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那个沉降了的,并不强大,但依然伟大的世界
我觉得这是我个人有生以来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即使现在已经过了一整天,我还是对此感到激动;
这个念头的产生几乎是一瞬间的,当Radio Rock开始下沉时,加文.卡瓦纳发出了最后的求救信号, “对不起,东经250度,接下来是一首很长的歌曲,我希望我能一直在这儿” 随后他放下唱针,黑胶唱片流淌出Procol Harum的《A whiter shade of pale》,舱内一片狼藉,全世界也陷入了狼藉,男孩沉默, 女孩流泪,一个伟大的世界随之沉降;
It's 1966, the greatest era for British Rock n' Roll.
那时候,距离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已然十年,也许他和阿兰金斯堡饮尽了全世界半数的杜松子酒,三年后他离开这个世界,没能好好地看阿波罗登月和那些曾是他追随者的年轻男女们在一个叫伍德斯托克的小镇尽情放歌,唱出了永恒;从美国传来的“垮掉的一代”精神在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峡受浸,人们除了迷幻药和性,正为着披头士的摇滚乐而疯狂;那年,英格兰夺得了世界杯,即便如此,作为队长的博比查尔顿在日后许多民间的英格兰历史最伟大足球运动员评比中却敌不上另一位北爱尔兰人,那人叫乔治.贝斯特,被称为“第五位披头士”;
总而言之,那是个超出你我认知的世界,你瞧,一部收音机,便成为一个家庭或一群修女收获快乐的方式;你想,如果全世界的心情被牵系在一艘漂泊于蓝海中心的不夜船上,这本身就是多么不可思议而浪漫的一件事;
同样浪漫的还有飘荡着无处不在的,复古考究的气味,令人沉醉;从Love Actually里走来的Bill Nighy依旧是看似散乱实则不苟的发型,多了一件双排扣塑身套装和一条丝巾,从Capote里走来的Philip Seymour Hoffman蓄起满脸络腮,披上咖啡色的夹克,斗胆问女孩们的癖好,从Simon Pegg身边走来的Nick Frost侧脸是夸张的两鬓,出口是浓浓的英式口音,还有随处可见的披头士发型,弥漫着时代的印记;这些早已离我们远去,无论是Marc Jacobs还是村上隆,都没可能再复制这样的传奇;
如果你喜欢摇滚乐,你不必像浦泽直树那样相信摇滚乐可以拯救世界,你也不必像贾宏声那样爱摇滚爱到神经质,你只要有一点喜欢摇滚乐,你便会被那个伟大世界洋溢出来的光所照射,身体会跟着摆动,从内心里哼唱出一段熟悉的旋律;
许多人觉得那是个失败的世界,我认同那是个千疮百孔的世界,但我还是觉得她的伟大占去了多数,正如豆瓣September说的,“在那个年代,大部分人相信有的东西比生命更可贵,比如爱,比如理想,比如信仰” 我相信那几近痴念的力量曾把全世界拧在一起,每个人都在探究生命的意义,想方设法要让世界变得更好,只是这股力量横冲直撞来得过于凶猛,世界并没有做好接招的准备;
阿波罗登月后世界找到了一条前进的路,现在你我身处的这个世界已经足够强大,但我总感觉我们的生命强度正变得越来越微弱,越来越微弱;
我明白我之所以如此喜爱这部电影,是因为Curtis为这个世界的人们再现了那个伟大的世界,那个已经沉降了的,并不强大,但依然伟大的世界;
那是一道可以照亮渐弱生命的光束;
2 ) 这是最好的时代么?
