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的评论很难写
或者我无法在刚看完 就能马上用浅白的语言去描述多年的沉淀(这部影片据说拍了好多年 终于断断续续地拍完)
如果用简单的话来说 也许可以用“唐吉珂德是怎样炼成的”来概括这部影片的主线
或者也可以说“杀了XXX, 还有后来人”
然而其中表达的意味和细微末节 还是必须自己去体会和琢磨
不同人生阅历和不同想法的人显然会有不同感悟
正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也如同唐吉珂德原著一般 不同的人不同时代也会有不同的解释 是笑话腐朽虚妄 还是叹息人心不古 是称赞实用主义 还是宣扬骑士精神
如果不愿想得太深沉 至少 这部影片还是有不少搞笑的桥段值得一看的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二丫
转载请注明出处
“它是电影史上最倒霉的一部影片”
Said to be the most cursed film in cinema history.
它从开始创作到最后成片,足足经历了25个春秋!
要问其中原委,说来十分苦逼。
什么天灾啊,人祸啊……
其艰辛程度,都够去西天取经往返四五回了。
2018年,这部几经波折又非常传奇的有生之年系列,终于在第71届戛纳电影节的闭幕式上揭开神秘面纱。
播放结束后,全场观众起立,为这部“历尽磨难”的影片鼓掌喝彩15分钟——
The Man Who Kill Don Quixote
2018.5.19 戛纳电影节
堂吉诃德,大家并不陌生。
他出自1605年的同名小说《堂吉诃德》(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是西班牙著名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笔下的知名人物。
原著中的堂吉诃德,是一位年过半百但非常“不着调”的小地主。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骑士小说,结果看到走火入魔,最后自封为“堂吉诃德·德·拉曼恰”(意为德·拉曼恰地区的守护者)。
连哄带骗的让邻居桑丘(Sancho)当了自己的“仆人”,骑上一匹瘦马,整了一身“青铜级装备”。
从此展开了一段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游侠”征程。
1989年,导演特瑞·吉列姆(Terry Gilliam,以下简称吉列姆)相中了这则故事。
他暗搓搓的下定决心,要完成一部专属自己的《堂吉诃德》。
特瑞·吉列姆,你可能不熟悉他的名字,但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影史爆款:
唯一一部进入IMDb前50的无厘头电影《巨蟒与圣杯》(1975,豆瓣7.9);
脑洞大开的《妙想天开》(1985,豆瓣8.2);
布鲁斯·威利斯和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时空穿越电影《12猴子》(1995,豆瓣8.1)。
都是由他指导。
吉列姆最大特点就是风格强烈,他更是无厘头的先驱。
他的作品,无一不是“奇幻荒诞,光怪陆离”。
荒诞的《堂吉诃德》可不正是吉列姆钟爱的调调嘛~
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这个拍摄项目竟然几度被搁浅,直到25年后才得以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影片的剧本也发生了变化。
最终版的《堂吉诃德》发生在21世纪。
叙事的主人公,不再是堂吉诃德和仆人桑丘。
而是托比(亚当·德赖弗饰,曾出演《星球大战》《党同伐异》),他是一个广告导演。
故事灵感来自马克·吐温的小说《康州美国佬大闹亚瑟王朝》。
影片的故事调性与原著相似:都是与时代相悖的荒诞奇幻。
一切源于托比的毕业作品——一部名为《谁杀死了堂吉诃德》的大学生电影。
十年前的托比,还是个不谙世事的文艺小青年儿。
他跟好基友组团前往一个西班牙小村庄,为的是以堂吉诃德为原型拍摄一部毕业作品。
托比特立独行,专门为自己的电影“养成”了一波演员。
这些演员本来都是当地村民:
形单影只的修鞋老人(乔纳森·普雷斯饰),成为了主角堂吉诃德。
酒馆老板的美丽女儿天真妹(乔安娜·里贝罗·桑托斯饰),饰演堂吉诃德的梦中情人,达尔希妮娅。
事实证明托比的套路非常受用。
这部毕业作品,不仅让过他拿了奖,还让他从此名声大噪。
十年后,托比再次来到西班牙,拍摄一支以“堂吉诃德”为主题的广告片。
这次的团队和设备,远比托比学生时期的野鸡团队专业。
但成片效果无论如何都无法达到他心里的预期。
正值托比愁云惨淡之时,
他那部毕业作品,却被神使鬼差地送回他手中。
毕业作品的突然出现勾起了托比对往事的回忆。
他惊喜地发现,当年的小村庄就在附近。
话不多说,故地重游,马上走起!
