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选择痛苦!我选择真实地活着!
兄弟,昨天凌晨三点四十我看完一部英国老片,《影子大地》,根据C.S.Lewis的故事改编的,对,就是那个写《纳尼亚传奇》的作家。
Lewis直到六十多岁找到真正挚爱的人,Joy,却在两年后失去她。现实永远太残酷了!想想看吧,当你深切地爱过并且度过最快乐的短暂的岁月,却永远失去的感受。
影片前一个钟头,因为那些机智的台词我狂笑了几次,本来我以为这部老英片会很闷的。 而后一个钟头,我却无法克制自己,陷入低落的情绪中,以至于到现在我的脑子中还在回荡着台词。我有点可笑,我知道。
兄弟啊!我和你们说过我不相信爱情了,其实我仍然笃信。我骨子里的浪漫主义始终未曾改变。忠诚,长久,无条件地付出。哈哈,嘲笑我吧。我不在乎。
Joy有句台词:“The pain is part of the happiness”。痛苦是幸福的一部分。我今天一天心里都想着这句话,不知不觉地念了很多遍。我一直深陷痛苦之中,我痛恨它,却也离不开它。这句台词倒真是救赎了我。痛苦是幸福的一部分,我很痛苦,但我也在幸福之中。
片子的开头,Lewis和Joy探讨过“经历”与“痛苦”,Joy坚信经历痛苦是重要的,而Lewis觉得没有必要去故意地经历这种痛苦(他曾有过丧母之痛)。Lewis所持的某种价值观,却在Joy这里受到冲击。我喜欢Joy,坚强,温柔,真实,如果人生有这样的soulmate,那真是不枉活一遭了。Lewis在Joy死前说,你给我从未拥有过的幸福,你是真实的人。还有,当Joy去世后,Lewis和她的儿子Douglas坐在阁楼里。两人有一段对话。
Douglas:你相信天堂吗?
Lewis:是的,相信
Douglas:我才不相信
Lewis:无所谓
Douglas:我只想再见到她!
Lewis:我也很想她!
我想,曾经信仰宗教和理性的Lewis,最后的他选择了痛苦,选择了幸福,选择了爱。虽然爱会改变一切的命题很俗,但是不能不承认,信仰的重建是如此难得。
影片的最后,Lewis说了这么一句::“如果遗失的时候会那么疼,那为什么还要去爱?我没有答案,唯有真实地生活。”我看到这里时,我的内心在震动中。
躲在书本里,躲在自己构建的理想王国里,反而是最无能最悲哀的。你痛苦,说明你曾感受到过幸福。有痛苦远比什么都没有强。坚定地相信爱吧。
这点我懂了,但是另外一点我还在努力学习:不要恨老天,不要恨自己,用时间来平静我的内心,就像Lewis所做的一样。
“人的一生有两次选择,儿童时和成人后,孩子选择安全,大人选择痛苦,但是痛苦是幸福的一部分”兄弟们,也许这部电影能救赎我!我不想做那么懦弱,犹豫的人!
好!我不想逃避了!我选择痛苦,我选择真实地活着!
——————————————————————————————P.S:
1.老李,演Lewis哥哥的演员,居然是BBC版演华生的那位演员!我无比SHOCK啊!影片刚开头的时候,我恍惚间差点还把一个演员看成JeremyBrett了。
2.这段时间我在恶补霍普金斯爵士的电影,我不得不承认,他真是一个伟大的演员!还有,他那口英国腔(老式PR)真是——我找不到形容词形容了!除了他,还有肖恩爵士的苏格兰腔也是漂亮到不行!
3..我太热爱这部电影了!
