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萧瑟秋风今又是
导言: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在没有神话的年代里,我们可以再看看西部片。
回潮中的回归
老一辈的西部牛仔中刚有一个宣布息影,我们这一代的偶像立刻就迎上了三四个,卢塞尔·克劳、克里斯蒂安·贝尔、布拉德·彼特、汤姆·汉克斯,还有昆汀同学,除了他,前面个个都是可以被冠以“年度最性感男人”的明星(德普海盗生涯后也可以考虑去西部了),接着捷报频传,[决战犹马镇]的票房虽然低调,但它依然在上榜第一周坐上了头把交椅而且媒体综合评分不错,一辈子都难得尝到“得奖状”滋味的布拉德·彼特居然凭借一个步步“赶”死的神枪手角色夺得了威尼斯影帝,汉克斯的电影有希望在明年再燃西部之火,最后连大牛人昆汀都会在三池崇史的[寿喜烧西部片]中客串,之前还以为他只不过是B级片的死忠呢。电影圈突然不约而同的西部开发几乎要构成一种现象了,不过看看近几年的疯狂翻拍和续集热潮,也不完全是预料之外,毕竟这样一片黄金沃土确实很有被再次开垦的价值,索性观众也终于买账。电影是不是已经走到了回忆和膜拜先祖的阶段了呢?有媒体甚至认为翻拍和续集显示了创作集体能力的匮乏,其实,翻拍和续集只是商业电影圈里的事情,而且符合了观众需求,所以,匮乏确实存在,但不是因为翻拍和续集。商业电影是属于集体的,集体需要神话,神话难免重复,而且它会在重复的过程中累积起庞大的体积,更加深了它的“崇高”感。西部就是美国人的江湖,江湖无国界,我们看到美国大侠的时候,也会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沧桑感,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在海量的新片中只出现了三四部西部片,我们都会有汹涌回潮的错觉。
也许用“回归”一词会更恰当些,无论是[决战犹马镇]还是[暗杀神枪手]都没有显出十足的票房信心,一个选择秋季档,另一个先投靠了电影节,走向西部,而不是让西部走向我们,选择一个厚重的季节,上演一部情感厚重的恩怨情仇,真的就像一个朝拜者那样,或许是我们这一代的西部片最睿智的选择。
西部词汇
[天地无限]之后的五年,还是有很多西部片的,但都不够典型,从中并不容易尝出地道的西部风味,于是当宣传说[决战犹马镇]是一部真正的西部片时我们便要问,它到底有多西部?
[与狼共舞]之后涌现了很多讲不同文明的冲突的西部片,不久前刚刚获艾美奖的电视电影[魂归伤膝谷]就是那段血泪史的全景展现,很有价值和养分,不过也难消化,而这次西部片的回归主要集中在动作西部片上,[决战犹马镇]涉及了一点宗教,但不是在借宗教讲文化,文化只是它顺便一提的元素。
西部片的视觉激情往往来自剪辑和场面调度的精彩运用,[决战犹马镇]也不例外,影片刚开场不久就上演了一段精彩的抢劫。
这场戏开始是韦德一伙人在路边等待马车经过,韦德没有对白,但经过特写、近景、全景、仰拍、俯拍一系列镜头地交替运用,加上克劳老戏骨的霸气和老男人的魅力,捉摸不定的气氛以及角色的神秘感立刻营造出来。紧接着,马车从远处驶来,马匹的特写,滚动的车轮的特写,架车人的特写,压制了镜头内部的速度,造成紧绷感,也暗示了这辆马车难逃劫难的命运,接着切入几个韦德一伙人的仰拍和特写,加剧力量对比。枪战部分每个镜头都很朴实,但剪辑在一起就相当精彩了,可见节奏的重要性,毕竟心跳这东西就是节奏的事。这部电影惯用的技巧就是,用场面调度营造“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战斗节奏,再用流畅的剪辑完成激烈的战斗,不过还真管用,现在大家都在讲多线条,用奇特的结构取代华丽的电影语言,突然有又人回到几十年前的传统,几年前的流行是恶俗,几十年前的流行反倒令人耳目一新。
