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再潋滟,淌不过流年,但纵使往事如烟,仍感谢你有缘出现在我生命中昙花一现。”
“just leave it along , 最后我学会了,让时间去说话,把一切留给时间。”
“没有不会出问题的感情,只有不想解决问题的人。”
“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其实是有三个版本,导演最初的本意,为了表达爱情故事的两面性,特意把电影拍了两个版本,一个是从丈夫的角度:”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him”, 一个是从妻子的角度:”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her”。 但是后面又拍了一个压缩的综合版:”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them ”
这个电影没有讲生离死别的爱, 没有讲青春讲情怀,而是,只是,在讲男女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同的思考方式。而这个“问题”,在每个情侣的现实生活中可以有很多,而导演选择的是——失去
所以这篇影评一开始就把导演埋的最深的东西掀开了。导演没有任何一个镜头和画面提及到“the baby”,而是从彼此的亲朋好友口中暗示,然后就跟剥开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这个痛苦的伤疤,这两人都以为可以过去,到头来就算过了很久,揭开这个疤依然泪流满面。我是先看的him这个版本,看完再看her,很多情节和细节就很清楚明了。我看有评论说them 是两个版本的压缩拼凑版,我个人觉得既然两个详细的、细节性的我看了,凑数的就没必要看。当然做这篇影评,我就把him和her一起穿插着套在一起来讲,不然显得太冗长而且没有关联性。
在him 里,影片开端是先回忆了一波两人初识时做的一些愚蠢甜蜜的往事,镜头一转,康纳在自己的酒吧里莫名的发脾气然后回到自己的公寓,然后惊醒了憔悴在床上的埃尔,此时两人已结婚七年了。一番嘘寒问暖却被冷言冷语的回应。不久,接到医院打来自己妻子自杀未遂在医院的消息,这时埃尔说想消失一段时间,想自己一个人能静静,康纳不接受。 在her中,影片是从埃尔诺跳河自杀开场的,随后,她手臂绑着蹦迪回到自己的父母家,家人都很敏感,似乎怕一点不对就刺激到她。镜头一转,埃尔一头干练的短发,画着烟熏妆,带着本子和笔去找她父亲在纽约大学的同事上课。
看完电影其实就能理解康纳和埃尔的立场和表现了。首先,很明显两个人面对失去孩子这件事,两个人都想逃避这个现实。康纳的做法是,把有关孩子的所有物品统统打包收拾起来,存放在一个不被打开的角落,也不准任何人提及有关孩子的半点,假装着这样可以当一切没有发生过,生活还是该怎么继续就继续往前走。而对于埃尔来说,毕竟怀胎十月哪儿能轻易的说忘记就真的没有存在过呢?不论是快乐的甜蜜的情事还是悲伤的失去的痛苦,她总是习惯于沉浸在过去里。公寓里,康纳问埃尔,我们真的到这个地步了吗?埃尔说,大半年了,别再问这个愚蠢的问题了。可见,大半年,康纳努力维持着生活的平静,还是经营着酒吧,可是从朋友的口中说,“现在的你让我不知道该如何跟你相处”看出他的情绪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变得易怒且暴躁,一点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但是在埃尔面前,他还是温柔的扮演着一个丈夫的角色,他觉得一切会回到正常的。而对埃尔来说,这大半年,她一直让自己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里走不出来,她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不怎么吃喝,也不怎么出门,憔悴且颓废。
终究,半年的死一般的沉浸被埃尔的自杀打破。康纳努力让自己走出悲伤,而对埃尔来说,她没办法走出来,康纳不让任何人提及关于孩子的一切,而可能越是这样刻意对这件事避而不谈,埃尔心里就越是过不去吧,自己钻牛角,最终,想要自杀来结束这一切。
