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們背叛的,其實是自己
以前,我是個道德感極強之人。記得李宗盛為了林憶蓮與朱衛茵離婚時,我相當義憤填膺,原本喜歡林憶蓮的我,不再聽她的歌,且開始聽朱衛茵的廣播,以行動代表我對外遇出軌之事的憤怒!
當時有個同學好奇問我:這事真有那麼嚴重嗎?
我回答:當然嚴重!因為他們是錯的!
從小,我就看過太多長輩的婚姻被小三介入,隨著年歲漸長,我發現他們雖然都沒有離婚,但隱藏在女性長輩委曲求全的背後,有太多的眼淚與不甘。為此,我感到世界很不公平,憑什麼男人就能想怎樣就怎樣,女人為保住完整家庭就得努力維持表面和平。
很年輕的時候,我的世界只有對與錯,黑與白,光明與黑暗,只要是錯的事,我連聽都不想聽。
直到多年以後,我無意中看了一部韓劇『秋天的驟雨』,才開始有所轉變。這部戲是兩個情同姐妹的好友,鄭麗媛與金素妍,在同一時間分別愛上男主角。鄭麗媛為了姐妹情,忍痛退讓,打算將對男主角的愛藏在心裡一輩子。沒想到,他和妻子金素妍度蜜月時竟發生車禍,他沒事,妻子卻成了植物人。後來,男主角在妻子昏迷之際,與原本就愛慕他的鄭麗媛產生感情。最慘的當然是醒來發現被最愛的老公和最好的朋友背叛的妻子。
這部戲當時收視率很低,因為一般人對於摯愛之人的背叛自是憤怒難抑,但撇開道德感部分,我卻覺得挺好看,它很深刻的刻劃出三個人內心的掙扎,也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放下對與錯的單一觀點,試著站在不同角度看待“背叛”這件事。
因此,當我看前一陣子很紅的『犀利人妻』與電影『結婚友沒友』(Somethings Borrowed)時,已不再像以往那般火冒三丈,反而能平心靜氣體會對與錯之外,這些小三戲碼更深層的含義。
當然,“背叛”絕對是錯,但我想深究的是:造成“背叛”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結婚友沒友』的故事與『秋天的驟雨』如出一轍。聰明知性的蕾秋,與美麗大方的妲西,是從小一起長大情同姐妹的好朋友。妲西的未婚夫是六年前透過蕾秋介紹認識,但其實當年蕾秋與他早對彼此互有好感,只可惜兩人太過小心翼翼的相似個性,導致兩人有緣無份,因而讓生性積極的妲西捷足先登。六年後,蕾秋也理所當然成為妲西伴娘。
然而,她萬萬沒想到,她和他隱藏在心中的愛情,竟在無意中一發不可收拾。
於是,最愛的男人與最好的姐妹,成為她生命中最大的難題。
【我們背叛的,其實是自己】
我認為,這並非單純搶好友男人的“背叛”戲碼,也不是刻意為小三平反的背德故事,而是為什麼當初明明相愛的他們會錯過彼此?為什麼他們不敢在相遇時做出自己最想要的選擇?