落日黄沙,在西部旷野中,一个牛仔骑着马走进画面,远处,一烈火车冒着滚滚浓烟徐徐驶来,有意思的是,这个被认为经典西部片开头的模式被曼高德放在了结尾,只不过,马上没有牛仔,列车也是徐徐离开。
萃取[犹马镇]
虽然沿用了1957年版[决斗犹马镇]的故事框架,但从细节和结尾可以看出,曼高德所做的并不是给一部黑白片涂上颜色那么简单,57年的观众有他们为人的准则,我们今天不一定买账,改动之后的电影明显“酷”了很多。
新版故事极度简化,虽然57年的版本也没有太多线索,但某些地方还生出了些细枝末节,曼高德干脆把它们全部砍掉,只留下树干。比如在以前的电影中,伊文斯和韦德在镇上的旅馆遇见鲍伯,后者要杀死韦德替父报酬,伊文斯制止他时,鲍伯的枪走火惊动了韦德的同伙,在这里,影片不但回应了一开始的韦德一伙实施的抢劫,还在情节上创造了很多戏剧化的巧合,曼高德电影中类似的情节是一场外景戏,并且放弃了情节上的关联和巧合,而将重点放在了让观众热血沸腾的动作戏上。韦德的同伙“查利王子”前来营救韦德的情节,在57年的处理很像突然爆炸的地雷,但07年的[决战犹马镇]却不断地让观众看到桌子下面那枚定时炸弹的倒计时表,所以翻拍版的[决斗犹马镇]具有更明确的商业意图。
原作中,担心丈夫安慰的妻子最终赶到了小镇上,新版把她换成了与父亲并肩处理困难的儿子,影片主题也就从家庭感情转移到男子汉气概的传承,新片中年轻的儿子始终期望在父亲身上看到一种刚烈的魄力,当他认为父亲是个懦夫时,韦德的出现就给他塑造了一个新的偶像,当然,作为一部主流电影,曼高德不能宣扬简单的暴力,所以他还需要给韦德的暴力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者让他的暴力升华,再或者,树立新的偶像。最后对西部片充满热情的曼高德把这三项功课全做了!
有人曾对曼高德在新版[决战犹马镇]结尾所做的改动产生置疑,个人认为,比起几十年前那个欢快的结尾,翻拍版的更有力量,而且正是靠着这个结尾,才把简单的正邪较量的主题升华成了更加形而上的神话主题。在原作中,人物关系变化的契机是一次“救命大恩”,翻拍版的催化剂却是伊文斯对英雄主义的执著,他始终强调的是,要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流传出去,他对儿子说:“要让他们知道,是你爸爸把韦德送上了三点十分开往犹马镇的火车,不是别人。”伊文斯类似的表现层层冰释了他与韦德的个人恩怨和金钱利益。亦正亦邪的人物形象和道德考量在50年代可能是剑走偏锋,但电影演化到今天,这种讨论早就失去了活力,曼高德的电影是在感叹我们这个时代英雄的缺少,和神话的缺失。
神话和原型都很简单,这部被高度提纯的[决战犹马镇]便是如此干净利索,开始的时候直接入题,结束的时候头也不回的走人,但它的纯度不是通过蒸馏得来,那样太平淡无味,它用的方法是萃取。这样一部电影放到几十年前可能会因为太西部了而显得平淡,但在今天,它却因为太西部了而像个神话,至少是向神话的致敬。
从心结束
现代电影对兄弟情谊的使用了越来越多的潜台词,表演也更加隐性,很多看似平淡的场面之下都有着更多的情感交锋,现代电影比50年代的电影看起来具有更流畅的节奏,今天我们再回头去看当年的西部片,多半会被大段的对白和直露的表演折磨地耐心全无。
新版[决斗犹马镇]也将重点放在两位主人公的内心交锋上,只是新版更多了一些浪漫气质,角色到最后完全升华为个性偏执的英雄,原作的知恩图报更加生活化,新版电影重新回到西部片的浪漫主义上来。
伊文斯同韦德的交流同影片一起开始,最初的关系很简单,韦德抢走伊文斯的牲畜去拦截一辆马车,并烧掉伊文斯的房舍,后来很有侮辱性的归还了牲畜而带走了伊文斯的马,后者回应的方式便是枪声,韦德对伊文斯的蔑视以及伊文斯的隐忍构成了最初的隔膜和不对等。这样的关系其实构成不了什么戏剧冲突,他们两个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
