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瞎了可怎么办?
刚刚看了万老师过年的时候给我拷的《全城热恋》,跟《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似的,里面好几对儿,我也没数过来到底几对儿,有的细节假了,但是总的还像那么回事儿,张曼玉出场很惊艳,老戏骨啊。整个戏浅则浅矣,但是小温暖小情调也打动人。我扫了一眼影评,怎么全是托儿啊?还有没看就来评的,还好些个介绍性质,言辞之间全是溢美,夸得口舌生花,不带这么玩的啊~
我也有点感想,不算影评,索性写下来
电影里面有个没有爱情的瞎眼摄影师,一出场的时候不瞎,是大拿!这厮志得意满,对谁都恶声恶气。一看就是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走的忒坎坷了,受尽了折辱(后面演到年轻时候被女友抛弃,发达之后对其有难不帮袖手旁观的情节),现在一朝得志,爪牙毕露,毁别人前程不当回事儿。结果被人咒瞎了,傻X了……
看到这,我并没有为了坏蛋的覆灭而觉得高兴,反而心里一阵恐慌。
这完蛋了,这要是瞎了,可咋办啊?也没个媳妇儿啥的。
为此我稍微反思了一下,觉得这可能和我的生活经历有关系,我四五岁的时候,我爹他老人家得过一次视神经的毛病,症状就是失明。
那是80年代,技术欠发达,资源也比较匮乏,我爹他小小一个大学讲师,要啥没啥,突然就倒下了,大夫也说不好能不能复明,以及什么时候能复明。我娘带着个四五岁的我,估计当时脑子挺蒙的……
我现在也记不得那段时间我家是怎么过来的了,甚至一度我不太记得我爹竟然失明了两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娘,她尽量的让我感受到,我们的家庭没有遭遇变故,我们没问题,我们的生活很平常,没比以前幸福,也没比以前不幸。对这段时间的唯一记忆就是,有一天晚上,我姥姥蒸了包子,我娘骑自行车带着我去医院给我爸送包子,那时候我爸在晚上的屋里带着一副大墨镜,我根本不知道怎么了,还挺高兴的……就记得这么多。
但是我现在回想,觉得那时候我爸的心里应该是既绝望又幸福的。因为在那种他可能一辈子都无法重见光明的情况下,我妈顶着巨大的压力既没有嫌弃他,也没有抱怨,一心一意的照顾他,盼着他好起来,还让我觉得幸福温暖如常。
这就是爱。
这就是有媳妇儿的好处啊~
好多年以前我就跟我妈说,我可不要孩子啊,麻烦死了,你看我一高考你老的多快啊,我可不受这个罪。
我妈老是特别没出息的担心我说:那你老了可怎么办啊?
我特别不理解她,觉得她受了我这么多年折磨,怎么就不觉悟呢?怎么还想让我继续受折磨呢?现在我理解了,就跟我担心这个二百五大牌摄影师一样。
万一瞎了都没个人照应,病死在屋里都没人知道。企鹅说过一句非常牛掰的话:要是有个人做伴儿,可以俩人一起死屋里。这话简直太拉轰了……
说回来了,我现在连个男友都没有,根本就别提什么孩子了。但是我有什么办法呢?谁让我家二老的爱情那么牢固呢?谁让他们的婚姻那么强大呢?榜样只能吊我的胃口,却不能给缘分动力。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了,不再像上一辈人,要靠婚姻来分房子,分粮票,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女性尤其不必靠婚姻才能实现自己。我们有自己的房子,开自己的车子,一不高兴可以马上掀桌分手,我们对爱情要求的苛刻,我们权衡利弊计算得失,生怕自己受伤害、受损失,被别人占了便宜去。
