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皮囊之下即欲望,欲望即弱点,有弱点便成被狩猎对象
电影《皮囊之下》讲述的是一个外星女如何由狩猎者变成被狩猎者的故事。造成外星女这种转变的肇因便是她具有了人类的情感和欲望。
为证明这点,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转变过程稍作描述。外星女必须披着人类的皮囊才能和人类进行简单接触,接触的目的是为了狩猎人类,而狩猎人类是为了获得生存的营养。她一开始把人类当成猎物看待的,虽然她以色相来引诱男人,但她从不对被引诱的男人主动调情,能被她引到死亡小屋的内的人,都是对她肉体有着强烈欲望的人,那些对她没有表现出这种欲望,或有其他事情要做的人并不是她狩猎的对象。而且,每次狩猎成功之后,她的面部是毫无表情的,这也证明她根本就不具备任何人性;此外,她对最能引起人们伦理情感变化的救人者的行为也很木然,对这样的人类下手她依然毫不留情,似乎也是她不具备人性的证明。
直到一天,她获得一枝带血玫瑰,沾上人类的血液之后,人性开始在她皮囊之下生长。她开始认真观察人类,以前对她来说的“色即是空”的花花世界开始变得绚丽夺目,五彩缤纷。她的眼睛开始变得更美丽、嘴唇也变得更好看了,对猎物给予她的赞美开始报以“微笑”,狩猎成功后,她还不忘涂抹口红,说明她对人类的赞美开始有了情感反应。然而,她的人性成长,被她那面死亡小屋门后的镜子监视了下来,她受到摩托男(应是她的上司)的严厉警告(他们不用人类语言交流的,她和摩托男对峙的那一幕应当可想象得出),这不仅没有让她“悬崖勒马”,反而让她的人性加速成长。在对待面部畸形的丑男(丑男对她不敢有非份之想,在以前应不是她的猎物,这一安排正好说明了她人性的增长)这一幕,她开始对丑男主动调情,她利用肌肤之亲主动引起猎物的情欲。对丑男狩猎成功后,她突然观察到镜中的一切,她的人性增长似乎在“严重警告”的惩罚之外了,此时她看到困在玻璃后的飞蝇,她有了人类最重要的情感:怜悯。她放走了丑男。这一切当然逃不过摩托男的监视镜,于是,她开始逃亡。
她不敢再驾车,她也不愿再狩猎人类,她开始思考如何在地球生活,她尝试以地球人类的食品充饥,可无法下咽;她以为人类都是善良的(她跌倒有人扶,还有以前她看到的救人者),是安全的,开始接受地球人的帮助,尝试和人类交往,但在无法和好心男享受云雨之欢后,她不好再栖身于他家,只好独自漫步于森林。然而,有了人性的她远没有想到的是人类还有恶的一面,终于,她也成了人类“狩猎”的对象。
人类的基本需要就是过一种群居生活,得有亲人和朋友,然而,她的这种人性需要得不到满足,她又无法回归她以前的群体,她有了像人类一样落漠情绪,也就说,想和人类交往而非猎杀人类的欲望成为了她致命的弱点;而且,当森林男问她是否一人时,她如实相告,完全暴露了她的可怜的处境,没有像人类那样知道伪装,用皮囊遮掩自己的弱点,这很容易让她的美貌引起森林男的歹意。当她被森林男侵犯被迫褪下人类的皮囊时,她彻底地成了一个弱者。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人类在他们的皮囊之下是充满着欲望的,只要这种欲望被表现出来,那就成了弱点,这种弱点一旦被狩猎者利用,它就是致命的。皮囊对于人类而言,是欲望的遮羞布,更是自我防卫的武器,褪下“皮囊”,人类也会成为弱者。
披着人类皮囊的外星女的悲烈结局似乎还可以引起我们以下思考:
(1) 仅有“人性”,无法在这个世界生存。这里的“人性”当然是指“善”的方面。对于外星女来说,她只了解人类善良的一面,她皮囊之下增长人性也仅限于此。然而,她不知道人类某些最人性的基本需要往往是无关善恶的,或者说不受道德评判的,比如人性安全需要。在人类的价值序列中,安全的价值似乎总是高高在上的,只要安全需要受到威胁,其他为达到安全目的的行为,无论是善行还是恶举都已无足轻重了。所以,当外星女露出异类的真面目时,她就必死无疑。因为人类在安全方面的经验是,来自于同类的威胁程度远远小于异类的,所以,基于安全需要,人类必然会“党同伐异”,消灭掉异类的外星人就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对于人类而言,如果仅有“善”的人性,而没有或不了解“恶”的人性,基于“党同伐异”的人性安全原则,同样他也难以在这个世界生存,至少他的生存会非常艰难吧。
