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中国影片
推荐《云下的日子》,这是我看过最好的一部影片!我以为它是以电影或是以文艺的形式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我们走过的道路的深刻描述和反思,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尽管影片最后还是回到了讴歌主旋律上,但是它却给了一个很当头棒喝般的提问:城市使我们失去了什么?在物质的追求的潮流中我们失去了什么?本来想写一篇影评的,但是一直忙,开了笔却始终没有时间,实际上,影片中每一句台词都极有深意,都会把你带入思考,真的!相信我,这是一部意义非凡的影片!
2 ) 这不是一部适合浮躁人看的片子
片子带给我的是质朴清新的。非现代高科技大片风格。老乡们,孩子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情都很真挚。总是有蓝蓝的天空,就像孩子心中对城市的憧憬和梦想。觉得自己离着特别远,但是梦想却又是很纯净清澈。像一冽清泉。两个孩子为了看城市,一路的经历,虽然在他们那单纯的心中一切都像蓝蓝的天空一样简单。遇到了好人。但是好人也有无奈。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片蓝天。
这种质朴总是带给我一种回不去的味道。
3 ) 大龙你开挂了吧~?!
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停停断断的看完了这部片。。
以下是个人拙见:
简单的说说这部片子还是有很多出彩的地方。。
孩子们对未知城市天真无暇的向往。。
大山的后面就是城市。就是希望。。
从孩子从解放军手里接过画册的时候。。城市。。这个陌生的概念在孩子心中撒上了萌芽。。。
恰恰是希望浇灌了它。。孕育了它。。
两个天真的孩子。。没有一丝杂念的。。坚强顽固的走了下去。。
还记得其中一个孩子说到。。“别往后看。。向前看。。前面就是城市”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偌大的城市竟然没有他俩的落脚点。。
我看到有人说这么评论的。。说这是一部喜剧片。。又或者是爱情片。。。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一部回忆题材片。。
然后随着剧情的推移。。到了结局。。你会慢慢发现。。这是一部反应祖国社会美好变迁的党员内部学习片。。。
好吧。。。出彩的地方是不少。。那接下来说说其他的。。。
以下内容均使用半咆哮体。。请谨慎观看。。
尼玛~~!海报整个张涵予啊~!!! 尼玛我以为是他主演。。原来始终是个打酱油的啊!!!完全就是借了人家大牌的东风啊。。。
尼玛啊。。。那莫名其妙的军用卡车就这么从大山中涌出来了啊~!?
看的实在是莫名其妙啊。。。
尼玛啊。。。 两个质朴的孩子。。背诵台词的时候能不能专业点啊。。背书啊。?? 这是尼玛的演电影啊。。能不能让人家完全本色化表演啊~!!
尼玛啊。。。两个山沟沟里的孩子居然能把小偷团伙的老大勾出来??
更离谱的是。。。老大还带着他俩乖乖的去买可爱的书包~!?
尼玛啊。。。更神的是。。两个完全没有见过市面的孩子。。居然能把被拐卖的失足妇女拯救出来。。然后在大山里玩起了BBQ。。食物是从哪变出来的啊???
尼玛啊。。。这片名也可以改成《神犬大龙》。。在山谷里就不幸遇难了。。后来福来说了一句。。没关系。。它会来找我们的。。果然没错!!万能的导演。最后真的让大龙神奇的出现在了孤儿收容所。。特别上网查了资料。。 那时候80年代兴义到贵阳。。是没有高速公路的。。神犬大龙要跑那么远的路。。尼玛速度至少要在80码啊。。所以弱弱的说一句。。大龙你开挂了吧!!!
尼玛啊。。。主角不是大龙太可惜了啊~!!! 最后也没有弄明白那卡车是怎么从路上杀出来的。。。哦。对了。。看到这一幕。。我有觉得。。影片名字可以改为《神犬救主》或者。。额。。《大龙的一生》。。(PS: 我肿么觉得最后大龙好像真的被卡车压死了。)
好吧。其实每部电影都有硬伤。。硬伤的多与少并不影响我们去欣赏整部片。。网上劈这部片的人很多。。但是又有几个真正在农村里呆过呢? 也许有的时候电影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电影。。没有经历过。。我没有权利说不。。虽然农村落后。但是我觉得那个时代的人活的有精神有骨气。。最后说一句。。对身边的动物都好一点吧。。也许它们就是你的前世。。你就是它们的转世。。在那云下的日子里。。就这么轻轻的诉说着昨日的情怀。今日的生活。。未来的憧憬。。。。
2010年8月25日
傍晚17点17分
4 ) 你在哪里迷了路?