表面看來,蕾秋成全了最好朋友的幸福,但實際上是她不敢做自己最想要的選擇,她怕他不愛她,怕一切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於是只能眼睜睜看著最愛的男人變成好姐妹的男人。成為妲西未婚夫的他,亦是如此。他明明深愛與他十分合拍的蕾秋,但即使追出酒吧門口,仍不敢對她表白。
膽怯,迫使他親手斬斷了兩人美好的情緣。然而,蟄伏在內心深處的渴望,不會輕易消失,反而會隨時間累積,益發鮮明。
越是深藏的愛意,在關鍵時刻,越是與理智背道而馳。
於是,背叛未婚妻,與背叛好姐妹的他倆,成為別人眼中的爛人。
但我卻深切感受到,他們背叛的不僅是妲西,而是自己。
很多時候,人總是無法做自己最想要的選擇。妙的是,做決定的明明是自己,理由卻總是指向別人。成為律師的他,真正想做的事其實是教書,也許是為了父親的期望,使他最終未能成為老師。蕾秋從大學開始就暗戀他,卻在妲西出現以後矢口否認自己真正的心情,她為的是珍貴的友情,因而放棄最想要的愛情。另一個同樣默默守護蕾秋多年的異姓好友,簡直是她的翻版,為了杜絕其他女生的靠近,他寧可以自己是Gay為由拒絕愛情,也不願承認他早已心有所屬。
無法做最想要的選擇,是因為我們不夠勇敢,害怕被否定,害怕被拒絕,害怕原本安逸的世界從此破滅。於是,情願以駝鳥心態躲在自以為安全的世界,甚至自欺欺人告訴自己:人活著不能太自私,要為別人著想。然而,實際上,難以面對可能的失敗與困難,才是無法隨心所選的真正的理由。
於是,表面故作理性,內心卻徹底分裂,以為放棄最想要的,仍能找到其他的快樂替代,卻不知一個無法與自己坦誠相對的人,付出的將是一生難以幸福的嚴重代價。
因為,我們都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有能持久美好的感受,都來自於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包括人人都想要的幸福。
如果沒有勇氣做自己最想要的選擇,只能將幸福拱手相讓。
沒有幸福,依然能生活,也不妨礙人生其他的可能性;但沒有幸福,我認為人生最重要的“夢想”與“愛”似乎都成虛妄。
【選擇與自己坦誠相對,一切永遠不會太遲】
有人說,電影的結局太過理想化,實際情況也許應該像『秋天的驟雨』一樣,兩個情同姐妹的女孩斷了聯繫之後,最後的遇見,也因之前徹底的傷害,只能永遠疏離。
但是,我喜歡後來每個慣性自我逃避的人,勇敢與自己直面相對的改變:他終於鼓起勇氣拒絕不想要的婚姻;蕾秋終於勇敢留住她想要的愛;蕾秋的異性知己終於對她表白。而我竟在他的表白中潸然淚下:
『我一直愛著妳,每當妳愛上別人,我就更愛妳;我的愛不是排山倒海般激烈。每當我愛上一個人,我只會默默喝玫瑰葡萄香檳,一個人看“手札情緣”。』
重點不在於他的表白是否成功,也不在於他倆蹉跎了六年的愛情能否開花結果,而是他們分別跨越了自己內心的難關,當他們選擇不再背叛自己的那一刻起,遠離的幸福之神將重新眷顧他們。
往後,不管和誰在一起,無論生活有怎樣的轉變,我相信一個願意與自己坦誠相對的人,定能打開內心重重枷鎖,過自己最想要的日子,愛自己最想愛的人,並在時光的行進中,慢慢修補曾因懦弱造成的傷害,讓遺憾不再只有一種面貌。
愛情如此,夢想如此,所有出自本心的選擇都應如此。
當我們不再懼怕於黑暗中張開雙眼,才能看見一片漆黑中隱隱透進的微弱之光。也唯有不再勉強自己,拋棄自己,人生的憾事才會少一些。
而後我們會發現:自己,才是決定此生幸福與否的關鍵。
我也因此明白,當我因為自己的不快樂而遷怒他人時,我所厭惡的其實是不夠勇敢的自己。我最難以承認的是:我想面對自己,卻總是在一再背叛自己。
生性被動,經常無法選擇,不曾主動追求一段感情,也幾乎從未決定想做的事,更不曾正視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好像這樣可以,那樣也無妨。但骨子裡,我明明是極有主見之人,可我的主見卻只反應在小事上,真正影響我人生走向的大事,我反倒猶豫不決,明明該往前走,卻總留在原地不動。
我想,這樣的我未必是念舊或長情,我只是害怕改變,害怕變動可能帶來的困境。於是,我才會像蕾秋一樣,想與自己維持一種表面的平衡。可我也漸漸發覺,每當我自以為內外平衡之際,體內總有股極其強大的力量不斷衝撞我的心,不知如何是好的自己,只能以暴躁或低谷情緒與之相對。
此刻,我想起林一峰曾說:『生活,就是找一個方法跟自己長久相處。』
我想說,也唯有能與自己直面相對,才能跟自己長久安然相處;能與自己安然相處,內心的黑洞就不再是無底洞;不再是無底洞的心,也將不再有巨大的匱乏。