(2) 如果影片再作些拓展,外星女逃脱了森林男的追捕,她继续和人类周旋,她不断地增进对人性恶的了解,影片应当还可以更深地展现如下命题:她越了解人,她就会越害怕人。留给我们的思索是,人类真不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如果你只有善良,不会作恶,或者,如果你只了解善良人性,而不具备甚至不了解恶劣人性,那么,你越了解“人”,你就会越害怕“人”,至少你会越讨厌“人”,这也许就是罗兰夫人临死之前留给世人那句箴言的真义所在:“我见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文/石板栽花 2015-04-01)
2 ) A Sensory Play
I can not say this is not a 'good' movie. It certainly was hard to enjoy, with thin plot and camera takes that seemed to stretch infinitely without any stimulation on the horizon.
But there is no sloppiness or pretentiousness going on here. The story and the delivery are both sharp and clean cut. The uneasy and uncomfortable feeling from watching the film was struck up intentionally to symbolize the state of residing in an alien body and walking an alien land.
The cacophonous sound track, I have to say, is a very smart move. By abrading the audience's nerve endings, it literally put us under the skin of the heroine, not passively counting on our imaginations to take on the task, but actively forcing our sensory into the play.
3 ) 英版聊斋志异
曾经在卫报上面看到对里头那个“丑八怪”的采访,他说他得了肿瘤所以长成那样,他的双胞胎兄弟更惨一点,肿瘤长在脑神经里,虽然模样正常,但是比植物人还糟糕,不但没有知觉而且无法思考。
重点是,他为了活下去要定期去整形医院去除脸上多余的瘤子,却在那里看到很多五官端正的人要医生在他们身上动刀子,他觉得人们的审美真的是出了点问题。
他说这部电影是在探讨人的外在和灵魂之间的关系。
还说斯嘉丽在和他演对手戏的时候非常的nice和亲切。。。
卫报在最后还介绍了一下了这位特殊的演员从某大学的传播系毕业后进了电视台当编导,机缘巧合下出演了这个角色,让他对自己的生命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那篇报道写得非常好所以我一直很期待这部电影,但是看完后就觉得完全跟我预想的不一样啊。。为什么不把那位脸肿兄的经历改编成电影咧,搞不好会比讲一个不明生物对自我认同产生困惑的故事来得发人深省。
虽然拍得蛮有实验电影的逼格,但是我总觉得导演没有把想表达的意思讲到点子上,还让中国观众都觉得自己看的是英版聊斋志异。。。
4 ) 各花入各眼,有权打低分
这部片子与其说是在拍电影,不如说是在搞视觉艺术。有人拿导演和库普里克比,在我看来却至多只是有些神似而已。
