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善意的背叛 剧照 NO.1 善意的背叛 剧照 NO.2 善意的背叛 剧照 NO.3 善意的背叛 剧照 NO.4 善意的背叛 剧照 NO.5 善意的背叛 剧照 NO.6 善意的背叛 剧照 NO.13 善意的背叛 剧照 NO.14 善意的背叛 剧照 NO.15 善意的背叛 剧照 NO.16 善意的背叛 剧照 NO.17 善意的背叛 剧照 NO.18 善意的背叛 剧照 NO.19 善意的背叛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18

详细剧情

  本片由英格玛·伯格曼编剧,剧情改编自伯格曼父母的婚姻故事。其母安娜原是富家千金,偶然认识了贫穷的哲学系学生亨利·伯格曼,执意要嫁给他,不惜违背母亲的旨意。但她前往亨利的故乡结婚之后,才发现地处穷乡僻壤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美好,此时她才回想起母亲对她那美好的用意。

长篇影评

1 ) 善意的背后《善意的背叛》观影

伯格曼真是人性的分析大师。他的故事永远把人物的命运放在及其真实、残酷的、阴郁的、欢乐、悲伤、不幸、幸福的光影对比中展示。就像生活里有阴天和晴天。他把人写的有灵性。男主的固执、自尊,面对妻子的阴郁、强势,又离不开彼此的矛盾。无法用只言片语表达的东西,都通过镜头演绎出来。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无不是内心的外化。他的喜怒哀乐如同戴着枷锁。他的妻子的爱和付出,他视为理所当然。唯一真正动他感情的是儿子差点被一直好心照顾在家的男孩儿出于报复想带着他的儿子跳入河流中,他暴怒将男孩一顿暴打。他的内心极其残忍失去自控的一场戏,最表达他的内心。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他主导着一切。他很少会露出笑脸。他虽然也是个善良的人,永远被他独立的不与常人同样的生活目标所驱使。一样可以发挥专长的提拔,被他视为对他的侮辱。他的内心似乎永远走不出自我的画地为牢。而这个目标令他烦躁不安、令他众叛亲离。最终沦为孤家寡人。这样的追求是符合上帝的意志还是符合他对自我的定义。他生活中有什么牵挂吗?他奋斗的目的是什么?是争一口气,还是为自己和所爱的人赢得一份安稳舒适的生活?他似乎永远在与生活斗智斗勇。说他一心追求信仰吧?他似乎不相信上帝是可以将人从苦难中解脱出来,也不感觉上帝是他的精神寄托。他的矛盾思想,虽然不无生活经历带来的感悟。但他的精神追求势必是充满形式和真实内心的冲突的。他的职业不如说是精神控制的一种表达,一种自我肯定的方式。因为他虽然善心收留孤儿,但他并不真正为孤儿着想。这种所谓的善心,最后不得不演化为一场悲剧。

还有他和工程师在教堂的一场矛盾冲突。看出他和工程师完全不顾幼小的孩子的感受,用语言互相攻击侮辱。他如果是真善的话,完全可以选择更明智的方式。

整部作品,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因为他不仅写的是两种阶级结合后的婚姻矛盾。而是不同成长背景带给人的成长多么深的影响。

感谢伯格曼献给人类如此精彩的戏剧。

2 ) 谁和谁的妥协

August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描绘Bergman的父母是怎么走到一起的,之后的悲剧性进展一目了然——一个执拗的阴郁的意图献身上帝的男人,和一个执拗的开朗的希望享受生活的女人。这之间的矛盾存在于成长环境,性格,以及对信仰的态度。这些东西在狂热的爱情面前不值一提,因此我们才会在看到Anna于父亲死后从母亲口中得知阻拦的意图时,觉得一丝气愤和一丝宽慰。但是事实证明,父母总是看得更远一些,因为婚姻不可能只建立在愉悦的狂热之上。

他们的爱情从相见的那一瞬便产生,可是没有什么爱情是恒久的,对于Henrik来说,苦行僧一般的信仰又是否是恒久的?

