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因为隔壁站剪辑过来看的,没想到是一条支线。全片还算有意思,冲着凤慕可以多加0.5,3.5不能再多了……ps:也没想到是看完的第一部无字幕外语片,不过情节简单,也都听懂了QAQ
1封建家庭尊卑长序压迫
原台词是凤慕在课堂上说的:我的祖母是太阳,父亲是地球,母亲是月亮。
也揭示了家里三位长辈的实力地位。虽然父亲一角从一出场就指责女主不能丢下自己的生日宴而去看快要死的朋友,看起来是专横冷酷的形象,但在片中仍有凤慕祖母的压制。实际在狐朋狗友撺掇去喝花酒时,也会说:我的母亲不让。
所以后面情节父亲的“去喝花酒”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叛逆”。当然因为本身的懦弱和性格的不彻底,最后还是要遵从祖母的指示向祖先磕头谢罪。
吴家其二的压迫涉及到凤慕要面对的封建婚姻,但片中着墨不多。此处也显示本片叙事的短板,虽然想要为女主的意识觉醒腾出时间空间,但最终成片并没有明显好的效果。成体觉得隔靴搔痒,有意却不够有意。
其三的压迫也是本片的主旨——女性意识的觉醒。女主从一个四十岁已经觉得自己老了,主动给丈夫纳妾的封建女性变成战争来临,全家逃亡之时不愿意跟着丈夫离开的女性,说出了“我不属于任何人”的价值口号。这就是一百分钟叙事。
遗憾的是八分钟作结。笔者认为的结局并不是全片末尾的“三年后”,而是一小时三十六分钟到四十八分钟之间的战争场面。在这段时间内,男主为了保护躲藏的女主和孩子选择吸引军队注意,后被杀害。
2男性权力左右两性地位
片中用了serve、 duty这样的字眼,也有类似纳妾就是有一个新的servant的表达。
给老爷x这个性行为很符合老爷认为的男性地位。在相似的场面里,两位女性也都向老爷乞求不这样做,但并没有得到回应。
3用蒙太奇彰显审美意境
在讲述凤慕&秋鸣,吴太&Andre两条线时,用了很多相同的角度和构图。
第一组选择的是在唱社戏时,吴太给Andre解释戏文,凤慕给秋鸣解释戏文的场面。不同的是,秋鸣直接表明自己可以听懂,凤慕仍在继续说,秋鸣此时的低头是对凤慕感情接受与否的犹豫不决。而Andre是可以听懂,但主动请吴太为自己讲解,是而可以看做为两人情感埋伏笔。
第二组是戏慕接近尾声。凤慕向秋鸣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吴太和Andre借戏向彼此暗递情愫。
第三组在电影前半部分。分别是凤慕秋鸣初见,吴太在火场救下小孩和Andre。
最后一组还是在听戏那一部分。听戏也是全片情感过渡的重要环节。分别为电灯亮之前和之后,隐喻四人情感的言明。
此外,还有一些对物件的重复蒙太奇剪辑,比如秋鸣的项链、吴太的望远镜,都在不同部分推动了情节,展示了任务转变。
总的来说,无功无过。如果是剪辑入坑想知全貌,看完全片也是很划算的。江南烟雨,战争残酷,人无朝夕,情无自保。
(ps:为什么越写越少,因为困了……)
最后一个小彩蛋:
总体而言,是个很美丽的故事,和电影里提及的几个古代爱情故事一样,凄美又经典。女主角爱莲风韵犹存,秀外慧中,眼波流转,分外动人。虽然说着英语,但是举手投足展现的确实是个优雅内敛的传统东方女人。
爱莲和Andre的相爱是必然的,就凭爱莲的倾城姿色,哪个中年男人都顶不住;就凭吴老爷集齐所有传统男性缺点于一身,哪个女的都想逃离。
但凤慕会爱上秋明,我实在不理解。毕竟他有个那么美丽优雅的妈妈,怎么会爱上一个大字不识、相貌平平的小村姑(这句是胡说的)。对于这样的小村姑,凤慕最合理的态度就是一开始向母亲提出放她走。他可能会怜惜她,关爱她,但绝不及爱情。从踏入吴府到被放走,秋明始终是怯生生的小村姑模样,并没有太大的转变,凤慕那样的进步青年心中所爱一定不是这样的。
雨中寻锁的桥段,氛围十分暧昧,但两人的关系实际上还没有那么暧昧。我的观感就是,上一秒凤慕还在大骂父亲恶心,请求母亲放秋明走,下一秒他就已经为情所困,痛苦不堪。Tell me why.