2 ) 痛苦是幸福的一部分
开始看,是因为安东尼•霍普金斯,看到他和的兄长坐在咖啡馆里,谈论一个慕名前来拜访的女读者。我喜欢老哥俩那种默契意味的对话和气氛,便看了下去,并不知道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或是怎样的一段心灵史。等乔伊出现,那种中年人的轻松活泼幽默开朗让我喜欢,看了前二十分钟,以为是在看《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一种可能,一种在另一个故事里看续集,那种感觉非常好。查令十字街是美国女剧作家和伦敦男书店店员在长达几十年的通信中认识了对方,温馨浪漫得虽然是那样一个结局,却让人满足。而影子大地,是美国女诗人通过阅读牛津男教授的书而倾慕。略有不同,但暧昧的情绪和睿智的谈吐都是一样的在两个人之间流动,看得见他们的对彼此的欣赏,一点点的心动而不自知,配上牛津树木的葱蓊,小小的砖房,英式下午茶,落叶堆积的道路,所有的细节都是我所喜欢的。还有安东尼•霍普金斯含蓄微温的笑容。
我并不知道他的演的刘易斯是谁,当乔伊的小儿子跟着母亲来拜访这位作家,提出要看阁楼,我也只当是男孩的好奇心,当他打开一只老旧的衣橱,拔开陈年的大衣,我才想,这个刘易斯,怕是写《那尼亚传奇》的那位大师吧。那个时候的牛津,有两位大师,一位是写《魔戒》的托尔金,一位是写《那尼亚传奇》的刘易斯,两个有着卓越智慧的教授,都写了魔幻题材的小说,托尔金虚构了一个中士世界,创造一个神话体系,刘易斯同样幻想出一个魔幻天地,从一个关闭着的衣橱里去打开一扇通往自由飞翔的门。可以想像读过这本书的小男孩会对作者的阁楼衣橱有着怎样的吸引力,也就明白乔伊女士会对这位作家有着怎样的爱慕。
从这里开始,就和查令十字街没有一点联系,非常自然的,乔伊走了,刘易斯寂寞了,他对着老朋友呓语,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句诗,连起来,就是一封情书。当他再次看到听众里乔伊的笑脸时,喜不自禁到不需要掩饰。这一段是我最喜欢看的,他恋爱了,他不知道,这是一种陌生的感情,他不知怎样去处理,他退缩了,找借口,找理由,虚词闪烁,用语言大师的高明超本领掩饰迟来的爱情,但怎么都不如乔伊来得直接。乔伊说我需要居留权,请和我结婚。
即使结了婚,他仍然不知道爱情已经深植,他邀请她去参观牛津建校庆典,两人对望,欢喜从眉眼溢满心胸。对爱的渴望和认知,一点点在磨心,性格和惯性思维主宰着人的行为,不是摘花瓣就可以问出爱或不爱。爱太沉重,从思想到灵魂,到质问上帝,背负青天蔽云遮日,没有强大的心灵,担不起爱。要直到生命终结的临近时分,乔伊在黄金谷告诉刘易斯,让我趁还有力气的时候说,痛苦是幸福的一部分。
黄金谷洒满了雨,太阳在重叠的山峦河流树林中时隐时现。不需要愤怒地质问上帝,为什么让这一切发生,那样愤怒将充满心胸,和上帝达成默契吧,心平气和地接受生命原是重复往回的一个必然的进程。
乔伊的死,是刘易斯的心又一次和上帝对话。
3 ) 不,这不是C.S.Lewis
作为路易斯的书迷,我对这部电影实在充满了期待。可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不,这不是路易斯,这只是关于一个老男孩忘年恋的爱情故事。
路易斯真正的魅力,思想和信仰,被淡化成一个可有可无的背景。我相当怀疑路易斯会是这么一位自负的人,从他的作品中他毫无疑问知道骄傲是基督徒最大的罪;当年《纳尼亚传奇》被批评“too christian ”,路易斯曾宣称这是他的写作目的,而非“just magic”;他在课堂上和学生辩论的主题也并非花苞或别的哲学家,而是基督教义……
路易斯的人生并非缺少争议,但这些争议和他的思想信仰一起被弱化,成为教授们下午茶时间的谈资。电影中出现的演讲中,路易斯所宣讲的“痛苦是上帝的工具”这一理论成为他痛失所爱时的讽刺!那些听他演讲的中老年妇人也更像是追星族……
路易斯最后人生升华的部分,他在失去所爱之后痛苦和思考的结晶《卿卿如晤》被彻底删掉。我只看到一个可怜的老男孩,失去了第二个母亲。
