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吐槽《怒火救援》
防杠声明: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为了更好的证明自己的观点,本文将引用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一书中的部分观点。
在我正式开始之前请先看这样一组数据:
电影《怒火救援》,
豆瓣评分:8.1
猫眼评分:8.0
烂番茄新鲜度:38%;爆米花指数(普通观众喜爱程度):89%
IMDb评分:7.7
Metascore专业评分:47
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怒火救援》是一部观众与专业影评人“审美割裂”的电影。如果放空自己,不抱任何期待地、“不带脑子”地观看这部电影,它是能看的;但是如果将其认真对待,并将本片与“同行”们横向对比,就会发现本片的问题真的很多。本着“先扬后抑,欲抑先扬”的基本原则,让我们从优点说起。
本片最(wei)大(yi)的优点,就是用前四十多分钟把男主和小女孩之间的情感刻画得比较细腻。不难看出,在为小女孩当保镖的一段时间里,男主从一个冷面无情之人,转变成了一位精神意义上的父亲——人物弧光完整且令人信服。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除了这点以外,本片的表现完全可以用“灾难”二字形容。别人家《毒枭》的拉丁美洲是“魔幻现实主义”,这片子里的拉丁美洲是“现实魔幻主义”,因为这片子的表现实在是太魔幻了。以下我将从剧情、人物、剪辑三个方面来具体吐槽《怒火救援》。
1.非常墨迹且充满陈词滥调的剧情
影片定名为“怒火救援”(英文名:Man on Fire)却没有体现出救援的紧张激烈着实是本片最大的败笔——它狠狠打脸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期待。许多观众想看紧张刺激的动作戏码,但影片前四十分钟全是“儿女情长”,严重拖慢了影片的节奏。真正到了后面的寻仇戏码也没有一场真真正正、利利索索的动作戏,许多抱着看“动作爽片”心态的观众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同样是剧情俗到没边的《疾速追杀》,其动作戏分量大管饱、异常精彩,这使它成为近十年最受欢迎的动作系列电影之一。与真正的动作片一比,《怒火救援》的鸡肋之处尽显。
本片的剧情也属实套路到极点——男主生活落魄,遇到了小女孩之后实现救赎,之后小女孩被绑走之后男主就踏上了复仇之路,最后发现小女孩没死(大槽点,后面说)就顺便把她救出来。就这么一个简单到平庸的故事愣是硬生生拍了两个半小时,究其原因还是前面的情感铺垫太多太满。如果小女孩被绑是这部影片的激励事件,它应该出现在影片的前半小时,且准确地出现在情节铺垫恰到好处的地方。而编剧却将激励事件放在影片四十分钟之后,前边的铺垫往好了说是细腻,往坏了说是冗长。
本片的剧作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废戏特别多。在一场戏开始之前,编剧应该考虑此时“押上台面的价值”是什么,在这场戏的结尾这个价值没有发生转变,那么就应该思考这场戏存在的意义(即“废戏”)。如果连续几场戏的意义相同,那么就应该把这几场戏压缩到一场戏中。《怒火救援》在这一点上无疑是失败的。影片前段“与小女孩培养感情”的桥段中许多场戏高度同质(后半段“复仇”的桥段亦是如此),比较高明的处理方法是用蒙太奇手法进行交叉剪辑,以此避免同质化的内容引起审美疲劳。而本片却采用最笨的一种方法——一场戏接一场戏地拍出来,虽然更加细腻,但是废话太多,严重拖慢了节奏。
2.糟糕的人物
《怒火救援》仅仅成功塑造了两个人物——男主和小女孩,其余全员工具人(其实如果再严苛一点,小女孩也是工具人)。你感受不到影片中的这些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人,你只能看到这些人物的出现和动作有极强的工具属性:要么是给主角提供帮助;要么就是主角复仇路上的小喽啰,给主角提供情报,供主角练手。他们没有个性,只是服务剧情。
不得不承认的是,现今很多好莱坞电影的配角都是工具人,观众也能给予一定的宽容,所以这一点不能算是致命硬伤,充其量算是瑕疵,但是有一个缺点不能忽视——正反力量并不对等。
在一个合格的剧作中,主人公的力量要和阻碍主人公追寻欲望目标的力量旗鼓相当,偏袒任何一方都会使影片失去魅力,毕竟主人公太强大会使影片显得毫无悬念,也基本没有人会想看主人公必输无疑的故事。拿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战狼2》来举例:主人公冷锋非常强大,而作为反派的欧洲雇佣兵也绝非等闲之辈,虽然我们知道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但是势均力敌的斗争才会精彩。反观《怒火救援》,编剧在创作剧本的时候明显过分偏袒主人公,影片前段主角身中三枪还能活命(有一枪还是打在心脏位置)就是在向观众暗示这部戏的主角无敌,这一点在影片中后段的寻仇戏码中格外彰显。一共四五场复仇戏的套路高度一致:主角找到线人→线人嘴硬不说→主角严刑拷打→线人透露情报。在观看的时候,我们感受不到主角有任何层面上的危险。前期反派还被塑造得“煞有其事”,一副手眼通天的样子,到后期被主角单枪匹马轻易瓦解。反派也都是弱智,先不说“主角一上刑什么都招了”这个降智行为,关键是你们明知道小女孩没有利用价值(嘴皮子上说“还能利用”,我反正没看出来还能怎么利用)还留着干嘛?等主角来救吗?往小了说这些是“正反力量不对等”,往大了考虑可以让影片的底层逻辑出现问题——如果绑架犯都这么弱鸡,如何弄得满城风雨、人人自危?
