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歌再唱

喜剧片台湾2021

主演:马志翔陈嘉桦徐诣帆撒基努张惠春

导演:杨智麟

播放地址

剧照

听见歌再唱 剧照 NO.1 听见歌再唱 剧照 NO.2 听见歌再唱 剧照 NO.3 听见歌再唱 剧照 NO.4 听见歌再唱 剧照 NO.5 听见歌再唱 剧照 NO.6 听见歌再唱 剧照 NO.13 听见歌再唱 剧照 NO.14 听见歌再唱 剧照 NO.15 听见歌再唱 剧照 NO.16 听见歌再唱 剧照 NO.17 听见歌再唱 剧照 NO.18 听见歌再唱 剧照 NO.19
更新时间:2023-09-16 15:58

详细剧情

  一个看不懂五线谱的合唱团指挥,一个到处流浪的音乐代课老师,和一群五音不全的原住民孩子,有机会在合唱比赛中夺冠,免于被废校的命运吗? #马志翔 、 #Ella陈嘉桦 领衔主演 历经12 年筹备,根据 #台湾原声童声合唱团 指挥马彼得校长 #真人实事啓发 【#听见歌再唱 】4/9 口碑献映 4/16 全台上映

长篇影评

1 ) 贫穷限制不了他们走在彩虹上

生活中不乏真实的感动,好故事也不需要刻意煽情,就像炎炎夏日里的一口冷饮、一股清风又或者一阵急雨,总能治愈当下不安的思绪。所以冲着深山的孩子和曾经年少,也要给这部作品一个大大的赞,感谢这些花朵唤回我童真的心。 不一样就代表错吗?非也。但是他们小小年纪加之教育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身上藏着多少怯懦和畏惧?渴望鼓励又失去自信的瞬间、纠结着要不要放弃的时刻、面对家长老师的期许的目光,能够坚持下来,就足够本人哭的稀里哗啦了。 最后,献给信念和勇气的小树苗:每一个梦想都值得看见、每一张笑脸都能够铭记、每一份付出都会有收获,愿你们茁壮成长,不负此生。

2 ) 好听不用音准,诚意无需演技

哎呀这电影我哭了一路。短评写不下 这里随便说两句。有剧透。

方老师不懂乐理 连简单的中央C在哪里都不知道 和黄老师关于合唱的讨论中被质疑了发了脾气 但第二天还是低声下气跟黄老师道歉,赔上笑脸低声下气说自己更正了错误希望黄老师看看 啊想起他说他钢琴也是这样练习来的——其实在不懂五线谱的情况下光记键位就能把钢琴弹成这样 需要何等的毅力啊 他那么热心那么努力为的是什么 还不就是想让孩子们继续上学吗?这里我开始鼻子酸了。

比赛输了 方老师颓废躺在床上茫然四顾 没想到早上的时候孩子们依旧鱼贯地来方老师家 依旧是那句奶声奶气但丝毫没有被比赛失利而打倒自己继续学习那份坚定的“教练上学了” 这里我也跟着方老师一起哭了。孩子们不计划太长远的事 他们或许知道比赛输了学校要废校 但只要学校还在一天他们就继续上学一天 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也许只有孩子们才会懂。那方老师自己又怎么能放弃呢?只要学校还在一天,就还有继续留下的希望吧。

山泥倾泻阻挡了下山的路 方老师拼命搬石头 校长在搬不动了只能坐在地上怒吼发泄不甘的他身边轻轻说“没关系 大家都知道你已经尽力了” 明明状况已经那么多明明希望越来越渺茫 他还是不想放弃啊 还没开始就被定义失败 如此难看的结局只提尽力又有什么意义?他只想孩子们可以去参加比赛 他只想做最后让学校留下来的努力啊!我被他这份对孩子的热忱感动了。后来黄老师对校长说“这是我当老师以来最快乐的一天”,对呀 我也是老师 最快乐的不就是和孩子们一起为了梦想奋不顾身地努力吗?让他们充满希望 这就是老师最快乐的自豪感!有人质疑这段过分煽情 其实作为在山区住过一段时间的人来说 山体滑坡这样的事真的很常见。

