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丁路德金的福,这个周末有三天假期。周六上午把卧虎藏龙又看了一遍,看过之后就想说点什么了。好电影不可能终结于散场的时间点,因为细节本身隐藏着故事,编织成另一个世界。
卧虎藏龙的诸多影评里,李慕白、玉娇龙和俞秀莲的关系已经被分析的极为透彻了,但是对于江南鹤、碧眼狐狸这一类角色却没有特别的讨论。而我的故事,就要从这里开始讲。
佛曰,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碧眼狐狸其实是电影中诸多线索的源头。玉娇龙因从碧眼狐狸处学得了功夫,而有能力盗剑;蔡九因内人被碧眼狐狸所杀,因而在玉府前贴告示;李慕白因碧眼狐狸暗杀了自己的师傅,而追杀多年,结果在最后一场决斗中中毒身亡。乍一看,正邪分明,恶因诞生了恶果,只能以善化之。但问题是,碧眼狐狸的恶从何而来?
有这么几句台词颇为耐人寻味
碧眼狐狸:
1. 他瞧不起女人,因此活该死。
2. 我和他入了房帷,但他却还是不肯把心经交给我。
3. (玉蛟龙)我唯一的亲,唯一的仇。
4. 你读字,我读图。
李慕白:
1. 武当派不收女弟子
蔡九:
1. 我那位也是武行里有名有姓的,但也遭了她(碧眼狐狸)暗算
从蔡九的话里,我们能体会到碧眼狐狸是有一定实力的。而李慕白的话,体现出了武当派大男子主义当道的现实。而碧眼狐狸“瞧不起女人”的说法,不仅与李慕白的话相合,而且也暗含自己的奋斗史中饱受男性歧视的悲惨命运。不仅如此,碧眼狐狸与玉娇龙的对话,透露出自己不识字的信息,暗示她童年家境不好,同时也是男尊女卑的牺牲品;化妆成尼姑,勾引江南鹤入房帷,暗示自己年轻时还是有姿色的,与此同时;碧眼狐狸这个称号,也是用来形容丹凤眼,尖下巴的女性形象,进一步佐证她年轻时的姣好容貌。化妆成尼姑盗取心经,潜伏玉家躲避追杀,以及最后在山洞里设局,种种迹象表明碧眼狐狸是个智商很高的女子,但是家庭环境与江湖现实,让她性格扭曲,心狠手辣。
虽是恶人,却终是善心未泯。碧眼狐狸在玉娇龙面前,放下了心中的戒备,亦师亦母,倾囊相授,共同研讨心经之道。其实站在碧眼狐狸的角度想,传授小娇龙武功是一个很冒险的事。首先,碧眼狐狸混进玉府的时候必定以人畜无害的非江湖人士身份应聘,不然的话根本进不了面试,而传授小玉蛟龙武功的时候极有可能被人看到,暴露身份,这是风险1;其次,小玉蛟龙学会武功之后很有可能会到处炫耀,毕竟是孩子,被旁人问起武功的来源导致自己身份暴露,这是风险2。如此大的风险凭着碧眼狐狸的智商不可能想不到,但为什么她还要教玉娇龙武功?
因为她在蛟龙身上看到了自己。小蛟龙学习能力强,性格果断坚决,长相清秀,家庭环境好。同为女人,碧眼狐狸当年在智利和野心上也绝对不输蛟龙,偏偏是恶劣的家庭环境,让故事讲成了现在这样;而蛟龙却让她看到了自己的另一种可能性,一个集齐了四项条件,很有希望成为一代女神的“碧眼狐狸”,于是碧眼狐狸在情感空缺的巨大诱惑下,承担着风险教蛟龙武功。实际是在蛟龙身上延伸自己的梦想。
蛟龙那么多年一直保守自己会武功这个秘密,充分体现出了蛟龙天才少女智力早熟的一面。当然,同样的特质在一个地方是优势但在另一个地方很可能会变成劣势。这个少年老成的性格同样让蛟龙在发现自己强于碧眼狐狸的同时选择了隐瞒,最终却深深的伤害了碧眼狐狸的心;除此之外,智力上的早熟也同样以情感上的不成熟为代价,最终出现了盗取青冥剑,砍伤俞秀莲等一系列荒唐事。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感觉到碧眼狐狸身上的巨大悲剧色彩。一个早年心比天高的女子,在现实面前性格扭曲,泯灭天良;而小蛟龙的出现,重新燃起她的善意与希望,看到了梦想的延续,最终却不想被梦想本身背叛,彻底幻灭。她在死前说蛟龙是自己唯一的亲,唯一的仇。八个字可谓泣血惊心。
说到蛟龙与碧眼狐狸那一场对话,倒是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碧眼狐狸练不成武当心诀?我们想,论练武经验,碧眼狐狸绝对强于蛟龙,而在智利方面两者相差不大,但蛟龙却在小小年纪就能有一些领悟,碧眼狐狸一直停滞不前。在我看来,背后的原因在于“教育”二字。
