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片子算荒诞与现实两半。一方面时不时黑幽默一把:比如男主第一次复仇后开车慌不择路逃了一半却发现仇家小儿子还躺在车上;在仇人家一边守株待兔一边不忘喝水撒尿唾弃别人的坟墓。一方面某些细节又现实得紧:以实际行动血的教训告诉观众,被十字弓射中后想要像大片里那样自己处理是不可能的,哪怕欠账收费也要去医院;大闹一场后回妹妹家甚至不忘关水龙头、打扫碎玻璃。
个人很喜欢这类白描般内敛的电影叙事,靠镜头与人物表演来推进故事,能以这种表现方式完成处女作的导演值得期待,安静克制的画面构图也显得精巧。美中不足的是,剧本“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内核太单薄,撑不起导演构思的野心。意大利新现实的电影之所以“极简”的同时还能让人回味无穷,是因为它展现出了更悠远深邃的内涵,而本片对“复仇”这一主题的挖掘仅限于表层叙事的“点到为止”。
另外这种“白描”叙事,一般的导演会以角色为中心,将观众的视线牢牢绑定在主人公身上,共同悲喜。但本片的镜头总是有种游离不定的“疏离”,观众能大致理清人物行动的逻辑,却无法对角色本身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看完之后,无论是Dwright还是他要复仇的对家,都没有留下深切的认识。
片中唯二导演把焦点对准他们的角色,就是男主的好基友与被男主绑架在后车厢的亨利,因为只有他俩是给了一定(还不是足够)时间让观众能从寥寥数语里推测形象的。其余时候还没有沉浸到那个情绪里,镜头就已经追寻下一个目标了。
片中的镜头运用细想也蛮单调的,最典型的大概就是那滥用了的“平移”……不过这个导演玩悬疑真的是一把好手,还是吊着你一口气半天下不来的那种。Dwright在妹妹家楼梯下咬着手电筒匍匐前进,和亲自找上仇家后在空无一人的房子里等待敌人上门的场景,那气氛营造和节奏玩得真的溜。
极为简练的人物语言对白,冲突不断又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使得电影从头到尾都非常抓人眼球,最终真相被揭示出来后,却是要去面对亲人自相残杀的无奈,整部电影非常符合“blue”这个词,蓝色,忧郁,悲伤,报复,仇恨,孤独,寂寞,这不就是男主吗,父母被犯罪家族(韦德一家)的一个儿子枪杀,男主感觉人生一片黑暗,在自己破旧的车子里度过了十年流浪汉的生活,当他从负责管理他的女警口中,知道当年的杀人犯将要被放出来的时候,他那本已被熄灭的心又重新燃起了火——复仇之火。 通过跟踪和一路尾随,男主用刀子解决掉了那个背负着杀他父母之罪进入监狱的“罪人”,但是由于自己的车钥匙在扭打过程中被扯掉,他只能借犯罪家族的车逃跑,但是不料,车中还有一个犯罪家族的小儿子,小儿子说“不是那个所谓的“罪人”杀的人,真相远远没有那么简单。”放走了犯罪家族的小儿子,一方面是为了寻找真正的真相,另一方面又是担心妹妹与两个孩子的安危,男主驱车赶往妹妹的住处,去之前他想买枪,可是钱不够,索性买了张明信片寄给妹妹,在去之前,他还挂掉了他畜养了十年的胡子,改头换面的他只有一个目标,找到真相和复仇。 “如果你疯了,或许我可以原谅你,但是你没有,你懦弱。”“我知道这是私仇,正所以你会搞砸,不必晓以大义,不要谈天说地,你拿枪指着你就拿枪打。”“我宁愿你找我,否则你早就挂了。”“如果我家出这种事,我也可能是这样做,但我帮你并不代表我认为它是对的。”“我想你尽力了威廉,但我仍然要做个了断,尽快,我想,很奇怪,这痛的没箭来得痛。”“把指纹擦掉,我的车在路头的树林里,但是得摸黑去。” 其实故事内容很简单,就是男主因为父母被杀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所以待在自己的蓝色的车子里,过起了流浪汉的生活,一天,负责管理他的女警察告诉他,当年杀了他父母的罪犯将要出狱。 在罪犯出狱的那天,男主一直尾随着那个所谓的罪犯来到了一家歌舞厅男主在厕所里用刀杀了那个人,那个人是韦德家的一员,在杀人之后,男主走出无厕所,用刀扎爆了韦德家的车之胎,不料等他上了自己的车子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的车钥匙在刚刚的打斗过程中丢在了现场,无奈之下,男主只能上了韦德家的车,然后开车逃跑,我那有汽车后座,还有一个韦德家的小儿子,小儿子表示,不是那个韦德杀的他父母,杀他父母的应该另有其人。 