走出電影院的那一刻,我感到神清氣爽,不是因為所有的煩惱瞬間消逝,煩惱依舊在,劣根性也不可能一剎那斷乾淨。我只是突然明白了卡住自己的原因:不是因為別人,而是自己。
我改變不了任何人,但至少我能改變自己。
對與錯,依然無庸置疑,但造成對錯的原因更是重要。這是小三電影教我的事,看似輕微,卻讓我在無形中又跨越了自己。
從今以後,即使別人背叛了我,我也將不再背叛自己。
原文發表於:http://blog.sina.com.cn/aiyung
2 )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圣人,有的只是相爱的贱人罢了
本来对于这种看开始就知道结局的电影很不感冒。但让我颇感兴趣的一点是,美国竟然也有如此贱男。一直以来,电影里,传说中,美国是个美妙的国度,彻夜的party,酒精大麻,年轻的人儿们在迷醉中泼洒着过剩的荷尔蒙,美国不一直是这样的么?而如今,竟然也有了如此“就是开不了口让她知道”,不得不说,我惊讶了。
可能我的语气调侃了,可能其实人都是一样。也许表现的方式不一样,但也许情感方面,人都是一样。所有的故作潇洒,忍痛割爱,也许都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活在当下的心安理得里,人都是怕受伤害的。
我不知道女生的友谊是不是都是这样的,一个丑小鸭跟一个白天鹅。而且丑小鸭总是很闷骚,白天鹅总是花枝招展。于是白天鹅抢走了所有的男人,oh!what a tragedy!但是丑小鸭总是会逆袭,总是会成功,不然,这电影就没有人看了,因为也许在真正的灵魂里,都既住着一只丑小鸭,又住着一只白天鹅。
爱情面前,人都是自私的。什么友情,放弃,什么更重要,其实都是托词,原因要么是不够爱,要么是确实呆。当然也不乏牺牲自我的人,这种人通常被人称作圣人,但我反而不这么觉得,我通常想反问一句:可不可以再贱一点。
所谓的小三,即在既成事实的前提下,仍然横刀夺爱。但如果爱本来就不在你这里,也许就谈不上什么第三者了。道德的约束在情感的湍流面前从来都没有什么作用,即便是有婚姻的束缚。但假如婚姻已经成为了一种束缚,那何苦呢?最后的结果总归是大家全部不欢而散,真相,有时候虽然是伤人的,但是,拜托,你又不傻,自我保护啊,面子啊什么的,总也要有个限度。
所以,结束的时候能够说一句我也很快乐的女生,还是不错的。总不至于这段友情只是白天鹅对于丑小鸭的一点施舍。当然,也不能被导演骗掉,盲目的偏袒丑小鸭。毕竟,该出口时不出口,一边说着已经晚了一边出手的人,其实也没那么冠冕堂皇,理直气壮。
问题的纠结就在于犹犹豫豫,我喜欢你,但万一你不喜欢我,那怎么办,但我竟然不知道你也喜欢我,于是我后悔了。贱男就是如此炼成的,而很遗憾的是,笔者当年也是如此的一个贱男。但笔者幸运的是,那个女孩没有这么傻,无论如何吧,其实真相是,那女孩当时移情别恋了。
所以事实就是这样,一个不主动的人,看着让人郁闷,两个不主动的人凑到一起,让人想杀人。有时候不知晓真心其实是件好事,因为真心这个东西,哎,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大概我还是没有贱的彻底一点,所以就只能黯然神伤了。但是男人嘛,据说更新周期很快,关于这件事情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只是说的人多了,也便觉得自己也要是这样,也会是这样了。
美国片子能拍得这么韩剧,其实很不容易。总体来说,就是男一爱女一,女一爱男一,女二爱男一,男二爱女一。女二跟女一还是好朋友。幸亏女二知道的晚,电影里没有出现什么阴谋诡计或者是婆婆岳父大出场,总归结局还算是完满。但是,等等,最后的最后,竟然让男二跟女二在某个地方碰面了,这是不是暗示啊?亲爱的导演。
归根结底,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圣人,有的只是相爱的贱人罢了。当然,这句有哲理的话不是我说的,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把这句话裱起来,另起一行,写上大大的几个字:
by 彭浩翔
3 ) 不成闺蜜,便成路人
我想一般来说一个女孩子都会至少有一个无话不说的所谓闺蜜,之所以能成为闺蜜,要么就是两个人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或者是拥有相似的人生经历,抑或是有差不多或极为互补的性格特点,总之不会无缘无故就成为彼此倾诉一切的对象。