接着,韦德因流连女色被抓,角色关系发生第一次变化。伊文斯拿着枪走进韦德栖身的酒馆,为了拖延住这个法外之徒,伊文斯要求韦德付给自己误工赔偿,还很幽默地讨要“精神损失费”,这段对话始终围绕着钱,而且伊文斯冒险进来的确也是为了钱,力量对比就此扭转,主角因为钱建立了“稳定”的关系,并且有了感情:韦德对伊文斯的蔑视加愤恨、伊文斯的歉意、畏惧加厌恶。当200元奖金被摆上桌面之后,贝尔逐渐坚毅的表情以及克劳那个无可奈何的眼神,都为再一次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伊文斯将韦德带回家中,晚餐时间,韦德也坐上餐桌,谈话的开始涉及私人话题,比如宗教信仰和家庭,这在人物性格塑造上是一次质变,也对角色后来的相互欣赏做了很自然的铺垫。
影片接着交待了伊文斯腿伤的原因,这里一反影片之前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伊文斯曾经参加过林肯的军队,并不是懦夫,而韦德这时却大谈婚姻家庭,这种换位又建立在韦德与伊文斯妻子的交流上,过渡很平稳。
曼高德虽然没有在“救命之恩”过多着墨,但仍然以一场英雄救英雄的枪战戏作为敲开敌意外壳的卵石,但这场戏更多的像是在调动观众情绪而非打动角色感情,因为,跟原作不同的是,曼高德怀着对传统西部片的敬意,决定创造出两个英雄,虽然英雄的神话没有就此诞生,但却就此孕育。
在开往犹马镇的火车经过的小镇上,影片有种暴雨将至的感觉,人物情感在继续加深,但导演却再次将他们的关系推入谷底,电影中蕴涵了两种斗争:伊文斯要将韦德送上火车,韦德却要想方设法逃走;韦德同伙的步步逼近与时间不紧不慢的流逝,接着,两种斗争同时爆发,故事进入高潮,情感高潮也毫不懈怠地牢牢咬上,所谓时势造英雄,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200元奖金已经不是伊文斯的目的了,影片早已悄然离开了严峻的生活压力,将信仰推上了祭坛,伊文斯只是要把大名鼎鼎的江洋大盗韦德送上火车,接受应得的裁决,他需要留存一种单纯的男人的气魄在儿孙中传承,也正是这一点打动了韦德,英雄诞生了。不过[决斗犹马镇]还有更大的野心,它还缺少一个神,那就是韦德,他终于发现失去了可以相惜的英雄之后,他要么通过语言变回一位法外狂徒,要么用枪把自己变成一位神,最后,当开往犹马镇的列车渐渐离开时,韦德完成了他的涅磐,旷野上只留下了伊文斯的儿子,一个读懂了这部神话的人,他或许也就是我们。
西部的声音
担任本片配乐的是素有惊悚片、动作片配乐大师之称的马可·贝尔塔米(Marco Beltrami),一些我们非常熟悉的电影如:[虎胆威龙 IV]、[红眼航班]、[我,机器人]、[终结者III]、[刀锋战士]的原声都是他的手笔,这次的作品无疑成功了,如果我们不责怪它偶尔会比影片更容易抢夺观众注意力的话,它完全可以被视为[决战犹马镇]的另一种形式。除了继续延续旋律动作感、紧迫感的同时,这部作品还流露出些许大气,完全不像是40岁刚出头的贝尔塔米所为,也难怪他会被称为大师了。
吉他自然是主导乐器,这跟我们印象中牛仔的造型很契合,不过贝尔塔米把吉他用的不像乡村,而像史诗,此外,本片算是一部跟时间有关的电影,所以他的配乐节奏感极强,很有力度,吉他、提琴、鼓、锣都会被拿来创造类似心跳的搏动,可以称的上是一部让人心跳的作品了。
在西部片市场低糜的今天,曼高德选择翻拍一部杰出的前作确实困难重重,美国媒体的观点非常中肯,如果新的[决战犹马镇]不能超越前作,甚至如果不能保持前作水准,就可能彻底失败,不过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了一部拥有现代精神的老式西部片,一部有些萧瑟,有些忧伤的“酷”电影。
2 ) 中文题目有问题哈,片子里没去到尤马镇
片中的两个小镇,一个是丹埃文斯家附近的毕斯比镇,一个是押送本韦德上火车的肯塔辛嘛。
要说决战,也是决战肯塔辛喽~~~~