因此,人类这个交互式的系统还是得以妥协的方法做出平衡。一次次地妥协,一次次地违背自己的意愿,直到最大的悲剧险些发生。我觉得Petrus那件事应该对身为牧师的Henrik影响更大,但Anna显然先按捺不住了。

我不知道Bergman在写自己父母的故事时,是否还能安心地说,这是圆,是我们人必须付出的痛苦。我相信故事的场景渐渐地从灰暗的瑞典北部恶劣天气中回到明亮的颜色鲜艳的乌普萨拉,是Bergman对于他父母的温暖的感受。只是两条长椅,静静地分开,问询着我们是否能互相原谅,是多么的无奈,又多么的真诚。

于是我想起自己的事情,我想很多观众看到这里都会想起自己的事情,这才是伟大电影朴实的地方。

August的处理舒缓而简洁,弥漫的古典气息让这片子显得与90年代脱钩,而Bergman也显然说出了他想说的,他把自己的影子投在父亲身上,去体验他的痛苦,他把自己的影子投在母亲身上,给她关怀的拥抱。从剧本里看得出,他受父亲影响更大,但对母亲更加同情。我想,这尊金棕榈,更多的是电影界授予伯格曼先生以及他的家庭,迟来的表彰。

3 ) 我们能否相互原谅

我永远都不会再回去了,我经历了怎样的痛楚与折磨,我曾感觉自己是一个背叛者,请你不要再来撕裂我的伤痕。

春天的绿林,安娜坐在长椅的这端,面对亨瑞克的请求,如是坦然,如是无奈。这就是我要的一切,温暖的阳光,家人的陪伴,简单而富足,但却正是你无法给我的。

面对这样一部优雅精致,朴素到厚重,弥漫着古典气息的电影,谢谢任何文字都是苍白的。三个小时,顺应着季节的更替,娓娓道来。其间反复响起的那只曲子,纯净简单的音符,空灵而深情。

不论曾经的爱怎样炙热真纯,终究抵不过岁月的侵袭。安娜不顾母亲的反对,嫁给亨瑞克,追随他来到北部的小镇。她以为实现了的爱情,终究退却了。瑞典的冬天真的太寒冷了,丈夫一味忠于上帝,但信仰往往是冷漠的。安娜终于再也无法承受。选择离开,回到母亲身边。

这是伯格曼写作的剧本,照例反映了父母的婚姻。或许,他在自己作品中反复提及的信仰与人性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时时返观着父母之间的矛盾。活泼的母亲代表着俗世的温暖与欲望,而身为牧师的父亲却总要排除人性,恪守对上帝的承诺。伯格曼是困惑的,他热爱母亲,敬畏父亲,不知道该如何做出选择,如何找到信仰与人性的平衡点。

耶稣曾对他的信徒说,必先抛弃父母亲人,方才能够追随我。既然你选择了信仰,就必须抛却人伦。可有几人能做到呢?这毕竟是太过严苛的考验,我们都是有罪的,罪人岂能享受亲情与欢爱?

照例是躲不开的死亡。皮瑞克的脸,苍白如幽灵,当他得知安娜执意要将自己送走后,便心生嫉恨。安娜意识到,她不可能真正爱这个男孩,不可能充当他的母亲。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继续虚伪下去?这或许标志着安娜与所谓神性的彻底决裂。皮瑞克抱着道格冲向冰河,如果不是亨瑞克及时拦住,悲剧将无法挽回。我们该同情男孩吗?还是责备安娜?

总是看不惯亨瑞克的企业家饮弹自尽,第一次,亨瑞克注视着无比真实的死亡。他会进入天堂,还是地狱?

The best intensions,究竟是谁的intension?我看不透。

4 ) 《善意的背叛(Den goda viljan)》:屌丝泡上白富美【第45届戛纳电影节Palme d'Or】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3/07/den-goda-viljan45palme-d.html

善意的背叛 Den goda viljan (1992)

本片获得1992年第45届戛纳电影节Palme d'Or。

本片获奖的是180分钟电影版,但它完整的版本是全四集的TV版,长度达到360分钟。那么该看哪个版本呢?这该是普通人要做的选择。所幸的是,两个版本我都已经看过了。因为第一次看电影版时睡得昏昏沉沉,几个月之后就忘记电影内容了。只好重新再看,所以这次我选择了四集的TV版。哎,为了看电影,我容易吗?

