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情片大陆2018

主演:崔永元王心刚王晓棠恩和森斯琴高娃腾格尔艾丽娅

导演:麦丽丝

播放地址

剧照

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 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2 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3 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4 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5 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6 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3 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4 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5 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6 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7 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8 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19 您一定不要错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5:57

详细剧情

  大型文献纪录片《您一定不要错过》跟随真诚实在的崔永元领略黑白电影老胶片,看于洋、王晓棠、王心刚、恩和森、朱兰琪琪柯、葛根塔娜、刘世龙、谢飞导演的青春年华,穿越70年找回爷爷奶奶们被遗忘了的岁月。听经典好歌“敖包相会”“蒙古人”“嘎达梅林”“草原晨曲”看天上草原、万马奔腾、醉马豪情,断桥落马,我的黑骏马。解析成吉思汗成长,东归英雄长眠,嘎达梅林永生,额吉的3000孤儿,骆驼祥子和虎妞的爱情。看斯琴高娃、三宝、腾格尔、娜仁花、艾丽娅、涂们、宁才、巴音、巴德玛成为影帝影后,荣获集体演员“金鸡奖”的电影人生。一起告别难忘的八月,到成吉思汗水站饮一口清泉,上天边的老哨卡聆听古老的牧歌⋯⋯这么好的故事、这么好的音乐、这么好的电影,您一定不要错过!

长篇影评

1 ) 情怀不是遮羞布

可能是近几个月来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崔永元和“华谊系”众人旷日持久的纠纷,想着他会怎样手撕冯小刚、范冰冰等圈内大咖,却忽略了一部由他本人参与主创的纪录片《您一定不要错过》已经在近期悄然登录国内院线。也许是那边的口水仗打得实在太过激烈,分身乏术的崔永元并没有为这部作品过多站台吆喝,而这部电影也并未借着崔永元本人近期极具提升的影响力冲出《我不是药神》、《邪不压正》等片的合围,近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排片与票房让它像一颗在子夜时分掷入大海的砂砾,掀起的波澜几近于无。

这部在命名上可谓简单粗暴至极的纪录片事实上讲述的是内蒙古民族电影从1947年至今的七十年历史,一个看似小众但实际上相当具有挖掘价值的选题。但凡对华语电影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很清楚,内蒙电影在中国电影版图上的重要地位不光是体现在担当拍摄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先驱者,也不仅仅是因为其贡献了塞夫、麦丽丝、斯琴高娃、三宝这些编、导、演、乐方面的杰出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黑骏马》、《天上草原》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鲜明少数民族精神和特质的作品为整个华语电影拓宽了一种表达上的可能,而近年来张大磊、德格娜、周子阳等新一批青年内蒙导演在各大影展上的强势表现让人们开始注意到他们一直在关注和书写的内蒙其实在电影上曾拥有过一段光荣但却罕为人知的历史。

电影的基本创作意图是以时间为主轴,然后通过对各个时间段中参与相关代表作拍摄制作相关人员的访谈来还原内蒙民族电影的光荣历史,用这种类似写电影史的思路来编排纪录片没有太大问题,而且尽管没有明确的标注,用心的观众还是可以很清楚的通过这部片子划分出内蒙电影的成长踪迹:四五十年代在共产党和新政权的帮扶下从无到有,实现了少数民族题材拍摄的重大突破;文革后延循八九十年代当代文学中的“寻根”浪潮,开始对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精神内核进行深入挖掘;新世纪后少数民族题材的转向以及青年导演一代的崛起。

