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异国情

爱情片其它2009

主演:Lino Banfi克里斯蒂安·乌蒙米娜·唐德

导演:NeeleVollmar

播放地址

剧照

小镇异国情 剧照 NO.1 小镇异国情 剧照 NO.2 小镇异国情 剧照 NO.3 小镇异国情 剧照 NO.4 小镇异国情 剧照 NO.5 小镇异国情 剧照 NO.6 小镇异国情 剧照 NO.13 小镇异国情 剧照 NO.14 小镇异国情 剧照 NO.15 小镇异国情 剧照 NO.16 小镇异国情 剧照 NO.17 小镇异国情 剧照 NO.18 小镇异国情 剧照 NO.19 小镇异国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5:56

详细剧情

  杨(克里斯蒂安·乌蒙 Christian Ulmen 饰)是一位典型的德国男子,个性古板又拘谨,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一次偶然中,杨邂逅了名为莎拉(米娜·唐德 Mina Tander 饰)的女子,莎拉来自于意大利,血统之中饱含了意大利式的奔放与疯狂,就这样,一对性格截然相反的男女相爱决定踏入婚姻的殿堂。  杨见到了莎拉的父亲安东尼奥(利诺·班菲 Lino Banfi 饰),这个固执的老头坚持女儿的婚礼一定要在坎勃贝萝举行,于是,一行人千里迢迢赶到了目的地,谁知道在那里,一连串的麻烦和意外让杨和莎拉的感情出现了裂痕,对一切都感到力不从心的杨甚至开始怀疑,这真的就是他想要的生活吗?

长篇影评

1 ) 《到坎勃贝萝去提亲》:德意两国民间的爱恨情仇

德国人和意大利人是欧洲两个个性对比最为鲜明的民族,德国人严谨、规矩和按部就班遇到了意大利人的热情、散漫和无法无天闹出的就不仅是笑话那么简单了,对于在欧洲生活过的人看这部电影一定会更加的感同身受,这不仅是生活方式的差异而已,甚至在欧洲民间流传的常用谚语或笑话中不乏互相的调侃,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淘汰德国后,德国球迷当时就创作了一个歌曲叫“谁都能得世界杯,就不能让意大利人得”。
两个国家人民不是简单的仇恨,就像电影中的故事那样,内心深处是相互喜爱的关系,意大利人羡慕德国人做事的有条不紊,而德国人也热爱意大利的自由奔放,可最上双方至少又是互不饶人的,德国人批评意大利不可理喻的政府部门,甚至意大利延续至今的家族式生活方式在德国人看来根本无法理喻,一大家子还生活在一起的确不符合那怕是我们印象中欧洲人的生活方式,但这就是意大利,在许许多多的地方同中国是何其的相似啊!也就难怪忍无可忍的德国人说意大利人都是神经病了!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意大利人无疑是最爱德国的,尽管从历史上的两次不怎么样的结盟来看,意大利都没怎么帮到德国老大哥,而现实中意大利人的热脸似乎也总是贴上德国的冷屁股,但意大利人还是不遗余力的羡慕着德国人的一切,却丝毫不会改变自己的习惯,这就是意大利人的可爱之处!可以不喜欢,但意大利人不会变的!

2 ) 男儿就要走更远的路 品味不一样的人生

片子虽然展示的是年轻人的故事 但其实更是上一辈----那个看似油腻腻的中年男人---- 准岳父的故事。

过去的一代人 过去的一代人 年轻时候离开偏偏家乡小镇 走得更远 在更大世界创业励志的故事。

这个腆着大t肚腩的男人也曾经年轻有着少年壮志。 恰如奶奶说的 是个好云游四方的人!虽然打年轻时候就离开了故乡 终其老也心思却在一辈子牵挂着!

咱们中国人老话叫富贵不还乡就是锦衣夜行!!富贵还乡是每一个游子一辈子的最大最光鲜的事业!!

好男人就要 走得更远 品味不一样的人生!!

恰如奶奶说的 准岳父是个好好云游四方的人!心虽然离开了故乡 却在一辈子牵挂!

咱们中国人老话叫富贵不还乡就是锦衣夜行!!富贵还乡是每一个游子一辈子的最大最光 在外地落地生根 娶妻生子 怎么能不让家乡人知道!!?

家乡里有世世代代守土繁衍生息 亲戚姻缘枝繁叶茂的 大家族 以及由此建立的农业时代人事关系-------冷不丁被一个外地人闯入 不冲突 不起涟漪几乎是u不可能的!!!

