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如何分裂 如何回到“一”
看电影之前和之后 都可以看一下小说 小说和电影的情节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有条件可以看英文 因为精彩之处都在作者的用词和韵律
没时间可以直接看小说的最后一章 所有的思辨都在这份自白中
我大学看的作家中 只有王尔德看完了
看化身博士的时候,作者的用词和那种内心的冲突 太像王尔德了
去查了一下 他俩确实是一个时代的
没有查更多 可能他俩本身就是朋友
主人公或者说作者和王尔德,他们的内心冲突在于身处上流阶层,见到的虚伪和对自己形象的约束过于严苛,那比现在的立人设可难多了。
上流社会的规矩,就想象在餐桌上吃饭,什么身份的人坐在什么位置,谁和谁挨着坐,这都是需要主人细究。再者,先怎么样,到了什么时候,再怎么样。上了餐桌,先上什么菜,再上什么……z
诸如此类 将每个人都规训和塑造得严严实实,完美得就像一尊雕像。
所以,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Basil为道林格雷画的肖像替他承受了所有罪恶的丑陋。让道林格雷不管是杀人放火,逛窑子,所有罪孽本该在他脸上留下痕迹——就像我们说的面相,好人有善的面相,坏人有恶的面相。但是他发现画替他承受了。画就越来越扭曲,恶心,甚至最后长了蛆虫。而不管岁月、受伤、道林格雷依然是20出头的美少年,皮肤白净。
在《化身博士》这里,Jekyll作为一个化学家、医生,他发明一种药水,可以让自己邪恶的一面和美好的一面分裂出两个人格。长相都不一样。他本来想让邪恶的一面进展到它的极端,然后自我毁灭。而美好的一面,无需关注自己内心原始的渴望,可以一直做一个完美的花瓶。
但是邪恶致命的吸引最后占了上风,他不受药水控制变化,美好的一面渐渐消亡,直到Hyde完全占据了他的人格和躯体。
作者对于Hyde的形象描述除了丑陋以外,还有像“猿“,文中用了apelike 这个词。
他内心的冲突是极端的美丽约束和满足内心一些“人性”的、“原始性“的需求。比如 人可能总有时候想做做恶作剧,想说个谎,想脱了衣服跳进河里洗澡,甚至对他们来说,只是贫民区某个算体面的小酒馆喝点酒,或者如电影里的,想和自己心爱的女孩早点结婚,而不是非要遵循礼数,无意义地等待那五个月。
完美的人设是可怕的,是非人的。
分裂,是纯自我的个体和社会中的个体的分裂。是人类聚集在一起形成社会以后,不得不放弃掉很多自我和自由,以达到于其他人和谐共处。大家都统一,大家都公平。
现代的我们不分裂吗?
过去了这几百年。依然是分裂的。
所以 东方哲学和宗教 寻求的“一”。回归自我本源的“一”。
地球的历史中,人类的历史非常短,产生文明后,直到现在人类的形体、基因的变化微乎甚微。
而我们却要不断对抗潜意识里面不可磨灭的原始性。
其实最后Jekyll也是获得了一种“一”,只不过这种不是统一融合两者,而是两者取一。
而现代社会“取一”的办法呢?
其实我们做的很“成功”,也只有我们能成功,自上而下的统筹,使得我们可以接受一种教诲。
2 ) 《化身博士》:我闯入了上帝的禁地
原文地址:
http://www.qh505.com/blog/post/3726.html
后门的钥匙被扔掉了,前面的门被一扇扇锁住,在封闭而拒绝外来者的世界里,只有试管、器皿、药粉,只有绅士般的杰柯博士,也只有变身之后的海德。不管是分化还是合身,在这个关于科学的实验室里,一切都是在拒绝把科学称作“荒谬”的现实世界,但是当海德制造了恐怖,制造了混乱,颠覆了认知,那扇大门被撬开,他的种种劣迹被公开,而在众人的抓捕、注目之下,他从恶魔变身为博士,已经惊讶于所有人,而这种公开的变身实际上是公开了人灵魂中的邪恶,公开了潜意识的欲望,公开了在衣冠楚楚之下遮掩的罪恶。
