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你给我的拥抱是习惯么
“我们不能通过逃避生活来获得安宁,伦纳德。”这是电影[时时刻刻]里伍尔夫对丈夫说的话。
可惜的是,很多时候逃避生活也并不一定就能获得安宁。生活永远无处不在。
萨姆门•德斯的电影看过三部, [美国美人][锅盖头]以及这部[革命之路]。
我喜欢说他的电影里没有希望。或者换种说法,在他的电影里我找不到意义。
婚姻,战争,爱情都是如此疲软的名词。时间过去后,我们除了狼狈不堪之外,慨叹显得那么多余。
迪卡普里奥•莱昂纳多和凯特•温丝莱特十年之后的再次合作。十年前,他在泰坦尼克号上深情款款的对她说,你跳我也跳。十年之后,他在客厅,在公路,在无所不在的场所里与她争吵。他搬出一个男人的追求,他说出一个女人的妇道。但其实谁都知道,我们所执着的不过在给生活找一个借口。这个借口让你继续忍受生活,忍受得信誓旦旦。他们把这个叫做智慧。
他说巴黎是他的梦中城市,他说那里的人活的很有精神和这里完全不一样。
他在一个濒临绝望的女人面前谈他的理想,谈他对现实生活的诸多不满。仿佛这样才像个忍辱负重该被珍惜的男人。
也许有天静下心来你会想到,你并不是厌恶现实生活,而是厌恶现实生活不够推崇你。
理想不算清白,梦想也并非追求。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是不是爱情有一天都会变成这样。拥抱变成习惯,亲吻只是寂寞。结婚多年有各自的婚外性行为。在某天下午看着对方的脸,突然发现已经没有任何形式的爱情了。没有嫉妒,没有思念,没有任何可以让彼此牵连的东西。巴黎才真正的开始变得很遥远。
但其实疲软并不是来自于生活本身,而是来自于创造生活的自己。
大多数时候也并非没有选择,或者因为胆怯,大多因为私心,也统统把妥协推给非人为的力量。然后做出一副饱经沧桑的样子。
如果拥抱到最后都成了习惯和落寞的话,不如不要拥抱而是放手吧。只怕放手之后又将跌入下一个让人疲软的拥抱。反反复复如同嚼蜡。
然后突然记起来泰坦尼克号里杰克对露丝说的话,他说,获得这张船票是我一生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好事情,我很感激,露丝,我很感激。
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就是这样吧,你能在睡醒的时候握住一个人的手,然后看着窗外见亮的天空,默默的在心里说,我很感激。
2 ) 如果有天你淹没人海,请割开手腕看看里面是否还有热血涌动
距离我上一次看电影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周,但距离我上一次看到一部如此打动我,甚至可以说是震撼我的电影的时间,我已经不记得了。在这个春意几乎有些深重的晚上,看完这部片,我激动得只想要大声歌唱,抑或抽上一根烟,在这尚余几许上个冬日温度的薄凉的晨风中。然而我现在惟一能做的,却只是用这双颤抖的手敲下这篇混乱的观后感。
记忆角落的落寞梦想
你上一次做梦是什么时候?你上一次憧憬的未来有怎样的美好景象?小时候你在课堂上作文本里用稚嫩的笔迹写下对将来的期许,你豪情万丈,你踌躇满志,因为你还是个有着无限可能的种子,可以长成任何你希望长成的样子。你向往每一个远方,你好奇每一种生活,你追逐每一个你爱慕的姑娘,无所畏惧,无可抵挡。虽然那时的你几乎一无所有,连基本生活都是靠着一份不靠谱的码头体力活维持,但你还可以以晋身为超市的夜班收银员而沾沾自喜,自嘲这是更迷人的事。因为你有着这世上最值钱的资本——青春。
几十年后,你穿西装打领带,拎着一个公文包,走在早晨上班的拥挤人群中,面目模糊,几乎难以辨识。你不明白曾经风趣迷人的妻子为何如此暴躁,她和你一起走路回家,却隔着比两个陌生人更远的距离。你们没有共同话语,只有死气沉沉的早餐时光和一场场歇斯底里的争吵。你不明白为何有了一份更体面的工作后,你反而失却了当年的热情,只是习惯性地朝九晚五,随便敷衍应付。你更不明白,少时曾经祈求上帝千万不要重蹈父亲覆辙的自己为何做了和父亲一样的工作,甚至还在同一间公司。
你压抑、你不满,可是你唯一的放纵只是对上司撒个小谎翘小半天班,然后和同事小姑娘吃个饭上个床。临末了,你还要急着赶火车回家,惴惴不安地回去做个丈夫、父亲。
你不再是当初那个想要感知一切新鲜事物的激情青年,你不在乎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只要一家安定温饱,庸庸碌碌算什么,做无聊的工作算什么,狗屁梦想又算什么?