影片情节以完整的TV版为准。

第1集:男主角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苦日子,他自己在神学院学习,为通过考试而复习。一天男主角祖父来找男主角,希望他原谅祖母对他们母子俩的冷漠与不关心,而且只要他肯,祖父就会资助他们母子,改善他们的生活。不过,自命清高的男主角拒绝了这个提议。之后,考试时男主角没有答对老师的问题,他只得重新复习补考。晚上,男主角从已经订婚的未婚妻那里得到了慰藉。男主角的未婚妻是一个平凡的餐厅服务员。随后,男主角在朋友邀请下来参加他家中的家庭聚餐,借此机会男主角接触到上层社会,也因此认识了女主角——这个家中最小的女儿。几天后,男主角为了应付补考,他与母亲低声下气的来到姨妈家借钱。因为男女主角在聚会中一见钟情,为此男主角在女主角父母离家后,与女主角、他的哥哥一起在他们家玩闹、过夜。母亲发现后极力反对,但拗不过女主角,只好请他来家中做客。做客间,女主角父亲与男主角聊天后也不喜欢男主角。直到一天,男主角与女主角母亲面对面对话后才知道她还是反对他们交往,而且女主角母亲利用男主角未婚妻的事情威胁男主角。就这样,男主角离开,并留下纸条,告诉女主角他决定不再见她。

第2集:一段时间后,男主角心中还是放不下女主角,就经常到她家门前观望。同时,男主角未婚妻与女主角见面,希望他们能够在一起。随后,女主角患上肺结核,离开家去瑞士疗养,女主角的哥哥将这些告诉了男主角。此时,男主角已经毕业,成为一个牧师。女主角疗养期间思念男主角写信给他,可是信却被女主角父母劫获并销毁。之后,在母女两人的旅行期间女主角父亲逝世,这使得母亲伤心得将毁信的事情告诉女主角。就这样,男女主角见面和好,并订下婚约,而女主角母亲也接受了男主角。此后,男女主角还回到男主角原来的家,看望了男主角的母亲。

第3集:男女主角来到分配的教区后开始新生活,两人很快因为婚礼举行地点发生了争执。最终男主角妥协,婚礼按照女主角的想法举行。婚后男女主角过上普通的夫妻生活,但男主角与教区中颇有势力的工厂主发生了争执。一段时间后,男女主角的儿子出世,随后他们又收留了一个孤儿,两人开始过上照顾孩子的生活。

第4集:夏天到来,男主角接到女王的邀请去首都工作。于是男女主角两人很快来到首都与女王见面,可是男主角与女王话不投机,男主角决定拒绝这份优越的工作,回去继续过苦日子。女主角听后很生气,就这样男女主角两人又争吵起来。回到教区后,男主角再次工厂主发生争执,这使得他教区的人越来越少。此后,男主角母亲在看望孙子时病逝,而且收养的男孩要谋害他们的儿子。这一切让女主角决定带着儿子离开男主角回母亲家,男主角听后非常生气并打了女主角,但最终还是送走了他们母子。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男主角在过上一段艰苦的日子后,终于来到女主角家。男主角告诉女主角,他决定接受首都的工作,并希望女主角回到他身边。

哎,在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强迫自己的情况下,我终于将这部电影看完了。这部电影真可谓是“又臭又长”啊!不仅故事乏味、平淡、俗套的像肥皂剧,而且还长得将近六个多小时,有没有搞错?!关于这部电影,实在没什么可多说的,就是现实世界中我们频频遇到的、穷酸鬼与富家大小姐相爱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套用现在的俗语就屌丝与白富美的不和谐生活。多俗套啊!所以不多解释了,人人都懂嘛!