3.窜稀一般的剪辑
首先,影片的对话戏有多处越轴,而且毫无意义。这是剪辑中最低级的错误,我甚至都怀疑片方不给剪辑师打钱招致剪辑师的疯狂报复。
其次,本片在激烈场景的处理上滥用手持镜头和快速剪辑(该快不快,该慢不慢,剪辑师扣钱!!!),导致部分观众生理不适。(包括我,是的,连《绿区》和《谍影重重2》的手持摄影都没有让我生理不适,这部电影,它做到了!!!)其行为逻辑不难理解:《怒火救援》上映于2004年4月,当时《谍影重重》的手持摄影惊艳了所有人,在好莱坞引发了一场跟风热潮,《怒火救援》也加入到这只队伍当中。但遗憾的是,本片的剪辑师根本就没有《谍影重重》剪辑的功力,最终呈现出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效果。没有水银泻地一般的丝滑流畅,只有不断晃动闪回的画面,以及想yue的观众。
我在豆瓣真的一般不打一星,但是《怒火救援》的成片质量让我真的不吐不快。就这样,收工。
2 ) 糟糕的剧本导演和演员
主角Denzel Washington的柔情是怎么被“可爱”的小姑娘激发出来的?突然就从就事论事的消沉工作转变到过命的挚爱,甚至为了报仇把有过失的女孩爸爸杀了。主角有能力把暗箱勾结的几方一个个虐杀,却在救出女孩之后把自己交换给敌方,顺势而死,这是什么逻辑?如果女孩激发了他生的愿望,这时候却又要死?
女孩的父母嘴里说着我爱你,行动上只顾自己进进出出。在得知赎金意外、女儿性命不保时,妈妈突然抢过话筒对绑票者说这个电话没录音我都按你们要求做,然后对旁边的工作人员一个个耳光过去——虽然可以解释为歇斯底里,但观感非常莫名其妙。当她知道丈夫也对女儿被杀负有责任,她竟然不歇斯底里了,而是冷静地对Denzel Washington说你杀了他吧,不然我杀。
在追踪案件的国际刑警和日报记者,应该是两条出彩的副线,但除了帮忙查到几个信息再没有其它贡献。是为了把光环都留给主角吗?但他们俩有一腿对故事的推进有什么帮助吗?
一路被Denzel Washington杀过去的人似乎都没什么能耐,也没牵扯出背后的大佬,即使那个黑暗势力兄弟会主席也死得草率粗糙。
众多的角色,无数的杂音。
两个很有名气的主角。Denzel Washington一脸呆板,从之前的消沉到后半段的激情报复,表情没什么区别。童星Datoka Fanning太早熟了,跟她在《I'm Sam》里一样乖巧、什么都懂,却不可爱。两个饰演父母的演员,表情动作没有一点父母的样子,女儿被绑架之后该有的“紧张”也极其做作。主角好友扮演者Christopher Walken,唯一让人自然入戏的角色,可惜他的存在只为了交代主角背景。
3 ) 杀手:你给我爱,我给你生命
静静的沉浸在影片营造的氛围中,安静的画面中隐藏的那种随时可以爆发的张力,安静的话语却像是情绪爆发前的导火索,慢慢地燃烧,然后嘣的一声,所有的情绪爆发了。
丹泽尔 华盛顿,一个职业杀手,为自己以前所做的事情一直耿耿余怀,孤独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酒精,似乎是最好的安慰剂,麻醉然后麻木,自己想象的天堂。
达科特 范宁,美国版的天使面孔,金色的头发,无邪的笑容,可是却生活在一个肮脏的地方,每天见诸报端的孩子绑架案,就像一个活着的地域。克雷塞就这样的进入Pita的世界。
克雷塞每天接送Pita上下学,两人的世界就这样的慢慢地融合。小小的Pita总是有无穷的问题,就像任何一个孩子一样,不停的在回家的路上说着各种事情,还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克雷塞冷冷的说我的任务就是当你的保镖而不是你的朋友,两人的世界岌岌可危,然而一切都可以在一个孩子无邪的世界里慢慢的改变。Pita很喜欢的叫自己的宠物熊为克雷塞熊,并在丹泽尔的面前很开心的逗他微笑。可以在上学的路上意识到克雷塞借铅笔的目的,并很聪明的在自己的本子上学着克雷塞的样子记下那个号码,这成为接下来的一切复仇的起点;可以在学历史的时候为克雷塞你有没有女朋友,很搞笑的说这就是你的历史啊;一个人很努力地教着游泳,一个很努力地学着,突然在这里很开心的笑了,原来一直期盼的就是这样的情景,克雷塞可以重新很快乐的生活,显现自己真实的样子,很喜欢两人在这里的对话,克雷塞鼓励Pita的样子真的很让人感动,最后两人在游泳池边拥抱的样子,一切都那么美好。
