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唯一个亮点
也就是整片都在“超市”中拍摄还算有点意思。除了徐峥的表演可以外,其他的主角都傻愣愣的,不知道是台词给人以太少的表现和现象,抑或场景实在熟悉不过。剧情和台词都非常老套,没有任何新意。
也许这是个试验剧,为了哪一点小奇特,外加国产,就给点掌声吧。
2 ) 《夜•店》:后路与出路
大腕喝酒、大口吃肉,我们正在兴头上。油嘴肥肠的电影大老板虽然美滋滋地目睹春光乍现,却也有一刻心惊胆颤。万一搞砸了,怕是要饮恨剖腹。即使缩卵,可钱袋子破了个大窟窿,就不仅仅是跌面子的事儿。那可是另一个层面的“生计”问题,事关油脂。
宁浩的神兵天降让我们和他们都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另一丝曙光。绕过文艺片矫揉造作的派头,避开臃肿虚华的大片模式,在中低成本的篱笆墙里耍钱,求个四两拨千斤的可能性。即便栽了跟头,也不会落下内伤或隐疾。划破肚子,还能缝缝补补回去。
于是,各式各样的年轻导演培养计划便一一低调出炉。它是他们的后路,一不小心也许会成为出路。既然老板意在“培养”,交交学费自然是免不了的,习作便是习作,谈不上超越什么,至多也就拾人牙慧、耍耍小聪明。似乎这个口气听起来刻薄而不友好,其实拾人牙慧也没什么,学习嘛,简单学起,天才毕竟是少数。没有蓝领工人的熟练,小白领也优雅不起来。我们和他们和你们,都犯不着苦大仇深,以轻松一派的姿态,扫去沉重的阴霾。要为电影小子解放手脚,才能伸进年轻主义的大钱包。至于劳苦大众?您就别瞎想了。
回看《夜•店》本身,相信熟眼的影迷都能瞧出不少桥段,在此就不一一细数了。你说山寨也行,你说致敬也罢,不过活儿使得是有点僵硬,只能说是剧作出了问题。定位喜剧,笑料却基本不走情节发展的线索,过于依赖台词,可惜又写得不够好,有点笨拙。加上一些傻过头的肢体动作,给人感觉大多数时候导演都是在你全身使劲地找痒挠,却忘了装上准星。
前半部分,徐峥出场玩绑架超市的戏码,结果两边人都不太紧张,好像抢劫不是个事儿,稀里糊涂地就达成共识。笑料一一挤上前,白痴过度的赵英俊则更是加剧了电影的儿戏气氛。不黑色不荒诞,一群大人像是在办家家酒。然后顾客走马灯、桥段强出头,导演的处理实在急躁难耐。
后半段职业劫匪的出现,似乎抓住了一条紧张的主轴。只是关于抢劫犯的新闻滞后,伏笔刻意,难以造成意料之外的效果。在这样一种单一空间里,承袭以往的观影经历,甚至是电影本身的情节,抢劫只能说是一种最普通的冲突设置,除非冲进来的是一只僵尸或是吸血鬼什么别的东西。不过劫匪的涉入,使得导演易于把故事带向更有趣的情节与冲突。笑声也变得自然和谐多了。
男女主角,一个窝囊、一个花瓶,最后乔任梁的奋起是呆到不耐烦的必然。至于他的倒叙旁白,我只能说有点“面”的难听。情节倒带、爱情回水,李小璐依旧很点缀、难动情。不过毕竟故事需要一段爱情,年轻人的合家欢。徐峥的角色则基本沿袭了其在宁浩电影中的状态,戏拉长了却也没见得更出彩。一个傻胖、一个傻瘦,说是两个人物,不如说是一对耍宝道具。导演似乎想在年轻人的电影里,搞搞时尚工程,可就像我国大多数的面子工程一样,“土”还是不期而至。也许是刻意的笑料吧,反正内裤外裤都不“裤”。
我想对国产新导演的要求不能太苛刻,不能上来就要求有新意且技巧成熟。电影只能算习作,手法与桥段都是现成的,概念先行,剧作稚嫩,故事也没什么自己的东西。但是,作为一部给普通年轻人看的商业喜剧,乐呵半小时,也足够了。
3 ) “疯狂的石头”后继有人——《夜`店》
■ 片名:《夜·店》
■ 导演/编剧:杨庆
■ 主演:徐峥、李小璐、乔任梁、杨青
■ 出品:橙天娱乐 中影集团、东上海北京分公司
■ 上映日期:2009年7月24日
■ 读家:白小顶
■ 星级:★★★★☆☆
■ 一句话点评:一部可以看做《疯狂的石头》山寨版的电影,却拍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夜·店》是在这个大片云集的暑期档很容易被忽视的作品,因为它实在太不起眼,太微不足道,而就这部电影,却成为了我这个夏天最大的意外。
