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讨论讨论,翻译翻译
从亿元俱乐部到年度票房过百亿,所有人关心的只是钱钱钱。至于电影质量的好与次,那似乎不用太认真。身在法国的朋友抱怨说,一年到头,几乎没一部中国电影能支撑起一场严肃的讨论。说这话时候,他没看过《让子弹飞》。估计等他看到后,关于子弹的讨论风暴已经席卷了整个中国。这是一部讲述乱世狂欢的电影,普通观众享受了大笑的欢乐,评论人士享受解读的快感,马拉火车,一同前进,并行不悖。
如果试图寻找解读电影的通道入口,那必然不存在于大量的幽默台词和出色的演员表演上。入口不是别的,而是那句点题的“让子弹飞一会”。子弹在火药急速燃烧的推动下,发射出去,飞往前方。《让子弹飞》固然讲道了“枪在手,跟我走”,然而在高潮部分,真正左右全局的并不是一发或几发子弹。《让子弹飞》没有西部片的决斗,没有气势恢宏的枪林弹雨,扭转整个进程只是因为花姐找回了黄四郎替身,几乎可以说是赌博性质的突发偶然。那子弹最终飞往哪里?其实结尾已经很清楚告诉了观众,上海浦东。子弹化身为行进的火车,冲破广场建筑,穿出了鹅城。过去就是现在,现在就是过去。
联系到辛亥革命第一枪以后的持续阵痛,可以说《让子弹飞》讲述了一种渐进式革命。没有平民的支持,张麻子一伙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种痛苦在影片里表现为三天三夜的苦等,如果明白这一点《让子弹飞》就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众人可以对号入座。而从广义上来说,鹅城也只是第一站,姜文所希望的局面是革命的火车开往上海,开往今时今日的浦东。这是电影领域的变革信号,也可以解读为另一种信号。
所以,《让子弹飞》确实可以叫做《革命往事》或者是《中国往事》。这并非有意拔高,光是北洋时期的背景,张麻子追随松坡将军(蔡锷)的身份,革命二字并没有太多遮掩。同是一座城,如果《十月围城》只是理想化的革命告白,那《让子弹飞》就是因地制宜,将革命付诸于实践行动。影片中不是没有请客吃饭,不是没有对抗合作,但在革命面前,它们只是零星点缀。在传统戏剧曲目里,铲除恶霸的故事并不少见,《让子弹飞》借了一个壳,说的是革命必须使用暴力,就好比张麻子毫不犹豫,一刀砍下了替身的头。
对正常人来说,砍头场面有些血腥,然而实在不比之前的一碗凉粉。胡万奸邪地说,太浅了,再拉开一点,看不清楚,姜文已经把CLUT味调料放进了电影当中。而在我看来,砍头一场戏还通往《鬼子来了》,姜文好似还魂了般。再好比挂树上的屁股是黑色幽默恶趣味,然而还有马小军挂在树上的自行车、上树的疯妈等等。姜文放大了胆识、荒诞还有不合理,这些在绝大多数中国电影里都是极为罕见。
在很大一部分时间里,《让子弹飞》的演员都像是在台上演出,凸显对白,依赖特写,鹅城化作了舞台背景,可能就是那摆设的桌椅扇尺。电影缺少了姜文以往的梦幻与诗意,几乎没有淡入淡出叠化的转场。据说电影甚至采用了抽掉几格胶片的做法,用以加快人物行动的物理速度,有这样精心密谋的设置,叙事节奏不快才怪。惟有到了后来的三天三夜,当万民伞几次在圆月面前倒下,许多人突然看不明白了。应该说,只有到了这一刻,《让子弹飞》才真的更像是一部电影了,有了无法靠台词对白来说清的东西,需要观众自行意会。去掉画面感不说,这一段也像是漫画插页上的场景描述,而整部电影的人物大头,夸张的肢体语言,好似也是脱胎自漫画小人书。
然而《让子弹飞》不是戏剧更不是漫画,它依然是一部电影。以劫火车和鸿门宴为例,这两段都涉及了精彩的场面调度。带着老婆坐火车,吃着火锅还唱着歌,在欢快热烈下面,危机旋即而来。这个开场具有先声夺人的气势,内外交叉,麻匪由静到动,完成了超酷的亮相。再到室内的鸿门宴,这一段戏主要突出人物关系的剑拔弩张,用运动镜头来表现紧张感,以示矛盾随时可能爆发。