三十岁的重整河山
转眼你已到了而立之年,唯一的成就就是沦为了茫茫人海的普通一员。虽然早上对着镜子的那一刻,或者酒酣耳热与小姑娘调情的那一刻,你还有些唏嘘,但你基本上已经做好了对生活妥协的准备,不再考虑梦想这种虚妄的东西。
然而有一天,你那和你一样精力充沛不甘平庸的妻子忽然鼓动你说要一起去巴黎寻梦过真正的日子。对这异想天开的计划,你震惊了,你觉得荒诞不切实际,你试图竭力劝说妻子打消念头。可是最终你被说服了,或者根本是你被引诱了。沉睡在骨子里躁动的血液开始奔腾,唤醒了曾经对这世界野心勃勃的你,仿佛一夜之间你又变成了当初那个意气奋发的青年。这么多年,你终究还是放不下这个巴黎梦。
你变了。你步伐矫健、面带笑容,对每一个人都亲切地说早安,开始欣赏惯常乘的火车沿路忽然变得生动起来的风景。天呐,你潇洒得像这个世界的征服者,高扬在嘴角的笑容简直有俯看众生小之嫌。你以戏谑地方式来对待你的工作,竟发挥出某种特长来。你炫耀似的告诉你的同事们,巴黎九月的天气好像十月一样。你和一个精神病来的数学博士相谈甚欢,不在乎以被常人认为疯狂的方式过有意义的生活。你一改往日沉郁麻木的面孔,焕然一新得仿佛十年时光从来没走过。
革是不革,谁之过欤
正当你志气满满,想要举家迁往巴黎寻找你失落的梦想的时候,现实接二连三的意外使你壮志未酬热情全消。你某次的玩笑工作却换来了老板的青眼,对你大加器重,许诺你锦绣前途。而你的妻子怀上了你们的第三个孩子。事业即将有成,又有新丁入户,你如何放弃这诱惑和责任,去往未知的巴黎白手起家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你犹疑不定,你权衡再三,你舍不得忽然摆在眼前的现成的功成名就,你害怕奔赴梦想之地后一无是处而只换来靠老婆养的不良名声,而你最无法直面的是自己再也找不到梦想成就不了任何事。若是这样,到那时,你连最后一丝假想的希望都会失去,彻底成为一个庸常无趣的人,再无翻身可能。
于是,你终于选择了退却,安于现状,接受命运对你的再一次编排。
然而,他们并不预备放过你。你的妻子苦苦哀求,千番劝阻万般煽动,甚至在当时的保守环境下不惜拿掉孩子来为你扫清革命的道路。你曾经几乎引为知己的疯子嘲讽你鄙视你,诅咒你一辈子找不到自己真心想要的东西。激烈的争吵再次回到了你的生活中,永不得安生。一场战争之后,终于他们都走了,带着你最后一丝梦想的可能,走了。走出了你的生活,走出了你的世界,而你孑然一身。
你只是一个在黄昏的公园里看儿女荡秋千笑得很凄凉的单身父亲,如此而已。一辈子,对你而言,也不过是这样的一天的复制再复制。你别无能求。
你并非完全不幸,你也曾有过选择改变的机会,你也曾立意要掀起一场颠覆性的革命,但你最终却没有抓住生命中闪现的这一束光。你的抱负和壮志,在很久以前早就被磨损,习惯性地贪图安逸的生活,哪怕这种生活本身就是对你之为你的吞噬。
生命的种种精彩可能,对于一些人而言,并不存在,甚至连想都不敢想,譬如你的邻居Shep。他们安于生活现在的模样,也无所遗憾。而你明明看到了,感受到了,几乎咫尺之遥,却为何又收回了那只伸出去的手?过去那些自由追求梦想的勇气你都忘记了么,那囚禁于肉身里咆哮的灵魂已经死去了么,为何现在的你,只有一张枯竭的脸,和一颗疲惫不堪的心灵。
那你何不割开手腕看一看里面是否还留着曾经激荡的血液,以证明,至少,你曾经鲜活地生活过。
3 ) 生活的真相是羊肉卷
翻开5年前的日记,再看看现在的,发现5年来书写的内容大抵相同:都是现实生活的苦闷,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想要改变逃离的冲动。虽然这5年,我已经从北走到南,离开学校走进社会,换过几次工作了。
所以,《革命之路》这样的电影果然不能轻易碰,因为生活的有些真相,好比一只脆弱的气球,被这么轻轻一扎就破了,而内里其实空空如也。就像电影里那个疯子数学家说的:大多数人都身处空虚之中,只是很少人有看清真相的勇气。
不凑巧的是,我还是看了这片子。导致随后看金球奖颁奖典礼,当温丝莱特因为《革命之路》获得影后在台上手足无措时,我的心却在《革命之路》的配乐里,瞬间荡到谷底,觉得这生活真了无生趣。
金球奖上介绍《革命之路》的嘉宾说这是个探讨中年夫妇婚姻的电影,说导演希望这片子可以让所有的夫妇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显然这个理解浅了,片中APRIL面对日复一日没有激情的生活,所衍生的逃离欲望,不仅适合中年夫妇,也适合所有在庸常生活里日复一日的人们。
只是逃离的出口又是什么呢?没有方向的APRIL在丈夫一张旧日的照片里找到希望——去巴黎。去巴黎让丈夫找寻理想,而自己来工作养家,仿佛这就是表达爱情和感谢的最恰当方式。去巴黎,仿佛空气就不一样了,每一个分子都带着甜味,只要身处其中,就不再感到绝望。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居然也说动了frank。是啊,去巴黎,就能摆脱每日穿西装戴礼貌,手拿公文包从家到车站,再到公司小隔间这条已经发霉的轨迹;去巴黎,或许就真的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吧?