片中的Rachel和Darcy(为什么女孩子要叫这个在我心中如同神一样的男子才该有的名字!),一个谦让一个强势,一个书呆子一个交际达人,一个温柔甜美一个性感狂野,看似极为不搭调的人却拥有了20多年的友谊。当然从影片的细节中我们看到Rachel一直为Darcy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在她身边给予帮助和鼓励,即使在她知道了Darcy有了出轨的行为,她也没有借此来走近一直喜欢的Dex。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可以将嫉妒压制得这么无影无踪的,特别是好友身边站着的是自己先认识并且深深喜欢着的男生。看到很多影评都在不齿Rachel的小三行为,可是我一直觉得其实Darcy才是最开始的小三,如果没有6年前她的强势介入,或许这个故事就会变得平淡无奇,当然爱情没有先来后到这一说,而且Rachel和Dex两个人含蓄的性格也不知道会将结局带到何方。甚至我们可以说正是因为Darcy和Dex婚礼的逼近,才让Rachel和Dex看清了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才让他们明白了6年前自己错过了什么。虽然中间Dex的行为一度让屏幕前的我很唾弃,但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让他无法不顾及旁人的感受冲动地做出决定,可以理解。幸好在婚礼开始前他找到了6年前的自己。
最后路边的相遇,我无法品读出其中的含义,也许是因为未经历过,可能她们彼此都放下了一些,但是不可能是全部。但至少一个找到了真爱,一个有了孩子的陪伴。女生之间的友谊只有两种:要么无话不谈,要么可有可无,没有中间地带。除了电影最后的那个镜头,我想用一个词来表示:擦!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Ethan,一直默默喜欢着Rachel的可爱男子。他一直陪伴在Rachel身边,在她迷茫的时候给予他的意见,可能他给意见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滴着血的……不知道是我神经太粗还是Ethan隐藏得太好,一开始我甚至没有察觉出Ethan的感情,一度觉得他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我错了,⊙﹏⊙b。不是每个人能如此幸运地拥有一个这样的蓝颜知己的。
根据评分来看,这是一部“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式的Chick-flick的电影,不管怎么样,我强烈推荐大家来看看。
P.S 幸好我和我的闺蜜喜欢的异性类型截然不同~
4 ) 勇敢的爱和勇敢的不爱
太年轻的人,未必能体会这部片子。
我们在感情世界中,正在变得越来越胆小和越来越自私。因为怕付出没有回报,怕表达没有回应。所以,谨慎小心,只敢试探,或都遐想。
投入到一段感情中,绝对是需要勇气的,做好有可能受伤的准备。
胆小的人,一定会错过。
计较的人,也一定会错过。
看到一些影评者评论,女主角,是为了成全朋友而让出那个爱情。真的吗?我不这么认为,她未必如此高尚,没开始,是没敢开始,或者计较着等那个男人表白。
30岁以后,才真正体会到爱与不爱都需要勇气,这份勇气未必是对别人,而是为了真实的对待自己。
5 ) 文化的差异保护着它没有落得一地碎片
如果这部电影,在中国的土地上,用一群中国演员 + 用普通话对白,那么这个故事平淡如水,半点新意也无。而且估计中国观众会对该电影嗤之以鼻的多。
故事的地点,就是派对、饭局、郊游;饭局、郊游、派对…地进行着。
故事的内容则为:一半是友情、一半是爱情(这本是一句歌词,现在则化为电影版本,而且还是女版的)。
传统的中国人,大致上是不能够接受这样的故事情节的:明明已经谈婚论嫁、明明已经订好了婚约,与旧同学却还是藕断丝连,哪怕这个旧同学是你最好的朋友或者闺蜜!老实说我也完全不能接受这样的情节。
看中国电影,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路。而看外国电影,则还需要养过猪才行。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6 ) 不是一味谴责小三的电影
不知道这个电影为什么这么多差评, 或许小三道德败坏的观念根深蒂固,但看这部电影我是冲着Ginnifer Goodwin和她的角色去的. 因为某种程度上讲, Rachel和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里面的Gigi相似, 隐忍的性格, 必要时大胆说出"我爱你"的勇气.