如果说影片台词和表演很容易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那姜文又一直在制造间离效果,而不是一味的爆笑,不加节制。马拉火车、火锅大餐,以身击鼓、剖腹明身到满地枪支白银,《让子弹飞》有太多不真实或者说超现实的东西,会令人产生不真实感——就好像真是在看一场演了上百出的节目。可是短暂抽离出故事情境后,观众又被迫迅速投入其中,这就造成了信息量太大,难以消化,以至于很多人觉得看完一遍没过瘾。
这部电影依然充斥了大量的姜文标签,像英雄主义的领袖崇拜,对枪支军装的过度迷恋,广场上的狂欢,麻将牌的数字符号,鹅鹰等动物。如果逐一分析这些,想必也是姜文所乐意看到的。又正如马小军和马大三所遭遇的命运困境,张麻子也在最后陷入了一种无奈。他一直期盼和追求的东西突然就落空了,什么都没有了,由此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心理反差与失落。可惜由于姜文站得太高,一般的普通观众反倒无法理解他的孤独。如果他们知道得更多一些,面对那些面孔迷糊的群众,他们也会看到自己的化身。
《让子弹飞》的遗憾有很多,比如姜文收敛了作者风格,然而我始终觉得最大要害来自配乐短板。这部电影直接搬用了久石让给《太阳照常升起》的音乐,影子犹在。不管是迫不得已还是刻意为之,给人感觉就是姜文终于把积压已久的怨气一吐而光。虽说先前《唐山大地震》也直接挪用了大岛满给《北之零年》的配乐(大岛满也配过《风声》),但类似做法始终还是偷懒了点。哪怕姜文去学昆汀去摘用一些老片音乐,也比现在的做法要好上许多。
时间回到1995年,早先《亡命天涯》、《真实的天涯》刚进入中国,开启了大片时代,然而《阳光灿烂的日子》硬是创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奇迹。2010年,面对《阿凡达》和《盗梦空间》,中国式大片依靠政策保护自欺欺人,这一回,《让子弹飞》再一次横空出世。因此,对于问《让子弹飞》究竟是好与不好,那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国际先驱导报】
2 ) 票房,高!口碑,硬!
好电影我都缺乏评论欲望,因为没啥可说的。好到一定程度,就过了线,剩下的都是见仁见智,各花入各眼。
在豆瓣看见一人说,在自己没看过电影之前,先认为一切五星评论都是收钱的。就因为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中国电影只能出一个姜文,还有人觉得丫为什么就这么臭牛屄呢?
因为姜文有资格这么牛屄。他作为导演一共拍了四部电影,部部都是留名影史之作。这样的导演,宁可捧杀,不可棒杀。尤其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你们不是都在追名逐利吗?那宁可让最好的得名得利,好歹给我们留个念想。
《让子弹飞》是一部演员主导的电影,可能80%的镜头都是演员特写,但看起来并不乏味也不累,因为演员都表现的太好了。
葛优在片中的表现是一个你期望之中但又绝对意料之外的崭新葛优,他仿佛被重新充过电一样,每一个细节都让你觉得熟悉和放心,但每一个细节又都让你觉得意外和惊喜。
参与这部电影的演员,并不仅仅只是葛优带给观众这种熟悉的陌生感。几乎每一个演员都犹如脱胎换骨,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银幕质感。这就是好电影带给好演员的礼物,它并不损耗演员,而是让演员获得养分和成长。
《让子弹飞》不是没有缺点,但是很多问题都属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同而导致的差异,严格说来不算缺点而是特点。喜欢不喜欢只是个人的态度不同。电影层面的问题,只有特效一块儿算是软肋。后半部分的少量特效以影片整体水准而言做的确实有点糙了。
以后想到什么再补充吧。
听到最有意思的两个批评性意见:
“实在佩服姜文给自己猛贴胸毛的热情”
“金枪不倒也是病”
3 ) 城里的革命,桌上的麻将
开篇大四喜,尾声单钓将;麻筒子连七对,汤混子全不靠,四万字无番和;大三元影帝,清一色男配,花牌周韵,自摸姜文。