3 ) 本和丹,其实就是一个男人的,一体两面。
其他先按下不表,结局实在太匪夷所思,印象深刻!为此,我看了豆瓣上几乎所有像点儿样的影评,我看到各种牵强附会的解释,但真的,解释得差强人意,毫无说服力……本最后杀死所有千里驰援来救他的兄弟,无论怎么讲,都不符合逻辑。于情于理,于公于私,于黑道白道,东方西方,从古自今,都没有这个逻辑!有人说男主就是这种狂放不羁的性格,我就问一句,这种人品,在江湖上怎么混?不说以后他还混不混,就这种做事风格,之前怎么可能混的起来? 为了解决这个迷惑,我专门快进着看了57年老版。老版的结局是丹失手杀了查理,二人顺利登车前往犹马镇。 个人觉得,如此结局比较合理。 另外讲一点。本和丹在影片中惺惺相惜,可能是篇幅不够,交代得不够自然,显得比较突兀,但是我理解可能导演想要表达,这迥然各异的两人,实际上是一个男人的一体两面。每个男人都渴望成为本那样无牵无挂风流倜傥的"快枪手"跨马扬鞭行走江湖快意恩仇,可是又无法割舍亲情友情爱情的羁绊与温存。现实生活中的普通男人们,一边跛脚走在泥泞中,一边沉浸在罗曼蒂克的意淫中无法自拔……这种影片满足了他们这方面蓬勃的欲望而往往容易大受好评。
4 ) 找回尊严的旅程
开始也骂骂译名,觉得这片子叫这名字实在是侮辱啊!估计导演会中文看了这译名,也会脸抽筋了。因为这译名我看时是抱着暑期大片的心态看待,加上那韵味十足的海报。还有开始那场马上大战。觉得会是一部小人物爆发,一人挑十人的视觉大片。《决斗犹马镇》译名里面有“决斗”这词,但是除了开始时抢標车时,马贼与镖师的那场戏说的上是决斗,其他的枪战根本就是边跑边打的游击战打法,敌我的实力落差巨大...至于“犹马镇”就译得更加离谱了。
这片子走的是双主角路线,对两个人物处理得都非常的棒,我觉得两位主角可以象《寂静岭》那样分成表世界,和里世界来看。
先说说倒霉的丹,丹表面上是一位打过战还英勇负伤,拿过勋章的退伍军人,有着很好的枪法能开枪打死50尺外的野兔...因为环境和性格的缘故家里穷得快连饭也没的吃了,家里人已经因为他的无能渐渐的开始藐视他了。实际上,丹当过兵,但是没打过战,腿伤是部队撤退时被自己人误伤了的.枪法好,但只打过小动物,但是从来没“正经”杀过人.(从他在峡谷被印第安人袭击的表现,跟韦德比他太嫩了)押送之旅,钱是其次,重要的是希望能为自己建立一个高大可靠的一家之主的形象。
韦德看上去是一个无恶不做到荒野大盗,实际上他很向往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的,他对酒吧老板娘说希望她能跟他一起跑到墨西哥过平静的生活.跟丹和丹的妻子的对话都是可以看出的,他会成为大盗是因为他有一个可以为一杯酒死在酒吧的酒鬼父亲,和一个吧孩子放在车站等死的母亲。韦德说不上是劫富济贫,但是他很有同情心,讲道理。对丹的赔偿,丹对他提出的要求的一一同意,并且还问他还需要什么?对无辜死去的老弱妇幼也很同情.有点梁山好汉的感觉。象丹儿子说的“你并不全是一个坏人”
故事发展到了最后,到了车站。最初看时觉得很奇怪,丹为了继续完成建立坚强父亲的形象工程拼命。伟德怎么突然变了个人,不跑了。一厢情愿跟丹一起枪林弹雨往车站冲呢?后来一想可能伟德一直都希望能有一个象丹这样的父亲,而不是那一个可以为了威士忌命也不要的老豆,同时也很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一个人,当丹对他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希望在他的孩子面前能象个男人,他已经窝囊了一辈子了!他答应了丹,最后丹被跟班做掉了,一怒之下把“自己人”全干了。片子里面有很多对白和情节可以叫人细细回味,丹对政府那199美元补绪金的看法,那个杀人如麻一嘴巴仁义道德的老镖师,烧了丹家谷产的小混混,英勇的兽医,丹的大儿子,贪生怕死集体投降最后死的最快的三个警界精英~......