一天像往常一样的上学,克雷塞坐在校门口的凳子上,等着Pita下课的时间。那座房子上打着的床单在不停的漂浮,却以一种很安静的姿态,车里的狗也在不停的叫着,一切都是那种恐怖的兆头。Pita从地上捡起送给克雷塞的那朵花,美好的让人不相信。一场枪战,克雷塞的重伤,Pita被绑架,一场暗中的交易,剧情开始180度的大转弯。
前面就像是一部很温情的淡喜剧,可是不断摇晃的镜头,冷冷的色调,话语中的寒冷决定着以后故事的大转弯。总是用很冷静的视角讲诉着发生在克雷塞与Pita 之间的故事,后期的蒙太奇更是大片的采用这样的手法,营造一直想象会出现可是一直没出现的画面感,艺术的运用应该还可以吧,一本投资不是很大的电影做到这样好似好似很不错的。
克雷塞的复仇之旅就这样开始,慢慢的寻找着暗中的凶手,一切操纵者。
每一个人都是艺术家,关键看他对一件事的熟悉程度,烟,酒等等。克雷塞的艺术就是死忙。一个人可以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成为艺术家。
克雷塞寻找着一个个凶手。不断地杀戮的过程让人不断发泄心中的愤怒,一个天使般的孩子会被那样残忍的绑架然后杀害,虽然不相信这样的结局,可是一直被编剧蒙在鼓里。克雷塞就是每个人心中的那个渴望者,用自己的方式在一个腐败的国家解决一个问题,不需要繁杂的手续,不需要太多的谎言,我们需要的只是正义和公平。克雷塞说宽恕是他们与上帝之间的事情,我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见面。他们不需要宽恕,任何一个关于孩子的屠杀都不需要宽恕。
克雷塞用杀手的本色一步步的接近真相,我们需要的其实就是这种东西,很多无奈其实可以这样的解决,那时一种艺术。一路上,Pita的形象一直在克雷塞的脑海里出现,那是他前行的勇气和力量,也是他前行的理由。一个孩子的安全没有保障的国度一定有着想象不到的腐败,当行政力量解决不了的时候另一种极端也许是个方法。
最后的那个场景,Pita的奔跑,依旧无邪的笑,嘴角也跟着挂起弧线,我们一直期望的就是这个,天使的回归。
一些电影不需要任何的思考,会慢慢的融入其中,一直到最后,就是这样的。
丹泽尔 华盛顿,达科特 范宁,怒火救援。
4 ) 克雷塞如是说
大体上我们拥有这种自由:缅怀,惆怅,空虚,惫懒,冷漠。当朋友告诉你,快乐起来,热忱起来,好好的做点事情时,依然我行我素,人生由是变为一场无尽的悔恨之旅。所以我选择酗酒,我的雇主对此无动于衷,或者假装着无动于衷。
这时我看见一个小女孩,她有一双清澈的眼睛,彷佛能看穿一切的看着我,她带我去卧室,一路上轻快的像只小鸟,而我无法附和她的喜悦和轻快。后来我知道我被她叫做悲伤的大熊。
她问我许多问题,似乎要探究我过往的一切,而过往是我现在痛苦的缘由。她发脾气了,从驾驶座旁来到后车座,我透过镜子看到她的眼神,仿佛在说“我要疏远你!”她透过镜子看到我的眼神,然后装作一切都没发生。后来我知道我伤了她的心。
有那么一刻,我觉得生存就是一种痛苦而漫长的反刍,死亡则是一切的归途。可是子弹告诉我另一种真实,在滂沱的雨夜,我独自伫立在楼下,而她在楼上透过窗户关切的看着我,似乎有很多很多话要说,后来她送了我一个护身符。
她不得不去学钢琴,我想了一个该死的法子,让她可以提前结束课程,她送我一朵小花,漫山遍野都能看到的小花,阳光柔柔的撒在她的小脸上,我静静的看着她去学琴,那一刻,阳光灿烂,鲜花怒放。
她因为我的法子而提前离开,她因为我的受伤而被绑架,而我在医院看着一干人丑恶的表演,我,一个都不宽恕!
