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第八日的蝉》讲了一个让男人汗颜,让女人醒悟的故事。 一个注定终生无法成为母亲的女人,为了完成救赎走向重生,犯了一次必须要犯的罪。 永作博美饰演的野野宫希和子是一个“小三”。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她们在道德上饱受煎熬,在法律上也没有名分,但是从未想过离开男人,男人就是她们的一切。小三很少有修成正果的:爱上男人,奉献身体,孕育生命,被迫堕胎,被男人抛弃,然后自暴自弃。。。。她们为了为了男人舍弃了一切,最终还要面临被无情抛弃的命运。 野野宫希和子怀孕了,但是那个已经有了妻室的男人迫使她杀掉了这个还没有见过世界一面的孩子。她也因此这一辈子再也无法怀孕了,也许这是上天的惩罚。她是被命运选中的那个人,这一生都无法成为母亲。都是因为男人。野野宫希和子之所以在法庭上只是对男人一家表示了感谢但丝毫没有谢罪的意思,是因为这场犯罪完全因为男人而起。 她不想这一辈子都做一个被命运诅咒和玩弄的女人,她选择了反抗。你无法想象,在她弱小的身体里里,蕴藏着怎样巨大的能量与勇气,可以让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因之汗颜沉默。 当医生告诉她你这辈子都无法成为母亲时,当男人的老婆挺着肚子满怀恶意地对她说“你就是个空壳子”,当那个暴雨的清晨,她在男人温馨的家里看到那个天使一样的婴儿对自己微笑时,她已明白自己悲剧的宿命,就是不甘心而已。是这个婴儿天使般的笑容一瞬间融化了她冰冷绝望的心,让她重新燃起了成为母亲的信念,哪怕只有一天也好。 与小薰的相遇,是她人生的转机。那双澄澈干净的眼睛仿佛在说:“带我走吧。”她给婴儿取了一个温暖的名字:小薰。希望在有她的未来,她们的生活是温馨幸福的。 如果命运已经折断了你的翅膀,你也注定无法改变黑暗的未来,那为什么不借一双翅膀飞翔很久后再坠落?她只是借了别人的孩子圆一个梦想,不想在黑暗中度过余生。她也不是没有想到这么做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但她已经无法回头。 于是,接下来,一系列惊世骇俗的行为都在这个岛国上发生。谁也不会相信野野宫希和子这样一个弱女子能避开法律和世俗,四处流浪,隐姓埋名4年,隐忍坚强地小心养育呵护着一个生命。 这世上最不需要解释的行为,就是爱了。而母爱是这个世上最极致的爱,最疯狂最深沉。即使这个孩子不是亲生的,即使她要背负世俗最恶毒的骂名要面对法律最残忍的制裁,即使弱小的她要一个人带着孩子在黑暗中摸索着艰难地走下去。 在和小薰相处的这四年里,虽然她吃尽苦头,但是也的的确确拥有了孩子带来的那种小幸福,她越来越像一个母亲,小薰也越来越依赖她。在逃出天使之家后,她背着小薰一起走在夏夜空旷的森林里,“母女”一起仰望星空哼唱着《小星星》,俩人满脸都是爱的光芒和幸福的憧憬。看到的人都会认为这是幸福的一对母女,而且比一般母女还要亲密。她是用生命在深深爱着这个孩子,她要把最好的回忆都给小薰,陪她一起看大海、星星、樱花。。。 失去的东西,人才会想倍加珍惜。特别对于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而言。小薰在这四年里感受到的是最真实最温暖最体贴的母爱。所以,在最后回归亲生母亲身边后,反倒觉得是在陌生人家里。 在母女俩人即将奔赴新的逃亡之旅时,她特意带着小薰去了照相馆,照了她们俩第一张也是最后一张正式合影。她隐隐预感到命运的审判即将来临,这四年提心吊胆的逃亡,她也已经倦了。所以,她需要一张照片来为自己和小薰这段“母女之情”证明。 在看到忽然出现在港口的警察时,她平静地让小薰去路旁等她,因为她害怕小薰知道了难过。她眼含热泪大声地恳求警察:“这孩子还没有吃饭。谢谢!”旁边是小薰撕心裂肺的哭声。 她自始至终都是面带微笑的。她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救赎之旅。 与其说这是一部讲述母爱的电影,倒不如说是一个被命运诅咒的弱女子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反抗命运最终实现做母亲的梦想的故事。