在蛟龙与狐狸的对话中,狐狸提到了两个人的切磋思路是“你读字,我看图”。图上有招式,但字里却有思想。武当剑法终究不是街头杂耍,而是道家文化的外在体现。蛟龙说狐狸一辈子功夫就到这了,其实也不是夸大,因为狐狸早年的教育背景决定了她理解不到道家思想,自然功夫也上不去。后来李慕白对蛟龙说,你和狐狸对武当心诀的领悟思路不对,也印证了这一点。而感觉就像不懂线性代数就愣拼量子力学,不懂统计力学就硬看过渡态理论,并取名物理有机(这个有点黑)。。最终就是悲剧的节奏。
碧眼狐狸与江南鹤入房帷,其实也给我们传递了许多细节。江南鹤作为武当掌门,却与尼姑私通。可见他自己凡心未了,道貌岸然。而所谓有其师必有其徒,相同的经历极有可能产生相同的苦恼与困惑,李慕白为情欲所困也就不难理解。与此同时,碧眼狐狸与玉娇龙,刚好与 江南鹤与李慕白的关系对等。而碧眼狐狸与江南鹤之间的暧昧关系,刚好也暗示了李慕白与玉娇龙欲盖弥彰的情感纠葛。
最后,用红楼梦里的聪明累结束本篇。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距离第一次看《卧虎藏龙》已经不知道有多长时间了,每次都是片片段段七零八落地看一点点就看不下去了。今天终于沉下心来把这部电影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看到最后,有种浑然天成的孤独感,让我不能自抑地哭出声来。
李安的电影里面,孤独的主题总是很鲜明,而且男性主义的味道总是很浓烈。《卧虎藏龙》也不例外。看似一把青冥剑牵出了俞、李二人的矢志不渝的爱情,但是男性在整个剧情中隐隐的是主动的占主导地位的。不论是俞秀莲还是在我看来很可爱的玉娇龙,都是男性的牺牲品。李慕白以死亡告终,临终时终于对俞秀莲说出了多少年来没有说出的话——我一直深爱着你……在我听来,我恨不得把一个李慕白千刀万剐、碎尸万段。倘若当初早早放下江湖恩怨,愿意带着俞秀莲远走高飞避世隐居,也不至于让俞秀莲落得个亲眼看着爱人毒发惨死的凄凌下场。不懂事的玉娇龙最终带着愧疚和求死的绝望从倚着万丈悬崖而建的寺庙中直冲而下,脸上带着淡然超脱的表情,罗小虎却始终无法懂得,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的感情凝在脸上,怔怔看着跳下悬崖的玉娇龙,欲哭无泪的悲戚。一个李慕白,搅乱了两个有无限本事的女人的世界,让两个女人都落得惨兮兮,一个已对生绝望,一个宁愿跳落悬崖来偿还欠下的人情。一个男人,成了一场腥风血雨的牺牲品,但是这个男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都远远在他牺牲这件事情之上。李安用这一个男人来诠释了男性世界的伟大,情的伟大,道义的伟大,可是这个男人独独不能伟大到为自己最爱的女人活下来。我始终觉得李慕白是能救回来的,如果当时导演能让俞秀莲给李慕白输些真气,封住血脉,说不定李慕白能活到与俞秀莲饮马傍蛟河日落倚黄昏的美丽时刻。
李安总是不喜欢喜剧,看过他的很多电影后我忽然发现这一点。无论是《卧虎藏龙》还是后来的《断背山》、《色戒》,就连漫画改编的《绿巨人》李安都要设计成悲剧的风格。难道悲剧就真的那么能够摄人心魄?能够让人失声痛哭之后懂得生之美好、爱之伟大?我是个喜欢看悲剧的人,但是活到现在,经历过很多风雨之后,蓦然回首,发现自己更喜欢的其实是灯火阑珊处的那一点投桃报李般的欣喜泪光。
活到现在,阅书无数,看电影无数,越来越困惑于生之目的。当有一天,终于开始明白人活一生总归不过归墟无境之地,忽然发现活着其实就是人活着的唯一目的,只要能活着,无论怎样的人生都是有意义的人生。活着应该是人生的唯一信仰。无论是《卧虎藏龙》里的俞秀莲,还是《断背山》里的杰克,最后看着爱人逝去,痛苦万状,却无法不活下去。终有希望尚存。是,我不能与你厮守,但是我可以守着那些往昔陷在回忆里强忍着念你的悲伤载着微薄的幸福淡然地活下去。
那么。我想你知道。
毋念我暮暮朝朝。须臾之间,爱恨已隔天人。
李安也在四十几岁的时候拍摄了《卧虎藏龙》。
这部电影中周润发饰演的李慕白,算是李安当时的同龄人。而我觉得李安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拍摄的电影都是在反思自己,这部电影尤为如此。