在一间破败的木屋里,托比与当年的修鞋老人相遇。
然而,他大爷已经不是他大爷了。
眼前的修鞋老人,因为太过沉迷角色而被困在戏中。
他疯疯癫癫,坚持认为自己就是骑士堂吉诃德。
还不分虚实,一口咬定托比就是自己的仆人桑丘!
面对此情此景,托比哪儿还顾得上叙旧啊,赶紧跑路吧!
二人你推我搡之间,不小心引发了火灾。
这场火灾让托比趁机逃离了修鞋老人,却招来了警察的盘问。
警察将托比视为纵火嫌疑人,将他逮捕押送。
此时托比这个心塞啊。
广告片没拍好不说,还遇到个疯子,现在又要进局子。
还能再丧点吗?
还真能。
押送途中,托比再次与修鞋老人相遇。
此时的修鞋老人,骑着瘦马,整装待发,俨然就是堂吉诃德本人。
正如原著所述,堂吉诃德武力值不高,但是幸运值是相当高!
他总能在“对敌斗争”中获得胜利。
而这个“山寨”的堂吉诃德,也用一把破旧的冷兵器四两拨千斤,愣是将两个配枪的警员打趴下了。
托比虽然因此获得自由,但也陷入了另一个“狼窝”:
他被迫骑上小毛驴,成为修鞋老人的仆人,“桑丘”。
于是,两人踏上了一段荒唐又充满意外的“骑士征程”……
该片在风格上依旧非常吉列姆:
对比强烈的色彩,戏谑讽刺的故事,奇幻荒诞的剧情,癫狂不羁的人设。
原本的穿越设定变成主人公们时空错乱式的幻想。
过去与现在穿插交错,现实与幻想无缝衔接。
让你沉浸在嬉笑怒骂的同时,又冷不丁将巨大的荒诞和虚无扔到你的眼前。
不过该片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本片堪称“史诗般倒霉“的拍摄过程和吉列姆不死的决心。
拍摄之初,吉列姆就遇到了一个致命的砍儿——没钱。
影片于1989年起意拍摄,却直到9年后才获得第一笔投资。
但由于演员及其他的原因,项目不得不搁置。
这导致投资方损失严重,该片也因此很难再得到经济上的支持。
终于到2016年,该片喜获金主爸爸一枚。
可钱有了,问题反而多了——这个金主活活就是个事儿逼!
这位金主一个劲儿想在项目中称王称霸,甚至要缩减原定经费!
导致项目再度搁浅不说,吉列姆还因此突发心脏病。
影片完成后,这位金主坚持称自己占有影片部分版权,还曾经试图阻止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映。
直到今天,该片没办法正常发行,还是因为影片团队与这位金主的扯皮还在进行中……
演员方面更是一个大写的“丧”。
最初,吉列姆邀请了心中“完美的堂吉诃德”——法国演员让·罗什福尔(Jean Rochefort)。
演员也非常重视,还专门为了角色学习了7个月的英语。
结果呢?
突发双椎间盘脱出,退出剧组回家养病去了……
而后吉列姆又请来约翰·赫特(John Hurt)饰演堂吉诃德。
三个月后,他被查出患有胰腺癌,也不得不中途退出。
2017年,他们先后离世。 吉列姆在影片结尾处纪念了这两位优秀演员。
谁演谁生病,二丫都一度怀疑这片没人敢接了。
直到2017年,吉列姆最终找来了老搭档乔纳森·普雷斯(Jonathan Pryce)来饰演堂吉诃德。
这才压住了邪气。
《妙想天开》同样是由乔纳森·普雷斯担任主演。
托比的饰演者也是几经转手才确定人选。
从一开始确定的强尼·德普(Johnny Depp),兜兜转转,最后确定由亚当·德赖弗(Adam Driver)饰演。
亚当·德赖弗凭借在影片《黑色党徒》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但这片子的倒霉之旅远没有结束。
2000年,影片曾在西班牙纳瓦拉启动拍摄。
那里虽然贫瘠了些,好在风景秀丽。
可是好看的皮囊敌不过要命的隐患啊!