即使最终被法律制裁,被世俗唾骂,她都无所畏惧,因为她已经成功了。起码她知道做一个母亲是什么感觉,如何照顾爱护一个小生命。即使在接下来的人生里面依然是漆黑一片,但是有这道光芒就已经足够支持她活下去了。 自然,这部电影的初衷不是让无法怀孕的小三都去偷盗诱拐情人的孩子圆自己的妈妈梦。 而是想告诉那些看不到明天和希望的人,其实,世界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黑暗,希望的光芒就藏在你的心里。勇敢地砸碎命运的枷锁,去追求美好的事物,好好珍惜当下的幸福,即使追求幸福的道路异常艰辛,幸福的时光又那么短暂。 蝉的幸福时光据说只有7天,7天后就是永远的沉睡。而活到了第8天的蝉毕竟是少数,它也许会很孤独,但是也许会看到很多很美好的风景,那些7日之蝉所看不到的。而这就是梦想的价值:孤独绝美。
日本电影痴迷于在犯罪中寻找极致的温情,【告白】和【第八日的蝉】皆是如此,两者更因女性主心骨而呈现某种极端倾向。一定程度上,【第八日的蝉】的审美意义,超越了影像。人的行为总是由情感驱使,而人的情感总是约束于道德,但有时候,行为、情感、道德往往能形成完美的悖论,你看得懂她的情感,却看不懂她的行为;能理解她的行为,却无法从道德层面表示认同。就好像当别人用褒义词和贬义词同时形容一个人,你就无法判断对方的是非。就是这样的矛盾,让一件离奇的案件,变成人人为之叹息的母爱施行。世界上,大概只有女人的疯狂才会这样做。这就是【第八日的蝉】,它不顾一切,向死而生、而爱。 从小说到影像的转变 与《告白》的作者湊佳苗不同,《第八日的蝉》作者角田光代是职业作家,专写女性,有戏剧,更写现实,笔笔到位,用渡边淳一的话概括——她的作品,真是写出了现代女性的切身问题,将她们的狡猾、温柔、友情等感受性融入到日常生活,化为杰出的作品,是过去所未有的现代女性小说。她的笔写尽了日本女人的心理百态,入骨入髓,向阳面、背阴面,无不伸手触及。这使得她的小说改编电影,在完成度上更高。 【第八日的蝉】基本遵循原著,除了结构上由原来的希和子、惠理菜视角叙事各占半书,改成现实(长大后的惠理菜自我寻找之旅)与惠理菜的回忆(希和子和“熏”度过的每一天)穿插进行,构成双重叙事线。这样的改编,使得小说用大量心理活动描述体现出的处于伦理困境中心的希和子,通过长大成人的“熏”、即惠理菜的记忆,一层层渐显出来——从一个打乱别人家庭生活的“恶女人”,到从女性力量上影响别人的“母亲”。再次验证了日本文学与影视素喜将人性放在一个道德困境的位置考量,无法简单判断孰善孰恶的倾向。事实上,改编后的人物构架中,希和子的存在感反增不减,反而成了贯穿全片的核心人物,她最后的独白“感谢四年里让我品味育儿的喜悦”,足以概括这名婴儿诱拐犯的情感立足点,这种散发出来近乎天生的母性,也足以震撼所有人。 女人的地狱与乌托邦 日本社会,女性处于弱势,男性玩弄女性成了社交礼仪。角田光代正是抓住日本女性卖自尊买花言巧语的心里,将其逼上绝路,遂像第八日的蝉那般,竭尽全力,活下去。希和子就是角田光代构建的一个女性典型,决绝、顽强、充盈的活在第八日。这样的她,进一步影响了长大后的惠理菜。虽然没有血缘关系,惠理菜却重蹈希和子的覆辙,与有妇之夫有染;这或许有向自己父亲报复的心理,片中对他的指控不杀人而诛心,毕竟是他造成这么多女人的悲剧。但惠理菜性格孤僻,理性多过敏感,情人说,最欣赏她说再见头也不回;当探明情人与当年父亲一个表现,她也是头也不回的就此离开,这或许,正是新一代日本女性与上一代的不同。相比之下,片中的男性无不懦弱胆小,没有担当,于妻子,于情人,行为都难称得上真正的男人。这是角田光代一向所为,她将女性设置为承受者,男性则为施加者。所以有了类似大正时期女性团体青鞳社的“天使之家”,青鞳社本是女性文学团体,后来渐渐发展为女权主义团体,收留弱势女子。(详情可参见原田真人导演的【自由恋爱】) 【第八日的蝉】中“天使之家”向且只向女性提供了乌托邦式的环境,用电影语言表现,就是所有人——妇人与小孩都穿着乳白色棉麻布、进行有机蔬菜种植,并向外兜售的健康工艺体系。虽然聚敛钱财的意图无法抹杀,但确实起着庇护走投无路女性的作用。选择收留的成员并没有特殊标准,有人身家百万却无法进入,有人身无分文却留了下来,经希和子观察,都是生育孩子方面有问题的女性。事实上,“天使之家”真正想要的是熏,是咿呀学语的小孩,让她们在没有男人、没有世俗的环境下一尘不染的长成“天使”,就像无菌培育室里的植物。