有那么一会儿,我还真希望他们去成了。因为那证明生活总还可以任性一次,即便最后的结果不如人意,怎么说去了,就代表尝试了。
可生活并不是那样。一个意外的孩子,一次意外的升迁。是安稳还是冒险,在frank内心的天平上摇摆,终于幻想还是败下阵来。可将所有希望系在巴黎梦上的APRIL却无法接受生活仍将毫无改变的事实,她争吵、和丈夫的好友纵情,她想杀掉肚里的婴儿……
结果呢?当她对frank失控尖叫,冲向树林,说她不想说话,她需要想一想时,我相信直到天都黑了,她依然没有得到答案。她和所有想要逃离此刻生活的人一样,只是知道这生活必须改变了,再这样下去就快窒息了,但如何改变才会让生活真的好起来?相信没有多少人知道。
最终APRIL只是做了一个必须改变的举动,杀掉肚里的孩子。至于这个举动会指向生活的何种改变,她却再也没机会知道了,因为一切都超出了掌控,她赔上的是生命。
整部片子,给我印象最深的镜头,并不是两个主角的争吵和痛苦。却是结尾时,那两对夫妇对维勒夫妇的谈论。身为维勒夫妇好朋友的DAVID,在屋子外对妻子说,我们不要再谈论他们了好么?妻子说好的,然后两人亲吻拥抱着,回到屋子里面对新来的邻居。不谈论,便好像那真相从未被捅破,他们就可以继续配合着欺骗自己,继续努力维持面似美好的生活。
而曾经无比喜欢维勒夫妇的房屋经纪人,却瞬间转变了嘴脸,曾经是年轻的优秀的维勒夫妇如今在她嘴里变成了有点古怪的。只是那些喋喋不休被她的丈夫消音了。他们将继续一起生活直到老死,当然也会继续说很多话,那些字句却不会再有意义。只是伪善生活表面那层漂亮的瓷砖而已。
当画面隐去,开始出字幕的时候,我迅速的将电影关掉了。就连那音乐都不能负荷,像沉重的鼓点一下下敲在心上。我对朋友说,这电影太让人绝望。他说:还好我没看,明天还要去吃小肥羊呢。对我来说生活的真相就是一盘盘的羊肉卷。想那么多干嘛?
是啊,想那么多干嘛。不小心窥见了下真相,却还是要继续生活。那么就为了羊肉卷吧,为了早餐的牛奶玉米片,为了冬天后的春天,哪怕是要欺骗自己,却只要快乐就好。
4 ) 《时时刻刻》着,颓了。
为什么,不知从何时起,这个世界上出现了很多电影,让你不得不承认他好,但是你再也不会爽。
这几年的奥斯卡候选者们,都有一点病态的歇斯底里,这可能是时代的症候,或者是我自己的不真诚。这感觉就好比:十年前的《美国美人》是会让人看出性欲并会持久兴奋的那种,十年后的《革命之路》就是例行公事的那种。
有此种对比效果的,还有:若干年前的《变脸》,和若干年后的《赤壁》;若干年前的《愤怒的公牛》,和若干年后的《无间行者》;若干年前的《时时刻刻》,和若干年后的《朗读者》;若干年前的《搏击俱乐部》和若干年后的《本杰明巴顿奇事》。最快的,国内的,《疯狂的石头》,以及两年后的《疯狂的赛车》。
电影人在变老,电影的时代也在变老。或许,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应该叫变成顶梁柱,变得世故。看今年的奥斯卡,真正的老年导演们都已经退出候选席位,《猜火车》一代远离肮脏的马桶,开始进入社会主流,角逐电影界的社会地位。若干年前他们作为楞小子红过,若干年后,他们开始懂得取悦。
5分钟一个情节点的电视剧和充满飞车爆炸美女型男的007派、蝙蝠侠派不叫取悦;拍出他妈的让你看懂百分之八十的“类艺术片”,才叫取悦。我自己到这里也才明白,我上文提到的“时代的症候”是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amazing的世界里,让我们trapped,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他。因为什么都可以amazing,什么都可以让你trapped. 因为你可以旁若无人坚强无比的走一条你他妈的也不知道是什么的路,而无需侧目。
我不知道为何要说这些。或许因为奥斯卡将近。哈哈!作为《猜火车》一代,作为《罗拉快跑》一代、以及王家卫一代影迷,我以此缅怀!