谁也没想到这隔壁竟然是个军事基地。
F16战机没事就在天上转啊转。
飞机飞行的噪音严重影像了现场收声的质量。
吉列姆:如果给我的弹弓足够大,劳资一定把它给打下
第二天,洪水也来凑热闹。
冲毁了现场布景和拍摄设备不说。
还改变了当地的地貌颜色,直接导致之前拍摄的影像全部白费!
纪录片《救命呐!堂吉诃德》(2002)详细记录了本片于2000年的拍摄经历。 这部纪录片原本应作为电影的花絮。 最后以整部影片的形式于2002年发行并大火,还入围了多个电影节。
其实说起来,吉列姆多部影片的拍摄过程都不如意。
拍《妙想天开》(1985)那会儿,就如何结尾的问题,吉列姆和制片方是好一顿撕逼。
最后吉列姆直接大怒,威胁说制片方说他们要是敢改,他要敢否定这部电影!
在他的强烈坚持下,影片安然无恙。
最终的结果也证明,吉列姆的“犟”也确实没错。
该片获得了第58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艺术执导的提名。
《Timeout》也评价它“是迄今为止最大胆的奇幻电影之一”。
在《终极天将》(1988)的拍摄期间,曾出现了实际经费严重超支的情况。
吉列姆差点因此被开除。
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语言不同(部分说英语,部分说意大利语),沟通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不过他还是顶着各种压力,完成了这部影片拍摄。
这部影片同样获得了不俗的反响:
《谁杀死了堂吉诃德》这部影片,让吉列姆遭遇了BOSS级别的虐心!
如果真的一样样算下来,他拍摄这部影片所遭遇的艰辛,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
可即便如此,吉列姆还是迎着这些困难直接上,硬是将这部电影拍了出来!
这样看来,吉列姆更像是堂吉诃德本人——
带着最顽强的疯癫,用近乎于偏执的坚持去完成自己的理想。
讲真,这部电影实在算不得他职业生涯中多么出彩的一部。
但它却充斥着一股不可多得的执念——
这是一个人面对命运的刁难哪怕咬碎牙也要坚持下去的决心,是忠于自己的理想和理念的全部。
一位已到杖朝之年的老人,居然还能保有如少年般的血性。
这种硬气中夹杂着稚气的浪漫,简直太动人!
文/二丫
(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堂吉诃德》这是一个世界文学名著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存在。他讲述了一个活在自己梦想中的男人。一个自认为是中世界骑士的老人,最终为了捍卫自己的梦想,从而走上了一条崎岖坎坷的道路,最终在失败中,他发现原来自己的“梦”,真的是一个梦。梦醒之后的他,郁郁而终。
这个故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很简单,同时也很复杂。简单的是梦想,复杂的是实现梦想的过程。当然,最后的结果指向还是很悲伤的。梦想最终却没有实现,这是一件多么让人伤心的事情。如果泛指一点,阿Q也是这样一个人物。这些人物最大的悲剧就是执念。我们不能说执念不好,但是很多时候,执念代表的是对于某种信念或者是梦想的执着。当执着可控的时候,无疑是很不错的,但是,当执着不可控的时候,一切就与初衷背道而驰了。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本身就很有意思,《谁杀死了堂吉诃德》。这个故事如果细分的话,那应该是戏中戏。本片讲述的是一个与堂吉诃德有关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导演,他早年间拍摄了一部与堂吉诃德有关的电影。因为拍摄这部电影,自己将某一个村落的人带动起来了。导演拍完电影就走了,这个村子却因为这部电影而改变的面目全非了。
十年之后,导演故地重游,自己已经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电影人了,但是他并不快乐,因为他不喜欢广告片的拍摄。偶然一次机会,导演回到了曾经的村子,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导演发现,这个村子因为自己而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却失控了。曾经的主演“堂吉诃德”,在拍摄完成后依旧是认为自己还是故事里的人物。从而成为了一个疯疯癫癫的人。导演在跟这个“疯子”的朝夕相处中,渐渐的走进了一个自己之前不了解的生活环境。在这个大世界里,导演成为了一个小人物。
最终,导演经历了一个跟堂吉诃德一样的“梦”之后,彻底的将自己也变成了“堂吉诃德”。最终,故事以一个荒诞的结局,结束了。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执念”。当然这种执念很多时候也是对于电影的讽刺。片中我们看到的导演,作为一个混不吝的人,虽然是一个曾经很有才华的电影人,但是当他被金钱所俘获以后,却成为了一个混蛋。而这个混蛋在片中大多数时间都不想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买单。即使是一个成功人士,即使是一个可以改变别人命运的人,但是却依旧不肯低头认错。这恐怕是大多数的名人的通性。
故事的指向性很明显,当一个导演为自己的作品执念的时候,他是愿意活在这部作品当中的。但是仅仅是在拍摄期,一旦杀青后,一旦整部作品成为过去式,是没有哪一个导演愿意回去看看,回去看看曾经为了这部作品而有所牺牲或者仅仅是支持者们的。拍摄完成后,大多意味着拍屁股走人,而后续的事情就做的很差了。牺牲大环境为了某一个作品真的是值得的吗?