而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希和子带熏逃出天使之家,让她享受风与阳光、享受爱与情、享受为人母的愉悦。如果没有出逃,熏就会像儿时的同伴干草一样,见到男人就恐惧,无法在天使之家解散后融入社会正常的生活,更无法成为母亲。 母性,始终是【第八日的蝉】在赞美和坚持的珍宝。“这孩子不属于我,但我可以给她更多的爱,就算坠入万丈深渊,我也要为她留住那片美好风景。”这一发自肺腑的力量,支撑起全片,无需多言,几个眼神、几句台词,就直抵人心,催人泪下。 细处的“禅意” 就立意,电影的改编很成功,原著大量第一视角的心理独白,电影通过精炼但力量十足的画面、台词和表演传达出来。几处书中没有、原创内容的添加,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第一个是面对婴儿嘶声啼哭,无计可施、绝望的希和子掏出乳房喂婴儿,明明是一副被情人的老婆怒骂“空壳的躯体”,却仍旧装作有着饱满的乳汁,喂给婴儿。这一段,将刚刚掳走婴儿的希和子,笨拙热切的为母之心,体现无遗。不过也有三池崇史这样的怪胎,看后一脸痞相的开玩笑说:“很兴奋”。 电影语言之妙,能用影像压缩文字,将大段的文字用内敛的画面,将希和子的母爱加倍呈现出来,还会用煽动力强大的画面和想象力,展现原著一笔带过却相当关键的剧情点,将人物推向情感极致。原著中希和子逃亡之路求助的古怪妇人被删去,加入天使之家的过程也简单得多。电影最经典的画面诞生于这样一个场景,希和子即将被捕,强忍泪水与悲伤、叫熏去警察来人那边,在被铐上手铐时却喊出“这孩子还没吃晚饭”。这是原著所没有的泪点,却与书中回到亲生家庭、重新被命名为惠理菜,经历母亲不做饭、从超市里带熟食的举动,形成强烈对比。原来,真正为人母的资格,跟血缘无关。虽然处于惠理菜生母的地位,经历这样骨肉离间的变故,也是难言之苦,难以应付。 电影的结尾处,较原作来的意义通达。小说中,怀孕的惠理菜在小豆岛寻找自我、重拾回忆,希和子在小豆岛看到年轻的孕妇身影,两人就这样实现擦过,不再有交集,但电影结局加了几分宿命的意味,希和子和惠理菜若不是今生的母女,便是前生的母女,两人母女连心,前后到被捕夜晚拍照的照相馆取照片,惠理菜看到希和子拥抱自己、落泪的照片,想起一切,想起那个夜晚撕心裂肺“这孩子还没吃晚饭”的喊声,似乎获得希和子母爱的力量,决计像她对自己那样,对待肚子里的孩子。无论哪种,没有让两人戏剧化的重逢,就是作品含蓄隽永的大成之处。 诗人出身的编剧奥寺佐渡子,曾执笔动画电影版【穿越时空的少女】、【夏日大作战】,出道作品就是相米慎二执导的女性主角、家庭题材杰作【搬家】,在女性心理揣摩上堪称高手。而导演成岛出,编而优则导的人才,师从相米慎二和平山秀幸,后者即角田光代另一部小说改编的电视电影【对岸的她】的导演,在女性和文学方面,自有优势。两人联手,将角田光代本就优秀的故事打磨得犹如一颗剔透的水晶,折射着人心最原始的情感,流淌着浓浓的乡愁,尤其是小豆岛世外桃源庇护下那对母女的安好岁月。 主题曲:dear 中岛美嘉http://www.xiami.com/song/1770119820
文 / 五煜
《第八日的蝉》是日本作家角田光代创作的一部融合犯罪、悬疑与写实题材的深情催泪之书。后来此书被改编成电影,于 2011 年上映,并获得第 36 届报知电影奖最佳影片奖。
电影改编自书本,故事主线相同,呈现方式却有所不同,但是毫无疑问,两者都做到了极致的成功。
《第八日的蝉》讲述的是一段不伦之恋造成的两代人的悲剧。故事分为两条线,第一条线讲述作为第三者的希和子怀上情夫的孩子后,被劝说打掉,最后导致终身不孕。在一次偶然中,她将情夫的妻子所生的女儿掳走,而后展开了一系列故事。
第二条线讲述的是被掳走的孩子惠理菜长大成人后,所经历的种种,她的经历与自己曾经“养母”的经历高度重合。惠理菜虽然表面上恨这个人,却宿命般的走上了追忆过往、剖析内心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的名称定为第八日的蝉,看似与故事毫无关系,却隐隐约约通过蝉的生命,揭示人的命运。蝉在土中七年,破土而出后只能活七天,但是若有一只活到了第八天,他感到的是孤独与悲哀,还是幸福与喜悦呢?