不过,以上对内蒙电影历史的描述更多时候出自于影迷基于自身电影史知识的脑补。倘若是一个对内蒙电影不甚了解的普通观众,恐怕在电影开场不久后便会感到极度的烦躁和疲倦。原因在于影片的编导在抛出内蒙电影七十年历史这条主线后便弃之不顾,取而代之的是把大量的影片剪辑和人物采访堆砌在正片当中。扮演着讲述者这一角色的崔永元本来应该通过串场独白与画外音实现章节间的平稳过渡,同时为观众做出必要的说明解释,但仅仅登场一两次之后,小崔就化身成了摇着放映机的放映员,甚至在影片的后半段彻底人间蒸发,让整部电影沦为了沉闷呆板的老胶片剪辑。

客观来说,影片在史料搜集和当事人的采访还原上做得都还算用心,而且凭借着崔永元本人在口述史和老电影方面的建树,以及导演麦丽丝对内蒙电影的了解程度,理应值得人们对其抱以更高的期待。但漫不经心的制作最终还是把一个精品题材糟蹋成了亮点寥寥的平庸之作。但究其本源,国产电影制作的浮躁心态难辞其咎。这几年来,我们在影院里看到了太多打着大电影名义的电视综艺节目剪辑、电视纪录片剪辑,借着品牌尚未降温,赚一波快钱已成为相当多业内人士的共识。从这点来说,《您一定不要错过》亦是这种IP电影的代表。如果我们注意看正片,就会发现这部电影更像是脱胎于一期由刚出校园的实习编导完成的期末作业:作为纪录片,几乎没有任何外景的拍摄,只有内景里的讲述和放映;松散随意的内容编排;嘉宾夸张煽情的讲述;各种技术层面上极其明显的纰漏(用滚动字幕条罗列每部影片的奖项、演员字幕注释的延时与错位);甚至是解说词中极其明显的历史错误(崔永元在影片开场将诺门罕战役的发生时间说成是1945年)。考虑到这部电影的出品方背景(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呼和浩特市政府、中国传媒大学),我们可以说,这部电影更像是在完成了它最初赋予的政治任务后,为了实现经济上的收益而做了一番二次包装后的产物,而且这包装还是仓促而粗糙的,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影片上映时的物料海报做得如此廉价业余,为何在命名上要如此简单粗暴,为何梁植在片中的几次登场显得如此突兀尴尬,因为,这原本就不该是一部拿来放在院线上映的纪录片,而应该是一期叫做《内蒙古民族电影七十年》的电影频道特别节目。

在当下对国产电影的评价当中,尤其是对纪录片这一小众题材的评价中,题材本身的稀缺性与话题性仍是居于首位的权重指标,似乎占据了题材的制高点,就可以享有免于批评的至高权利,影片的艺术性,素材收集拍摄的用心程度,后期制作剪辑的细致程度,反倒都可以成为可有可无的部分。总的来说,《您一定不要错过》的最大意义主要还是在于提供了一份内蒙电影的导览清单,倘若真的能够把片中提到的作品通看一遍,对内蒙电影七十年来的沿革自然也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若是仅靠着电影的九十分钟,恐怕也仅仅能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因此来说,这部电影的受众群体还是相当有限的,如果不是对中国电影史,特别是地域电影史感冒的研究者或影迷,恐怕都很难对这部电影提起太大的兴趣。类似这样的一部电影,哪怕错过,也并非什么值得懊悔万分的憾事。

2 ) 马背上的民族啊,勇往直前

从包钢建立到自治区成立 从十七年电影到新青年电影 当嘎达梅林倒在了夕阳下的血泊中 马背上传酒的蒙古汉子依然血性不减 这片土地是我们骑马踏来的 土地上的人比起其他民族更加勇敢坚忍 当这些有血有肉的人定格在镜头前 本身就形成了艺术真实,不得不为之动容 赫尔措格把船拉上了山 草原上的巴音纵马跳崖 我看到了他们之间的同质性—— 那种用生命做电影的义无反顾 没有特效,不用替身 这不是好莱坞英雄梦工厂 这是真实生活着的电影英雄 这部纪录片更像是一幅内蒙古的时空画卷 从来处,到去处, 马背上的民族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方向 扬起马鞭,尘土飞扬,呼麦阵阵,饮酒茹荤... 也许您对拍摄效果各执一词 但珍贵的影像资料“您一定不要错过”。 片子的撰稿人是我大学的授业恩师李树榕 荣幸的是,同时也是我的毕业论文导师 记得当时我写论文时间比较紧,内心焦灼 老师跟我聊治学的态度,一下子打通了我 今天看了这部影片,百感交集。