不,这不是C.S.Lewis。如果你想看的仅仅是精湛的演技、美丽的英伦风光,你也许会得到满足。但如果你要找的是C.S.Lewis,不,他不在这里。
4 ) 庆幸曾经爱过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50年代的英国剑桥:C.S.Lewis是经纶满腹的学者、虔诚笃信的护教大师和奇思妙想的奇幻文学作者,擅长逻辑思辨,教堂讲坛上总是侃侃而谈,为人幽默机智,生活简单规则,平静快乐。直到遇见Joy Gresham:一位敢爱敢恨,犀利睿智却生活多艰的美国女诗人,自此,平静消失,雄辩隐身,情愫暗长。只是他并不自知,一直以朋友之礼待之,谨守界线,克己复礼,惹恼红颜。直到一日,她的绝症终于逼他走出他藏身其中50年之久的书本、知识和理性的“安全”港,直面内心情感和由之而来的交织绵延的快乐痛苦,以及信仰的动摇和其后的重建(见Lewis的悼亡手记《卿卿如晤》)。
在这里,上帝是魔法师,而Lewis,是领受魔法的孩子。
我一直困惑影片为何要用”shadowlands”命名,在影片里它是被嵌在Lewis念出的一段诗当中的,我明知其中自有深意,却还是懵懂难解。直到看完后借助google,才终于明白它实际是个隐喻:理性的知识,不过是真实经历的shadow of land。唯有经历真实的体验,理性的知识才被注入生命活力,很多难以言说的感觉也不再是水中望月雾里观花般的模糊不清。”The shadow of Land”的典故是出自他的著名童话”纳尼亚传奇:最后之战”,灵感则来自圣经歌林多前书第十三章:”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了,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我是先看了《卿卿如晤》再看《shadowlands》的,就像是知道了结局再回头来看开局一样,有那么一点点了然于心的沉着,所以特别留意细节的编织铺陈,也比较认同影片缓慢的节奏和情绪感受的慢火文煮,似乎不如此,不足以匹配这一段暮世尘缘。Antony Hopkins的含蓄隐忍将一位半百之年才尝初恋的儒雅学者演绎得很好,至于Debra Winger,感觉比书中提及得真实容颜要美丽,因此有点失望,不过演技总的说来也算不赖。此外,就是对白,不时闪烁着思辩智慧的光芒。
What makes love perfect?
Unattainability.
The most intense joy lies not in the having but in the desiring.
虽然我不认同“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这样的理论,但这好歹在相当程度上也合理解释了现实中很多人对求之不得的怀念和“白玫瑰、红玫瑰”的遗憾。另一方面我很赞同他的关于desire增加了快乐的强度和浓度之论点,毫无疑问的,desire是也应该是爱的核心元素之一。
Pain is a tool; pain is god’s megaphone to rouse a deaf world. Pain makes you perfect.
我不知道痛苦是不是上帝用来振聋发聩的扩音器,不过,痛苦的确发人深省,助人成长。深切的苦痛若没有能击垮我们,则必然会引领我们穿越迷思走近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One has to say things (I love you), the moment passes, and then you’re alone again.
人生在世,从来都是时不我待的。在能够爱时,在能够对所爱之人大声言爱时,一定不要被犹豫、羞涩、顾虑、骄傲羁绊,坚定勇敢得说出你的心声;否则,当你再度孤独时,悔之既晚,而憾恨必定会日日夜夜啃噬你的心。
We read to know we’re not alone. We love to know we’re not alone.
