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暴力 愛 生活
在一所努力摒除一切暴力的小學裡,早上負責在所有人到達前送牛奶的男孩看到了上吊於教室內的老師。故事由新來的阿爾及利亞移民拉札老師接手班級課程展開。學校明令禁止談論教師的死亡並把孩子的心理交給專業心理專家處理。專家自信的告訴拉札老師,孩子們很快就沒有問題的時候,拉札老師略帶諷刺的回:喔,就過了這幾個星期的時間?心理醫生厭惡的撇了一眼說到:孩子們沒有病!
孩子們沒有病,但悲傷。所愛之人離開背叛的悲傷。而所有的悲傷,在冷酷的教育體制下壓抑而無處交流宣洩。這是否又是一種無言的暴力?
所以女孩在作文裡寫著:Martine老師一定覺得生活充滿挫折,她最後做的一件事是踢翻腳下的凳子。有時候,我覺得她是不是傳遞了暴力的訊息。當我們犯下暴力的行為時,我們會被處罰。但我們不能處罰Martine老師,因為她已經死了。
男孩哭訴著“她明明知道,星期四輪到我抬牛奶…她知道我會看到她上吊的樣子。 ”
逝去老師經歷了怎樣的生活而選擇如此方式告別她的學生我們無從得知。我們知道拉札老師作為政治難民家破人亡,逃離祖國,夜不能寐擔心被遣返回國卻從不把自己的悲傷展現給學生。他或許格格不入,或許挑戰了體制,但對學生的理解和愛卻無所不在。
所以,在迫於學生家長壓力下被迫離開學校之時拉札老師還是一定要上完最後一課。一節課傾囊相授盡在一文《大樹與蝶蛹》:
在不公平的死亡之後,實在沒有什麼可說的,完全沒有。如同各位接下來將瞭解的。
橄欖樹的樹枝上,吊著小小的蝶蛹,是翠綠色的。蝶蛹明天將會變成蝴蝶。大樹很高興看到蝶蛹成長,但他真希望蝶蛹能夠再多待幾年,他就會保護她不受傷害,保護她不受螞蟻攻擊。可是,她明天就要離開了,從此必須獨自面對敵人與惡劣天氣。當天晚上,森林發生火災,蝶蛹來不及變成蝴蝶。天亮的時候,灰燼已經冷卻,大樹仍然屹立,但心已經碎了,被大火燒焦了,被哀傷摧毀了。從此之後,每當小鳥停在樹頭,大樹就會述說這段故事。蝶蛹從來沒有蘇醒。他幻想她展翅,飛向碧藍的天空,自由地吸取花蜜。
略微顫抖的嘴角,努力的微笑,將悲傷與不捨深藏心中。影片在拉札老師與最喜愛的學生依依不捨的擁抱中拉下了序幕。
全片平淡細膩,感情深藏在表演和生活化的對白中,幾乎沒有激烈的情緒,也沒有任何文藝片常有的悲秋傷春,心靈雞湯,就那麼平白直敘,那麼真實,一如生活本身。
2 ) 过于复杂的定位
各有各的意识形态,本片也把背景基于对某种政治的态度上。从全篇来看,可以给三星,但,孩子们的表演,可以给到4星。
3 ) 孤独者和《拉扎老师》
《拉扎老师》应该是一部关乎教育体制的影片,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整部影片的故事节奏一直有如缓缓流动小河般婉婉道来,平静但绝不失力度,而这力度的来源就是观影后的最强烈的印象——孤独者的寂寞。
孤独者们讨厌寂寞,为了摆脱那黏黏的寂寞,我们渴望拥抱、亲吻,但又对那些拥抱戒备着,慢慢靠近却又竖起了身上的硬刺,最后伤人伤己。小男孩Simon在课堂上的那段哭诉表达出两颗深深受伤的心,一个是他,另一个就是自杀了的Martine老师。
人生来孤独,所以我们才拼命的寻求朋友、伴侣,哪怕是个能同行一段的陌生人,这些寻找绝对离不开交流的存在,没有交流我们就永远是独自一人。影片中拉扎的身上交集了两个孤独者的身份:身处异乡的难民和僵化体制下的老师。作为一个寻求政治避难的难民,他需要与政府交流,需要和这个国家的社会生存环境交流,才能够融入进去。作为老师他需要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真正的在教他们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走上一条健康的人生道路上去。
而影片中也正是“交流”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政府接受了拉扎,拉扎终于不用担心被遣送回国。学生们接受了拉扎,拉扎终于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走出Martine老师离去的心理阴影。而最后也同样是“交流”的问题——家长用僵硬的态度堵塞了交流的通道——使得拉扎老师的身份最终被揭穿不得不离开学校。