国内有一部作品,《无极》。当时这部电影对于当地环境的破环与本片如出一辙。过后依旧是不了了之。现在估计没有几个人记得曾经电影拍摄中对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多大。这一切都会随着那部电影成为历史而被遗忘。本片亦是如此。
主人公一开始并不愿意跟这些曾经死命追随自己的那部电影的演员们有任何的瓜葛。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导演渐渐的融入了进去。当他的世界观崩塌的时候,堂吉诃德的世界慢慢的走近了。最终自己造的孽,自己要重新经历一遍。
这个略显魔幻的故事很是精彩。要充分理解别人的痛苦,就只有自己将这些痛苦都经历一遍才行。起初导演仅仅认为老人是一个神经病,但是在经历了这位老人经历过的痛苦之后,他便开始在自己的梦里不愿意醒来了。因为醒来意味着失去,而只有沉浸在自己的梦里,一切才有意义。
当执念失控后,结果是非常可怕的。功名利禄其实只在一瞬间。厌恶自己的世界的导演,其实真的应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
墨尔本电影节2018
来看的各位可能都知道影片成片过程,真是和堂吉诃德的精神有着莫名的契合度。反反复复,最后还是成了。在看之前看了很多网上的英文影评人的评价,对片子的预期值其实不高。
经济学人半调侃半刻薄的说:“为什么要花三十年去拍堂吉诃德,如果你根本不懂堂吉诃德。”
纽约时报发出的女权批判是:“这是一部在对艺术和电影见解上有很多不错的亮点,但是对女性有着可怕的认知的片子。”
带着这样的心理预期,其实个人一直是挑剔和批判的看着的,看片的前30分钟,我的偏见一直还没被消除。并且剧本真的有很多不通畅的地方。
导演的个人风格很明确,非常Intense,很多画面和情节都让你觉得sharp。那种荒诞到让你觉得略显疯癫的嘲谑态度,以及堂吉诃德演员的功力加上台词,让我渐渐开始觉得——嗯哼,其实不差啊。
是有很多不着调不可能的东西。但电影如果过分忠于现实,他又怎么骗你去另一个维度,怎么样逼你去活一遍另一个人的人生呢?
结束的时候,墨尔本观众也是很给面子的起立鼓掌了。
里面有很多很有异议的女性形象,但我觉得批评家据此就说他是过时的女性主义观点其实是不客观的。我觉得更冷静成熟的女权观点应该要看到,一个作家或者一个导演,他拍摄一种东西,并不代表他肯定这个现象。
不得不说,在好莱坞等电影届以及权力和金钱的高处,女性的生存环境依旧很差。大部分女性的确需要靠着外表和男人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描绘“女性等着被男人救赎”或“通过一个男人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代表导演肯定这种状态是对的。
如果我们完全不愿意去承认和去描绘真实的女性生活状态,其实才是更糟糕的形态吧?