从结构上回到开头:为什么,不知从何时起,这个世界上出现了很多电影,让你不得不承认他好,但是你再也不会爽。
除了技巧纯熟是一个一不小心就致人over的因素外,同一主题的穷尽表达是另外一个让人厌倦的事情。当你思考文艺片和商业片区别等种种电影终极问题的时候,最后还是会回归到它表象的答案:做艺术片或者商业片。
事实是残酷的。有百分之八十的电影院观众笑点很低;有百分之八十的DVD狂热收集者智商很高。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电影院观众和百分之二十的DVD狂热收集者在走向“专业”影迷的路上。不凑巧的是,有百分之二十的电影工作者和百分之二十的专业影评人操控着电影专业水准的评价和各大牛逼奖项的角逐。(以上表达是个混乱的逻辑,每一句子各成完整表意,并不影响其他分句子的分析,互相间有可能有交集,有可能没交集)。笑点很低的人将电影看做无需智商的玩意儿,智商很高的人以笑为低俗,他们会看到两个人在阳光下缓缓的对话而哭了起来。
然而,《rovolutionary road》就是这么一个不开眼的片子,他捡来一个陈旧的主题,使用了两个陈旧的明星,却给了它一种最被狂热级影迷期待的艺术片面貌。它就是这么骑在墙上,没有招人待见。泰坦尼克号的超级粉丝一定会伤心落泪的看到大肥温和大里奥在此片里的婚姻危机、生活困惑;而奥斯卡众牛逼评委如果选这样一个不surprise又有致敬泰坦尼克之嫌的艺术片进入奥斯卡的话,实在又显得自己水准不高。
但是,但是,我不无痛苦的说,这真的是一个没出错的片子。我此刻的心情,就像大肥温的危机心情,礼貌性的说一句:早上好,炒蛋还是煎蛋?真是个愉快的早餐,have a good day! then, kissbye.然后独自一人边刷盘子边哭了起来。
我缅怀青春的老去。
你看《革命之路》里种种切合主题的事物们,那些让人厌倦的事物们,你看大肥温的屁股和大里奥的脸,看他们标准化的帽子,看大肥温那平庸的让人都不想用丑来形容的家庭主妇服,还有跟他们长的太他妈像的邻居couple,和邻居couple的新邻居,看他们那永远看不到近景的孩子,没有欢笑,但又那么一切正常,这难道,不应该让人好好吵一架吗?吵架就是这么来的。不出错的就老了。不出错的那么让人厌倦。那么,谁来给这个貌似蓬勃着、却已经老掉的电影时代刷新一下。能不能不玩了,能不能真诚点。能不能平静点,不那么浮躁了。
说实在的,为了铺垫此片,我专程重看了泰坦尼克,一天一夜,我泡在电视屏幕前,我看着美丽的阳光下古典极了的Rose,和瘦削脸庞、面带羞涩的Jack,很想轻轻的说一句他妈的“我爱你”。因为此刻,我的肩膀不再因《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智力游戏而紧绷,依然能看到铺天盖地的大灾难,此刻,我至少能灾难一会,谈情说爱一会儿,看俊男靓女一会儿,受道德教育一会儿,缅怀历史一会儿,高科技一会儿。重要的是,我从容。我不排斥五味杂陈,但我排斥态度暧昧。
此后,我才回到现实里。让我们平静的夸奖一下这部片子吧!真的!缅怀青春不是办法。说实在的,大肥温现在已不需使劲,便可以炉火纯青;大里奥的荷尔蒙还在高速增长,他们在《革命之路》里,仍是非常登对。吵架都能吵出层次来。你看大肥温发飙一下,隐忍一下,大里奥一骂人,脸上的肉体能够比在泰坦尼克船头拉大肥温时更崎岖。他们就这样一唱一和,刷新,再一唱一和,刷新,让你觉得,真是吵架也不让人烦那。门德斯就庆幸吧,如果换成别人吵架,这片子就毁了。
因为我们看过他们在泰坦尼克里缠绵,所以我们此时会伤感。那中年危机、家庭关系的主题不是革命之路带来的,而是从泰坦尼克到革命之路的结果,门德斯是多么贼的一个人那!!!
然而,此后,多年以后,还有谁能这么幸运吗?世界是平的,到底是我们的幸运,还是我们的悲哀?