最后大合唱时 原住民的语言我听不懂 但只要结合好孩子们的点点滴滴 歌词真是看一次哭一次。

当自己已经拼尽全力 那就把结果交给命运,“我的主耶稣 请你照亮我前面要走的道路”。

其实孩子们演技真的不太好 眼神有点飘忽 但校长说“当台下那么多人开始鼓掌的时候 孩子们脸上那种开心……”我看到这里小孩子们的笑 我想到导演都把山上的景色拍得那么美 那些原住民的服饰 食物 传统习俗都拍完整了 就像教唱歌时说的 好听不一定要音准 演技也不一定多好 有诚意就足够了。

3 ) 好的剧本好的主题就是好的电影

电影剧本和主题好到就算我们无法忽略陈嘉桦几乎为零的演技也没有关系,只不过为她感觉可惜,毕竟好的剧本以及主题,彭于晏在阿信身上抓住了(然后爆火,拼就成了他的人设,甚至里面的配角都印象如此深刻),周润发在小马哥身上抓住了(然后翻身,那时可以说亚洲就没有比他拿枪更帅的人),刘德华在暗战就抓住了(自此开挂,亦正亦邪的人物塑造)等等。。。。。。可惜陈嘉桦在这部优秀甚至可能也会成为爆款的电影里面毫无记忆点,还不如男主一直憨憨的表现力强。

第一次合唱表演男主有点抢戏了,整个的神游是什么情况,可以状态很好依然没有拿到名次然后下次原生态获得认可更具冲击力。

庆生的片段很感动,就是陈嘉桦依然没有把握住,甚至后面轮椅爸爸合唱时的情绪爆发更具张力。

后面进入了俗套,节奏也变化的太大,电影时长精简到一个半小时也许评分就突破8了。

不过指挥的确不是伴舞,电影可以,现实中还是不要模仿。

4 ) 《听见歌,再唱》: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存与废,孩子的信心原来可以用掌声擦亮

从乡村学校来,再回头去看看乡村教育。这些年,乡村教育让我在熟悉中渐渐陌生。

2022年,我写了很多 关于乡村教育未来发展担忧的文章,在各大媒体中引发了一些讨论。比如对于乡村青年教师流失的问题,还有小规模学校发展路在何方的话题。

又一个学年结束了,这也就意味着再过两个月的秋季开学,我所居住这个小县城,将会出现城区学校挤破门,而乡村学校门可罗雀,甚至有些村级小学可能不得不停办的现实。

这是事实,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历史洪流中,我们无法阻挡。我们在梦想与现实中不断地交织,自嘲式地解读着曾经向往的美好,似乎总有一些心中的不甘。

这个陪读的午后,我看了一部影片《听见歌,再唱》。

用耳朵找到自己的声音最动听

这是一部很温暖的片子,以台湾马彼德校长带领一帮原住民学生成立童声合唱团的故事,而改编的。故事发生在台湾高雄南浦国小,这所小学位于丘陵山上,孩子们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监护人或者是他们的祖父母,或者是缺乏劳动力的家长在家陪护。随着人们慢慢的下山集中居住,这所以只有不到50名学生的小学,也面临着撤销的局面。因为它没有办学特色以及生源的减少,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故事发生在这个同我们这里一样的村级小学。不会看五线谱的体育老师方教练、代课老师黄老师,和其它老师一起在守护着这所村级小学的最后的岁月。带领一帮孩子,一帮天生会唱歌的孩子,组成童星合唱团参加比赛,想通过拿到好名次,最终能够保住这所小学。

在整个电影当中,孩子们总共参加了两次比赛,第1次比赛经过,不会看五线谱的体育老师的指挥以及代课老师黄老师的帮助下,走上了舞台,倾尽全力,但最终仍然没有取得好成绩,也就没有保住学校。

可能从一个层面来讲,故事并没有我们理想中的浪漫,没有出现我们想要的反转剧情。但故事却有另一种温暖,师生一起努力,特别是家长的鼎立相助,用默默无闻的一举一动来挽救学校。

其实从一个层面来讲,村级小学的消失是悲凉的。但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我最喜欢的是里面校长说的一句话,我们在台下可以看到,孩子们的信心,其实是可以用掌声擦亮的。只要孩子们有信心。无论以后的生活学习遇到再多的艰难困苦,他们也一定会更好的面对,从容的面对。