此外,片中塑造的男主角形象真是欠扁啊!自私、自大、自命不凡、自命清高等等这些词都可以用到他身上!为了面子不接受祖父的和解,为了自己的理念拒绝待遇优厚的工作以及富裕的生活,宁可过清苦的生活也不肯低头认错,种种这些行为都让我很难理解!男主角凭什么如此?仿佛全世界都欠他的,不就是自己的命运不济、没有贪上好家庭嘛?何苦要惩罚身边的人呢?尤其是对自己的老婆,一点都不懂得怜香惜玉,太不应该了。男主角这样的男人也算一朵奇葩了,屌丝都难以概括他了!通过这些可以知道,本片主线故事——男女主角不和谐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本片主题是苍白的,除了能了解一番瑞典在二十世纪初的生活与社会现实外,我是感受不到其他了。至于片中的女主角,就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传统女人,没什么特色,不提也罢。

电影拍摄方面很普通,中规中矩的表现了剧情。唯一的缺点就是太拖拉了,电影有10%的时间在探讨宗教,20%的时间在争吵,其余的时间则是主线剧情上的各种场景变化。换句话说,电影时间不短,但是实质内容很少。不过这大概也是编导想要表现的,即展现那个时代的风貌——时间短的话怎么能细致的表现呢?

演员方面同样普通。男主角Samuel Fröler与女主角Pernilla August尽职的演绎了相应角色,中规中矩。但是女主角Pernilla August的容颜和年龄让我很难接受!Pernilla August是1958年出生的,她拍摄本片时已经34岁!所以,在电影前半部分,这个满额头都是皱纹的34岁女人让我很难与少女联系起来,这也太坑爹了吧!此外,编导们选角为什么不选一个漂亮点的,Pernilla August长得太普通了,根本与“漂亮”不沾边啊!这不是谋杀观众的眼睛吗?总之,在这部电影六个多小时的时间里,Pernilla August那难看且苍老的脸让我很痛苦,折磨死我了!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流水账式的家庭肥皂剧,各种生活琐事一应俱全,让人很难入戏,因此可以说是一部超级难看的电影。此外,这部电影在瑞典的资料里明明是电视剧,编导们硬生生的把它剪成电影这不是糊弄观众和评委吗?犯规了吧!

截图:

善意的背叛.Den.goda.[00_12_47][20130716-202012-0]善意的背叛.Den.goda.[00_12_49][20130716-202028-1]善意的背叛.Den.goda.[00_13_00][20130716-202054-2]善意的背叛.Den.goda.[00_13_47][20130716-202147-3]善意的背叛.Den.goda.[00_13_42][20130716-202216-5]

Pernilla August

序列:1077

善意的背叛.Den.goda.viljan.AKA.Best.Intentions.1992.D5.EngSUB.MiniSD-TLF

2013-07-16

5 ) 不被理解的孤独

善意的背叛 孤独的人是永远不被世人理解的,而孤独又大多产生于贫穷,与之相对应的便是超乎常人的自尊心以及与之同等的自卑感,尤其是贫穷孩子与富家女的故事,更是各种艺术作品所关注的。在美学上他有一种悲情的美感,这种美感源之于男女之间对其陌生环境所造就的不同品性的相互吸引,但这种爱情就像闪电,如何让它持续下去,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只停留在欣赏它的美感上,如果一切的美感都在孕育着或本身带着悲情色彩和难以解决的矛盾,这不是我想要的。 这部电影最终在两人不断崩溃和调和中走向了一种似乎圆满一些的结尾,但男主角的内心世界和思维还没得到一定的转变,习惯了贫穷,会只限制于在贫穷中找到纯洁找到属于自己的安逸,而逐渐酝酿出仇富心理,这种层面的善良和博爱之心都是很狭隘的,况且他作为一个牧师,孤独是必须的,但孤独作为美感,它的界限是很严格的,孤独能成为一种美感,这个人必须是实实在在体会了各种阶层的欢乐和无奈,懂得各种人的内心,不存偏见地走进自己的孤独,这才是一种纯洁的孤独,那种怀着怨恨,避世的孤独,只是自己和自己生气。

6 ) 差异

当一个女人想和你一起时,她什么都可以为你妥协,但当她足够失望后,她会在某一天毫无征兆带着那份爱意离开。物质和精神不在一个层面上,再深刻的爱情最后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开头就把男主的成长历程披露了,一颗从小绝望历尽困苦的心,怎么可能和一颗从小充满爱和理想的心结合在一起,看影评说3个小时很多人坚持不下去,那些人我想他们是接受不了这么现实残酷爱情,反正我很喜欢,只有让人痛苦的东西才能引起人的反思。支线里工人罢工,万恶的资本吞枪自杀,很好呈现了男主的心理历程,男主永远不会原谅那些有罪的人,就像他奶奶和这位资本家,死了也不会原谅,他不是一个会妥协的人。

7 ) 这种事情不可能在中国发生

为了信仰不要老婆孩子了?在我们的价值观里简直难以想象。我觉得如果发生在中国,只可能有两种情况。要么是老婆一直忍辱负重,要么老婆孩子一闹男的就妥协了。深究原因还是我们的文化是以家庭为重的,进一步说是以孩子为重的。为了孩子一定要换一个更好的环境。抛妻弃子只可能是为了名利,信仰是什么东西?

