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难得有这样感人的好戏“全家福”
人人都有一付善良的热心肠,滚烫滚烫的。没有感受过那个激烈翻腾的年代,不会激起那些五味杂陈的共鸣。萧益土、刘翠兰的鲜活、丰满的艺术形象,突破性的创造。看得落泪。在那样的年代能保持勇敢的善良的底线,显然是理想化的艺术拔高,写的很好。
现在电视剧的题材太雷同,太滥,太集中。这种年代、家族戏太多,太俗;却能看到这样一部绝对不俗的好戏,真的可贵。
2 ) 跟陆遥的《平凡的世界》一样经典的作品
这个寒假无事,在家把《全家福》这部电视剧全部看完了。刚才在评论中看到有对它评价不太好,但我看来,觉得这是一部十分经典的电视剧。剧本好,演员演技好,剪辑好,衔接好。
首先说说这个故事,它跨越了半个世纪,涵盖了中国近代史上各个有名的历史事件,如:文化大革命,知青下乡,1977年高考恢复,改革开放,并且最后以奥运会为结尾也起到了很好的画龙点睛的作用。用各个小人物的命运,来阐述各个历史事件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小见大。拿坠儿和乔中华的例子来说。中华和坠儿是高中的同学,中华在高中是个干部,经常领导同学们,是个风云人物。后来,知青必须下乡,为了和坠儿在一起,他们一块去了甘肃。高考恢复后,坠儿考上了清华大学,而中华没有参加高考,回到北京后,成了一名售货员。在刚刚改革开放的那个年代,两人的差距还没有显示出来,但慢慢得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差别就越显明显。坠儿有自己的事业,经常忙碌、加班,有自己的追求。但中华除了上班、下班,就只有打打麻将,生活毫无追求。当王满堂家里开始分配房子时,中华就一直惦记着满堂家的房子,还派自己女儿去当卧底,已经俨然一个小市民的形象了。回首看看,当初的坠儿和中华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对,但后来,伴随着见识不一样,两个的差距就越发明显。这不是谁的错误,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还记得坠儿和中华的高中班同学多少年后聚会时,那些留在插队的地方的知青们说的话吗?“我们打算继续回去,再也不回北京了,这里已经不属于我们了”。他们曾经是令人羡慕的北京人,但多少年后,他们从插队的地方回来时,这个他们曾经熟悉的北京城,却突然变得如此陌生,格格不入。这其中,心里面的落差该是多么大。时代造就一个人,也毁灭一个人。我们不好去评价什么,因为它是发生过的时代。
再说说演员的演技吧,满堂的扮演者吴刚把王满堂的角色扮演的十分到位,他爱古建爱到骨子里去了。再说说刘姐的扮演者秦海璐,她将一个麻利、敢爱敢恨、善良的刘姐也演得淋漓尽致。一部好的电视剧除了有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了。
还十分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十分精炼,毫无半点冗余、拖沓。就拿大妞去世的例子来说,只是很简洁的一笔带过,但又恰到好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许多好的作品中都会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叙事。以不同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人生经历来阐述这个时代所带给人们的影响。曾经获得“矛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便是如此,而这部电视剧也是如此,看完之后,我们不单是看了一个故事,一个人物的悲喜,更是能看到新中国这半个世纪所发生的事件,它所产生的影响。往往让人嘘唏不已。
很不错的一部电视剧,推荐大家好好看看
3 ) 一部时代大戏
从建国前演到新世纪,一部跨越几个时代的家庭剧,以古建筑为题材颇有特色,给观众介绍了很多古建知识。虽然时代久远,但故事情节忽快忽慢,让人有些把握不准。几位老人的扮相倒是容易看到时光的变迁,然而配角子孙们则几十年变化不明显。其实更关注的是老人的故事,但后半部分放在了一个忒不靠谱的孙辈身上,让人不爽。
4 ) 《全家福》:品着京味儿过年
(文/小义大道)
看央视一套播出的开年大戏《全家福》让我想起小说《白鹿原》,几代人那纷纷扰扰的人生如一部历史画卷般徐徐展开。平凡人的普通生活随着历史的变迁产生着或多或少质的变化,鲜活的人物性格搭上活色生香的生活成就着别样丰富的诗篇!