这就是政府的意义,你不喜欢什么事情,你就出台一项法律把它变成违法的。政府反对人们自由。——这是多么牛逼的台词啊,还好《海盗电台》是一部英国电影,否则我连感慨它牛逼的权利,都没有。
不止一个朋友,在看完这部影片或者仅仅是看到海报的时候,都言之凿凿表示我一定会喜欢这部电影。还真让他们说对了,这种洋溢着英伦范儿、搞点小文艺、充斥音乐和激情、构筑一个理想国的电影,重点是结局还不是悲剧,那真是每一帧画面、每一句台词都卡在了我堕落的审美情趣上。
《海盗电台》的故事夹杂真实的时代背景和荒诞的虚构主体,一群行为乖张、性格各异的家伙,在一艘公海上飘荡的船舶上,建立了一个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草根摇滚电台,以这种方式来对抗英国对民间电台的管制,并借此愚弄BBC每天只肯播放45分钟的流行摇滚节目的愚蠢和保守,这一切的桎梏和反抗,只因为摇滚和嬉皮在当局看来是“下流而肮脏”的。电影的主线人物是被母亲送上船寻找未来的年轻卡尔,而爱之船上的几乎每一个DJ都得到了足够释放光芒的空间,连那个唯一的蕾丝边女厨子也不例外。
从时间节点上,《海盗电台》几乎是《这就是英格兰》的前传,整个大不列颠帝国还在60年代的保守中摇摇欲坠,从气质上,《海盗电台》则是《制造伍德斯托克》的英伦版。
导演理查德·柯蒂斯和李安一样,在缅怀了摇滚乐作为社会改革急先锋的伟大和不朽同时,以青春的放纵为旗帜,以狂欢的有序为底线,歌颂了记录他们成长的美好60年代。唯一不同的是,局外人的李安以自己的方式解构了真实存在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他越是试图还原历史,越处处显露出自己的主观臆断,谁让他当年只是守在收音机旁来感受摇滚乐摧枯拉朽感染力的一名台湾学生呢。而身处时代洪流其中的理查德·柯蒂斯,反倒是在电影中小心翼翼创造了“海盗电台”这样一个虚拟载体,不过,我相信那些诸如两代台长桅杆对决、新婚17小时别妻等看似荒诞不羁而又让人激情澎湃的细节,一定都有时代真实的摹本。
看《海盗电台》最大的乐趣是在表达一个相对严肃的主题时,影片用了憨豆先生式的英式无厘头幽默,这也让影片后段诸位DJ誓与电台共存亡,捍卫摇滚“Rock&roll”的狗血台词也变得举重若轻起来,那句堂吉诃德式的“我是为音乐而活,但现在没有活着的理由,我愿意为它而死”,轻易地让我热血沸腾并心生向往。影片的另外一个卖点,则是贯穿影片始终的60年代伟大的英式摇滚流行乐,从经典到不能再经典的Skeeter Davis的《The end of the world》到完全跳跃时空的Duffy的《Stay with me baby》,一部讲述摇滚乐的电影,没有什么比那些经典的音乐本身,更能煽动观者的影情绪的了。
坦率说,李安姑且还能称得上那个时代的旁观者,成长在中国封闭80年代的我们,只能算那个时代的眺望者。我们现在即使能感受那些经典音乐的美好与震撼,也只能通过导演的作品去憧憬那段岁月的激情和迷幻。其实,我相信这种电影艺术所呈现出来的激动人心的叛逆美好,也一定是导演对记忆过滤美化后的产物。就好比是嬉皮士最后也要打上领带,摇滚电台的海船也要沉入大海,但看完这些作品最让人嫉妒的是,不管怎样,那确定是一个值得让他们记住的年代,有放纵才知道能走多远,有沉沦才更理解什么是自由。
当我们不用再靠电台和黑胶片,就能下载全世界的音乐时,我们确认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么?很多时候,我都庆幸自己活在当下,甚至无法想象,没有电脑和网络,整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而更加无奈的是,回首我们成长的年代,那也是一段国家慷慨激昂而个体灰头土脸的时光,我现在所能想的起来的细节大多写上无忧无虑和不咸不淡的标签,那些听卡带、混电子游戏厅、溜进录像室已经是其中难得的亮点了,而这些因为在被提速的工业化进程里,因为无人提及也很快就要被时代忘记了。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最大的悲哀是,青春来不及或者说容不得叛逆,就已经行将结束了。
3 ) 删了恶心的部分,很好看的超长mix MV一部
【按】大半是摘抄,那天弄好不知道放哪儿,索性作罢,刚才不下心又找到了,就来贴上一帖。