像这样偏僻的地方 咱们这也有!!

上世纪80年代我曾经去贵州,黔南一个叫荔波的县做医生。县城不大,四面群山环 抱 。县城 县城就蜗居在仿佛锅底的平地上。人口少 风景好,山清水秀的。这锅底被清悠悠的河水川断,多数地块是旱地或 稻田 。全县人口也不多 10万不到。县城虽然是全县精华地区 但也是半农半工---------应该说几乎没有工业,6000个城镇户口里乎几就是70个机关事业单位比如学校 医院外。马路短小 窄。经常就是农民的晒谷场。一到夜里 万籁俱静。7-8点在马路上听到的就是家家户户喝酒划拳声。周日的清晨 进城口的钉马掌声音开始了7天一次最为喧嚣一天---赶场天;场天 是县城的节日。只有这天医院才真正上班忙碌。平时的日子 医生护士 经常开着大门 打麻将 织毛衣 串门聊天。

那时候湘黔线 通车不过10年。山区几乎没有外来人口流动!!早晨广播站得用3种民族语言给大家播报新闻。

与外面世界封闭 生活的慢节奏经常叫外地人感到 生活的慢节奏经常叫外地人感到民风很淳朴;大家见面问安打招呼彬彬有礼---假使某日从外地来了陌生人 立刻成为大家议论中心-----有人统计说 这县里多数是近亲结婚或者 姻缘纽带关系单位里面7大姑 8大姨的。所以看似民风淳朴 千万不能得罪任何一个人--------否则让你体会到什么叫众口烁金。

3 ) 麻烦岳父糊涂郎

粗看电影,《小镇异国情》是一出不见深度的通俗剧,老掉牙了还以逗人笑为目的,幽默喜剧一贯如此。但是正如德国人的幽默并不属于民族性格的必备组成,他们更适合板起脸做学问,或者用偏执狂的态度去对待事情,结果电影用了太多的滑稽桥段,反而降低了整体格调,嘻嘻哈哈中怎么都严肃不起来。试举一不严肃的例子,男主人公难以入睡,墙上有幅油画,上有一哭泣男孩,诡异奇怪,最后画上人物还掉转过来,摆出了竖中指的形象。也就是,《小镇异国情》可能有许多有意设置的笑点,导演下了功夫,但这种笑点很生硬,缺乏对观众的引导照顾,反而不由说分,来得直接粗暴。

相比学不到家、故作深沉的文艺小片,这样一部电影并非有哪里的不好,只是出现在竞赛评比中显得有些不入流,真放到中国影院去放,好像也没有什么卖点。它更像是在欧洲满大街放的商业片,做不出好玩的东西,票房也没有可说之处。

事实上,从某种角度来看,影片又可以被划入野心之作的行列,它有一部文艺片的标准操作程序,留一个开头的悬念,中间还有结构手法的变化,可惜技术手法单一,实在不行,拿不上台面。《小镇异国情》通过一对男女的婚恋矛盾引起了德意民族的性情差异,而跨国文化冲突恰是过去几年的热点(女导演坦言自己喜欢横跨中西的李安导演),法提赫·阿金的作品尤其擅长处理这方面的议题,精准、犀利。可惜导演并不具备拿族群题材说事的才能,她表现不出必要的责任感,即便是对比阿金水准较为一般、完全具有通俗剧模样的《索利诺》,《小镇异国情》差得实在太远,没有回味的空间。

《小镇异国情》把时间浪费在了新郎出洋相、入乡要随俗等地方上,他到了意大利就一直撞墙碰壁,引发连环错误。两位父亲的表现也很脸谱化,该怎么来就怎么来。虽然有触及往事的回忆,试图做出厚度感,可意大利老爸就一直在教他事情,讲解德国人到底哪里好哪里坏,跟意大利人差别在哪。至于结尾两代人的共同婚礼更是有些矫情,观众想这样看,可你就那样拍,成人之美未免太简单潦草了。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一个霸气的理由直接给抹掉了,留下了致命伤。

影片较为让人津津乐道的地方是小镇上的形色人物,以男主人公的岳父为首,他们对德国人抱有偏见,初步不让死脑筋。主角又缺乏变通能力,看起来很是木讷,于是笑话连连。以关键的修车等待一段为例,电影所要展现的磨合过程完全跳开了男女关系,反而更像是老少两代人通过沟通所达成的和解。不过这种和解又包含了一厢情愿的感觉,导演过分放大了异国差异的影响因素,用搞乌龙的方法去拉拢观众,其实一件简单事情完全没有必要弄得那么复杂。这几个人啊,太事儿。【新浪 SIFF】