生活何其公平,受不得这份苦,就享不得这份福。在我们活的热闹的时候,我们志得意满,我们不需要屈尊将就别人来换取锦上添花的爱情,可是一朝我们遭遇变故,就算是偶染小恙也会希望有点温暖,有双手雪中送炭吧。我们对自己说,这个夏天一定要把男/女友的事搞定。可是病刚初愈我们就忘了自己发的愿。我们就像寒号鸟,希望拖着拖着就把冬天拖过去了,但是冬天真的不是拖过去的,是在严寒中互相温暖才能安然渡过的。如果在相互温暖的过程中受了伤,不要抱怨,万物有价,这是温暖的代价。
人生苦短,谁都不可能尝试所有类型的爱情,电影里谢霆锋和大S那种生死时速的恋爱看看就行了,到了我这年纪连羡慕都没有了,只是觉得心疼和怜悯。吴彦祖和徐若瑄的故事太偶像剧,可是我们年轻时候都是不折腾会死星人,情节可以不一样,心情都是相似的。
我们都会老,等我们人到中年,疲于奔命、自顾不暇,为了交孩子的高昂教育费用而着急上火,为了晋升不顺而暴躁不安,家里的气氛日益紧张。
他两眼血丝,满脸胡茬,玩儿命奔波,不再风趣英挺;她满心猜忌,斤斤计较,终日劳碌,成了个黄脸婆。
这时候我们需要什么呢?不是载你兜风的浪漫,也不是倾其所有为你一个人做完美的一餐。而是不离不弃,争吵之后叹口气依然愿意原谅你的粗鲁,愿意回到家里。虽然你人生低谷,发达无望,虽然你终日唠叨,人老珠黄,但是我还是愿意在你身边,只在你身边。
这才是爱。
在这替那个瞎摄影师许个愿,希望他能复明,能幸福,能补偿那些他伤害过的人。
希望所有的人都幸福。
2 ) 欲说还休
情人节,应景的去看了《全城热恋》。
很佩服译者,将hot summer days这样的词段,译成全城热恋。
电影交叉着五段恋情,映在汗如雨下的HongKong。
徐若瑄,爱情。杂志不小心砸在窗上精心贴好的。还差一通电话的红色心形便利贴上,红色便利贴纷飞下地,她瞬间失措,慌乱奔到窗前,无措的不管不顾的向上补贴,竟然在纷乱中拼出了一个心形。她终于释然。
张学友,亲情。女儿向他要30元港币,但坚决不说原因,他不肯。女儿负气摔门进自己的屋。他慢慢打开钱夹,把每天工资50元的一大部分,30元港币,默默的塞进女儿的房间门缝里。第二天醒来,女儿在床头放了50元港币,奶声奶气的留言说:“老爸,我可以拿50元港币买你一天么?我下午的朗诵会你能来看我么?”
大S,无语还是觉得她不适合机车女的装扮,烟熏妆让人觉得很desperate。最有趣的一幕,是她与谢霆锋之间的那场对话,他吃硬不吃软。当场笑爆电影院的所有观众。
诗雅,纤尘不染。To tell the truth,段奕宏演的不出彩。但最后的最后,才明白为什么要安排这段恋情。
Angelababy,和井柏然。我在电影的最后止不住的留下眼泪。Angelababy,追着要开的火车,抢过列车员的扩音器,无力的喊着井柏然,而听到她的他,无奈的躲在车厢里哭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自己的初恋。也是这样,也是这样的无奈,也是这样的揪心,也是这样的想要追着他问,想得到他的答案。
————————————————————
总的来说,值得一看。哪怕,只为了逝去的初恋。
3 ) 下辈子,你住我家隔壁吧,与我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这几天都干什么去了,守大街上等着盼着搀老太太过马路。
也不知道是不是2012真的近了,有钱人都忙碌着要逃到外星去。有一段时间了,飞机总是轰隆隆的响着。划破宁静,向窗外张望,却看不到踪影。
常态,显然就是跟生活妥协。
安定,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一种很深的挫败感。
这是我这个月看的第二部国产片,它什么时候躺在我的文件夹里,记不起来了。
这片拍得不丢人,看完同期的七天爱上你,再看这片,觉得光鲜多了。
