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将人之求生本能展现给大家,况且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飞机失事的空难令我们谈虎色变,惨烈的死状总是使我们更加畏惧。而安第斯空难中的幸存者,活下来才是苦难的开始。
1,环境。安第斯山脉,况且正值冬季,白雪皑皑气温极端低至零下四十度,如何度过这漫长的严寒天气即为一大考验,伴随而来的还有氧气稀薄,紫外线直射等等困难,常人无法想象;
2,饥饿。也是这场空难令世人瞩目的一大因素——吃人充饥。有什么办法呢,挑战人类道德的底线,但当有着求生活下去的信念感时,这又有什么所谓呢?
3,领导。一开始有队长冷静指导,不抛弃不放弃,平均分配事物充饥并持续鼓励大家。但当听到政府放弃救援时,强烈的队长责任感但大家却毫无进展时,最终击溃了队长。而后续又有人站了出来,稳定军心,以身作则带头出发翻越崇山峻岭寻找生的一丝转机。不得不说,群龙无首,没有一个领导终究是一盘散沙。
坠机后,飞机前半部分从雪山上滑行下来,能够有人生存下来,已经是奇迹了。
在发生灾难后,要第一时间确认人员伤亡情况,要有基础的医疗知识,保持相对的冷静,确定现有资源,明确想要做的事情,保持理想,有效控制局面。获取活下去的机会。同时,要有人能够配合照顾轻症病人。
1.拥有活下去的信念很重要,要保有期待。
2.当我们还有家人需要守护时,就会有巨大的活下去的勇气。
3.绝境时,善良的人也会为了求生,作出自己平时绝对不会做的事情,因为只有活下去,才有其他可言。例如吃人肉,当看到为了活下去,开始吃同伴的尸体,真的很难受。
4.领袖往往比我们有权利、有渠道知道更多的消息,选择性的公开,有助于稳定局面;全部公开,需要巨大的勇气,但有助于团队全力投入,有助于人民当家做主。
5.团队能够给予已有的信任,产生更多的可能。
《我们要活着回去》,又译《天劫余生》。8分。
弗兰克·马歇尔导演,伊桑·霍克、文森特·斯帕诺主演作品,改编自英国作家皮尔斯·保罗·里德的报告文学《活着:安第斯幸存者的故事》。
自然毋庸置疑力荐,因它拷问的不是生活,而是如何残酷的生存。
一支乌拉圭橄榄球队包机飞往智利参加比赛,由于飞行员的失误,导致失事坠落在安第斯山脉上,机组45人,11人当场遇难。
在慌乱抢救回过神后,摆在活着的人面前的问题更加难受——等待救援,及如何活下去。很遗憾的是,安第斯山脉错综复杂,高峰常年积雪,搜救队在10来天后即宣布终止搜救。于是在吃完仅有的食物后,每个人都会问,还可以吃什么?
这部影片曾经在西方基督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和讨论,关于人的肉体和灵魂的拷问,关于生存伦理的拷问。
影片的故事虽然很残酷,但它更多的还是传播了人性的光辉和温暖,以及生存的坚毅与力量。
影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是1972年发生在安第斯山脉上的空难事件。电影本身拍的好坏如何暂放一旁,想说说我看了这个故事后的一些感触。
如果抽离到很远处去看,发生的事就是一些人被困在雪山上,吃了两个多月的人肉,后终于摆脱困境得以重返家园。然而显然,这个视角是拉远到了视万物为刍狗的程度了,于具体的个人来说,事情绝不是那么简单。
两个多月的时间呐!如果这群人不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我很怀疑结果是否还会是这样。年轻人可能生存技能累积的不是很多,但他们的优势是思想上的道德负担也少,不然怎能跨过“适应现实”那一关,把死去的人的尸体看作是果腹的食物呢?
此外,也得益于他们的尚且无知,才能鼓动起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前方。依然,两个多月的时间呐!有常识的人都可判断,那种情况下生存有否成功的可能,“聪明人”早就不会抱任何希望了。但是,人的勇气就像精神上的火焰,火焰在时还有一息尚存,熄灭后怕就只剩下速速死去了。
所以,这个奇迹事件能够发生的根本,就在于人的无知和无畏吧!这样想来讲真不但没有给予我信心,反倒生出了些无奈和无力感。
旁观这个故事,很容易就会和我们的当下联系起来。从某方面来说,我们也是同样的身处某种“绝境”之中。
怀抱希望很重要,但是寄托于他人来救我们,可能很快希望就会滑落变成幻想,让人无法行动又不敢认清现实。
我们是需要看见现实的,知道自己现在在哪儿,处境如何,然后就能相应的做些什么。但是,这样也很容易立刻就陷入绝望和恐慌不是吗!事实是食物根本不足以分配,眼前横亘着的只有死亡。有的人承受不住现实疯掉了,有的人很快被现实的真相震慑而丧失了斗志。
那么,就需要信仰吧!那一次次暴风夜里的祈祷,真的能够显著安抚每个人的情绪。于是就见到,人们开始平静的缩在飞机残骸的角落里,哪怕这里明明没有物资、充满危险,但还是不敢离开,任由被信仰麻醉后微醺的苟活在虚假的“舒适区”里。
真的能带着信念的,行动起来,走出去,为救当下而主动的走向未知和死亡的人,是勇者,是幸运的,却也是极少有的。
对比我们眼下的“绝境”,我觉得此时我们更多的都还卡在放不下思想包袱上。前路漫漫,务必要守好自己心里的火呀!
