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家乡的电影,一定要支持下啊~
本来今天要去看,可是这边万达(西安)只安排有早上10点的场次,太早了吧!!明早去看!希望家乡电影给力啊!
2 ) 《乌鲁木齐的天空》感
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在火车站或飞机场,这个名字是家的声音,安全又熟悉,在新闻中它是危险和不确定,在史料中它被叫做迪化(启迪和教化)。时值今日,看此部电影追忆怀念乌鲁木齐过去的民族关系,欣赏本片山寨致命ID的海报,琢磨那些被强调的或被省略的,真有种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
场景
电影中熟悉的街景画面让很多乌鲁木齐人感到兴奋,但是全片下来几乎总是美美百货,海德酒店等地,而且片中人物总是如同穿梭如意门一般来回这两个地点,连怪老头刘沛遛弯的地方也是美美,一个在艺术学院生活工作的老头不开车跨越N站来到美美散步真是很不合常理,最荒谬的是茹仙古丽开着车只说了一句话的功夫,又跨越N站从海德到了美美,似乎乌市只有这两地能看了,其他地儿都太不够档次,土得掉渣。发展的力量真是庞大到足以扭曲和统一美学思想,即只有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是美的,好的,凸显着现代化的坚挺和刚硬。
到底是谁?——
电影中甜水巷的几户人家友好和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状态的确是让人羡慕和神往,唯一的争论和矛盾只有后来刘沛一生的疑问——到底是谁把他送进了劳改营?一个政治运动的年代,一个小女孩无心的错误,导向性地告诉观众,这件事没有谁对谁错,时代造就了一些悲剧,那就让它去吧。刘沛不过失去了右手,那些失去生命和尊严的,不在本片讨论内容之列。刘沛的疑问到片尾也没有得到解答,就像这个国度许许多多的其他问题一样泥牛入海。电影最后的晚宴里,众人再度表达了大家一起美好和谐生活的愿望“好好过日子”(live a better life),刘沛也似乎回心转意,和老伴和好如初,与昔日的各族邻居们共同登上红山,发出老年康乐的和谐笑声,whatever啦。
语言
以我对很多当年扎根建设新疆的老人们的认识,他们一般通晓维吾尔语或哈萨克语,有些人甚至说得比我要好。电影所描绘的六十年代,融洽和睦如一家人的甜水巷邻里们,族际共通语是100%纯正的汉语,无口音,无语码转换,无借词。生活在乌鲁木齐一辈子的如云,见到老邻居不过仅仅说了一句yahximisiz(维语“你好”),今天很多人就是不生活在英语国家你也不只会说一句hello吧?
刻板印象
这个院子真的很诡异,刚刚好有新疆5个人口比重较大的族,汉、蒙、维、哈、回(五个代表?),各自戴着自己民族那些刻板印象符号,蒙古族憨厚实诚靠得住,维族做馕又大男子,哈族善良好客又放牧,有个安静到只有一句台词的妻子,回族就是做生意,全场搞笑的任务就交给了他们,以小丑化的地方方言填充着电影的边边角角,那么汉族呢?汉族为什么没有这些符号了呢?
平生第一次观看有关家乡的电影,很当真,请原谅。
好看
抄袭 然后。。。
值得关注的进步!
大家住在一起,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不求回报,像一家人一样。茜玲娜依好漂亮。曹曦文很适合演这种角色,看过她演的走路上学 (2009)。画人体是流氓罪,要抓起来。1997年修订的刑法将原流氓罪取消,而将其分解为强制猥亵罪、猥亵儿童罪、聚众淫乱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等罪。
名族大融合的主旋律影片,五分。
台词没弄好。演技也不行。
真心不错【电影资料馆】
内容饱满,十分值得新疆人一看。
海报是抄袭 致命ID鉴定完毕。
山在变 水在变 世界在变 但邻里之间 人们之间的情谊并没有随着的时间的迁移而改变 这份感情与日俱增 同时代共进 这份厚重的情怀是本片给我最大的感受 电影以小见大 通过展现乌鲁木齐近半个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 真实再现了新疆各民族之间真情和友谊 欢笑的背后是感动 这份感动强烈的撼动了我内心 值得看
错过了前二十分钟,后面觉得还不错的。。
极为一般,于滨和曹曦文表现尚可
传统制片厂的献礼主旋律情节剧,虽然偏居一隅的本土导演依旧停留在第四代的视听语言水平上,但不能否认的是本片的亮点,例如对六十年代反右、劳改、社会主义再教育的反思,突出人性与美的追求。如果没有主旋律的约束,兴许探讨特殊年代人性纠缠会更加深刻。但无奈的是,没有人来解决历史的问题,永远。
尤其用新疆口音说出来歹歹的笑死人啦哈哈哈哈
乌鲁木齐人点个赞,拍的不错很感人的故事
故事,一般吧,没有惊喜但也没发现什么槽点。新疆是西藏之后又一个让我心生向往的地方,总的来说很喜欢。
这样一部讲述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人的情感和人性撞击的片子,在当下中国电影界,是罕见和难能可贵的。文革、30多年的时代穿越,还有乌鲁木齐的异域风景和一群鲜活的人物,最重要的是,讲述了一个信得过的感人故事~中国人心中那种被遗忘的乡邻情怀以及在政治背景下对人性的反思也都给影片增添了色彩~
配乐好评 画面好评
神马啊这海报==好像致命ID
情节一般,但是乌鲁木齐很霸气有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