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一开始是听谁说的,艺术家都是孤独的。 他们就是那种即使身处在最喧闹的街区也能感受到“人生本就孤独”的人群。 《漫画一生》我看到了自己曾追过的漫画的作者——寂地。 她的《my way》曾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学生时代的懵懂夜晚。 其实看过她作品的人应该都能明白她作品中自带的那种“孤独又温暖”的质感。 孤身一人走天下的主人公,形色缤纷的外界因素,温暖治愈的画面基调...... 就是那种非常容易让人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风格。 赏作识人,我想隐藏在她极具特点的作品之下,这位作者也一定有一颗孤独又温暖的内心。 听她慢慢叙述着自己的内心所想,会发现也确实是这样的。 谈到自己本应引以为豪的大热作品,她却显得风轻云淡。 因为在她看来,她不过是在以另一种方式记录着自己的青春。 而这份原本私人的纪录,却幸运地得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关注和喜爱。 受父母离异的家庭环境影响,她从小就经常搬家、换城市。 她说自己“心里住着一个流浪汉”。 但很幸运的,这个“流浪汉”如今收获了自己的温暖家庭。 谈及曾一起并肩同行过的朋友们,她感慨万千。 为那些才华横溢却生不逢时的人惋惜,为那些草草结束了一生的人悲伤。 那一刻在镜头前崩溃落泪的她,大概感受了内心深处那份最沉重的孤独吧。 但艺术就是残忍的,正是这份对孤独的敏感,让他们的作品得以闪闪发光。 和寂地相比,波罗油还稍显年轻。 目前的她还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她仍坚守着自己的漫画梦想。 因为年轻,她可以不用去考虑很多现实问题,专心的享受当下的心灵满足。 当她的签约平台倒闭之后,她也曾想过回家,但对于她来说,似乎那不是最优选。 艺术工作者都是孤独的,但孤独和孤独之间却大不相同。 最后,她选择来到这样一个乌托邦,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抱团孤独”。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绝对独立的个体,但他们需要“知道这世上有很多人跟自己一样”带来的那种安全感和归属感。 其实这世上,每个人都生来孤独。 但不同的是,有些人被孤独所打倒,被孤独所裹挟。 而有些人,却努力把这种孤独变成了另一种美好。
虽然我看过的漫画算不上多,但我真心觉得创作漫画、钟情漫画的这样一群人,都是极具生活热情的人。在她们的身上,我看到了那种欣欣向荣的生活态度,我看到了有梦可追那种跃跃欲试的冲劲,我看到了理想于前带来的那种满腔热血的状态。 经过了前三集的铺垫,再到了第四集作了一个连贯的总结,我们认识了这样一群醉心漫画的年轻人。他们之中有的是创作者、有的是制作者、有的是“改革者”、有的是追随者,是漫画事业把他们聚到了一起,成为了一群有梦想的、超酷的人。 漫画、动画、漫改到漫剧,在这群人的精心打磨下,漫画一直在迸发出无尽的全新动能。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得以看到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好故事。在我们这群外行人看来,漫画也许是很简单的东西,描描画画而已。但实际看了这四集内容之后会发现,漫画这个行业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丰富的多。 从小的面来说,一部作品,从基本构思、故事设定、人物刻画、脚本编写到分镜设定、画风确定再到正式制作的描线、精细化处理、上色,再到最后的审核、发布、连载......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极度认真的对待。从大的面来说,一部成型的作品,需要确定准确的道路,从画作本身,衍生出多种形态,让更多人得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关注到它。从漫画到动画,甚至到改编真人剧,每一种全新的姿态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不知不觉间,一部作品就已经串联起了多个专业领域。漫画不仅仅是画,漫画是一项拥有巨大能量的事业。 对于这样一群漫画人来说,他们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革命”,让漫画行业时刻不停歇的前进。他们的目标,是让国漫越来越好,让国漫越来越有力量。 说真的,学生时代喜欢过漫画,但后来步入社会就觉得自己不应该再那么“幼稚”了。直到前几年看到了几部极具现实意义的漫画作品后顿觉惊艳,原来现在的漫画行业,早已不是十几年前我所接触到的样子。感谢有这样一群人始终在坚持,让我们自己的漫画事业,一直在变得越来越赞。让我们这群成年人,始终有一个享受“成年童话”的可能。
一部以漫画为主题的纪录片,记录下形形色色漫画家,以及漫画公司的发展生存现状,以展望中国的漫画行业。影片采访了包括一些坚守在漫画岗位十几年的漫画家和一些新生代力量以及面对流媒体互联网时代寻求创新,以支撑行业创新发展的“快看”公司。
