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前路过,以后绕路
我开始读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已经是研二的时候了,那时迷恋一个有才的前辈又羞于表达,在浑浑噩噩地混日子的时间里,遇见了这本书。我当时统计过,我手头最少有过四本,三本送人了,一本自己留下了,远在北京的小宋特意跑去张嘉佳签售给我和小魏弄了两本签名书,于是,在我们三个中间,仿佛在阅读陌生人的爱情时光里,建立起了一种相似的秘密联系。
所以,去看电影版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更像一种纪念和祭奠,也可以说是酸溜溜的情怀使然。虽然我依旧是充当着灯泡和小魏夫妇一起看完了电影。
坦白说,我记忆力并不好,或者说我更擅长短时记忆。所以,书里关于这三个人的故事其实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我只记得茅十八死了。而这也够了。
邓超饰演的电台DJ主要负责搞笑和背景讲述。邓超自从跑男以来便风格已定,所以无论《恶棍天使》拍的多垃圾依旧有人冲着他的笑点赶过去,这有时会让人难以怀疑他还是《烈日灼心》里的那个辛小丰吗?毕竟一个人的演技应该是逐渐精湛的,而邓超不知在走着一条怎样的奇葩路线。
杨洋饰演的茅十八应该是吸引一大票低龄少女走进电影院的主要原因,毕竟,刚演过《微微一笑很倾城》的他人气正旺,而和白百合这一对也算颜值担当了。但杨洋的演技着实让人捉急,从被荔枝追着跑到求婚到最后救荔枝,虽然帅,但仍挡不住演技劣势。相反,我倒觉得有些群演观众或大妈,她们的演技还是不错的。
既然说到演技,作为一名客串演员的说相声的,小岳岳真正实现了逆袭。在载着燕子的taxi远走的时候,小岳岳从开始祝福燕子幸福到边哭边喊边追汽车的镜头,实在是演技爆棚。至于到后来,他去非洲那里卖家乡小吃走燕子曾经走过的路穿插进来的生硬感,这种涉及到情节的事,显然不是小岳岳的错了。
很显然,电影是用三个人的故事穿插起来的。电台DJ陈末和幺鸡,猪头和燕子,茅十八和荔枝,虽然三个主角是有关联的,但依然无法弥补剪辑混乱、故事空洞的事实,张嘉佳的故事里没有绝对的坏人,这我早就知道,但现在步入社会的我也绝不再相信他讲述的眼泪婆娑的故事。所以,茅十八死的时候我没有哭,当重庆那么多灯光为陈末闪起来的时候我也觉得不真实,猪头去非洲找寻燕子走过的足迹的时候我依旧觉得画质略渣,而整个人处于情感麻木的状态。或许去欣赏一部电影本身不应该带有任何色彩,但往往越熟悉越挑剔,所以也会越失望。
至于看完电影是否真能找回当年被感动得眼泪汪汪的那个自己,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了。至于谈到当年飘渺的情感,也许我根本就不曾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以前没有,今后自然也不会有。
2 ) 从我的世界里滚出去吧
作为一个看完张嘉佳写的故事能泪流满面的原著粉,我看完电影,唯一的想法就是“书太好看了”,书里漂亮的句子,被读出来就显得非常矫情而且狗血,人物形象固然丰富饱满,但是剧情,实在无法接受。
首先是邓超饰演的陈末,作为一个情感类电台DJ,在接完一个电话后毫无征兆的提出带搭档去旅游,女方更是莫名其妙的提出分手??看得我都惊呆了。猪头在国外八年的女朋友回国就是为了说分手还不带理由?? 荔枝:“我漂亮吗”茅十八:“漂亮”之后就在一起了?理工男果然都是看脸和肤浅,这恋爱谈的猝不及防。还有请编剧出来解释一下怎么就把猪头写到国外去卖小吃了???怎么就把茅十八给写死了????谁给你的权利???原作者就能胡作非为了吗???你的微博评论同意了吗?????(听说彩蛋里茅十八没死 我错了 我没看彩蛋就走还妄下断言 问题是就这么个电影拍了将近两个小时你还指望我看彩蛋 终于知道为什么片尾曲要让天后唱了 你看要等彩蛋的人还能听天后唱歌 多好一件事儿)
除了主人公的一些行为没有逻辑以外,电影还有一个硬伤就是,没能讲好一个故事,因为是三个故事的整合改编,所以每个故事都非常零碎,显然这个多线叙事水平不够,看到电影结局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两个故事都没什么存在的必要,除了陈末以外的用力过于平均难以看出主次