对于抽象艺术来说,用文字去讨论它的好坏是徒劳的。如果语言的苍白能解释美感的由来,那画家们早全都该失业了。正是因为“美”无法量化无法讨论,而且又见仁见智,各花入各眼,所以这样一部打着“视觉先锋”标签的电影,喜欢的人既然有理由点一万个赞,不喜欢的人也就有权利打低分。
对我来说,那些色诱的场景配上诡异的音乐虽有新意,却未对我产生冲击。那一根根高高耸起的阳具,以及斯嘉丽丰胸肥腚的酮体所编织的画面,有抽象的形式却没抽象的美感。这就是我最直观的感受,你大可以鄙视我的品味,却无法苛责我的坦白。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毕竟艺术没有具体的标准可言。可如果一个人无法接受这种形式营造的“美感”——就譬如我,那这部电影除了全裸斯嘉丽之外就毫无卖点了,冗长的叙事加苍白的剧情使人觉得索然无味。不过导演也从没想拍一部《夺宝奇兵》或是《异形》,他只是在创作他想创作的,他只是在表达他想表达的。因此,如果欣赏不能,我们还是看一眼全裸女神就静静地走开吧。
5 ) 切肤
女神这两年可谓相当高产,不仅在商业片上一路高亢,贡献了全球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黑寡妇,文艺片上也颇为可圈可点。去年的唐璜里的自黑,到Her神龙不见首尾的献声,再到Under the Skin里真真切切地脱了。
(鉴于约翰逊女神已经好多年没有这么慷慨大方地“脱”,那些声讨不够值回票价的童鞋,请自觉回家补点爱情动作大片。)
鉴于本部电影是女神从影以来,脱衣穿衣镜头最多的一部,于是,就这么一点,已然要给到四星。但是,如果是要拖家带口去看本片,还是请转隔壁厅看看Depp叔叔。
说回到电影,之前完全没有看过小说,也没有看豆瓣介绍,初初看下来以为是充气娃娃如何懂得真爱的故事。直到电影最后,女神被伐木工扒弄坏了皮囊,而被迫自剥时,才明白,哦,原来不是充气娃娃之恋,而是一个关于未知生物的故事。
所以看这种电影最关键还是要能熬,就像跟一位老牌手打牌般,撑到最后看对方能出到什么绝招。
从开场,几乎5分钟长度的星云图,再切换到椭圆,圆形,最后瞳孔。一切看似毫无联系,却又适当地解释一切。一个开摩托车的男人到路边草丛里抬了个晕厥的女人上车。女人被放到一个无法被确认的空间里,一个黑色的人型生物将女人的衣服脱去,在脱完那一刻,黑色生物变成了和女人一样的生型脸蛋。她穿上了女人的衣服,在要离开那刻,好奇的望下女人的阴部,用手碰触,手尖上有只黑色的蚂蚁。
摩托车男离开后,这位女人也下楼了,她到了商场,穿过人群,买了件皮草,顺便在化妆品店里驻足了下。这段,其实暗示,这位外星人在学习人类的行为。去化妆品店,则是因为,这个地方一般是女人的地盘,是最适合学习女人行为的地点。导演的一组主观镜头,各种年龄的女人在享受化妆,也是说明了这点。于是,一件皮草,一个口红,她上路了。
这一路,其实也就是假借约炮之名,实则是绑架男人。这段也是电影最长篇幅的一段。四个男人,一二两个都是手到擒拿,第三个是男人跑了,第四个是她放走了。衣服也已脱到背心,Bra,全裸的渐进节奏,进行着穿脱更替运动。她所找的男人,大部分也是些边缘人。单身独居总是最佳的选择。
故事的转变,是女人在堵车路上收到对面堵车男人送的花,而花上面有卖花男子的血。大抵是女人第一次碰到人的血,才那样惊慌失措。而从到对海边遇难一家的无视,到之后放那个丑男人一条生路,两者的对比,让前后两段故事看似无任何联系,实则从侧面反应了,这位外星人在一点点地学习人类情感。而大雾中,她离开了卡车,丢下皮草,一件单薄的红色紧身衣在高速路上行走,则暗示了,她抛弃了她的外星小团队。
在餐厅里点的黑森林蛋糕,是她第一次体验食物。吐了后,人们投来的目光,让她感受到了来自皮囊下的不安。其实那滴卖花人的血,就像撒旦的苹果,以致于她开始有了人的情绪,能感受到外界对自身的影响。
之后遇到的好心人那个桥段,是有些老套,不过庆幸电影没有准备把这个故事当做通俗爱情故事来描写。好心男人无微不至地照顾,女人慢慢对他有感情,并决定以身相许。可无奈,在性交时刻,被男人弄吓到,跑去用台灯照自己下体。(这处直到最后才明白,原来是怕自己的皮被捅坏了,额,为什么不买一条质量好,且功能齐全的皮呢?)