在被打捞起来,在医院被抢救过来,她说想要重新开始,想要一个人重新审视自己。尽管康纳不愿意也说好话,可是埃尔收拾好自己回自己父母家可见,她很坚定的自己选择,她想要停下来,想要一个人想清楚一些事情。
在him里,埃尔突然就从康纳的生活中消失了,断了手机断了任何的联系。他不理解,他问朋友的建议,现在情绪上头的他根本听不进去好友的任何一句话,甚至把脾气发在好友身上。为了不想回到没有妻子的空荡冷清的公寓,他搬去了跟自己从来没怎么深度交流过的父亲一起住。康纳对于这个抛弃了自己母亲之后,身边从来不缺女人的父亲从来没好感,也没有对深的父子情。虽然父亲换女人如同换衣服,但被第三任妻子甩了以后也开始显得落寞,开始觉得内心的空虚。他开始厌倦重复如左的生活,他也累了。其实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康纳的原生家庭是没有给他给予足够多的爱的。或许是父母没有给他一个幸福的婚姻的例子,所以康纳对他父亲之间是明显的距离感的。而从头到尾没有出现她母亲的画面,说明要么母亲去世要么被抛弃了后来没有一点联络。包括电影最开始,康纳对埃尔说,“我的心灵很脆弱,你可要怜惜我”。
而her中,埃尔消失了以后,剪了短发,画了浓妆,精神抖擞,俨然一个重新开始的架势。埃尔的父亲是纽约大学的教授,母亲是法国音乐家,可见原生家庭的文化涵养是很高的。所以在从医院回到家之后,为了找些事情做,去父亲的同事那儿上课。后面可见,埃尔的文化程度同样不低,先后就读于纽约大学和耶鲁大学,但是因为怀孕,毕业的论文没交所以还没拿到学位。可见,她当时为了家庭是牺牲了很多的。
康纳依旧坚持着去寻找埃尔,他想两人好好谈谈,解决问题,然后回到正常的生活。后来从好友口中得到她的消息,他悄悄跟踪着她,此时的埃尔诺已经一头清爽干练的短发,穿着裙子,整个人焕然一新,完全不是那个病怏怏的抑郁症患者。此时她已经重新回了学校上课,在康纳的视角里,他一直追随着埃尔诺,可埃尔诺不给他任何解释和说话的机会。感情不顺,酒吧生意也经营不善,不愿向父亲妥协所以只能任自己的酒吧关闭。
生活似乎就这样跌跌撞撞的往前走着,某天埃尔诺突然找到自己,两人开着车漫无目的前行着,就好像完成一个最初的愿景,毕竟深爱的两个人,在一起风雨飘摇的七年,因为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死了,一个人觉得伤心了生活还得往前看,另一个人觉得生活好像没有了任何的颜色,沉浸在过去的悲伤里,所以两个人即使每天陪伴在身边,可心却渐行渐远……
her中, 有个场景印象很深,当埃尔质问她母亲为什么没有告诉她康纳来家里找过她的事?她妈妈很淡定从容的说:”因为不想管,就是暂时不想管你的事,你喜欢以前在巴黎的专业,为什么不回去完成学业呢?你可以在咖啡厅学论文,读者巴黎的报纸,吃着面包克,看看那儿的陌生人。” 这个让我想起了我失恋了以后,我疯狂想去找EX,当时我朋友说,也可以不用管吧,就先过好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事,当时我理解不了,因为我性子很急,感觉这件事没有解决,无法专注精力在其他事情上面。不过,第二天我开始理解了,后来我想通了,有时候需要把事情和问题是需要 “just leave it for a while”,先去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时间,真的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它能够抚平很多情绪, 也会带走很多人,但也会留下真正属于你的东西。
其实他们两个的主要问题就是, 在对待失去孩子这件事情上面,男的想法就是往前走,他想生活重新回到正轨。而对女的来说,她还没走出伤痛,过去对她来讲是痛苦的回忆,她不想再回到以前的日子,就像最开始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说,不想再回到那间公寓了。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不能说谁对谁错,就像埃尔妈妈说,大家各有各的难处。康纳把所有悲伤沉痛的记忆打包起来,努力让生活变得还是一如往常,也不准其他人提起唤醒这份记忆。当时康纳父亲说了一句寓意挺深的一句话:“流星转瞬即逝,可你不该庆幸自己曾目睹过吗?” 