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评价:设定大于故事,轻小说惯用的伎俩。
看过亚城木故事的大家都很熟悉了,《约定》是典型的邪道作品,是纯靠设定和故事推进的偏向青漫风格的漫画;而Jump的台柱,一定且必须是热血战斗的王道番。所以首先来说就不要捧杀其为台柱了,谢谢
再从故事类型来看,对比已经留名青史的前辈作品,死亡笔记,食梦者,甚至其他杂志的话题性神作例如进击巨人等都还未过200话,《约定》能否突破200话现在还要打一个问号,因为这种快节奏,靠“神剧情”“挖坑”推动的作品,一旦故事节奏放缓,整个故事就有脱节的感觉,而Jump又是一个人气制胜的杂志,只要人气下降,腰斩就不可避免了事实上漫画推进到现在的情节已经有类似的问题了,靠单个角色的回忆根本凑不出几页的故事,而剧情推动过快的结果就是出场角色过多但大多形象单薄立不住,新篇章的角色挖掘不出来,读者就没有很好的代入感。
我原本期待《约定》的故事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小99,故事一开始也是这么进行的,但中期过后就是几乎单纯的邪恶VS善良,而且挖坑痕迹过于明显,作者因为人气又迫不及待的填坑,吊不住胃口也就留不住人
可以看出来《约定》的故事包括世界观是有过考量的,但在Jump排名至上的周更环境里,故事本身既要紧凑又要有新的脑洞的情况下,对原作和作画的要求就有些近乎残忍了,毕竟是靠设定和故事吃饭的作品,但人类的脑洞或者灵感是跟不上周更的速度的,《约定》在70话以后就有灵感逐渐枯竭平庸的感觉了。
诚然这个故事和设定在初期是很吸引人的,但如何保持这个吸引力就真的太折磨人了,而且《约定》犯了和《哥杀》差不多相同的毛病,就是故事中后期开始不忍心发便当了——背景故事异常残忍的世界,在故事开始需要靠发便当赚眼球,但展开后却几乎零便当,这真的就很反差了
而对比那些神作级的邪道作品,《约定》无论从作画,故事,分镜,逐层推进方面所展示出的缺点就更明显了
所以结论是,《约定》是一部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作品无疑,尤其是在邪道番领域内。但是优点与缺点都十分明显,且故事的展开看不到太远的未来,角色的设定也有些过于简单,为人气而把剧情推进过快,不利于长期连载
上限就是哥杀这种级别,离神作还有不小差距,台柱就过于捧杀了
一个晚上把动画的十二集看完又花了一天将漫画追到最新一话,感觉作者在一步一步将视角从农场的人类中心扩展至人类世界和鬼的世界共同存在却又相互隔绝的整体世界观。在目前动画剧情的整十二话之中,故事聚焦在爱玛等人如何发现真相,计划逃出农场,摆脱成为鬼盘中餐的命运之上,鬼和人类在此处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自然关系”,一方捕猎,则一方逃跑。这不是你死我亡的平等生命博弈,而是在“自然”法则之下的进食与收获,狼对于羊,猫对于鼠,鬼对于人。鬼和人类力量的悬殊,在第一话就已经呈现,在之后的剧情中关于鬼的信息则是少之又少,于是在越狱篇中,鬼对于爱玛等人而言还没有达到实在意义上“敌人”的程度,鬼是死亡绝境的象徵,被鬼吃掉是既定的命运。而谁是敌人?妈妈是敌人。
同为人类,承载着相同命运的妈妈和爱玛等人站在了意识的对立面之中。既然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既然知道真相是痛苦不堪的,既然知道现状是不可改变的,是在围墙之下度过幸福的一生直到死亡的瞬间,还是生命的时时刻刻都为那不可得的自由和自主而痛苦挣扎?是不是无知是最为幸福的活法?幸福和自由可以对等吗?