当然,凤慕和秋明不是主角,可能省略了一些描写,但凡再多一丁点描写,他俩相爱也不会这么荒谬。比如,一起和Andre学习时,添加一些小互动,让两颗年轻的心萌生一丝别样的情愫。又或者,凤慕一不小心发现秋明深受摧残,心中的怜惜、拯救她的欲望熊熊燃烧起来。再或者,时间点上的调整,凤慕一开始只是求母亲放她走,后来在参军后遇上改头换面的进步女青年秋明,两个人才相爱。我甚至还萌生了另一个更为离谱的脑洞:虽然凤慕拒绝包办婚姻,也讨厌未婚妻高傲的嘴脸,但实际上接受了多年先进教育的康小姐思想非常开放,两个人因为参军的契机而再次相遇,进而了解对方,互生好感。正在这时,那个曾让凤慕怜惜不已的秋明也再接受了一段教育和培训后,成为了凤慕的新战友。这个三角恋,绝对够劲。回过神想到,这样就不是爱莲的故事了,是凤慕的故事。
作为john cho的粉丝,最后再夸夸囧秋。首先,当时将近30岁“高龄”出演18岁的少年,但毫无违和感,完美诠释了意气风发的少年凤慕。99年的美国派里,他也在出演高中生。娃娃脸的天然优势。其次,他饰演的不仅是一个普通的18岁男孩,更是一个处于特殊时期的进步青年。对于完全没有一个中国文化背景的美籍韩裔,他演得可以说是像模像样了。在让囧秋声名鹊起的《美国派》和其后的成名作《猪头逛大街》里,囧秋展现了深厚的喜剧功力。不少人都会认同,他是个出色的喜剧演员。但在这部电影里,饰演一个近代青年、富家少爷,他也端得稳稳的。我甚至觉感觉他虽然说的是英语,但他明显在控制自己的口音,不像平时那么Americanized。他曾说,接美国派的那个角色时,他希望别人能一看就知道是个美国小孩。那么在出演这个角色的时候,他一定是努力让观众觉得这是个中国青年,即使是说英语,也是个会说英语的中国青年。
梁同学说get不到其中一条感情线,我尝试解答 这部电影有两条线——传教士吴太线和风墨楚敏线。我认为电影的母题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若从此出发便可理解人物的行为逻辑。 先说传教士吴太线。吴太嫁入吴家,婆婆偏执,丈夫霸道,生活压抑枯燥,深受封建之苦。如此苦难,吴太忍受了二十六年,她虽钟鸣鼎食,绸缎绫罗,可又有谁能理解她内心的孤苦彷徨?有的,有位外国的传教士能理解。四十岁那年,灰暗的生活出现一摸亮色,吴家里来了位外国人,这位金发碧眼,体毛丰盈,更重要的是他代表了现代思想。他身在中国,却完全跳脱出封建思想的桎梏。所以在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在传教士的思想的影响下,吴太的思想得到了解放。我认为吴太的心本来就是躁动不甘的,传教士是打开那扇门的一把钥匙。 吴太的婚姻是被包办的,她本不爱她的丈夫,如今思想得到解放,一旁就是位温文尔雅,体贴善良,还思想先进男性,又岂能不爱? 而传教士对吴太的感情,我想是有有伯牙和钟子期的感觉在的。医生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传教,却发觉中国人实在太保守,只有少数人认可他,女主便是其中一个。你看上课那场戏,他俩一问一答的,不就有了高山流水的情感么。再加上荷尔蒙之类的,一来二去的也就爱上了。 还有风墨楚敏线。