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森

动作片英国2008

主演:汤姆·哈迪凯莉·亚当斯Luing AndrewsKaty Barker戈登·布朗阿曼达·伯顿Mark Devenport保罗·唐奈利Andrew ForbesJon House马特·金詹姆斯·兰斯Holly LucasJuliet OldfieldJonny Phillips

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

播放地址

剧照

布朗森 剧照 NO.1 布朗森 剧照 NO.2 布朗森 剧照 NO.3 布朗森 剧照 NO.4 布朗森 剧照 NO.5 布朗森 剧照 NO.6 布朗森 剧照 NO.13 布朗森 剧照 NO.14 布朗森 剧照 NO.15 布朗森 剧照 NO.16 布朗森 剧照 NO.17 布朗森 剧照 NO.18 布朗森 剧照 NO.19 布朗森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5:56

详细剧情

  查尔斯•布朗森(汤姆•哈迪 Tom Hardy 饰)出身于上层社会家庭,从小就具有不可自抑的暴力倾向,布朗森没能像其他人一样完成学业和工作,在1974年结婚后,布朗森因为携枪抢劫邮局而被判入狱七年,至此,布朗森抛弃了自己的本名迈克尔,成为了臭名昭著的英国监狱恶徒。富有表现欲望的布朗森用暴力作为自己成名的途径,在狱中不屈服于任何管教,同时也得到了犯人们的钦佩和媒体的关注,布朗森自诩为“英国最残暴的犯人”,他的监狱生涯就是不断的单人禁闭、不断的更换监狱……布朗森出狱后投身地下拳击界,但不久又再次入狱,监狱暴徒布朗森的故事还在继续……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长篇影评

1 ) 隐藏在传记后面的

Bronson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在故事(真实性)和意义(总结性)中如何取得平衡是传记体电影需要回答的问题,《Bronson》开的头很好——英雄史诗般的打斗镜头、间离式主人公讲演、超现实的场景(舞台般的精神病院、红色的牢笼),这些对于现实故事的超现实化,充满着从生活的一般元素中抽离出本质加以组合形成的戏剧性,换言之,用传记式的故事来包装一个角色背后的角色,与其说是一个人的Life story,不如说是对一个人Life story的片断组合而新的灵魂的描写,脱离传记主体的传记——我觉得这才是传记电影创作令人欣赏的取向。

但电影没有完全摆脱故事性,尽管有超现实的主角作为讲述者向我们演讲,但主角回家又投靠舅舅这段详细的故事还是极大地冲淡了演讲带来的魔幻感,这段故事期间主角好像回到了人间,他需要恋爱、需要工作,而不是再作为一个代表着无谓(无谓)暴力的天使:他不再向我们讲述他如何喜欢暴力、如何毫不考虑人世间的规则、以及这背后莫名的崇高。对主角工作和爱情描写(不可避免)的解释姿态使影片的美学天平偏向了相反的故事(真实性)那一边,尽管这段故事的场景仍然是以Bronson自己的魔幻之眼向我们呈现的,性变态叔叔阿姨们的出现还是给我们带来了关于Bronson如何不谙世事的解说感,而在这之前的精神病院与监狱场景则并没有如此,监狱和精神病院在我们眼中自带的奇异感掩盖了我们所看到的Bronson的目光,无论这两处地方在疯狂的Bronson眼里是何番模样,我们都会觉得不足为奇——监狱和精神病院本来就是那么奇异。而当我们顺着Bronson的目光看到我们的正常生活也奇奇怪怪时,对Bronson的怀疑就产生了,我们换上道德的眼睛,叉着腰用长者的口气对Bronson说:“你缺乏正确的教育,所以才对社会格格不入,连姑娘的调情都弄不懂。”,如此一来,Bronson降落成为了我们身边的一个人,他的暴力好像也变得有迹可循,这份真实的气味无疑会让我们对他的暴力失去兴趣。