妈妈(伊莎贝拉)作为食用儿童出生在农场,无能为力地目送着好友离开,跳到围墙之上发现眼下是万丈深渊;她的女性身份让她有机会成为“妈妈”,也因此成为了农场持续运作的生育机器,生育之后她又回到了农场成为了管理食用儿童的饲养者,亲手将每一个孩子送到鬼的口中。
绝望的死循环。每一个环节都将她吞噬得干干净净,她有千万个理由放弃,去编织幸福的泡泡。
温柔又体贴的妈妈,亲密又可爱的家人,简单却可口的食物,虽然困难但也有趣的学习与测试以及时时快乐的游戏和玩耍,是不是些许符合当今人类社会对一个幸福童年的想象?无忧无虑,天真烂漫。
如今我们对于儿童的基本想象也就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或者更苛刻一点的说就是因为无知,所以快乐。但是在约定的梦幻岛里的儿童却又迸发出了另一种力量,因为天真,所以无畏,也许没有宏大的视角,只单纯的考虑眼前的状况,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思考,思考自己可以做什么,又如何去实现。
妈妈所代表的成人意识和爱玛等人所代表的儿童意识也就体现着这样的对立。自由是美丽又残酷的,而天然的纯真让食用儿童们在绝境处没有放弃,并且不断地去思考,我想这就是越狱篇所传达的人的可贵之处。思考,即使痛苦,也不要放弃思考,自由的星星之火会在顷刻间点燃。
动画结束之后的漫画剧情,作者做了一种主体视角上的角度切换,以食用儿童为代表的人类在鬼的社会里成为了完全意义上的他者。
在去人类中心的视角下,人类是什么?在约定的梦幻岛的设定之中,爱玛等孤儿院的孩子有着两重身份象徵,第一他/她们是人类,有着自我意识的人类;第二他/她们是食用人类,是在饲养场出生成长专供成为另一物种(鬼)的食物。食用儿童不是在人类世界被鬼掠夺和侵占,食用儿童生产(出生)在完整的鬼的社会之中,是在鬼的社会的运作之中的一个日常而普通的环节。围墙之外是鬼日常生活的世界,食用儿童被鬼饲养,圈禁和驯服;完整高效的生产线,食用儿童按照既定的程序,被运输到鬼的餐桌之上,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和理所当然。而这一切在人类社会中,将鬼替换成人,将人替换成养殖场里的鸡,替换成鸭,替换成猪同理。
也许大多数人都可能在观看养殖场的日常饲养时或是在食用过程中会产生道德停顿的瞬间反思,却也不会企图改变社会既有的秩序和结构。人会饥饿,这样的自然需求又需要什么道德辩解呢?但是饥饿也许是饥饿,什么会成为食物却是由社会所决定的。
只是在鬼的社会里,人类被选择成为了食物。
在鬼的社会之中,人类的自主意识(思考)可贵吗?可贵。它是营养与可口的标志,且思维越是活跃的人,大脑的营养价值越为丰富,是稀有的上乘食材,仅此而已。鬼不需要考虑人的需求与情感,一顿饭而已,为了生存而已,有什么是应该谴责的?如果掠夺人类生命作为盘中餐是非道德的,是不正当的,那么养殖专门作为食物的人类,则是可以接受的,是可以达成共识的。
人类农场的寓言在于:主体地位并非天然正当,我们应该反思当人类处于世界边缘地位的时候,我们又将如何自处。
主宰还是共存?
(虽然我看过的动漫不算太多,但是感觉jump系的漫画能以女性作为主人公确实难能可贵,且爱玛更是作为团队的精神核心,始终坚持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纯真无畏,勇敢率直,真的很喜欢了。)
“旋律非常优美, 它叫什么名字?”
“它······没有名字。”
“好厉害啊,再让我再听听吗?”