楚敏生活贫苦,大概也是掣襟见肘,食不果腹的。后来当了妾,纳入吴家,虽解决温饱,奈何丈夫不喜爱,生活过得也不如意。 而风墨很叛逆,平日里就喜欢到处贴传单,搞些小动作,如今见着不平事,自然是义愤填膺,保护欲也就上来了。那楚敏生得也美貌,两人有年纪相仿,也就有了感情。而风墨对楚敏的感情,又可视作对封建礼教的反叛,也是一种精神满足。 而楚敏对风墨的情感则更简单。在吴家,丈夫不爱她,吴太利用她,仆人欺负她,唯有风墨待她好。于是风墨成了她很重要的精神支柱,其中的情感必定也是很强烈的。 OK总结一下,就是两位女子反抗封建礼教,而男子凭借性别优势,或是解放或是拯救,然后其中是一长串复杂的很难言说的情感变化,最后有了爱情。
这是秋明来宅子里第二个月了,她开始习惯大太太叫她秋明,继母以前只管她叫赔钱货和野丫头,秋明,秋明,真好听。
只是吃饭时她还是偶有狼吞虎咽的冲动,硬是在桌下掐着自己的大腿,才逼着自己一小口一小口把香糯的米饭抿进嘴里,有次不巧被凤慕发现她的小把戏,眼里满是笑意不停打量她,她真想马上回房去,当大户人家的小老婆,比她以为的难得多。
但她喜欢她的屋子,这里她做主,没有继母,也没有不苟言笑的老爷太太,虽然她知道宅子里的下人都看不起她,嫌她粗鄙脚大是个乡下野丫头。到了老爷不过来的夜里,她总是忍不住好奇自个儿在房里四处摸摸,自在快活极了,这样的好的房间,这样好的摆设物件,她从未见过,白天怕被下人偷笑并不敢细详。
这天夜里,她正拿着亲生母亲留给她的银锁儿细细擦着,门外传来不轻不重的扣门声。
“谁?谁啊 ” 她慌忙把银锁戴回脖子上。
“二妈,是我,母亲有事问您,让我过来叫您” 凤慕隔着门远远看见烛火下立着一个消瘦的女人身影。
“怎是少爷您来叫我?吴妈呢?” 她仍是不愿出去,天色太晚了,她虽是野丫头也懂的,不想落人话柄。
凤慕见秋明一直不肯出来,只好又站远了些“她被母亲打发去做别的事了,你只管出来吧,我在前面走着”
她这才安了心,点了灯从门里钻了出来,门口并无人,凤慕在离她十步的地方提灯站着,灯火忽明忽灭,她只觉凤慕真是高大。
“快走吧,母亲还在等着” 凤慕再不看她,就着十步的距离远远的引着她,她亦步亦趋得跟着这十步的距离,老宅深远,且要小走个十分钟才能到大太太的堂屋。
看着前方被烛火映照着的背影,她忽然想到这是进来这么久,第一次同凤慕说了这么多话,平日只有惯常问安。
“小心些台阶” 凤慕突然站定了在长长的台阶上方等她,她提起旗袍的下摆一步步踏上青石板做的台阶,因才下过雨的缘故,地上格外湿滑,她走得小心极了,那人在上方看着,她不想出丑。
许是她走得太过认真台阶偏和她作对,许是夜色太深看不清楚,又或许是上方男人的关注让她方寸大乱,她不偏不倚踩到一片绿苔藓,脚下一滑整个人直接失去重心向后倒去,凤慕这时几乎一瞬间就跳了下来,手一把从后面扶起了她,将她整个人拉回原处。
“谢,谢谢你” 她吓坏了,还未从刚才的惊吓中缓过来,也忘了当下她和这位后辈,她丈夫的儿子,离得有多近,假若这时有人路过,她的二太太也就做到头了。
“小心着点,这里太滑了”凤慕看着怀里喘着大气的女人,她紧贴着他的胸膛,他不知为何,心也仿佛随着她的呼吸起伏……
这下秋明才终于看清自己的处境,又窘又羞得把凤慕的手从自己腰上解下来,他怎么能这样搂她!这被人看到她不要活了!