然后就是在森林漫步思考,碰到伐木工。惨遭猥亵,且最终被伐木工扑到,强奸未遂,却把她的皮囊弄坏。无奈下,她只好褪去皮囊。却被伐木工一桶汽油浇身,且无良得点燃了火,最后在白茫的雪地里,她抱着自己的皮囊,一起化为黑烟。
很明显一部故事大纲里以科幻片为归类的电影,却显然没有被这个标签框定了电影的风格。而缓慢,松散的情节铺垫,如意识流般的镜头,只在约翰逊女神色诱男人的片段里,在妖艳的背景音乐铺垫下,方能感受些科幻悬疑感。而除此之外,这部电影更像一部关注女性意识觉醒的电影。
这部电影呢,用了非常多的象征手法,而这些象征则一点点地埋在似有似无的情节里。从开头,星云图的象征即生命的诞生,外星人对皮囊阴部的一瞬凝视即对性觉醒的开始和指尖上的黑蚁象征着随性而来的危险,勾引陌生男人们的高速之路即性的尝试之路,再到与一个男人若有若无的感情即感情或者爱的实验,最后对伐木工人试图强暴自己的坚决反抗即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一部完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里,斯嘉丽·约翰逊的表现很有有突破性,如何在一个文艺片里演好一个外星人,远比在商业片里演个变种人来的难多了。虽然我猜了女神演的肯定不是正常人,(以为她演充气娃娃),还是看到结尾才明白 -- 原来女神演的是外星人呀。
于是,不能怪女神演的不够像外星人,也不能怪我眼拙,就只好当作导演最后出了张好牌。
6 ) 这是B级邪典片还是视觉先锋
阴冷潮湿的格拉斯哥,裸体的斯嘉丽小姐,恶貌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讲话全世界都听不懂的苏格兰人民,勃起的生殖器,漆黑对称的镜面效果,苍蝇巨变成恐龙发出的噪音,这些元素组成了Jonathan Glazer的继《性感野兽》14年之后的新作《皮囊之下》。
影片还未上映,已经好评如潮。很多影评人赞说是全新的视觉先锋。《卫报》的恶评专家Peter Bradshaw 给了五星, 《滚石》PETER TRAVERS给了四星半。前者描述这片是“very freaky, very scary and very erotic” 非常诡异,非常吓人,非常色情。后者说“Visionary inventiveness is such a lost art in contemporary cinema that impatient audiences may bolt for the exits at Under the Skin. ” 视觉的创新在当代电影院如今是一门流失的艺术,以至于没有耐心的观众在观看皮囊之下时可能会有如被电击的感。
我不觉得电影非常色情,苏格兰小青年太丑,斯嘉丽略显老态。也不觉的有电击感,画面走得很慢,电击感变成了缓慢的微弱电流。更不觉得非常吓人,反而,我被苏格兰的人口音弄得哭笑不得,那种山味腔十足的感觉,实在让我失去了恐惧感。就好像让十几个赵本山作为路人出现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你还会有恐怖的感觉吗?
电影最后一幕那个想强暴女外星的苏格兰伐木工人,在发现对方不是正常人时,立马仓卒而逃,可过了几分钟居然拿了一桶汽油跑回来烧她。这太有喜剧天赋了。真实的人类遇到外星人会是怎么勇敢冷静吗?处理得还如此之快,引起森林火灾怎么办?