3 ) 观后感

赶了几场点映的我开始片荒,于是来看了崔永元的纪录片《您一定不要错过》...结果被惊艳了(●—●)提起老电影制作精神时直抹泪的老艺术家们,隐晦提到文革的小崔,黑白光影伴着悠扬曲调,展开了70年前的画卷。 那个年代的人,不仅敢做,而且清爽爽的敢作敢当。嘎达梅林,骆驼祥子,黑骏马,这些纯粹热烈的光影,让我忽然想到,在如今越来越浮夸的享受风中,我忘记了女性的成长会去经历和接受怎样一种绝望。 东归英雄传。草原儿女的骄傲的源自民族英雄主义,那么我们的骄傲的支撑点在哪里?是骄傲,还是倨傲?还是倨傲的态度藏着没能力的不安?还是在责任落下来的时,迅速抛弃骄傲寻求自保的懦弱? 传统文化教给我们的,没办法迅速给我们带来利益:财富甚至是情感。它告诉我们要含蓄内敛,踏实苦干是美德。但现在的我们,为了生存和生活,急着要去摒弃它,颠覆它。可是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含蓄而热烈的情感就应该被践踏吗?如此急切的出头,就不怕没有底蕴吗? 大时代来临的时候,我们的传统文化收到挑战。但是我突然意识到,那些要被新文化取代的,是珍珠呢?所谓珍珠,是沙砾历久弥新孕育出的珍宝,正如传统文化交给我们的东西,万一是需要长时间坚持,才能证明出来的呢? 你愿意舍弃持续探索的新鲜感,来坚持匠人精神去完成工作吗? 那时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也一度辉煌。镜头前怡然自得哼唱民歌的头发花白的腾格尔,和老电影里意气风发有姑娘等回家马背上的腾格尔,让人有一种暴哭的冲动。在岁月的齿轮面前,每个人都如此公平。韶华碾碎后,希望我也能因为创造过奇迹,面对碾压过来的岁月,如此从容。 我怕自己人生到某一个节点,想着,人生不过如此了,那是一件多么恐怖又心惊的事。反复冲击我世界观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让我困惑又止不住思考。渐渐了解自己是需要一直在路上的人,我需要深渊,需要一直在成长的彼岸。 谢谢你,用七十年的光影给我指点方向。

4 ) 您一定不要崩溃

崔叔这部片,堪称纪录片中的《富春山居图》,在我短短十几年的观影记忆中,很少有这么令人崩溃的经历。关于这部片的高人气影评原名叫“我陪着老妈看完此片我是有多孝顺”,巧了,我也是陪着老妈看的。不过我是抱着一份真挚的好奇去的,然后现实狠狠的抽肿了我的脸。然而就是这样,要说一个东西如何的好,并不很容易说的出彩透彻,赢得满堂喝彩;可是要吐槽一个东西如何的烂,却相对容易的多,因为美是一种妙手天成,而丑、尴尬、别扭,却像菜市场拉杂的地面,是件很日常的事儿:

1. 首先这个海报,远看像魔术广告,仔细一看,背景有些类似舞台或者宇宙飞船的东西,又像某种科幻电影,崔叔清新做作的半身写真居于中间,又仿佛是一场脱口秀演出;

2. 开场后那看起来非常低像素的vr似的动画让人措手不及,伴着浓烈的艺术人生的背景音乐,崔叔和一个不做自我介绍看起来十分有名和自信的梁植同学开始了尬聊。这种语气和对白依旧还是大学里搞文艺汇演或请院士来忆苦思甜作报告的画风。虽然已毕业多年,但偶尔去上个党课时,也依旧是这熟悉的味道。