该纪录片采取对仗的方式,第一集出镜的三位中年漫画家:祝耕夫、丁冰、肖新宇。他们出道多年,已经有连载代表作。属于漫画行业的中坚力量。第二集是两位年轻的创作者果果和青青,对比了其不同的生活经历以及人生理念,以及对漫画的热爱与坚持。第三集将镜头对准了寂地、菠萝油。集中探讨了个人风格与大众喜好孰轻孰重以及时代与机遇等命题。最后一集则以行业的代表:一个公司运作和创新作为压轴。
总体上影片的核心有三:一是漫画家的个人经历对作品的影响与渗透;二是漫画家对创作的热爱以及生存困境;三、互联网时代下流媒体对漫画行业的影响以及传统漫画公司应对策略。三个核心层层递进,不得不说流媒体时代下的中国动画创作都在一个艰难的转型期。
上学的时候,真的有被寂地的V先生狠狠温暖治愈过。记得那些茫然不知前路的日子里,那些上课开小差的时光里,每每看到V先生,都能感受到被理解的那种安全感。原来他的创作者,也有着和我差不多的困顿期。 在第三集镜头下,已经在漫画领域小有成就的寂地,和刚刚开始打拼仍有些迷茫的波罗油,看似是两种状态,实则有很多相似之处。同为女性她们活的肆意而潇洒,内心坚定的知道自己想要是什么,能做的又有什么。 听寂地谈论《my way》7部曲一路走来她心态的不断变化,能清晰感受到她半生走来的心路历程。第一本书中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对于世界产生无限幻想,关于恋爱、关于情感的浅见,显得浪漫而美好。第二本书时她遭遇了至亲离世,对人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理解。到了第三本、第四本书时,“低谷之人”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春暖花开”,一切都开始渐渐温暖明朗起来。直到最后三本,她似乎又在幻想、失去、得到之外,重走回了一种迷茫状态。而这样一个具体的成长过程和心态转换过程,我想也一定是年轻的波罗油接下来终将经历的。 年轻的波罗油染着一头炸眼的蓝色头发,她爱画画、爱滑板、爱交朋友,属于年轻人的一切特性她都具备。在经历了平台倒闭之后,她不得已草草结束了自己的一部作品,转而投身到一个全是同道中人的绘画乌托邦——轻雾空间,享受着“群居”带给自己的那份归属感。现在的她可能还找不到清晰的前路,偶尔会焦虑,甚至偶尔会抑郁。但是即便成功成熟如寂地,也一定是从这样的一种状态中走过来的。最起码现在波罗油,还能明确的知道自己是属于漫画的,自己是注定要继续画下去的。而只要拥有这样坚定的信念,我想她成为下一个寂地,也一定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一集给我的观感很神奇,围绕着两个女性漫画家,缓缓道出她们的不同经历与心态。就像穿梭在两个平行时空中,年轻的她与成熟的她,在互相映射。我想有梦想做帆,每一个波罗油都一定能很快的找到快速前进的方向。
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每个周最期待的就是冲去报亭买到最新一期的漫画期刊,然后如获至宝地捧回教室,自己看完了还要和好朋友们传阅交换,那段被漫画支配的快乐时光,是一辈子也忘不掉的美好。
后来长大了,步入社会了,看漫画的时间变得少了很多,但是偶尔在网络上看到有意思的作品,还是会驻足很久,而如今吸引我的,已经从漫画本身变成了故事本身。
《漫画一生》这部纪录片很有意思,看似花哨虚幻的漫画开头,内容却是真实到不能更真实的漫画作者的日常生活。第一集中祝耕夫、丁冰、肖新宇三位创作者,分别隶属于三个不同的“漫画门派”——恐怖漫画、少女漫画、搞笑漫画。
类别清晰,但我们不难在剧集中看出他们本人和作品之间却有着很有趣的“反差萌”。靠《人类进化论》成功出圈的祝耕夫,作品诡谲惊悚,但本人却无比温和柔软。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温柔的妻子,一个可爱的孩子,镜头每每给到他总是一抹挥之不去的温润的微笑。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画出了人性最黑暗也最有温度的一面,让很多人被戳中内心。
凭借多部少女漫画在圈内站住脚的“周更”作者丁冰,笔下的作品大多充满梦幻色彩,但静观她本人,却是个无比沉静,也能看透现实的智者模样。她曾为了找寻自己的价值而去日本静心三年,又在顿悟后回归“母星”重新开始,她的每一项选择,都是思忖再三、认真考量后的决定,而如今的她也在坚定地过着自己选择的生活。
机缘巧合下靠搞笑漫画《绝顶》在圈内站稳脚跟的肖新宇,私下里按他自己的话说却是个“不会搞笑的人”。他的作品里有各种天马行空的笑料,都是他日积月累记在手机备忘录里的梗,而他本人,一面眼看着自己的作品成功出书、做成动画、漫改成网剧,另一面却也在隐隐担心有一天“梗用完了”怎么办......就像喜剧演员大多私下寡言一样,肖新宇私底下也是略显拘禁的性格,但就是这样一个大男人,却为无数人提供了N多笑料。
其实漫画和人生是一种相互映照的关系。对于这三位作者来说,笔下的漫画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弥补了他们生活中的空白面。在他们的笔下,内心深处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被激发出来,虽然看似“反差”,但我想正是这些漫画作品,丰满了他们的人生。
漫画一生,一生漫画,这群热爱漫画的漫画家们,把自己的热爱当做一生践行的梦想。一生,轻描淡写的坚定,却非常有力!