态度的僵硬阻塞交流,教育体制僵化同样的导致交流的受阻,这样两种孤独者,只能互相观望着,试图着靠近互相温暖,却又不能互相告知应该控制在一个什么距离是安全的,就这样互相靠近这,互相受伤着。
又一个刺猬的故事。
4 ) 暴力与解释
Lazhar老师的妻子是一个教师,因为写书批评2004年实施的《全国和解》政策,反对对一些罪犯的特赦,而遭到恐吓,报复。事实上阿尔及利亚整个90年代都处于内战之中,各种恐怖活动经常发生。发布《全国和解》政策的动机是为了恢复国内的和平与安定。
martine老师因为simon撒的谎而被人误解,最后在特意选在教室里上吊自杀。
不管martine老师因为什么动机选择在教室里结束自己的生命,但这的的确确伤害到了她的学生了,尤其是Simon,他这一辈子应该都不会忘记,尽管之后总是装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当这件事发生以后,学校立即把教室重新刷了一遍,安排了一个心理医生,试图尽快让学生们把这件事遗忘掉,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但是真的把那些阿尔及利亚90年代的战争都忘掉吗?不问为什么martine 老师会上吊,不关心这对孩子的伤害,而只是要求忘掉吗?lazhar老师的妻子和小女孩alice所要求的是解释,是暴力的原因,真正地面对暴力,而不是一味的逃避。
正是因为此,lazhar老师才会如此恳求校长教完最后一课,他不希望像martine老师一样突然离去,没有解释。
5 ) 影字(2):被摒棄的教育倫理——《Monsieur Lazhar》
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就只看過一齣《Monsieur Lazhar》(香港譯名為插班先生)。故事讓我想起幾年前看過的另一齣有關教育的電影《To Sir, with love》。或許抽離的角度和陌生總是對一些既定的模式有所衝擊,兩齣皆以對教學工作陌生的老師為主線,然後不依體制去做他們的教學,反而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教育制度,卻失去教育倫理的教學世界裡,老師不過是營運一所學校的齒輪。
《Monsieur Lazhar》的故事以一位老師自殺為起點,學生面對突然失去自己的班主任,學校提供了表面的支援。有著特殊背景的Lazhar帶著妻子的履歷走馬上任,他從學生的相處當中,或多或少能體會到已故而曾經擔任老師的妻子的想法。電影中可以看到主角與學生共同成長,他既看學生給他的書,也介紹書給學生,過去以經營餐館為生的Lazhar越來越像一名老師,他關心到學生的心理狀況,這正是體制所忽略的。他注意學生的感受,或者就是我所感受到的一種教育倫理,這種關係不論是體制或家庭中也可能有所欠缺的,戲中的校務會議及與家長會談的情節能讓人感到教育體制容易與學生衍生的距離。
當然,主角的獨特經歴也可能是他能體會學生的原因。突然失去身邊的人,那份痛苦,Lazhar也不容易克服。他在被辭退前苦求校長讓他上最後一課,因為他知道沒有說再見,對學生來說是難以接受的,這又說明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售貨員與客人般單純,不只是制度中的名詞。電影把主角痛失至親的情況與學生失去老師的感受並置,兩件事彷彿看來是相同,甚至就是一件事。故事中有人問主角有否與學生分享自己的事,主角搖頭,好像兩者沒有關係,但這正是告示出兩者之間造成的師生意義。
教育到底是甚麼一回事呢?如果我們認同人的獨立而不同,那麼,單一的教育制度又是否能應付不同的學生?這顯然不是一紙文憑所能給予啟示的。師生的相處才是教育上的最重要而又被制度所摒棄的事,看到強調自己的行政工作的校長對Lazhar的不滿,讓人情被制度所杜絕。
6 ) 在痛苦中相遇
小学女老师在教室里上吊自杀了,虽然事件已经过去,带给孩子心灵的触动却未能消散,每个看似平静的面孔下都自有心结。这时作为代课老师的拉扎先生出现了,没有谁知道他的来历。他难过于孩子们的自闭与抑郁,并一再质疑校方对死亡事件的讳莫如深。他温和而执着的努力终于让原本并不复杂的真相浮出水面,孩子们在如释重负地哭泣同时迎来了不一样的成长。