3. 接着,场内寥寥无几的观众们都笑了。只见梁植同学出现在了一个类似于宇宙飞船似的背景前,双脚隐去像是个肃穆的灵魂浮现在荧屏正中,然而口里却轻快潇洒的说着:你看懂了么?吃惊么?期待么?之类的帅气串场词,非常自然而不做作的将晚会,哦不,是影片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4. 影片的主旨是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民族电影的发展史,这类题材的纪录片其实并不少见,甚至有很多堪称模版的套路。所以如果墨守成规是很难出挑的。崔叔应该明白了这点,他结合自己擅长的谈话类节目加上富有感染力的煽情手段,成功将本片变成了灾难片的典范。当讲到本片的灵魂-蒙古电影时,很多佳作草草带过,有些连片名都不报一下。观众正在责怪自己看片不仔细没看清名字并开始猜剧情时,镜头马上给到了参演演员们,声泪俱下的回忆着演戏时种种敬业牺牲的故事。最出彩的是,不同于传统纪录片,受访者常常在纯黑的背景下克制情绪的冷静讲述,《您》剧让实话实说嘉宾们坐在五毛特效合成的或是大红大金满堂春或是青青草原一片绿的背景下,用话剧腔流着眼泪商业互吹着。

5. 讲到商业互吹,就不得不提下某些令观众觉得十分惊悚的谈话内容了。麦丽丝导演在谈《东归英雄传》时说到一个场景:几匹马连同人过一座吊桥时,吊桥断裂,人马齐落如水中。麦导与他人春风含笑的说道:这个场景居然没有任何人员伤亡,一点都没有。落入水中的是我们请的转业军人们,他们水性非常好,每人每天仅600元的费用。这样的落水画面用如此低的费用就拍出了,连斯皮尔伯格都说没见过。(??)接着,谈到自己的男主角自愿从70米的断崖上要跳下时,麦导潸然泪下了。而展示的影片显示,这个拼接片段里,男主角吊着威亚并没坠落,而他胯下的那匹马儿倒是真的从高高的崖上摔了下去。可怜的“竟然没有伤亡”的群演和可怜的马儿,麦导们的泪水里并没你们。

6. 接着得吐槽下全片最令人无奈的地方了,那就是全片两位主持人和所有受访嘉宾的集体自恋。显然受访者是蒙古族学院派艺术家们,这些人中的尤其是中老年一辈,散发着一种旧式贵族的优越与傲慢。他们几乎全部来自一个封闭的世袭的小圈子,他们那种对艺术创作时的投入和牺牲的自我陶醉并不算招人反感,致命的是他们无意间流露出的对群演或圈外人的冷漠。当然,相比这种无心之过,最为致命的,还是崔叔和梁植的有意装逼。影片中后段,充斥着很多令人不知所措的主持人面部特写和慢镜头,以及他们深情并茂的晚会串场词。

谈了些零碎的观感,最后只想说,人哪,真的不要膨胀,志大才疏并不可怕,拒不悔改还总说反对者们都是水军那真的就很令人遗憾了。

5 ) 情怀不是优秀的资本 没逻辑和制作低劣也没有什么好骄傲的!!

原标题:陪我妈去看这样的电影 我是有多孝顺…嗯,我刚刚也去问了一下我妈,我妈也觉得片子拍的粗糙不走心,跟电视似的。也觉得我答应陪她去看这种片子是真爱了。说我不孝顺的人可以闭嘴了。陪着去看而被孝心绑架说此片好看的确实是孝顺,愚孝。

作为一个伪电影人号称是纪录片民族电影爱好者的我,陪着崔永元的脑残粉我妈去电影院看的。舞美镜头什么的太可怕了,剪辑的更是超级没逻辑,看的过程我不停的提醒自己要有包容的胸怀...看完还不能骂出声...尴尬至极(︶︿︶)那些说什么崔永元一股清流的人请问那股清流是脑子里进的水流出来的吗!???能不能不要把没头脑当作情怀去鼓吹呢?