上篇:李慕白的心路
四十几岁往往是一个男人事业的巅峰时期,却也是中年危机的开始。相比对于未来的憧憬,人生的归途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李慕白一味的追求精神境界的上升,恰恰的说明他内心充满了这样的困惑。因为闭关中出现的困难李慕白提前下山。电影开始在他的言谈中我们已经发现,这个困难让他非常的苦恼,此行下山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它,然后重新开始修行。直白的说,这个困难就是三个字:放不下。
“我并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地,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这悲哀缠绕了我很久,使我无法再继续。”有些事……我需要想想”“什么事? ”“一些心里放不下的事。”
直白的说,让男人放不下的东西也就是权力和欲望了。李慕白把象征权威的青冥宝剑送人,说明了他放下权力的决心。可是另一方面,降服欲望的过程则是更为艰难的。
李慕白终生视欲望为仇敌,这应该与目睹了老师江南鹤的遭遇有关。他是如此的仇恨欲望,以至于对“女人”这个群体,也怀有一种深深的敌意。可欲望这个东西是不能压抑的,越发的压抑,它就越发的强大。降服欲望,更需要正确的方法。而非凭靠蛮力。
但是李慕白毕竟是一习武之人,想有所成就就要经历极为艰苦的训练。青冥宝剑杀人不沾血,却依然是夺人性命的不祥之物。手握宝剑的人亦是如此,若没有一颗杀心,又怎能练就高超的剑法?可以说,李慕白的前半生正是通过这份执着,这颗冷酷而坚硬的心成就了自己。
说的透彻一点,也还是这颗杀心,固化了他的世界观。看待人世间的事情唯有是非二字,待人处事一不留神就会走极端。在李慕白观念里,杀死碧眼狐狸,调服玉娇龙,就是杀死欲望,驯服欲望的象征。这种思维再次暴露出一介武夫的粗拙的本性,只会用蛮力解决问题,只会解决外面的问题,直到把事情搞的越来越麻烦。
人性就是这样,之所以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就是因为无法抗拒内心的非理性的力量。按照中医理论,心主定力。正如那句台词“紫阴针毒走心脉”,在电影的结尾,李慕白不幸中了毒针。随着心力的消耗殆尽,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刻,他终于对俞秀莲说出了压抑了一生的话。
如果说悲剧就是通过人物的毁灭去描写真实的人性,那这一幕就是悲剧。在内心潜藏的最深处,我们看到了一个为情所苦的男人,在神坛上站了太久,麻木于众人敬畏的目光,却只感到微微的寒冷。在这个生死无常的江湖世界里,经历太多的刀光剑影,开始对人生有些失望。残酷无情的厮杀让他的心变得坚硬。可那坚硬的部分只是一层硬壳,里面毕竟是柔软而又温暖的。
情欲是让人沉沦的根源,是一种粘稠,滞重,放纵,催促人自暴自弃的力量。在道家思想里,人死时若沉溺于情欲,会落入鬼道,坠入地狱。在李慕白肆情放纵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一个愚痴的男人,他愿意做一个环绕自己爱人的孤魂野鬼,愿意永远陪伴在她的身边。这一点都不浪漫,一点都不美,这只是悲剧。
所以说,人不能活的过于纯粹,不能在还没有看清自己的本性时候,就去特立独行的生活。透彻的说,大侠李慕白的问题根源在于他二元对立的价值观。好的,必须打败坏的,正义必须战胜邪恶,光明必须照亮黑暗。不去看透欲望,放下欲望,而是压制欲望,杀死欲望。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终日感到紧张。
中篇: 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
“秀莲我们能触摸的东西没有永远,师父一再说,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
“慕白,这世间不是每一件事都是虚幻的,刚才你握着我的手你。能感觉到它的真实吗?”