“宽恕是他们与上帝之间的事,我的任务是让他们见面。”
“最后的愿望,我愿望你有更多的时间。”
天幸你还活着,无论这世界是否已沉没,无论我是否还可活。
我听你,放声哭号,撕心裂肺;不管我在何处凭吊,哪怕已苦海沉沦。我看你,满脸泪痕,掉头远去;不管你在谁的怀中,至少已逃出生天。
我闭上双眼,是为了能看到你;我走入死域,是为了能活下去;我依旧萦绕,是为了能感知你。
5 ) 你好,我是怪蜀黍最爱的小loli!
极品loli就是长着天使般纯洁面孔,但却有一颗成熟魅惑的心。
平塔是那么聪明、可爱、漂亮,只有她的笑容才能温暖久经沙场、已经迷失了生命方向的克雷塞大叔的心,当然也只有她可以让大叔再次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为她赴汤蹈火、完成一场死亡艺术,最终搭上自己的性命。
影片一开始克雷塞忧郁、困惑,导演不惜用大篇幅的笔墨来描绘他的内心世界,他自己也说“我连个死人也保护不了”,这样一个迷途的羔羊,像一头“忧郁的大熊”,是平塔天真的活泼带给他生命的欢乐,当然他也只有在为平塔复仇的过程中,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有几个小细节很有趣,首先,一开始克雷塞面对平塔滔滔不绝的问题的时候,说:“我不是你的朋友,只是来保护你的”,这时候小姑娘生气的下了车,但是她却不是赌气走远,而是从副驾驶坐到了后座,这举动既孩子气又成熟,她的眼神不是那种普通小女孩无邪的眼神,更有一种直指人心的逼视和妩媚,我想,这就是loli特有的眼神。大叔无以招架。
接着,平塔非常聪明,她很了解在她生活的城市里的绑架现状,可以说,在她的内心深处,是不安全的,她深深渴望被保护,而这种保护不是她有钱但孱弱的父亲能给的,也不是她漂亮但没脑的母亲能给的,只有克雷塞大叔能给,从一开始,平塔的直觉就告诉她,能保护她的人,只有克雷塞,你瞧,这个loli多么聪明。
然后,在二人相处的过程中,甚至可以看到成年后的平塔会多么优秀且富于魅力,在克雷塞帮她训练游泳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富家小姐的娇惯,一次次跳入水中,努力成为“训练有素”的一个小运动员,得到第一名以后的平塔,和克雷塞的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她的微笑多像一个成年女子,爽朗的、有亲和力的,这哪里是一个小孩可以做到的,接下来,当她拿出一个送给克雷塞的礼物时,我彻底被这个loli征服了,打开这个小熊盒子,里面是一条项链,似乎她早知道克雷塞是迷失自我的人,似乎她冥冥之中就要扮演一位引导他走上救赎和回家之路的天使。特别注意的是,她还说了一句话,这是我用自己的钱买的。一个富家小千金,面对着你,用真诚的眼神还微笑说,你瞧,这虽然不贵,但是这是我自己的钱。多么体贴,多么温存,多么善解人意。 为了这样的loli,大叔把命搭上也值了。
这种感情是很值得玩味的,对比《这个杀手不太冷》,玛蒂尔达是在丧失了家人、尤其是父亲以后,才对leon产生了依恋的感情,而平塔的父母尚在,而且家庭幸福,她为什么会从一开始就如此依赖克雷塞呢,当然你可以解释为,她的父母整日忙于生意和社交,忽略了陪伴平塔的重要性,平塔生活在深宅中缺少玩伴很孤独——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她喜欢去学校的原因。但是这两个角色感情的进展还是太过于迅速,他们之间的很多谈话都更像是恋人。
“你笑了,克雷塞,你刚才笑了。”
“没有,是你笑了,我才没有。”
“我爱你,克雷塞,我知道你也爱我,对吗。”
“是的,我爱你。”