姜文的《让子弹飞》就是一桌麻将,每个面孔都是一张牌。人生亦如戏,战场如赌场。影片透过张麻子来到鹅城的经历来展现草根阶层的情感状态,他们面对这个黑白颠倒的现实世界的无奈彷徨和呐喊反抗。姜文的电影总是“开篇大四喜”,然后在尾声逐渐走向悲观主义。这种呐喊反抗可以为视为革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子弹飞》和塞尔乔.莱翁内的《革命往事》(Giù la testa,1971)有异曲同工之处,革命就是造反,以不公的名义来煽动多数的下层服务阶级,利用匪盗流氓的投机心理来成事。记得过去看到一篇《太阳照常升起》的分析,说导演是把政治历史变迁编织入影片情节的符号隐喻,我觉得《让子弹飞》同样如此。
“鹅城”亦是俄国代表的政权缩影,其影射自然不言而喻,而操控这一政权的正是黄四郎这样财大气粗的“土财主”。
『麻筒子连七对』
张麻子=张牧之,那只流于表面。张麻子抢劫时戴着“九筒”的面罩,九筒也就是九个点,这正好对应了麻子脸。身边的七位“筒子”则是他革命的帮凶,他们是清一色的队伍。抢劫对他们来说只是“吃”的问题,但他们能与穷人“碰”出火花,是一群真汉子和反对暴政的革命者。革命不仅造成现实的巨大伤害,也带来了人性的异化。
『四万字无番和』
片中有一句对话“假麻子:你脸上没有麻子啊? 张麻子:黄四郎的脸上也没有四啊”。如果说张麻子的面孔是九筒,那么黄四郎代表的牌则是四万,家财万贯的四爷。体制下的“鹅城”到处充斥着假惺惺与冤假错案。犯案的官员在公堂上摆出一副“我爸是李刚”的傲人姿态,政权身边的走狗使出贼还捉贼的阴招,百姓被蒙在鼓里,即便他们心里叫嚣着反抗也只能默不作声。就算是把武器发给人民,他们依然不会去反抗,他们已经学会了墨守成规(“抱着武器在家玩麻将”代表了一种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表面上欢乐和谐心理上则满腔怒火)。
“麻筒子”&“四万字”就象那户外艳阳高照的广场与巷子里沉郁的妓院一样,现实世界总是与理想的秩序格格不入,互不相容。姜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把这些隐喻通过荒诞和接近做梦的方式表达出来,自由不受理性规划的形式。
『汤混子全不靠』『骚幺鸡十八摸』
汤师爷是一实实在在的混子,用麻将牌表示的话亦可以说是“一条”,实乃“老油条”也。贬义的叫法是“两面派”,褒义的叫法是“变色龙”。这种人的腐败潜伏期埋得很深,以至于屡屡得手,即便是查出来他们仍能靠一张“油嘴”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他们的另一专业技能就是包养情妇(刘嘉玲和苗圃是他的情妇)。与此同时,汤师爷夹在张麻子和黄四郎之间更像是他们的情妇,就好象县长夫人夹在汤师爷与张麻子之间一样,一个是“油在嘴上”,一个是“骚在骨里”,两者皆是皆能游走于上面两种阶级之间且如鱼得水。
『尾声单钓将』
在最后的鹅城段落,张麻子在鹅城与黄四朗斗智,其实他一直在“听胡”单钓将,最后亮出了手里一直没舍得扔的另一张“四万”来策反,致使黄四郎不敢去“碰”这张牌,反而是让张麻子“吃”定了“四万”。
『姜文的自摸』
其实我想说的是“自恋色彩”,为统一麻将风格故用“自摸”代替,当然这部影片从商业价值出发也确实是姜文的“自摸胜利”。其开场镜头就宛若《太阳照常升起》的招牌亮相,姜导钟爱的火车与铁轨,以及铁轨旁盛开的野花。姜文的编导技巧再次显示了他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导演,把这些狂想具象化带进了风沙滚滚的西部世界。他是一位被放大的导演,尽管导演作品才四部,但每一部都是标新立异的精彩之作,对类型的颠覆和杂糅,既有肆意炫技的华彩,也有极其谨慎的匠心和革命美学的风格。这与他的性格有关,他的电影难以一言蔽之,唯一可以推断的是,他的电影代表了他的一种成长情结。在《太阳照常升起》的晦涩之后,他尝试走喜剧动作路线的商业大片,这部电影的轻松面貌让人耳目一新,可能年纪大了,对生活的某些心结也得以释解,不再像以往那版严肃、沉重。
4 ) 谁说没内涵了?内涵得很!