故事讲到这里,我想,从我最开始关心的乡村教育话题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宝岛,也面临着在村级小学,生源减少小学不得不撤销的残酷现实。撤销小学,不能方便孩子就近入学,这里面有家长的不理解,也有老师的灰心丧气。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世界的什么地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会面临着城乡二元结构的调整,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布局也会发生很深远的变化,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我们也就能够理解,其实不要太在意乡村小学他们会废校。因为他们的到城市,家长就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可能会有更美好的生活。我们不要在理想和浪漫当中太过回顾以往,其实我们需要面对的,仍然是将来。

“听见歌,再唱”,究竟是什么意思?初看这个片名,有些不懂。《听见歌再唱》这部电影里,我不想去讨论两位演员的演技,却想谈论这部电影的标题,为什么叫听见歌在唱?一般来说,我们在唱歌的时候应该是一起唱,如果我们听见歌再唱,会否就会出现慢半拍,拖累整个团队节奏的这种情况?但是我看了电影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布龙族族长说的那句话:“我们不一定天生歌就会唱得非常的好听,但听到彼此对方的声音,然后再唱,就能够找到一种默契,这样的歌就更能打动人,就更好听,更动听。

看起来难以理解的一段话,但细细想来,其实充满着很多的人生哲理。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也不一定要他最为优秀。但是让他懂得观察生活,珍惜身边的人,爱护生命,有伙伴们一起前行。无论他走到哪里,我想他一定会是最为优秀。

OK, 在整个故事的叙述当中,我觉得不仅仅要感动于不会看五线谱的体育老师的方教练,还有奔波于不同学校的代课老师黄老师,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与感人的精神,自然无需多言,但是我想要说的是这部电影的老校长,其实他一直静静的坐在台下,一直默默的观察这所不到50名学生的村级小学,每一个人的成长与变化。

在第1次参加合唱比赛,垫底失败之后,方教练连连说对不起,但是校长却用另外的眼光看出了这次比赛的成功。他说,我们在台下看到每个孩子都绽放出自信的笑容,他们在整个的参与当中感受得到快乐,好幸福。因为听到掌声会让他们有更强的自信。

我们是用耳朵唱歌的,会珍惜身边的人;我们是用心唱歌的,会有很多人值得我们珍惜;我们是用爱唱歌的,因为要送给最关心我们的人。

小规模学校的存与废,其实需要释然

《听见歌,再唱》故事的发端,那就是南浦国小因为生源的减少,面临着不得不废校,也就是撤销的现实。孩子们将不得不到步行需要2小时,拥有更好教学设施、教学设备,以及更多老师的学校去上学。

看到这,我不禁在想着,近几年来,我所关注的身边的几所小规模学校也是这样自然消亡。生源的锐减,师资的调配与老龄化,让小规模学校举步维艰。

我是在家门口,隔着一条河沟的村小上学,慢慢上初中,读中专,走到现在的。因此,对于村小,对于小规模学校有着特殊的感情。林荫道的校园,书场琅琅,刚刚忙完农活,还未放下裤管就匆匆赶到教室上课的乡村教师,乡村小学不大,但承载着农村家庭里的每一个希望。

后来参加工作后,到了一个岗位,需要关注乡村小规模学校,采访了不少这个类型学校,记录下乡村教育人为求破局,不断的探索的历程,写出了思考的文章,上了省部级媒体。

适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教育振兴成为其重要的内容,我满以为小规模学校的春天来了,可是现实是残酷的。不到十年的时间,我记录下的这些小规模学校,或由当时的上百名学生到现在的三四十人,就像《听见歌,再唱》里的南浦小学;或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有一次自驾车,到了空无一人的小学门口,心中的那种惆怅,不知向谁诉说。

很多人不理解,认为历史的洪流谁也无法阻挡。可是当我理想中的场景没有出现,最终终以衰败结束的小规模学校,就像自己想要关注成长的朋友,最终走向了没落,又有谁的心里能够好受?

前不久,我关注的乡村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小迪老师辞职,考到了她家乡县城的一个事业单位。我写了一篇文章,同样在反思,我们的乡村教育,特别是村级教育到底怎么了,自我反省式的追问,最后自己原谅了自己。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计民生,当乡村已经留不住年轻一代,小规模学校也必将成为历史。

这种心情,也在看了《听见歌,再唱》之后,得到了更好的释然。高雄南浦国小在面临废校的时候,家长、老师们都不理解,于是想通过一场比赛来改变命运。

但其实老校长心底是最明白的,那就是其实能不能拿冠军,跟废不废校并没有多大关系。也就是说,即使拿到了第一名,也无法改变这所”小而美,小而精“的学校的命运。

办学是需要成本的。这些年,我们已经很少看到十个老师教一个学生,乡村老师坚守的新闻。从表面上来看,能够让每一名学生有学上。从法律上讲,这是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权力。

但对于孩子来说,其实也是不公平的。即使十名老师来教一名学生,但这是不是最好的教育,是否真正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呢?