初看这部电影,觉得像极了《疯狂的石头》,别说一波三折的剧情,搞笑夸张的人物、超现实剪辑方式和对经典桥段的致敬,就连主要的道具也和一颗石头有关,只是前者是翡翠,这里换成钻石。而仔细看下来,《夜·店》确实是中国小成本电影在大片中突围的一次成功尝试。
《夜·店》有一个很暧昧的片名,而其实说的并不是娱乐场所的那点事,而是指一家24小时营业的超市,故事一点都不复杂,两个值夜班的店员遇到了两个想要钱的绑匪,由此引发了一连串令人啼笑皆非、阴差阳错的故事。
影片把所有的情节都设置在超市这个封闭的空间,这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而这种勇气源于身兼导演和编剧两职的杨庆对于电影的足够信心。
没有大明星,缺乏大场面,《夜·店》最大的看点是峰回路转的剧情,在短短九十分钟里面,你根本不知道影片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推开那扇门走进来的人又会是谁,情理之外,意料之外的设置一次次出现,不断地推动影片继续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封闭空间所带给人的重复感和枯燥味。
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对人物的调度和处理自然显得格外重要。绑匪、店员、老板娘、龙套演员、抢劫犯、警察、送货员再加上N个来来往往的顾客,这么多的人物在不到一百分钟的时间内光交代清楚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而导演通过漫画式的出场介绍,再加之有个性的语言和动作,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让人过目不忘的形象,不管是强调自己很有原则的水哥,会包着可乐瓶打人的老板娘,甚至连那个把“忒忙”挂在嘴边的警察,这些芸芸众生的小人物,用他们极度生活化气息的表演让人不由捧腹大笑。
从《疯狂的石头》以后,黑色幽默成为了中国喜剧电影的标签,但是除了《即日启程》等少数几部电影,多数影片只是“挂羊头,卖狗肉”,而这部影片却比别的作品走的更远。整部电影中有意无意的流露出一份与小人物的平等亲近,即市井气息,在让人哄堂大笑的背后甚至隐藏着丝丝酸楚:两个有原则的绑匪被人骗走所有钱财后才铤而走险;龙套演员出演过数十部影视剧作品却从没露过脸;女店员在被威逼的时候想起远方的妈妈,包括那段爱你在心口难开的暗恋……这种不经意间的中国式温情,这些小人物的平实故事成为电影发展的动力,也让人更多了一份共鸣,这也使整部电影稍微远离了一点恶俗搞笑的低俗层面,而苦中作乐,笑中有泪的方式才是黑色幽默的最高境界。
影片的最后,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大团圆式的圆满结局,更多的只是导演对于残酷现实的美好祝福,对市井生活的关爱和关怀和生活的美好期盼,这其实也就是九十年代很多电影中常常会让我们感触的地方,《夜·店》让我们在笑声中重温了这样的温馨和美好。
电影就像菜肴,满汉全席本就不应该天天吃,而更常见的是家常小炒,后者与我们的生活更亲近,也更容易下咽。
推荐这部电影,不见得他有多好,或者多出色,但是它至少是一种做电影的态度,不假装清高,不炫耀自我。
虽然有模仿国外影片的痕迹,虽然有些地方依然存在为了搞笑而搞笑的感觉,虽然演员的表演有点“戏剧化”的成分,但是相对于杨庆这位80后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我们更应看到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智慧和勇气,更重要的是,这部只有200多万预算的电影,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地拍出了比“大明星,大制作,大宣传”更难得可贵的真实和真诚,这才是最值得称道之处。 【北京青年报】
4 ) 夜店, 老少皆宜的绿色喜剧
据说原名是超市,改成夜店后,确实更夺人眼球
片子一个半小时,徐铮当仁不让的是全剧的灵魂人物
没有他,这部片子就撑不起来.