突然有一句题外话:为何电影不能和观众和解?我当你是导师,或者是伙伴,你不要把我当敌人吧?从何时起,你一定要靠鄙视自己的智商或者挑战我的智商,才能出风头来的。
哦,对了,忘记切题:此片真的很《时时刻刻》。只不过不那么隐忍。男女主角都显臃肿,或许也是为了切《革命之路》的主题。这个片子太主题了。时时刻刻的重复着主题。
在此怀念《时时刻刻》里尼克基德曼的鼻子,和她的手。
5 ) 永远不存在喜剧色彩的后青春期的诗
我临近大学毕业,许多人跟我说,所有人在这个时候都是迷惘的,不知道前途何方,以后过怎么样的生活,接触什么样的人。在圣诞过后的第一天又恰好失恋,给友人说起原因都说不出来,按理说就是我看重的仅仅是这段关系,而非那个人。没错。就是这样子的我,处在后青春期的时代,一直幻想着成熟,真的快要接近那个时间值的时候,才发现青春却已经所剩不多了。有时候站在城市中央,看着无尽人流涌来涌去,总觉得太过虚幻,因为眼前是太多的现实。 我总是希望自己可以与众不同,或者说,这简直是一种行事的标准。我以为每个人的见解都是不同的,可是我永远可以在很多地方找到我想表达的,我根本不用说话,世界就有很多样板告诉你,在你处在什么情况的时候应该怎么说,应该说些什么,是什么样的表情,哪样的态度是对的,哪样的态度是错的。就好像说,如果你希望获得尊重,就必须去按照应有的规则去做事情。所以,我不可能当面骂那些在背后说我坏话的人,我要附和那些我觉得傻透的意见,我该在不应该我说话的时候保持沉默。可是我怎么做也做不好,我无法面对那些仅仅用言语伤害自己的朋友,那只能证明我没有气量,或者干脆自己傻笨,在很多人知道后用一种“我早就知道如此”的表情看着自己。这些通通是我的弱点,也是我迷惘的事情。 关于爱,很多时候我都处于一个软弱的状态,或者缺爱这个字眼比较好听,我只是不想重复,我只是太过苛刻,当你要求别人又会生活又让人新鲜,也要看自己有没有那个资格。 生活,现在的我固执的认为一个连经济来源都没有的人无法言语生活,那只是一个词,这个词包含了你的朋友圈是怎么样,你的品味是如何,房子是怎样的装修风格,你的书架上是什么书,服装,浴室用品,电脑的品牌,月薪以及爱人。你再与众不同,都是由这些构成了你。 对,我就是固执的小孩,从小到大,我得不到的东西拼命哭也要得到,可是长大了才发现,好多好多东西你哭干了眼泪也不会摆在你面前。你连你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都讲不清楚,又怎么把希望放在之后路途上的偶遇。你喜欢的人,到目前为之,是你觉得最喜欢的人,却根本无法让你感到温暖,那么他到底是对还是错。 温暖,该是什么让你感觉温暖,当你在一堆可以畅所欲言的朋友间呆着的时候,或是熟悉的饭店,酒吧,商场。这些都可以占时填补你自以为空虚的生活。可是究竟是什么让自己觉得温暖,不,别告诉我是追求,是信仰。我相信让人温暖的永远不是过程,不是旅途,而是切实的满足。我这样说的通我自己么,说不通。你有什么不满足的?哪怕有,那也应该是自己的原因。 生活充满悖论,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如此。不论是哪个年龄段,在经历哪种事情的人,所要面对的,承担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我爱这部电影,没由头的,可是我也很恨这部电影,他连一点希望都没有留给我。我想杀死那个怀在肚子里叫现实的孩子,可是他却杀死了我。我以为我可以言不由衷,把眼光放在那些琐事中的小幸福,可是我不能。如果没有办法追求我自以为是的大的幸福,那这些小幸福又有何价值,既然梦想是太阳,就不要给我月亮当替代品。不要说我,我试过,努力试过,可是我无法漠视自己的感受。我可以面对梦想落空,我可以让自己勉力面对不想面对的,可是,我没有办法想象没有未来,我不想自己真的就此堕入这无尽的重复。 疯子!好一个疯子。你觉得我面对这样的生活还不够残忍么?!还要硬生生的摆一面镜子在我的眼前,让我看到自己日益老去的脸庞,让我注视自己毫无希望的眼神。现实给我的还不够么?我不是不敢面对,只是面对了又如何呢,你加速这伤口的撕裂,却并不能带来愈合,我只能自己感染死去。 可是你到最后呢,把镜头对准的是什么?那些名叫现实的画外音渐渐在助听器中隐去,这就是你要告诉我的?这就是你给我的救赎?就是漠视?漠视一辈子,榨干你的身体,榨干你的灵魂,毫无希望可言,这就是结局?! 