中量级剧透,未看慎入。 我只说我看出了什么 “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 浦东1958年才归属上海。片尾小弟们叫嚣的事情完全就是时代错置,为什么?因为姜文的野心当然在于说今天的事,鹅城与浦东是两极,一个封闭的仍旧被原始法则统治着的内陆小城和一个开放的多少向公民社会前进的沿海辖区。姜文最后签过马头,尾随火车,明白无疑地表达了自己的倾向,跟六子的留声机谈话也昭示了这一点。虽然他全片中多少像个土皇帝,弟兄们也纷纷表示跟他混不轻松,但他的行为无疑有干最后一票的性质,县城恶霸已除,人民有枪在手,权力结构初步打散。最后弟兄关系(人身依附)也瓦解,老三要了老大的女人,老大跟在车屁股后头,慢慢走向现代社会。 这部片子的结尾像《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是有重大转向的,一转,意味旨趣就出来了。 “让子弹飞一会儿” 这也是全片中心句之一。片头,姜文砰砰数枪,山下没有丝毫动静。小弟问:没打中?姜文笑曰:让子弹飞一会儿。是的,在命中或者没命中目标之前,让子弹先飞一会儿,这也是为何,姜文让小弟打一个惊叹号,自己却打了一个问号。 全片的节奏也是如此,前面迅猛无匹,到了最后反而放缓。姜文策马一遍一遍地策动人民走出自己的屋子,为了等待最后的群起,姜文更是埋伏竹林3日。 改革是需要等待的,允许犯错的,让子弹飞一会儿。步子太大了,容易扯着蛋。当然最后的结局是一个极其大胆而乐观的政治寓言。 另外,这过程中也不是没有反讽。中途的煽动性舞蹈多少有种拿起敌人的武器的感觉。 “站着,还挣到了钱” 姜文在影片中还不时流露出一点对电影本体的思考。 他叫喊着“我就不信站着,还挣不到钱了?”无疑是上部委屈的发泄和豪气千云的宣言。 片尾,他的弟兄们一个个走过,纷纷表达感言,老大跟你混“不轻松”。我相信这是姜文对于自己导演角色评价,对于自己过强英雄主义情怀的一种无奈或者无赖的审视。 我始终觉得真正有效(虽然有效不是最高评价)的电影应该是处于观众接受与不接受边缘的电影,完全不接受,鸡同鸭讲,完全接受,你不如吸毒。子弹就是有效的电影,让你在枪战,麻将,强戏剧和大荤腥中入梦,在满目清亮中醒来。 为了商业,人民多少还是脸谱化了,略显遗憾。
5 ) 让子弹飞的非常6加1。
1。几个冷点
马拉列车 马拉车 马列
张麻子的人带的都是筒子,但是黄四的手下叫胡万。
后期麻子让老三在铁门上打惊叹号,最后被老三打出一个锤子。麻子打惊叹号则打出一个问号,镰刀。锤子加镰刀
黛玉晴雯不是人名,黛玉,晴雯就是那两块钻石的名字。
黄四的旧三步与新三步。
黄四最后对麻子说,死四个人换我五代家业还不值? 注意是五代家业。
2。张牧之其实心狠手辣,阴谋颇多
记得故事的最后麻子问大家跟着他有何不好?大家的回答是不轻松,不轻松。何为不轻松?张牧之确实心狠手辣,明明知道当晚黄四会找假麻匪来杀他,自己躲到跟葛优睡,不告诉县长夫人一声说今晚有刺客换房间躲一躲,此举见死不救。因为牺牲这个人,下面的棋才好走。才有下面的葬礼绑架黄四。张牧之心里算盘早已经规划。
3。张牧之与黄四的日本情结
看过北野武的座头市就会发现,子弹里的鼓是太鼓,也就是JP的东西。黄四收藏武士刀懂介错,明显在JP呆过,鸿门宴上黄四所说的20年前跟麻子有过一面之缘,很有可能那时候两人都是在JP。而麻子也有很浓的JP气息,最后砍黄四用的也是武士刀,也懂得介错,并且还纠正了黄四的错误...长的属于介错人。蔡锷将军也确实当年带着众多革命者呆过日本。 所谓的介错就是短刀自剖腹部,长刀属于介错人,在后面砍头。
4。鸿门宴上的黄四
