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神秘宗教鬼怪恐怖片。所有双生鬼屋鬼魂神秘宗教都是女主的精神臆想出来的,那前面的所有又有什么意义。
男女主因为一起事故失去了一个儿子,为了忘记失去儿子的痛苦,他们卖掉了原来的房子,一起回到了男主的家乡生活。但是男主的家乡有很多风俗女主并不适应,还遇到了一个怪异的女子,他说女主儿子许下的愿望可能已经实现了,让女主有事去找她。女主一开始不以为然,但是女主的儿子开始出现状况,先是画了莫名其妙的图画,房子起火了,母亲被烧死了;紧接着儿子老是拿死去儿子的玩具;还要在自己的房间支一张床,给死去的儿子睡;最后开始说自己就是死去的儿子。女主求助医生,医生说是她的原因。她只得去求助那个怪异女子,女子说自己的丈夫就是给这个镇的怪异宗教给害死了,说什么这个总结的鬼神就是要来带走她的儿子的。女主听信了她,开始给儿子拍照,发现儿子不在照片里,她觉得不对,又去找那个怪异女子。女子说要见见她的儿子,但是见了之后,女子跑开了,说女主不正常。女主追出房间,被镇上的人围住,打了针,昏了过去。等她醒来,她看到自己的丈夫与一群神秘宗教的人穿着宗教服装,割开了儿子的喉咙,还让她喝下儿子的血,自己的肚子也鼓了起来。她又从睡梦中醒来,带着儿子逃出了房子,丈夫追了出去说出了一切,原来男女主只有一个儿子,出车祸死了,为了缓释妻子的悲伤,丈夫发现假想一个儿子,妻子会高兴一些,所以他就开始放任妻子假想一个孩子,这样让妻子越陷越深,最后开始为了孩子不顾一切,把丈夫为摔死了。然后女主又开始做梦,和丈夫还有两个孩子一起生活。
很是混乱,到底是鬼屋,还是神秘宗教,还是神经病臆想。我想应该是都参杂在一起,搞得不伦不类。丈夫的一些不对劲的表现应该也是女主臆想出来的吧!看到最后感觉上当受骗,很乱,昏昏欲睡。女主长得不错,小孩很可爱,就是鬼兮兮的。
尽管老温本人依旧在好莱坞如日中天,远不到走下坡路的阶段,但模仿和致敬他的人已经筛掉一茬又一茬,仿佛《潜伏》《招魂》之后这种家庭题材的恐怖片只能走这个路线了一样。这大概就是高手对庸人无法抗拒的影响力:不是俺跟风,俺也不想这么拍,但是好像只能这么拍。
电影并不像评分所体现出的那么一无是处,至少有些创意是很吸引人的。这是一个恐怖片导演的准入门槛。抛开成片质量不看,如果你连单个的恐怖创意都做不到吸引人,都做不到让观众感叹一句这个设计很厉害,那无疑是个失败的恐怖片导演。所以类似车祸死掉一个小孩却阴魂不散甚至附体到他的胞生兄弟身上这种剧情设定,不仅很有嚼头,甚至很有代入感。这种事情要是发生在现实中,想想都知道老母亲会有多么毛骨悚然,几乎可以入选今年最佳恐育题材。如果结合后面老公结合当地邪教迫害老婆的剧情,那么又是个绝佳的恐婚题材。
然而也仅限于此了。
诚然不俗的恐怖创意是准入门槛,这部电影也达到了,但是也正如绝大多数的恐怖片导演一样,他只跨进了这一小步,并且丝毫没有在门里好好探索的意思,而是在门口心满意足地一屁股坐下了。
终究这是一部电影,靠几个优秀的小创意是支撑不起来的。就如同早几年那个风靡一时的小短片《关灯后》被改编成电影以后味同嚼蜡一般,创意考验的只是你的脑洞,但真正考验导演功力的是你怎么驾驭这些小创意,让它们为电影的核心来服务。所有的创意如果不能服务电影的核心,就会变成频繁地抖机灵和炫技,最终会让观众觉得这个导演弄了这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拍了个烂片。遇到某些更支离破碎的电影,还会在上面的评价后加上一句:丫一定觉得自己很聪明。
温子仁之所以能凭借潜伏和招魂两个系列坐稳好莱坞恐怖片一哥的地位,在于他不仅仅把电影当成恐怖片去拍,而是追求整体性。打磨剧本、设计画面、调度镜头,从故事到画面到音效,一切的一切都是为同一个剧情核心来服务的。而他把这个核心设计得完善而自洽,创立的全新的世界观,并且非常合理。从这个角度来看,《潜伏》和《盗梦空间》是一样的,只不过前者有恐怖元素。在被我誉为恐怖片天花板的《潜伏》系列中,人的行为能解释、鬼的行为也能解释,阳间的逻辑说得通,阴间的逻辑也说得通。所以它自然,所以它流畅,所以它不会让观众像在看其他三流鬼片的时候,发出为什么要这样或者为什么不这样的灵魂拷问。