在后面的监狱情节里,Bronson好像又恢复了正常,没有理由的开始施加起暴力,在典狱长询问他到底要什么时,他重新用回暴力天使的口吻:“Fuck Off.”,但紧随其后,突然(!)Bronson就爱上了画画,这一点和现实里的他相吻合(现实中的他宣称放弃了暴力,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Charlie Salvador以致敬画家达利),这一突然的转折是这部电影的败笔,它大声的宣布了这部电影把对故事性的忠诚作为自己的纲领,电影不再像询问Bronson的无来由的暴力一样去询问这一无来由的对美术的热爱,取而代之决定将现实中的人物情况作为电影的结局,舞台上讲述自己故事的Bronson带上面具背叛了原先的口吻,承认自己就是故事中/现实中那个Bronson,他的存在也从一个不知在何处的讲述者变成了为了体现社会对Bronson误解(观众对他打倒美术老师而鼓掌的场景)而虚构的声音,在这之后他便黯然退场,放弃了他的神秘与他的信仰(那让人猜不透舞台究竟位于何处?他从哪儿发出对自己故事的见解?这迷人的不知在何处。)。

然后,影片就以“我们并不了解Bronson,他喜欢画画,我们却都以为他喜欢打人。”的声音,悠悠地结束了。

2 ) 肉搏爱好者

这哥们小时候揎桌子砸老师,长大了光着屁股和警察干架,出狱后和人打黑拳打腻了和狗打,到末了成为一个有艺术触觉的涂鸦者。

3 ) 他不傻

和人一起看。
他只留给自己十五分钟的时间去表白。
身边人嘲笑。
不予理会。
简单的头脑。真实的情感。像动物一样用战利品去博取归宿的欢心。

4 ) 我看到的是一个因为想出名而不断伤人的渣渣

(看《B面人生》来的,里面提到了这个犯人及电影就来看了。下面大多是作者戴维·威尔逊写的原文,括号里是我自己补充的。)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又碰上了一个臭名昭著而且热衷自我宣传的暴力罪犯。迈克尔·彼得森生于1952年,父母是很体面的中产阶级。(这点电影里讲述过。)然而,彼得森20岁出头就进了监狱(1974年),罪名是持械抢劫,被判了七年(仅仅26英镑,嗯,他咋想的,他就是想去牢里吧。),后来因为在监狱里攻击工作人员,攻击其他犯人,劫持人质,刑期又延长了。当彼得森终于被释放之后,只做了131天自由人,(百度上写他自由的120天都在酒吧度过,嗯电影里的确出现了酒吧,关于自由天数我更相信作者。)便于1988年和1992年二次、三次入狱。(百度显示:“2000年皮特森又由于恶意伤人而被判处无期徒刑。总共这些年中,皮特森被释放过两次,但不在监狱的这120天大多他基本都在酒吧度过,并且最终因为抢劫和蓄意抢劫而再次被抓。”

这和作者描述的时间冲突了啊。不应该在1988年或者1992年被无期徒刑吗?

我又找到英语网站【http://news.bbc.co.uk/2/hi/uk_news/646857.stm】和这个网站【//www.zhz.wiki/blog/de/Charles_Bronson_(H%C3%A4ftling)】讲的【他于1988年10月30日首次获释,并在1989年初因抢劫再次入狱之前作为自由人度过了69天。

从1989年起,他称自己为查尔斯·布朗森。从1992年11月9日起,他获得了53天的自由,直到1993年因强奸和抢劫再次被捕和拘留。萨尔瓦多在1994年总共度过了四个月零九天的缓刑期,然后再次入狱。

总的来说,在屡次犯罪后,他只获得了三个月的自由,并在26年的监禁中度过了22年的单独监禁。1987年获释后,彼得森进入伦敦东区的地下格斗界,他的经纪人参考当时著名的美国动作明星查理士·布朗逊,将他改名为查尔斯·布朗森。随后查尔斯再度因抢劫获罪,于1988年返回监狱,并因袭击狱友、狱卒、挟持人质等行为遭判无期徒刑。他难以预测的暴力行为使狱方伤透脑筋,刑期间多次更换关押地点,也曾被送至精神病院。除了与人斗殴,查尔斯也透过健身、写书与绘画打发牢狱生涯。他曾出版一本教人如何在狭窄空间不借助器材也能健身的教科书《孤独健身》(SolitaryFitness);此外他还是名素人画家,其作品风格独特,颇受好评,卖画的钱全数作为慈善捐款。查尔斯一生伤人无数,却从未致人于死。他曾言:“我骨子里是个好人,但有时会丧失理智,变的人见人厌;我并不坏,只是迷惘。”(好茶哦,借口,洗白)】这个看起来更靠谱。电影里还讲述因为他造成政府损失太大,被女王赦免了。不过,作者说电影里很多虚构,那这件事肯定是假的。)

