陌生人到来;另一颗无处寄托的心在流浪中苦觅欣赏的眼睛,在已经冷漠的城市中认真地跳动,无论晚点多少,都一丝不苟地准备出场,试图给人带来由衷的欢乐。她有朴质的勤劳,也有着不加掩饰的憧憬和幻想;他有老式的严谨,更有默默的体贴与深沉的留恋。只是,当这种索求和给予的纽带建立之后,语言的不通反而摆脱了措辞的困扰,彼此都以自己最本能的方式表达各自的需求,一而再再而三地变本加厉,往各自的幻象中越陷越深。当女孩子在镜子前品鉴那种最纯粹的自我陶醉时,魔术师不也在拉下那件旧大衣时充盈了一种久违的骄傲和自尊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拮据而慷慨的法国魔术师还是淳朴又虚荣的乡村女孩,他们其实是在相互满足,相互成全,我们怎么忍心说谁对谁贪婪,谁对谁骄纵呢?
然而悲剧在于魔术师的行当是被那个年代逐渐抛弃的,他不得不一再出卖自己的体力(夜间修车铺)和尊严(女士品橱窗秀)来换取金钱,从而兑换女孩子目光中那个信任而值得依靠的形象。深夜,他醉醺醺地回到专门接待艺人的小旅店,推开卧房门,看到熟睡的女孩子,这时镜头节制地顿了几秒,然后缓缓关上。第二天早上我们可以看到沙发上的魔术师向空中伸出了胳膊,勾着手腕——他难道不是做了一个有关亲密,有关相依相拥的梦?是回忆还是还臆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年长者的心中匿藏着一颗孤独依旧的心,然而却在醉酒时都保持着绅士的隐忍与内敛。这种细节的安排与暧昧的暗示可以说是《魔术师》里最厉害的地方,让人于不经意中突然觉察,唏嘘不已。可残酷的是,对于人物而言,生活给予这种沉湎毫不留情地打击,连廉价的橱窗秀工作都因此而丢掉——那样一个梦让魔术师晚了工作时间。然而更残忍的是,除了难以填满的物质要求,另一种情感上的需要是年迈的魔术师无法提供的。
当女孩子开始打扮自己时,她其实是在等待被关注的目光,在等待于另一个他者的注视中建立新的自我。魔术师眼中的自己是原先那个,她不要。她要更新的自己。她没有意识到那个更新的自己是不属于那个给予她这一切的人。生命中总有那么一刻像机器的按钮一样灵敏,只要轻轻一点,整个青春的机关就被打开,生命中的图景就此更换,无法挽回。那是蛰伏在生命的源动力,在刚开始的时刻以青涩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一直激荡在血管中,只会随着时间的沉淀变化形式,而不会消尽。因而女孩子的行为不构成对魔术师任何意义上的负义,那是她生命长成的必然节点,只是对于魔术师而言,这无疑是生活把他拉下变魔术的舞台,让他明白自己一直都是在表演魔术,而不是现实。在剧情发展中,我们看到魔术师为了躲避迎面走来的女孩子和她男友误入电影院,第一次站到了观众的位置去观看那个幻化的舞台。这里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位置的转换,魔术师恐怕第一次意识到,他在不断更换舞台的同时,观众也在不停地等待不同的帷幕。
她是他唯一的观众,他却不是她唯一的舞台。
因此他最后决定离开,留下现金、野花和一张纸条:“Magicians do not exist”。既是写给女孩子,也是写给自己。他是首先相信自己魔术师的身份并依赖于曾经凭借娴熟的手艺赢得的尊重与吸引,然后才有接下来生活的苦役和最后无助的落寞,尽管回忆中有淡淡的回报——挽着手在马路上漫步,虚惊一场之后的美味晚餐,可生活中,或者说成长中,有更精彩的节目吸引那唯一的观众。他的魔术并不是魔法,甚至不仅没有魔法师,魔术师也不存在,有的只是坚硬的生活和不知疲倦的时光。除了腹语术除了红鼻头,除了兔子和礼帽,除了贫穷和饥饿,其实还应该有新的生活。
但最后一刻我们真说不清魔术师是真正地开始真实面对自己了,还是向生活彻底缴械,完全妥协——放生激情的兔子,拧紧输送欢乐的阀门;我们是应该相信风吹起的书页真的是另一双翅膀的化身,还是应该为收起来的长铅笔哀悼呢?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是时候该选择离开了,否则他的生命将会被没有意义的耗尽。因为他对付出已力不从心,由于成长,经他一手出落成的倩影也不再单单为他而优雅。况且,离开对于女孩在而言,也一如断乳,她更需要蜕变,更需要适应没有魔法甚至魔术的世界,用自己的翅膀飞翔。