镜头摆哪都是明星脸。连路人甲都是明星客串,看片的人大多可能只是为了图个热闹。
爱情,没有什么感天动地的。
是啊。日光之下,并无鲜事。
真正的阳光,尽在云层之上。
拼接式各自独立的故事。并不是我喜欢的讲述方式。
个人认为剪片剪得太狠,致使有的情节太过潦草,很像广告片。算得上是加长版。
而有些故事又完全可以可无。
很多人都是在问,这片是不是适合恋人牵手在电影院看。
得到的回答大多数是肯定的。
温暖积极的爱情。全景正面催化式启发。
别管现实多么不堪,有爱,有梦想,坚持。就总能看到希望。
哪怕是不切合实际的谎言,在爱情的包裹下,也变得靓丽光鲜。
但
这样不悲情的电影注定是泡沫。只能给无聊的生活添加一些新鲜的嚼料罢了。
我不会去电影院看这样的电影。
如果是自己。会看与爱绝缘的文艺片。
那些对白少风景多音乐效果好的电影,对自己是一种安慰。
如果是跟喜欢的人,我会看恐怖片。
看恐怖片。甭管身边坐着谁,心律都不齐。会产生一种错觉。
生活的常态往往是陷入欲望之中,却并不觉得。只肯说是陷入爱情。
歌德说:我爱你,与你无关。
柏拉图解释:爱上谁不是一场华丽的自慰。
蔡康永:有一种寂寞,不是靠恋爱可以解决的。
从古到今哪位文人墨客,都不放过任何机会对爱情说三道四的。指指点点。
我只想说“你丫深刻得罪我了”
4 ) 谁会为我站够100天的酷夏
看完电影回家晚上和朋友聊天,谈及某些话题的时候,她说:谁能给我打满一整个心的电话,谁会为我站够100天的酷夏。
影片里有很多人的爱情故事。
心怀钢琴梦想却为了生存的洗脚妹和被妻子抛弃一心为女儿的老爸。带着绝症不知何时会死的机车女孩和记恨爸爸的空调师傅。木讷的日本料理师傅和开朗主动的少女。认真青涩的摄影师助理和被否定过的模特。还有平凡的乡下男孩和漂亮的工厂女工。
这些故事安静的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料理店里,破旧的民房中,迷宫般的巷子里,热闹的街道上,总让人觉得这些故事不同于那些偶像剧中华丽却不现实的剧情。
最喜欢的一段是井柏然饰演的乡下男孩为了追求漂亮的工厂女工在烈日下站满99天,最后一天却没有站下去,他选择背井离乡,成了气候再回来。那个女孩在人多的火车站拿着喇叭喊着:你到底喜不喜欢我?为什么最后一天你不站下去?的场景一直记忆很深刻。
影片最后还是圆满的,因为所有人的身边都是最心爱的人。
年少的时候总会幻想着完美的恋爱,期待着那个人身骑白马,光芒耀眼,期待着他捧着玫瑰深情告白,期待着与他携手穿过许多城市。很久以后却明白,生活不是偶像剧,而我们满心欢喜等待的不过是一个冬天会为你暖手,骑着单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愿意为你在炎夏站够100天的那个人。
5 ) 看此片有害健康 少看或不看此类影片会减少身心受伤害的几率
客观的说 作为一部电影而非情人节XX的话 水平已经远远高于平均水平的国产烂片了 就算拿到好莱坞 也至少可以拿得出手 剪辑里面还是有点追求的 这么多条线弄得不好就变成桃花运即大烂片了 选的人也都是会演点戏的 张曼玉感觉越来越不会演了 难道她以为喜剧片里的哭也要喜剧一点么?最自然的还是段奕宏 大陆的演员挤笑脸不会 扮个倒霉样还是绰绰有余
作为毒药来说 这种片子毒害了不知多少纯情和非纯情的少男少女 所有的内容都指向了一种一旦染上就不可救药且完全虚无的印象——爱情是浪漫的 爱情是浪漫的 但是肯定不是这么浪漫法 片头实在应该加一句 “看此片有害健康 少看或不看此类影片会减少身心受伤害的几率”
6 ) 香港缺的是好编剧
陪着没事干的姐姐姐夫去看《全城热恋》,极力说服想看《大兵小将》的姐姐和想看《锦衣卫》的姐夫,让我当了一把巨大电灯泡。结果一场电影看下来,没热反而冷了不少,除了稀稀拉拉的几声干笑和张曼玉出场时的惊艳,这部电影实在没有更多贡献。