显然,李慕白的话说的有点大,有点空。这么有智慧的话,暴露出的却是他内心的迷茫与不切实际。俞秀莲实际上是在委婉的批评他。此时我们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变化:李慕白的眼神像是一个胆怯的小孩子,他看着桌面对俞秀莲说:
“你的手冰凉冰凉的,那些练刀练出来的硬茧,每一次我看见,都不敢触摸。”
这句话,是不是更像是一个孩子对母亲说出的?其实电影里从许多细节中我们都会发现,李慕白在俞秀莲的面前,更像是一个羞怯的男孩。这反映出他对于女人的心态是不成熟的。
首先,他厌恶女人,另一方面,在他与俞秀莲的相处中又能看出他对女人有一种母性的依恋。长久的相处,让李慕白对俞秀莲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她不仅考虑问题待人接物全面周到。而且更是一个非常敏锐、知性的女人,电影的一开始我们就会发现,她懂李慕白,能够很快觉察出李慕白在字里行间,言语之外的真实的想法。在他身心俱疲的时候,唯有俞秀莲能够帮助他放松下来,解除焦虑与紧张。还有一点就是,这句话表现出了李慕白的愧疚之情。作为武功高强的大侠不去赚钱养家,却跑到深山老林里搞什么闭关。所有的事情要俞秀莲一个女人来抗。此时看到挣钱养活自己的女人委婉地批评自己,哪怕语气再温柔,也难免戳到一个男人的痛处。从这点上来说,李慕白面露羞愧的神色也是难免的。
我倒觉得这段对话也掺杂着李安对于自己婚姻生活的反思,众所周知,他六年时间失业在家,其内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也许,在他感到苦闷,无所适从的时候,她的太太就是这样在开导、安慰他吧。
“秀莲,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里何尝不是?我诚心诚意地把青冥剑交出来,却带给我更多的烦恼。”
这一点又回到了电影的开始讨论过的内容:权力与欲望。虎隐喻权力,龙隐喻欲望。李慕白直言人的心里卧虎藏龙,这正是他苦闷的情绪的自然流露。之所以苦闷,就是因为他放不下。他的语气中,倒还有几分无辜。仿佛“诚心诚意的”把宝剑上交,就真的以为可以一了百了了,就真的放下了权力。心是很复杂很深邃的,面对欲望执着,需要去觉察,看破,怎可能凭借一时的决心甚至冲动就可以一蹴而就?把宝剑送人,只是一个象征,人的执着,依然停留在那里没有改变。
俞秀莲看着桌面说,“压抑只会让感情更强烈。”这句话就足以看得出她的智慧,她是一个含蓄而又内敛,却能洞察问题关键的女人。
李慕白突然看着她的眼睛说:“我也阻止不了我的欲望,我想跟你在一起 (此时停顿了一会,接着目光一转)就像这样坐着,我反而能感觉到一种平静。” 俞秀莲的话触及了他的内心,他情不自禁的把心里话说了一半,却又话锋一转回到了一如既往的姿态里。人在社会上混迹久了,会懂得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必须浅尝辄止,不敢去成为一个真性情的人,并非因为缺乏自信,而是因为说出真情流露的话本身已经被视为一种可耻的行为。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李慕白自欺欺人的人生里,他是多么的想成为一种自己不熟悉的人,摆出自己并不擅长的姿态,展示自己并不具备的品质。在电影的结尾,当大侠终于撕去佩戴了几十年的虚伪的面具,面对心爱的女人展示出了一个真实的李慕白,我们也随之看清楚了:李慕白,原来只是一个孤独而痴情的男子。
俞秀莲作为一个行走在男权社会体系中的女人,许多事情她处理的比李慕白要好。而且考虑事情也更长远周到。在电影的开始,她已经认出了碧眼狐狸。正是因为俞秀莲考虑的东西比李慕白要多,所以没有揭穿。如果李慕白能早点听取她的意见,所有的人也会相安无事。碧眼狐狸会孤独终老。玉娇龙也会安安稳稳的嫁人,慢慢的走过那个情绪化的年纪,李慕白心里的结也会慢慢的打开。毕竟江南鹤与碧眼狐狸的恩怨,是男人与女人间的事情。这种事情连当事人都说不清楚,李慕白凭着一把剑就能做什么呢,无非是徒增更多的伤痛,更多的恩怨罢了。
下篇: 漂亮的小梳子
李慕白最根本的错误在于,他把女性气质与人的欲望混为一谈,视作女人的原罪。
这把玉石制作的小梳子是玉娇龙眼里的自己。她早已经看明白了,打扮的漂漂亮亮,身着昂贵的服装的意义就是为了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男人。在男人间的权力游戏中,自己只是任人摆布的棋子。
在沙漠里,小梳子被一个放浪不羁的小伙子抢走,也正是从这个镜头开始,这个小饰品就成了推动剧情的重要的道具。玉娇龙的怨恨并不是因为丢失了梳子,而是看到了身为女人就要被左右,被决定,被夺走的人生。抢过一匹马,去追杀那个男人,更像是一个情绪宣泄的过程。只见她就像是一只被猎人俘虏小狮子,又撕又咬,直至精疲力竭。李安善于以眼神来描绘人物。电影开头,俞秀莲在管家的陪同下走入一间光线晦暗的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玉娇龙瘦削的背影。这位身着华丽丝绸服装服装的官员的女儿缓缓的转过身来,俨然就像是一个精心修饰的漂亮的布娃娃。她面无表情,眼神空洞,说起话来就像在背课文一样,以至于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她的漂亮的眼睛后面的心理活动。导演刻意让房间里寂然无声,我们也听不到她走路的声音。深色调的墙面,以及阳光在房间里投射的阴影,仿佛让这种寂静的空气增加了几分寒意。