请大家明确一点 对这部片子的欣赏到底是对老电影人的欣赏还是对本片制作方的欣赏呢?纪录片制作者是不是只要拿到好的资源好的素材随便拍拍都能拿大奖呢??

纪录片,拍电影崔老爷子您还是歇着吧...如果这也能算口述史 我也就呵呵了 拍成这样实在是对不起老一代电影人 浪费了珍贵的老电影资料 狂一点说 如果电影史资料给我剪都不会那么差 要说什么有情怀 也不能光有情怀没有脑子没有专业精神啊!我小时候还挺喜欢看崔老爷子拍的电影人生的,这电影有监制吗请问,真的不如电视节目电影人生啊!!

ps:在一个国营的电影院看的片子(全市仅有的排片)散场时发现进了中老年人专场,我大概是全场最年轻的观众吧。。我怀疑很多老年人是退休职工单位赠的票呵呵呵

pps:居然有人来私信我找我撕逼,我郑重申明,如果从你的豆瓣主页上看到你这辈子只看过崔先生这一部片子的话,我拒绝和你交流。本片打5分4分的人,不说全部,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人(围笑)

动辄说这个电影有良心“这辈子只看过这一部片子的情怀∪・ω・∪”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觉得这部片子增长了你们的见识,让你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内蒙古的电影的人: 你们想增长这方面的见识是好事,但没见过世面孤陋寡闻的情况确实有点严重了。几部内蒙老电影拍的好,和这部纪录片也没有什么关系。你们可以多看CCTV6,这种老电影的展播不是很多吗。

新大头儿子》和 你一定不要》错过的排片居然那么多我也是服了┗┃・ ■ ・┃┛
可怕的特效 你们感受一下
抓个说我是水军的人出来示众 这辈子只看过这一部电影 连个头像都没有 还好意思说我是水军?

6 ) 您一定不要错过,不是影评的影评

6月底,在朋友圈看到大学导师发的一篇文章“您一定不要错过,中国传媒大学首映”,才获知这部影片取得“龙标”要登陆院线,也有幸返回母校观看了过审后的内部首映。

但实话说,我本人并非专业电影人更谈不上是发烧友,顶多算是每年看几十部电影的爱好者,得益于大学时修过的影视赏析课,了解基础的镜头技巧、情节预判、视觉效果等,参加首映也是怀着对“口述历史”的热爱,对文献纪录片的兴趣,对崔老师的敬佩去的。

崔永元为主角的电影海报

在那之前,我不知道麦丽丝导演是谁,对于内蒙古的电影隐约知道《悲情布鲁克》、《东归英雄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还有就是发生在内蒙大草原上的《狼图腾》。而观影之后,甚觉惭愧,我欠麦导一个大大的拥抱。这里先对这部电影的主创和所有付出过的人致敬,“匠心所致,金石为开”,这是一部值得进电影院观看的文献纪录片。

放映结束后,主持人说了句“如果觉得影片不错,请大家去各个电影在线售票平台点击一下'想看',好增加它的排片率”,忽然就觉得好心酸。受电影市场商业化影响,该片的实际排片率估计不会太理想,虽然电影主创和发行方应该不会用“下跪”的感性方式来求取关注,但为了能让大家看到老一辈电影人的用心和真诚、让更多的人重视纪录片、懂得文献乃至口述历史的社会价值,就需要去传播去扩散。

我为《您一定不要错过》打call,建议电影爱好者们去影院观看,因为这里讲述了内蒙古民族电影70周年的发展历程,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从斑驳到高清,那些埋藏的记忆会被一一唤醒,年代感呼之欲出。