他的罪名有持械抢劫、严重身体伤害、故意伤人、非法拘禁、威胁杀人,等等,但从未被判处过谋杀罪。(即没杀过人。)

这些罪行有许多都是在监狱里犯下的,所以他有不少时间都在隔离监狱里度过。(百度显示他30年都在禁闭室里度过。)他进过120所不同的看守所或特殊戒备医院。他写了11本书,还画画(某种程度上),还是定时俯卧撑的多项纪录保持者。(百度:“在监狱的日子里,皮特森据说每天会做2500个俯卧撑,还出版了一本关于如何在极简陋和孤立的环境下健身的书籍。后期他又渐渐研究起诗歌和艺术,已经出版了11本书并获得过柯斯勒奖。他还是一位卡通画家。此外皮特森还参加过阻止青少年犯罪、保护动物的公益活动。据说他曾给一家博物馆写信,里面这样说:“我这样的人生来被该关在笼子里,但请放过那些鸟儿和小动物们。否则小心我把你肩膀上的脑袋揪下来。”皮特森的支持者将他的行为归结于难以控制的脾气和对正常生活的手足无措,称他的本质其实和普通人一样善良温和,“他不是恶魔,而是病人”。”电影里没有演他做俯卧撑的事,他这么喜欢宣扬自己,这一点不更应该加入电影么?还要他的粉丝滤镜不能有啊,我觉得他就是为了出名而作恶,他只有通过暴力才能出名,他也只有暴力。不能因为他没杀人就说他和普通人一样吧,太侮辱普通人了。)他还是个劫持人质的大师。

1998年,他在贝尔马什监狱劫持了两名伊拉克的劫机犯。他坚持要他们叫他“将军”,并且威胁如果监狱方面不满足他提出的要求,他就要吃了其中一个人。他的要求包括一架直升机、两台乌兹冲锋枪和一把斧子。他还抓了一名监狱主管、一名美术老师和一名监狱图书馆员作为人质。那名美术老师被绑了起来,迈克尔拽着他在监狱里晃悠了差不多两天。他有不少女性崇拜者,(人格有缺陷的人真多。)

还喜欢经常更改自己的身份。现在他的名字是查尔斯·萨尔瓦多,他是2014年给自己取的这个名字,以纪念他最喜欢的画家萨尔瓦多·达利。但在此之前,他给自己取名查尔斯·阿里·艾哈迈德和查尔斯·布朗森。我认识他时,他使用的是最后这个名字,2008年上映了一部根据他的生平改编的电影,用的也是这个名字。在去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已经读了不少影评,也听到很多人在讨论这部电影的优点和缺点。这部电影大肆宣传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但观众们无从得知哪些部分是真实的,哪些部分是虚构的。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个戏剧化的故事,因此有不少关于布朗森的谣言开始甚嚣尘上,他自己也乐于添油加醋,而这一切都使他社会名人的地位得以巩固。我是在米尔顿凯恩斯看的这部电影,电影院离木山监狱只有不到十分钟车程——我正是在木山监狱认识了布朗森,这使得这部电影对我而言多了一层真实感,虽说我在银幕上看到的故事几乎全部是虚构且不客观的。

直到如今,这两个特殊牢房都关着英格兰和威尔士最不安分的囚犯,尽管现在它们的管理方式已经和20世纪90年代时非常不一样了。然而,布朗森从未在米尔顿或者凯恩斯待过,他一直在木山监狱隔离牢房被单独监禁着。我们不断尝试帮助他,跟他合作,希望他有一天能从隔离牢房转到普通牢房去,但果不其然,他一直拒绝配合我们的工作。只有一个人希望布朗森被单独监禁着——查尔斯·布朗森本人。我们没费多少工夫就发现,布朗森不愿意被关在普通牢房里,因为他无法在那里存活。我的意思是,“普通”是布朗森最不希望的。他希望自己能非同凡响。他关注的一直都是如何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而普通的生活只会扼杀这种与众不同。

就像我刚才提到的那部电影的主角在影片开头所说的:“我的名字是查尔斯·布朗森,我这辈子都希望自己能出名。”这两个陈述句中只有一个是真的。理所当然,“出名”和“普通”这两件事无法共存。虽说我的责任主要在监狱的两个特殊牢房,但由于也要负责整个监狱的部分事务,因此我经常在隔离牢房见到布朗森。