当然,我知道爱是宽广而且有多重意义的,不仅仅指爱情。但不管怎么样,都是一种爱,是loli对大叔的敬仰与依赖,是大叔对loli的保护与包容。可以说,这仍然是一种介乎于父爱和男女之爱之间的复杂感情。
如果不是平塔年龄的特殊范围,影片里早就要增加二人“特殊的”感情戏片段了。
说了半天,我最想说的就是,loli凶猛啊,loli能炸平一切罪恶,loli可以让人生,让人死。千万别碰怪蜀黍最爱的loli,否则死无葬身之地。
6 ) 《怒火救援》:以善胜恶为赢
我最近常常会想一个问题,比如《龙纹身女孩》既有了瑞典版,为什么好莱坞仍旧要再买来版权再做一个版本,之前的看过的瑞典吸血鬼小说《血色童话》同样如此。转看亚洲地区,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以及宫部美幸的《火车》等均在日本,韩国拍摄不同的电影版本。而今年韩国大热的《监视者们》则翻拍至香港电影《跟踪》。影史翻拍例子举不胜举,但其中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我认为《怒火救援》就是其中值得我好好学习的佳作。
《Man on Fire》(中译《怒火救援》)的小说由作者A.J.Quinnell创作于1981年,小说的背景以意大利为故事发生地。在2004年,托尼·斯科特再次拿起1987年错过的电影故事创作出了2004年版的《怒火救援》,这一版的故事发生地则选择在了墨西哥。这次再拍小说的机缘得赖于电影公司Regency Enterprises的创始人阿诺·迈尔坎(Arnon Milchan)很早便买下了小说的影视版权,并在托尼·斯科特拍摄完《红潮风暴》之后,他意识打出名堂的托尼适合拍摄这个题材的时候到了。层参与制作《绝地战警》和《红潮风暴》的制片人卢卡斯·福斯特(Lucas Foster)帮助Regency Enterprises筹备拍摄,他请来凭《洛城机密》赢得奥斯卡奖的布莱恩·海尔格兰德改编电影剧本。公司购买适合的小说版权,还要找到合适的导演,以及志趣相投的编剧一起合作,这样电影才会有“好兆头”。
《怒火救援》讲述了绑架勒索案横行的墨西哥城,六天内发生了二十四起绑架勒索案件,警察反绑架组束手无策,城中的富人尤其是家长们为孩子的安全堪忧,纷纷寻找保镖。 前反恐部队军人Creasy退役后意志消沉,更因曾经的暴戾带来了心灵的伤痛而酗酒度日,他一时兴起,从美国去墨西哥探望旧友雷。雷见状,介绍他担任一家汽车加工厂年轻商人山默尔·拉莫斯的家庭保镖,主要负责上小学的女儿皮塔的出入安保工作。热情伶俐的皮塔非常希望能与Creasy成为好友,几番接近却被Creasy严肃地拒绝,皮塔负气转而冷待。事情发生了转变是在一个雨夜,再度酗酒的Creasy陷入了深深的愧疚当中,继而开枪自尽,竟然手枪哑火,命不该绝。他独自冒雨在花园中给雷打电话询问枪支为何失灵,这个狼狈的情景恰好被皮塔看见。随后,皮塔与Creasy交流渐多,Creasy在皮塔父母出差期间,训练皮塔游泳而使得她获得比赛冠军,作为回报皮塔回赠他一个护身符,两人成为了朋友。
然而,在一次寻常的外教钢琴课期间,当地黑警掩护下,绑匪顺利劫走了皮塔,Creasy则与对方搏斗,杀死了两名黑警,身受重伤。在Creasy昏迷期间,皮塔的父母在警方,律师的配合下与绑匪协议,结果,赎金被劫走,交易失败,绑匪扬言要杀掉皮塔。Creasy醒来之后,在当地的报纸媒体的帮助下,根据线索层层盘剥,发现原来这是一桩以绑匪“噪音”为首的有组织犯罪,其中还有反绑架组的长官参与,更可怕的真相是,皮塔的父亲联手律师,利用皮塔被绑架骗取高昂保金,参与其中,结果律师许诺的皮塔顺利返回泡汤,皮塔的父亲将其杀害。最终,Creasy找到了“噪音”的妻子与弟弟,原本想进行最后的报复,但是想不到对方仍留住了皮塔的性命。交涉的结果是,Creasy带上“噪音”的弟弟和自己的性命做担保,去交换皮塔。皮塔最后成功地回到妈妈丽莎的怀抱,Creasy则被绑匪带着,由于失血过多在途中身亡……