怎样应对突发事件对幼小心灵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彻底回避还是渐进式疏导,自杀是否也属一种隐性的暴力行为(考虑到它给旁人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师生间应如何相处,这些都是电影带给观众的思考。最后拉扎先生的身份被揭穿了,他是一名从阿尔及利亚逃难来的新移民,妻子和一双儿女都被烧死了,他看着与自己孩子年龄相仿的学生们时那种复杂而感伤的眼光,道出“移民是没有故乡的”时的孤寂,这些举止都透露出他隐藏起来的伤痛。在痛苦中相遇,彼此能为对方做些什么?影片结尾处一个含泪的拥抱平静而温暖,心与心之间是需要相互慰藉的,哪怕只是一个拥抱。
不太能懂为什么女老师的一个拥抱给小男孩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踏实讲故事的片子不多了。
孩子太成熟 看到的残酷就多一些 成人很善良 看到的残酷就少一些
来自魁北克学校的心灵鸡汤,阿尔及利亚老师的名字令我穿越到布列松的那头驴子
本以为又是麻辣教师的故事,其实是温情疗伤系,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们都有着一段痛苦的过往。彼此学会忘记过去,开始新的生活。整个故事拍得很淡,不过孩子们很可爱。西方对孩子保护真小心啊,教师不允许与学生肢体接触。
提名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老师自杀后来自阿尔及利亚的代课老师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细腻朴实的教诲,师生间真实自然的互动,刻画出细心关注孩子成长的教师形象,片中那些教师与家长以及教师之间的对话,无疑是对教育行业因循守旧只做表面工作的社会现状极大讽刺。★★★★
为人师表的尊严与善良,这大概是我看过最好的师生电影。4.5星。
与08年那部法国片相比,冲突更强烈,角色更典型,更像个童话(寓言?),幸好处理得柔和平淡,让我瞬间梦回油田子弟学校
寓意深沉 导演出片率低 此片和伊朗神片不分上下 相对而言 拉扎老师关注了校园生活更为贴近生活 而其中的暴力和难民政治话题使得它的广度拓展有所拓展 看完后惊叹导演把这一切都集中呈现在小小的校园场景中
1,魁省人民太重妄想症,教师也是一高危职业 2,没有heart别去教书!
alice
儿童面对死亡,老师经历移民,而教室正是生活的缩影。流畅的叙事和平实的表演令本片成为本年度最佳加拿大电影。
最後蛹和大樹的寓言講完後電影卡然而止,很喜歡。孩子是最好的演員。死亡的陰影、教育、移民,幾條線索很清晰,故事很流暢。
感动;HDbits: Monsieur.Lazhar.2011.FRENCH.720p.BluRay.x264-4kHD 烂番茄 100%
剧情上毫无惊喜和悬念,但这样对于观众来说反而是个惊喜。
之前在香港看的第一场电影,早上排队买票聊天的时候挺好玩。
tres bien!很久没看到这样的好电影了!alors,这个海报也太屎了吧
在教室里上吊的老师是多不负责任!竟然还故意死给其中一个学生看!让那个学生第一个看到她的尸体!而校长连代课老师是否有本国居留权都不审查就任其代课?可就是这位在其家乡阿尔及利亚开餐厅的拉扎老师帮助这班学生度过这段低潮!最后,总是真诚对待孩子的老师离开!
一个强有力的故事开篇,编剧很会讲故事,一切激烈的矛盾都往小里讲,有种以柔克刚的魅力,痛苦的过往本来可以激烈残酷,到了这里却像点到即止的童话寓言,而童话往往都有暗黑的一面,关键是你愿不愿换个角度去触碰,但表面上的小清新暖人心又足够意味深长。教育!在中国还是不随便提及的好。★★★☆
戛然而止,导演一直都在压制着感情。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段故事,不过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不到30%,所以总有一种脱力感。另外加拿大的小学生要不要这么早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