“但是,你要为我保密哦,很难为情呢。”
“嗯······”
多年以后,伊莎贝拉在悬崖边恍惚地站着,她落寞又悲凉的目光穿越到那个她最想回到的下午,阳光正好,绿荫醉人,耳边听着好朋友雷斯利忧伤又凄美的自创曲子,他脸上的麻子无法掩饰他单纯又羞涩的美好。一人在听,一人在弹,彼此间沉默着,却再没有什么比那刻更加令人觉得心安。
而伊莎贝拉这刻,最不愿意回想的,大概是上次逃走到这悬崖边,发现无处可逃,不得不再次屈服于现实,将自己交给所谓的祖母的那个阴天。
梦幻岛的越狱篇,表面上的主角似乎是诺曼、艾玛和雷三人组,而我这个旁观者,其实和大家一样都无法忽视伊莎贝拉这个角色。她是我们普通人的代表,本身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类简简单单地活着,温柔善良。可是,最终有天,发现了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残酷的食人社会,不得不去害怕,去接受,于是各种逃走计划了然心中,尝试去反抗,却发现阻力重重,绝望地放弃挣扎。另一方面农场主诱惑她成为妈妈才能活着,于是活着的欲望令她成为了鬼的俘虏。伊莎贝拉变得愈来愈理性冷漠。日复一日照料着鬼的食用儿。她最终如愿收获了被延长的生命,内心却知晓这些食用儿最后悲惨的下场,无法感知真正的幸福,这个对她而言或者是报应,诺曼被出货的那天,问伊莎贝拉,你觉得幸福吗,这种直击内心的拷问令她内心不自觉地溃不成兵。
总会有鲜血淋漓地反抗命运后绝望地顺从的人,也总有百折不挠不甘成为命运俘虏的人。
因此,才显得在那个凌晨艾玛一行人逃出GF农场后见到拂晓后第一缕阳光的场景尤为动容。
我也总会有遇到小人的时候,大多数的他们其实也只是为了活着耍点小手段,作个小恶——哪怕这些小恶就是酿造大恶的源头,造成雪崩的那片小雪花。一开始,看在眼里的我很是不耻,不过后来想想那句,让恶人成为恶人, 就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她们如此悲凉,我也就释然了,他们想尽方法,也只是活着。没有一个人能完完全全站在各种角度完美地评价一个人,每个人的本性中总有灰色地带如羁绊一样伴随自己一生。妈妈成为鬼的助手,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如她自己所说,是为了更加长久地活着,其实她没说出口的那另一个原因就是,她比起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这些食用儿能够活得更加长久一些。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可是,伊莎贝拉输了,输给了那些想更加有尊严地活着的新生代,输给了那些更加有能力去反抗这个世界的新生代。伊莎贝拉祝逃跑了的孩子们一路顺风,注意安全那刻,我觉得感动,某种程度上孩子们已经是继承了伊莎贝拉当年未能实现的愿望,毕竟,当年的她也是这样英勇地反抗过啊,可惜当时的她失败了。即使火灾后,伊莎贝拉丧心病狂地想要冲进火场去哪怕能挽回“高级货”身体的任何一部分也好,也无法否认她善良的本性。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的,竟然觉得这部致郁的番如此治愈,大有向死而生之感。也非常感谢这部动画,另我在稍微(其实是比较严重)的压抑中, 感到一丝光在黑暗中透出来。