你看这一部分拍的那么淡,那么冷。反而更加衬托的她在电影后半部分的放纵、癫狂的行为更加的真实可信。人物的舞台张力也就此形成。在与玉娇龙的初次交手中,李慕白感觉到了这个姑娘狂乱的内心世界,同时在他的观念里,女人就是一种狂乱的、充满欲气的存在。李慕白认为,只有剥离了这个姑娘的女性气质,才算得上是对她的拯救。执着送这个女徒弟去武当山那个没有女人的世界,本质上就是为了“打败”欲望,“消灭”这个姑娘身上的女性气质。
二元对立、正义战胜邪恶的武夫的思想又开始了。他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不明白一个女人在这个男权社会里承受的压力。他想降服、打败这种女性气质,却不去反思自己心动的根源所在。事实上,碧眼狐狸只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可怜的老女人,玉娇龙也不过是一个十八九岁的、缺乏社会经验的、情窦初开的小女孩。一个小姑娘与一位老仆人之间的隐秘的师徒关系,也是这两个人在各自的人生中所能经历的为数不多的人性的温暖。很可惜,李慕白的成功,是碧眼狐狸的死亡,也是玉娇龙性格的毁灭。女性原罪的观念,伴随着李慕白在眉目间传授的心诀在她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武当山的一夜欢愉伴随着的却是强烈的悔恨。缠缠绵绵的爱意,只会让她对自己女人的身体徒增厌倦罢了。曾经被夺走的,象征自己女人身份的梳子,被遗弃在爱人的身边。然后带着前所未有的厌倦,从山上一跃而下。
影里的女人们活得率性而真实,男人们却略带虚弱或是猥琐不堪。在恋爱中罗小虎貌似强者,实则虚弱。别看他在马背上挥着小片刀很勇猛的样子,到了国都他真不算什么。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北京寻找心爱的女人。如同过街老鼠般被四处通缉。抢婚又被侍卫赶了出去。踉跄跄地爬上墙头,有很悲凉的声音喊着“小龙和我回新疆”说实话那个场景真是一个惨呀。
号称半天云的罗小虎初次出场的时候,那气场还真的有几分王者气概。之后的玉娇龙花费了好久的时间才慢慢的认清了现实,现实就是:自己深处一个讲究尊卑等级的世界。所以说罗小虎再次拜访的时候被拒绝也是个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们应当首先明白电影的时代背景是一个社会等级森严的时代。人若要提高自己所处的等级,就要花费多年的时间,付出许多心血,通过学习,历练,考试、军功、荣誉等提高自己。显然罗小虎并没有处于这个体系之中,或者说是在这个体系的底层。往深里一点说,在那个年代男人的价值往往也是被这个封建社会体系赋予的。女性之所以被压制,被排斥在社会体系之外,是因为在封建社会崇的尚自我压抑的生活方式里,男人对欲望的恐惧已经扭曲成为了对女人的恐惧。一个人的欲望再多也是自己的原因,把引人堕落的罪责推卸给女人这种观念本身就已经错了。李慕白也正是怀着这份偏执的信念走上歧途。从最初的逃避女人,慢慢开始怨恨女人,再后来为女人感到困惑,直到临死之前,他也没有搞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当然了,问题出在他的心里。
杜仲 室内设计师 爱好看电影读书
维信公众号:杜仲电影评论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是我在豆瓣影评上看到的一句古文评论,同时看到有影评从情欲的角度去解剖电影,我觉得有些偏颇,走了歪路。
如果看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便能大概的揣测出其武功套数。欲望、性情与礼教从来都是李安摆弄戏耍的好玩具。看李安的戏在于揣摩出其刻意布下的虚虚实实,却又要留一层纸窗户不再穿透。
所以,李安的戏,不要解,要悟。说穿了,大家都没意思。
那么“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这话讲出来倒真有点雾里看花的力道和余地。
只是我受到的辩论训练太多,凡事喜欢从结构的立场下去结构。既然提出了是谁杀掉了玉蛟龙这样的问题,年轻人锋锐好胜的本性还是不得不展现一下。到底不是谁都能像老子那样,简单几句话道出真谛。
言归正传,卧虎藏龙最后一幕,玉娇龙在武当山顶坠入雾崖,以她的死交待出了全片的结局。从一般的认知角度而言,大家会揣摩玉娇龙因错害了李慕白一条性命,悔恨过深,终究走向了自决的死路。
而如此般解释,却不大不小有些许疑问。
性情刚烈,高傲自私的玉娇龙,连自己拜把子的姐姐(余秀莲)都可以刀刃相向,虽然经历了人生之大变故(碧眼狐狸,李慕白双双阵亡),但其本性之旺盛的生命力何以突然熄灭?用愧疚与悔恨来解释是不是过于单薄了一些?
那么如果不以常识角度切入,那么当以何立足呢?