男主找了一户没人的家庭,潜入进去,洗了个澡,换了个衣服,把蓄了很多年的胡子刮了,男主本来还想买把枪,可惜钱不够,然后男主去了妹妹家,他妹妹有两个女儿,男主与妹妹见面,告诉妹妹自己把那个顶了杀父母罪的那个韦德给杀了,还表示之前给妹妹寄了明信片,但是妹妹表示因为快递问题她还没收到,他让妹妹带着女儿暂时离开,然后他躲在妹妹家,果不其然,当天晚上,韦德家的报复就来了,来了两个人,男主俘虏了其中一人,被另一个人用箭射伤,但是男主抢回了自己的车子,而且逃跑了,男主将俘虏的那个人锁在后备箱中,本来想自己将腿上的箭给取出来的,可是最后就算是用剪刀拨也拔不出来,无奈之下只得求助医院,在医院被治愈以后,男主带着后备箱当中的那个人去找了自己的胖子朋友,男主想找胖子要把枪,胖子真的是个很好的朋友,不仅给男主枪,还让男主去自己的土地上,让男主练习枪法,在胖子的私人领地,男主放出了后备箱中的人,后备箱中的人是韦德家的大儿子,男主本来想让他把韦德家的人叫到一个地方,然后他们了结这桩事情,结果韦德家的大儿子却用计谋骗过了男主的枪,眼见男主将被韦德家的大儿子枪杀,胖子及时出手,一枪毙了韦德家的大儿子,但是在临死之前,韦德家的大儿子也说出了真相,其实杀了男主父母的是他们的父亲,但是韦德家的父亲当时已经患了癌症,所以就让其中一个儿子顶罪了,为什么他们的父亲要杀男主的父母呢,这个很简单,因为男主的父亲和韦德家的母亲有私情,知道了男主的复仇计划以后,胖子给了男主最好的装备,还让男主学会了用枪的技术,最后胖子本来想偷偷跟着男主的,不过男主却提前把他车上的电瓶给下了,男主还让胖子把他拍的男主曾经和一个脱衣女郎在一起的照片给烧了,这就是把过去的美好全部毁灭,现在男主的内心只有复仇这一个想法。 男主成功的来到韦德家,他们一家人都出去打猎了,把韦德家所有的武器全部扔到河里去以后,男主又把韦德大儿子的尸体给埋在了韦德家的墓园,然后在已经病故的韦德父亲的坟墓上撒了尿,也算是发泄了心中的愤怒。 等到韦德一家回来以后,男主首先用枪杀掉了,跟着大韦德妻子和韦德大女儿的男随从,但是不料却被韦德家的小儿子从后面偷袭受了伤,其实这个小儿子是男主同父异母的兄弟,男主让这个小儿子离开,把该说的都说了,大韦德的妻子摸出了在沙发底下隐藏的枪,开枪打死的女儿,然后和男主同归于尽,小儿子摸黑去找到了男主的车,他将开着男主留下的“蓝色废墟”,成为又一个新的流浪汉。 结局是男主寄给妹妹的明信片送到了妹妹家,但是妹妹家中仍然没有人,希望他妹妹带着女儿早日回来,看到男主留下的明信片。 完。
比《绿房间》好,类型方向饱满。
简单,粗暴
慢热小成本片,摄影很好
稻草狗大开杀戒,反类型小试牛刀
不妨直接用在电梯里听到的几个姑娘的对话来评论。姑娘A:"好多年没看过这么难看的电影了." 姑娘B"我当时为啥买了这张票呢?谁说有昆汀气质的?屁啊." 姑娘C:"这电影让我想起来今天在豆瓣上看的如何煮一颗文艺的茶鸡蛋." 我全同意...
还算合格的处女作。复仇公路片,极简的故事。仇恨像遗传病一样在下一代中感染蔓延,而仇恨的根源却竟是爱。
冷静沉着的叙事风格没有让电影走向平庸,相反的是观看过程竟如此欢畅,结尾对以暴制暴,冤冤相报何时了作了升华,狠狠讽刺了NRA,摄影,剪辑,配乐,演员都很出色,五星期待导演新作品
不错啊,为啥评分如此低
“无聊、沉闷、薄弱、无气氛。”这是某些豆瓣影迷的综合评价。事实真这样吗?去他妈的当然不!剧本全部对话加起来不超过10页,摈弃对白借助着人物的动作和欲望构成了强烈的戏剧张力,结尾的payoff更是意味深长。暗藏在简单、空洞的画面之下其实是极其复杂的极简技巧,普通的观众看不到也根本就不知道。
极简的对白,精采的悬念,突发的暴力和恰到好处的黑色幽默,讽刺了一个荒蛮暴力枪支泛滥的蓝色美国社会。结尾如果能再更有力度一点就好了。
什么叫生死之交……用得到的时候一句话!
Jeremy Saulnier 节奏再快点就好了,看到后面老走神……
演了是个鸡巴毛
在无卡司独立片里,无论是镜头感还是声音混响,真是所有方面都做到了极致。导演以后大有看点。
家族之间的仇恨,有这么一个朋友真好,有枪会安慰人帮训练长得还有安全感…那么问题就是,谁让他们如此肆无忌惮?
一普通孬爷们(又孬又爷们)独自走上为父母复仇之路 惊悚不失笑点 枪爆头刀插眼都够劲 导演小哥身兼编剧和摄影指导才华横溢 人也特幽默 就是酒量一般
流浪汉返乡报家族世仇,孤胆也需好友助。缓慢节奏所塑造的紧张气氛极其巧妙,加上匕首弓箭步枪爆头等硬核血浆场面,老派诗意
被骗了
简单的故事被拍得很有气质,但总觉得差了口气
冤冤相报何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