本文以电影《第八日的蝉》为例,从创作手法、主题呈现及细节刻画入手,解读这个故事于深情的背后,所隐藏的深刻内涵。
在《第八日的蝉》的原著中,第三者希和子与被她掳走的女儿惠理菜视觉叙述各占一半,而在电影中,改成了惠理菜长大后的现实生活与她小时候的回忆。
生活与回忆本身同为一体,影片通过一个人,带动了两条线,不仅为我们呈现了惠理菜的内心,更从她的记忆中,看到了那名叫希和子的女人的心理百态。更巧妙的是,这两条叙事线是在导演的特意安排下穿插进行的,最后又回归为一体。那么这两条线是怎样呈现人物内心的呢?在我看来,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点来实现。
①惠理菜:成人后的自我选择,暗含了她的内心独白
如果站在惠理菜的角度上看,她小时候虽然跟着妈妈辗转各地,但她有一个很爱自己的妈妈,两人最终在一座小岛上定居,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最后却被自称解救她的人所打破,让她回归到一个陌生的家,与两个陌生的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
这样一个复杂的状态,对亲生父母来说,也许是惊喜,但是对于心中只有希和子那位“假妈妈”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一场磨难。
因此,惠理菜与亲生父母的相处并没有久别重逢的那种愉悦,而这些心理状态,通过惠理菜成年后的诸多选择,悄然显现出来。
比如惠理菜上大学时便自己搬出来住,选择在假期的时候自己打工养活自己,不用父母的钱;比如她对带自己去玩过,关心过自己的有妇之夫岸田生出爱慕的情绪,最终还怀上了他的孩子;又比如那位想采访她的千草,几次见面她便开始吐露心声。这些无不显示出她在家中的孤独境地,以及渴望爱,也渴望友情的心境。
但与之同时,她又是一个非常倔强的人,意外怀孕后,为了不成为“空壳子”,大学没有毕业的她选择与无意负责的岸田一刀两断,并决定生下腹中的孩子。
以上种种做法,导演都在用另一种语言为观众打开少女的心扉,观众就如那名撰稿人一样,慢慢地走进她的内心,同时打开那些尘封的记忆。
②希和子:小女孩记忆中的模样,显现最真实的女人心
为什么要用小女孩回忆的视觉来描写希和子这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呢?原因大抵是孩子的眼睛是最为澄澈的,他们眼中的世界最单纯,没有外加的各种因素。
因而,在小女孩的记忆中的,是希和子最真实的一面。
通过惠理菜小时候的回忆,我们看到了一位最为传统的母亲,为了女儿剪掉长发,奔走各地,辛苦工作,想将全世界最美好的东西都给她。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她的恐惧,对失去女儿的恐惧,导致她就如惊弓之鸟一般,有任何风吹草动,便拉着女儿逃跑。爱与恐惧将希和子的心填满,在这痛苦的逃亡中,她却仍不后悔,对能够抚育这样一个女儿心存感激。
我觉得这一对特殊的母女心理上所承担的,绝非三言两语能够道清,所以这两条穿插而来的线,就如同这复杂的关系与心思,纠缠在一起,看起来泾渭分明,实则却难分难舍。这也许就是人物最本质的内心世界。
日本文学有时候很喜欢将人性放在一个道德困境的位置去考量,这部电影也不例外。主人公的身份尴尬,行为更是背离常理,但她对于那个掳来的女儿的爱,又是超越了爱的边界的。
看完这部电影后,许多人会陷入一种短暂的矛盾之中,这个叫希和子的人物,究竟是该恨还是该同情呢?其实,越是矛盾的位置,越是能够让人看到最本真的东西。这是一种电影传达主题的技巧,让人又爱又恨,欲罢不能。