小钢牙是全剧的线,虽说是'扮丑',但大荧幕上看一点都不丑. 算是'扮丑'失败,不过这样也更吸引女性观众吧!老人小孩也很喜欢这个角色.看上去呆呆的,偏偏关键的几个举措都是他想出来的.包括打折和英雄救美.
朱辽一声声的'哥'绝对是本剧的笑点,又贱又好笑
老板娘的出场绝对的彪悍,拿着个塑料袋装上可乐就开砸,把水哥砸得抱头乱窜,印象太深了!被劫匪一把扯掉的假发也逗得不行.
没看过疯狂的石头,看过几分钟疯狂的赛车,因为方言的关系,没有看下去.
所以和这些前辈的作品也无从比较.但普通话配音的夜店让人没有距离感.甚好!
这部片子真的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绿色幽默片.电影院里阵阵笑声,好像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这么多人,一起开怀大笑!
这个暑假,去电影院乐一乐,让枯燥或者沉重的生活多一点色彩.夜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 )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夜店上线仍过早
【作为一部在暑期档的商业院线正规公映的喜剧,如果不是”新人处女作“,可能就只能得2星了】
文/严杰夫
《夜店》在上海万达影城的票价是这样的,日常全票售价为60元,周二半价则为30元。按照这个价格,对我来讲,《夜店》这部片子已经值半价票,但如果卖全价的话,那我还是宁愿选择同期放映的《窃听风云》或者《哈6》。
整体来看,看这部电影你可以不用担心笑不起来;徐峥等几位主要演员的表演大部分都比较到位;镜头运行也还算流畅;剧情设置中的小创意也恰到好处;逻辑上也没有内地电影惯有的常识性错误。因此,从这些优点来看,媒体之前对其的宣传和推广并不算言过其实,也就是讲观影过程基本上还是愉快的,起码我在的那个场次,观众基本是从头笑到尾。作为一部新人的处女作,做到这一点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了。
但,也就是因为这是一部新人的处女作。抛去这一点的话,杨庆的这部喜剧,离一部是被用来在正规商业院线放映的成熟影片,还有一定距离。姑且不去找那些天才导演的处女作来比较,只是拿之前坊间一直在比较的《疯狂的石头》来说,两者间的差距也十分明显。
首先,《夜店》的剧情结构太松散,剧情发展基本上是网络论坛内“现场直播贴”的形式,就是说到哪是哪儿,然后最后作者灵光一现给加一个结尾,所以看起来虽然过瘾,但也仅此为止,说的简单一点那就是缺乏专业性。
其次,在支线情节方面,估计可能是因为预算不够,制作的还是比较粗糙。在电影中,各个出场人物的背景交代,基本上是通过定格相片来完成的。其实如果稍稍展开的话,这些人物的背景,都能构成一个精彩的支线情节,这对充实整个剧本的厚度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三,结尾处理过于草率。男主角明明胸口中枪,为什么最后只是手受了伤,这是整部电影唯一个明显的BUG。
第四,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戏处理的比较突兀,“英雄救美”的情节尽管可以屡试不爽,但缺乏了必要的情节铺垫,一般是无法打动观众的。所以,个人认为,在剧情发展中,如果能够增加一些男女主角之间的互动来作为点缀,可能能让他们之间的感情发展更加自然。我倒是觉得,片子对老板娘和水三哥之间的故事,处理的倒更加自然。
综上所述,我的感觉是,杨庆的这部片子可能推出的还是着急了点,如果能够对剧本再深入地完善一下,去掉其中的一些业余化倾向,最后出来的作品应该会更加成熟。当然,从网易对他的采访中推测,杨庆自己可能觉得正好有资金的支持,也有参与演出的这些大腕的支持,所以就趁机努力将这部电影运作上线了。