我为《您一定不要错过》打call,建议热爱口述历史和喜欢纪录片的你们去影院观看,因为这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文献纪录片,除了能欣赏到70年来珍藏的宝贵影像资料,你更体会到人类特有的传承方式“口述”特有的魅力,听当事人回忆曾经的过往、幕后的花絮、惊喜动魄的故事,脑海中会自然呈现生动的场景,而这比文字更鲜活比画面更真实。

我为《您一定不要错过》打call,建议喜欢大草原的所有人去影院观看,不管是生长于内蒙古的你们,还是向往那天那地那云那血性的你们。因为它带来了天上草原、白云雪山、黑白骏马、铁汉柔情,还有那敖包相会、嘎达梅林。

我为《您一定不要错过》打call,建议崇尚颜值热衷追星的年轻人去影院观看,当然,可以带上自己的父母,寻找两代人共同的话题。因为这里偶像大腕齐聚、帅哥美女如云,你会发现虽然时代替你们塑造了“审美观”,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才更赏心悦目。

我为《您一定不要错过》打call,建议追求镜头特效、宏大场面、实力特技的新生代去影院观看。因为这里有史诗级镜头、真人特技惊险上演,同样也有借助电脑科技制作的移步换景,让你在蒙太奇空间里穿梭游刃有余。

正是由于崔永元的加盟,《您一定不要错过》也自带了话题效应,在开场致辞中崔老师有一句调侃“7月6日上映当天,据说某部有众多明星参演的电影(《爵迹》)撤档……”,他果然是心思很重的悲观主义者(崔老师自嘲)。电影临近结尾部分,用以评价内蒙古电影事业和电影人的一话是“用心做出来的电影才是好电影”(大概意思,抱歉没记清楚),拍摄于去年的本片,却正好映衬了当下的“娱乐话题”。

最后用时下比较“火”的广告体帮呼吁一下:

您一定不要错过!
一定不要错过啥?
《您一定不要错过》
不要错过什么啊?
《您一定不要错过》
一定不要错过?
一定不要错过!
……
哎,你去哪儿?
去电影院啊~~

(完)

短评

作为一个伪电影人纪录片民族电影爱好者的我,陪着崔永元的脑残粉我妈去电影院看的。舞美镜头什么的太可怕了,剪辑的超级没逻辑,看的过程我不停的提醒自己要有包容的胸怀...纪录片,拍电影崔老爷子您还是歇着吧...如果这也能算口述史 并能在国内大行其道的话 那我还是专心做个科学家吧...

7分钟前
  • 段荆棘同学
  • 较差

凌乱的剪辑、流水账式的讲述和毫不走心的采访可以说很对不起有着70年辉煌历史的内蒙古电影了,想念小崔的电影传奇…还是能看出:一代代有着民族自豪感、勇敢无畏的蒙古族电影人,不愧为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当然国家政策倾斜也是真的…

9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还行

我的天,我不应该抱着支持崔老师的心态浪费钱的

10分钟前
  • 跳跳
  • 很差

电影是谈不上的。可说是内蒙古电影宣传片,把影像资料和纪念内蒙七十年的片段剪在一起。片段倒不乏精彩,看了会想着上豆瓣去找找原片。民族精神有力的。话说回来了,要按电影市场来说的话,郭德纲拍得,我拍不得?如果网络大电影跑男相声小品都无法避免的话,还不如来点这些呢。

14分钟前
  • Xao
  • 还行

很写实的纪录片,对蒙古族电影发展历程的总结。看到那时候演员对角色的付出,亲身骑马、跳崖,真正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这才是真正的演员。再看看现在的明星们,吹着空调,抠图,天壤之别。这部片子不止观众们应该看,现在的明星们更应该好好看看。

16分钟前
  • 纵横四海
  • 推荐

我在单位党支部上的党课都比小崔讲的有趣和女朋友去的啊,尬到死

19分钟前
  • Butler
  • 很差

接下来是不是还有《求您一定要看看》《您不看不行》《不看后悔一辈子》《不看不是中国人》?