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十分草率,我问候了他,并问他需不需要什么书。随着对他了解的深入,我觉得我们可以开始进行一些不那么官方的谈话了,于是我告诉他,他这样被长时间单独关着,我很担心会对他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这番话完全是对牛弹琴。不以监狱主管的身份和犯人对话,而是作为一个人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是我应对暴力罪犯一贯的方法,但这对他完全不起作用。我这么做似乎还损害了他对自己的定位和他想在别人心中树立的形象。我下一次去探望他的时候,他已经在等着我了。在两名工作人员的护送下,我走进隔离牢房区域,沿着走廊走到尽头,就到了布朗森的牢房。第一名工作人员把他的钥匙插进锁里,推开了门。布朗森就站在我们面前,一丝不挂,身上涂满了黑色的鞋油。(电影有这个情节。)

我们愣在那里,看看布朗森,又看看彼此,目瞪口呆。然后布朗森打破了沉默:“我要用我的八字胡捅死你!”——他把自己八字胡的两端弄得很尖,然后他让我和护送我的工作人员“滚蛋”。我们照做了。后来我们还在内部讨论过要不要给布朗森一台收音机,让他在院子里活动,或者允许他去健身房,或者给他更多看书的机会,以换取他的良好表现,也就是不再攻击工作人员。然而,正是在木山监狱,在我们协商结束后,布朗森劫持了去给他送书的图书馆员。(电影有这个情节)又一番协商开始了,这次的协商跟之前的那次性质可是大不一样,也正是这次协商使布朗森离开了这座监狱。对于布朗森,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那个支持释放布朗森的运动呢?布朗森是那种不能被信任的犯人,即使他同意了我们提出的协议,事后也会背信弃义。他宁愿伤害自己,也要按自己的意志来生活——不论这会给他本人和其他人带来多少伤害。这种做法是理智的吗?当然不是。这也不是什么经过仔细思考后选择的立场,跟个人在社会里扮演的角色,或个人与国家权威的对抗毫无关联。布朗森根本不是这样想的。当情感上出现障碍时,他的处理方式就是使用暴力,因为一直以来,每当他需要和他人沟通时,默认选项就是使用暴力。遗憾的是,我百分之百确信,如果有朝一日被释放,他仍会继续用暴力解决问题。电影里花了不少笔墨来讲述我刚刚提到的图书馆员劫持事件。我正是担任人质解救指挥官的监狱主管之一,我真心希望自己并不像电影里呈现的那样,是个精明狡猾的烟鬼,戴着眼镜,头发稀疏,文舀鸟的,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还拒绝收下布朗森的画作。当然了,认为布朗森是才华没有被发掘的让.米歇尔.巴斯奎特,无疑是神化布朗森的众多传说之一,说实话,他的水平还差得远。当然了,也许在布朗森看来我确实精明狡猾,但我没有谢顶,不戴眼镜,也从来不抽烟。(笑死)电影《布朗森》(Bronson)对布朗森其人的刻画有一点倒是特别准确,那就是他这个人的表现特别另类。工作人员中,不止我一个人认为他这样把自己脱光,向我们展示他的肌肉和生殖器,有一些性的意味在里面。布朗森喜欢向我们展示他的身体,我认为他是想给大家留下他是个“真男人”的深刻印象。当然了,布朗森的行为潜藏的同性色情意味并不是媒体想关注的,尤其是他现在已经成了无法被监管的、男子气概过剩的代表人物。电影结尾有一幕,那位精明狡猾、疯狂抽烟、戴着眼镜、头发稀疏、文舀鸟的主管对布朗森说,他替他感到害怕,怕他会死在监狱里。事实上,我的确在一次谈话中对布朗森说了这句话。我仍然认为这极有可能。(看了电影之后我能理解为什么认为他会死在监狱里了,他天天挑衅管理员,想办法让工作者与他对殴,视与他们对打为乐趣。)然而,就跟他之前选择无视我对他长期被单独监禁的担心一样,他看起来也对自己可能死在监狱里这件事毫不在意。也许就像他知道自己在普通监禁下无法存活一样,他也知道自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在外面的世界里,他只是又一个可悲的疯子,谁都不会愿意和他做邻居,或者和他一起工作,一起去酒吧喝一杯,更别提拍一部关于他的电影了。(虽然偏主观,但我认可作者的看法。他与电影里的小丑,差距只在智商。无规矩、桀骜不驯、喧哗取宠、茫途、有点疯狂。但他绝对不值得人崇拜和洗白。)