当然由于有“新人处女作”这个护身符,我想大部分观众和影迷可能都会带着宽容的心态去看待这部电影,所以最后这部电影应该能赢得不错的口碑。但的确电影的缺陷仍然明显,对电影制作人员来讲那些缺点都显而易见,甚至稍微资深一点的影迷可能都能很快指出其中的业余之处。所以,杨庆不能满足于宽容的舆论环境中,那些褒奖的声音,而更应该抓住这次机会,自己多虚心地请教和发现这些缺陷,那样才更值得我们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最后要提一下,李小璐在片中的表演比较令人失望,用《大内密探零零发》中那句台词就是,“演技表情做作,略嫌浮夸”。
6 ) 《夜·店》:当个案变成范例
文/关雅荻
三年前的夏天,一部《疯狂的石头》以300多万的成本最后取得了2000多万的票房收入,媒体一片叫好声中,业内外普遍认为实现了一个小小“票房奇迹”的同时,也都认为“石头”是一个“不可被复制的个案”,而且原因林林总总,这里暂不列举。后来的模仿者还是源源不断,三百万左右小成本“黑色幽默喜剧”似乎一度成了投资人热衷的对象,直到现在也应该是如此,但真正实现类似“石头奇迹”的影片却凤毛麟角。直到去年一部山寨喜剧《十全九美》拿下了近5000万的票房,再次让人看到了对国产喜剧片的新希望,虽然依然未完全摆脱“不可被复制的个案”的结论,但已经让人对国内电影市场看到了各种令人欣喜的可能性。最近看到年轻导演杨庆的处女作《夜·店》,我认为国产喜剧片已经慢慢找到了跟主流市场的契合点,喜剧类型在国内市场取得的成功正在从“个案”变成“可被复制的范例”,这是《夜·店》身上我所看到的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夜·店》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晚上,一间24小时超市便利店里一群社会上的普通小人物之间的惊险、离奇而又幽默的小故事。影片风格是偏夸张和闹腾的,但因为整体视听语言的鲜活和灵巧,并没有让人产生烦躁感,反而不少小桥段和台词都充满了智慧。而且因为影片采取了单一场景和单线索推进故事,所以观众的代入感相对更容易建立。而且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任何层面都没有背负说教的包袱,你会感觉这个故事从根儿上就轻装上阵,以娱人娱己为己任,而且所有人之间的尖锐矛盾,都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搞笑的情节给消解掉。但从功能性上来说,《夜·店》做为一部喜剧,整体上是完成任务的。
通过《夜·店》让人能看到越来越多像杨庆这样的年轻导演,在第一次拍摄故事长片的时候,从题材选择到目标观众都直接针对主流院线市场,而且影片最终还能真的直接投放到市场上,接受观众的评判。简单说,现在国内很多年轻导演起手第一部电影就是类型片,从迈入电影行业的最初就开始用最直接的票房数字来给自己找定位。这正是中国电影市场大踏步向前走的明证,而且在过去几年电影人对类型片不断摸索中,也渐渐开始找到了感觉,正在重新找回“讲故事”的能力。去年有一部小片叫《即日启程》,我认为基本各方面也都达到了合格的水准,应该把它做为“60分电影”的标杆,《夜·店》显然是超过了这个标杆,而且很可能再次提高观众对国产片的要求和期待,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有位业内前辈曾简单指出国内受欢迎的电影的特点是“故事简单,情感丰富”,显然《夜·店》是符合这个标准的。虽然7月底的电影市场竞争激烈,多部国产新片上映,但我还是对《夜·店》的市场前景相对比较乐观,而且影片成本比当年的“石头”都还要低,但看上去却并没有那么“廉价”,这应该是一部能让投资人、发行人都赚到钱的电影,这对一位完成处女作的年轻导演是多么的重要。但如果一定要鸡蛋里挑骨头,前面提到的“不背包袱”是影片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软肋,因为影片除了娱乐效果,似乎也不剩什么了。显然在个人表达如何与娱乐性保持平衡方面,国内年轻导演里似乎也只有宁浩在过去两部电影里完成得还算不错,这一点很值得国内其他年轻导演借鉴。