①向阴面:一个女人所实施的“恶”
影片中的主人公希和子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女人,但在正常人看来,她又是一位非常可恶的女人。
首先,她成为了一个有夫之妇的情人,接着又怀上孩子,在对方的劝说下打掉孩子后,不幸的发现,她以后再也不能生育了。
其次,希和子在痛苦之中,想去看看情人的妻子所生的孩子,却在婴儿的笑脸中沉迷,最终直接将别人的孩子掳走。
这种种行为,不管在思想还是行为上,都是一种犯罪。但其实,导演更想通过这向阴面,去剖析人物的内心。
在我看来,希和子犯罪的原因不在于报复,而在于近乎天生的母性。刚刚打完孩子,得知自己再也不能怀孕,还被人讽刺为“空壳子”,她内心的绝望可想而知。但当她看到那个婴儿时,其纯真的笑脸和清澈的目光,都将她融化,为此,她的天性让她做出了这样一个选择,带走她,把她当做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
②向阳面,毫无血缘关系的母爱
希和子与那个掳来的孩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我们从中看到了跨越血缘关系的母爱。
影片中有一幕非常令人震撼,希和子刚刚抱走孩子时,孩子啼哭不止,她左哄右哄却毫无效果,绝望之下,希和子揭开上衣,想自己喂奶给孩子。但她忘了,自己是被人称为“空壳子”的女人,是没有乳汁的,但这一幕,却让我们看到了希和子心底深处的母爱。
还有希和子与自己的女儿分离的那一幕,那时被她叫做“薰”的女儿已经四岁,希和子准备带着女儿逃离,却在上船之前,遇到了找来的警察。希和子被警察带走时,只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句:“这孩子还没吃晚饭!”直到最后关头,她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的女儿。
犯罪,最终需要接受惩罚,但是在这之前,一位卑微执着的母亲形象,便在观众眼前展露无疑。
我认为《第八日的蝉》所展示的,是珍贵的母性精神,他想要表达的恰恰是,不管这个人是何种身份,做过什么,但是她都有资格拥有母性的光辉。
“这个孩子不属于我,与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我可以给她我所有能够给予的东西。”这也许就是一位母亲内心的独白。
蝉在土中七年,破土而出后却只能活七天。但是若有一只蝉跟其他伙伴不一样,独活了下来,对它来说是喜是悲呢?
蝉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与人的命运却有着某种相似。这部电影的主线分明是一个第三者偷走婴孩所引发的事故,但是名称却为第八日的蝉。我认为,这第八日的蝉,既代表了一种困境,又代表了一种新生。而影片处处以细节入手,将这一困境与新生之意表露无疑。
①蝉的困境与人的困境
电影中有两个场景是提到蝉的,第一次时,惠理菜说了一句话:“要是所有的蝉都在 7 天后死去,那也就不觉得寂寞了,因为大家都一样,但是,如果有一只活到了第八天,小伙伴们都死了,只剩下自己,这样才更悲惨。”这种孤独无助之感,就是蝉的困境。
相较于人,这种困难尤为明显,比如影片中只有十几秒的一个镜头,希和子情人的妻子挺着大肚子,来到希和子面前,强迫希和子去摸她的肚子,并对希和子说:“你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是一个空壳子,这是报应!”