看完片子,不爽,于是挑了豆瓣前五页三星以下的评论,不多,却都说的挺靠谱,且有人妙语连珠。
四星五星的,姑且认为大家都太渴也太可怜了,人家海盗电台有人说fuck,我们只有HX的豆瓣电台和充斥着阳痿广告的电台,奶奶的,于是失去了冷静的判断力。或者,是一种情结的满足,于是真觉得有意思。所谓爱上别处的生活,爱的不是某种生活,而只是别处。那艘船就是他们的别处。
我的观点如本文标题,有些镜头还是很漂亮的,摄影和剪辑都有出彩的地方,音乐就不用说了(只是挑一些牛逼的老歌串串,有一亿人可以做到)
太多恶心的内容了,比如所有正儿八经秀精液的和空不垃圾I love R'nR' die for music的;连青春都不生猛,娘兮兮的。另外这部电影对女性的态度令我很不爽,傻屌崇拜的厉害,搞得我看的时候连性欲都很低落。“山寨泰坦尼克+粉丝是多么有用啊!”的结尾,简直就是瞎逼烧钱。
说实话太让我失望了。不装逼的说,《真爱至上》那样水准的主流温情喜剧我超爱的。理查柯蒂斯怎么堕落的这么厉害。生生浪费了我钟爱的销魂老戏骨比尔奈伊。
我是不是该怀疑这部电影不是赞美摇滚的,它根本就是反讽的。它要说的就是:摇滚除了能让人在麻木的现实中YY一下,爽一把,骗几个妞儿,别的也干不了什么了。而大家爱的,就是这点精液+精神鸦片,瞎逼崇拜崇拜,再糊弄糊弄自个儿。
不过,有一句台词超爱的,私人青铜老师的“最亮点最英国”点出我的心声:西蒙同学说,老婆跑了我之所以活下来,因为我为音乐而生,我也能为音乐而死。我正一阵恶心,哪知那个小个子新闻联播说,我为新闻和天气而死。至少是为天气。这句台词太英伦太牛逼啦... @摇滚还是失败者大聚会
http://www.douban.com/review/2360778/
以下摘自豆瓣评论。马克用
诚然,摇滚这个常和性与酷沾边的词汇,略带神秘而又很难解释清楚,于是乎一大堆的青年蠢蠢欲动,仿佛哥摇滚了就是酷,哥摇滚了那姑娘就那啥了。 from 小角色 @教你如何成为一名伪摇
http://www.douban.com/review/2367860/
昨儿一朋友跟我说了一句话“摇滚乐是好多人的G点,稍微碰一下就射了”,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他们的观点是跟摇滚乐沾边的就不是傻逼,但凡有人喊一声“摇滚”,他们准不假思索的喊“万岁”并且痛哭流涕,可能这电影是拍给他们看的,摇滚乐里没傻逼么?有,多了去了。 from 鲍勃辛 @珍爱生命 远离烂片
http://www.douban.com/review/2585403/
希望有人能告诉我这不电影怎样看才能好看,我现在还坚定的认为把屏幕关掉看这部电影是最好的选择。 from 狩魔猎人 @真让我伤心啊!
http://www.douban.com/review/2307817/
摇滚乐来自生活,没有发自生活的情绪只能停在摇滚乐的表皮。此片的生活在哪里?在船上?之所以在船上,正是制作者无法在生活中反映摇滚乐的影响,干脆取巧把故事的矛盾安排在脱离生活实际的船上。扒掉那层比基尼,剩下的就是瘦骨如柴的肉体,我看着,没有欲望。此片,煽情来的赤果果,就像类似“团结就是力量”的口号,你们欢呼吧。 from 早米庵 @摇滚乐就是文青的潜规则
http://www.douban.com/review/2302126/
我们来分析一下此片中比较high的因素:一:大量的老歌儿。对于不知道为什么喜欢怀旧为什么喜欢摇滚的怀旧青年而言,这就是大量的tits和hips,本能的刺激。二:以摇滚的名义互相操。对于当不上骨肉皮以及当过骨肉皮的朋友,这里属于拉近生活距离的手法,就好像毛片儿里虚幻的都是上门送外卖的诱奸主人公,让男的女的都觉得自己也可能赶上一样。三:打着摇滚的旗号做宁死不屈状。这个类同于被容嬷嬷扎针,纯粹是自找SM,而且极假。不过,快到高潮的时候哪管那么多,只管看就是了... from 死人青铜@手淫片儿之一
http://www.douban.com/review/2373887/
4 ) 千帆竞逐,摇滚不灭
有些电影,你要上它那个“道”才能理解它的乐趣,比如《海盗电台》,当一些人说这是部“傻片”,如何如何烂时,却依然挡不住相当多的摇滚迷泪流满面的将这部电影捧上神位。首先表态,我爱死了这部电影,看到最后千帆竞逐的场面,我也有了想哭的冲动,所以看到有人骂这片如何傻时,也难以理智的想回骂,娘的,你他妈听摇滚吗?!