。整部电影非常缺乏逻辑,所有爱情开始得莫名其妙,结束的没有章法,电影基本靠感性取胜。
所以也有很多感人的point,比如和老年痴呆的母亲相处的片段。看着妈妈逐渐忘记自己所爱之人,又无能为力的感觉。还有全城双闪和电器说了“荔枝我爱你”整个世界都知道我爱你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了。荔枝,在第一任男友领证那天放了她鸽子以后,她的第二任男友死在了她怀里,我不知道这个小姑娘以后还会不会喜欢男孩子,多大的阴影啊这是。
总之烂片,别去电影院了。
附赠观影笔记
3 ) 一切路过都是孤独的赞歌
和张嘉佳书里的故事不太一样,电影版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另一种感觉。
张嘉佳的文字更容易让人投入一段感情,而张一白的电影却让人跳出具体的故事。尤其是中间夹杂的几段城市夜景航拍,这组镜头的背景音是各地FM广播的DJ声音,所以,使得整部作品有了一种特别的感觉。
万家灯火,每一个光点都有数不清的故事。通常我们都是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盏灯,但如果你采取的是一种俯视人间的观赏角度,那么世间的丰富性就会被稀释,转而会产生一种深刻的孤独。
剧中人各自的命运中,都逃不开这一主题。那么多陌生人在人类扎堆的地方,感知温暖,却要通过电波。在每一个夜晚,陪伴你的是广播里熟悉的声音,温暖你的人却正在千里之外。
广播被人喜欢恰证明人是孤独的物种。为什么在网络这么发达的今天,还有那么多人去听广播呢。第一是我们听广播实在太方便,只要耳朵能听到声音就行,你甚至不需要停下你手中的动作,这个过程耗能很低。第二是广播这种东西,是一种和我们日常生活很不同的联接方式,无论节目如何,这种形式本身有一种魅力。
我们日常生活,社交基本是点对点,而且彼此都处于同一个生活的平面。但是你像电影里陈末就职的电台,他会主动和全国各地的陌生人进行连线,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小型的上帝视角模式。听众通过陈末俯视众生,而参与节目的众生,是被陈末联接的,某种程度上人们向他倾诉,和向上帝倾诉没什么不同。节目在云端,人们在大地。这样的一种联接方式,能让人产生一种很特别的体验。一种疏离感。
就像很多人喜欢在过街天桥看夜晚来来往往的汽车,影视作品里这样的镜头也很多。他们说这有生活的感觉,实际这恰恰不是生活的感觉,而是高于生活的感觉,因为你找到了对应于自身生活的参照物。当你心情好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是你幸福生活的见证,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你被世界抛弃了。
相较于幸福,不幸的感觉其实更普遍。
美漫作品《一日谈》中作者借主人公之口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满是陌生人的社会。每一天,我们都感到彼此之间更疏远,更孤独,即使身处于汹涌的人潮中。每一天,我们看着我们的城市逐渐变成荒漠,然后迷失在其中,寻找着那片被称为“爱”的绿洲。但不幸的是越是等待,所有事,还有所有人就越像从指间滑落后,欲将消散于风中的细沙。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导演应该也有这方面的意图。对于作品中出现的3对男女,他们的故事核心无论是爱还是不爱,其实都包含“错过”这个孤独的主题。茅十八的意外死亡,造成了荔枝的错过;柳岩的长期分居,造成了猪头的错过;小容强烈的自我意识,造成了陈末的错过。他们错过彼此,就像手中的流沙。在人潮人海中,人们很难分辨那些此刻就在我们眼前,却即将消失的,无法再次遇见的某人,这是一重悲哀。第二重悲哀是,即使我们和她们发生交集,如何保证永久留住挚爱也是充满未知。不过正因为这未知,却也给了很多人以希望。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拥有的微小力量。