4 ) 跨文化冲突背景下的一种俗世生活的解决方案

我们从小被教育的一种艺术理论说,艺术是对真实生活的反应。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和绘画尚且能让它自圆其说,而到了电影这里,却常常会发现这种定义的失灵:很多电影都致力于制造一种幻象,让人以为生活本不应该是庸常的,应当和电影一样具有艺术的美感。

比如灰姑娘式的受难和神仙降临,诺丁山和卡萨布兰卡式的一见钟情,夏洛特式的非ordinary。他们作为庸常生活的消遣出现,让人毫不费力就能陷入真善美构建出的电影世界里,两小时之后恋恋不舍地离开,收拾手边的爆米花,交上3D眼镜,回到琐碎又平凡的人间。假如观众碰巧是个十分敏感的人,或许还会有那么一瞬间的抑郁。

《小镇异国情》恰好是一种相反的类型:它为俗世生活的一些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的参考。

故事中,新娘萨拉的父亲安东尼奥年少时从意大利小镇背井离乡,拿着一张机械师的证书,来到德国,希望建立一份自己的事业。意大利人在德国生活非常艰难,机械师毕业证书并无用处,他从做餐厅服务员做起,然后维修汽车,如今身边有娇女和娇妻。付出的代价是,他在家乡不被理解,兄长恶言相对,于是赌气多年不回家乡。

好像是个凤凰男的故事吧?

他的女儿萨拉爱上土生土长的德国人杨。性格泼辣可爱,想必与杨的相识相恋也是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

安东尼奥爱女如命,坚持要让女儿和女婿在自己家乡结婚。而在那里,人们笃信神灵,呕哑嘲哳的意大利语没完没了,办事效率奇低,各个家族之间联系千丝万缕,多年前结下的梁子就能让许多人和许多人再不能来往。

杨受不了,过来参加婚礼的杨父母也受不了。杨的父亲说:小心你的孩子基因不良。这句话,被站在门外的萨拉听到了。

另一方面,意大利人和德国人的互相嘲讽从未间断,而作为两者文化的交融点的安东尼奥,看起来以家乡为荣,热爱沙滩和玩笑,享受烦恼,却也明白意大利之所以像现在这样,是因为缺少德国勤勉的办事效率,靠谱的邮差……事实上,离乡多年的安东尼奥已经认同且接纳了德国的文化传统,再回到意大利,他也感到了因文化差异产生的无所适从。

电影的有趣之处在于,任何一个元素都可以支撑起一部有血有肉的电影,却偏偏将所有元素揉在一场婚礼里做配角。主角么,大概是常处冲突中的庸常生活。

喏,活脱脱一部家庭伦理关系剧,却又这么有情怀,捏着放大镜,放在文化冲突这个大框架里来讲。文化冲突,大概是冲突中规模最大的那一种了吧。

从个人角度来说,它涉及的问题是:

✔️如何接纳自我和孕育自我的文化环境
✔️假如去另一个文化场景的地方(不限于国家)定居或者生活,应当考虑到哪些“最差情况”(在本土和移居地所遇到的都包括在内)
✔️与另一种文化背景(不限于“外国人”)的人结婚需要考虑的“最差情况”
✔️已经接纳另一种文化后,如何与原先的文化相处

从文化差异的大框架来说,电影关照了跨文化交流,并从通常的系统视角转向了行为者取向视角。在这场庸常生活里算得上规模宏大,劳民伤财的文化冲突里,冲突使得冲突中的人实现个人利益。安东尼奥和妻子重新在意大利完婚,和母亲重新想起过去,达成某种和解,杨和萨拉解除危机达成和解。

P.S:
行为者视角: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真实但不明显的利益分歧,每个争夺者都在为有限的资源馅饼里分到那一小块而斗争。冲突使冲突中的人实现个人利益。

系统视角:冲突是要防止,解决或控制的,强调使人团结起来的相似性,设想稀缺资源可以平等共享,并通过合作得以增加。

5 ) 平等心之三---《到坎勃贝萝去提亲》

这是一部描写关于平等心的电影,就是无论你来自哪里,我们是平等的。

此剧获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金爵奖 最佳影片(提名)
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金爵奖 最佳男演员 克里斯蒂安·乌蒙