有些电影,以一种情感感染人,比如这部《海盗电台》,你有被深深代入到影片的感觉,那两个小时,你的脉搏几乎随着这部电影的节奏而动,已经不会再去从什么剧情、摄影、导演、演技之类的角度分析这部影片,而就是凭着一种纯粹的感觉,因为这部电影让我很high,所以我也要想大家力荐。这是部极具摇滚精神的电影,它的反叛,它的自由,它的率真,结合同样具有自由精神的“海盗”二字,更是如此。“海盗”如今已经抽去了早期那种杀人放火的杀气,更多蕴含纵横海洋的自由精神,比如《加勒比海盗》里面以杰克船长为首的一帮神经质海盗(有趣的是,本片的船长正是《加勒比海盗》中的章鱼船长戴维琼斯),比如现实中,瑞典甚至有以网络分享为纲领的“海盗党”开始登堂入室,正式进入政治生活,让无数反盗版的大公司们窘迫不已。在20世纪60年代,有这样一群海盗,他们没有使用刀戟,没有使用枪炮,凭借一种叫做“摇滚”的音乐,“挟持”了无数人的耳朵和心灵,这是一艘自由之船,一个乌托邦的世界,我已经看了太多描述未来世界如何可怕的反乌托邦电影,所以当看到这样一艘自由之船凭借声音让无数个体组成摇滚乌托邦的时候,怎能不感到激动?
船上的诸位都是些肉体凡胎,在他们身上你看不到“高尚”,只看到率真,有时候他们尖酸刻薄,有时候又真情流露,有时候游戏人生,有时候又豪情万丈,他们也会为了女人争风吃醋,但是也会为兄弟两肋插刀,最后心有芥蒂的兄弟也会重归于好。这是多么纯真的画面,大家想哭就哭,要哭的尽情;想骂就骂,要骂的过瘾;想笑就笑,要笑的痛快;当然,想XXOO,也尽情的去XXOO。自由的声音常常让权威恐惧,本片将这种力量浓缩到一位部长身上,一位立志一年内关闭海盗电台的部长,他歇斯底里,他张牙舞爪,他使劲浑身解数想要关闭电台,而它的手段一个比一个卑劣,也更反衬出那首自由之船上的人们是多么纯真。终于,眼看他要得手了,当他手持红酒,与家人在收音机旁得意的等待着电台最后的广播时,哪里想到DJ以让拥趸流泪的语言抒发一阵离愁别绪后,立刻就高呼“let’s rock!”,那一刻,少数官僚的恼羞成怒和多数拥趸的欢呼雀跃形成鲜明对比,自由的精神在那一刻喷薄而出,势不可挡。海盗永远不会被陆地的法律束缚,摇滚乐也不会因为一些官僚的恼羞成怒而停止,一群那么可爱的人们在坚持,在梦想,而这种精神也深深带动了更多人,在影片的末段,海盗船遇到海难,眼看即将沉没,而当那部长不愿施救,露出他最后血腥的卑鄙时,船上的勇士们还在坚持广播,船上还有人视珍贵的唱片甚于他的生命,他们簇拥在船头,本来意外将迎来死亡,没想到却引来了国王般的拥戴,相信不只是我被最后那么多人自发驾船前来营救他们的场面所感动,那一刻,他们成了王,民众选择了他们,选择了摇滚精神,而非官僚的思想。最后,大家高呼“Rock 'n ' roll!”时,也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在迈克尔杰克逊死后,我就曾经写出我对他价值的看法,“国王有两种,一种是在众人拥戴下坐上宝座的;一种是拿着刀枪抵着众人拥戴他坐上宝座的,迈克尔是前者”,“一个黑人小男孩,竟然凭借歌喉和舞步,成为美国的时代象征,成为一代人精神塑造的重要一环,成为让政客们汗颜的真正的人民国王。”,海盗电台的精神同样如此,他们以自由的声音感染陆地的人们,让千万人汇成摇滚乐的海洋,沉没的只是一首破旧的船,但是那种精神永不沉沦,所以,在今天,更多的电台在播放摇滚乐,而在60年代后,摇滚乐领域也继续涌现更多明星,让更多的人去享受这样的音乐,包括中国人。中国的摇滚乐在经历了20世纪末的一阵高潮后,如今正处于一种混沌期,处于一种大家戏称的“土摇”、“穷摇”阶段,但是我相信混沌中总是蕴含着力量,你看和我一样有那么多中国青年被这部讲述英国60年代摇滚文化的喜剧激动的欢呼雀跃就知道了。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56288b02bfa843064bfb518d.html