我想,碧眼狐狸最后一句话倒是提醒了我们,”一个八岁的孩子,竟有这样的心思。什么叫毒?这才是真正的毒”
碧眼狐狸死前,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她从小养大的孩子,在她眼里也不是具象的人,而是抽象的毒。
与其说是毒,不如玉娇龙是一种高传染度的疾病,名为欲望的疾病。
如果这篇文章的读者对于自我的欲望有过反省和内观,就可以理解,欲望的特性便在于,如果你不控制它,它便会控制你。大多数时候你们俩之间淡漠无形,可在最关键的时候欲望却总会跳出来作祟。你想把欲望关入心底的大牢笼里,它便一起带走你的喜怒哀乐,让你心底一片焦空。
李慕白在一出场与余秀莲谈修道的时候变说他进入了没用空间和时间,只有一片焦虚的境界,可却没有欢喜,只有死寂般的忧愁。而他在结局时,又入了那般境界,又可以道出不再害怕,全因为有爱的指引。(说实话,有点恶俗。)可见生死瞬间,李慕白以可以分得清情与欲,抛脱欲望回归真情。这显然是他一开始修道时,做不到到的地方,那时的他,只能深深的把欲望缩在心底。
那么,在谁这一始一终之间引出了他的欲望?
没有错,是玉娇龙。
剑,在佛洛依德的力比多世界里,显然是生殖器与欲望的最好象征。李慕白闭关修道不成,萌生了封剑归田的想法。虽然他的剑只杀坏人(把欲望的破坏力降到最低),可自己还是深感脱离不了欲望的影响和控制,于是干脆把剑交到那个灰暗压抑的北京城里去,借助最严厉、最承重世俗的礼法来镇压心头的小野兽。这是他主动表现出来的向封建礼教归乡的态度。
于是,贝勒爷的话就说的巧妙,“他送给我,我就给他看着。”
可惜,造化弄人,他的欲望又正正的碰上了玉娇龙。
从象征的角度来分析的话,玉娇龙是一个完全被欲望控制了的人,欲望已经不是她的一部分,而是她的全部。所以她已经不能够独存与尘世了。她像是寄生虫一样必须寄托在某个主体之上,她唯一的目的就是变强以及蔓延,这可以算的上是生命最本源形态。
那么她是在什么时候变成这样子的呢?还是碧眼狐狸的那句话:"一个八岁的孩子,竟有这样的心思。什么叫毒?这才是真正的毒。"
当身穿旗袍的她第一眼看到了那柄宝剑的时候,便已确认了下一个寄主,所以她抛弃碧眼狐狸的时候,可以做的那么冷静、洒脱。唯一露出的一点情感,都让人感到有些造作。这也皆因为她需要于寄住共生死,所以寄主越强大对她约有利和约有以吸引力。
玉娇龙寄附上了青冥剑,所以当李慕白弃剑的时候,她可以奋不顾身的去救。
可剑是李慕白的剑,余秀莲多次这么说。它是李慕白的一部分,最私密的一部分。(所以余秀莲不容许玉娇龙去摸。)寄附上了剑,就等于寄附上了李慕白。尽管玉娇龙不愿意承认,(宣称李慕白是她手下败将)但她还是不得不去与李慕白争夺对欲望的控制主权。
于是这种一来一回的争夺,也使得李慕白可以具象化的面对欲望,思考欲望,以及分离欲望,让自己变得纯洁和平静。
竹林小亭,他与余秀莲一番对话,可见他已经对欲望有了另外认识和把握。
“我也控制不了我的欲望,我想与你在一起。”此时的李慕白已经体悟到了,江湖规矩,封建是无法阻止欲望,反而会酿救欲望的泛滥。认识到爱与欲本为一体,能用大爱来化大欲望,才能换来平静。算是不小的进步,皆都是与玉娇龙交锋的主要成果。
而作为寄生体的玉娇龙当然不能满意对方渐渐的就欲望的主动控制,竹林的大战便是此番一系列的纠缠纠葛的爆发点。一般来说应当是劲道十足的去表现,李安却能做到举重若轻。武打尽头多在飘浮一种带过,其实也已经偷偷的暗示了此时李慕白已经快要步入空灵的境界。
有人把竹林大战,说成是两人之间的情欲纠葛,可能受到接下来在水帘洞中,玉娇龙的那句“你是要剑,还是要我”的启发。
但竹林的大战,并不只是情欲那么简单,全副的图景应该还包括了谁能成为欲望的主人,谁会变成欲望的俘虏的攻坚战。
而结局大家都清楚,李慕白手握剑诀,直指玉娇龙眉心的时候,便已经完成了主与仆的立项仪式。
而听说李安本来打算把水帘洞做成子宫的形状来暗示对母体的回归(联想到疯狂的石头了),在母体内,李慕白杀掉碧眼狐狸报了杀师之仇,可也身中毒箭。玉娇龙主动尽力去找解药,便已体现了仆人护主的意识。
其实碧眼狐狸要杀玉娇龙跟李慕白弃剑的原理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对于欲望会毁灭自己的惧怕。只不过水帘洞中的李慕白已能清楚的区分情与欲。而碧眼狐狸却还沉浸在那副被欲望破坏掉了的残破躯体之中,让人扼腕,没有爱的长年饥渴妇女,真是惨。