希望下次的血色玫瑰,不是作为鬼摆放在食用儿尸体上的摆盘装饰,而是生在在广阔天空下,呼吸着自由的气息茂盛生长着,拥有谁也夺不走灿烂放肆骄傲地生长着。
为了活下去,冲呀~
( 那一天,竹鼠终于回想起了曾一度被他们支配的恐惧)
假如竹鼠们密谋策划逃出华农兄弟的控制,并且杀死使用竹鼠的人类,以此为背景拍一部据的话,那就是《约定的梦幻岛》了。
作为一部很邪性的漫画,在《jump》上已经连载了两年多,漫画曾获得2018年“这本漫画真厉害!”男性篇第1名、“漫画大赏”2017年第6名,2018年第11名,“下一部漫画大赏”2017年第2名的成绩,被誉为台柱岛。
动画化的消息也已经放出来良久,是2019年的一月新番的霸主预定,可谓是备受期待的一部作品。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2045年,动 画的标题就是时间,动画的第一话121045指的就是2015年10月12日,这在动画里面出现的日历也可以印证。
在一家名为Grace Field的孤儿院(GF之家/恩典之家),有着38名孩子和一位照顾他们的妈妈,其中年龄最大的是11岁的艾玛、诺曼和雷。
2045年10月12日,6岁的柯尼被人领养,艾玛和诺曼在雷的提醒下去大门给柯尼送她落下的兔兔布偶,却发现柯尼已经被另外一种生物杀害,得知孤儿院只是用来养育食用儿童的农场,大家敬爱的妈妈也而是食用儿童的饲养者。
而后就是美剧《越狱》一样的展开方式,妈妈在知情的情况下,碍于自身的利益不能揭发艾玛和诺曼提前出货,并且在孩子里面按擦好了自己的间谍。
而艾玛和诺曼在牵制住妈妈的同时还要制定逃脱计划,并且以捉迷藏的方式训练所有人。
故事以艾玛、诺曼、雷为中心,同时前期没有任何可靠情报,全部依靠三人的智商推理来完成信息获取,对于孤儿院的秘密,对于孤儿院外的信息都是从零开始。
所以在整部的剧情推进上,前期的智斗无疑非常出彩,草蛇灰线,充满反转。
整个孤儿院被高墙包围,高墙后面是悬崖,除了GF之家以外,还有3个高级农场
——GV雄伟山谷、GB荣耀之铃、GR善意山脊。
在高级农场之外,还有如同竹鼠一样量产农场,
食用人类的生物被称为鬼,
高阶层的鬼才有资格享用GF之家的食用儿童,而对儿童的体能,智力的评测,则是用来划分食物等级,而鬼更喜欢聪明的大脑,故测试成绩越高,就活得越久,可以等到12岁满期出货。
6岁的柯尼之所以会被提前出货,在第一话里面也有暗示。
成绩较差的食用儿童等于被划分为次品,而没有满期到12岁的必要。
而不久就是雷的12岁生日,在此之前,如何带领所有儿童成功逃出农场,怎样在妈妈的监视和鬼的防守下逃出去,都是迫切又非常困难的任务。
如今动画的第一季已经放送一半,第一季的完结应该可以讲完农场篇的故事,相比漫画原作,动画的一些删减和优化,也各有千秋。
在前几话雷的身份伏笔里面,动画做的有些刻意,而对于一些镜头的描绘,恐怖的氛围营造也是漫画所不能比拟的。
比如第一视角下的夜晚孤儿院,
第六话中克洛涅开门的镜头:
颇有恐怖游戏的感觉,也是在动画里面很少见到的。
相对于《进击的巨人》智慧巨记忆传承的设定,《梦幻岛》的信息推理就显得更加艰难和危险。一切都是未知和艰难的。
对于《jump》这种周更漫画,在每一话的结尾都设定悬念,并且保持整体剧情的质量,《梦幻岛》的最初剧本的扎实就足以窥见。
以下涉及剧透!!!