总归是要谢幕的,无论是魔术师给观众展示的兔子,还是生活给魔术师递到手中的幻象女儿。所以电影的名称是Illusionist而不是Magician,不简单是关于手段的把戏,还是关乎大脑的自欺欺人——当魔术师在船上伸出手指,翻转间夹出一张新船票时,他已入戏太深。
豆瓣同城观影活动“光影之厦 · SECS”
http://site.douban.com/movingmovie/
6 )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提名本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三部影片中,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3》和梦工厂的《驯龙记》已经无需赘言。凭借老少咸宜的故事和出色的3D包装,它们早已行销全球。唯一例外的是这部《魔术师》,手绘风格、默片元素、致敬标签、文艺路数,看上去应者寥寥的关键词放一起,反而打造出一部动画精品。在好莱坞强大的技术面前,这边的动画从业者就好似手工劳动者,变成了电影里的卖艺人,表演一些不入流的节目。魔术师、小丑还有腹语人,他们属于即将被淘汰的一群人。但你要知道的,皮克斯可以年年制造神话,然而,《魔术师》的表演是仅此一场。
虽说跟雅克·塔蒂(Jacques Tati)的关系很大,然而《魔术师》一点都算不上曲高和寡。本来是一份父与女的情感,偏偏用上一场萍水相逢。本可以做得很煽情的东西,却要寓情于景。暗了灯、下着雨的爱丁堡,它就像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注视着有人远去离开。要体会影片里的脉脉亲情并不难,那只需要你的一点点耐心。你可以是不懂事的小女孩,也可以是即将登台的魔术师,反正电影大小通吃,每一帧画面里的情感都让人觉得真实。
电影开头是黑白画面,然后变成了彩色。结尾是一盏盏灯光暗去,褪为黑白,然后突然打出一张黑白照片,猝不及防。这不仅对应了属于夜晚的魔术师舞台,同时还留下了时间的痕迹。《魔术师》是一部与时间对抗的电影,你会看到消失的人和事,重新体味那些早已流逝、不曾察觉的情感。就着塔蒂的形象说,他是片中的魔术师,他擅长自编自导自演,能用电影魔术逗乐许多观众,然而这些都是四五十年前的事情了。电影经历了默片和彩色片的自身变改,遭遇到电视等媒体的冲击,几度落难。在《老妇与鸽子》(The Old Lady and the Pigeons)和《美丽城三重唱》(The Triplets of Belleville)中,乔迈对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主义和媒体声音进行了嘲讽。《魔术师》里,乔迈依然对新兴的摇滚乐和奢侈品等表示了质疑,可这个世界并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发生改变,所以影片就流露出面对时间的无力感,种种一切就落到了孤单的魔术师身上。
魔术师平时与兔子相伴,没有家。他的表演无人光顾,偏偏有个小女孩相信魔术,还追随他。临时组成的家简简单单,魔术师变出小女孩想要的东西。但有一天,他发现自己该退场了,因为另一个年轻魔术师即将登场。那个被称为“家”的房间终于空无一人,只有影子在说话。
《魔术师》的基调相当感伤,尤其是一句“魔术师是不存在的”。试图自杀的小丑、变卖道具在街边行乞的腹语人还有那条断了腿的小狗,由于这些东西的存在,魔术师显然不是一个单独个体。终有一天,他的命运也会跟他们一样。而如果没有小女孩,他也弥补不了对女儿的遗憾。至于他的过去、女儿在哪,《魔术师》统统留白,予人自由想象。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它们真的都一样吗。【南方都市报】