5 ) 总有一些东西,我们爱之如生命
不得不说,这是我在大荧幕上见过最美好的一次沉船。现在这艘沉没了的摇滚海盗船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再次驶入我们的视野,直击我们的心脏。
知道这部电影的时代背景后,我就把它列入“今年必看”的名单。上世纪六十年代, 我热爱的年代。我不知道把这10年从历史中抽掉,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还是更糟糕--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六十年代,我们的世界一定比较无聊。
有句经典的话:“如果你记得六十年代发生过什么,那么你没有真正经历过。”对于一个以大麻和迷幻摇滚为标志的年代,你知道这话并没有言过其实。
但总还是有些东西被铭记下来。
六十年代是革命的时代。但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场革命像它这样迷人,以后也不会再有。这场革命的关键字有:反战,民权,反政府,性解放,女权主义,黑人权益,同性恋权益。
这么多的运动,现在穿好衣服去参加你的游行吧~
如果你是女人,你既可以像肯尼迪夫人一样装扮得优雅而得体,也可以套上刚刚流行起来的紧身牛仔裤和迷你裙展示你的曲线。当然,还有裙裤和空军装提供更多的选择。
如果你是男人,不如留长头发蓄起胡须,哪怕卫生状况真的堪忧,但只要女孩们喜欢,管它的。
那个年代有太多迷人到死的家伙。安迪沃夫用他堆砌的番茄罐头征服了美术馆;肯尼迪总统和他的夫人夜夜在白宫举行派对;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震撼了所有人的心灵;永远的战士切格瓦拉以自由的名义不懈奋斗;当然还有所有人的上帝――甲克虫乐队。
而比这些迷人的更加迷人的,是那一张张饱含希望和梦想(当然还有吸食大麻和LSD以后的晃神)的年轻面孔。
“如果你要去三番市,请记得在发间别上鲜花”
也许很多人都还记得这首著名的“San Francisco”。
六十年代的年轻人称自己为“花的孩子”。只要你在头发或者口袋插一朵鲜花,那么你就是兄弟姐妹中的一员。爱与和平是他们的口号。每个人拍照的时候都摆过这个姿势吧――食指和中指一起组合出一个V――恭喜你,那就是爱与和平。快坐时光机回六十年代,你是他们的一员。
那个年代绝不会缺少的东西除了游行就非集会莫属了。
最著名的是1967年的“爱之夏”。超过10万的年轻人从世界各地蜂涌进三番市,交流彼此不同的价值观。当然,在大麻和音乐的催化下,交流进行得顺利极了。夏天结束后,年轻人们都带着新的经验和想法回到各自的城市, 精神高昂。
美国是这场革命的中心,但它的影响波及了整个西方甚至全世界。在《海盗电台》里,我们看到了反政府,女权,同性恋,性解放,毒品,连越战都以玩笑的方式提到了。当然还有摇滚--这几乎是这个电影的全部。
片中大部分主角从年纪上来说,应该属于“垮掉的一代”。但他们的精神无疑是花之世代的。比四五十年代要来得积极和明亮。
我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是船舱进水的时候,Bob倔强地抱着他那一箱子的唱片,在“father and son”悠扬的调子里缓缓下沉。无论Carl怎么劝说,他坚持着一味摇头。最终亲情占了上风,箱子落在了甲板,唱片脱匣而出漂浮在水中。他挣脱开Carl在水里不停翻找,挥手紧紧抓住了其中一张――在这命悬一线的生死时刻,他对着这张被救下来的唱片竖起了大拇指,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有没有什么东西,你爱之如生命?