这部电影是导演风格与编剧能力都充分展示的经典作品,编剧把故事放置在了贫富悬殊,色彩斑斓,拥堵嘈杂的墨西哥,导演也以快闪一般的画面营造出不安,影片的叙事与导演追求的影像风格十分贴合。关于故事,我觉得在讲究效率以及视觉冲击力的动作电影中要实现人物关系的递进乃至于升华不易做到,而非血亲关系的人物关系便是难上加难,《飓风营救》中父亲拯救女儿,保护家庭的理由观众非常顺遂就能接受,然而在《怒火救援》当中,花钱雇来的保镖最终能和保护对象孩子之间成为真正的朋友,甚至担当起父亲的角色是很动人的戏戏码。为了让观众相信这一点,影片也做出了细致的布置。
一个心理有创伤甚至厌世酗酒的特种部队退役军人,感情方面激不起任何涟漪,甚至无法振作,他见到朋友雷在家常当中冒出一句:“你觉得上帝能原谅我们做过的事情吗?”等许多细节分明地让观众感受到他的沮丧不振。故事从外部动作是Creasy在保护皮塔,从内部的情感则是皮塔在引领Creasy,故事前三分之一部分则以皮塔与Creasy人物关系的建立细腻地展开,才能让观众相信Creasy从内心把皮塔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对万恶不赦的绑匪实施了果断的惩罚,我不愿意将之称之为复仇,我认为Creasy这个人物是在无法无天的罪恶之城有能力为皮塔讨回公道的唯一人,就连皮塔的父亲都萎缩地沉湎于悲伤当中。
有一些情节,我也印象深刻。Creasy第一次送皮塔上学,遇见安娜修女,在与修女日常对话中提及了《罗马书》的句子:“勿以恶为胜,要以善胜恶……”谦和的Creasy对修女描述自己是迷途的羔羊。这段对话意味深长,虽然影片没有正面呈现Creasy从前杀人的场面,但是从他痛苦的梦魇中可以察觉一二。在影片后半部分,Creasy这个人物实现了第二次成长,他真正领悟到“以善胜恶”的意涵,并最终完成自我救赎。
《怒火救援》这样的故事不算是A类的大制作的故事 ,但是巧妙地实现了动作电影,外部事件与人物关系三大剧作元素的运用,还旁击了有组织犯罪与法制秩序的颓败,也显示了导演的野心也赢得了票房(该片全球票房收益为$130,293,714)。如果转换了故事背景设置,可以看到《飓风营救》,《一线声机》,《世界大战》这类的电影题材层出不穷。但不同的是,由于有了小说的基础,在人物上我们仍旧能够看诸多宝贵的设定与细节描写,也许,我们就会更加相信那个人物了吧。
Regency Enterprises 电影公司
80年代代表作:《美国往事》
90年代代表作:《风月俏佳人》《刺杀肯尼迪》《天生杀人狂》《盗火线》《暴走潜龙》系列,《杀戮时刻》《搏击俱乐部》《红潮风暴》
近期代表作《怒火救援》《斯密斯夫妇》《爱情与灵药》《为奴12年》
7 ) 语录
在拉丁美洲,每60分钟即发生一起绑架案件,70%的受害者无法生还。
“你认为上帝会宽恕我们做的事吗?”
“不会。”
现在墨西哥城,有钱的母亲都想请个好一点的保镖。
凭我这状态,连死人都保护不了。
我是只迷途的羔羊,太太。
我收钱不是做你的朋友,而是做你的保镖。
子弹会说真话。
“你是游泳健将。”
“从来没赢过。”
你释放了你的声音,其实是声音释放了你。
没有什么辛不辛苦,只有训练或不训练。
如果你把我的手指都弄断,再把它们绑在一起,我就不能弹琴,但还能游泳。
绑匪会叫你单独去交钱,绝不要去,否则你会发现自己进入了真正的墨西哥地狱。
记住,我是职业的。你若守信,我不食言。
我要宰了他们,所有涉及的人,所有得利的人,所有瞪眼看我的人。
“什么时候再和我睡觉?”