《全城热恋》让我想起了同样鸡肋的《十分钟情》。
08年九月,《十分钟情》在香港上映,每个地铁出口都贴着全家福式的海报,当时打得牌子是十位香港新锐导演拍摄的关于香港,关于爱的十分钟短片,听起来就像《巴黎,我爱你》,再加上剧组碰巧到学校讲座送票,我高高兴兴地约人去看。并暗暗窃喜用这一部电影就能管窥一下香港电影的现在和未来,因为影片宣传的时候俨然把这十位年轻导演当成了香港电影的希望。结果却是雷声阵阵,台词浅白,剧情简单,记得里面的第一个故事叫做《开饭》,小儿子拿着刀回家想找大哥寻仇,大哥也对爸妈不满嫌他们偏心,结果发现这一切都是误会,爸妈为了这个家用心良苦,最后误会解开,一家人在厨房里敲着碗盆大合唱。导演以为这是个温情故事,以为这就能赚到观众的眼泪,观众可并不是白痴,《十分钟情》上映只一个月,就雷声大,雨点小的落幕了。
有了《十分钟情》的铺垫,当《全城热恋》开场的雷人台词涌上来的时候也就不那么意外了。
刘若英和张学友那段短信交流让人一阵阵恶寒,当刘若英问出那一句,你有梦想吗?我险些把一盆苞米花都扣在脸上。
每段故事的开场都能预见结局,女猪脚都一脸娇嗔,唯一一个稍显硬朗的,还老套的得了绝症。
疏理一下全片一共五条线,九十分钟,每一条线都用近二十分钟讲了一个单薄的故事。
有些细节实在狗血,拿出来晒一晒。
1,张学友的女儿问,爸爸你每天在街上工作那么辛苦,一小时赚多少钱啊?50,学友答。小朋友狠心地说,那你能不能给我30?银幕上的张学友很不爽,但所有在初中看过《青年文摘》的观众都知道了,赚眼泪的时候到了,小朋友要买爸爸的时间了……
2,学友大叔很困扰天才女儿不弹琴了,这么巧有“梦想”的刘若英传短信过来,几十个字就把小女孩感动了,小朋友把妈妈忘了又开始弹琴,父亲和女儿重归于好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3,谢霆锋越看乐于助人的大S越顺眼,两个人打也打了骂也骂了终于要在一起了,结果大S眼前一黑倒在地上原来她得了绝症。
4,一家寿司店里有两只小鱼,他们会说话,他们很关心人类的感情生活。
5,徐若瑄把吴彦祖那顿“完美的一餐”吐出来,说感动比味道更重要。
电影里临近结尾下了一场冰雹,电影外也是雷声阵阵。整部电影就在刻意煽情中结束,他用如此多直白的台词告诉人们爱情有多么单纯美好,但不是电影里多几个KISS就能打动观众,让观众既掏钱又掏心的。看完电影之后唯一的感觉就是编剧有着一颗多么可贵的“童心”,能拍出这样一部情节白痴人物苍白的《全城热恋》,也许更适合那些读着初中的《青年文摘》忠实读者。
也许编剧并不是故意的,他只是不小心把自己单纯的世界观暴露在了电影里。在香港的时候,香港人常常自嘲,香港就是文化沙漠,我总是举双手双脚反对,香港的戏剧,电影,音乐,各个方面的文化活动都让内地城市望尘莫及,可是现在我才知道,商业的驱动能提升流水线一样的技术,密集的文化熏陶却不一定能催生成熟的思想。和内地电影教育过分注重理论相反,香港培养的是纯熟的技术。
香港是个文化沙漠,看看编剧的质量,这个说法可能还没错。
7 ) 活在当下的爱情模式
《全城热恋》完全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爱情模式,尽管是一种梦幻式的表述方式,但还是丝丝缕缕地唤起着人们埋藏在心底的对纯真爱情的渴望,它可贵之处在于从头到尾都带给人一种希望——隔阂终究可以打破,只要真心守候,爱情总会不负有心人的。虽然现实未必如此,但至少在那90分钟之内,观众的内心是被这一份爱的期许占据着的。