电影的最后,大漠孤烟直,两匹瘦马和一个疯掉的脑袋,向着落日走去。
愿每个理想主义者,都有一个不死的灵魂。
一部电影,竟然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
没错,壹姐说的就是那部名叫《谁杀死了堂吉诃德》的电影,历经27年,两次开机,五次重组,并在此期间,无数人灾病来袭,被网友们戏称为“被诅咒过的电影”。
《堂·吉诃德》我们都知道,是塞万提斯笔下的一位骑士,他不仅有极深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而且还是个忠诚到近乎发疯的人。
他攻打磨坊风车,认为它是巨人,它挑战羊群,认为它们是敌人的军队,他看见酒囊,说那是鬼。
他很有名,但却疯狂的过着自己的一生。
他总是骑着一匹瘦马,手握长矛,披挂着一副残缺不全的盔甲,带领着一位装束粗俗的矮胖侍从,到处行侠仗义。
他的一生,都像是个笑话。
而《谁杀死了堂吉诃德》呢?很明显,和讽刺小说《堂吉诃德》不同,但却又有着本质上的联系。
影片主角托比,是一位广告导演,他在西班牙拍摄一支关于堂吉诃德的广告。
其实,拍摄此广告对于托比来说不是难事儿,毕竟,曾经还是学生的托比就在西班牙拍摄过一支堂吉诃德的主题广告,并且反响热烈,一役成名。
但是,顶着光环回归,往往都会历经颓败。
很快,托比的剧组就经历了一系列拍摄事故,比如,道具坏了,比如,人员出问题了。
这一系列事故弄得托比心烦意乱,于是他决定暂时停止拍摄,重新去寻访当年参与他广告拍摄的那些演员们。
可你们知道的,出名过早的人,往往容易“泯然众人”,就如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一样,五岁能作诗,可最终还是沦落成了平庸的中年人。
毫无疑问,托比手下的那群演职员也一样。
有的人因酗酒而死。
有的人空有一腔明星梦,却鲜有抵达梦境的途径,最终只能沦落到以色侍人的地步,被土豪“圈养”。
还有的人入戏太深,将自己的人生过得疯狂而夸张。
似乎,每个人都没能随着这支著名的广告而走上他们的人生巅峰。
更加戏剧性的是,就连托比,这个看似正常的广告导演,也因为故地重游,开启了他疯狂且可笑的一生。
一位俄罗斯土豪,也就是包养托比广告女主角的那位土豪,举办了一场大型聚会,与会人员全部都穿着古典而又华丽的衣服前来参加。
但在这盛装之下的一番辗转闹腾后,托比却被打击的精神失常,幻想自己成为了堂吉诃德,并带着他的女主角,开启了他全新的莫名而又奇幻的旅程。
很奇特是吗?
看完后壹姐一脸丧气,可能就像此片导演吉列姆所说,有些事情就是会让人疯魔。
堂吉诃德在与现实世界对抗中获得他的人生价值,托比在与过往碰撞后寻得他的人生新旅途,吉列姆在不断失败不断重启《堂吉诃德》这个项目中发掘生活的真谛。但不管别人怎样嘲笑,他们的本质都是在坚持做自己。
所以,到底是谁杀死了堂吉诃德?到底谁才是疯魔的那一个?
荒诞,微茫,极端,夸张的剧情不过是在用一种极致向我们阐述现实的真假难辨,善恶难分。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它人看不穿。
在大狂欢的高潮中孤独的离去,在世人的恭维与谄媚里寂寞的死亡,冷眼旁观着这些与我有关又与我无关的一切,世界突然间静止。
壹姐想,堂吉诃德想讽刺的就是这世间的虚妄,而导演吉列姆想表达的则是这人间的坚持。
我不是想要与世界为敌,只是,还没有人愿意与我为伍,而已!
如果拉美地区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题材有一个源头,那么我认为一定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个老人在被遗忘之际重拾所谓骑士精神,带着老马和农民桑秋走上了漫游骑士的路,把风车当做巨人攻击,把农妇当名媛致敬,把粗茶淡饭当成大餐大快朵颐……作者笔下的堂吉诃德仿佛带上了一个特别的滤镜,活在了自己的想象里,这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可以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雏形。电影《谁杀死了堂吉诃德》可谓在拍摄手法上也或多或少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当鞋匠老人在大学生导演拍摄的毕业作品里饰演堂吉诃德之后,他如同魔怔一般陷入了堂吉诃德这个角色,骑着老马披着破烂盔甲到处游荡,直到十年后又遇到了那个学生,然而在一系列残酷闹剧后,老鞋匠在死前才觉悟自己曾经的身份,念着自己的真名慢慢死去……学生导演接过了堂吉诃德的配剑,骑上了他的老马,恍惚中他看到了风沙里的巨人,从此,他就成了下一个认为自己是堂吉诃德的人。