“睡什么觉,做就是了。”
复仇就是进餐,最好是冷盘。
他一个周末伸张的正义,比法庭10年伸张的还多。
克雷斯的艺术就是死亡。
“教堂里,他们说要学会宽恕。”
“宽恕是他们与上帝的事,我要做的就是让他们与上帝见面。”
生命中家人最重要。
8 ) 《怒火救援》——不可为恶所胜,而要以善胜恶
“不可为恶所胜,而要以善胜恶。”
——《罗马书》12章21节
在1987年错过这部电影的拍摄后(不知道制片人哪根筋出问题了,怎么会认为刚拍完“壮志凌云” 的托尼•斯科特名气太小),托尼显然对此耿耿于怀,2004年拉着丹佐尔•华盛顿翻拍了这部在当年的法国、意大利合拍电影。
在“第一滴血”风靡的八十年代,类似的复仇电影层出不穷,“怒火救援”算是跟风之作,并不成功。过了17年,大家又赋予了此类复仇电影新的内涵,即救赎,就像94年的“这个杀手不太冷”。不过“怒火救援”着重描写了克雷斯这个复杂的人物,包括他血腥的过去和他沉浸在酒精中的挣扎。小女孩皮塔成为他的第二次机会,重新做一个正常人的机会。
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他的慧眼查看世人
克雷斯是特种部队的退役的军人,受命保护一个富翁的女儿皮塔。在那个叫做墨西哥的城市,平均每60分钟就发生一起绑架案,其中70%的受害者都无法幸存。这是个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的数字,但是事实上在那里,你根本不需要成名或者很有钱就会被绑架。镜头从影片一开始就不停地晃动,模糊不定,仿佛一个恶梦,却永远无法醒来。
克雷斯的回忆和逃避充斥着电影的前半段,惊醒的黑夜,故作冷漠的外表,让人感到一种不安与挣扎。他逃避着那些漂浮着着血腥、恶臭的日子,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用圣经来安抚自己不安的灵魂。《圣经》诗篇第十一章说:耶和华在他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他的慧眼查看世人。于是,克雷斯恐惧着,像一头困在铁笼里找不到出路的野兽,舔舐着伤口,等待着被救赎。他不明白自己以前做得是否正确,能否能被原谅。
皮塔是那个地狱里的天使,悄悄落在他的肩头。他们说,如果你是一个天使,就可以无端地,为整个人间流泪。“黑暗中的舞者”里面的塞尔玛是天使,最终却无法拯救自己;“萨玛利亚城的女孩”中,那两个女孩都是天使,不畏惧世俗的肮脏与丑恶,即使沦落到最阴暗的沟壑也能散发出圣洁的光芒;“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玛蒂尔达是天使,那盆象征希望的植物就像是她头顶的光环,照亮一个杀手冷酷的心。而皮塔也是这样的天使,但凡天使都有着一眼看穿谁需要救赎的本能。她们永远知道天堂的大门开在哪个方向,永远知道你的心隐藏在哪个幽暗的角落。然后,挖出你的伤痛,轻轻抚平。
克雷斯是皮塔的熊熊,是她最珍爱的熊熊。缺乏关爱的孩子,总会在布偶的身上找到慰藉,那个不会说话不会动的玩具不会抛弃他们,不会嘲笑他们,永远会安静的陪伴在他们身边。克雷斯是个坚强如铁的男人,却有着孩子般柔软的心灵。这跟他后来的杀戮不会有任何矛盾,那次杀戮是困兽死亡之前的嘶吼,不为自己,而是为了他的天使。死亡是上帝的艺术,上帝也有愤怒的时候,也曾毁灭世界,更不要说渺小的人类。
让我永不忘记
电影中最温暖的瞬间,定格于皮塔随手摘下路边的一朵小花送给克雷斯。那一刻,她的爱吹到他的心里,我都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她送给他的护身符就像是上帝的杖,指引着迷途的羔羊找到回家的路。
“怒火救援”的有些东西与“这个杀手不太冷”很像。一样的,都是在无情的城市寻找希望。一样的,有一个天使与一个迷途的男人。一样的,注定分离的结局。但是,我更偏爱克雷斯。“这个杀手不太冷”像一个童话,“怒火救援”更像是一曲人生的悲歌;“这个杀手不太冷”注重刻画的是两人之间的感情,而“怒火救援”注重刻画了人们的迷茫与不安。
当然,克雷斯也同样帮助了皮塔如何坚强与赢得成功。从头至尾,都有一种奇怪的伤感包裹着克雷斯,就像受伤的动物还要用最后一口气保护它的孩子一样。他就像个失去一切的孩子,拼命的要抓住仅有的一丝光亮。他用愤怒伪装自己,不受伤害;用杀戳保护皮塔,不受伤害。
当得知皮塔被撕票的时候。一个念头闪过我的大脑,“当你被救赎,说明你坠入了另一个地狱。”因为你见过天堂的光亮,地狱的黑暗将把你推入更深的深渊。泰戈尔写过:“假如我今生无缘与你相遇,就让我永远觉得难以相逢——让我永不忘记,让我在梦时醒时都经受这种悲痛的打击。”有些东西,如果不能拥有,人们宁愿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所以,谁都可以想象,当时克雷斯的绝望。他想毁灭世界。