答案是否定的。学校教育最大的优势,那就是用共享资源,通过集体环境的浸润,尊重学生个性,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小学校无力解决校舍、教学设施,以及师资的问题,倔强的存在,其实也是一种不负责任。

所以这样看来,随着不可阻挡的城镇化趋势,教育布局自然也会面临着新的变革调整。八九十年代,村村办小学,区区办初中的时代,自然是不可能再回来了。小规模学校也必将随着人口的迁移,经济社会的转型,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掌声鼓励

回到电影中来,《听见歌,再唱》探讨的其实并不是乡村小学存与废的问题,而是在探讨像这些布农族孩子们,如何在乡村这个环境里更好的成长。

这所小学的孩子,家庭一般都不富裕。残疾的爸爸,需要等到双胞胎女儿从学校带回的便当;家里的农活需要孩子放学早点回来帮;家庭困难的胖男孩,每天上放学路上捡瓶子换钱补贴家用的……他们不可能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拥有很多的娱乐设施,放学后去上各种补习班,但他们却生活得很快乐。

于是开场的一幕,方教练骑着一辆车,沿途到各家里喊着孩子们一起上学,一起去小卖部去吃零食,一路欢声笑语。

山乡的课余生活其实是很单调的,但可以整个学校的学生一起上体育课;可以有钢琴唱合唱,也可以用方教练的独特方法练丹田之气和指挥手势。

这里的孩子是幸福的,也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懂事。作为留守儿童,他们深知家庭的负担之中,于是在内心中有着太多的隐忍。

但自从练出了合唱之后,孩子们的气质与精神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次站在那么大的舞台上,几次掌声,已经让他们更加自信。

在掌声中,布农族的孩子们得到了尊重和认可,他们也可以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的。这也是为什么老校长说出的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孩子们的信心,是可以用掌声擦亮的“,最能打动人心。

老校长深知,其实废不废校,已经无关紧要。但是通过两次合唱比赛,已经让山乡孩子找到了自信,勇于面对自己的不同,其实是最重要的。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专门读了故事原型马彼德校长的精彩人生。他带出的原声合唱团,从玉山,再到走出宝岛,走向了世界。开始去见识外面更加宽广的天空。

而马彼得似乎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果。从带合唱团的第四年起,他开始萌发一个心愿,希望筹建原住民合唱学校,教更多的原住民小朋友唱歌,通过歌声来认识自己,走出大山去认识这个世界。

这个梦想,最后成真,越来越多的原住民小孩子利用节假日到 这里学唱歌,找到自信。

其实唱歌找到自信,弘扬传统文化只是你看到的一面。马彼德特别重视孩子的纪律、态度与荣誉感。对每个要参加合唱团的小朋友,他提出两项要求:一项是要准时写功课。一项是要准时练唱。

马彼德说,当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的时候,对自己生涯的整个规划,就会有不一样的思维。

这也就是马彼德故事最打动人的地方。可能他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教育理论,但却深谙教育的真谛,那就是一切的教育,那就是培养人。

相比城市里的孩子,乡村的孩子可能会更少一些人生出彩的机会,少一些舞台来展现,少一些掌声来激励。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其实,哪怕只给点阳光他们,就能够灿烂。

每年的六一,我最喜欢到乡村小学,乡村幼儿园看孩子们的演出。他们的舞台可能不像城市学校那么大气精美,但却已经是捉襟见肘挤出点钱弄出幕布;他们的演出可能不像城市孩子那么整齐划一,却演得分外有劲;他们的服装可能是各式各样,但仍然可见他们的用心……

园长姐姐深有感触的说,每当看到老师们,孩子们克服各种困难,拼尽全力展现演出的时候,内心其实很心疼,也很欣慰。我们给他们的,的确太少太少;但是我们尽心尽力,让他们有一个舞台,有一个出彩的机会,再多的辛苦都值得,这也许就是为师者的使命吧。