依稀记得《白鹿原》里那原汁原味的陕西味道,让人欲罢不能!而《全家福》里的京味儿根正苗红,王满堂那一口的京腔让人听着就舒心。老北京城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出剧将老北京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变化和悲欢离合向我们全面铺陈开来。得知此剧现在收视率成绩不俗,相信有一半观众都是被老北京的纯正味道所吸引吧!
《全家福》里虽然以老北京胡同里的普通人家为故事基调,但背后却是老北京城的古建筑这样宏大的背景,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庭院内外的砖瓦影壁都向我们展现了京城这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城市的精致与文化。近半个世纪的老北京风貌变化被搬上了大屏幕,历史与城市的关联深深的牵动着观众的心!
1947年王满堂带着风水先生老萧和一干徒弟们为一个阔老太太王府的营造,解放后王满堂接到的第一件工作,就是修建天安门,迎接开国大典!在恢复生产阶段,上级决定,以隆记营造厂为基础,组建一支北京古建工程队,满堂的古建队开始修建东直门和西直门。听着王满堂不断叨念着:天安门、东直门、西直门……这些我们熟悉且目前仍在的名称,身在北京的我们不由得觉得亲切,他们变成如今的模样原来是这么一批值得颂扬的工人的心血和结晶。剧集中王满堂对于北京古建筑的珍惜和爱护,也更是体现了老北京人们对自己城市深深的爱。
撑起这部剧京味儿的是胡同里大伙的那一口口北京话儿,字正腔圆且京韵十足,在他们的话中可以听出老北京们的底气与这个城市的气度,也让整部剧接上了地气,说起话来对谁都称“您”还有满嘴的“儿”话音。剧里的主人公也是个个都颇具老北京人的说话特色,王满堂为人正直,说起话来也是直来直去,从不绕弯和服软:“行了,什么都甭说了”;周大夫说起话来听起来谦逊有礼,实地里却是将炮都放在话里跟老抓着他不放的刘翠兰对质“那是那是,我能跟您比嘛,您多厉害啊”;风水大师萧益土则是满嘴的贫话,但心底却是善良的义气人!很符合老北京人的形象,到现在你在北京的出租车上还能找到一堆跟你乱贫逗你乐的司机!
尽管这是一部平民史诗剧,但剧中人物的人生却并不那么平淡。随着历史的变迁他们的人生也呈现着跌宕起伏的轨迹。王满堂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一人就有两个媳妇:麦子和大妞,他们分别给王满堂生子,在一起时倒也渐渐能和平相处。而王满堂本人是个转不过弯的臭皮匠,一旦认定的事八头牛也拉不回。柱子虽然不是大妞所生,但对他视如已出,大妞表面上刀子嘴却是颗易碎的豆腐心,还有老萧表面上看个圆滑世故的风水先生,却总是为王满堂两肋插刀,是个有情有义敢担当的纯爷们!正是这样的鲜活的人物性格促成了这部戏的平凡不平淡,这些细节的描绘将老北京人的乐观豁达的精神也极大的表现出来了!
深厚的北京历史文化底蕴、世事变迁中的人情事故、鲜活浓郁的生活气息是这部戏收视率的保证。当下大家都觉得年味太淡,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越来越被遗忘,品着《全家福》里的京味儿,相信大家能开开心心的过个大年!
5 ) 全家福。人这辈子。
毕竟是CCTV的开年大戏 编剧和导演的功力算的上相当深厚 一批演员也演的十分到位 秦海璐的表演很好,但是也有些缺点,自然不说无妨。
有人说剧情俗套,可是谁的生活不是俗套呢?靠翻花样弄新剧情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面对抉择选择正义和崇高才是生活和人生意义的出彩之处。49年以后 洗脑教育的确够严重的!
麦子和柱子这俩演员演的真心的好。
编剧方面,毕竟是要归拢到主旋律的,但是对红色的赞美应该尽量避免提及,小人物站在政治的一边可能会更能体现生命个体在老城的沧桑和劲道有力,那样故事里马屁味也不会那么臭了吧!
6 ) 为什么没有人讨厌王满堂这个人设?