电影过后,有观众在讨论茅十八为什么要被导演拍死。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三段感情,茅十八这一对是最合拍,他们的相爱最纯粹,同频度最高。这种感情在现实生活中应该说太稀有了,有一点像童话。张嘉佳的故事烟火气重,出现这样的童话就太没有烟火气了。相反,另外两对就接地气很多,几乎是我们城市情感生活的缩影,错爱与不爱,自我的纠结,这才是常态。
陈末在稻城喊的那句“女人都在想什么?”简直是经典之问。他在电台这个联接里,虽然是上帝,但是她也猜不透认识的女人心里在想什么。语言沟通实在效率太低了。法国天才漫画家巴斯蒂安·维韦斯在他的作品《波丽娜》中说“你不展示出来的东西,观众是看不到的”。这句话虽然讲的是舞蹈,但换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是真理。
正因为语言交流效率低,所以我们才需要不停言说,为挚爱的人写诗,做很多仪式性的东西,靠语言之外的力量来交换彼此的想象。而不是蒙昧无知,以沉默应对,把自己的看法当成现实。但是语言也是有边界的,对于那些在探索孤独这件事上走的很远的人们来说,他们在不可说的神秘之域,通常更喜欢通过交换DNA来达成目的。就像张爱玲说的那样,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只有感情,没有情欲,所以这更像是一场纯洁而漫长的前戏。
张嘉佳说,“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我觉得这句话说的真好。我想说,人们应该有此执念才不枉一世为人。
做生活的导演,还是做已经被写好剧本的人生的演员,是留给每一个观众的问题。只是希望在我们寻找挚爱,打败孤独的过程中,也能有上帝为心心念念的彼此亮起人生的双闪,让这光芒且做彷徨旅人归途的路标。
4 ) 从张嘉佳的世界路过
张嘉佳的文字看过一点,并不是很吸引我,那个调子我不是很感冒,看得不多就弃了。
这次认真的看了电影,其实比预想的好一些。
文艺片的底子,张嘉佳的调子。
去稻城流浪,DJ的话语穿过城市的街道巷口,墙上的涂鸦,给风雨中的小女孩打上一把颜色明媚的伞,大排档陪伴失恋的好友哭泣、打架。都是很具象的文艺青年的腔调,投入其中也不乏味道。
然而邓超这次的表演让我一言难尽。怎么说呢?《烈日灼心》里的邓超是个好演员,压抑的沉静的爆发的,点滴都很到位。然而《分手大师》、《恶棍天使》却一次次消耗着他的观众缘。这次邓超依然在用参加跑男的姿态演出了这个玩世不恭的男主角。我只看到了他的张牙舞爪放肆搞笑,很遗憾,我很难理解他背后的伤痛和温柔。尽管电影也用了一些笔墨来刻画,比方说几次跟老年痴呆症母亲的对话,气氛都营造得弥漫着涩涩的辛酸。我也无法体会抛弃了男主的电台总监,曾经到底看重他什么,又为何要离开他。一切都进行得潦草而突然,仿佛为了转折而发生。这是导演的问题。但我想,邓超也应该要好好思考,如何认真去诠释每一个角色,如果他真的希望要当一个好演员的话。
张天爱的角色非常讨好,默默支持、细心关怀、遥遥守望、转身离开,清纯的、温柔的样子,看起来也很美。尽管从原著的设置来看,人物就存在着颇多的不可理。小卖部的售货员,说考就一举考入了电台,瞬间就展露了超凡的口才和应变让整个节目从垫底拉到了收听率第二,这是童话还是臆想?
白百何与杨洋那一对,白百何体现出了极强的镜头掌控力,演得活泼热烈。然后就是小岳岳,小岳岳演得极好,傻傻的痴心汉,演到绝了。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部电影就这样,骨架带点感觉,细节实在潦草。
5 ) 王菲不是欠张一白钱,是欠他一条命吧
作为一个现代人,恕我冒昧,我在进电影院之前一直都不知道《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到底是谁拍的,我以为是张嘉佳导演处女作呢。但我好歹是一个现代人,我知道《摆渡人》是王家卫拍的。
看过的几部张一白拍的电影,捂上名字我都不知道是张一白拍的。
要是知道是他拍的我就不看了。
众所周知,王菲已经给张一白唱了三次主题曲了。