为什么读书?为什么相爱?因为孤独;因为残缺;因为要追求归属感认同感。一个人,再怎么遗世独立,也需要知高山流水的子期。
Why love if losing hurts so much?
Then, what’s you choice? Safety or suffering?
The pain then is part of the happiness now. The pain now is part of the happiness then.
痛苦和幸福,是两生花。彼时的痛苦是今日之快乐的构成;因为要失去,因为怕失去,我们才会更珍惜当下的幸福快乐,分秒必争。今日之苦痛则源自昔日之快乐;没有强烈对比,又怎知自己曾抵达过天堂?也正因为有了对昔日喜悦的认知,今日之苦痛才变得如此无法忍受。唯有经历了爱之重,才深知失去之轻。
俗语云:no pain, no gain. 给我选,我也不会再回到爱你之前淡寡无味的平静快乐。今日之撕心裂肺肝肠寸断,是爱的代价,是我甘愿为曾经深爱过付出的代价。
烛影深,晓星沉,嫦娥不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5 ) 一部伟大的影片!
亲人的离世,使杰克从梦幻选择了宗教。当才华横溢,拥有强大的自主意识的杰克,以其雄辩的才能解释了一个永恒的宗教命题:上帝既然爱我们,为什么还让人饱尝痛苦?他为什么不阻止?这个难解的矛盾本来是无神论者攻击宗教最有力的论据。然而,坚定的杰克以雄辩的才能向基督徒们阐释,上帝为了让我们成长,所以让我们体会痛苦。我们如雕刀雕出的人像,刀子在脸上划过之时,我们在痛苦的体验中被塑造成形。听众被感动的热泪盈眶,想想也的确如此,让有信仰的人摒弃怀疑,对信仰更抱有坚定的信念,难道不是一种救赎?
然而,面对词锋锐利的爱人,杰克节节败退。他对于才学和宗教的信念被步步挑战,直至被现实击溃。
爱人被病魔夺去生命,宗教却失去了效力。他不得不面对真实而又残酷的人生。“天呢,我也很想她”,当他在孩子面前失控而痛苦失声时,任谁都会体会到这种椎心之痛。
6 ) 苦难是上帝的做工,还是没有目的
刚刚看了视频电影《影子大地》,是理查德·阿滕伯勒导演,安东尼·霍普金斯、德博拉·温格主演,在1993年12月25日美国上映,1994年3月4日又英国上映。内容讲的是一个英国牛津矜持又拉风的文学教授克莱夫·斯特普尔斯·刘易斯(杰克)与美国来的气韵牛仔风的女诗人乔伊·格雷沙姆(乔伊)的一段相识、相交又相别的感情故事 。
《影子大地》似乎是一部回答如何看待人生离情别恨的苦难哲理故事。
《影子大地》,似乎是一部回答如何看待人生离情别恨的苦难哲理故事。早先杰克演讲,信誓言说:“苦难是上帝的做工”;末了,经历了一场送走渐渐病殁的乔伊别离故事后,杰克改口哭恸地说:“苦难就是苦难,苦难没有目的”。
《影子大地》这样的电影,我觉得很高置于精英格局上,一般观众会忍受不了~。
这样的电影,我觉得很高置于精英格局上,一般观众会忍受不了~。我就是首尾保持着相当距离看完的。瞎说了。
为什么电影名叫《影子大地》呢?豆瓣上有一个观后评点的标题是《 从此,你的影子落在大地上,就是与我的重逢》,不知道算不算编剧的意思。 我的心里观影后记住的是一个问题:
苦难是上帝的做工?还是没有目的。
7 ) Shadow of Land
电影本身更多的是与爱情有关。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相遇而相爱,短暂的时间里交织着甜蜜与苦涩,也改变了男主人公对生命的看法。从这个角度看,电影是成功的。但是作为一个C.S.Lewis的读者,深深觉得电影里对Lewis本人的思想的挖掘是远远不够的。在Joy生病后,他的朋友来表达安慰,他提到他常常祷告,“prayer does not change God, it changed me.”只有这里才能看到一点书中Lewis的影子。Joy的死确实对他原来所信的构成极大的打击,但现实中的Lewis并没有因此失去他的信仰,反而令他的信心进入一个不同的维度。下面的段落引自