家有学生,为人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期望,其实是在不断的调整的。怀孕前,想到自己的孩子今后一定要成龙成凤,出人头地;等到孩子慢慢长大,又希望能够给自己长脸面;看惯了太多的悲与喜,会说,只要走正道就行;而到了最后,也许真的只要健康就行。

每天接孩子放学,女儿最喜欢聊的话题,那就是今天老师又点她提问,或上黑板演排了,这一天,心情就会很高兴,劲头也就十足。而如果有几天,老师有点忽视感,又立马会有点垂头丧气的。

我跟女儿说,我们要感谢欣赏与掌声。但在人的一生中,没有掌声的时间要远远多于享受掌声的时刻。掌声让人沉醉,也很容易让人迷失自己,而没有掌声的清冷日子,反而让人深思,要知道,掌声是别人的,今天可以给你,明天就可以拿走。活在别人的掌声中,等于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中。人只有活在自己的心中,才能经得起这人世间的种种残酷考验。

女儿说:”哦!“

我知道,她的自信,需要继续擦亮,还需要时间。

5 ) 听见歌 再唱

一个看不懂五线谱的合唱团指挥,一个到处流浪的音乐代课老师,和一群五音不全的原住民孩子,有机会在合唱比赛中夺冠,免于被废校的命运吗?专注于简单地真善美化这个合唱团,对于高山上的生活一笔带过,要到后半段才开始反思自身特色,参加比赛是为了正视、接受自身的不同,也是种族的多元化教育之一,那句“刚刚好的好听”很有意思,可惜这种探索还是停留在表面的说教。但融合地域特色和真人真事,孩子天真嘹亮的歌唱依然不同,依然是另抹色彩。“黄韵芬”、张惠春的角色说“你知不知道我和阿妹很熟”还挺好玩

6 ) 是也没想到会边看边哭

最近这段时间是共情力倾泄崩溃的状态,前几天重温《壁花少年》,看到Sam和Patrick相继离开Charlie的生活,我能深切感受到他的情绪失落,不知道为什么,不爱哭的自己也敏感的认为那也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并没有真的发生),然后半夜对着屏幕抽搐哽咽知道忍不住崩溃落泪,我到现在还记得那并不是喝酒以后放大了情绪,那一刻,我真的不想再装了。

这段时间,因为我敏感的共情力极大的丰富了我去感受艺术作品,听音乐更加能深入地感受创作者的表达,看电影我会被一些平常的对白打动,读书的时候,以前是一目十行,现在是停顿式的感受每一个文字,我的生活变慢了,却更真诚的去感受现实了。

昨天看了一部打动我的电影,由真实故事改编的音乐纪实类电影《听见歌 再唱》,虽然里面只有Ella陈嘉桦和张惠春这两个熟面孔,但是看完以后,我感受到来自原住民对音乐的共鸣。这部影片又不是像杨千嬅那部《哪一天我们会飞》说留守儿童的故事,因为这是关于留守儿童用音乐走向世界的故事,但是,它又不是《放牛班的春天》那样用一首歌围绕师生情和教育方向的大主题,今天要说的这部《听见歌 再唱》有两部影片的一些故事脉络。

他们是小孩,是台湾布鲁族的留守儿童,在玉山那个怡人的地方,一个学校只有几十个孩子共同学习,他们不分年级高低,大家一起学习,大家也一起玩,大孩子跟小孩子差了快一个身位的身高,在这里都不成问题,因为没有那么多教育资源给到他们,因为他们的不够有特色,以及出生人口等问题,山里唯一的一所学校,可能就要被迫关掉了......

Ella陈嘉桦的出现给这所学校带来一次自救的机会,她要让这群来自布鲁族的原住民孩子组成一个合唱团,带他们去参加市里的比赛获得名次改变彼此的命运,是的,Ella在戏中饰演的角色是为了获得教师这份工作做的一次跳板工作,本身两个人都带有目的,但是,戏里没有放大这一点,这是一部很纯粹又很可爱的关于民族音乐的故事。