影片阵容
虽然导演托尼•斯科特近几年状态不佳,连续有“时空线索”(Deja Vu)和“多米诺”(Domino)这样失败的作品,不过“怒火救援”延续了他在“全民公敌”里的优异表现,节奏抓人,不滥用爆炸制造场面,而是用紧张的情节。编剧布莱恩•海格兰德也没有辜负“洛城机密”和“神秘河”带给他的赞誉,一幅有事怪导演的样子。
丹佐尔•华盛顿在“训练日”之后再次扮演了一个亦正亦邪的人,克雷斯这个角色对他几乎是没有挑战的。他的表演让人身临其境,害怕却又想接近。这是一场让人享受的完美演出。
皮塔的扮演者达寇塔•范宁是好莱坞最受瞩目的童星,在“我是山姆”(I am Sam)中就表现了惊人的天赋。不过,好莱坞给孩子的角色还是有限,皮塔这个孩子就有些像范宁在“麻辣宝贝”(Uptown Girl)里面的角色,家庭富裕却缺乏亲情。怪不得这个孩子近两年拼命想转型,急于出演“猎犬”这样讲述恋童癖的影片。不过,我倒是觉得一切顺其自然,她才12岁,别干太多超越年龄的事情,借鉴下娜塔莉•波曼的经历,去学校好好学些东西。
影片中还有永远的金牌配角克里斯托夫•邓肯,那张脸真是放在哪里都招人爱,上次我还在某歌手的音乐录影带中看到他老人家大方贡献舞姿的画面。拉丁歌手马克•安东尼的出现倒让我有些吃惊,不过想想他最近和夫人珍妮弗•洛佩茨合拍电影,就能看出他对电影觊觎已久了。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399154/
剧本其实挺俗烂的,就是一个梗接着一个梗,最后靠剧情反转搞一下噱头。影片之所以还算成功归功于以下三点:前半段范宁的萌;后半段华盛顿的狠;以及科斯特全片的高效率,这种高效使得信息量超大却不会给观众增加负担,剪辑快得好像跟着音乐的节拍在跳舞。
太拖沓,不够痛快。而且前面对他们俩之间的感情描写太刻意了。但是最后救出fanning时又忍不住有点感动wor。
让人想起 这个杀手不太冷 的电影
托尼·斯科特在这部片子里用了大量貌似凌厉实则拖沓的剪辑方式和影像风格,这种十几年前的动作片模式看着真是令人无语。
★★★☆ 为范宁小姐开车。。。有斯科特家自己的制片公司参与的,拍的确实要好一点
小女孩没被撕票简直是不可思议
真想有个女儿。
米基洛克挂的太容易了吧...
Creasy's Art Is Death
DenzelWashington版《保镖》。tony scott 已经完全沉醉于他的视觉技巧的炫耀中,冗长的的影片实在无让人叫好,不知道为什么到最后还是没有交代DenzelWashington的伤痛前史,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强拧的性格设置实在是很难受
除了有幾處劇情與音樂 .. 稍嫌太過以外,整體非常棒!應當思考的是,新的運動影像是否一定會「混雜」著回憶影像,是種可分辨的混雜,且不作為行動-影像的「隨在」。
Lovely Pita...
看过危情时速并发现丹泽尔演过时空线索后就挺想补齐他更多片,以为这部也是爽片不料是内涵片,给力的方向不同但效果更令人难忘。许多地方想起杀手里昂但应该更虐。题目的救援二字已经透露了小萝莉没有死吧……最后的主角便当真是令人难过。原本预计跳水枪声子弹狗和鸟都能成为伏笔却终究不是那类型的片
恩,镜头很cool,快速剪切,变换,很少有这样镜头的电影看前半段看得不闷,主要还是小女孩的功劳,难怪会使以对生活丧失信心的丹泽尔·华盛顿扮演的前防暴部队的军人也有了人生的意义。还记得小女孩问华盛顿妃子的含义的那段,说“历史书上说中国皇帝有1000个妃子”笑~~后半段华盛顿够狠。。。不过杀人那些警察都包庇倒是有点过了,虽然联邦调查局的人知道他是帮助他们,不过这也太那个啥了吧
小范宁的眼睛像宝石一样美. 丹泽尔华盛顿貌似演过很多这种开头牛逼哄哄, 后来窝窝囊囊死在水沟里的角色了, 还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穿过很显肥的格子衬衫...
温情与暴力的完美混搭。
情感铺垫的挺好的。好几次看得我鼻头酸酸的。
难得的好片子~!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张弛有度,声情并茂,耐人寻味。
整片压抑的氛围,把本该活泼可爱的小女孩,都被拍的憔悴不已。大叔为小萝莉复仇的故事,那一刻,达科塔·范宁就如同丹泽尔·华盛顿需要永远保护的小天使。
老子爱死这萝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