李慕白的死,算是对李安既有的妥协哲学的突破。本来故事发展到老处女死的时候,可以安排他与余秀莲两人相亲相爱,而玉娇龙在他的指点下于武功心得有了更高的提升,然后仗剑走江湖弘扬正义的good ending。
但这次,李安也极端了一把。他要让李慕白去得道。去克服在虚无境界里面的大悲伤、大孤独。反正李慕白已经从欲海之中,提炼出了真爱,便应该去更高的境界圆满。
倒是可怜余秀莲倒是成为了他提示的踏脚石。她不杀玉娇龙,反而把自己的玉钗插到对方头上,这里不像是谅解,倒像是理解。
你我两人,其实都是属于李慕白的一部分。
只不过,能够永生的是真爱,所以某种意义上余秀莲又可以说是幸运。而失去了最强寄住的玉娇龙,只能走向自我毁灭。
这时我们可以清算一下她寄附的轨迹便是 碧眼狐狸----罗小虎(终于提到这个人物了!)---青冥剑-----李慕白。
她最后一场与罗小虎的性爱,表情呆滞,一副欲求不满的样子,死前对罗小虎说的那句心诚则灵,其实是欲望的另外一种特性: “执着” ,佛家称之为“我执” 。 (不知道为啥,大家都以为这词是梁文道发明的)
文思至此,到底谁杀了玉娇龙?
用武林外传里面秀才逼问姬无命的最后一句话:
我杀了我!
pia!
后话: 李安的语文能力真是不敢恭维,看见一代大侠讲什么没了时间没了空间这样的台词,我还以为是古希腊哲学家附体了呢?
这台词也太粗糙了点吧?
十二年后再看才看懂了一些。玉娇龙最后为什么要跳下去?因为她已经万念俱寂。也就是李慕白跟俞秀莲所说他闭关时到达的新境界。碧眼狐狸和李慕白,分别代表玉娇龙心中邪念和善念。经过一番纠缠恶斗,两人皆亡,其实象征着玉娇龙已经心无一念,是虚空,从「道」上来说,这才是真正解脱。李慕白之所以到达这种寂灭的境地时感到的是悲哀而不是喜悦,是因为他心里有俞秀莲,心里其实还有「念」,不是真正的「空」,所以他闭关失败,破了功。临死前也是用了最后一口气向俞秀莲吐了真意。他没有得「道」。而玉娇龙经过心中正邪两念的纠缠、消逝后,对罗小虎所代表的尘世仅存的一点留恋也放下了。无牵无挂,无欲无念,不悲不喜,是真正的解脱。这也是为什么她在跳下去之前会对罗小虎说,许个愿吧。罗小虎的愿望是一起回新疆,一是因为他想和玉娇龙在一起,另一个原因是他在试图抢亲时说的:跟我回新疆,去了新疆你就舒展了。所谓舒展就是解脱。当然他的「解脱」指的是从父母、礼教中挣脱出的「小解脱」,而此时的玉娇龙,已经达到「大解脱」的境界了。也就是「空」。李慕白说,我们所触摸到的,没有永恒,所以玉娇龙最后跳下去,完成「得道」的最后一步。同时也呼应心诚则灵的传说,因为她让罗小虎的愿望实现了。
我看电影有个坏习惯。只要片子是自书改编来,我总要先看原著。因为经年看小说,所以人物在我脑海里成型很快。而且我有自己的一套摄影师,音像师,甚至服装道具师。场景,镜头飞快落实,如果电影看起来很不相同,就被我一棍子打死。
所以,我觉得《卧虎藏龙》甚好。
说到底把王度庐“悲情侠剧”的氛围给拍出来。
那时候的北派几大家,武功没有金古温这么高,特别是宫白羽,郑证因,按照真正的拳谱和剑谱来,人物击技很真实。
聂云岚80年代改编的《玉娇龙》,登在大开本的《今古传奇》上,我也算是第一时间读到过了。至于80年代拍的《玉娇龙》,每集必看,虽然那时年纪小,又过了这么多年,人物面貌模糊了,但是感觉沉淀下来,反倒清晰了。玉娇龙就是这样的吧。像我一位膀大腰圆的师兄所说,“如皎皎白莲,我见尤怜”。不过,若再多些娇憨,便更好了。
竹林打斗那段,网上多少人呼天抢地,有人看到威亚,有人嫌轻功造作,总之与他们头脑中的导演不同了。在我看来,跟想象中的老派武侠,逼真度很高。既有传统武术技击的神髓,又兼古朴浪漫,也符合老式话书内页白描人物插画的意趣。
言情片起家的李安,手法细腻,跟张彻的刚猛肃杀是两端。他会借承胡金铨的古拙凝重,细节繁琐。又不会那么晦涩,禅学机锋十足。不像徐克跟老胡,硬要将来福枪跟青钢剑铸合在一起,结果龃龉收场。懂得量力而为,在这个浮躁死撑仓促上阵的年代,很难得。
西方人看得懂的中国片 我就看不懂
比起表面的刀光剑影,人心的情感和欲望才是李安要表现的江湖。再大的力量也无法化解的内心挣扎,李安却表达得风度翩翩、意境圆融。最好的武侠片之一。台词: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里何尝不是?