电影一开始非常惊艳,老鞋匠堂吉诃德的表演可谓优秀,把一个入戏太深的老人刻画的入木三分,然而后面的剧情有点不知所云,尤其是老鞋匠坠楼之前的那一段,如果跟着前一个小时的节奏拍下去我想会更好。
在这里想到了最近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的六小龄童,一朝大圣,一生大圣,六爷也是入戏太深,把自己当做了吴承恩的《西游记》尤其是孙悟空的代言人,然而以他的浅薄理解甚至可能连原著也没看过的情况下,讲了许多诸如“孙悟空是无性人”,“吴承恩是东方神话之父”等荒谬言论,拍摄的《吴承恩与西游记》更是张口就来,把吴承恩演的像个恋猴癖的疯子无赖,剧里除了反派全部拍成他的舔狗,可谓贻笑大方。入戏太深毕竟不好,堂吉诃德不是老鞋匠,章金莱不是吴承恩,他们都终有醒悟的一天。
亚当·德赖弗和乔纳森·普赖斯主演了特瑞·吉列姆对塞万提斯的激进演绎,这部电影历时25年。
选择你对特瑞·吉列姆的神话《这个男人来自疯狂世界》的介绍。完整的背景是2002年的纪录片《救命呐!堂吉诃德》,它讲述了吉列姆第一次尝试拍摄这部电影时遭遇的灾难,结果对电影制作人来说仍然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篝火故事。
否则,将通过标题卡提供精确信息。“而现在,”它写道,“经过25年的制造和破坏……“这是一个不被辜负的传奇。在这么长时间试图让自己被听到之后,这部电影的声音,至少在一开始,就像隔着袜子说话一样低沉,这不足为奇。
在吉列姆的原著中,一位营销主管穿越时空来到了塞万提斯的17世纪。
现在,前提是回到现在。广告人仍然存在:他是托比(亚当·德赖弗饰),昂贵广告的导演。“我的风琴工,你这只猴子,”他在西班牙乡村的拍摄现场宣布,在他正在拍摄的堂吉诃德主题的场景中,他出售洗发水、保险和其他任何东西,有卡通形象的工作人员在场,他们向他保证他是一个有远见的人。
我们以前见过像托比这样的人。丑化美国人一直是吉列姆的特色。其实每个人都很丑。当托比逃到附近的村庄时,这种厌世的感觉变得令人沮丧,10年前,他在那里拍摄了一部关于堂吉诃德的学生电影,是和一群当地人一起拍摄,其中包括一个天真的皮匠哈维尔(Jonathan Pryce饰),他被引诱在镜头前向风车打转。现在他撞上了一个穿着凹陷盔甲的咆哮的人——他曾经的明星,从那时起他就确信他就是堂吉诃德。
更糟糕的是,哈维尔扮演的游侠骑士对他来说是的,他不记得导演是桑乔·潘扎——这一动态渗透到现实中,因为两人最终陷入了严重的闹剧。
西班牙的黄金有得也有失。
山羊被吻了。
屏幕上充满了风力涡轮机和对圣战分子的引用,但总体的味道可能直接来自吉列姆1989年第一次写的《堂吉诃德》剧本,当时他和普赖斯在反乌托邦的经典作品《巴西》中取得了成功,一想到几十年后还在这里,就会引发一阵狂笑。
忧郁是一种可取之处,一个人超越了时间,使另一个人不朽。吉列姆避免了明确的超能力,但对第四堵墙眨了眨眼。
(“有情节吗?”托比问道。)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哈维尔在一个高潮化装舞会上的评论,如果是在吉列姆经常与电影公司高管开战的日子里,这场舞会看起来会更加华丽。“去年秋天的鸟巢里没有鸟,”他耸耸肩。
换句话说,每个管风琴磨工最终都会听到别人叫“停”。
By:Danny Leigh
借堂吉柯德讲述了一个现代寓言故事。剧本在十年前版本的基础上改写过,也许加入了很多导演从这部片子筹拍以来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后的想法。故事写得很扎实,追寻正义的理想家,和这个千疮百孔丑陋险恶的世界。看后不免有些难过。
将荒诞与神棍进行到底~
堂吉诃德版之飞越疯人院。特瑞·吉列姆把自己为电影奔走20年、与金主制片人的纠葛以电影套电影、舞台叠舞台的形式呈现了出来,有很多妙想天开的创意,甚至看到了很强商业片的痕迹。可惜私货夹带得多了,到后面调度就开始失控了,因此只得半部好戏。堂吉诃德是谁?是导演...
7,无论如何,总究是还愿了吧。偶尔有些笑点,还是挺吉瑞姆的。整体比较疯。
谁杀死了唐吉柯德,谁杀死了理想主义,疯的是唐吉柯德还是我们自已,本片就像是属于特里的《八部半》,荒诞、虚无,充满创作的激情,20年的梦,你终于圆上了!