或者,确实,关于这一大堆类似绝望的啸叫只是像我这样的人对自己的解脱。急于想跳出一切,面对更多的新鲜。难道我不知道,哪怕是我自以为的那个乌托邦,也仍旧是这些重复的生活?哪里都是一样的,朋友中会有相同类型的人,身边会有尔虞我诈,虚伪袒护每天上演,也有那些脉脉温情参杂其中,别人能过,我为什么就不能过? 说到头来,却是自己的自私,你不甘对生活妥协的时候,你就永远无法了解生活的美好。 种种道理,我又哪里不知道。只是心里那份怎么也丢不掉的要人命的寂寞,他时时刻刻的告诉你,你不要忘记了自己的心,嘿!你不要忘记了自己的心!你不要忘记了你最重要的地方。 我突然想起了《潘神的迷宫》。我只觉得那小女孩是真的幸福的。 不是我没有看到幸福的所在,只是我想要的太多。 忽然间,毫无缘故,再多的爱,也不满足。 想你的眉目,想到迷糊,不知不觉让我中毒。 忽然间,很需要保护,假如世界一瞬间结束, 假如你退出,我只是说假如。 让我认真投入每一场壮烈的爱恋,在它变平淡之前舍身离开。这就是我自私的想法。 有人告诉我,平淡或者才是真的幸福。我知道,可是我不甘。 还是的。
6 ) 酸辣粉君和酸辣粉娘的故事
如果你有一个漫长的假期,在这个假期里你又熬了太多夜,看了太多文艺腔片子,自然就会变得有点二乎二乎起来。不幸的是,我的每个假期都是这样的。所以有次和人讨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结果俩人的意见是:看完片子就到小区门口最热闹的摊上要碗酸辣粉,要高峰时段去,手里拽着零钱,千辛万苦挤着一个位子,坐下来热辣辣地把那碗味精过重,内容物怪怪,但确实好吃的汤喝下去,再听听老板娘店大欺客的谩骂,看看邻桌大叔剔牙的样子,立马觉得神奇气爽,现世安稳,所有文艺腔都在热汗里蒸发得一干二净。 如果你们家门口不幸没有酸辣粉摊子,也不打紧,我们可以找一个和酸辣粉同等效用,能让你立马鄙弃文艺腔的人(从现在起他就叫酸辣粉君吧),这个人应该是你讨厌的,鄙视的,讨厌的,至少是不喜欢的,他和让你动心,揪心或闹心的主人公有类似经历,你会想:这片子在现实里,也就是这孙子的经历啊~~~~好了,文艺腔和敏感脆弱的小心灵立马就被秒杀鸟。 =============解释完酸辣粉君,请继续往下读的分割线================= 看完《革命之路》后再看豆瓣评论,最多的就是理想在现实前妥协啦,迷茫和勇气的交锋啦一类的。幸运的是,我不用再纠结于这种终极话题啦!我连酸辣粉的7块钱都省了,因为我毫不费力地找到了这部片子的酸辣粉君。 去年有段很不愉快的经历。一个暴力倾向严重的男人和我们一起租房。不知道是工作压力大还是怎么的,他说好听点是酒精依赖,说难听点就是个酒鬼,每天都喝,然后发起脾气来砸一客厅的瓶子。一喝酒就抱怨说自己好歹也是南航毕业的,怎么现在在公司还要整天看人脸色,然后直接上升到活着没劲云云。老吵着要跳槽去上海。 所以刚看《革命之路》时,我拍着桌子大叫:神啦!!女主角和这个暴力男实在是一个模子里磕出来的!!!她就是,就是一个酸辣粉娘啊!!!神经质的april一直在抽烟(怀孕时也抽,旁人并不阻止,这让我很惊讶,后来一想,50年代还没宣传抽烟有害),情绪激动起来抽的更厉害。说有尼古丁依赖,怕也不为过。但她一直是很骄傲的,因为她整天抱怨的,是自己是如此special,却过着如此糟糕的生活。这种马瘦毛长的抱怨,和和我那位可爱室友的酒后骂街,其实就是同一主题。梦想居然也是期待通过搬到另一个地方解决所有问题,只不过这个地方是巴黎。 我有个朋友,对人权,平等一类的事情有非常强大的执念,每次只要看到酸辣粉君和april这样的人,就会谩骂一声:谁他妈给你的优越感? 是啊,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南航毕业,却连基本礼貌都没有的人就一定要过的比别人好;也想不通一个多年来演戏糟糕,毫无建树的演员,一个靠老公养着又整天和老公撕逼吵架的的主妇,有什么理由觉得,世界就一定欠她一个完美的生活。好吧,也许群众们要说,人家心里一直有一个很优越的梦想呀~~可是我觉得全片最搞的是她的梦想计划:去了巴黎后,她像她丈夫一样去干一份无聊到死的工作(女秘书这个工作听起来真的就比销售员好很多吗?),而叫丈夫去随心所欲干他喜欢的事情。也就是说,随心所欲这个梦想,她甚至不能自己做到,要靠她丈夫替她实现。