王菲第一次给张一白唱歌,是电影版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当时看那部电影的时候我以为导演是徐静蕾。
这部电影里王菲和陈奕迅唱了一首《因为爱情》,不知道你们感受到没有,每次听这首歌我都觉得王菲拼尽全力拔高失败跑音了。
王菲第二次给张一白唱歌,是《匆匆那年》,这部电影,我只记住了主题曲叫《匆匆那年》,具体唱的什么不太记得。
张一白真的跟他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毫无存在感的导演。
这次《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王菲唱的歌名字叫《你在终点等我》,我真后悔进电影院之前没有买啤酒。
从头到尾是几位票房大花小花的实力尴尬,白百何和杨洋,张天爱和邓超,柳岩和岳云鹏,请问从头到尾他们哪里看起来像是一对,难道是为了证明他们确实不合适,张一白拍了一部电影证明了我们的想法。
不对不对,张一白拍电影,一定只为了一个人。一定是为了王菲。
前一阵王菲大张旗鼓宣传年底的个人演唱会,有个朋友说因为王菲新买了一个城堡需要三千万装修。
假如王菲为了新房开演唱会是真的,那反反复复给张一白唱主题曲,到底是欠了多少钱,还是根本就欠了他一条命吧。
再去看张一白,他的所有电影现在也算找到了意义,就是专门拍一个电影给王菲圆梦的,如果王菲不欠他的,那就是王菲实在太想给他唱主题曲了,硬让这位毫无才华的导演凹出一部又一部尴尬的电影作品。
然后告诉大家,为了王菲可以继续唱歌,请支持我,张一白,我和我的电影。
下一场没人买王菲主题曲的账的话,只能让王菲自己演了。
反正我是不会再看了。
6 ) 三星半,三段爱情
三星半,三段爱情。
陈末的三角恋是故事的主线,也是着墨最多,可惜这一段不感人。电影二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至少用了将近一个小时讲他们的故事,看下来我却觉得他们三个人的故事最不明确,我自始至终都没闹清这个故事想要表达什么。这种散文式的叙事方式,不要求故事一定要完整,可是主题要明确的给一个。陈末,小容,幺鸡各有各的故事,你说他们独立成章吧,成不起来。整合成一吧,又散成丝丝缕缕。
中间穿插成段成段的散文式的独白,初听会有小小的感动,听多了只会觉得无病呻吟,矫情的要死。
三个人的演技只有邓超的演技还是在线的。可惜故事本身太散了,演技再好,你也不知道他演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天爱的演技却是迷之尴尬,看她的戏就觉得明明长了一张历尽千帆的脸,却偏要装成纯情少女不懂世事。
杜鹃好一些,形象气质好,站在那里就有都市女强人的感觉。
(如果能把陈末的故事拍的更干净利落一点,多出来的时间补一下猪头的故事也许会更好)
猪头燕子的感情最现实,一个傻子爱的像个疯子的故事。
柳岩的燕子出镜不多,演技如何如何谈不上。不过我觉得选她演很适合,燕子这个角色与其说她是个角色不如说她就是一个世俗欲望的符号。柳岩的脸身材给人的感观就很欲,情欲,性欲,爱欲包括一切世俗的欲念。
他们的故事从钱开始也从燕子还给猪头二十万来结束。
如果问我燕子有没有偷同寝室女孩的钱,我会说偷了。
(只是说角色,跟演员本人无关,柳岩本人很努力的)。
小岳岳的猪头,外型很猪头,气质也猪头。可惜小岳岳却演的有点油,他演得憨却并不厚,蠢却没有那种可爱的笨。
就这个角色设定我觉得演得好本来可以很讨喜。小岳岳演得很本色,他把相声舞台上的小动作小表情都照搬到这个人物身上,这样的表演不吃力,也很讨巧,就是略显的浮夸油滑。我觉得猪头这个人物应该更接地气,更真实一些,才能更好的体现这个故事的主题。
当然追车戏是亮点,情绪的转换跟递进到最后的爆发都表达很准确,我被感动,并被带入了他的情绪里,感同身受。
茅十八荔枝,简单干净的爱情。开始于最简单的彼此喜欢,结束于最残酷的生死离别。
白百何演这一类的角色应该很拿手,她确实也把小女人恋爱时的羞涩甜蜜表演的清新自然,她在看到茅十八的时候眼睛里都发着光,你会觉得她是真的爱着这个小男人。
顺便说一句,白百何对比张天爱,白百何也有30+了,近镜中眼角的皱纹藏都藏不住,可她演的荔枝是可爱的,清新的。张天爱年轻些,她演的幺鸡却很尴尬,装嫩的厉害。电影这块大幕真的很考验演技。