凤慕面色讪讪得看着自己被甩开的手,声音里却是自己都没听出的抖:“二妈,我…我怕你跌下去,我没有别的意思,真的”
秋明却并没有给他好脸色,扭身到旁边捡起来仍燃着的灯笼,自顾自朝上走去“今晚的事不许和任何人说!”她面色如常,只是额角微微渗出汗意。
凤慕跟在女人身后,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她一定是生气了,可他能不救她吗,闷闷得跟在秋明斜后方,看着她头上的银簪随着步子一闪一闪,终究还是忍着了。
可凤慕不知道,秋明在他怀里时,心鼓如雷,心下比他还要慌,她不敢让任何人知道,哪怕是凤慕,她要静静掐死她自己的心。
“你以后不要叫我太太了,就叫姐姐。” 为了逃脱丈夫的怪癖,在众人都以为是她的深明大义之下,用仁慈地多加五十块大洋将“她”买来,用于代替,代替她自己。 被买来的“她”今年十八岁。 “之前人家叫我野丫头,后来养母叫我赔钱货。” “希望你能给老爷带来明媚的秋天。”这是她对“她”说的。 都知夏天的日头才是最盛,裂的足够烤干一条小河,而秋天注定是昏黄一片,要洋洋洒洒的枯叶落得一地才好,何来明媚一说……还是说在她的世界总是这样昏暗无边的秋,这样的“她”会使得她的秋天变得明媚起来吗? 她不知道,只是她的心并不是因为“她”,也不是怪异的丈夫日渐远离,而是被一个辩听不明《梁祝》的外国传教士轻轻牵引起来。
台上的戏子唱到:
“三载同窗情如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先生门前一枝梅,两只蝴蝶成双对。” 台下的她的目光紧紧看向他,“你的笑容真让我心碎。”
让我心碎的不止你的笑容,还有这片天空,无数的脚步,这盏电灯,他们口中续续杂杂的话,他们的目光,还有那滴雨……
她又说到:“千言万语在心田。”
戏台的另一侧她的儿子吴凤慕说到:“满腔悲愤奈何天。”
吴凤慕在这头紧紧牵着“她”的手。
“她”是谁——被替换来叫秋明的年近十八岁的女子。
吴凤慕透过秋明的眼睛,借用双手将这份炽热的情感传递给她,他的目光叫秋明不要再逃,就借着这份月光,借着他的这一颗砰砰直跳的心,在帐子的庇护之下坦然地去接受,接受这一切的一切吧。
“我想你,夜对孤灯不成眠;”
“我想你,三餐茶饭无滋味;”
“我想你,提起笔来把字忘;”
“我想你,没你今生妄在世;”
秋明对于这份情感的无措,只能直直地望着他,却也渐渐被温暖。
“我想你…”
两对蝴蝶成双对。
他们的感情注定不被世人所接受,一对一生一死终离别,另一对九死一生终逃离。
我们痛恨着那样一个封建的时代,女人无自由,男人无抱负。
终究是四角的上空映射出蓝蓝的天。
我居然没添加这个……当年印象很深的说……唯一这部对威廉·达福感觉还不错~很感动的说……
其实夫人的这条线更完整,从相遇到相知,面对封建礼数的束缚,和情不自禁的悸动,悲哀、苦痛和挣扎,都感受到了。反倒是少爷和二太太的感情,虽然站在一起就暧昧又撩人,但其实很是突兀,似乎只是为了结局能给观众留下点美好和念想,不然这整个的故事也太让人悲伤了。
气氛很好,拍的也很精致,但一堆古典的发霉的中国人操着一口外语并且伴着那种外国女仆一贯的夸张表情真是不习惯。
没看过原著,作为电影非常好看,细腻,深刻,跨越各种,却没有上纲上线,归根结底围绕女性自由,没有《家》那种古旧感,战争场面非常真实,情感细节细腻,佣人的演技都细致到眼神,非常感人的故事。草地上幸存孤儿报名字时泪雨如下,安德鲁给他们取的都是啥名儿啊,爱和正义和希望使者,他传播的那种信仰是坚持,是勇气与力量,是成功的希望,与宗教无关。所有角色只有启迪所有人的安德鲁死了……这真的有点出戏(老太太也死了,很有点封建大山只能靠自然换代而无法推倒的无奈)想起日本人纪录片导演说过,老年人已经不愿意改变,以后重要的是拍现在的东西给年轻人看,他们才是改变未来的种子。
灯一亮,我们的手就像触电一样松开了
除了男主角丑点,把赛珍珠的书拍到这个地步,严浩和罗燕已经非常不简单了。上映那年湖大因为严浩是校友而免费大放了三天,呵呵~ 赛珍珠写中国的确有功力。
3.5星,艺术指导方面还算成功,二胡演奏出的主旋律很容易将观众带入那个年代,进入赛珍珠的世界,满眼都是压抑而充满渴望的女性,她确实把握住了中国最迷人的地方并且在笔下一再的扩大。两对渴望爱情向往自由的情人一边观看梁祝一边翻译唱词,瞬间感染力激增,就算知道是老套路但还是心动一下。
中国再也拍不出这么好的反封建、女权先锋的电影了,看看今天都是什么电影电视?男尊女卑、身份高贵、嫡庶尊卑、宠妾灭妻……笑死我了,今天的影视剧比什么地方都封建、迷信。
太出色了。想去看赛珍珠的书了,局外人看中国社会看得清清楚楚。吴太太才40岁,就有了穿肚兜满地乱跑的孙子,全家上下老爷夫人,老太太,一众仆人都视为掌上明珠,可他看见陌生人的第一反应确是上去一巴掌扇过去,而所有人都要陪笑,还觉得小少爷霸气。而吴太太的丈夫跟她的关系,就是一种上对下的从属关系,从他们的性爱方式就能看得出来,而吴太太也厌倦了这种关系,给他找小妾完全没有那种所谓的嫉妒心,倒是觉得自己可以退下来,不用再伺候主子了。吴先生行为方式跟没有长大的孩子一样,完全无担当,当他老婆自我意识觉醒了,要离开,他无助的说道:我很害怕,我可怎么办,像一个刚刚死了妈的儿童。所有人都不是在做自己,都是这个家族系统的一个角色,你要扮演好,你到底如何,谁在乎?