24分钟前
  • 九夏
  • 很差

就是蒙古70周年电影特别节目的加长版,说是纪录片简直是胡闹。想按照时间顺序来展现蒙古电影70周年的发展进程,混乱的编排做得走马观花。还没有从上一部电影的情绪里出来,就跳到下一部电影了。刚放完这部电影的片单,另一波主创又开始深情款款回忆另外一部了,让人无法入戏。但作为片单来看还是不错的

26分钟前
  • 十三三十三
  • 还行

冲着崔永元去的,第一次在电影院看记录片,比较真实感人。

27分钟前
  • 橘猫爱吃鱼
  • 还行

这海报的视觉传达 这slogan 不说是电影 还是个纪录片 我怕以为是个人脱口秀综艺了.....

31分钟前
  • 虎头蛇尾饲养员
  • 较差

崔之前突然大力上头条的动机终于解开了,套路很老但是有效。

34分钟前
  • 海角曹丽丽
  • 很差

没有少数民族这种说法,叫兄弟民族。这是纪录片,内蒙古电影70年,讲他们对电影的探索,讲民族的激昂和狂野,讲时代变迁带来的焦虑,游牧民族面对城市文化的冲击。#UME影城 安贞店#2018.07.06

35分钟前
  • 将计就计
  • 力荐

有些电影二星是因为它们是烂片 这部电影二星是因为它根本不能给及格 看这电影的第一分钟我就应该回答它 不想看 走了 好好的纪录片小银幕见行不。这电影你错过了或许以后还有机会对影片里那些资料的完整版感兴趣 但反正我看完电影是完全没兴趣再去了解了

38分钟前
  • 我眼神不大好使
  • 较差

之所以制作成电影,大概是为了更好地呈现里面涉及的胶片电影。那个年代的蒙古男人,真的特别man特别带劲儿,演员和导演是真的都在认真对待电影,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很感动,不像现在,那么多为了圈钱的烂片。想把里面的电影都找出来看。

40分钟前
  • 音匀筠
  • 推荐

太矫情了,导演只是感动自己了吧

45分钟前
  • OhMyTotoro
  • 较差

7/8@华夏金谊 回顾内蒙民族电影70年,非常棒的题材但不知创作者(貌似崔永元站台? 导演锅甩给了麦丽丝)怎么想的,不但无思路无策划基本综艺水平以下,引用老片还会出现画幅比等低级错误+盛装膈应。好在银幕片花珍贵,十七年时期到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也很值得研究。看看人家老一辈电影人的职业精神。

48分钟前
  • mecca
  • 较差

如今无处放牧,走在柏油路上脚生疼的民族,等老一辈艺术家都故去以后,除了历史,还会不会有新的故事可以讲呢?就好像我听一首老歌,看一部怀旧的电视剧,也会想我的孩子长大以后还能不能感受和我一样的感动呢?与自然的亲近,善良,真诚,民族性,能遗传和延续的越来越少。

52分钟前
  • nsflyer
  • 推荐

做纪录片的心挺好,但是这水平不敢恭维。而且这质量,在电视里放就好了。

57分钟前
  • 请保持高冷
  • 较差

非常糟糕的一部电影纪录片。如果放在电视上,我还能打个高分,不适合在影院看。在叙述电影史上,也较为凌乱,既不是时间也没有空间,讲哪说哪,随意到让人摸不着头脑。电影里几次出现中景和近景的崔老师,不明用意,而且根本就没有出现的必要。总的来说,特别特别失望,不值得观看。

58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内蒙古老电影那些珍贵镜头很美,我会去看一看全片。作为纪录片,剪辑实在不过关。

1小时前
  • 段郎RockDuan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