是近来德国电影的一大奇迹,成功在德国开出了近乎奇迹般、高达四亿台币的票房佳绩。

改编自青年作家杨·怀乐(Jan Weiler)在德国疯狂卖出一百万册、兼具知性与感性的畅销小说《玛丽亚,他不喜欢吃》(Maria, ihm schmeckt's nicht!)。

电影以喜剧的形式展示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的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的问题。

德国人杨决定要迎娶一个德意裔女孩莎拉。莎拉的父亲安东尼欧是移民到德国的意大利人。 准岳父希望婚礼到意大利家乡坎勃贝萝去结婚。

在准岳父的坚持下,杨和莎拉只好千里奔波回到意大利,准备筹办他们的婚礼。没想到迎接他们的,除了「坎勃贝萝」的美丽风光外,还有莎拉娘家一托拉库令人发疯的亲戚… 严谨的分秒准确的德国相遇了随心所欲的意大利乡村。终于明白为什么德国会产生如此伟大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工业标准,和意大利乡村为什么如此盛产非凡的艺术家和时尚的先锋。

完全不同的风俗和习惯,让男主角完全不知道怎样处理,准岳父向他陈述了年轻的他带着意大利的所有人生态度在异国他乡生活的种种艰辛

不能承认的意大利技术资格证书,在德国成为废纸一张
不能接受的作为异乡人的生活状态在餐馆工作
不可以钉上意大利人象征的名字在公寓楼的标志
结婚时,因为娶的是德国人,双边都没有人参加的婚礼
购房时,因为是意大利人不能享受住房贷款
即使可以在最好的地方成家立业,不能融合的部分仍然用被人当做傻瓜的部分来弥补
回到家乡,却又被家人认为没有承担意大利家族传统的长子责任和义务受到非议。一气之下多年不能返回家乡

两头不到岸到去寻找两头的岸的生活就是他的人生。他说,在哪里才是不管你是意大利人还是德国人,可能只有天堂吧。

作为这样一位岳父和他家乡的至亲,他想送给他的家人和女婿的最好的礼物就是,无论你是意大利人,还是德国人,我都送给你们德国最好的,意大利最好的。。。。

他把这样的礼物,安排在了意大利天堂般的美丽的坎勃贝萝。。。

这个珍贵的礼物就是平等心。






6 ) 你是否时刻在自己的立场知道自己要什么?

首先几点知识点普及:

意大利被称为欧洲的中国。他们的文化和素养和乡下得中国人很相像。家庭观念,乡里乡亲看面子,老人帮忙带孩子。

内容大概是:德国青年A要和女青年B结婚,B青年得爸妈是意大利人,B得爸爸要求婚礼在意大利得老家举行。然后A和B得一家就回到B得老家乡下。就类似回到了中国的乡下。青年A就各种不适应。发生了一堆一堆得闹剧。家庭闹剧,生活闹剧,出行闹剧,脚伤闹剧等等。屁大个事情都能引起矛盾。A青年终于受不了,要去民政局盖章,各种麻烦。他们也上班不准时。

B的爸妈也闹出了矛盾。B的妈妈离开了。

A的爸妈来参加婚礼了,也看到了B老家的各种闹剧,A实在受不了,问B,如果要结婚回德国,而且A永远都不会再来意大利,A结婚当天逃婚。

B的爸爸追上来了。给A讲了很多B的爸爸追求B的妈妈的事情。

B爸爸是意大利人,B妈妈是德国人。两国文化之间的排斥和矛盾也发生在B爸爸的身上。

但是发生的所有问题,B爸爸都以包容的心态解决了。而A面对来到B老家里面的发生的所有情况,都是自怨自艾的,抱怨。

然后A抱怨的内心崩了,开始听话的回去准备婚礼,找A。

你是否时刻在自己的立场知道自己要什么?面对不顺,面对荣誉,面对难受,面对快乐,面对疯狂?

7 ) 海鲜可以不习惯,人情总有可留处

1.在家族观念上,意大利人真真有几分“欧洲的中国”意味
2.typisch deutsch也好,typisch Italienisch也罢,人们往往不希望被作为一种成见典型被观察,却又往往在用这种方式观察其他人。
3.整部电影的喜剧基调、讲述文化理念差异、以及老丈人回忆赴德心酸史但又吐槽意呆不办事这几点上都会让我想起另外一部土耳其题材《阿曼尼亚:欢迎来到德国 Almanya - Willkommen in Deutschland》
4.这系列看多了,突然想到如果人物设定是:男方背景趋于妥协于繁文缛节,女方背景趋于极力注重私人空间?其实这样的片子也不是没有,不过能给人留下印象深刻,或是让人倍感自然真实的似乎还是少些。

8 ) 文化差异=水火不容?