卡车开进了村子,衣衫褴褛的孩子和从鞋里钻出的脚趾都是第一次见到车,听说城市。
强生扬着有城市图片的画报,来福攥着指北针。他们在画报里和向北的山外幻想着马路人群车辆和其它。
强生和来福决定翻过大山,去城市看看。带着大龙。
他们混进下一个村子吃饭时,迷蒙的听着分地改革,在电灯亮起来的时候遮住了眼睛。
他们救助崴脚的婆婆,在婆婆家见到了一年回一次家在城市工作了多年拿过十五年奖状的城市人。
他们碰见要去“下达京城七十二天”的晓娅。她抛弃自己的亲生女儿,不计代价的回到比贵阳要大一百倍的京城。火车开走后被丢下散落的相册里,在大山里灿烂微笑晓娅,终是被自己遗弃了。
来福和强生在城市里,拘谨而仓皇。他们不懂得如何过马路,不明白跑步之后得到的两块钱,不懂得拿到钥匙的人是否能回家。他们不明白城里人的规则。这里没有给他们准备饭。
来福决定留下,留在城市的孤儿院。强生要回家,回到简单的山村。
来福对强生说:“我们应该把名字换过来,我叫强生,勉强的活着。”
强生说:“不是勉强的活着,是坚强的活着。”
来福说:“把指北针给你,回去别迷路。”
强生把指北针塞给来福:“还是你拿着,城市更容易让人迷路。”
强生带着大龙,飞快的向来时的方向跑去。他要飞奔回家。
张涵予在里面说:这就是一夜成人的代价。
这个代价,是被小刀划破的腿,还是那件被划破的独一无二的风衣?
亦或是死在回家路上为了救强生的大龙?
还是义无反顾丢掉自己的晓娅?
镜头总是给那片稍稍有点蓝的天空,和那几朵闲散的云彩。
云下的日子里,有城市的,有山村的。
城市很大,大厦很高,立交桥很绕。转来转去,有人迷了路。
山村很小,路很泥泞。去外面要翻三座大山。跑来跑去,有人站在了山顶。
有人坚定的走完自己的路。有人忘掉出发的方向。
你把自己丢在了哪里呢?
疲惫的路上,奔波的时光里,还是最后抵达的终点?
PS:不喜欢结局,所以避而不谈。只看电影,不研究政治。亦不谈论。
5 ) 跟当下各种砸钱烂片相比,你们不觉得这部主旋律影片已经很有诚意了吗
看到最后半小时,我才开始想,这大概是部主旋律,并且猜中了这个简单化的结局。
片子很吸引人,本来就想趁吃饭看个轻松的都市喜剧片,点开一看是农村题材,本来有点失望,但风光很美,小演员演得很好,故事内容也够环环相扣,竟然一口气看完。
影片的取景和布景都不错,那些粮票、火车票,贵阳市容,让人怀念那个年代的城市。小时候不知道城市里有遣送站,到了03年广州还发生了无业大学生收容致死事件。作为所谓的城里人,即便有很多农村亲戚,也很难换位思考,去体会农村出生长大的人,对城市到底各自怀揣何种情结。
即便最后的主题升华地略显生硬,孩子们偶尔会牵强地说出大人话,可影片尽量做自然化处理的努力是可以感受到的。每当我觉得有点夸张的时候,片子马上就来一个注脚来解释前文,化解我的疑问。仔细回想一下,已经很久没看到这种全片看下来没有在心里暗骂主创的国片了,即使是看到结尾。王千源(竟然跟那个好诡辩的杜克女同名)最后出镜是个惊喜,他很适合这个角色。
6 ) 城市梦
大前天南宁出差的时候在QQ群共享里发现了这部电影,当时也没怎么注意就随意标注了一下,点击下载,无奈酒店网速太慢就关闭了。
前天在南昌时候酒店网速还是不错的,就点击了继续下载,半个小时就下载完了,不过没时间看。
昨天在南京时候看了一半,刚有点感觉,被同事叫去吃宵夜,回来时候夜已经深了,也就没接着看,就过去了。
今天到了徐州,谢绝了同事外出逛街的邀请,关在酒店房间打算把这部电影看完。
其实早先在豆瓣看过评分,评分很低。能让我决定看下去的就是因为那几句话“城市就是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很多汽车”
“将来想去城市吗?那就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了,就能进城了”
还有强生望着远去的汽车,吸了口汽车尾气说“我喜欢汽车的味道”
接下来在教室里显摆城市画报时候,代课老师说“这种地方不仅我们去过,连公社书记都没去过”然后话锋一转,老婆生孩子,学生们放假。
一句句熟悉的话语着了魔力把我拉回那些熟悉的童年岁月。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娃,对城市的向往是城市孩子无法想象的。就连汽车尾气的味道都是那么的好闻。第一次拿到那个叫做“车票”的时候是那么的惊奇!!