疫情在家围观了下《全家福》这部剧,虽然吴刚老师演的不错,但是这个王满堂这个人设真的太气人了!!!
王满堂一个穷小子来北京打拼,大妞不嫌弃嫁给他,他靠着老婆家发家,没有一颗感恩的心,自己有本事了就对大妞指手画脚,这不是典型的凤凰男吗?临老了还看不上自己的老伴,买个毛衣还惦记着学画的老太婆,哎呦喂,真是够了。本来四合院就是大妞家的,让周大夫和刘姐免费住就够意思了,坠儿的老公为了分房子让他们搬走有错吗,我觉得没错啊,为什么死皮赖脸的占着人家的房子不走呢,还让大妞去道歉,果真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吆喝声大的就有理,刘姐还觉得自己做的很对呢,要不是人家王家收留你们,大妞在最开始变卖家当养活一大帮人,哪有你和周大夫什么事儿啊?
这个王满堂整天就会挤兑大妞,还重男轻女,大妞的病都是他给气的,这种凤凰男太气人了!!!
大妞的人生也间接说明了,中国社会女的当家庭主妇就活该被丈夫挤兑谩骂,不但要洗衣做饭生儿育女,还要有自己的工作,做女人难,做中国女人可真难啊!
7 ) 全家福
这个寒假无事,在家把《全家福》这部电视剧全部看完了。刚才在评论中看到有对它评价不太好,但我看来,觉得这是一部十分经典的电视剧。剧本好,演员演技好,剪辑好,衔接好。 首先说说这个故事,它跨越了半个世纪,涵盖了中国近代史上各个有名的历史事件,如:文化大革命,知青下乡,1977年高考恢复,改革开放,并且最后以奥运会为结尾也起到了很好的画龙点睛的作用。用各个小人物的命运,来阐述各个历史事件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小见大。拿坠儿和乔中华的例子来说。中华和坠儿是高中的同学,中华在高中是个干部,经常领导同学们,是个风云人物。后来,知青必须下乡,为了和坠儿在一起,他们一块去了甘肃。高考恢复后,坠儿考上了清华大学,而中华没有参加高考,回到北京后,成了一名售货员。在刚刚改革开放的那个年代,两人的差距还没有显示出来,但慢慢得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差别就越显明显。坠儿有自己的事业,经常忙碌、加班,有自己的追求。但中华除了上班、下班,就只有打打麻将,生活毫无追求。当王满堂家里开始分配房子时,中华就一直惦记着满堂家的房子,还派自己女儿去当卧底,已经俨然一个小市民的形象了。回首看看,当初的坠儿和中华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对,但后来,伴随着见识不一样,两个的差距就越发明显。这不是谁的错误,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还记得坠儿和中华的高中班同学多少年后聚会时,那些留在插队的地方的知青们说的话吗?“我们打算继续回去,再也不回北京了,这里已经不属于我们了”。他们曾经是令人羡慕的北京人,但多少年后,他们从插队的地方回来时,这个他们曾经熟悉的北京城,却突然变得如此陌生,格格不入。这其中,心里面的落差该是多么大。时代造就一个人,也毁灭一个人。我们不好去评价什么,因为它是发生过的时代。 再说说演员的演技吧,满堂的扮演者吴刚把王满堂的角色扮演的十分到位,他爱古建爱到骨子里去了。再说说刘姐的扮演者秦海璐,她将一个麻利、敢爱敢恨、善良的刘姐也演得淋漓尽致。一部好的电视剧除了有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了。 还十分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十分精炼,毫无半点冗余、拖沓。就拿大妞去世的例子来说,只是很简洁的一笔带过,但又恰到好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许多好的作品中都会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叙事。以不同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人生经历来阐述这个时代所带给人们的影响。曾经获得“矛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便是如此,而这部电视剧也是如此,看完之后,我们不单是看了一个故事,一个人物的悲喜,更是能看到新中国这半个世纪所发生的事件,它所产生的影响。往往让人嘘唏不已。 很不错的一部电视剧,推荐大家好好看看 12 有用