http://lib.verycd.com/2006/12/20/0000132592.html,个人觉得是对这个电影背后的故事更深的理解。
C.S.Lewis是英国文学界相当有名的作家,他是牛津大学教授,著作等身,能言善道,每回演讲都吸引上千人聆听,恭敬的笔记。他最擅长的演讲题目是:「苦难的意义」,「神迹是否可能?」「爱到底是什么?」,再再肯定上帝的全能与爱。
其实 C.S.Lewis的信仰历程很迂回。他从传统基督教走向严苛的教义要求,走向追求灵异的神秘主义,又走向唯物无神论,再专研佛学,最后再回到基督教信仰,然后成为基督教的卫道者。
C.S.Lewis曾跟随逻辑学大师,所以很重视理性思辩,他卫道的方式也最擅长用理性思辩。这可从他的「如是基督教」「痛苦的奥秘」「神迹」「人的见弃」四本书看出来。这几本书处理的是千古疑难:上帝为何存在?为何这位上帝必然是基督教信仰中的上帝?基督教的伦理是什么?上帝的属性包括三位一体是什么?上帝如果是全能全善,为何会有邪恶?为何会有痛苦?为何受造的人会有堕落?科学世代还会有神迹?科学世代的危机为何?他反应敏捷,能迅速的指出别人陈述思想中不合逻辑之处,对自己的陈述也相当讲求符合逻辑。在「如是基督教」一书中,我们会发现他是传承「托马斯阿奎纳」的目的道德论证,但用的是现代的例子。而 C.S.Lewis相当强调基督教信仰是符合理性的,反倒无神论或泛神论多神论是禁不起理性思辩的考验。
尽管 C.S.Lewis的逻辑思辩如此严谨摇不可憾,但他同学校的教授们却酷爱跟他争辩,说他是用简单的答案(逻辑)在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C.S.Lewis 很敢面对挑战,雄辩中经常处于赢的局面。 不过,C.S.Lewis最著名轰动国外的作品,却是他的童话故事「那里亚童话集」,这整套故事中又以「狮王女巫衣橱」最有名。这整套童话,其实就是把他雄辩而坚信不移的信仰,用童话譬喻的方式描述出来。
所以「影子大地」电影一开始,我们就看到牛津大学几位教授跟他台杠,谈到他那里亚童话集中的「狮王女巫衣橱」不合逻辑:一个单身光棍老教授家,怎么会有女人的皮大衣?饰演C.S.Lewis的安东尼霍普金斯则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反而浑然忘我的谈起衣橱里的世界:「那是个充满Magic的世界....。」
直到六十岁以后,C.S.Lewis的理性思辩突然面对到残酷的考验。他爱上了 一个自美国来,名叫 Joyce的女诗人(德博拉温基饰),又经历了她的死。这女诗人是用她的人生在诠释C.S.Lewis 最擅长的讲题。她被丈夫抛弃,身边带个孩子,犹太人,破产。她活在苦难中,对爱却完全没有放弃,勇敢乐观的面对她悲惨的人生。
电影中描述 C.S.Lewis 与 Joyce 见面时的对话。Joyce说:「经验是重要 的。」 C.S.Lewis 说:「知识是重要的。」 Joyce说:「书本让人安全。」言下之意,从书本中得知的关于爱与苦难的知识,即或辩倒群雄,却是不真实的,因为当事者完全没有经验。
C.S.Lewis其实已经爱上了她,但是却不知道自己爱上了她。他尽一切可能帮助她,甚至跟她假结婚好让她可以在英国居留。但是,直到听闻她得了骨癌末期那一刻,他才明白他有多爱她。于是他决定跟她再结一次婚,是在神在人面前正式定下的永不后悔的婚约。