就算是短暂的拥有过,现在留给他的是深深的爱而不得,可记得他曾经存在过,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这句话就像是开篇那句导语:“时光再潋滟,淌不过流年,但纵使往事如烟,仍感谢你有缘出现在我生命中昙花一现。” 记得以前我曾经跟EX讨论过一段关系是应该更看重结果还是过程这样的问题,我记得当时去知乎搜了很多回答,想法不一,有以结果为导向的,有赞过程的。我一度是坚持过程的人,因为未来有太多不确定性,曾经发生过经历的那些美好是真实存在的,即使最后不能相伴到最后,那这一路我也感谢你的陪伴,往后祝你一切都好。只是现在的人不管是感情还是工作,都太注重一个结果了,觉得没有结果的就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那个结果否定了所有。
最后两个人在把问题好好讲清楚之后,大家都给了彼此一段时间,没有farewell,只是在各自的时间里各自成长。我其实很喜欢这种设计,因为有些事情确实需要时间,有些问题就算说清楚了,但是两个人也都需要时间去专注自己的事情和生活,等大家都能坦然面对这一切,都有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那样再次相拥才是依赖而不是伤害。我很喜欢一句话:“男人也好,女人叶红,如果没有自己过好日子的能力,那他也没有和别人过好日子的能力。 ”
时间悄悄向前流着, 康纳承担了自己的责任,他继承了父亲的饭店,自己也更加沉着稳重。埃尔也去巴黎继续了自己未完成的学业,学成归来。这两个人是很明显是从那天谈完以后没有再联系,不是赌气,而是给大家时间去各自治愈自己。很喜欢导演最后安排的那个镜头,him中镜头正面扫着康纳,他一直往前走着,似乎每天他都会在开始工作之前走一遍这条路,回忆曾经,影片随着康纳消失在镜头外而结束。her里,在康纳身后,埃尔悄悄地跟在他后面,导演没有提示说过了多久,只是根据剧情知道,埃尔的出现,说明时间过去了一年,此时她看着前面的康纳,她也跟着他沿着那条路走着走着,只是最后,她说了一句: “hey” ,他停下了脚步。
比起大多数电影,放在桌面上的剧情,我更喜欢这种没有说而是让你一点点去掀开去体会的拍摄手法。 对于电影,大多数对于只要不是好结局,大家就觉得遗憾就希望结束能停留美好的那个瞬间不要再继续。其实挺可笑的,不到最后,你怎么知道哪个时间是最好的哪个时间是最坏的? 爱情也好,人生也好,如果只是一味的甜,而没有苦,没有酸,没有痛,那有什么意思呢? 正是因为有了苦,才能对比出甜蜜和幸福的珍贵,正是因为有了苦,才能学会成长,正是因为失去了,才知道下一次要珍惜不是吗?就像我前几天看英剧“伦敦生活”,喜欢里面有句话:“铅笔上面有橡皮,是因为人们都会犯错。”
不过不管结局怎样,其实我觉得这两个版本的电影,想要表达的是希望通过男女看待问题不同的角度,让大家都能学会如何去面对问题,如何去成长。对我而言,这部电影我收获到的是,原来有时候可以不那么立马着急的去解决当下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当下根本解决不了,不如把它留给时间,time pass by,是你的走不掉,不是你的,也留不住。
而讲到爱情的话,我现在反而是不怎么相信爱情的存在了。倒不是因为自己的感情不顺利,只是觉得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和平年代,爱情好像变得很容易,它慢慢变得只有一个味道,只有甜。苦有很多种,甜,往往只有一个味道。正是因为得到的太容易,只体会到快乐、甜蜜、兴奋,却受不了一点点的苦,就好像可乐加了一点苦就会影响口感。我喜欢有句台词这样说的,爱除了甜,还会带来苦痛、悲伤、失望、甚至是灾难,当然还有战胜这些的力量,这种程度才能称得上爱,只知道甜的爱情,没有意思。所以呢,与其感慨爱恨得失,还是过好自己的日子,先把自己经营好成一个合格的大人吧。
(劇透) 《離開他以後》(Her)和《她消失以後》(Him)的製作者真是勇氣可嘉,連這些療癒系文藝小品都膽敢分拆上市。在香港同期上映的不是上、下集,而是同一個故事(原名是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分別從男、女主角兩個角度敍述(分為Him和Her兩版本)。一對夫妻分手以後有不同的遭遇和心路歷程,但最堪玩味的則是兩者的共同回憶和經歷處處隱伏著細微差異。說這戲是「一雞兩味」並不準確,因為除了Him和Her兩個版本以外,還有第三齣Them。