属于一个成年人的崩溃瞬间,你心中都有哪些“名场面”?至亲离世、开口借钱、情场失意、职场落魄......细细数来,有太多情绪足以让一个成年人崩溃。但在最新一集的《漫画一生》里,我在《my way》作者寂地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很“特别”的崩溃,而这种崩溃,在我看来是来自于一种深刻而巨大的孤独感。 前一刻她还在侃侃而谈自己的新作,说着《欠你的耳光》里主角的心路历程,讲述着他因为自己热爱的东西而成功成名后,却顿感才思枯竭,继而目睹着曾经并肩前行的人们一个个转换赛道或是中途离席,一种强烈的失落与孤独感轰然来袭......说着说着,不知从哪一个字眼开始,这就变成了寂地的一番自我告白。 她一边笑着说自己当时写这个故事的时候一边写一边哭,另一边又笑着笑着就忍不住泪崩。她眼中含泪笑着说自己是怎么回事,沉静几秒过后她决定继续讲述。说起那些曾经和自己一起画画的朋友,他们之中有些人已经变了,有些人已经死了,有些人已经被社会腐蚀了,还有一些人明明很有才华却生不逢时被人逐渐淡忘......说到这些的时候,她眼神中的落寞掩饰不住。强大的孤独悲伤感扑面袭来,那种同时出发却失散半途的感觉足以令一个成年人崩溃。但是这种崩溃只是短暂的,下一刻,我们一定还是会整装再出发。 如果说寂地正在感受着属于成年人的那份“孤独感”,那么与她相对的,菠萝油就正在享受着这个时代年轻同道人的相互陪伴。在平台倒闭之后她来到了轻雾空间,这个聚集了众多同龄同喜好年轻人的地方,给与了她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也许现在的她还感受不到属于寂地的那种孤独感,也或许多年后她也会经历同样的心路历程。但起码在目前看来,她曾拥有过这份热闹的欢愉,也许这就已经足够了。 其实孤独和满足都是一种相对的感受,因为曾经拥有过美好的陪伴,所以会在失去后感到孤独。但人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我们能做的,或许也只有拥有时珍惜满足,失去后独自成长吧。
听了咸柠七的播客之后,看了纪录片。
我本身是没正儿八经的看过漫画的,只是听到周围的人推荐过。所以,借机了解一下这个我很陌生的创作行业。
纪录片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创作者,有已经很有名望,作品已经走红的,也有相对名声较小的创作者。这样的对比,其实更容易让观众感受到创作的魅力。
在餐饮业工作赚生活费的青青,四年的坚持,想创作出真实的漫画,去除那些悬浮于生活的内容,谈到自己身处底层的云淡风轻。她依旧创作,生活可能依旧拮据,但是内心应该是充盈的,带着这份充盈足以给原本苦涩的生活加点甜头。
漫画家祝耕夫说他最幸运的遇到他妻子,可能的话希望自己把时间多给家庭。我本身是恐婚恐育的,但是他们的存在让我更清楚的明白,只要遇到可以自如做自己的人,何尝不是很幸运。
寂地谈到她朋友的经历,不仅掩面而泣。漫画创作是孤独的,也是未知的,直到现在也并没有迎来属于漫画的时代。但是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创作者依旧用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拥有很亮眼发色的菠萝油,笑着说自己签的平台倒闭了,所以只能缩内容。然后,她去了新的工作室,开始新的创作。她说不想研究市场,想为跟她一样的人创作属于他们的内容。
会rap,有综艺梦的漫画家果果,在漫画里探讨意识,在音乐中表达,这背后沉淀了很多思考。