每个人都被问过这样的问题吧:如果可以穿越,你要回到什么年代?
我的答案很久以来都是六十年代。
我书房的墙上并列着三张照片:毛泽东,切格瓦拉,甲克虫乐队。共同点?
唐诺在他为《刀锋之先》所作的序言中写道:
“什么样的人最爱谈死呢?
答案是:恋爱中人、宗教中人和革命中人。恋爱时,它叫生死相许,宗教时,它叫殉道燔祭,革命时,它叫慷慨献身。”
生命无疑是可贵的,勿庸置疑。但在那个年代,大部分人相信有的东西比生命更可贵。比如爱,比如理想,比如信仰。
跨过一个千年的我们,站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世界每天都以光怪陆离的崭新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永远有新的面孔,新的影像,新的声音,新的文字。我们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变得疑心重重。
人口膨胀,环境污染,恐怖主义,金融危机……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于是我们堵上了耳朵不听,捂住了眼睛不看。电视里开始充斥着无聊的笑料,大荧幕成了爆米花的狂欢。我们一边欢笑一边嫌恶。
爱?理想?信仰?大家可能会说:哦,你莫装B了好伐?莫装B。
可是,我真的不知道,除了相信爱理想和信仰,我们还能相信什么。除却爱理想和信仰,我们还剩下什么。
宣布船体进水的那一刻,全部的人都表现得非常平静。他们的平静并不是因为预知之后会有人来营救,也不是因为面对死亡毫无惧怕。
你害怕死亡吗?废话。谁不害怕。但有没有什么,强大到让你能够战胜这种恐惧?
他们是怕的,当然害怕。但是对摇滚的热爱和对自由的信仰,让他们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
1969年,阿波罗号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走向太空的梦想。好了,现在我们必须跟六十年代说声再见了――这真是一场完美的告别,不是吗?
就像那个年代的吸毒者宣言:Turn on, turn in, drop out. 那些花儿,开在了时光里。
If you’re going to San Francisco, please take me with you――I mean, San Francisco in the year 1967.