虽然只有三个月时间,虽然他们这群孩子很多都是第一次接触音乐,虽然他们的父母会因为孩子接触音乐觉得那是不切实际的作为,因为在那个山区里,即使读书读不成了,他们练体育的还能有出卖体力活的身体保障,起码,长大以后能养活自己。如果这部电影的走向,是讨论如何用音乐改变留守儿童的人生,我也许不会那么感动,他之所以好看,很大原因是导演在讲一个合唱团的故事,他们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用孩子的视角去提问老师,为什么《知足》这首歌,弹钢琴的时候会有渐强声和渐弱声,然后是小女孩的回答,「大声的时候声音跑进耳朵很舒服,小声的时候需要很认真去听,这样会很好听」,看到这一段我心里就有一个声音在响,对,她说的好棒啊,这么简单且直白的回答,由小孩子说出来,这个感觉太棒了。感受音乐是很简单且直接的,不用多么复杂的词缀和光彩的词语,感受到什么就表达什么。

类似这样的小细节,戏里有很多这样的剧情可以仔细品味。

我开头说了,这部戏里我只熟悉Ella和张惠春的面孔,Ella大家都知道是谁,张惠春呢,也许就不一定了,她是张惠妹的亲妹妹,也曾经参加过《中国好声音》,也是唱歌很棒的歌手,但是她早期出名是凭借自己在影视圈的成就,其他的我也不清楚了,她演过台版的《白色巨塔》这一点让我惊讶,因为我一点印象也没有,即使这部电视剧我看了好几遍。她另一部成名作电视剧《名扬四海》是我在看列表中早早mark住的,只是至今还没时间去看。

提到张惠春就不得不想起她和姐姐张惠妹原住民的身份,提到原住民身份,阿妹有浅浅的客串了这部电影,以及萧敬腾等等歌手。因为大家都知道,台湾的原住民都很会唱歌,像张惠妹、萧敬腾、动力火车、A-Lin、蔡依林等等都是原住民歌手,他们在华语流行音乐中留下这么多好听的歌曲,也是第一次有机会从他们出生的地方感受更加自然纯粹的音乐之声。

影片中那支临时组成的儿童合唱团是真实存在的合唱团,他们的全称是“台湾原声童声合唱团“,他们还是一支走向国际演出的童声合唱团,影片的最后,收录他们的表演作品《回家Kulumaha》,随着歌曲唱完,这部电影也跟着结束了。

这是一部可爱的且让我回味的电影,有打动我的故事片段,更多的是,拍摄者不过多粉饰故事背景的艰难,他保留了孩子童真的视角,去从懵懂不知音乐为何物,到慢慢跟随老师,聆听父母,「唱歌不是跟着唱就会的,是需要听进去,然后再唱出来」,他们是天生的歌唱家,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唱歌的,可贵的是,这部影片告诉大家用心感受音乐,音乐回报你的也是让你倾心的动情。

最后,分享这段台湾原声童声合唱团和波兰的波茲南少年合唱团Poznan Boys' Choir 在大街上的快闪合唱,他们唱了《茉莉花》、波兰民谣《Szła dzieweczka do laseczka走进森林》,以及台湾布鲁语经典谣曲《kipahpa h ima拍手歌》。

感受这个视频后,我想你去看这部《听见歌 再唱》,看完以后再回过来听一遍这些孩子的声音,感受自然声音,感受不被修饰的纯真。

短评

故事和《唇上之歌》很像,不过是关于原住民合唱团的真实故事,拍得也更好看

7分钟前
  • 商狗
  • 力荐

曾经被放牛班感动的春天,再听山地孩子们唱歌,喜爱膨胀成夏天。

10分钟前
  • 三点少
  • 力荐

最后那一首合唱就值得5颗星

12分钟前
  • hedgehog
  • 力荐

华语自我感动系的电影还是得看湾湾

16分钟前
  • 可风
  • 还行

我其实不喜欢SHE 觉得她们都是很油腻 但陈嘉桦的音乐性意外还不错。但演老师这个角色演得不太好 和学生的交流很见外不接地气 方老师就好很多了。但演技不重要啦 就像他们说他们有阿妹有萧敬腾 我想只要有唱歌热忱和诚意才是最重要的。PS没让张惠春唱个歌太可惜了。

17分钟前
  • 黄悦_
  • 推荐

从知足到拍手歌

19分钟前
  • 超人叔叔
  • 还行

挺不错的。。。ELLE越来越好看了

22分钟前
  • 赵火火zFy
  • 推荐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表现台湾一山村小学合唱队的故事。小学位于中央山脉中,只有五十多名学生,都是原住民。他们为保住学校不被撤并,组建合唱队展现特色,孩子们也从这一过程中得到信心感受快乐。故事讲述方式与人们的思维,与日本电影很接近。生活于一个安静平和且有秩序的地方,真是人生之福啊。

