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反映青春期叛逆题材的电影,我心里(其实我觉得同样也是影史上)的“东邪西毒”是《四百击》和《无因的反叛》。前者是法国新浪潮的开山之作并一片奠定了特吕弗的大师地位,后者则直接让人生只拍了两年电影的James Dean名垂影史。 而那个年代欧美电影艺术创作者的探索和试验,深远影响了全世界这个门类的同行们。 所以,此片中Paul的房间墙上那张醒目的无因的反叛的电影海报,已经奠定了电影的基调和内涵,以及tribute。 大部分青春期的电影只能在青春期看,过了那个荷尔蒙和多巴胺都过剩的年龄段就会觉得疲倦——因为已经明白了那时以为的所有痛苦迷惘不公被忽视受伤害……在和生活对弈、被社会毒打以后,都算个屁!就会自觉的站到规则的营垒里,小心翼翼,收敛本性,站队划线,D同伐异……所以记得有个评论说过这部电影:一边看一边想揍孩子! 电影里的弟弟的确有让我想动手的冲动,但Paul没有!他从头到尾都是个挣扎的有自我思考的孩子:在弟弟在外刷夜的时候选择回家,心存希望想去国外读书,每场斗殴都先去做拉架,甚至天真的以为靠结婚能解救那个越南姑娘……但在他每一次站在路口犹豫的时候,都发现没法选择,稍微能看到一丝光亮的路已经被结结实实的堵上。 21岁的演出了那个属于17岁的内心的荒凉与无奈。看到在赛车场那段,以及最后一颗子弹的俄罗斯轮盘赌时,能清晰的看到后来很多角色的影子——着实想夸一句:他初入行时期拍的几部现实题材电影里饰演的角色现在看来都太禁打了!怪不得他自己也说过,后来那些“打一打,耍耍帅,谈谈情”的商业类型片子真的用不上什么演技。。。
16岁的刘美君,有暴露演出,怎么不记得了。。。
刘德华稚嫩却又深情的演出,合格的起步。
华仔的第三部电影,关于青春期的叛逆,片子的情节最后节奏没有跟上,跟那个年代很多邵氏的片子一样。主题曲是张国荣唱的《闯进新领域》。
我也好想把16岁的刘美君揽在怀中。有模仿《西城故事》的痕迹,威猛头蝴蝶刀的beat it节奏,詹姆斯迪恩永不老。香港学美国,大陆学香港,叛逆少年都有满腔怒火要迸发,毁掉自己的远大前程作为对权威的报复,想搭救第三世界少女,却发现我未成年。岳华的老豆耳光打得真狠。刘华发现张伯少妻的秘密是一场简洁又隐忍的好戏,其他段落的drama就差一些
美君正当萌
霍耀良这片也是够胡来的,也不能怪刘德华的角色叛逆。岳华演的父亲就是有病啊!
不错的电影,经典
刘德华演叛逆青年,整个故事略为单薄,性格和心路的变化不够踏实,故事最后刘德华准备赴死,照镜子那段眼睛相当有神,令人过目不忘,绝对不是八九十年代那种浮夸耍帅风格。十六的刘美君有稚嫩的脸庞,而影片中却大胆演出,年龄与行为的反差令人错愕和惋惜
1983年,刘华的第三部电影
本片是一部反映問題少年的犯罪片,氛圍塑造得極佳,許多鏡頭不缺神采飛揚之處,結局的大廈追逐戰頗有《點指兵兵》的困獸之鬥的味道,但又相當慘烈,呼應了片名那不可逆的毀滅式的青春
刘德华演的还是不错的!
前期的陈保罗真的太窝囊了,死到是很勇敢。年轻的刘美君好乖啊
港版《养子不教谁之过》,刘德华扮演詹姆斯.迪恩,结果可想而知。影片最后,刘德华在一辆儿童碰碰车里眼睛瞪得像铜铃,无辜的表情就像跑错了片场,战车是有了,烈火则全被一脸乖巧给毁灭了。回顾刘德华的港片生涯,真是一个把全部生命都奉献给赛车的男人!
看名字我还以为是地铁上发生的什么事情。影片前半部分缓慢详细的介绍了父子三人无沟通,父亲简单粗暴的鉴于方式和儿子的叛逆,后半部分小儿子被警察打死后情节变得匆忙,大儿子开始变的桀骜不驯,跟越南难民恋爱,警察总是神出鬼没,十分无厘头,最后以警察不可抗拒,少年被枪打死结束。
结尾照镜子时的老刘,哦不小刘真是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毫不夸张!
“有很多事情都想不到的”离异后打算再娶的父亲,反叛的小儿子,飙车、泡妞、打架、逃学,戾气很重,少有温情时刻,一群人在逛超市时,喝着酸奶唱着歌,满是阳光朝气,然后温情不过两分钟,又是一阵混乱。迷失的孩子们乘坐着毁灭号地车,一步步走向毁灭。“如果有的选这个世界就没有我跟你”
一颗星给刘德华 一颗星给刘美君 一颗星给老老港片
刘德华好年轻
论不良少年的养成。
岳华是问题少年Andy lau 的警察爸爸,却被同事抢了风头,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