据现在漫画123话更新的内容来看,故事的背景大致如下:
鬼是一种有着不同形态的特殊生物,漫画中用了“基因突变”和“遗传基因的水平传播”两个名词去解释鬼的进化,意思是说:鬼是通过摄食进化的。简单说,鬼吃下去什么生物,就会获得这种生物的遗传基因,以至于身体形状,大脑都会被摄入的生物影响,但是吃人的副作用是,他们如果不保持进食人类,就没办法保持如今的如今的形态和文明。
世界原本是由人类和猎杀人类的鬼组成,人类和鬼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世界一片混乱,并且人类杀掉的鬼远远多于鬼吃掉的人类数量。
在一千年前,人类的拉托利家族提出了一个协议——人类不能猎杀鬼,鬼也不能猎杀人类,鬼和人类把世界划分成两部分来生活。
并且由拉托利家族世世代代担任两个世界的调停者,继承一千年前的约定,并且一直牺牲食用儿童来维持约定。
拉特利家族的第35代当家——詹姆士·拉托利在职务和良心的摇摆之中,化名威廉。密涅瓦,用猫头鹰作为标志给农场的食用儿童偷偷传递信息,并在农场外建立避难所和其他帮助食用儿童逃脱的设施。
大概是在2031年5月或者更早之前,詹姆士·拉托利被左右手举报,现在是由他的弟弟——彼得·拉托利接替他成为第36代当家,一直到漫画开始的2045年。
保持漫画前期悬疑气氛又要有jump少年漫的热血模式,《梦幻岛》在后期的赶工,使其出现了明显的放水现象,而且在前期故事结束之后,故事就如同《行尸走肉》一样陷入了模式上的困境。农场篇之后的剧情,也和《行尸走肉》类似,成为寻找避难所——搜集情报——消灭鬼——寻找新的避难所的循环,而避难所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是注定的,敌人越来越强,武器越来越完备也是同步的,最后便是理想越来越远大的女主。并且在后期作者长期连载之后,陷入了角色的取舍通病,在一个生死的战斗漫画里面,面临过分的强大的敌人——鬼,除去龙套角色,作者不再给任何一个人发便当,就使得原本残酷的基调慢慢褪去作品初载之时被夸赞的阴暗品质,而变得非常jump了,这些在GP黄金水池的篇章中尤为明显。
前期的艾玛活泼可爱,善良、富有爱心、勇敢果断,在少年漫里面采用女主本来就是很大胆的想法,而在善良和圣母的平衡上更是非常容易翻车。农场篇和森林篇,甚至是黄金水池的篇章都淡化了艾玛的圣母形象,在一个人类被饲养的社会里面去突出纯洁的心灵也无可厚非,但是在黄金水池的故事结束之后,最新的123话,艾玛在加入更大的乐园,听完消灭所有鬼的计划之后,拥有了既要拯救所有食用儿童,有要拯救鬼的想法。
并且在农场里面连一同长大的孩子都不愿带走的雷(实则也要牺牲自己),竟然用一个奇怪的理由支持了艾玛的想法。
而热血和战斗的增加,解密和推理的部分就不得不做出让位,也可能是连载的压力使得剧情后续赶工,在宣布进入完结篇之后,前几话的伏笔甚至还未见任何说明,在从农场到森林,再到避难所,以至于对抗世界的推进中,反而有了格局慢慢变小的趋势。
而进入完结篇的宣布之突然,也印证了《梦幻岛》的后继乏力,从而也不可能突破二百话的关卡了,烂尾的嫌疑更大于它当初的野心。
这些都大大违背了这部漫画初期的优秀品质,阴暗致郁,细致认真且烧脑,但是对于漫画还有其它出路——七道墙壁,关于最终章的收尾,就看作者如何圆回来了。
但是作为一个智斗和猎奇向反乌托邦作品,纵然有不足,在番剧涌起的现下,还是不失为一部上乘的高质量作品,起码现在正在更新的第一季——农场越狱篇,的确得满分推荐的!
关注一下更无聊的我吧
搬运旧博文,是当年刚看完时趁热写下的感想↓
看完最后一集真是百感交集。
这片子的暗喻,不明喻吧,真的超明显,超级戳心口。
我同时理解孩子和妈妈两方的心情。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纯粹又鲜明,有着鲜活的灵魂和纯粹的爱,但在成长的路上,每个孩子都面临着选择:
是听从大人的话,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地长大,放弃自己的灵魂,在某种意义死去,最终活成自己曾经讨厌的大人们的样子?
还是堵上一切去拼一个自由,尽管成功的概率渺茫得令人绝望?
前者能确定活下去,而后者是通往梦想的荆棘之路,真的有可能因贫困潦倒而送命。
所以,怎么选择呢?