延续3的解析。其实,最开始在鸿门宴上,黄四一眼就认出了张牧之。注意,是张牧之,不是张麻子。那个年代一个曾经的革命者做官必定不会是什么好官,黄四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加上黄四一看认出张牧之也是当年的革命者,以为张牧之跟现在的自己一样,也是属于完全变质的那种。于是编出麻子劫货的谎言,要张牧之去剿匪。对于黄四来说,编这个谎言他觉得张牧之会帮助自己挣两大家族的钱。为什么说是谎言?其一。张牧之来鹅城前根本不知道黄四这个人。试问一个劫货的麻匪,并且是赚有钱人钱的麻匪,会不知道他劫的货的主人是谁?其二,货是烟土,我查过百科,烟土就是鸦片。一个气质凛然的张牧之,劫鸦片有何用?以张牧之的性格会拿鸦片去卖钱?这不符合电影赋予张牧之的形象。
说道黄四遍谎言让张牧之剿匪,实际上就是想赚两大家族的钱。随后黄四问张牧之,我凭什么相信你有这个本事剿匪?张牧之答道,因为张麻子进不来的地方他能进来。随后吹出了麻匪的暗号。对于黄四这样的久经沙场的老革命派,明显知道这是麻匪所用的暗号。所以饭局从黄四的看出张牧之,编谎言让他剿匪发展到,黄四看出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自己的野心已经败露被看穿。鸿门宴后,黄四明显改变了对付张牧之的战术,并且多次试探张牧之是不是麻子。好比葛优也多次问张牧之,你到底是不是麻子。他有太多地方像麻子也有太多地方不像麻子。
5。葛优的两个秘密
第一个秘密就是葛优所谓的老婆和孩子是托。他骗了麻子。葛优是想让托来欺骗麻子手里的两颗钻石。葛优对麻子这个人内心摸的很清楚了,对待穷人弱者,绝不含糊,宁肯糊涂。
第二个秘密。老二是葛优害死的。葛优在拿到钻石后就被花姐所诱惑,发生了性关系,告诉了老二被张牧之派去任务并且一时乐坏把钻石给了花姐。以至于有一段花姐给了个盒子给黄四,里面就是两颗钻石。然后黄四笑道,你都快变成小凤仙了。这是美救英雄。理由一,画面跳到假麻子被抓,假麻子说送张牧之礼物,箱子一打开,里面又是钻石,葛优看了心虚马上往东边跑,谁知道东边被黄四安排好了炸张牧之的炸弹,炸死了。理由二,两队麻子对战的那晚,黄四找葛优谈话,葛优第一句就是我不该拿你的礼物送人。黄四答不是这句。黄四对那两颗钻石情有独钟,之前喊胡万杀鸡取卵要回钻石。这下表现的如此淡定,明显就是知道钻石被张牧之给了托,拖给了葛优,葛优给了花姐。花姐还给了黄四,最后黄四又给了假麻子。
理由三,也是最暗示的一个理由。就是葛优炸飞后跟麻子做最后交代。两个秘密。第一个话才到口中就不想说了,因为第一个秘密在此时此刻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牵扯到的只是钻石。所以马上想说第二个,说第二个的时候葛优突然面露狰狞,因为他也愧疚他害死了老二,狰狞了数秒后,葛优突然面露惬意的淫笑,为什么要死了还淫笑?因为葛优想起了跟花姐的那春宵一夜。
6。关于花姐与老二,老三
延续上面所说。花姐其实是借加入麻匪之名暗中帮助黄四的重要棋子。故事的最后,其实麻子知道了花姐害死了老二。最后老七问麻子是否喜欢花姐,并且凑在姜文的耳朵边说了些什么,并且要麻子说不要说是他说的。我的理解是,说了老二在执行任务前的几分钟见了花姐。姜文听到了顿时脸色有变,但是老三一行已经带着花姐走了出来,并且要去上海。老三还说要替二哥娶她。麻子学起了花姐举枪的样子对准了花姐,一行人立马脸色有变,其中老三更是准备上前档子弹,暗示麻子如果要杀花姐愿意替她死。这才让麻子压住怒火放下手枪。
7。关于真假黄四。
上面分析到花姐是黄四的人。这样一来,为什么原来抓到的就不可能是真黄四呢?喊花姐来认,花姐故意说成是假的。于是黄四交给花姐看管,这样一来游戏更加刺激,黄四暗中观麻子跟假黄四斗并且暗中操作假黄四。
最后大势已去,黄四为何原来不跑在麻子要找他的时间跑呢?反正花姐是她的人。
而花姐也知道大势已去,最后时候选择临时叛变,此举动就跟武智冲的叛变何尝不是一样?