5 ) 决战犹马镇(深度剧透,慎入)
好久没有写影评了,一个是看得少了,再就是看的精品少了,当然,手懒也是一个原因。
《决战犹马镇》确是一部精品,不论从客观性还是艺术手法上,都有可圈点之处。
主演里面就有大名鼎鼎的罗素克罗,还有
一个演威风但邪恶的西部大盗,另一个是正义但是不威风的退伍军人。故事主要讲述的就是埃文斯为了200美元协助政府和铁路公司押解大盗韦德去车站的过程。影片中虽然没有四处充斥枪战,却弥散着浓重的牛仔的味道,人物形象都像是刀刻出来一样浑身上下布满了粗狂的线条,甚至连埃文斯的儿子也不例外。虽然同是粗狂,人物性格却各有特点。埃文斯隐忍坚强,本韦德沉稳潇洒,查理王子忠实凶残,埃文斯的儿子崇拜英雄,政府人员多阴线怕死。综观全片,政府人员强行圈地,不顾他人死活,保镖代其行凶,更好不愧疚的滥杀过印第安土著,查理杀人不眨眼,只认钱和兄弟,本韦德策划实施过几十起抢劫,只有埃文斯一家是好人,却也只有他们家过的最窝囊。在这种境遇下,埃文斯的儿子将敢做敢当坏蛋头子本韦德视作偶像也便不太奇怪了。剧中曾有一个情节,有人指责本韦德为了黄金曾经炸死了一节车厢的人,本韦德若无其事的更正,不是一节车厢,是整列火车,埃文斯的儿子在一旁不禁笑出声来。虽然崇拜,但是小伙子并不盲从,他依然站在父亲一边,协助押解韦德。他对埃文斯,自己的父亲,也有崇拜的感情,但却多了一层不解和怀疑,这从他多次的与父亲行为不一致可以看出来。显然,埃文斯了解自己的儿子,儿子对别人的崇拜超过了对自己的,这种心情可想而知,何况对方还是个过的比自己潇洒舒服的江洋大盗。所以要说埃文斯执意要押解本韦德是出于正义或者金钱,也不全对,其中还多了一份赌气。本韦德自然也了解这一点,但是他似乎比其他人更能感受埃文的内心,两人的生存原则虽然迥异,却隐约之间有种英雄相惜的意思。
这也难怪,在整部片子里,称得上英雄的也只有这两人,其余的人,像政府的人,身手太差,而身手好的查理等人,却太过残忍近乎冷血。可是即便这两人,也不能符合理想中的英雄形象,本韦德坏事做绝,虽然洒脱并且身手不凡组织多谋沉稳老练,却始终是个坏人;埃文斯虽然冷静勇敢,枪法超棒,人却做得太过窝囊,连自己的儿子都有些不服。
可是这样一个窝囊的人,本韦德却很瞧得上眼,一路上不断地攀谈,并且在关键时候迟迟不杀埃文斯,因为他在埃文斯身上看到了自己向往的东西,原则和正义。虽然我杀人无数,可我无时不在想着放下屠刀,奈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阿!潇洒的身影,是靠压制和牺牲心中的良知换来的,在埃文斯德身上,本韦德看到了自己一直向往和珍视的东西,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和社会,他找到了有能力作恶却不做恶的人,这就是他一直尊重埃文斯的原因。本韦德曾经对埃文斯说:我不敢去尝试帮助别人,因为那会令我上瘾,人们看着你的眼睛,好像你是他们的上帝。
在这期间,本韦德的手下查理一直没有放弃过营救过自己的老大,即便是手下有人动摇过,怀疑过。一路披荆斩棘的追过去,不由得令我们喜欢他的忠诚和义气。
三个人在各自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直到三个人碰到一起。查理为了救出老大,就要杀死所有阻拦他的人,埃文斯恰好看上去像是个死心眼,而本韦德又不想埃文斯这样白白死掉,于是三股力量拧在一起把影片推向了高潮。一阵激烈的枪战之后,本韦德的想法发生了变化,这是很自然的,其实在这之前,肯定已经有观众对埃文斯的执拗失去耐心了,如不是本韦德手下留情,他都不知道死掉多少回了,正如本韦德说的:够了,丹,我不能陪你玩了,你的儿子已经不再看了,没有人看你表演下去了,你为什么不趁着活着,带着你的儿子和你剩下的这条腿回家去!虽然埃文斯才是影片中真正的正面的角色,可是我想,在这一刻,所有的观众都是支持本韦德的。