26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老套路,挺温馨

27分钟前
  • D伯爵
  • 力荐

真·音乐课是体育老师教的,很好笑很套路但还好也充满真情。强行以最煽情方式通过坍塌山路,而之后传来留在坍塌后方的大人们的歌声其实动人得多。是近期在戏院看的哭声最多的电影

32分钟前
  • 黑桃生
  • 还行

关于台湾原住民布农族的片子,很不错的片子。原住民的歌曲也很好听呀,正如那位老族人说,我们的音是不准,但有不准的好听。

34分钟前
  • 剑哥
  • 力荐

很感動,是一部很值得進戲院看的戲…

35分钟前
  • Becky
  • 力荐

教育启迪心智,音乐洗涤人心。

38分钟前
  • 黑骨精
  • 还行

电影看到一个多小时,女评委道出了我的心声,你们不赢是因为你和别人没什么不同,而且并不优秀。这是一部讲原住民小学要被废校,学生和老师希望通过歌唱比赛获奖来保留学校的故事,你如果和别的电影没什么不同,甚至还拖沓,不那么有趣,又怎么吸引人呢?所以后半段学生们不再唱其它人都可以唱的《知足》,而是从村里老人那里学习了自己民族文化的音乐和歌唱方式,让评委和观众感到了新鲜和感动。电影整体比起轻松,但是真实情况却很沉重,如果废校这50多名学生几乎没有几个能去最近的20公里外的学校继续学习。

39分钟前
  • 小小斌
  • 还行

這是一部很可愛的電影,很開心能夠有資格和原創們一起看。感情真的很飽滿,也被孩子們真誠的歌聲和演出所打動

40分钟前
  • Haze
  • 力荐

真实事件改编的原住民小朋友合唱团的故事,背景可以很复杂,比如原住民小朋友求学、废校、生存状态或者与平地人之间的交流融合等等,但本片几乎淡化以上所有,专注于简单地真善美化这个合唱团,对于高山上的生活一笔带过,要到后半段才开始反思自身特色,参加比赛是为了正视、接受自身的不同,也是种族的多元化教育之一,那句“刚刚好的好听”很有意思,可惜这种探索还是停留在表面的说教。请了陈嘉桦同张惠春两位女性音乐人做主演却都未让她们开声,只借了Saya的身份玩了个梗,也是比较浪费了。TW有非常丰富的华语音乐人资源,却没多少音乐电影,很遗憾。

44分钟前
  • 胖丁桃
  • 还行

就我很喜欢耶。又矫情又可爱又自然又亲切又温柔又好听。很棒。(ella有点生硬耶,但这份生硬就刚刚好,很奇妙)

48分钟前
  • 好运老郑
  • 推荐

音乐是体育老师教的,所以他们就是这么与众不同。

52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用歌唱作为钥匙,来敲开积极向上的主题表达在近些年屡见不鲜- -无论是《欢乐合唱团》,还是之后的《非同凡响》还有没那么成功的《热血合唱团》…本片也不例外。但融合地域特色和真人真事,孩子天真嘹亮的歌唱依然不同,依然是另抹色彩。“黄韵芬”、张惠春的角色说“你知不知道我和阿妹很熟”还挺好玩,俗套中也带着一丝简单真挚的稚气。

54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1.还蛮喜欢这样淳朴的电影,让我再次回想起《只有大海知道》《阿浪的远方》等影片(这些年我们老家农村很多大人带孩子去了外地,留在村里读小学的儿童也挺少的);2.片头字幕音樂總監看到陳建騏的名字;3.甄选会上有个小朋友清唱阿信作词作曲的《洋葱》,而后合唱的歌曲竟然是五月天的《知足》,让我这个五迷惊喜一下;4.为了增加故事的戏剧性,让剧情更跌宕起伏有可看性,编排了好些略抓马的情节,因而不像《教室里的一头牦牛》让我感觉更真实;5.「本片由真實故事啟發」,是馬彼得校長呀,我今年10月刚好看过《马校长的合唱团》,又被惊喜到了;……

5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