所以有了最后荒诞的一幕,他跑我就追,他追我就跑。
6 ) 不但有高潮,而且有多重高潮
昨晚十二点,看的《让子弹飞》首映。很少有电影能让我这样冲动,幸好这部电影值得。
前些日子读木心,有一段话我很喜欢,他说:“宋词是唐诗的兴尽悲来,对待自然的态度转入颓废,梳剔精致,吐属尖新,尽管吹气如兰,脉息终于微弱了。”我很喜欢他提到的“气息”和“脉息”这两个词,让我想起电影。在我看来,如今的台湾电影和日本电影不免给我这种感觉:精致清新,但是脉息微弱,格局小了,不再有豪壮狂放的气象。
看《让子弹飞》是酣畅淋漓的体验,整个电影院都在沸腾。每有给力台词出口,电影院里有人大叫:“牛逼!”就像听摇滚演唱会,很难在椅子上安坐。摇头摆尾,大声爆粗,都无所谓,因为大家都差不多,跟子弹一起飞了。看中国电影很难高潮,因为不给力,因为找不到G点,如今不但有高潮而且多重高潮,真的爽到,确实不容易。
我却一直在想脉息和气象这两个词。电影一开头,土匪们纵马跃出山林,那一组日光下漂亮的移动镜头,只有黑泽明的电影里才有。最后的高潮,山林中打斗,不过寥寥数人,却觉有千军万马。李安说,电影有几个要素,思想,感情,运气,技术,最后是个性。姜文的电影全是个性。一个人怎么能这么霸道的自恋,这么自恋的霸道,这么自恋而霸道而让人喜爱呢?因为他的个性深处是敞亮和单纯。
他信奉的那些东西,久远而浪漫,比如男子应该醉卧美人膝醒斩仇人头手中刀一把快意雪恩仇,比如男儿膝下有黄金应该站着挣钱站着花钱没什么值得跪下,比如不好来的钱应该好散,散给什么人?散给世上受穷的人。这些东西,我们在古早的小说里见过,在传奇的故事里读过,小时候也在我们的血液里沸腾过,以为天经地义。那时候的英雄枭雄是穿漆黑大氅的虬髯客,是像金子一样赤诚的男子,但是后来,这种趣味不再有人认同,不知何时,英雄也变得暗淡,晦涩,落魄和龌龊,怎么就变成身份暧昧心事复杂一脸胡茬和倒霉的中间人了呢?上课时老师说,这呼应了时代精神,将英雄凡人化,人性化。但是我就是觉得,不管怎么说吧,太不给力了!
其实给力,就是气息壮,力道足,不给力,就是气息微,力道弱吧。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气息,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气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气息。像陈大导张大导,我的感觉是,人近老年,气息衰微,虽有外壳庄严,里面已经是入不敷出。所以把玩纠结,把玩精小,当年气壮山河,如今是江河日下。手艺还在,那股子悠悠荡荡豪豪壮壮的气,没了。
说了这么多,该有人说我只讲虚的,不见实的了。我看子弹,最大的感受就是,姜文真是把好刻刀啊。演员就像石材,导演就像是刻刀,印刻得好不好,要看他怎么把握材料。姜文几乎从不失手。刘嘉玲在《通天帝国》里架不起一个女皇的气象万千,但是在子弹里演一个有情有义有欲的妓女,那么鲜活水灵,一个拧过来的背影,一个斜斜的眼风,风骚入骨。
葛优在《赵氏孤儿》里只有单一的表演,因为角色单一,但是在子弹里,他呈现出他最好的表演。葛优最大的特点就是,悲喜难分,在极端的悲中一转眼,滑稽相又出来,在滑稽中悲怆陡然叠加,滑稽又嘲讽了悲怆,滋味复杂难言。唯有复杂,所以丰富。葛优的复杂丰富,一直以来被低估,惯常让他演大喜,演大悲,却少有悲喜难分。子弹里他演的马县长,是整部电影里最精彩的人物,我觉得甚至也是本年度电影中最精彩的人物。
这个小人物贪财怕死,狡黠圆滑,却又那么妩媚可爱,贴心贴肺。因为他的恶,是人性本身的恶,贪婪,好色,怕死,不是非人性反人性的恶。这种小奸小恶就像某些人脸上的痦子,生动而亲切。张麻子刚强,他柔媚,一张一弛,非常般配,再看看他们偶尔调调情,真是赏心悦目啦。而且他演活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人物:师爷。师爷是什么人物?是站步高,留步宽的人物,但是他自身没有下棋的权力,只有观棋的权力,有出招的本事。他就像乌龟一样,有时也会探头探脑一窥究竟,到了险恶之地又会立刻缩头回去,打死不出头。他们世故通达,最会揣着明白装糊涂。在中国,不会做人,就没法做事。世故即经营人际,最高明的世故是,他不全是为了人情,也不全是为了功利。在人情份上,功利你不得不给他五钱,在功利面前,人情他也替你担待三分。但也就是这三分五钱的交情,大难临头,他又是铁甲乌龟一只。
要说缺憾,我觉得是周润发演的黄四郎。土匪和师爷,妓女和县长,都是接地气的人物,唯独这个县城恶霸,却显得不那么正宗。他的手段毒辣,做派周到,亦绅亦匪,是个复杂人物。但是那时不时往外蹦的英语单词儿,那股子来自西方的绅士做派,总是透着奇怪。师爷千百年来都有,这个土匪虽然听莫扎特,但有留洋背景,也算解释通顺。但是这个绅士风度的县城恶霸,显得没有根基。我觉得要是能把官场上的一些人物,有官威也有官心的人物,写进去,就更有意思了。一匪一官一师爷,就好玩了。另外就是,故事的后半部分过分复杂,机关算尽,现实的故事开始走向荒诞,虽然说是风格一种,但是老觉得不太踏实。
最后说一句,我非常佩服本片中的土匪哨儿。操!这是怎么想出来怎么考证出来怎么编进去的啊?啸聚山林,就是这么个啸法吧!土匪哨儿一响,电影的神采多了三分!