兩齣《…以後》的取材跟比利時電影《破碎之家》很相似,都是有關夫妻二人在孩子逝世以後,因哀悼的步伐和形式不同而走上生命的分歧路。在兩齣電影中,丈夫皆比妻子更急於讓日常生活回復原狀,而妻子卻久久不能走出那悲傷的幽谷。《破》的原名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已提示了這故事並非療癒類型,而是一傷再傷,悲劇到底。因為孩子的死把夫妻雙方對「世上有沒有神」、「有沒有另一個可能世界」等等在信念上的深層分歧殘酷地翻出來,對失去孩子的母親而言,盼望須在一些「不科學」的信念裡尋找,丈夫卻不斷阻撓。
《破》和《…以後》的妻子都曾嘗試離開丈夫,同樣抑鬱到自殺。前者最終被丈夫逼上了絕路,後者則自殺不遂而慢慢重新上路。若果「距離」是人面對哀傷的關鍵(最少對戲中的女性而言),那麼《…以後》的創作者Ned Benson便把兩齣電影之間的距離恩賜予其女主角Eleanor--那幾乎是兩個世界的距離。原戲名暗示了女主角的重要性更甚於男主角。若你先看Him,大概會感到納悶而就此打住;若你先看Her,或會想看另一版本,藉以充份地了解整個故事。
《她消失以後》(Him)比較悶是因為太現實:如何找回妻子和繼續工作都是現實問題,眼淚須先收起來才能走下去。男主角把孩子的遺物全塞進儲物室裡,其哀傷只是被壓抑、推延(影像卻把角色的內在情感形之於外,保持著低沉的藍色調子),工作成了他給自己的藉口,直至他生意失敗之後才不得不面對。最後他搬家之時,幾番躊躇才有勇氣打開密室之門,觸碰亡兒舊物。敍事上,Him也是把「孩子死了」這事壓抑到後段,使觀眾一直不知到夫妻情變的原因,只能透過蛛絲馬跡去猜測。
Her比較好看,故事開揚而不壓抑。雖然Eleanor一度難過得要自毁,她也一直很努力「回到正常生活」,只是丈夫成了其中最大阻礙,必須離開才不至於走上絕路。她離家實是回家--回到娘家,父母仍把她年少時的房間保存如昔。
Her比Him豐富,因為後者雖然不斷有行動卻只是在一個框框裡打轉,前者則透過與其他人不斷的對話,以及對往事的再三回溯,讓新的可能性浮現。這樣的療傷過程迂迴但綿密,也是繼續成長的契機。《破碎之家》涉及宗教信念與哀悼的關係,當中男主角只容許一個絕對的「現實世界」,扼殺了妻子在其他「可能世界」中尋找出路的盼望,終至徹底破碎。《…以後》分成兩齣戲,讓同一事件有兩種差異的情況並存,正表示了分成兩齣戲的策略,並不只是Ned Benson用剪接技巧來達成商業目的,因為Him和Her並非同一個故事世界的不同部份以兩種方式來組合,而是兩個「可能世界」並置對照。藉著兩個差異世界的距離,Eleanor才得以從喪子的悲傷草原拐回來。
原載於「730視角」2014年09月22-23日
断续看完两部,先her后him。
某些时候感觉就像看自己,为了电影中的自己留了很多眼泪。
别扭 很别扭
喜欢him里面父亲的角色。人生似乎没有不迷茫不困扰的时候,从中年到老年。选择接受和面对总比选择忽视和被动要强得多。
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又有那么难吗?
希望我们在爱里哪怕再困难都抱紧彼此 抛弃孤单
电影分为“him”&“her”两个视角,几年前先看了her版(或者是them?what ever),实在是看不下去,弃了。
这几天重温一美电影想说要不再努力一下,点开了him版,磕磕绊绊的居然看完了,可能是因为从男性视角叙述的原因吧,故事脉络相对清晰或更有逻辑性?
而her版本更多的在描述女主的情绪,但是让我实在无法代入她为什么要这样“作”。虽然你们确实没了一个孩子,但是老公表现也没有烂到让你无法和他走下去,生活总要继续不是吗?
虽然我本身是女性,但我选择him,想想如果这两个主角不是中产阶级,能否有这么多时间去沉浸在过去也未可知。
比较喜欢的台词是开篇一美被压在劳模姐胯下时候说的:There’s only one heart in this body,have mercy on me.
如果你将两部电影都看过,你会发现有一段特别有意思。
那便是一美和劳模姐租车出去遇到暴雨那段。当两个开始亲热的时候,他们的体位和对话完全不一样。在Him中,康纳主动说了自己与其他女生上床了,而在Her中,伊兰诺自己发现了康纳出轨。在这两部里面,明显有点穿帮啊!可惜并不是!