就那样吧。您的意思俺们是懂了,但是您的说法俺们觉得没有必要。
意识流。
电影导演就是当代堂吉诃德,创造幻象的同时也活在幻象里、靠幻象为生,但在现实的钱权眼里,导演只是个身不由己、无能为力的entertainer、丑角;模糊现实与幻象的边界是导演的原罪,而对幻象、对幻想、对故事的偏执,又是导演对堂吉诃德式的骑士精神的巧妙传承。感觉吉列姆是把自己对电影工业的怨气以及作为导演的浪漫和豪情用一种热热闹闹嘻嘻哈哈的方式释放出来了,影片的艰难制作史简直是老鞋匠的疯癫和这疯癫背后的悲剧性照进现实。片子本身三星,加三分之二星给吉列姆,三分之一给美味德莱弗,他这个角色我是完全想象得到德普演会是啥样子,以后再多给他点喜剧好吗,他很有搞笑天赋的。
因应时代变化被迫命题作文之下如何才能让观众感受到新颖别致而尽量淡忘掉那其实还是源于范式套路?这点来说吉列姆此片做得明显比绿书要好,奉献了可看度颇高的第一幕。但接下来……
一场如梦似幻的嘉年华盛大狂欢,狂欢背后是巨大的荒诞和虚无。有时你以为它要将谑笑一切进行到底,他却突然感伤地回归严肃。尽管色彩鲜妍,布景华美,全然史诗规模质感,我却感觉本片的喧嚣之下隐隐流露出深重的苍凉意味,五光十色的尽头有永恒吞噬这一切的黑洞。
他的電影總是後期失控(尤其結尾由虛入實的生硬),尾大不掉之感。我總是無法喜歡他的電影(和其中對女性的處理)。最後一幕(進入城堡之後)也沒有倖免。雖然結尾仍大可解釋為,用最頑強的癲癡,對抗更無情、而其實更瘋癲的全世界,那樣承繼的浪漫。不過比起前面的流暢奔放,又是個硬拗回來面對「創作者情結」現實的方式。我喜歡的是對於唐吉訶德文本處理的機智。讓現代的、嬌慣的主角彷彿穿越一般走入異域,走入唐吉訶德的文本,半是融入,半是與其他現代(但十分誇張)的「電影製作人外遇情仇」、「俄羅斯富豪以人取樂」等等文本互相碰撞。電影中的電影,故事外的故事,絕對比《傲慢與偏見與殭屍》之類的文本交織還精彩。
片头字幕一开始的“making/not making”就有对这20多年development hell的调侃;长长长的维基词条所作出的纪录在观影中不断跳进脑海:寓言故事折射创作的辛酸无奈,牵挂Grisoni的那部学生时期影像也可象征20多年前Terry Gilliam所读的小说和第一版的初心。Jonathan Pryce先生表演的疯癫幽默、Adam Driver周转于不同女性之间的香艳调情还有两人在虚实之间的游走...细数一下竟然什么都有,只可惜后半部分逐渐失衡,落得一个不完整的成品,只更像导演自己这么多年的另类甘苦谈。
奥逊威尔斯、佐杜洛夫斯基、特里吉列姆等几位迷影狗眼里无所畏惧的堂吉诃德,在好来污看来就是几个穷矮挫的桑丘
「桑丘,讓他們儘管叫我瘋子吧,我之所以得不到他們的讚許,是因為我瘋的還不夠。」──菲爾汀《唐吉軻德在英國》
#Cannes71# 闭幕片。7分。确实拍得很飞。金句也不少,对电影行的嘲讽也挺到位。不过跟老头重逢之后基本就是奔堂吉诃德文本本身去了,而把拍电影和剧组这事儿忘得差不多了……
电影造梦害老头,导演化身现代桑丘,虚构金币,反光武士,幻象接力……这片子如果没拍出来的话会不会更好呢?
不是所有荒诞都有道理,不是所有幽默都值得推敲,有的荒诞和幽默就是一场闹剧。
时代错位亦真亦幻,向吉列姆先生致敬,感谢他战胜了梦想的重担。
一个意识流的剧本却用了肥皂剧的方式拍出来,一部很差钱的电影,为导演可惜。
看到巨人场景时禁不住一阵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