短评

片子里的小孩不是伯格曼,伯格曼是片尾母亲肚子里怀的老二,电影讲的是伯格曼出生之前的事。结尾处理得真好,为了妻儿,亨利希妥协了,放弃在穷乡僻壤布道的理想,接受了首都的体面生活。也许每个儿子出生前,做父亲的都有过这种妥协吧。孩子眼里的父亲,也许就是父亲在做父亲前看不惯的样子。

6分钟前
  • 艾弗砷
  • 力荐

【新天地UME】三个小时和最晚场造成三分之一不到的上座率,因此而没有杂音,能够静心。简单空灵的钢琴主调不断响起,如诗如画的摄影,全靠眼神和举手投足来传达的情绪转变和突然爆发的感情冲突,连那张弛的节奏都充满诗意。隽永的美,感人至深。结尾处的家庭聚会几乎跟芬妮与亚历山大开头一模一样啊

8分钟前
  • 小岩菽
  • 力荐

在资料馆发生了播放事故,但所有人都在黑暗里等待,躁动和沉默。前排的一个大姐喊,“这怎么会事啊,也不给个解释” 那一刻,那么客观地感受到自己就是鲁迅笔下那些沉默者。这无关于英文字母大家是否看得懂的问题,而是我们面对这样粗暴的商业行为是否要反抗的问题。谢谢刚才发声的人。

11分钟前
  • 竹刀穿林
  • 推荐

如果不是在影院,我怀疑我很难看下去。于是影院的魅力就都来了,几乎一声不经意的呼喊都会让你一惊。导演很喜欢借环境引申情绪,四季的变幻。包括配乐、情绪都是很缓的渗入,让观众一点点的去感受角色的困扰并辐射自身。

1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台北金马影展展映】3小时胶片版。剧本由伯格曼根据父母的婚姻故事而改编,却不肯亲自导演。前半是八点档狗血爱情肥皂剧,后半则是另一视角下的《芬妮与亚历山大》。除了女主爸爸之外的不少角色都由内而外散发出令人生厌的臭脸气息。尤其是男主角,简直就是一个自讨苦吃的极品奇葩矫情犯,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过苦行僧的生活。本片充分体现了门当户对在婚姻当中的重要性

16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服了资料馆的观众水准!!放映故障没有中文字幕,大家一起看英文字幕20多分钟,才有少数人起哄。直到工作人员反复调试也没弄好,出来说只能放英文字幕版,不看的可退场。结果多数人选择继续看英字幕版,那可是将近3小时的全靠对白推进的剧情片!1点半放映完还有不少人接着看下一场....电视版更好!

20分钟前
  • bluesquall
  • 推荐

该片中的女主为了她坚信的爱情,每每的作出退让,生活中当遇见各种诱惑、试探而每每需要选择时。。。我们该如何去判断呢

23分钟前
  • 菜菜MJ
  • 推荐

和《婚姻生活》一样,是一个关于爱情的史诗,和《芬妮与亚历山大》一样,则关注伯格曼的童年。比利·奥古斯特是拍摄史诗征服者佩尔而获得伯格曼的信任的,在这部影片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伯格曼的编剧,他把那段父母的过往理解为神话,也是部分谅解,同时间接地涉及到当时瑞典的社会主义运动、边远地区牧师的精神至上主义的生活(让人想到梵高在成为画家前的那段虔诚的经历),富贵者与贫穷者的生活方式的难以协调。伯格曼的杰出之处在于,从来不会把故事停留在“爱”,相反,通过母亲偷看女儿的信,亨利抽养儿的巴掌,年轻夫妇之间的冷战与僵局,影片不断地渴望着同时也质疑着伟大的爱,最终把它描绘为一种伯格曼式的纠结和缠绕。