然而,影片最能给人震动的正是接下来埃文斯回答本韦德讲的故事:他虽然是神射手营的地神射手,可是他唯一参加过的一场战斗是在撤退,他的腿也是被自己射伤的,可想而知,他再也没有机会参加战斗证明自己,如同鸟儿在学会飞翔之前折断了翅膀。听完这个故事,我一下明白了他在家里的感受,他的儿子对他的看法,他的妻子如何看待自己的丈夫。他太需要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了,而本韦德这个世人皆知的大盗,正是一个这样的机会——虽然埃文斯并不是完全讨厌本韦德。从这一刻起,本韦德完全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那部分,本韦德和埃文斯就像一正一邪的两个双胞胎,是英雄这个定义的两个方面,他们身上那些优秀的特点加起来正好可以拼成一个完整的英雄形象。他们也想埃文斯的儿子一样一直在寻找着英雄,渴望成为英雄。所以本韦德开始在查理的枪林弹雨下帮助埃文斯押送自己,他要亲手帮助埃文斯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在埃文斯的身上完成自己的理想。他们的这一尝试几乎成功了,本韦德登上了开往刑场的火车,可是几乎同时,查理杀掉了埃文斯。我们几乎可以感受到本韦德一样的震惊,可是也许我们体会不了他的那份复杂的惋惜。然后,我们还没再震惊中清醒过来,我们看到本韦德木然地走下车,结果查理递过来的枪,满腔怨愤地杀掉了所有试图营救他的手下。我们再一次被震惊了,在还没有从第一次震惊中清醒过来的时候。这一次,除了震惊,我们还对查理抱有相当复杂的惋惜,虽然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强盗,但是他的忠诚和义气又让我们颇为喜欢。我认为这其实导演特意安排的,在现实世界里,本韦德也许不会对手下开枪,但是在电影里,导演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本韦德感受到的震惊和痛惜,我们收到的两次震惊叠加起来模拟了本韦德看到埃文斯中枪时的震惊,而我们对查理的惋惜,和由此产生的对本韦德隐约的怨恨,模拟了本韦德队埃文斯,自己的梦想,以及对查理的感觉,这真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感情移植的方式,我的看法是此片因为最后这三十分钟尤其是从本韦德与埃文斯联手到他杀掉手下这段,使得影片成为少有的经典之作,无论是观赏性还是艺术性上。
最后本韦德自己登上了赴往刑场的火车,在埃文斯儿子的面前,他用这种方法为保护自己和埃文斯儿子的梦想做了最后的努力。当然,随他而去的马是观众们相信,他最终是不会死掉的。
6 ) 这才是真正的背背山
博客废弃,整理以前的东西扔上去,现在看看这片仍然颇具喜感,哈哈,我喜欢一切令人愉快的东西。
果然瓜瓜看犹马也看得很high,于是某年某月某日从中午洗碗开始,我们一直很high地讨论了大半天,从“炮灰二当家华丽的双排扣上衣真好看”,“两个儿子长得也很有前途呀”,“RC的包子脸居然也让人觉得可爱”一直到“哎呀绿眼睛真是罪过”,“炮灰就是要为一见钟情牺牲的啦”,“这哪里是押送,分明是两个人手拉手HLL的私奔逃难啊”,当然最后还是免不了回到我们HC的重心上——“贝尔怎么又那么瘦,那张脸都削下去啦”,“他演正直的人他演正直的人他演正直的人他演正直的人,我还是喜欢他BT……TUT”,“贝尔坐在窗边自嘲地一笑,哎哟哟,我的小心肝抽了啊啊啊”。
犹马镇真的是非常欢乐的片子,不是说它的结局或者三观什么……而是每个人看了这片子都会很满意,“笨”很强,“蛋”很棒,炮灰也很好,故事也说完整了,中心也有了,三观也正确了,蜜月套房也住了,天下大同,可喜可贺,欧也~
一些讨论的记录:
瓜:原来贝尔的儿子就是爱国者里面那个儿子,他怎么老演别人儿子?