窗外吵闹的汽车喇叭声告诉我现在是在徐州。徐州,那可是我曾经心目中大大城市,就连商丘在我心中也是一个大都市。
这么多年,从鲁西南的一个农村娃,读书,高考。填志愿,上大学,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由于工作关系,飞来飞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济南、乌鲁木齐、哈尔滨··· ···数的着得城市,全都去过,读过,品味过了,以至于到现在对城市的无限憧憬变成了麻木无觉。
夜深了,准备材料,明天又要拜访客户,后天又要踏上行程赶往另外一个城市。
为了什么呢?
也许是儿时那个城市梦的延续吧。曾经只是想到达那个地方,看看那里的人,那里的街道,看看宽阔的街道,看看满街的汽车。后来曾学着易中天也开始慢慢地品味过每个城市的风土人情。一切过去之后,接下来呢?
电影的最后有人留在了城市,又回到了农村。有人回到了农村,又进入了城市。
我呢?
我的城市梦呢?
这也不是什么影评,和电影没多大关系,纯粹是自己的一点点怀旧吧。
这剧本本来是个可以拍成好片子的,竟然拍成了这样,挺惋惜的,想到是在天朝,也就释然了。
写到这里忽然有更多更多的话要说了,但不知所云了,下次有机会再说吧,
7 ) 评论云下的日子
大锅饭,中国倒退了多少年;知青上山下乡害了多少人,领导为了权力害了多少人;文革十年中国乱了,又害了多少人,我们对那个时代又了解多少,伤痕累累的中国。
一部纯伪文艺,往好里想,导演是真艺术,他好心怕大家文艺不进去,所以掺了点水。至于于村姑,想借此突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小算盘是打错了。
我觉得还不错诶~~~
我觉得还行啊 故事的寓意至少是好的 这种片子 红一点专一点当然也是不能避免的 能看到故事的本意和积极面 有鼓励到你就算好电影 结局那边是有点扣分 三星半吧
城市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好的。。。
除了结尾,这部电影充满了失落与哀伤。甚至结尾,也许也是一种荒诞和反讽。片中没有批判只有平反,但听到悼念刘少奇的电台新闻,看到离婚返城的女知青,在指责谁不言自明。看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崔健那首《一块红布》。
一个巨烂的结尾把一部有潜质的好片给彻底毁了
好美的贵阳风光 略带寓意的台词固然很好 但孩子读起来略显生涩 很独特的拍摄角度
后来,孩子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去了三角地,去了广场,然后他们死了。工厂,闹下岗,贱卖了,倒了。
松散乏味的剧情,还有做作死的狗,导致没劲。
除了结尾有点令人厌恶,过程还行
这绝对是个喜剧啊!!一定要坚持看到最后啊!!贾樟柯变成新闻联播啊亲!!!
只要活着,就要培养自己抵挡垃圾的能力
做作,拙劣~
情怀不错,囧点太多。狗死得太做作了!
好亲切的贵州话哦
现在看大陆电影,经常因为煽情过度,让我自己觉得不是一个人。
为了张涵予看的。少见的题材,只是觉得不吸引人。
不要玩文字游戏,就算你叫公民凯恩又如何?
张涵予演这种坏人真心不想,于娜演的也不好,最后急转直下弄得那么悲伤是什么意思?
于娜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