买票的时候看影片的介绍,大致把它归类于家庭喜剧。看完影片的感受是:我猜中了这结局,却没猜到这过程。

德国男青年Jan要迎娶德意混血的女友Sara,而准岳父要求两人的婚礼回到意大利小镇ampobello举行。正如Jan所说,一切在他见到准岳父的那一刻,开始发生变化。当他踏入小镇Campobello,从跟Sara的家人见面和当天的晚餐开始,在之后筹备婚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事情,使Jan发现自己跟Sara家人的生活习惯天壤之别。作为一个典型的德国人,他无法融入Sara家人那种随性、散漫的生活,他的严谨在小镇上的人看来是可笑的,而对方的散漫、甚至意大利式的热情好客则让他觉得很荒谬。这些差别和矛盾终于在婚礼前夜Sara的德国妈妈和意大利爸爸大吵后,婚礼当天早晨Sara爸爸提议先哄好Sara妈妈再举行婚礼的时刻,让Jan的忍耐终于到达极限,爆发了,他驾车逃婚了。

这其实是两个家庭、两种文化的碰撞。就像我们所了解的那些关于两国文化的差异一样,意大利人对人热情,但散漫、随遇而安,不喜欢工作,只想好好享乐生活;而德国人内敛,严谨,做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最重要的是,他们守时,“像钟表一样准时”。这样的两种文化一旦相撞,简直是水火不容吧。导演在片子里也用一些事情表现了这些差异,主要是通过他们在意大利的不靠谱遭遇,然后由他们口中说出“要是在德国,这种事情绝不可能发生”。比如Sara和Jan去登记,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忘我地聊天,根本就不理会他们,每次去只有一句话打发他们“明天再来”;他们最后选择通过牧师公证结婚,结果发现意大利根本就没有她的出生证明,甚至没有她父母的结婚记录,从法律意义上,她根本不存在;而造成这些的原因,是Sara奶奶没有将自己儿子寄回来的文件拿去更新,甚至她根本就找不到儿子寄回来的那些证明文件、也不记得儿子曾经寄过这些东西回来;比如他们去酒吧碰到一个人,聊起德意两国的社保,德国有很完善的社保体系,退休之后可以有很好的生活保障,而意大利很多人都没有社保,可谓是“老无所依”,只因为意大利人认为交税给政府是一件很傻的事情;比如意大利人跟他讲话之前,会像很熟的哥们儿一样大力地拍他的肩膀,这对于注重私人空间的Jan,是不舒服的;比如在餐桌上,完全不顾他是不是喜欢吃某种东西,热情似火地给他添了一回又一回……还有祖父传下来的结婚戒指,去海边游泳时嘲笑Jan缺乏日晒过于白皙的肤色,诸如此类的事情,再加上Sara和父亲两个人说,以后所有的假期他们小两口都要回这个小镇上和家人一起欢度,Jan退缩了,如果说为了结婚在小镇上忍受这些是一种煎熬,让他年年回小镇上简直想想就是一种灾难。

在他驾车逃婚后,岳父去追他回来。在一家宿仇开的修车铺那儿,岳父跟他谈起了自己当年刚从意大利到德国闯荡遇到的种种。任何文化都是排外的。而文化差异带给人的不适,是双向的。岳父跟岳母结合的那个年代,社会远没有Jan和Sara这时候包容,他们经历了更多的艰难,但靠着自己的乐观和不放弃的奋斗,岳父终于在德国有了一席之地。而相对于Jan,他失去的恐怕更多。一方面,他和妻子长期生活在德国,虽然他已经完全适应和融入了德国的生活方式,但他身上流的永远都是意大利人的血,他永远是一个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另一方面,当他回到家乡,德国式思维和处事方式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他看不惯家乡人的不思进取和一团乱麻,他时不时地说“如果是在德国……”,这样的他在家乡人眼里,已经是某种意义上的背叛者,他永远也无法再回到自己的家乡。如今,这种移民在全世界都是普遍吧,同一国家不同省份、城市之间的移民,不同国家之间的移民,这些人一辈子处于两不靠的尴尬境地,心里大概一直会有一种无法消解的乡愁,其实很无奈。