我:看他的脸,他现在真没法演别人老爸……
要给人家时间长大啊。
瓜:导演真是居心叵测啊叵测!
我:估计他是看背背山看腻歪了于是拍案而起发誓要拍一部真正的、西部的、男人的、背背山!
这真的是一座人心里的背背山了呀囧。
瓜:贝尔为什么不能演“笨”这个角色,“蛋”虽然很正面很积极,但没有“笨”、炮灰那么抢镜和讨好。
我:他从良了。(……囧)
瓜:据说他要和JP一起拍个片,好像也演警察追人家,另外还有个片MS还是追人家,都好正直啊,改邪归正难道为了他家娃?
我:估计以后他就抱着他家女娃看自己演的片,然后说:“娃,看到没,找男人就该找爹这样的好男人”。
瓜:没错。“连男人也爱你爹”。
我:这就是导演所谓的“押送”。
瓜:分明就是“笨”保护着“蛋”逃难啊,期间有些情节很囧……
我:私奔的道路总是有很多阻碍的……
真的是好欢快的片子呀,最后虽然是@#$%^&(防剧透)的结局,但是一点都不苦情。不管什么东西一旦苦情起来就让我忍不住囧rz了,而能够看得那么心花怒放,导演,你真是太懂现在女人的心了TUT。
电影之后不少人都提出了那些硬伤,所有解答借用回帖“坊间传闻:Wade fall in love with Dan.”如此一来所有BUG迎刃而解。没错!TX们,这才是被掩盖的真相呀=v=。
最后,缅怀为了一见钟情而牺牲的炮灰查理公主。
Dan,一个男人...生命都不顾,仅仅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以父亲为荣,这对于被父母抛弃的Ben眼中,可能是最伟大的人了.——摘自“爱斯米的七个”
本韦德对丹都能那么有感情对自己的兄弟却那么无情?有点太夸张了吧。
结尾时,导演神经发颠了?
最后本的转变太突兀,原因是之前导演对本的内心戏缺乏足够的描写,除了提到他的童年和母亲之外就没有了,但仅凭这些不足以促成他最后的行动,也就使得结局不像是升华而更像是九十度的急转弯。除此之外,整部影片相当精彩。
寻找生命尊严的倔强农夫和寻找亲情及理解的传奇强盗之间奇怪的友情故事。
I want to kill the script writer.
“有时候一个人长大了才知道自己多渺小” 好片!!居然被这么一部西部片感动流泪,真是没见过…《决战犹马镇》是对西部片的一次复兴,两位主角出色的演技让这部电影充满了令人激动不已的雄性间的情谊。
他从来都不是什么英雄,但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西部片。。。。其实我无感的。。。
借老版(原著)的好故事外壳,用现代的电影语言再创造,加入几场重头动作戏和“喋血双雄”感,酷多了。尤其声音效果太出色,让这张碟试了一遍又一遍。
一个贼为了成全一个父亲杀了自己所有的手下,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电影在这里升华,这是道路不同的英雄在终极追求之上的一致与和解。
一开始不大明白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后来想想明白了 你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电影 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Russell Crowe在这片里面的魅力真是秒杀啊...西部片中的英雄情怀是我的菜(难道是因为很基?!噗
一晚上没睡,凌晨4点开始看这个,看完就去考试,太强了我!这片到底算超级扯淡还是超级牛逼呢?!
可恨之人必有可爱之处,可悲之人亦有可怜之处,为了一个瘸腿农夫的小小尊严,一个西部杀手配合着完成了一部押解和救赎之路。所谓的正义邪恶在电影中早已经变得模糊而隐晦
一部极富诚意的西部片,怀旧的基调下却是崭新的风骨,通篇的雄性气息使人荷尔蒙急剧迸发,苍凉的配乐令人心潮澎湃。
3.10.To.Yuma.DVDRip.XviD-DiAMOND
一个强盗帮一个loser挽回面子的感人故事。
承接Unforgiven,启发True Grit,虽然Roger Deakins明显更棒,但这位摄影也不赖,而且让老版漏掉的很多细节都更加合理。最后一场戏的视听语言不如老版,但情节更合理。缺点是死人过多了,Barron,Doctor,Contention大屠杀,这一点老版更克制。Gretchen Mol和Peter Fonda最出彩。子弹飞纯抄袭,蓝光加一星
3.5,以父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