被注射了药物
被关进神经病医院
这个表情有点可爱
我之前以为这个角色是作者,结果是经纪人
优雅
这个角色才是作者
很自恋啊
现实中的作者

如果我这次发布成功,那这个软件ios端还没有手机好用,之前明明是电脑端更好用。

5 ) 布朗森——失控的暴力和艺术

失控的部分成就了传奇的人生。

越看越觉得布朗森很可爱,但是也确实很暴力。

汤姆·哈迪的表演着实惊艳,几乎是独角戏,却相当的富有张力。

电影采用适度的慢镜头和古典乐作为背景音乐,都让这部电影不平凡。最重要的是,电影并非虚构,而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感叹世上还有如此奇特的人,所以说,天才大多是疯子。

6 ) 一种偏执

这是一个荒谬却看的过程中没有一点趣味的故事。单线以及流水化地用一个半小时,用一个人一生里近乎最辉煌的那些岁月来仅仅完成某种姿态。一个主动选择在“监狱”里纯粹地与该秩序对抗的生存。而该种姿态的某种感觉其实就是这样随着电影慢慢地行进逐渐慢慢地清晰起来,最后会发现这些是没有理由的偏执下所浮现的伤感,或者也可以说是该电影想重新去定义一种偏执的疯狂一种没有理由的倔强一直持续到最后生命的定局后所笼罩上伤感的某些行为和某些态度。老实说没有看懂。喜欢里面那几首新浪潮的歌曲,晦涩辉煌般的八十年代电气化的节拍。

短评

汤老师这个才华横溢的痞子,雷弗恩这个才华横溢的疯子

5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半纪录半自传的片子。主角很暴力。但是想不明白他为什么。很多全裸的镜头...小弟弟好小...

6分钟前
  • 偷内衣的八宝斋
  • 还行

其實我覺得Tom Hardy這造型有夠像Buck Angel的(掩面

7分钟前
  • eatshit
  • 还行

what the fuck

8分钟前
  • 你好,地球人
  • 较差

就像那段舞台表演一样 完全是Tom Hardy的独角戏~

9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推荐

想法不错,可是结构不好。配乐蛮嗲的,尤其是Pet shop boys的那首歌真是用的巧

12分钟前
  • 马自挂
  • 还行

一直觉得这部比Drive来得有想法。 Refn用歌剧/戏剧的手法去描绘Bronson那份展现欲实在贴切,Tom Hardy又恰巧是个半邪性半古典的演员,最后「场下观众」被彻底征服也就不足为奇了。

14分钟前
  • godannar
  • 推荐

行为艺术

17分钟前
  • 龍舌蘭
  • 还行

怪胎,以及实力派汤甜心的小鸟。

1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很棒的故事

20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

7/10。很紧凑的传记改编。没有落入童年阴影的庸俗解释,而是直接坦明暴力来自内心无法克制的原欲,运用电影语言去图解:染血乌漆的肉搏肌体与邪红腥臭的地下黑拳。但是作者风格并不是很重,不连贯剪辑做得缺少特色,节奏灵感没找准,雷弗恩尚未处于暴走阶段。

22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期待高司令跟哈迪为了雷弗恩合体一次

27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力荐

很诡异,很戏剧.不知如何评价.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瞎扯.

30分钟前
  • ling
  • 还行

3星剧情 再一星给Tom Hardy 的演技。我从他演小喽啰开始看起,匀称型身材看起,到现在这部,他的演技让人惊叹。还有我喜欢这部片的音乐。不是古典的那些,是80年代让人忍不住动起来的new wave舞曲。

31分钟前
  • Jin
  • 推荐

哦,谢特!他爱受伤与咆哮,可惜,这不是行为艺术。他爱暴力与被暴力,可惜,这不是意识流。醒醒吧,只不过是一臭名远昭囚犯的传记罢了!

32分钟前
  • L.L
  • 较差

电影手法值得表扬,电影内容比较单薄,离发条橙还是有漫长的距离的

35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舞台风,导演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汤姆·哈迪可以尽情的秀演技。

3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故事不错,可以拍的更好。

40分钟前
  • 尼克
  • 还行

55555我悲催的叔叔

43分钟前
  • frot
  • 还行

把一个囚犯的一生拍得非常行为艺术,暴力男眼中闪烁的是单纯、狂热、躁狂的光芒。。。只可惜在电影本身的内在层次上欠缺了很多东西

4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