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梦想,还算是梦想么。 实际上,April对随心所欲这件事情,认知是很模糊,毫不具体的。巴黎是什么样子,她看起来估计也就是共产主义式的“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说白了就是一种YY,就和以前乡间农妇YY皇后的柿饼子差不多。这种YY式的生活,加上她认为她有资格得到这种生活的优越感,终于把她逼成了一个执念的怨妇。这到底算是生活逼的呢,还是自找的呢,我觉得最最起码,也是各打五十大板吧。 不过她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至少她还算厚道,就算在彻底崩溃后,她选择的是自杀,而不是去刻意伤害别人,相比这一点,我的酸辣粉君室友实在太不够意思了,他那几个月可是把我们都弄得够呛,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所以看了这个片子后,我第一反应不是打几星,而是后悔和这人失掉联系了,不然我绝对要吐血推荐他看着个片子,然后给他一把剪子,请他效仿April的做法,直接自残吧。 ================基本写完了的分割线============= 为什么那个邻居精神病儿子的演员没有得到金球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7 ) 回到巴黎
巴黎是全世界人民的故乡。
以前我曾暗下决心,地图上的其它地方我可以跟别人去,只有巴黎,必须和“真爱”同去。后来有一段时间当我对“真爱”这件事的信念动摇之后,又暗下决心,这辈子要周游世界,但不去巴黎。巴黎,多么浪漫的城市,它早就不再是名词而变成了形容词,它早就不再是一个词汇而变成了一道命令。没有沉浸在爱河中的人,不配去巴黎。
我想Sam Mendes跟我一样有巴黎情结,所以他拍了一个电影《革命之路》。
《革命之路》是我最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也是最近我看过的最糟的电影。情节是这样的:家庭妇女艾普若和中产职员弗朗克,在50年代纽约郊区过着普普通通的家庭生活,男的每天戴着小圆礼帽去上班,女的每天从窗口看两个孩子嬉戏。但,生活在这个美国梦里,他们觉得窒息。男的痛恨自己机械的职员工作,因为他只是漂浮在大街上无数小圆礼帽中的一个。女的则憎恶自己行尸走肉的主妇角色,因为她家窗口只是无数郊区窗口中的一个。总之,他们恐惧自己正在变成——也许从来只是——“他们中的一个”。
于是他们想到了巴黎。
主要是艾普若想到了巴黎。巴黎!她滔滔不绝地对弗朗克说,巴黎!如果我们搬到巴黎,生活就不会这么窒息!赶紧辞职吧!我可以在巴黎找个职员工作养活你!我们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改变这一切还来得及!
于是他们开始畅想巴黎的新生活,开始打点行李通知亲友。然后弗朗克突然得知他会被升职加薪,于是他就动摇了,然后凯特就愤怒了,愤怒得偷偷把肚子里的孩子打掉了并大出血死掉了。然后没有人,没有任何人,去了巴黎。
巴黎,这个中产阶级反抗自身的革命灯塔,在弗朗克的叛变行径中熄灭了。
我不得不说,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几度想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和歇斯底里的艾普若辩论。我想说一个人的幸福感怎么可能取决于他居住的城市它只能来自于你的内心;我想说在巴黎做文秘怎么就成了人性解放之通途了呢;我想说明明是逃避自我怎么就成了追求梦想了呢;我想说你不要折磨可怜的弗朗克了他已经说了如果他有个什么特长也许会去孤注一掷地开发它但问题是他并没有;我想说到底是巴黎的什么可以让你实现人生的价值呢是艾菲尔铁塔还是卢浮宫还是香榭里大街还是凯旋门?
等等,等等,这时候我听见导演语重心长地加入我的假想辩论:在这部作品中,巴黎仅仅是一个比喻,它指的是一个人追求梦想的勇气。
那么,如果一个人有勇气但是没有梦想呢?如果“他们”之所以成为“他们”从来不是因为缺乏勇气,而仅仅是因为他内心缺乏使命或者缺乏实现这种使命的才华呢?就是说——我知道这听上去很残忍——如果并不是每一个躯体里都有一个叫做灵魂的东西呢?