一开场几乎就是没什么悬念的坠机。然后幸存者二十多在大冰雪地存活下去。最绝望的应该是看着朋友们一个个死掉,这个时候已经无能为力甚至有点麻木了。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是自己。寒冷,饥饿,以及没了被援救的希望。很多电影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这也是让人为之触动的地方。现实甚至比电影更加魔幻和残酷,绝境之中少一点意志力根本都活不下去啊。
看这个剧的时候我一度想起马航,对马航消失的阴谋论从来没有停过。什么军事演习,什么被发现了基于某些机密被“超级大佬组织”压下来了。不得而知。但如果当时他们也像这样,坠机在某个死角,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被放弃搜救,没有水和粮食,生存环境,一个个死掉,那就真的是“等死”。
第一眼看到《天劫余生》,就知道这是一个冰天雪地的灾难片,而“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便更加让人好奇,好奇这样的天际冰原之下,究竟怎么做,才能生存下来,好奇心,在入目的第一瞬被成功勾起。
意外,往往毫无征兆,飞机初坠之前,机舱里完全一派欢乐,爱运动的小伙子们那洋溢的激情和欢乐,很有感染力,随着意外的发生,大家情绪的变化,很能让人感到空气中的紧张,这种短时间里出现的前后对比,让作为观众的我,也能很快进入到剧情中。
坠机后,有秩序的救援让人感觉到这是一只虽然突遇灾难,但是精神未崩的团队,而既然还是一个团队,团队的领导就有话语权,在这段时间,队长以威信领导着大家,但他能做的,也只是等待救援,而当这个希望破灭,他精神的崩溃,可以说将剧情带到了一个高潮,当领头羊不能领头了,谁该是下一个王者?
在灾难中“有用”的人,约什·汉密尔顿饰演的医学生小卡,在坠机后的一次次为大家服务中,建立着自己的威信,人们,或许不仅是在陷入泥沼时,会对“有用”的人更加信任,但一直默默服务于人的他,在生存还是死亡这个世纪难题面前,任然无法抉择,这和我们常见的主角不一样,主角都该是无所不能的,当困难在小卡这里寻不到答案时,命运的罗盘指向了曾经一度昏迷,醒来后发现母亲去世,妹妹病重后又离世的南多身上。
南多提出食用去世同伴的尸体,来解决饥饿带来的衰弱和死亡,但对于有着宗教信仰的众人,这可能意味着背叛和下地狱,但生死面前,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讲,一个个的屈服和妥协,让我慢慢意识到那句“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你想要捍守文明,捍守宗教,捍守你心中的天堂,行,如果你愿意为之去死,那么,轻便,如果你还想活着,就先做个茹毛饮血的人,哪怕原始得远离了文明,至少你还活着。对于一群片头还在想着世俗快乐的热血青年,死亡、饥饿、对信仰的考验,对人性的挑战,像寒风一样瞬间扑面,除了活着,还能作何选择。
影片有两次主角光环的位移,劫难初始,球队队长的原始威信,帮助这只队伍建立秩序,当他的希望破灭,小卡便带着大家活下去,而当大家面临没有食物只能等死的局面时,主角光环再次位移,南多强烈的求生欲,让他成为了影片的主角,也成为了人生的赢家。
对于人生,我们总是有很多的期待,但是如果深处绝境,毫无被救的希望,再加上没有食物,究竟有着怎样的毅力和信念,才能绝境逢生?如果是我,我怕我做不到。
有时候,主角,可能并没有惊人的光环,只是个生活中的无名小卒,但是,当他拥有着坚定的信念,并勇于行动,可能全世界真的会给他让路。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多么脆弱、普通,但是,思想又赋予了人区别于万物的坚强。愿你我,都有一些坚强,可以好好地行走于世,热爱生活。
“你认为人类有灵魂吗?”“有!”“你认为人们死后,灵魂会离开肉体吗?”“当然”“那么,灵魂离开后的尸体,只是一堆肉,应该可以吃!”《天劫余生》台词,很强大的吃人肉逻辑,比鲁迅《药》华老栓吃人血馒头强大多了,同样是吃人肉喝人血的人,西方人先解决了道德问题,东方人总是在偷偷摸摸。以上并非批判,而是感慨良多。
吉他。野蜂飞舞。雪蛋糕。漫画还有内裤。小红鞋。以及,吃死尸,最先吃的应该是臀部。年轻的Ethan真好看,头发油腻腻的不洗都好看
虽然是二十多年的老片子,没有太多的特效,但看完还是足够震撼,毅力和信仰的力量有时候真的能够击退死亡。直升机的声音从远处逐渐清晰时,真是令人激动万分!