7 ) 让子弹飞结局大揭密【转】
让子弹飞结局大揭密【转】
1黄四郎没有死,他打死了武智冲,穿着汤师爷的衣服出现在了火车上
2汤师爷的没有说完的第一个秘密是老二是他告密害死的,第二个秘密是他喜欢花姐,花姐是卧底。
3花姐给黄四郎的礼盒里面装的是两颗钻石,黄四郎一看就知道花姐已经搞定了汤师爷和老二和老三,于是便假装卖个人情给花姐放过老二和老三,本来他是带人来干掉他们的。
4花姐搞定了老三却没有搞定老二,因为老二是同性恋。
5张麻子在给老二布置任务时汤师爷在旁偷听,导致张麻子率众弟兄出鹅城剿匪,兄弟们只有预先埋伏的老二死了,他们被偷袭却只有老七负轻伤。
6黄四郎给假张麻子布置任务时有两套方案,甲方案不用说就是干掉了张麻子。而乙方案就是偷袭行动失败,师爷借假张麻子的口说自己的老婆孩子被杀回鹅城给黄四郎报信(其实老婆孩子都是假的目的是为了骗取那两颗钻石,黄四郎很重视那两颗钻石,要胡万杀鸡取卵却没有成功,8岁孩子是指建国1949年后八年1957年大跃进统计数据疯长)。
7没有想到汤师爷和张麻子产生了感情,他没有回鹅城报信而是驾着装满银子的一辆马车往山西康城而去。
8假张麻子本来说东边东边,他也想活命他以为汤师爷会回鹅城告密,所以想把告密的责任推在师爷头上,没有想到师爷真的往东边去了,他又急的说不要往东因为有珍藏版的地雷在等着师爷,师爷被炸后他被真张麻子一枪打死,临死时候还说山西是在东边,可见他是知道师爷的假老婆号称来自山西,他和师爷是一伙的。
9师爷死后除了未说出那两个秘密,这也是影迷津津乐道的话题外,其实还有两个极其重要的信息。一个是对麻子说他被炸到树上的屁股兜里面有五张县令上任书,大家记得黄四郎说过他买了6个县令,那么第6个县在哪里?恭喜您答对了是在上海浦东,现在你知道黄四郎为什么在开往上海的火车上了吗?那么第二个信息是他劝张麻子不要回鹅城因为他认为张斗不过黄,因为他已经知道张得大部分兄弟已经被黄收买,回去就是死路一条。
10师爷和黄四郎都低估了张麻子的智慧,黄四郎还等着郭旅长的军队,而张的兄弟还等着黄的出手,没有想到张用发动群众这一招就把黄搞定。
11张麻子虚假胜利后,老七飞跑过来问他喜欢花姐吗?又在他耳边嘀咕了一句话。紧接着又说别说是他说的。其实他告诉张麻子花姐是卧底,老三他们已被黄收买,老七这时候其实已经骑虎难下。
12所以后来老三对张麻子说我要替二哥娶她,而张麻子答非所问的说老二啊老二。而老三以为张走神还提醒他说大哥我是老三。其实张心里明白(大哥你是了解我的桥段)他其实想说的是老二啊你死的好冤。所以才会一手拿枪指着头一手拿枪指着花姐和老三,但念兄弟情谊和对花姐的一丝好感就成全了他们。而且他问为什么要离开他,众人皆曰不轻松,维老七打马虎眼,老七还是向着张的。
13张麻子多聪明睿智的一个人,这时候他已经明白师爷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他又不愿是这个结果,所以才会骑着白马在铁路上亲自验证,虽然火车开的飞快他还是一眼认出了黄四郎,所以打马赶上,这才有让子弹飞3--张麻子血溅上海滩。
14黄四郎明白郭旅长一来就会知道他吃里爬外,派人假扮张麻子盗取烟土,因为老百姓拿的钱太多了,超出黄四郎应得的那一份,虽然他是那个大腿。黄明白他的腿这回事真的断了,所以就和老三老四老五花姐他们去第六个县上任上海浦东县。
15. 刚开始和最后的 马拉着火车,可以理解成“马列”,马列来到鹅城,又走了,去哪儿了呢,去了上海,去那干啥大家都应该知道了,呵呵。
最后要说让子弹飞的确是姜文神作,在下佩服!!!