8 ) 全家福
封建王朝消亡,长达半个世纪的战火动乱过后,古老的中华大地总算迎来了久违的和平。新中国建立,让皇城根下最普通的一群人命运发生极大的改变。为人耿直忠厚的王满堂是在旧社会成长起来的手工艺人,凭借一手古建筑修复的绝活,他带领伙伴肩负起为新社会修复古建的革命重任。在小小四合院内,还住着性格泼辣的寡妇刘翠兰以及有着婉转曲折恋爱故事的周大夫。远亲近邻,低头不见抬头见,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生人熟客你来我往,点缀着四合院的春夏秋冬。在随后的反右倾、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中,小小四合院又如同惊涛骇浪末端的一叶扁舟。 最平凡的一群人,他们见证着祖国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和转瞬刹那的沧海桑田,用双手书写各自不平凡的人生……
极具京味儿、极接地气儿、风格清新的平民史诗!比那一堆堆的貌似亲民、实则做作的家庭剧真诚踏实多了,更是秒杀了那些什么演义、什么传奇的古装历史大制作!不过,化妆和角色年龄处理上很是影响观感,结尾也显得仓促了些,其它方面的确做到了精益求精,很精彩的故事,很饱满的情感。
王满堂这个人物值得了解哈
“你们鸭儿真拔尖儿,吃屎也要捏屎尖吃……”o(*≧▽≦)ツ┏━┓碎了【老萧回来那集泪崩了QAQ
北京青年得了一等奖,这一部戏三等。觉得挺无语的。老一辈的演技都很棒,到二代就虚,小花们演技在线的真不多,没有北京坐地户的姑娘一眼能看出来的那种劲儿。
我是多年来不喜欢秦海璐,可真是被她折服。
真心的不错,北京的建筑史,发挥了工匠精神,还特别能体现建国前后的社会情况,超好的一部剧!
我大中国是有多少好演员……只希望现在的导演编剧老板们都长点心吧。
吴刚是能让人平心静气欣赏的好演员。
陪麻麻看电视。。。不亦乐乎。。。
整体算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京韵十足,编导演都十分用心,超过六十年的时间跨度塑造了一家三代手艺人在大时代下几十年风云激荡的际遇变化,细节考究,经得起推敲,对年代感的还原比较到位,没有当下市场刻意取悦观众的毛病,演员从老到小,大部分都比较好的完成了角色,尺寸拿捏得很准确,除了吴刚夫妇作为中心人物的核心地位之外,秦海璐饰演的刘姐特别出彩,而姜妍的成年鸭儿因为本子的设定有点过于蔫儿了,最值得商榷的是李滨演的成年门墩太油滑了,火候有点过,而徐飒演的柱子媳妇几十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也是个bug,戏份上也缺乏展开的发挥空间。另外剧作上到后半段情节分配到几条线的时候显得略微有些散乱,像流水账似的,如果能交叉叙述也许会更紧凑一点。
「补标」10年代为数不多的京味儿剧集佳作,故事立意也好,几位老师表演也超棒。后来还有一部《正阳门下》也还可以。最近几年的《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小女人》《芝麻胡同》都是摄影棚出品,试图用低廉的成本向观众贩卖老北京情怀。
影壁 各种传奇 种种老手艺人
感动,鼓掌,致敬。
挺接地气贴近百姓生活的故事,有时候从小处着眼讲述的故事也不比长篇巨制差,起码有观众基础呀。
打你进这院儿起姐就看上你了
多年来对秦海璐都抱有好感,并不过分出挑的长相,倔凶偏硬的气质,细致入微的表演,让她在一众工厂蛋糕般的女演员中杀出重围,这部剧里有真实具体的人。
每一对儿都有每一对儿的幸与不幸!!结尾还算是happy ending!!! 飙泪了好多次!!!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押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看至42集,别佳说你妈早产是我造成的。我笑死了啦!!
叙事手法有阿甘正传的影子,将国家大事融入在小家生活中,几位主演演技都很棒。唯一的遗憾是年轻演员们到了后期的化妆跟不上,让人有年龄辈分混乱的感觉。
这个很赞!去年这个时候和我爸一块看的。。主要是演员赞。。大陆不是没好演员。是好演员都不红。。太残念。。
虐心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