大人们的心情:我也曾经是个想要逃离绝望未来的孩子,我也曾为此付出努力,可我没有逃出去,大人禁锢了我。我以为这就是我唯一能得到的未来。而现在看到你们那么耀眼,那么努力地想实现梦想,就仿佛看到了曾经的我一样,拥有现在已然认命的我没有的希望和勇气,那样让我嫉妒,让我忍无可忍。别白费力气了,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作为成熟的大人拼命阻拦道。‘我也曾如此啊……’可即使这样……最后看到你们成功实现了梦想,就仿佛曾经的我也获得了救赎一样……你们绝对要一帆风顺,绝对要替我幸福才行……# 《约定的梦幻岛》观后感
看完最后一集真是百感交集。
这片子的暗喻,不明喻吧,真的超明显,超级戳心口。
我同时理解孩子和妈妈两方的心情。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纯粹又鲜明,有着鲜活的灵魂和纯粹的爱,但在成长的路上,每个孩子都面临着选择:
是听从大人的话,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地长大,放弃自己的灵魂,在某种意义死去,最终活成自己曾经讨厌的大人们的样子?
还是堵上一切去拼一个自由,尽管成功的概率渺茫得令人绝望?
前者能确定活下去,而后者是通往梦想的荆棘之路,真的有可能因贫困潦倒而送命。
所以,怎么选择呢?
大人们的心情:我也曾经是个想要逃离绝望未来的孩子,我也曾为此付出努力,可我没有逃出去,大人禁锢了我。我以为这就是我唯一能得到的未来。而现在看到你们那么耀眼,那么努力地想实现梦想,就仿佛看到了曾经的我一样,拥有现在已然认命的我没有的希望和勇气,那样让我嫉妒,让我忍无可忍。别白费力气了,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作为成熟的大人拼命阻拦道。‘我也曾如此啊……’可即使这样……最后看到你们成功实现了梦想,就仿佛曾经的我也获得了救赎一样……你们绝对要一帆风顺,绝对要替我幸福才行……
补齐漫画了,看完目前更新的部分了,119话。
喜欢这种题材,整个故事世界观的构建真的很nb,智慧的鬼、野生的鬼、鬼的本性,以狩猎人类为乐,缔结约定的两方、人界的管理者、农场的表象幸福,“妈妈”,“货”,出逃者……这样的背景下,各种矛盾的展开都很顺利成章,还有整个故事地域地图的细致划分,很庞大很有意思。
再看漫画的表现部分,分镜啊,作画啊,尤其打斗部分都很棒,毕竟Jump台柱,质量保证,也不用多说什么。
整体的一个感觉呢,农场出逃的部分,大约前40话吧,是真的好。
越狱三人组,艾玛、诺曼和雷推断出真相后,在农场与“妈妈”和“sister”斗志斗勇,人物的心理描写很细致,各个场景下的性格反应也都很出彩。
还有农场其他孩子心智成长的变化,解读摩斯密码,一起骗过“妈妈”,冬和吉尔达,还有菲尔……都有迹可循,故事最重要的就是看角色人物的成长变化了。
越狱三人组发展为五人组,因为不可掌控的局势设定,即使有最万全的准备,外界一变化就功亏一篑,“妈妈”很擅长这些,越狱组准备工作很艰辛,很有一种与命运博弈的无力感,看的时候也就有了很强的代入感。
艾玛一群人越狱成功后,“妈妈”回忆往事,由刚变柔的一段,看的很动情,而且雷竟然还是“妈妈”亲生,那种爱而不舍,隐忍自痛,故作坚强的感觉真的很让人心疼,所以无论之前“妈妈”做过什么,既然故事到了这里,也怪她不起。
“妈妈”也只是这个世界的玩物儿啊。
不过,逃出GF农场之后,艾玛的个人形象突然就变的异常突出了。诺曼“死了”,艾玛一夜长大,长大的痕迹感很重,从之前天真单纯少不更事的小孩子一下变成担起全部孤儿前途命运的领导者了。