拍个虎虎生风,拍个一日千里,拍个恍若隔世!
仍然有浪漫的想象、癫狂的审美、极致的表演,然而姜文这次说,他要让所有人都看懂,于是他不放过对任何细枝末节的解释。当彪悍的人生开始解释,所以,情怀没了,诗意没了,理所当然。难道所有导演的审美都要假装去迎合观众而连带着水准一起拉低?好吧,那市场胜利了,这下子都能看懂,都能笑了。
姜文这种黑色幽默式搞笑时不时会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这部尤甚。
并不是所说的那么出色,被过誉了。横向比很棒,纵向比是姜文几部作品中最差的
要是姜文拍完这部电影就宣布退休,他会被封神。
“有人问中国最伟大的人是谁?人民说是他,他说是人民。正确答案是人民,但他若不曾出现,是不会有这个答案的。”
这个电影很好玩,重复看会发现很多隐藏线索,麻将面具也很有意思,最后还有惊喜,挺好看的
姜文玩出来的电影,从头到尾都很放松,或者是太放松了,节奏总有点怪,有些情节也太儿戏。对白也不好,细节不如《鬼子来了》那么智慧,即便如此,这仍然是今年华语片最棒的。或者只能怪剩下那些太面货。请千万一定尽量降低期待。重看一遍,感觉这片舞台味真重啊。
姜文说,我想站着把钱挣了。他做到了。结尾处的那句 没有你,对我很重要。怎么解读都不为过。
说姜文用力过猛的 那只能说明您受功不够 受用不起!
意图是宏大的,娱乐性十足;但影片的节奏与细节处理都十分毛躁,多处糙而欠缺章法,执行上眼高手低。3.5星。
20210315改五星,当年是真的没看懂,很隐晦,现在回看越来越觉得我不适合生活在现在这社会上了。哦对,为什么回看?因为发现现在很多社会事件拿里面的对白都可以解释。。。。
男性色彩过于浓烈,女性全沦为扁平的符号。多处段落过于刻意,不加节制。舞台化气息太重,电影化手法较弱。所谓政治隐喻也欠缺力度。姜文由于[鬼子来了]输给[黑暗中的舞者]就对冯提尔怀恨在心,03戛纳利用评委身份公报私仇抵制[狗镇],斥其为"哗众取宠",结果自己后来拍的片质量比之差远了。(6.5/10)
谁赢他们帮谁,但是他们不明白,他们帮谁,谁就赢。人类不感谢罗辑,同样的,人民也不感激牧之。
牛着逼!
开篇大四喜,尾声单钓将;麻筒子连七对,汤混子全不靠,四万字无番和;大三元影帝,清一色男配,花牌周韵,自摸姜文。
三四年前看的,只记得全班人一起笑得跟傻子一样,挺不错的电影
承认爆米花式的好看不行么?别分析政治隐喻了不如去分析下百年孤独更给力。这次是冯小刚式的姜文,不是国产大师不是救世主,他是凡客。。。
行了,装逼一次,继段奕宏,姜文再一次满足了我对男人所有的幻想。操,嫉妒周韵。
“走路不要太快,会扯着蛋。”这是一部溢满荷尔蒙的火药桶,这是一部会带来核动力反应的影片,震撼所有人,并且持续许久。130分钟的影片满是高潮,全场观众从头沸腾到结尾,不断的笑声、不断的掌声。无论哪个演员都表现的十分出彩,台词幽默精致,结构紧凑、首尾呼应,唯独缺少一丝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