Joyce的一生彻底经验苦难,她嘲讽似的说自己经验的苦难是一点折扣不打的。但她的勇敢与乐观, 与她对苦难的熟悉, 使她在面对苦难死亡时, 比C.S.Lewis 更早预备好。 电影中描述有一次他俩愉快的出外旅游, 当时Joyce 病情控制的很好, Joyce 在愉快的气氛中跟 C.S.Lewis 谈及死亡,C.S.Lewis 不愿谈,Joyce就跟他说:「现在的快乐中,一定蕴含未来的痛苦,这是生命的交易。」后来 Joyce 病情复发,无法挽救,Joyce 面对痛苦无比的C.S.Lewis ,也劝他说:「你必须放手,让我走,」 Joyce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I am at peace with God 」。
反观 C.S. Lewis,是在跟 Joyce 的爱情与 Joyce的死亡中,才开始刻骨铭心的经历他最熟悉的「真爱」「苦难与死亡」「上帝是否存在?」「上帝是否全能良善?」「上帝为何对苦难置之不理?」「为何没有神迹?」。诚如Joyce所说,书本,知识,理性,是「安全」的,经验却是痛苦无比的。 所有C.S.Lewis 的讲演,文字处理过的信仰真义, 当他发现他必须「活出来」,却在这过程中, 他的信仰崩溃了。 这就是他后期作品「卿卿如悟( AGrief Observed) 」的内容。
「卿卿如晤」文章平实平淡,像小小的散文,完全失去他一向的犀利睿智,甚至在文章中浅藏怀疑的哀伤的忿怒不平的情绪,再也没有像他过往一样给予那么肯定的答案。但是,这本书却可以说是他最伟大的作品,没读完这本书,就无法完全理解C.S.Lewis 所有精彩好文的深意。因为这本书「卿卿如晤」,让我 们对C.S.Lewis 有全新的看法。 C.S.Lewis是在走尽思辩理性后,发现自己竟然有朝一日对理性完全默然无语。信仰只剩下「启示与信心」这么简单又完全无法言说的境界。他说:现在争辩都已无益,日子慢慢过去,上帝还是安慰了他。
为什么上帝要容许 C.S.Lewis 在 60岁以后,去经历一个他曾争辩无数早已知道答案的「提问」?
C.S.Lewis在他出名的童话作品「最后之战」中,有一段对新天新地的描述:「这个世界是未来新天新地的Shadow of Land。 」
这却恰好也说明了他的一生。 理性的知识,是真实经历的 Shadow of Land ,真实,是焚而不毁仍能存留下来的,无法思辩证明言说的「信心」。C.S.Lewis这一生,在上帝手中是个奥秘,上帝先让他写出他将要经历的,再让他从经历中得知信仰的层层奥秘。他这一生就是一层层的 Shadow of Land , 死后在新天新地的与 Joyce相遇, 更使现世,包括「卿卿如晤」, 都是 Shadow of Land。
描述 C.S.Lewis 这则经历的电影「影子大地」, 原文就是「 TheShadow of Land 」,就是出自「最后之战」中 Shadow of Land的典故,C.S.Lewis对这一段的文学灵感,是出自圣经:「我们如今彷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哥林多前书十三:12)
8 ) 去爱还是不去爱?这是个问题
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 在1993年主演的两部影片《去日留痕》(The Remains of the Day)和《幻境》 (Shadowlands)很像两部姐妹篇。《幻境》的上半部分与《去日留痕》很像,都在说一个想爱而不敢爱的故事,然而也许《幻境》中的美国女主角Joy比《去日留痕》中的英国女管家有着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或者是因为她将不久于人世,在《幻境》的下半部分中,男女主角终于相爱了,并且随之承受了失去与被失去的痛苦。