不过电影的情节与面画,和音效的结合,确有一种诡异的荒诞感。高地山村风光与喧闹城市的格格不入,荷尔蒙旺盛的街头青年令人作呕的交媾态与斯嘉丽白肌翘臀的强烈对比,无穷无尽的黑夜与外星人的红唇,不断作响的黑胶被针头划碎声与汽车卡车交融的效果,把巨大的死亡气氛与荒诞的外星生物联系在一起。外星人只杀微不足道的边缘人,但外星人却不忍给杀死最孤独的人。
Jonathan Glazer 不亏是做音乐录影带出生,电影就像是一部巨大的MTV。噪音与画面的结合在外星人脱衣引人入黑泉时达到高峰。至于是不是视觉先锋片,我觉得有了苏格兰人民的热情参与就应该划到B级邪典。其实归类并不重要。i现在的观众都知道自己想要看什么,也大多明白导演想要干什么。此片就是一视觉与听觉的新体验,到头来,外星人还是一涂了黒漆的好莱坞一线女演员。
做人还是有点难的。
1. 2046地球漫游 2. “我不是不行,是没有” 3. 人长得丑连外星人都不想拿来当披风(just kidding) 4. 符号是点睛还是冗余要看个人喜恶了 5. 苏格兰英语才是外星语,谢谢。
酷毙了!走进黑屋那几场戏看得我下巴都不见了好吗!诡魅迷人的观影体验,年度十佳无疑,配乐碉堡了!!!
如果你只想一览女神的酮体,拿张剧照就可以打道回府了。扯意识流扯性欲的都属意淫,倒不如一个移居英格兰的外星人的自我认知来得直接。保持神秘却没有揭开神秘的节奏,斯嘉丽成了唯一坚持的理由。喜欢结尾。如果给主角起个名,"黑寡妇"再适合不过。
搞不懂黑寡妇为什么要牺牲皮囊出演一部既不很商业也不很艺术,甚至有点二逼的普通电影
白骨精西游记,导演一定很葱白库布里克吧
学会成为人。
电影剧本的断裂直接将一部逼格绝高的电影拉到二逼片。一部异形的自我认知,拍的出来你就是库布里克,拍不出来就是暴胗天物。
她终于对着镜子抚摸自己的身体,不再是为了吞噬他人的欲望,而是从心底里接纳自己的躯壳。那一瞬间就动容了。她褪下皮囊,依依捧着自己的脸庞,女神又一次奉上最性感演出。冷而诡异。这个星球上最后一场雪,碰上那个星球的最后一场火。
小斯终于要脱了,我可等好几年了。。。。
很不愉快的一次购物经历,好不容易省吃俭用货比三家买了个充气娃娃,老板居然忘记发重要零件,差评,差评,差评!!!
欲望是食物,皮囊算什么
其实这个真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前段是斯嘉丽猎捕男子,后半段是斯嘉丽摇身变成无知少女被追猎。 但是被脑残的导演加了很多人为障碍让观众觉得挫折,完全没有必要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展示自己的高明之处。 另外,哥能吐槽斯嘉丽的身材实在没看头好吗...
看到女神穿貂也像熊我就放心惹(不过还是好好看的熊T-T
好cult好喜欢啊!格雷泽大胆地利用极简的光影呈现自己对外星生物的想象,后半段加上女性/人类意识的觉醒(同时光也变了),不用任何台词也能呈现深刻的情感,非常酷。整体感觉很库布里克(开头、音效像太空漫游,中段水下像闪灵),女神果照流出后索性大胆出演了,粉丝们看着办吧!
get 不到
分了四次终于看完~~~就算有女神的三点全露,对着这片也完全硬不起来啊~~~
以前你是妖,人们就怕你;现在你是人,人们就杀你。只披了人皮,不懂得人心还是不行的。配乐大加分,女神全裸大加分,故事角度果真奇特,并且虽然情节虽然简陋,但还是撑起来了片子。前后两半过于直白的明暗,强弱的对比,显得太简单了。
披着科幻外衣的文艺片,除了斯嘉丽,没看点,别提什么人性,现在几乎每部电影都会说自己在表达人性,都快成生活必需品了
鄙视那些在短评里剧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