希和子被打掉的孩子就是活到第七日的蝉,而她自己,则是第八日的蝉。那时,她只有孤独无助,不知从何发泄,不知如何度过往后的时光,进退两难,找不到意义。这种困境,实为人生的最艰难之处。
所以我认为将蝉与人联系起来,实在是再恰当不过。当蝉的经历被赋予了思想,其中“蝉意”便不言自明。
②第八日的蝉之新生
当希和子这位“空壳子”女人拥有了女儿惠理菜之后,她的世界便开始全然不同,在她与女儿相处的诸多细节中,照应到了很多人的真实世界。
比如,小惠理菜会跟妈妈说,以后要跟妈妈结婚,这样妈妈就不是单亲妈妈了;比如希和子总是对小惠理菜说,有妈妈在一起,去哪里都不怕,这诸多相处细节,令人感知到希和子这个人物的心境变化。
这个“第八日的蝉”经历过痛苦之后,正开始悄然蜕变,并最终获得新生。
正如影片中第二次提到蝉时,千草所说:“之前觉得活到第八天的蝉,比第七天就死掉的蝉更可怜,但自己也许错了。第八日的蝉,能看见其他蝉看不见的事物,或许那是些非常美好的事物。”
所以,第八日的蝉,可能会遇到孤苦的困境,但是当它竭尽全力冲破困境时,亦会看到与众不同的风景。希和子就是这样一只蝉,她顽强,极具毅力,最终充盈地活在了第八日。
而她的女儿在多年以后,跟着她的步伐,渐渐也明白了作为妈妈的快乐,想把自己看过的,没看过的,想把这世界最美好的东西,统统让自己的孩子去感受。一个孩子的生命,寓意着新生,但不是一个生命的新生,而是希和子,惠理菜共同的新生。
我认为这部电影在向阴与向阳面的极端呈现中,表现的是极致的母性主题。但更深之处在于,其中描述的是一位没有资格当妈妈的女子所展现的无私母爱。
当脱离血缘关系后,女子是否还有资格当一位妈妈?这部电影,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解答。真正的母爱,不关乎血缘关系,只在于这位女性心中,是否有伟大的母性存在。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母爱,是女人的赞歌,有时候也是一首悲歌。
节奏太慢了,看得我抓心挠肝的~~
本来只是准备腾空间拖看的 结果永作博美一开场的独白和特写就把我吸引到了
日本小说翻拍的电影感觉都是超级终于原著的!!!!
本子不错,时间线的接点很好。拍得很差,简直跟日剧没有什么区别,除了镜头长,全片几乎都在非切不可的时候才舍得切。很多时空转换的时候,镜头匹配性本可以更好的。印象深刻的是惠理菜重返创伤时刻那个同轴反向镜头。另外不能接受后半段片儿的蕾丝化,性别认同这条线做得不好。
永作博美拿不到几个最佳女主角就没天理了
求ost,音乐好听。这些事家里人从没有为我做过,都是你第一次带我做的,是你教会了我很多事情,你让我了解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快乐的事情…我不会再见你了,我们的关系绝不会结束,但我不会再见你了,相识至今,谢谢你,谢谢你说过那么多次,喜欢我”看过最心酸的分手告白。
永作博美完全就是那个妈妈了,很感人。小女娃也演得很好啊!
永作博美一百分。
涙の後「あなたと過ごしたとき永遠の星となる。」ってこの歌詞を思い出した。【明明是在ドラマ版中已看过一次的故事,也依然泪得发抖。
所有的别离里面最大的别离,是死别。我们并不知道的是,有些生离,即是死别。
“想你轻声呼唤我的名字/第一次放声哭泣/你给予我的一切/原来都是爱”
比电视剧版好。虽然时间短,几条支线深度都足够。包括结局,每个地方皆恰到好处。永作博美演得真棒。
女主角压抑了十几年的一份感情,终于在影片的最后一刻爆发。男受众(我)压抑了147分钟的一份心情,终于在影片的片尾曲出现后得到解放!
献给女人的电影,结尾那句“薰,妈妈已经追不上你了”无法不飚泪。另外,记住了一位演技女星:永作博美
告诉他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你,要说好多好多次,
生命的前1000天,母亲能给孩子最好的,不是奶,是爱。
永作博美對著警察說:“這孩子還沒有吃晚飯就拜託您了。”的時候 我各種雞皮疙瘩起來了,腎上腺急促的催我哭出來。說實話一看這種婦女養孩子的劇我就各種感情聚集。
细节动人片。最喜欢的是惠理菜重返小豆岛隐约听到有人叫“薰”,随之镜头切换到往日希和子与薰嬉戏的那一段。或许因为知道了结果,才会在看着他们笑的时候也觉得惆怅。OST为电影增色不少,悠扬且给人些许温暖的感觉。本是因为永作博美看这部电影,没想到MAO表现的挺不错,嗯,我爱郁郁寡欢型XD
就算活下去尽是苦痛,也可能会有从未见过的风光。拿不懂事的孩子做故事支点,这招太狠了,一个让人感动的好故事,编剧功不可没,一群实力派的表演也让人印象深刻。★★★★
除了主要角色基本为女性之外,故事也基本是温情细腻路线的,而且又有泪点,估计女性观众可能更有感触。道德困境的故事,日本人总能很精彩的拍出这种情感上的纠结。永作博美再次惊喜演出,还有超萌的萝莉,找了好久才知道叫渡邉この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