当然,我或许也有点过于求全责备,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往往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强调“不说教”就直接走向极端的反面。还是看人家好莱坞,个人表达和娱乐观众从来都要达到一个平衡,比如眼下上映的《冰川时代3》,比如《博物馆奇妙夜2》。如果有人说这些都是大制作,那再比如同样超低成本的美国科幻片《那个男人来自地球》和美国战争片《冰雪战士》。从这个角度,我想问《夜·店》其实到底想说点啥呢?似乎什么都没有说。对《夜·店》的“求全责备”就当是我随着最近国产片质量一起水涨船高的期待标准吧。
09-7-22
[每周影评].0703.夜·店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4MDYyNjcy.html
7 ) 翠花,咱另开一桌吧
看了一下传说中“又”一部“好过《疯狂的石头》”的电影——《夜•店》。
为什么说“又”呢?因为自打三年前《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赢得溢美一片以来,打着类似旗号的电影就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为什么“又”字要加上引号呢?因为那些“后浪”实际上谁都没能真正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包括宁浩自己的赛车在内。
简单一点说的话就是,《夜•店》也同样如此。
作为一部“MADE IN CHINA”的电影,《夜•店》的优点显而易见:有故事,有笑点。
但作为一部电影,《夜•店》的缺点也显而易见:故事有点扯,笑点有点缺心眼。
我的意思是说,《夜•店》其实不赖,比《无极》啊《赤壁》啊的值回票价,预计也将比建国啊大业啊的值得浪费时间,但咱看问题当然不能跟臭豆腐煮猪脚似的国足一般水准,一护球就往亨利身上扯。
倒不是说,《夜•店》跟《疯狂的石头》扯不上关系,事实上恰恰相反,就像李毅大帝跟亨利都是踢球的一样,某种程度上说,《夜•店》跟《疯狂的石头》确实是一路货色。
在这一点上,我应该检讨。三年前,《疯狂的石头》刚问世那会儿,我曾经对“这块石头将开拓出中国内地电影一个崭新的天地”之类的说法很不屑来着,还跟人打赌说“这块石头只是昙花一现的异数,未来十年内都不会有更好的类似的电影出现”来着。事实证明,我错了,错得离谱,根本用不着十年,三年内就出了一堆类似的MV式剪辑加恶搞风格的电影,当真是“砸”出了“一个新天地”。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的石头,分明就是“路见不平一声吼”,吼的是,翠花,别上酸菜了,咱另开一桌上点别的吧。问题只是在于,这另开的这一桌上,头道“招牌菜”之后,接着上来的菜,味道都委实一般般了点。
另开一桌之后,就不至于永远都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的了,这当然是好事,可惜的只是,到底也颠覆不了那边的大桌。个人的一点浅陋看法是,另开的桌数当然越多越好,菜式当然也越繁多越好,但恐怕还是得等到啥时候,还是原来的那个大桌上,让大家夹起粉条一尝,哟,这不是粉条原来那味儿啊,这是粉条么?中国电影的那点儿事,就真的,成了。
8 ) 我就是笑点低,怎么着了吧???