杨洋的茅十八是个理想化的人物,美好而不真实。白百何是演得好,杨洋是长得好。白百何给他们的爱情加入了清新甜蜜,那么杨洋给他们的爱情加入的是不真实的梦幻。
(这里说杨洋长得好,并不是说他没演技,而是说这部电影里需要他长得好)
不知道是不是清晰度过高,电影中每个人的脸看上去都很憔悴,毛孔粗大,肤色暗沉。到了杨洋这里就不同了,虽然造型上死命的往邋遢上拾掇,不过皮肤光滑白皙,鼻梁高挺,唇红齿白,长的就很二次元,看到这么一张脸想到的就是美好而不真实,就像他演的这个人物,他们的这段爱情。
茅十八这个角色也是最简单最纯粹,他沉迷于发明创造时就一心一意的做这一件事,忙得连说谎的时间都没有。当他爱上荔枝时,这用他全部的智慧,全部的空间,全部的时间去爱这么一个人,直至用全部的生命去爱。
发现没只要是他们的故事,天气都是晴朗的,阳光都是明媚的,路人脸上的笑容也是最多的。
就算是最后荔枝也是笑着听着茅十八存放了一年的我爱你。
对比三段爱情最喜欢的是茅十八跟荔枝的这一段,故事跟演员的表演完成度都是最好的。
最后的最后背景音乐很好听,重庆很美。
“爱情,就是爱啊,搞出了很多事情” 听到了邓超在剧情里唱BGM的《蓝莲花》、听到了重庆火锅底沸煮的声音…这些是加分项,张一白版“重庆麻辣烫”。
重庆真是一座奇妙的城市,连风都带着一股火辣。然而当这股恣意的火辣碰上刻意的鸡汤,便格格不入。美景、音乐和所谓的金句堆砌出的电影,注定是没有灵魂的。
适合能静得下心和有故事的人。
哪个女汉子不是曾经做过幺鸡,口口声声最羡慕燕子,遇到过猪头,渴望一段茅十八和荔枝的浪漫,然后在人山人海中变成了孤独且骄傲的小容。配乐赞,重庆太美,一副天生藏着故事的样子。
看了这部我觉得张一白也没那么套路,有他真诚的地方在。
非常鸡汤的东西,满满的人生感悟,剧情也缺乏吸引力,还是太散,没什么重心的感觉。整体来看,歌更好听
路过幺鸡,我们都变成了小容,做了多少回猪头,我们最终变成了陈末。真是可怕,以为是个爱情片,结果看见了自己前半辈子的小幸运和大蹉跎。以及,我想说世道真是变了,看小岳岳也能哭成狗。最后的最后,还想说,大学欠我的肖奈,谢谢老天日后用茅十八还上了。
人无情才无敌。再聪明伶俐,若早一秒沉浸,迟一步转身,多一天心怀希望,都会成为猪头。我不会追着载你离开的车奔跑,我不会一直等你,我不会为你改变全部人生。没有你的世界,我抱紧我自己,并深深庆幸,你路过之后,我依然拥有自己的全世界。
重庆的夜景还是那样美,稻城的雪山就像剪贴画美的失了真
电影并未改善原作故事略显矫情的弊端,某些原作中的语言通过演员之口念出来反而越发尴尬。文字故事跟电影到底不一样。从这点上看导演是失败的。除了美丽的稻城以及白百合还算稳定的演技发挥,本片也没多少可取之处了。两星半。
太可怕了,现在的小盆友真喜欢这样的?浑身鸡皮疙瘩
杨洋:“我觉得我还能再抢救一下”
全片没一句人话
三流编剧,四流表演,五流导演。张一白快再见吧,张天爱也快去演网剧吧,毫无大银幕魅力,杜鹃都不如。
我终于感受到白百何是有演技的,自然清新有灵气,主要是说不出的舒服感
看到了许多为黑而黑,老实说,这部片拍的确实一般,不过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从中你可以看出张一白的天真,也正是因为这份对爱情的天真,所以才会有即使被诟病也不去改的拍摄方式,所以才会有那些看上去不太合理的桥段设计,所以才会一方面想说这些千疮百孔一方面又想给人希望的纠结吧……
笑点泪点都在小岳岳身上,不接受反驳
杜鹃很适合这种女强人角色啊!性格强势,气质超群。美翻了。
邓超实在太适合dj的角色了,演戏认真起来苏到崩溃。追了那么久欢乐喜剧人没想到有一天小岳岳真的会让人哭,穿西装追车那一段滑稽但真的笑不出来。杨洋实在是让我改变了对他的以往看法,感觉跟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他是两个人,最后的结局也是一个大杀器,而且跟白百何的cp居然那么配!忍不住站三秒
一白火锅料不足,嘉佳鸡汤味有余。对于一白张这次是有进步的,抓住了张嘉佳小说浮在半空中的气质。陈末-幺鸡-小容也是这锅料里能品出酸甜苦辣的那一口。另外那两口确实是食之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