与改编自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的同名畅销小说的《去日留痕》不同,《幻境》是基于一个真实的故事。霍普金斯在片中饰演了英国作家C. S. Lewis。他在他的著作以及讲座中曾经多次说过,上帝让人们忍受痛苦,是让人们学会爱与被爱,就像是雕刻家在雕琢作品时要去掉多余的部分,我们就是上帝的作品,我们在痛苦中成长。然而,如同女主角Joy所指出的那样,在他的大半生里,他用特殊的方式把自己保护起来了,他一直是单身,只和比自己小或者比自己蠢的人交往,他的生活方式使他可以避免遭遇痛苦的机会。他对Joy的爱使得他从这个茧子里走了出来,他体会了从未感到的幸福,以及从未感到的痛苦。
说道这里我不禁想起另一部电影,《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天才Hunting也是一个惧怕爱的人,他怕被人拒绝,因而先拒绝别人。或者说,他害怕失去的痛苦,所以就选择不去拥有。只有书本是安全的,他通过读书去感知世界。然而他纵然能够博览群书,过目不忘,书本永远代替不了亲身经验。片中心理学家Sean在湖边对Hunting说的那段话很有深意:“如果我问你关于女人,你可能回给我一些你喜欢的词藻来形容。也许你有过几次性经验。但是你无法告诉我当你在一个女人身边醒来而感到非常幸福是一种什麽样的感觉……如果我问你关于爱情,你也许会给我引用一句十四行诗。然而你从未看着一个女人而感到自己是极度的脆弱。你不知道有个人能用她的眼神将你击倒,感觉就像是上帝为你派入尘世的天使,能够从地狱把你救赎出来。你也不会知道你成为她的天使会是什麽感觉,去爱她,永远在那儿支持她,经历任何事,经历癌症……只有你爱某个人胜过爱自己时你才能知道什麽是真正的失去。”这些话简直也是说给《幻境》里的Lewis听的。Lewis能够在课堂上回答所有的问题,然而在生活中,有些问题是回答不了的。只有他与Joy两情相悦,他才知道什麽是令人沉醉的幸福,也只有他失去Joy,他才知道什麽是铭心刻骨的痛苦。幸福和痛苦永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不弃不离。如同Joy所说,“如果没有今天的痛苦,也就没有昨日的幸福。这是一项交易。”这是一项人类和上帝所做的交易。那麽去爱还是不去爱呢?这是一个只能我们自己回答的问题了。
乔伊哄孩子睡后,到路易士书房,说:“谢谢你不问我。”乔伊指的是她婚姻的事,她感觉的出来,路易士尊重她的隐私,不多询问。乔伊随即告诉路易士,她丈夫有了外遇,她的婚姻濒临破裂,她是来英国逃避的。路易士听后只问:“我能为你作什么?”乔伊答:“作我的朋友。”路易士说:“我以为我已经是了”
如果明知短暂我更希望我并不曾拥有过幸福,如果未曾拥有我便永远不知其中的滋味,看着自己最爱的人遭受病痛生命逐渐消失,我相信世上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事情,但我不会祈祷自己与他交换,因为我不希望爱我的人遭受同样的磨难,这份痛苦甚至比当初的幸福还多百倍千倍,我不太能理解the pain now is part of the happyiness then.这句话,未来的痛苦是现在快乐的一部分,但当你身处未来,痛苦只是痛苦,是过去的快乐触发的,并让它们成百上千的繁殖。另外我不认为痛苦让人完美,只有真正被爱的人才能明白,幸福才会让人完整,而痛苦便是把这一切撕得粉碎,留下的只会是残破不堪的灵魂,这一切都是为了说服自己并不孤独,说服自己上帝与自己同在,或许真的有凌驾于万物生灵的神,但我并不相信他是善良的。
既然爱令人痛苦,为何还要相爱。因为The pain, now, is part of the happiness, then. That's the deal.