很难忘的一场戏是刘若英在大排档边吃面边与张学友互发短信,她的自言自语引来旁边一位老者的哂笑,这个场面让我心中一下子涌起一股温暖,浪漫的短信情缘也许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有了来自旁观者的祈愿和祝福,哪怕是来自陌生人的,所有的希望和坚持就有了理由,无论结果如何。这一刻,在那位长者的笑容中,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善良和悲悯,善哉!这就是这部电影迷人的地方,它形成了一种合力,让平凡的画面具有了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8 ) 《全城热恋》: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饱经风霜的容颜
一段一段看,终于咬着牙连快进看完了~感谢maomao,是你极力阻止我进电影院的,在上过N次当受过N次打击之后,你替我省掉的不止60块钱,还有一肚子闹心,我谢谢你!
女明星都有张不老的脸,在这部戏这句话体现到了极致。尽管有港埠少女膜拜的教主AB在站台,可是大S,奶茶和徐若瑄这三个奔四的女明星那一张张清透紧致的面孔都在汗水泪水的洗礼下发出晶莹剔透的光芒,毫不逊色给年轻貌美的嫩模女皇。
然而我想要说的是另外一个女人:
我高中时最喜欢的语文老师曾经在课堂上朗朗背诵出杜拉斯《情人》的开头,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段话,当时心里滋生出的感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现在想起,仍有错觉,仿佛灰蒙蒙的教室里忽然升起悄悄的一线光。
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还要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饱经风霜的容颜。
如果文字有形态,赞美可触摸。我希望把这段话献给《全程热恋》里面的张曼玉,感谢Maggie,你清瘦的侧脸,在这部支离破碎的烂片里,即便嘴里念着最矫情的台词,仍然是那缓缓升起的一线金光。在豆瓣上看见有人不放过你眼角放射的密集线条,我只想说对于而今的张曼玉来讲,精致到极点已经是她曾经的光环,从《Clean》里面她跳脱形象勇敢地撕裂自己之后,我更欣赏她真实的光彩,即使她不再年轻,但在我的心里她的美比那些极力掩饰年纪的脸庞更加恒久隽永。
除此之外,对此片真是没什么好话说,也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明星阵容开始变成弥补一切败笔的万能胶,仿佛容器再破再烂,只要塞进熠熠星光,观众就必须闪的头昏眼花,心甘情愿地以为那是宝光流璨的无敌“神器”。情节苍白?不打紧,我们有全明星班底!人物单薄?没关系,我们有超豪华卡斯!至此,偶像们的地位再一次升华,彻底沦为狗肉店门前的羊头,片商镂钱的耙子。
所以,我只能说敢把这部片叫做大陆版《真爱至上》的统统都TM是瞎子。不是打散几个小故事做个拼盘,码一排老中青的情路历程,再找几个熟脸的大牌客串一下,就都能整出《真爱至上》的。情节已经简单那么多了,人物已经少掉一大半了,篇幅那么长,结果呢?没一个桥段是不俗套的,没一个故事是真的拿出诚意铺开好好说一说的,全都在脑门上压了两个字:敷衍。
我真不明白张学友为嘛要演为嘛要演?!他不是有一部贺岁片on档了吗?何必再和他们合伙整一出杯具出来。
这出戏我在豆瓣给了两颗星,一颗给张曼玉,一颗给刘家辉。刘家辉身上那种小人物的感觉是全片最真实的,英俊的吴彦祖和他一比简直就一直在神游天外。
前两天看新闻的时候说大陆不会建立影评人制度,也不愿意实施退票制度。只好对自己说以后遇到这种片子还是避之则吉吧!