我的理解是无论在何时何地,人都会以自己为中心,总是向着自己相信的方面扩大。而这两部电影更像自己的回忆录,有些记忆在双方眼里是各执己见的,就比如是妈妈追的爸爸,还是爸爸追的妈妈这样的问题,在他们心中都是,分别都是自己相信的。
所以,男生会主动包揽责任,女生会认为自己有第六感。而当你站在双方的各自角度来说,都是合情合理的
我不知道全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一直逃避地活下去,我只知道所有人都逃避过。当我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生活中还有室友的陪伴,我不能理解的事情太多了。我很开心有些人找到了自己,愉快的方式,不用理会难受的自卑。 我好害怕自己活不下去了,当你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然后回过头来分析生活。没有人能完全理解社会生活,我们所需要的只能是一个人生观,价值观与自己相同或相近的伴侣或是知己。两个人的世界往往又像一个人时一样陷入困境,因为这两个人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合成了一个人。外界的刺激就能步入缺少振动的生活,我能忘怀所有的感动,可就是逃不开自身的落寞。
不知道是否穷人最有可能理解这世上最激烈的感情,反正是我常常想到极端。大概没有人想跟消极的人做朋友吧,一切都只是出于怜悯,大度,这些轻松的词汇。我很难受地感受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依托也没有延续。本质洁来还洁去。
满怀心灵的丰盈,那是演员才能做到的事情吧。行动家,应该是一个伟大的词汇。要是能成为一名斗士,什么都是可以忍受得住的。
导演(编剧)是爱了劳模姐十年的人,大概是世上最了解她的人之一。所以说这部电影的这个版本最接近劳模姐本来的样子。片中提到的素食、见到两个父亲年龄的男人生气这些细节,跟她的真实生活都有联系。对大多数人友善的人,内心深处通常累到快虚脱
这电影到底说了什么全忘了
连着刷两场,还是找艺术院线偶然发现有这片的排片,感觉双视角就像拼图一样拼凑了一个剧情完整,him和her最后有些台词些许不同,但没有看出太多的心意,但是把一美和杰斯坦都拍的美哭,ED空灵辽远,最后两个人各自走在街头,蓦然回首你就在那儿,就是适合小情侣和迷妹消遣的=v=
看完“他”之后再看“她”明显感觉思路清晰了不少,情感的表现也更细腻些,尤其是维奥拉·戴维斯饰演的女教师加了不少分,可惜中产阶级的小情小爱还是难逃矫情的命运,动不动重返校园略显无聊。
个人也是更喜欢这一版也许是偏爱劳模姐但是故事的深层次 就是走心的动人的叙述 这一次可以看到她的所有细腻情感不辞而别后深造学习的想法 造访旧友的平和 拒绝治疗的厉色 想要做蠢事的冲动她也开始回忆 所以有了雨夜里公路之行回到住所 看到打包好的行李 又怀念过去她哭泣 自己竟然忘记儿子的样子your face , my eyes但是没关系 爱就是爱呀 不需质疑她要去巴黎深造了可是选择离开的人 只能一直离开路上他们遇见 一声Hi 可能是新的开始
正如weibo所说,him舔颜,her看戏。不过一美躺沙发真是想暂停…女主是无可挑剔的幸运儿,可越是这样越容易迷茫。每个配角都好喜欢,每天很不爽的哲学老师、总是坐门廊上喝酒的妈妈、私藏生命中最好与最坏一刻的爸爸…还是女人的回忆更能让同性共鸣,那些画面太美如何割舍。最后一美回头的画面cry惹
三年后看着电影突然更加喜欢好多,当时也蛮喜欢的。果断成为我最喜欢的劳模电影,颜值巅峰期。里面好多对话太真实!
记忆是会骗人的,有时候明明记得是这样的,而实际上并不是。
勉强上三星
另一个角度的同一个故事,情感是统一的,但男和女的分别使故事呈现出不通的风貌,情感也因为是女性视角而更加细腻了。明知道在哪里该有什么样的情节,可还是被编剧的细微变化处理感动到。比如最后那一张一开始就被拿掉的全家福。
故事性要比Him强。两部电影重复的片段不多,但重复的段落都很有趣。Him只是告诉了你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但Her会告诉你当时女主有什么感觉,多了很多抒情的细节。草地一幕,仿似连空气也是甜的。男人创造浪漫,女人铭记浪漫。很可惜最后要赶车,只看了一半就离场了。4.5星。
比Him好一点,Her是可以独立成篇的,所以就不懂有Him做了一个架子在那里是为什么,其实影响Her的观感(因为在等那些重复的节点。Them是不想看了。劳模姐跟于佩尔挺像的……
——我看起来有焕然一新吗?——你看起来还是老样子。Do i seem like a different person to you? You look the same to me. 有些电影是需要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看才可以的,在飞机上多次哭的泣不成声
原来还是有个明确结尾的。
这个剧值得高点分。
倒序看完了发现最不喜欢的还是her,原因是最不喜欢那段儿短暂的返校,女老师的心灵鸡汤太刻意。
浪费时间。
这部比him好看,查姐真的好适合文艺片,演技自然细腻。
女人永远不懂男人为什么要回来。
對照Him,Her有些東西刪了,又添了新的,是想藉此呈現男女主角不同的視點,卻讓人覺得多視角放在這麼平淡的故事裡頗無趣。整體比Him好一點,大概是因為童年、家族跟一些人際關係的元素有補充。話說回來,家裡有點小錢真好,還可以逃回校園……好啦,重點是伊莎貝雨蓓老了也美(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