是的, 表面看来这是一个小三婚前成功击败准新娘, 修成正果的故事; 不过不要忘了, 七年前是谁介入Rachel和Dex两情相悦的谈话中, 大言不惭要追Dex, 让Rachel自卑而退的? 是她最好的朋友, Darcy. 很理解Rachel自卑的原因, 没Darcy性感奔放, 不会像她那样直接求爱, 而不顾及闺蜜的感受. 她只能故作大度的献出最爱, 笑着对那两个最重要的人说拜拜, 然后抹着眼泪一路走回家. 喜欢Rachel在雨中对Dex说"我爱你, 取消婚礼吧"的场景, 那一刻她是勇敢无畏的, 即使会背上背叛欺骗闺蜜的罪名, 她也要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关于Darcy. 连结婚誓词都要人代写, 她到底爱上他(Dex)了什么, 或许她自己也不清楚. 一开始就觉得Darcy像playgirl, 酒不离手, 喜欢party, 旁若无人的在台上摆出各种性感姿势, 还有, bossy. 电影演到最后, 二次出轨还怀上Marcus骨肉. 虽然Rachel和Dex也有错, 但七年暗恋的出轨和几个星期相处的出轨不是一个层次, 尽管出轨是极其不道德的. 事情败露后她对Rachel的恨我能理解, 这么多年掏心掏肺的好朋友最后为了男人对她撒谎.是不是karma我不知道, 但这么多年总争在闺蜜前面拿走好东西也不会有好下场.
其他的配角我就不一一概述了, Ethan是很棒, 但换做你是Rachel, 和Dex情深意浓时刻, 你会选择谁? 我知道一般人会不齿Rachel的做法, 换位思考下, 你会选择友谊还是真爱? Come on, 现实点. 声明我不是支持小三, 只是, 事情已经发生, 感情已经投入在挚爱的那个人身上, 那么对于准新娘或者妻子, 继续在一起都是不公平的. 对方人在心不在, 只会给人增加痛苦, 大不如一拍两散. 与其拴住不爱自己的人, 大不了放手让他走, 至少我会做这样的选择.
喜欢这种电影是因为它的故事真实, 一波三折, 甚至能从生活中看到原型, 而不是无病呻吟, 赚人眼泪的一味言情. 打算买书, 希望收获更多精彩细节.