梅西雪山大冒险!1993年拍出这个,还不错了。真实程度没得说,但叙事和情节稍显平淡了点
豆瓣的译名还能再矫情点儿不!大多数人既失去信仰也失去信念,若非两三个还在不懈努力的人,他们根本就在坐以待毙。死亡面前,信仰算个屁。这一点,完全和刚看完的《人与神》不同。可电影根本没针对信仰,只针对信念。你啥都可以抛弃,就是不能抛弃活下去的信念。好吧,we die walking。
没什么奇崛的剧情,就是记录空难幸存者在雪山上挣扎求存,最大的挑战也就是吃人肉。可能他们是教徒所以各种扭捏痛苦,我们上去顶多生理不适作呕,心理上倒很容易想通的。细节不写实,衣着无多暴露皮肤也没啥冻伤,坠机过程特效也假。最后看到其实走没多远便森林还是蛮可惜的。和父看末片,悉横折前夜。
坠机、雪崩、分食人肉,在夜晚零下三四十度的恶劣天气下他们坚持了72天,他们说要死也要死在回去的路上,看到幸存者最后得救的时候,真的是热泪盈眶。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有些场面不够逼真,但足够抓住观众的眼球,没看过的一定要看看
那个背着死人肉翻阅了安第斯山脉的两个人,实在是厉害,信念和使命感救了他两,也救了大家.相较,意志不坚定的人真是脆弱啊
大半夜看这个也太恐怖了……以后坐飞机要多带点巧克力还有钱,但别带硬币,可以烧纸币来取暖。还好里面大多是男的,要全都是女的,估计一天下来没人能继续活着。
中间一度有些枯燥。但当结尾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声传来时,才明白这些枯燥和片中那些绝境中的困顿融为了一体,也只有这时,才让这场灾难有了更真实也更深入的体会。不知不觉,眼角竟有泪滴划过……
我希望你们都来看看这部电影,因为不同的人看,感想都不一样。信仰只能引导你,但抉择还是在你手里。一个朴实的求生故事。我并不觉得他们靠吃人肉活下来,就是多残忍的事,因为他们是吃已经死去的人,并不是为了生存而杀人,杀完去吃的,这个区别很大。站在道德上批判这些人的人,你们会怎么选择?
勉强及格。本片导演主要身份是制片人,和电影小子一代人一起成长。画面的胶片感很浓郁,全片基本是雪山的白背景,但看着并不单调。故事改编自一支乌拉圭球队坠机安第斯山求生的真实故事,细节营造充沛,起码在山上的这72天里,真的能感到他们生活留下的痕迹(机舱外的空地越来越黄,而且散落了些血淋淋的人体残肢)。剧情主线也算起伏有致:坠机、静待救援、吃人肉求存、雪崩、寻路直到获救,在每个事件里都填充了群体内成员的冲突合作与性格特征(虽然塑造人物整体上还是单薄),另外这群男孩身上有种中产式的优雅:弹起一根弦的吉他,注意仪容等等。这片子扔给观众的争议点就是吃人这件事了,片里是通过阐述上帝的旨意和用服从多数的友情来带过,但人体对饥饿的反应这个生理层面的角度缺失了,疯癫技师跟唯一中年乘客这俩角色也没起到拓宽主题的作用
不得不想到曼联的那次灾难
霍克先生好帅 话说总觉得一开始说话那个好像马尔科维奇君…… 2小时完全不觉得久啊~话说那翻山越岭二人组简直是英雄嘛,不知现实里的二人最终得到怎样的爱戴
半夜看这个电影,飞机翅膀掉了我好紧张,他们没有食物了我也好饿,他们开始吃人肉我开始恶心,他们遇到雪崩我心急如焚,他们用吉他燃火开玩笑说为什么没带大提琴我跟着笑,他们爬到山顶看到一望无际的高山我有点绝望,他们翻越了雪山看到草地并搬来了直升机举起了小红鞋我露出欣慰的微笑……
201频道刚放完,真实还原坠机事件,最后16个人在雪峰存活70天,他们早已吃完人类的食物。印象最深的是,面临绝境时,人的意志力差别如此之大,就像伊森寻路,爬上山巅看到的是远山后的希望,而同样面对此景,“南度”却绝望倒地。导演虽有刻意升华的意图,但不可否认,人和人的异同,大体如是
如果发生了糟糕的事情,请把我吃掉然后坚强地活下去,前提是你们要把我喂胖……梅西不是踢足球的么?还有结尾的时候我真担心伊桑千辛万苦的翻越了安第斯山,结果因为太兴奋而从直升机上掉下来。
2009.4.22.17:00...Ethan Hawke.93年的片子.真实的残酷.安第斯空难.45人.生还16人.他们坠机.他们遇雪崩.他们遇暴风雪.他们吃死人.他们被认为都死了.他们坚持了72天.他们要活着出去.他们说要死.也要死在路上...
信念
史上空难生还奇迹,太煎熬了,六、七十天,困锁安第斯山雪峰,眼看有些伙伴逐一死去,活着的人必须吃人肉活下来,在绝望中寻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