肖新宇很开心自己的作品被改编,但同时跟导演讨论的时候觉得些许羞耻。这里真的好真实。他还谈到比自己稍大的创作者不喜欢现在的画风,没办法签约的苦恼。
丁冰会精确计算自己的创作时间,完成连载后会休息一段时间。
在纪录片下,都是活生生的真实的漫画家。他们的困惑,他们的情绪波动,他们的真实处境。至少我有被感染到。属于漫画的时代不知道何时才能到达,但是仍有创作者的不断坚持。
从四年级入宅买了14年《漫友》,到13年开始一边在三次元搬砖,一边跨到acg圈追星爱好边工作,意外莫名有一种看着这个圈子长大的老母亲心态,工作和生活在2.5的边界日常横跳,感觉真是非常微妙。前几年开始就一直想做个国内《重版出来!》和《食梦者》,讲漫画家或者动漫圈的职业剧,结果总是碰壁被说太小众,甚至听说有人买了重版版权改编,居然开发思路是把漫画改成了图书出版,我就只能苦笑…… 必须说b纪录片团队好样的,在继宠物医院和民警之后又把我想看想做的另一个题材给拍了~~第一集已经开播,追起来。(国产职业剧企划选题就继续家长里短狗血恋爱吧,至少真的养活了一大批吐槽区的up主)
自带话题性的内容能拍成如此苍白,能不能参考一下《青春变形记》的纪录片,纪录片不等于可以戏剧摆烂啊····
第一集讲了三个漫画作者的工作和生活,他们严格意义上都还是在攀登求索的过程,有人作品已经被改编,有人在追寻现实生活的幸福,有人在困顿之后一直在寻求自我突破。艺术创作大抵是相通的,但每个人的角度不同,大可不必一定要有精巧的结构或者发人深省的金句。展现中国漫画作者在题材上本身就值得嘉许了。
热泪盈眶 对爱好和工作保持热爱吧 对生活也是一样
陈安妮的照片比人好看
寂地的绘本曾经创造了历史,曾经也陪我度过了一段灰暗的日子,如果这个世界上只剩一个人喜欢她,那个人应该是我吧。
鼓励下题材吧,活太糙了,最接近漫勉的居然是第一集,涉及专业的东西基本没有,什么都想聊一点又讲不透彻,很口水。
片名取的不对。内容比较泛泛。第四集算有个主题了。
第一集剪得太碎了,一个漫画家还没讲几句就切到下一个漫画家,来来回回就觉得缺乏重心,只是很肤浅地描绘漫画家的生态环境罢了。
b站就可以看,还是免费的。
看了第一集,群像拼盘,泛泛而谈,欠缺深度,甚至连他们怎么走上漫画之路都没讲清楚,40分钟穿插三个人的故事,感觉编导有点贪婪。第一集定下的基调,后面估计也不会有什么突破了。第二集:把所有的赞美都献给坚持创作的人!剪辑还是一如既往地飘忽跳跃。第四集:绕了一大圈,陈安妮是在给自己的公司打广告?能给漫画家交社保,挺好~
一支画笔,一腔热血,漫画一生,理想一生。
你一生都在用镜头记录别人的生活。我一生都在品尝各种别人做的美食。他一生都在用笔画出一个又一个故事。
漫画家们的日常,撇开知名漫画家这个身份后,都是普通人,没什么记忆点。但是作品都种草了。
国漫产业链全是被腾讯玩明白了
还是很“夹带私货”的纪录片,很业余得纪录片。对祝耕夫印象尤其深刻,他的作品我从高中开始接触,人物立体,故事深刻。后来听说作品被举报,觉得很可惜,我们应该允许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冲击的作品存在,因为一个作品再黑暗也不可能比过现实。而且作品被举报一事,让我想起来我许许多多喜欢看的漫画作品因为题材原因无法出版,这对想让自己作品出版的作者很悲哀,一个喜欢收集自己喜爱作品纸质版的人很悲哀,对整个社会或者说第九艺术都很悲哀。果然,最后一集回到根本目的:宣传平台。所以这个纪录片完全没有在认真的讲漫画和漫画创作者的。
漫画创作者的日常记录,以朋友视角旁观生活,如闲谈般轻松,却也因此少了一些聚焦和深度。
拍得太差了,浪费这么好的题材。
像是拍了几个零碎的生活vlog
期待很久的片子。有句话:漫画的世界是一片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