7 ) 不只是爱情
电影中展现的不仅仅是爱情,友情的部分也同样复杂,很耐人寻味。
处在友情中的两人,一个习惯索取(Darcy),一个习惯给予(Rachel),相安无事,细水长流,直到习惯给予的那个将爱情也拱手相让。。。
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可能很多都像Darcy和Rachel一样,两人一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是索和给的限度在哪里呢,人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标尺。影片就表现了这样的问题。电影中的Rachel是个很好的人,善良,总用退让给予来换取另一个人的友情,或者自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友情,直到最后终于开窍,意识到真爱是她的底线,如果真的让了,那不仅是负了自己,同时也负了她所爱的人,(谢天谢地有Ethan这样的朋友提醒她这点,大爱John , 和Emily很配呀,哈哈),然后放下心中的包袱,勇敢地将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作为观众的我为她六年前的放弃感到可气,不过也为她最后能想通鼓起勇气追求真爱感到庆幸。
看完电影,看到网上很多对电影的负面评论,多为说电影只不过是在描述小三成功上位的故事,我觉得这样的说法狭隘了点,或者也可以说像Darcy一样,有点没心没肺了。这部电影不错的,不是那种很空洞看过拉到的速食爱情片,不过看的人怀抱的心情不同,看后的感想也会不同吧。
Jesus, when I'm in love, I drink rose and watch Remains of the Day. 哈哈,看故事简介本来大概是不会看的,又想正好七夕看部chick-flick应应景也不错,而且一直都还挺喜欢Ginnifer,不过她怎么老演剩女呢,明明很pretty嘛。一如既往地讨厌这类电影里的男主角,JK挺可爱的,尤其是表白那段。
Jen最後居然不是和John在一起!你們能接受嗎!我不能!百分之八九十的笑點都是出自John,觀眾愛他愛得要死好不好!另外男豬就是too good to be true啊,而且之前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麽!我覺得直到最後一刻Jen如果是拿著襯衫走向John,觀眾都是可以接受的!
希望我的人生里能先有个Marcus再有个Ethan,然后Dex和Rachel这种人离我远远的
一星给新郎的肌肉,一星给敢于面对自我的剧中人,大爱新郎肌肉
想法是好的,想阐述追求理想,忠于自我的主题。但各种人物的设置,对手戏,都让整个故事透露着不合理,简直就是为了编而编出来的爱情故事。两个很相爱的人墨迹了四年谁都不肯说,又墨迹了六年,搞了很多事,牵扯了很多人,才肯说。自作孽啊。。。
I love Ethan!And it's nothing to do with that crap couple!
不好意思。我是因为Kate Hudson才看的。
不喜欢各种形式的第三者- -
为什么大家对rom com要求那么高呢? 只要人好看+好笑不就行了~john krasinski i love you so so much.
虽然我喜欢瑞秋这演员,非常不喜欢黛西这个演员,是愿意瑞秋好,但这片子三观不正的令人发指,怎么大千世界朗朗乾坤,就非得在这么几个人里面转悠啊?怎么为了让大家觉得瑞秋和黛西的男友睡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得安排黛西也出轨还恬不知耻啊?幼稚,......贱人们........
我認為這電影並非單純搶好友男人的“背叛”戲碼,也不是刻意為小三平反的背德故事,而是為何當初明明相愛的他們,竟會錯過彼此?我想,無法與自己坦誠相對,才是難以隨心所選的真正的理由。一個人如果沒有勇氣做自己最想要的選擇,只能將幸福拱手相讓。有時候,我們真正背叛的,其實是自己。
Kate Hudson彻底沦为大妈,最出彩还是John Krasinski,但这个结尾也太随便点了吧?
"I don't wanna win by default; I wanna be someone's first choice"-Rachel
从一开始就让人冒火又抓狂的片儿~一派喜气欣欣向荣的表象下,每个人都各怀鬼胎:男主像一帘幽梦里的楚濂,贱到让人牙痒痒,在两个姐妹间跳来跳去,还极没主见!女人自以为固若金汤的友谊在爱情面前脆弱的不堪一击,卑微的一塌涂地;时间不是衡量友谊深浅的尺度,真诚才是,信任才是,心灵相通才是啊!
一个没有happy ending的chick-flick,不是好chick-flick
轮到自己的时候不要。。。轮到别人的时候才知道要抢。。。厌烦这样的。。。。。。。。。。。。。
为了大团圆结局还非得扯上kate那段有的没的外遇还真挺让人反感的,摆明了就是小三得逞了不是嘛。ps,影片告诉我一个道理,别总以为别人抢你的,其实根本就是你自己不会争取罢了。
Painful to sit through, the main characters have no chemistry whatsoever, and it's pathetic that the deleted scenes had more to tell about the story and funnier! -- 2011-10-9
就是一對奸夫婬婦最終修成正果的故事嘛..每次Ethan這種角色都變炮灰...我的Ethan呢~5555555
凯特哈德森把这片给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