28分钟前
  • 彼得潘耶夫斯基
  • 推荐

关于婚姻有几个老调重弹的感想:1、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生活狠难没有矛盾,这些矛盾当爱还在时尚能抵挡,当爱消耗殆尽时,就会成为梦魇。2、父母对儿女的婚姻直觉往往是对的,因为保护下一代是所有动物的天性。3、一波三折的恋爱开始往往预示着一波三折婚姻生活,正所谓始乱终弃是也。

31分钟前
  • 汉隆剃刀
  • 力荐

电影中我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为了剧情而去虚造情绪,让人物显得虚假。这就是我讨厌这部电影的原因。

33分钟前
  • Filo
  • 较差

北影节先后因字幕有误和断胶片往返影院多次才看完。回味两天仍无法提炼个明晰主题:阶级与性格是婚姻危机的根源?爱是恒久忍耐彼此牺牲?顾全家庭搁置理想是善意的背叛?都是,但都不够,厚重而深邃的电影值得再三朝圣。PS个人道德观:苦难不值得夸耀,更不能成为一言不合就冒火打老婆的免死牌。

37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August他把平凡拍得太真實太深刻,深刻到電影結束仍久久不能自拔。 180分中不斷有人離場,但結束時的掌聲說明了一切。不要輕易在家嘗試挑戰這三小時,因為那種炙熱的溫存很難被理解。

38分钟前
  • 北海道の雪
  • 力荐

世界史 恍如隔世的320分钟,片子结束,像是过完了一生。伯格曼用这部作品对自己的创作生涯进行回顾,将几十年对婚姻与宗教的思考融入剧本里,感情真挚饱满,亨利和安娜虽然打破了阶级之间的阻拦,走到一起,但是婚后发现,有些东西是永远无法打破的,那就是性格方面,双方都很强势,加上猜疑之心,足以使这段婚姻走向终结。导演精心调制的光与色,使每一帧都具备油画的质感,堪称顶级艺术品。

42分钟前
  • 波尼奈奈
  • 力荐

想起上午放映事故的事情,我倒没觉得字幕不匹配这件事给我造成多少困扰,毕竟有原版的英文字幕可以参考,真正让人困扰的是那群在电影院里大呼小叫、因为自己一点权益受损就要破坏所有人观影体验的人。资料馆最终一定会免费重映的,这已经是一种惯例,于我而言重映更多是为了弥补这群人带来的恶劣体验。

47分钟前
  • 1先森
  • 还行

母女联手弹琴有《秋日奏鸣曲》的影子,家庭纠葛和阴影在作品最底色处泛光。即使我们如此相爱,我们仍要为嫉妒猜疑怨恨所折磨。

5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伯格曼父母的故事,看的是4集的迷你连续剧,每集90分钟,分4天看完。整体有些拖沓,不过如果剪成180分钟可能有些地方就不可能解释的很完整。还有不得不感叹,那配乐真的什么地方都可以用啊!!配乐很衬瑞典的荒野。

55分钟前
  • 浪味仙
  • 力荐

男猪让我想起某个人,或说某些人。女人总是更善于让步和妥协,但那是为了爱。而且不要以为她们的妥协和宽容无止境。这部片是关于生活本身的,有过一些体验的人大概会更好地感受吧。

60分钟前
  • 白·波奇塔·熊
  • 力荐

太凶猛了。三个小时丝毫不觉得冗长,没有一句话是废话,虽然听不懂瑞典语,但仅从翻译都能感觉到语言的优美和抑扬顿挫。架构在集体人性上的婚姻,两位母亲、两位主角惊人复杂而真实,人物厚度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看似平凡,其实质感超强,北欧有史以来最大制作。金棕榈当之无愧。

1小时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和平 6.19 2045 / UME 6.12 2045

1小时前
  • ZEricy
  • 力荐

⒈哇,这应该是我看过的制片国家最多的电影;⒉额,中文匹配出现问题,只有英文字母可以辅助观影,仿佛有种来到英语课堂的既视感;⒊胶片放映、字幕匹配等出现问题,希望观众能谅解的同时,影院方也应在放映前做好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准备,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放映;⒋资料馆,这次,我依然谅解你!……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