就是因为他的故事核心足够清晰。换句话说就是,温子仁非常明白自己想要讲一个什么故事。然后才轮到讲故事的手法。这一点绝不仅限于恐怖片,而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适原则。
而在他之后的很多年,其他庸人导演拼了命地想从潜伏和招魂系列攫取一些可开发的元素,《修女》也好,《安娜贝尔》也罢,无一不是只模仿了手法,却讲不出这么好的故事。大多数时候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要讲一个什么故事。
本片的最大硬伤也在于此。
你看完以后会发现导演野心很大,好像什么题材都要玩一把。搬家之后遇到怪事是家庭恐怖片的标准开局,仿佛要将剧情引向凶宅往事;死去的双胞胎之一阴魂不散仿佛又是一个恶灵附身的故事;说着听不懂的当地语言诡异闪现的小镇居民、深居简出被所有人排挤和驱逐的老巫婆、湖中的祭祀台、环形的小镇结构、充满邪教色彩的血祭仪式、和恶魔的交易、以及老巫婆丈夫的经历又是典型的寂静岭风格;最后却突然开始走近科学,说一切都是女主造成儿子死亡之后的幻觉,连贯穿电影的另一个儿子都是假象,将前面所有故事全盘颠覆。
电影仿佛成了章回体叙事,彼此风格之间转换得极其突兀,上一章是一个风格,下一章就立刻切换。这是典型的眼高手低导致的影片逻辑不自洽。
所谓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当你设计一个反转的时候,你要让观众感到意外的同时,让前面的所有线索都为这个反转而服务,而不是让观众发出:“既然如此那前面为什么还要这样”的感叹。电影前半段用了巨量的笔墨去描写一个死去儿子恶魂复生的概念,又在中期用了近乎等量的笔墨去描写小镇上的诡异过往和传统、莫名其妙的当地人和老巫婆,可最后揭露的现实却与之前布下的线索完全无关。
这就造成电影前面一个多小时的内容里充斥的大量无用甚至矛盾的信息。比如老巫婆和当地人的邪教仪式与小镇往事,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哪些又是女主幻想的。它把影片拖入了这种题材的一个常见陷阱,就是你告诉观众电影的主体部分都是幻觉,却难以明确地区分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幻觉,全靠观众脑补,由此导致了核心事件非常不明确。
很多年前我看过一本小说,讲的是女主人公家新搬来了一个奇怪的邻居男孩。她越是接触这个邻居,越觉得邻居不对劲,最后她去拉邻居男孩的手却发现两个人竟然无法触碰。各种事件都指向一个结论就是这个邻居男孩是个幽灵。但故事到最后却发现,其实女主角自己才是幽灵。她几年前命丧火海却不自知。此时如果观众回去看她怀疑邻居是幽灵的种种迹象才意识到,带入女主自己是鬼的设定也能解释得通,甚至更加合理。这才是高明的伏笔和线索。
而本片导演从始至终都是女主视角,并且不断让她经历各种噩梦、幻觉等光怪陆离的事件,本身就已经模糊了现实和幻觉的界限。以女主为参照系,这些经历就是真实的。最后男主告诉她一切都是你的臆想时,所有证据都来自男主本人的叙述,观众其实没有任何可以从女主视角反推的佐证,唯一一个证据就是老巫婆也看不到她儿子,侧面证明了她儿子不存在。如果类似这样的证据能更多一些,才更能证明男主理论的真实性,否则直到最后我还在怀疑男主这一番说辞依旧是在欺骗女主。
这样通过前期有意无意地误导观众,最后颠覆前文叙事,设计一套全新的却同样若合符节的剧情绝不乏成功实例。最典型的就是《搏击俱乐部》,当最后剧情反转证明皮特这个角色从来不存在,只是主角幻想出来的时候,观众会发现之前所有线索都能解释的通,你找不到某个地方有漏洞证明皮特真实存在。那么就说明导演一开始就是围绕这个核心来设计整部电影的。另一个更符合本片设计思路的正面教材则是2016年的《瑞士军刀男》,它可以说是采用了和本片几乎完全一样的设定,整部电影都以主角视角带观众在幻象之中游离,可最后反转发现一切都是大梦一场时,让观众重新回到之前所有的场景,发现之前整部电影中主角的每一个幻觉其实都有据可查。这样使得幻象理论的可信度立刻得到了提升。