为什么中国人反而会不喜欢? 整部电影的节奏控制非常出色 配乐和摄影也绝对称得上经典 从很多角度来说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遗憾是周润发和杨紫琼的国语很吃力 在台词上容易让人产生不适应甚至反感 但觉得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是一部很棒很棒的影片
这次才算仔细地看了。这句印象最深:压抑只会使感情更加强烈。青春与成熟就这么不可调和?没有成熟,这个世界不会稳定,没有青春这个世界失去活力
才发现跟我小时候看过的不是一回事了。李安长得风神秀朗一身仙气的,电影里各种情欲啊。倒是王家卫大大一张每周大保健的脸,总是出乎意料地纯爱……
真心不喜欢,动作太假了。
近年最棒的武侠片,当之无愧。|| 十年之后再重看,在意的竟然不是那些眼花缭乱的对打,而是片中略带生硬的对白。人至中年的苍凉心境,已经能慢慢体悟。雨夜,走心,留念。(2015.5.6)
章子怡在这部电影里算是不错,瞧那小脸和身手,扮个样似个样。听着老周和老杨撇着腔的说那普通话真是别扭的要死,还有玉娇龙和小虎算是什么,一把梳子引发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么?
获奥斯卡奖的李安导演又一部力作,蛮有意思的电影,身轻如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玉娇龙,玉娇龙的叛逆,任性,倔强和悔悟,李慕白和俞秀莲的沉稳大气,包容,小虎的自由不羁洒脱,碧眼狐狸的阴险毒辣,竹林那场拍得很美,还有最后娇龙的纵身一跃。
多少人梦想着做肆意的玉娇龙,结果一不小心做了忍了一辈子的俞秀莲。到死的时候像李慕白一样叹一句“这一辈子都浪费了”。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像罗小虎,即使拿掉,也不影响别人的故事。
[卧虎藏龙]的唯一问题是剧本中的台词,这是一种尚未进化完全的、有缺憾的现代汉语,导致人物塑造有些不足。但指责它中国符号向西方兜售则毫无根由,这是一个纯粹中国的类型和故事,但"理智与情感"式的主题确是东西贯通的。真正的亮点显然在武打场面上,这是些诗意的、富有想象力的、充满个性的舞蹈。
心理变态的师娘教出一个心理变态的傻姑娘,俩人一通作死,弄得人家黄昏恋没搞成
真正有文化的动作电影,希望其他各位中国的大师级导演们能够放下架子好好学习
李慕白带她去武当规诫心性,俞秀莲带她回北京冰释前嫌,碧眼狐狸带她去宫外潇洒放纵,罗小虎带她回新疆天涯浪荡。玉娇龙没跟任何人走,她心里装着一块玉簪、一把宝剑、一抹情仇的血和一缕自由的风。恩怨尽,情事了。浪费这真气又何妨,为这恩义他已浪费一生;跳下这山谷又怎样,为这自由她早遁入江湖。
李安就是有本事把任何类型片——不管多大的制作,不管是武侠还是美式漫画英雄——都拍成文艺片,而且都闷骚得一逼。十年前我还小的时候看这个只觉得闷得要睡,现在回头看真觉得出些不一样的意味。张震章子怡的线实在奇怪得紧,四星是给竹海、武场对打、马友友跟袁和平、和李安的闷骚情欲叙事的综合分。
章娘娘那个时候还有些稚气,但又有玉娇龙这个角色骄傲、逞强、自作聪明的特点,人物内心真的是演出来了。这是看的第一部李安的片子,知道有这么个有才华的导演。
爱看电影而不喜欢这部的真是太遗憾。
姜大卫说得好::“武侠世界不一样的,除了李安那个《卧虎藏龙》还有武侠片的感觉,拍得蛮武侠片的,后边张导演也好,陈导演也好,冯导演也好,他们那个我不觉得是武侠片,只能是古装片。但是他们绝对有他们的才华。”奥斯卡最佳,当之无愧!
非常文艺的武侠片,当年的章子怡虽然还带着稚气但已经非常惊艳了,那片竹海印象深刻。
虎龙本在心中,潜伏已久,有的胎死腹中,有的虎啸龙吟。自古多情,英雄难免,你我凡人,遵照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