我无法被这种堆砌松动上的美好打动,尊重别人的情怀,但不强迫自己把那种飘忽不定的感受表现的和他们一样真实,然后抛出一种所谓优雅的默契眼神,称之为礼仪。平庸之人穿上华丽的衣裳,并不会熠熠生辉,而那些赞叹羡慕之人,本质上只是满足自己空洞的幻想。这是文艺青年的致命弱点,沾沾自喜时,和他们鄙视的附庸风雅的中年人并无二致,且很快一样。
最深刻的画面是,女主问:你怎么睡觉的?他说,拉上窗帘,跪着祷告,脱掉衣服,然后睡觉。这大概就是最朴素最平凡却又最真实的爱情吧。就像卡夫卡写给他妻子,问她寄信的细节。
基督教学者C S Lewis的情感故事,尽管只折射出Lewis一生极小的一个片段,仍然含蓄隽永、感人至深。
静水深流。当失去此生挚爱,连最笃信上帝的人都会对这个为所欲为的家伙产生质疑,难的是接下来要怎么同上帝和解、同自己和解。做了60年小男孩,终于选择成为一个男人,放弃安全,选择痛苦。阅读让我们不孤独吗?不,爱让我们不孤独。满腹经纶也没用,只有经历过才会懂。
他们有过几年极其幸福的生活,电影在处理上完全压缩掉了。只有充分呈现挚爱,才能真实传达失去挚爱之痛;反之,花在路易斯学术圈的篇幅太多了。这既属于取舍不当,(本质上)还是属于智识自傲和优越。而电影故事的核心又恰恰在说无论知识上对人性的掌握何其精准和深刻,也完全不敌生命本身猝然加之的体验。幸福如是,创痛更如是。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997039/
当我们拥抱了爱 也同时拥抱了痛和失去 这就是人生 没有永远 但可以永恒。
编剧把女主写得自以为是又没礼貌当个性,不太能共情
这样的女子可遇而不可求; p.s 作为一个新无神论者俺对男主从事的职业无感,尤其是觉得安东尼霍普金斯扮演这样的角色未免遗憾。
Who serve unto the example and shadow of heavenly things (Hebrews 8:5 KJV)我当时因为处在理性时,所以错怪他的卿卿如晤,道理和空谈使我们免于伤痛,而唯有伤痛使受难之人终得以美如神。为Lewis加一星。
要走进一个人的生活是一件多么慎重而又神圣的事。确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并尊重!
The boy chose safety, and the man chooses suffering
http://www.56.com/w97/play_album-aid-5061516_vid-NDY1NjM2NjA.html
若干年后,我终于看了这部电影。以前是为了霍普金斯,几年前我曾在说说里引用那句著名的台词。令人痛哭流涕的电影
《獅子女巫魔衣櫥》作者CS路易斯與女詩人戴維德曼非常抑制的愛情悲劇,先有85年Claire Bloom的英劇版才有Attenborough導、Winger與Hopkins詮釋的這版,George Fenton寫的悠長木管主題與Joe的存在畫龍點睛。
这开头酒馆里描述的进入魔法世界经典场景就是C·S·刘易斯自己的《纳尼亚传奇》,但是本片没有用任何一个伏案写作的场景来铺陈C·S·刘易斯的文学成就,值得称赞。安东尼霍普金斯的表演深入人心,非常沉稳。The pain now is part of the happiness then.阳光照射不到的影子大地,唯有爱能照耀。
【有些电影想看才发现汁源稀缺】——正规网站居然没有字幕2018/10/27感动第一刷,一部流动着愛的電影普通中缔造出了不凡♥爱是什么
在爱面前,为什么要畏缩回避?为什么不能大胆去表达,去接受?这一次,你不再是The Remains of the Day里那个让我气得牙痒痒的克制守礼闷骚男,你终于学会了诚实勇敢地去爱你所爱,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