本片不乏很有趣的创意,却终究因为导演能力限制了它有效发挥。但平心而论某些恐怖桥段的设计,要比这几年泛滥的温子仁效仿者的三流作品强一些。倘若导演能够从一开始就老老实实地打磨每一个细节,让这些线索全部指向女主是精神分裂这一核心剧情,那么本片的精彩程度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又或者最后再玩个小聪明,让警察在谷堆里真的刨出小儿子的尸体,从上帝视角让丈夫的说法不攻自破,女主最后都被蒙在鼓里,也是个不错的处理方式。
然而事实是影片的落点最终聚焦到了精神病患者的梦境上。她害死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接受不了现实,于是躲进梦境之中,在脑中重新幻想了丈夫和儿子的存在,并且与梦境中的角色生活在了一起。尽管是个很凄凉的悲观结局,却难以让观众产生任何共情。人们只会想:TMD这个疯婆子,害了儿子害老公,有病还是要赶紧治。
(完)
双生子,丧子痛,
冰冷的北欧小镇,被邪教笼罩的偏僻村子,
母亲守护着最后的儿子,可儿子却在一点点消失,
是死去的长子要还魂,还是活着的丈夫要立业?
孤立无援的母亲发现,原来自己也是恶魔的猎物。
枕边人,失心疯,
熟悉的故乡老宅,一再沉沦的心爱之人,
丈夫守护着疯癫的妻子,看着她笑,看着她疯,
臆想出来的双生子,凭空出现的邪教徒,
他不忍戳破她的水中月,亦舍不得打破她的镜中花,
当迷失的灵魂越陷越深,丈夫也终于踏上了自己铺就的绝路。
稻谷下,水泥地,
消失的双生子,坠楼的真丈夫,
幻想世界瞬间崩塌,妻子坠入了冰冷的现实,
在此之前,她只知自己的丧子之痛,
自此之后,再没有人陪着她疯,陪着她和并不存在的儿子一起生活了。
于是,女人走上了她面前唯一的路,
她构建了一个彻底封闭的世界,
在那里,她的丈夫与两个儿子,正在等着她。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虽然帕姐的面庞很美,但也禁不住剧情这么玩赖啊,折腾半天原来是神经病作妖。
PTSD创造家人,我能理解这种感觉,每个人都有,幻想的家人有时候会有帮助,有时候不会
剧情真是一波三折,从双胞胎换魂到北欧异教献祭,在我差点以为这片要模仿瑞典古代北欧异教献祭题材著名的《仲夏夜惊魂》的时候,结局来得如此突然,尼玛……我服了。这年头恐怖片编剧太卷了
没有兴奋点
精神病比鬼还恐怖。。。
108.28
老太太那块解释不通,无法自圆其说,故事里没一个角色招人喜欢。帕尔墨真是老了。
还阔以
女主害死了儿子,又害死了深爱自己的丈夫,还不停地折磨邻居们。
差点被骗了。
好消息:是缝合怪。坏消息:全缝上了。
远离精神病……他/他并不是执意要宰了你。而是……潜移默化改变你周围的一切,把你拖入深渊。万劫不复,疲惫不堪。丈夫也是解脱……要我早崩溃了。
原來外國也搞神經病幻覺那一套
本质上就是一个你开心就好的故事
Teresa Palmer也老了啊!!
听我说谢谢你,浪费我时间。不仅节奏慢,哦吼,连剧情都垃圾,闹鬼变精神病,这是学国产恐怖片的?还拍了两近两个小时,我特么谢谢你,无聊到死,内容空洞。
北欧反向版本的《晚安妈咪》,整体制作要好于亚马逊的「美版妈咪」。北欧雪景衬托下的恐怖氛围异常强烈,引入邪典异教等元素为最后的「反转」起到很强的迷惑作用。整体节奏很一致,小制作恐怖片常有的逻辑BUG与穿帮问题亦不明显(除老太太那条线),结局与「妈咪」如出一辙。虽然类似的故事在恐怖片中很常见,但如果我先看到这部,定会给「妈咪」减一星。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懦弱的母亲害死了所有人,这个世界,没有怜悯。
摆脱幻觉真的很难。
本片是要说明精神病跟邪教一样可怕吗? 剧情有多处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