导演试图把故事构架成艾普若的勇气和弗朗克的懦弱之间的冲突,但现实中更本质的冲突不是来自于勇气和懦弱,而是来自于反抗的勇气和承受的勇气。拒绝乌托邦和追求它一样需要勇气。我想弗朗克不仅仅是贪图安逸,他害怕自己勇敢地放弃一切去探索内心的时候,会惊恐地发现里面其实空无一物。放弃并不难,关键是for what。历史上的革命之所以成功地吸引了那么多地主的儿子、乡绅的女儿、资本家的孙女、旧官僚的孙子,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激发了放弃的勇气,而是它解决了for what这个重大课题。它提到了解放,提到了平等,提到生产关系改造,提到了物质极大丰富,提到了桃花盛开的地方。在想象的地图上,它清清楚楚地标识出了巴黎。
于是,和弗朗克不同,地主的儿子乡绅的女儿资本家的孙女旧官僚的孙子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走啊走,找啊找,翻遍了整个地球,但始终没有找到巴黎。
郑钧写过一首歌叫《回到拉萨》。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是“回到”拉萨——难道郑先生过去跟拉萨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按照《革命之路》的逻辑,过去和拉萨有没有关系并不重要。和你的梦想有关系的,和你所想象的自己有关系的,才是你的故乡。
1、女性对生活的触觉敏锐感是无法逃避亦无法说服的,对日复一日生活的视而不见最终只会窒息自己;2、巴黎的梦是一个变化,当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改变上时,坚韧又脆弱;3、kate演得真好,女性在追求幸福中左顾右盼直至不自由毋宁死;4、帅哥为什么要放弃做偶像派?5、结局很小说,很喜欢,后来发现真的是小说改编;6、描述的并非现代吧,然而这种桎梏却生生世世繁衍下去;7、有这样的妻子多幸福吧,因她心灵从未干涸;8、男人真的是鲁莽又不知足的动物么?
我们拒绝“生活在别处”,我们又拒绝“生活在此处”;我们拒绝落空,我们又拒绝尝试;我们拒绝放弃,我们又拒绝责任;我们拒绝对话,我们又拒绝正视;我们拒绝别人,我们也拒绝自己。我们拥有生命,我们拥有工作,我们拥有爱情,我们拥有一个“目的地”,但是,在某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我们都突然想不起这些事情的意义。就在此时,你问我为何不说话,我看着你,不知道如何回应。
【在女主和疯PHD身上看到自己。【结尾太狠了——deaf husband lives longer.“婚姻的后来由女人的一厢情愿和男人的充耳不闻组成。”【TALK在各执一词时便是争吵。【巴黎,也TMD一样。无处可逃。
一个文艺女青年的痛苦与挣扎。比大刀阔斧改变生活更需要勇气的,是接受日复一日的平淡,承认自己并没有什么优越之处。
夫妻、情侣请谨慎观看
莱昂纳多还是很傻逼,kate winslet真是从the reader才开始发现她演技很棒
这不是我看过最好的电影,但却是我恋爱中每感悲伤失落彷徨的时候第一时间浮现在脑子里的电影。它告诉我生活不是两个人的扶持相爱,而是真正的让人毛骨悚然的孤独,是从里到外的自私残忍,是这么靠近这么靠近,都不能完全拥有对方的一种深深地绝望和无奈,在夜半透着冷,让人寒心刺骨。
十一年后的杰克和露丝啊...如果杰克那时候没有挂在海里的话...现在他和露丝会不会是这样呢...?...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十年间两位主角的演技进步不少啊...但依然还是那么有火花...他们两位之间的彪戏让人看的非常过瘾...邻居还有神经病人等配角的表演也可以用精彩来形容...故事来说依然是Sam Mendes先生中意的那种美国中产阶级的中年危机调调...说实话...有点审美疲劳...而且这部节奏也稍显拖沓...最重要的是我并不是太喜欢片中人物的价值倾向...
看到谁给了一句评论:“婚姻的后来由女人的一厢情愿和男人的充耳不闻组成”,大概就是我自己的理解了,婚姻的革命能否胜利,就看你怎么去承受与忍让。但要记住: everyday is another day !
在选角上暗示是对于泰坦尼克号的一种暗讽 结尾很能够看出耶茨的调调 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空虚的表象 是由一群“不同”的人们看穿的 珊农演的疯子 自始至终维持观点上的统一 而如果用理性的观点来看待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雷的计划 风险自不必提 甚至可分析出凯特悲剧的一系列心因 另一面想 却完全可以理解
she is a man
如果杰克当年爬上了木版,他和露丝现在就是这副德性
如果杰克当年爬上了木版,他和露丝现在就是这副德兴。
话要对那个愿意听又听得懂你的人说才有用
得用多少无脑喜剧才能冲淡它带来的压抑和无望啊!!!!我要看部长换换脑子!!
He fucked a girl, and she fucked a man. They loved each other, and they hurted each other. Being happy needs to fool and blind yourself, do you wanna to die or live in a whole big lie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原来只有疯子才能说出我们的真心话
現實,夢想,現實,夢想... 我第一眼看見你,便知道你與眾不同。問題是,像你這麼不安份的理想主義者,要麼癲狂,要麼死去,要麼痛苦終老。
恐怖片
你无法不去想,10年以后,Jack和Rose过上如此平凡而普通的生活。电影平淡如水,透露的却是刀刃般的锋利。中年发福的小李子和消瘦迟暮的温丝莱特,奉献了两次极致的争吵,看两位飚戏简直爽得不行。婚姻的本质触目惊心,两个人不断地互相折磨争吵,暗涌下脉脉温情都殆尽,最后人工堕胎简直给婚姻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