雷这个形象开始变的单薄。出逃的成功,是诺曼的计谋,由艾玛主力实施,成功后,雷对艾玛的竟变得一味维护和听从了。包括后面的故事里,雷的谋策表现很少,很多时候还不如艾玛敏感。GF农场斗智那段故事里,雷痛苦了十多年,不逃避不怯懦,两面奸细,因为有想守护的人所以异常坚强,当时是真的太喜欢这个人物这个形象。
后面的故事也都很好,寻找B06-32避难所,寻找GP,陷落秘密花园……还有梦幻岛的机关设定。但是能让人记住的角色却不多,太多的笔墨放在了艾玛身上,出场人物又多,其他角色的闪光点自然就弱了。
而且随着故事发展,没有了人性内里的争斗,紧张感不太够了,都是用鬼的恐怖来托氛围。同时艾玛从守护GF农场出逃儿的命运,渐渐变成了拯救人类的正义使者,这一点过于神化了。还有寻找七面墙壁的部分,看的晕头转向,搞不清整个小组目标究竟是什么?不是说好要赶在2年内救出菲尔吗?可怜的小菲尔~
我是看动画之后入坑看的漫画,看完漫画后,竟然比之前更期待动画了,第一话第二话绝望惊悚的氛围不错,而且漫画里与鬼战斗的场景用动画表现肯定也会更棒。
真的真的真的希望动画会更好,祝称神~
也希望喜欢动画的朋友可以找漫画看下~
-完-
一遍遍听着伊莎贝拉之歌,我开始觉得它本来可能是有歌词的,编完曲之后因为一些原因去掉了词但留下了词的调,变成了一首哼唱曲。
伊莎贝拉对孩子们的爱形变但质不变,想让所有孩子好好地活到变成食物前,没有歌词如同现实中的她无法亲口对孩子们说出孤儿院的真相,但从哼唱里却依然能够感受到她本质的无私和纯真。
听的时候想着艾玛会有艾玛版本的伊莎贝拉之歌,好像能看到在伊莎贝拉的无声打压下依然决定带走孩子们的艾玛,她的爱、信任和顽强。诺曼的版本是一种严丝合缝的未雨绸缪,这2分29秒仿佛看到了诺曼在一个又一个深夜里为他的好友和孩子们思考着逃跑的无数种计划。诺曼将理性与冷静的一面完全献给了需要他的孩子们,恐惧与假设只面向自己。雷的版本则更苦涩,仿佛在诉说着他从出生起那无法忘却的记忆和镶嵌其中的真相。他选择烧了孤儿院与之同归于尽,本质也是想要燃烧自己那无人可倾诉的无奈和孤独。
约定的梦幻岛 观后感 先说几个震惊我的几个转折点,也是这部作品吸引我的地方,剧情总不会按观众人认为的方向发展,多了观看的趣味性。 第一,岁月静好的孤儿院大家庭,居然是饲养事物的农场。温柔的妈妈其实是饲育员。 第二,抓内鬼时,从来没想过三人小队的雷是内鬼。 第三个转折,雷也不是真正的内鬼雷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好朋友们。 第四个转折,雷其实有婴儿的记忆,所以早在六年前就做了逃跑的准备。 第五个,修女其实也曾是食物 满分的女孩子可以在出货日选择要不要当妈妈 所以妈妈们生下的孩子就是新的食物。 妈妈和修女其实年轻的时候也是无忧无虑,直到发现孤儿院的秘密,无奈无法抗衡,一被迫接受了这些设定。 第六,诺曼居然没有男主光环被出了货。虽然总有种他会回来的感觉。 第七,在诺曼出货后,艾玛居然悄悄把一切逃跑按诺曼的计划都准备好了 第八,以为只能从门出去,没想到使用自制索道逃跑。 第九逃跑那天雷想自焚,但最后竟然跟他们一起逃跑。 第十,雷居然是isabel的亲儿子,难怪ray在给isabel拍照时候,满满的母子情谊。 有几个需要吐槽的点 索道逃跑太过于顺利。农场到处竟然没有摄像头,这是鬼对人类智商的一种蔑视吗? 几个戳泪点的地方 1.诺曼出货的前一天,给艾玛倒水,在水房那里,无助,弱小,已经暗自下决定自己要去被出货,却仍然要笑着面对朋友的坚强。自己可还是个12岁的孩子啊。 2.诺曼出货的当天,诺曼问妈妈,你幸福吗 妈妈面带笑容的说自己幸福,想想如果是我生活在这个故事设定里,肯定也像妈妈一样选择,被迫接受。 在这个故事里,没有人是真正的坏人,每个人12岁前都是天真可爱烂漫,无奈12岁之后都被迫接受现实。