6 ) 如果摇滚是这副样子的
如果你还是小孩的是时候。曾经在深夜听过摇滚电台播着你最喜欢的歌 如果你会跟着音乐摇晃。装着弹吉他的动作发疯 如果有个船长长的像傻逼法国人。老但是依然跟时髦。有问题都由他来解决。像个爸爸一样纵容你们做恶 如果有个首席主播是一个Fuxking 美国人敢在大气电波中说Fuxk 如果有个传奇DJ长的基本和Paul Weller没啥两样。性感又卖骚 有Les。有Nerd。有Nut。有Thick。有Wanker。 肥但是帅的男人。你曾经见过他在Hot Fuzz。他说你不上课Good On Ya. 你们充满激情的上班。充满色情的下班。 一群爱音乐的人猜着心中的偶像。说着经典的形象。经典的老造型。互爆糗事玩YES OR NO。 如果你身处一个country有个傻逼的正腐。他们办事效率慢。腐败无能但能让你绝望。 谁不是曾经操过别人的老婆。 谁的老婆又不是曾经被操。第二天播音却能像什么都不发生般的让人落泪的敬业。 星期六有操不完的女人。 在甲板上打篮球,在桅杆上决战。全身残废再称兄道弟。 连圣诞节都和他们过。 如果有个如此痴迷于音乐的老爸。 如果你的25million听众无时不刻的围着那该死的音响。连那或许平时禁欲许久的老处女都在收音机旁卖骚 又如果。明知道要死了。为了那该死的音乐却不像个coward冷死在海里。心里默念着Fuck your majesty的敬礼。那个或许是最后的敬礼。 如果。'Titanically'。并看到count说出那句Chicken.听出Beach Boys Wouldn't It Be Nice. 如果当Father and Son响起。眼泪几乎夺眶而出。接下来又为儿子父亲换位而傻笑。Bob掉下去的那一霎那仿佛想到拿了奖的那个动画积木之家。 如果你进水那时候你你直接听出来是The Who的Won't get fooled again.如果你最后不看字幕都听出来David Bowie的Let's Dance并且像Brad Pitt一样扭。如果你最后的专辑几乎全部都听过了! 如果你也喜欢这英国口音.也爱着怪怪的词. 如果你也早操蛋的被剧透了差不多了. 如果你也爱无政府主义 Welcome aboard,then.
真特马的带劲!
遥远的保守年代,年轻人用摇滚乐冲击禁锢。
邪恶的政府 。自由放荡的R ock DJ 。这是1960s的童话。主题不是摇滚乐。整个故事只是努力从古老的摇滚乐时代里挤出边角笑料来。一群男人在船上。会发生什么。这只是部喜剧。1960s只是件衣服。下次换上70S。还有80S等着呢。
一种情绪
西蒙佩吉或盖里奇那透露着精致的简单粗暴,在理查德柯蒂斯这里永远不会体现,他的电影包装精美色彩鲜艳,同时却也失去了英式喜剧的洒脱和随意,风格更近似于美式工匠电影;一群出色的性格演员(jen和roy看到你俩我就泪目了)也只能掩埋在表面性的摇滚精神和串场的名曲里了。
因为一直对摇滚无感,所以这部电影一直没有看,以至于差点错过。电影始终充满激情和浪漫,英伦风情美得让人沉醉,还充斥着对自由的执着。当唱片随着轮船的沉没而漂泊于大海汪洋,摇滚的疯狂已完全蔑视了一切。Rock'n'Roll!★★★★
be gentle,but be firm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关键时刻,粉丝能救命啊……
Rock&Roll,rock the world!!!!!!!!!!!
与此同时,政府高官与国家电台却开始注意到这些无政府主义的小团伙,并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从最初的封口令,到后来的军队驱逐,对抗愈演愈烈
这无疑是我看过的,最摇滚的电影。
六零年代Rock&Roll之魂巨燃,真男人的片子...真英国范儿的合拍!开着蒸汽船的勇敢海盗水手们,用自由的音乐大肆劫掠。女王的军队做作无能,所选的提督蠢笨可笑,男孩的初夜如此重要,千帆竞渡的自发救援很令人感动,这是传奇片嘛!这是现代浪漫海盗片嘛!这是勇于追随自由的一帮游骑兵嘛!
摇滚、毒品和性永远是吉祥的一家。
有没有六星啊?!!!! 笑中有泪
这是一个给人们梦想和欢乐地电台,这是一个乌托邦的电台,这里有爱,有梦,更多的是音乐带给人们的欢乐。是那些嬉皮士们 的DJ带给了人们这个只属于我们的电台。音乐很棒!摇滚万岁!
我想说,给五星的人是有梦想愿积极心未死的人.给一星的,你已厌世你已反感一切美好事物,鉴证完毕.
《真爱至上》导演、《诺丁山》《BJ单身日记》《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编剧、《憨豆的黄金周》制片…依然励志,依然Happy Ending,依然内流满面。
一星给Richard Curtis,一星给所有的fuck,shit,testicles,一星那些听电台的美好的人,一星给大不列颠,一星给摇滚
England, the Kingdom of Rock'N'Roll, the Nation of Hope
啥叫牛逼?牛逼就是逃命的时候还用仰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