我可以谅解他们那么饥渴的想要赚我们的钱,但我不能忍受越来越多的片方,他们毫无节制的谎言和永无底线的不要脸。
徐若瑄很漂亮 但太做了 吴彦祖真丑 angelababy好看 井柏然演技还不错 最赏心悦目的一对是歌神和奶茶
开始觉得张震演的厨师挺好 后面一直期待看吴彦祖演了个啥 最后发现张震就是吴彦祖 张曼玉加一星
期望过高,有点小失望但有很多小小的感动点,小方站在树背后坚守自己的99天,失落的时候9钢琴家收到法拉利车手的短信,wasabi不放弃等待终于自己拼出了酱油的爱……爱情不应该被错过,也许只要给自己点信心,从大树的背后勇敢走出来,幸福就在手中了,我相信,都会是一辈子
没有想象中的好,除了搞笑,小方那里感动了我,其他还真没啥感觉
汗多,就显得性感~
本来故事+镜头+笑料+长度可以是70%黑巧+榛子+橙粒X三指,结果舔完表面那层薄薄的黑巧之后只剩下一指没有可可的白巧和软糖以及雪藏一个月的樱桃碎。 作为新人井柏然Xangelababy很不错!法拉利和钢琴家的故事最自然!玛姬张……T^T
感觉像几段超长的MV生拉硬扯的拼在了一起。
看完我才知道,那不是张震,那是吴彦祖~~
两大亮点是张学友继《男人四十》之后再次成功表现老男人&谢霆锋继《十月围城》之后再次传神演绎小男人,加之点缀的若干幽默笑点和恬淡泪点。八卦是小谢为了老婆没有和大S亲嘴。想爱的在爱的爱过的同学都可以来看的轻松浪漫幽默亲情节日电影。第一次在【星都】观影,效果挺好,上座率八成。
同行的人说小失望,但我觉得挺真实的,至少井柏然那段中间确实感动到了,影院的男生在张曼玉出现的那刻笑得很开心
就为了大S的短发。在夜色迷离的城市角落拼电摩。小人物。敢爱敢恨。喜欢~
Angelababy和井柏然演的很到位,很出乎意外,自然清新的70年代爱情,在车站分别的那场戏,眼泪就在我眼眶直打转,有种被震撼了的感觉,那样美好的爱情,很纯粹的爱情,用100天换来的一颗真心,像一条小溪淌进了我的心里。
最恶心的一段就是复兴博和段奕宏 还不如演一对GAY呢
全身汗恋。吴彦祖简直就是张震的化身。
有几段太空了,最多三星了。
最喜欢井柏然和Angelababy那个故事;大S片中造型不错;吴彦祖又秒杀我了,原来有胡子那么帅的。(看到一半被某人短信一搞,没感觉了,杯具...)总而言之,看完觉得,单身真好。
其實都是俗辣到不行的故事,好在有俊男美女主料,笑點為輔,夠格“浪漫愛情輕喜劇”的宣傳語。最最重要的是,我完全是奔著井柏然去的,果然這孩子沒讓我失望吶!
看預告就知道是個港版的''真愛至上'',沒什麼意思,+大團圓結局,有點看頭的肯呢個就是張學友和劉若英那一對兒看不得這麼雞皮疙瘩的電影,一對對兒的
张曼玉出场全场果然“咦”了一声
井柏然玩儿悠悠球处 是全片最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