据说原作很牛逼的。ps:花了一下午看了小一百章漫画,这就是个融合了反乌托邦、革命叙事、左派幻想、圣徒领袖的现代寓言啊,想不到作者还是个老左,希望不要烂尾。
美食养成番
这里有你想不到的治愈(胡说)。
怪物VS天才的战斗。原作并没有着重描写吃人的恶鬼是多么的恐怖,因为逃生题材中只要削去主角对怪物的反抗力就已经足够让人紧张刺激和绝望,(类似恐怖游戏经典作品《逃生》)而这部番里,主角被削弱成11岁的幼童,而怪物方不仅是彻彻底底的异型,还有披着人皮的监视者,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现状啊!所以当主角最后彻底从怪物眼皮子底下逃脱的时候,难以想象会给观众带来怎样的高潮。动漫的核心就是故事,而本番的剧情据说强到爆炸,不需要硬扣导演的功力,节奏,人设,声优什么的的加分项,哪怕原作漫画只是做成动图都已经能是优秀作品,只要制作组正常发挥,本季度霸权没跑。
第十集诺曼被出货哭一次。可是sister和伊莎贝拉的记忆闪回让我更揪心,都是曾心怀自由的梦想、最终放弃了和命运抗争的人,这更贴近残酷的现实社会一点。至于这个逃跑方案的可行度…我觉得喜欢就不要去较真🌚
看哭了,好感人。现在的我理想男友是12岁的诺曼。
已经很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了
看到第四集了,还是觉得人物都立不住,就像告诉你因为他们设定是天才,所以是天才一样。很多反应和细节并没有按照人设来做,就显得很分裂,再加上略显浮夸的动作表情,时而幼稚时而深沉的的行为,就很难让人信服并带入到这个故事。又想表现残酷的世界,又想表现友情和善良,然而具体的实施并不高明,高智商的表现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反而是走到哪里需要表现一下主角,就硬弄个情节来表现主角的机智勇敢,看的我很无语。后面要是没有转折的话应该是要弃了
5个人用微信,8个微信群
动画别自作聪明,按照漫画的剧情来就是满分!
全员狠人,集体智商演技在线
制作不出意料的精良。原作的主角组不是少年,而是幼童。最重要的是叙事核心是位女孩……这在jump系中十分罕见。虽然斗智逃生的题材是邪道,但世界观展开却有着王道气势。*神户守果然是当今动画界最适合做恐怖题材的监督……
果然是很杀时间的剧情向。能塑造出一个一点都不讨厌的圣母真不简单。追漫画了去w
《少年jump》新世代三台柱之一终于登场了!期待接下来的《新石纪》和《鬼灭之刃》。
孩子们,别长大,不然你会发现,这真的是一个“吃人”的世界
披着小孩皮的成年人,就算是儿童天才也不是这样的吧?完全是成年人思维啊?而且一群从小被关起来哄骗的小孩哪来这么多知识?主角三人完全不像小孩子,其他年幼点的就像小智障...
吹爆漫画,但动画到底什么毛病非得第一集就生怕有人看不到一样的全力强调雷的异常,原作伏笔埋的那么自然,在揭秘后回想起来的惊叹感,全部白费。先给四星观望,气死。追评一下,非常反感动画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改成让他们讲出来,降低了整个故事、人物的信服力。第三集节奏崩成这样,不知道这么赶是为哪般前期的悬疑氛围营造不足节奏不稳,中盘往后到是越来越好了,最后一话吹爆!
神户守的最终话质量真高..
「不用放弃也可以的,雷。」
原作的前100话没得挑,改成动画也没什么好挑,每集末留悬疑的方式老套也很能唤醒人对故事的胃口。我其实一直觉得梦幻岛不连载在少年jump上就好了,不连载在jump上就可以让艾玛和雷的理想与现实主义间不和解,到达更深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