《魔术师》散发的温柔和沉思,对应了《美丽城三重唱》的喧闹与不安。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些都是乔迈的独特才华,片中的旧时代写实且诗意。 ——Cecile Mury(《电视周刊》)
影片把塔蒂的奇想加以延长,这场最后的演出充满魔力、不无忧郁。 ——Roger Ebert(《芝加哥太阳时报》)
女主角让我看得很是不爽,明明贪得无厌偏要装纯真少女。论这种风格的法国动画,它比疯狂约会美丽都差远了。
一部忧伤的电影,爱是无所不能的魔法。
不是西维亚自己的剧本,所以没有美丽城那么辛辣,他将整部电影娓娓道来,各方面都尽量克制。他在动画里尽情地怀旧,他怀恋被遗弃的东西,小丑,腹语师,狗,他不喜欢新乐队,不会开新式汽车,也不要女士用品店给他的新衣服。最后他学会了放手,他离开了女孩,放归了兔子,并且不再给火车上的孩子幻想。
能够让你幸福,是我这一生最成功的魔术。
这个年代还能有这种靠画面和配乐就能撑起来的电影,它已经无关乎好坏了,它代表了一种记忆,一种人文关怀。留给了世界快乐越多,自己就只剩一个,这就是父爱的伟大!它足可让流水线的好莱坞的流水线动画汗颜!★★★★★
直到最后一刻才揭示的主题让人唏嘘不已,Sylvain Chomet的动画风格如此绝美,连同JacquesTati的剧本和动人的配乐,让此片或许能成为今年最美最诗意的动画佳作。
一个可怜、善良、慷慨的老魔术师,遇到一个天真、虚荣、不长脑子的农村小女孩的故事。我要是那个魔术师,我早就跑了。。。
小女孩趴在玻璃橱窗前看衣服和鞋子的表情让人觉得她的天真都成了虚荣,若不是她成为魔术师倾注父爱的对象,谁来成全她的贪得无厌?抖开最后一个包袱的时候才明白,无休止的隐忍付出只因多年前的亏欠与遗憾。
"魔术师是不存在的"。当魔术师慌慌张张的躲进电影院,恰好里面在放《我的舅舅》,他与于洛先生面面相觑,真是神奇的相遇啊,一下子就被这场戏感动了。西维亚·乔迈以其怀旧的画风令雅克·塔蒂重生,这就是动画的魅力吧。这是一部需要情绪的电影。陷进去你才能很喜欢。
一如《疯狂约会美丽都》的风格,故事却更淡雅忧伤。这个世界上本没有魔术,只是现实的不堪让我们需要有点光亮。开场前15分钟的孤独和温暖,足以瞬间把人感化,只是越到后来越感觉欠缺那么一点火候,让情绪无以延续……
全世界的雨洒落在爱丁堡灰暗厚沉的街道,细腻写实的画风勾勒出温暖情怀。每个女孩成长的路上都有一个魔术师悉心相陪,直到下一站。
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出来……即便下载过两次预告片无限重复的版本,好的作品依旧不会让你失去耐性。无论画风、故事还是配乐都十分出色。虽然对白几乎少到可以比作默片,但优秀的作品往往无需多言就能够深深打动你。★★★★☆
天真的人最残酷
那个装纯的少女太讨厌了!!!!!!!!!!!!!!
女孩,请一定要记得有个老魔术师曾经不求回报的悉心保护你让你相信童话是真的
“打工妹”进了城,过河拆桥⋯⋯难过。
欧洲动画是让人悲伤,美国动画是让人欢笑,日本动画是让人温暖,中国动画是让人绝望……
吉普力手绘画风,见证老欧洲的快速城市化和魔术师职业的悄然衰亡。两个陌生人从聚到散,就像他们从未遇见过... 那些不够摩登而被时代抛弃的事事物物,总是会有人怀念的。
每一个幸福童话的侧面,是不是都会附带着一个辛酸忧伤的故事?你的平凡落后于世界,而你的爱又超越了世界。我希望每一个人都需要童话作为食物,否则,抵抗世界冷酷与压迫性的力量又能源于何处?但愿兔子能在狮王山上快乐生活,就像苏格兰高地的地下室酒馆里纯净的笑容一样。
我们终于也到了用电影来为青春祭奠的年头。当那个多年前一见钟情的高个子法国大叔借尸还魂在五彩的卡通线条中,那种氤氲的怀恋气氛不只出于对这位曾带给我们无数惊艳和感动的大师的感激,亦是一种借光影梳理岁月的私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