我就是笑点低,怎么着了吧???有本事你扣我工资啊~~~
好不容易来个国产电影,这么搞笑的虽然剧情某些地方真的挺二但是就是能让人乐的屁颠屁颠的开怀大笑~~~身为一个正常的中国人,咱不就是喜欢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人家的痛苦之上么???咱不就是喜欢看人家犯呆犯傻犯二然后自己乐的不知道东南西北了了???
人家这么一部小成本之作的电影,虽然某些演员演技略显稚嫩,某些情节经不起推敲,没有什么大牌之类的打头阵,但是人家至少花钱花的少也没有大放厥词说自己怎么怎么牛B呀~~~~~~你总比花个上亿都不嫌少的某些所谓的大制作电影结果还拍的一塌糊涂烂的那真的是上街游行扔鸡蛋都不为过的好吧???????
有必要一出来个什么国产的片子没什么名气又找新演员的你就骂骂咧咧的说人家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么???让你乐呵乐呵你就觉得人家没深度了?非要挑点毛病出来来显示你这脑袋瓜子的聪明实在是我们这种庸俗之辈所不能比的?????
切~~~~~~
有个P的可优越的呀~~~~~
看电影多又能怎样???看电影多您就成文化人了???
打肿脸来充胖子,您有意思么您?????
乐呵乐呵过去就多了,本来人家这就是商业电影,就没打算拍的多有内涵您这偏要拿专业眼光去审视~~~这不就跟蒸包子的时候碰巧没馅儿了还剩下一点面干脆做馒头吧您还非要挑人家说你这馒头怎么没有馅儿啊???这不就是吃饱了撑的闲的没事干么~~~~~~~~~
大家都是人,您欣赏水平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我们这贫民小老百姓笑点再低也低不到哪里去~~~看完电影哈哈一乐,缓解一下生活压力放松一下心情这多好呢~~~偏要鸡蛋里面挑骨头不出来一两根就是不散伙,您说您这活得多累。。。。。。
有那么有意思吗?还有打五星...呃
乔任梁演得太差了!
With Walter。成本好低。演员好嫩。笑点好多。喝星冰乐屡屡呛得半死。足够了足够了。
啊…看到赵英俊去世的消息,我对他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在这个电影里。R.I.P.
可是我会想念你的 小钢牙楞梁。
微搞笑
今天在得知乔任梁离世的消息后,突然就想到了这个片子……应该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小成本电影,印象还挺深刻的。哎……愿逝者安息
其实这个片子还不错。
额,这个,大星星,您的笑点真是···乔任梁,你好阳光啊···
不错,男猪脚谁啊,不认识
笑点不少,格局类似小剧场话剧,演员中乔任梁和他哥们儿稍差,观影体验很好
一夜之间的故事,一家超市里的故事,人物再自然鲜明一些就好了,也许有借鉴模仿,但认真讲故事的态度可以肯定。
还行
喜欢这个愣头愣脑性格内向却又勇敢专一的小钢牙 现实中的你有时也是这样吧 大男孩Kimi乔任梁
给国内认真讲故事的电影加分。
精神可嘉,水平欠佳。
N年难见的傻片。徐峥也救不了这剧啊
臭屁 经不起推敲
哥,哥~
好多年前看的电影了,相比徐峥最近的《囧妈》而言,这部电影真的好笑多了,所以我也比较费解为啥分数这么低呢?或者对于国产小成本影片来说,其实已经不算低了?还是比较喜欢看这种有一个比较好的故事概念的电影的,徐峥的表演也是非常出色,记得我在高中也买过一段时间彩票,会固定买同一个序列,感觉好遥远呀。看评论本片也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过,因为有乔任梁的粉丝所以会各种尖叫,估计观影体验会与日影展有片寄凉太粉丝时看《午夜零时的吻》类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