好在,尽管国籍不同,文化不同,但全世界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情人之间的爱都是相通的,而爱和包容则可以消解差异带来的矛盾,至少让它们不那么面目可憎。岳父年轻时从德国回家乡小镇探亲,离开时母亲去车站送行,火车早就开走了,她却长久地站在那儿挥手;母亲不记得他寄回来的文件,却好好地保存了他寄回去的每一张照片和明信片,甚至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他明信片上写的内容;而他自己对女儿Sara的爱也如出一辙,再三警告Jan“如果你敢让我的甜心伤心,我一定不放过你”;尽管会跟女儿因为意见不同有争吵,当女婿逃婚后,他第一时间驾车去追,并用自己的经历让Jan终于明白,只要两人真正相爱,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

回到现实,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这样的事情也不少,但喜剧却并不多,人们甚至慢慢开始相信“门当户对还是很有道理的,古人诚不我欺”。当然爱是不能当饭吃的,但如果没有一颗包容的心,即使再相似的背景,总会有不同、总会有矛盾。是真的有那么多难以跨越的鸿沟,还是爱得不够深呢?

尽管表现得是文化差异造成的种种冲突,导演用的多是轻松搞笑的方式,观影过程中笑声不断。另外,意大利不愧是艺术之地啊,影片的配乐相当出彩,片尾曲里似乎还有歌剧的影子,令人大呼过瘾。

短评

这部电影太可爱啦!

4分钟前
  • Marty McFly
  • 力荐

还是喜欢意大利~

6分钟前
  • M~Corleone
  • 还行

又是一出“拜见岳父大人”,人太多,闹哄哄的。

10分钟前
  • 哆啦哆啦
  • 还行

每每设身处地的想就会觉得闹得慌

11分钟前
  • 次瓦
  • 还行

结局很好,不俗气

15分钟前
  • 卢青
  • 推荐

搞得我想跟一个德国人谈场恋爱

19分钟前
  • Y.W.
  • 力荐

20100615 影城2厅,与bear

23分钟前
  • 菲林橙
  • 推荐

好有风情的意大利小镇

26分钟前
  • 小白和糖
  • 力荐

#2018电影带你看世界# 看完了《小镇异国情》,想到我谈恋爱那会见父母的样子。说意大利是欧洲的中国真没错。把意大利和德国的文化差异当矛盾冲突点来写,通过贯穿女主爸爸曾经的经历,更好的提现外国人在异乡的那种格格不入。看起来欢闹搞笑,其实是一种无奈的文化差异。总的来说,都是因为爱吧。

27分钟前
  • 清凉如意
  • 较差

“儿子,种族融合和被同化是两码事”,就记住这么一句话。影片总体一般,剧情发展上波澜不惊,靠语言不通造出的笑料也比较“低级”。一般的家庭温馨喜剧。6分

29分钟前
  • ivor
  • 还行

意大利人各种可爱

31分钟前
  • jiscat
  • 还行

下午和Eason一起看了参赛电影《小镇异国情》,颇失望,后排的女人们不知道笑什么笑不停,搞得我们特正经了。本来是婚恋矛盾突显民族性格差异挺好的,场景又异域,结果导演颇有动机地设计了很多简单粗暴、缺乏指引的搞笑桥段,反而凌乱而不严肃。唯一记住的是意大利人真的很懒散!

36分钟前
  • 萨拉珍宝
  • 还行

爱死意大利人了

39分钟前
  • MontyVera
  • 还行

灯光太美。

40分钟前
  • 雨二厶
  • 推荐

我们去天堂吧

42分钟前
  • 一德
  • 还行

男主说双方父母住得不远:但双方心之距离,却有光年之遥。眼泪画像男孩想喝牛奶想留在厨房,绿色大鳄鱼,下陷的床。德国人意大利人差别:你们自寻烦恼,我们不欠烦恼。奶奶和女儿一起念爸爸寄的明信片,想哭。如果你没让我女儿幸福,我会天涯海角扑杀你。把伤心听成上床还幻想了床。结尾男主身体真美!

44分钟前
  • Ziggy
  • 推荐

OST真是激动人心

47分钟前
  • umi
  • 推荐

改良版的拜见福克斯一家

50分钟前
  • 颜颜
  • 推荐

周围人笑得好开心。哥没品位,内心阴暗。中间睡着了,离场时腿发软,踩了某小姐的脚不说,还直接倒在人家座位上……

54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挺好笑的,意大利人各种不靠谱啊~~

57分钟前
  • 在下毛毛雨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