含蓄而热烈的与悲剧纠缠不清的爱情,像秋夜雨后明媚的清晨,像荷塘里迎风摇曳的莲花。(家国情怀、个人悲喜都恰到好处,编剧兼主演是个很有才情的女性)(这才是女编剧应该写出的独立女性角色呀 ok!!!!)
几回魂梦与君同。摄影美到极致,把那种幽深的氛围完全烘托出来,下雨天,旧屋檐,旗袍与油纸伞,少年之间带有侵略性的眼神与闪躲着的眼神,绝配。他们一起淋了雨,躲进破庙内。他替她揉扭伤的脚,她伸手制止,却让一滴泪掉在手上。不知道是淋湿的雨,还是他落的泪。台词也是极好。女人可以挣开枷锁,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不必再像一只小小的青蛙,只能从井里去看那小小的一方天地。如果偶然相爱,彼此皆三生有幸。如果相爱太难,那我们只要自由。
吴老爷的性怪癖是吴太太要给他娶一个小妾的原因,只是小妾找了一个老实的乡下丫头,这样不会威胁到她的地位,不会产生争宠的问题,但是事情总是不能全部如你的意,这样的丫头就引不起老爷的性趣,老爷去逛花街,可怜小妾引起了少爷的爱怜,造成更大的家庭问题。
赛珍珠的原著,中美合拍,在中国的景里说着外国的话。我秋哥演的少爷帅到我失去了公正,拜倒在他长衫下就够了,剧情什么的不重要!其实剧情也不错,毕竟是讲女人的觉醒,但我总觉得女主其实本来就算是很开明很有文化的女性了,然后被触发了。
White savior complex… 三颗星给年轻的John Cho、江南水乡、还有梁祝的暧昧… 再感叹一句,2022年难以想象2001年中美能合拍这样一部以追求女性自由为旨的电影。How time has changed。
意外得好看 原著也好看 记得原著里提到公公书房里的书是《金瓶梅》 电影里变成《红楼梦》了 可能因为最近课堂讨论话题是近代中国女性的sexuality/identity/modernity 对这个片子感触特别深 而且影片不仅仅立足于民族的解放女性的解放 也涉及到了从西方宗教中得以解放 归根结底是人性的解放 并不局限于某人某地某个时代 很具有社会意义
没记错的话,这个片子有含蓄的某些镜头,现在看来尺度不大,但是却是八九岁的我看得最初的反映直接男女关系的片子,那个画面。。啧啧。。。当时我姥姥进屋,我害怕被她发现,我还慌张地换台,就像做了什么坏事一样。。。。想来蛮有趣的。
爱情让人脱胎换骨,结局那片草地的看似圆满却让人感到无限荒凉,江南水乡婉转温柔,庭院深深锁住自由,东方戏台上梁祝情意绵绵,西边留声机里罗密欧与朱丽叶互诉衷肠,威廉达福奔跑至身边围满日本兵,少爷和晚娘伞下情愫,非常喜欢这两处镜头。故事是值得多角度发掘的,可惜很多地方只是点到为止,期待后来能有导演拿来重新拍电影。
如果被禁锢的人唯一能获得灵魂自由的方式是死,那就去死吧。
在网上看了赵约翰的一个眼神片段,而看完了整部戏。抛开剧情来说,那种眼神的传递,情愫的波动,情感的进退,太迷人了。
少爷也是够破碎的。喜欢小妈却被妈妈和神父给送走了,坏爸爸天天喝花酒,又撞见自己妈妈和神父,简直破碎到极点。雨后的亲密戏为什么不给少爷和秋明。。。PS, 白人救世主有点过于美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