封闭并非是杰柯博士有意的一种逃避,而实际上是俗世观念的一种拒绝。最初4分多钟的长镜头里,杰柯博士就是隐藏在镜头之外,这是他所看见的世界,而在这世界里是一切的礼节和制度,比如管家普尔对他的奉承,比如出门必须穿上外套,必须戴上礼貌,比如进入圣赛蒙大学有人给他拿外套,比如在讲台上演讲底下一片安静。这是一种秩序,对于社会来说,它代表着身份,代表着名望,代表着权威,代表着礼仪,但是对于杰柯博士来说,他是一个被拉进这个秩序的观者,在他面前是和蔼的普尔,是礼貌的马车夫,是微笑的门卫,是尊重他的听者,他用他的眼睛看见这一切,而看见的反面则是自我被遮掩,他隐藏在镜头之外,甚至看见的自己都已经变成镜像中的人——他出现在那面镜子里,穿上外套、戴上礼帽,然后用应该被人尊重的表情出门。
镜像化的生活,其实隐含着太多的欺骗,杰柯博士在大学演讲的主题是关于人的两面性,他认为人的灵魂一面追求光明,而另一面则表现黑暗,一面是人性,而另一面则是兽性,人的这两面是在永恒地对抗。而且杰柯博士对于这个主题阐述是通过科学方式揭示,也就是说,通过科学实验能够证明人的两面性,不是推理,不是猜测,而是证明。所以当他把这个论点和结果公布的时候,却遭到比人的质疑、讽刺和挖苦,“这种说法太荒谬了。”所以把人分裂成两截然对立的双面人,在传统的观念和秩序之下,被认为是一种谬误,实际上是把杰柯博士和他的科学方法放在了传统的对立面。
杰柯博士,是知名的科学家,代表着知识和理性,更代表着一种身份和名誉,在贫民医院里,他帮助拄着拐杖的玛丽丢掉拐杖,让她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他安慰在床上因疼痛而叫喊的卢卡斯太太,答应亲自为她动手术解除她的痛苦;他甚至推迟出席未婚妻妙丽的父亲卡鲁将军准备的宴席,是为了在医院里有更多时间安慰、治疗这些病人。所以杰柯博士更是善良的代表,他为了病人的健康而努力工作。知识、理性、善良和健康,这是属于杰柯博士对外的种种属性,所以,他是一名合乎社会规范、处在社会高层的绅士。而且他爱着美丽、高贵的妙丽,妙丽也爱着她,他们希望能尽快结婚。
事业、爱情,都是杰柯博士光明的一面,如果只是生活在这光明的生活里,那么杰柯博士或许只是一个单一的人,甚至是一个压抑的人。当那晚和莱侬一起回家遇见被人打的艾薇皮尔特的时候,他的光明一面便开始被解构。一开始他是为了解救被欺负的女人,甚至作为一个医生给受伤的艾薇皮尔特提出建议,但是当他抱着艾薇皮尔特进门之后,似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艾薇皮尔特面对这个相貌堂堂的绅士,开始勾引他,而杰柯博士也没有拒绝,“你不该穿吊带衫,那样对身体不好。”杰柯博士的建议其实已经变成了行动,当艾薇皮尔特脱去了丝袜、脱去了衣服,他们终于抱在了一起,甚至在床上抚摸了赤裸裸的身体。
莱侬进来目睹了这一切,他认为这是一种丧失尊严和礼仪的行为,但是在杰柯博士看来,却是正常的,而这正是他演讲时所提到的黑暗的一面。离开艾薇皮尔特住处的时候,杰柯博士脑中除了她“早点回来”的勾引,还有那在床上晃动的大腿,这些色情的镜头占据了他的脑子,而从此将这个绅士带入了黑暗的兽性世界。欲望开启了另一个世界,对于杰柯博士来说,实际上是在论证自己关于人的灵魂两面性的观点,所以为了更有说服力,他甚至亲自试验,把一个博士、医生、善良的人变成了一个丑陋、凶残和邪恶的人——他变身为海德。
喝下自己调制的那杯药水,在被锁门的实验室里,在独自一人的封闭空间里,仅仅几分钟他完成了变身,他舍弃了一切的善良,一切的尊严,一切的声望,而走向人性最黑暗的境地。他从实验室后门离开,然后去了艾薇皮尔特的住处,在没有找到她的时候,又去了杂耍剧场,终于看见了让他打开那扇邪恶之门的艾薇皮尔特,而这次,他将这扇门彻底地打开,再无尊严,再无道德,再无良心,再无秩序。他是邪恶的代表,对于阻拦他的服务员和顾客,他用暴力解决,他强行要艾薇皮尔特喝酒,陪自己开心,而且将她带回她的住处,释放着欲望。
但是不管是杰柯博士,还是海德,正像他用科学证明的那样,光明和黑暗,人性和兽性,理智和欲望,是一直在对抗的,当他变身为海德,行那些肮脏之事之后,总是要变回杰柯博士,这是一种回归,这是一种光明战胜黑暗的结局,所以在回归到正常的绅士之后,他则想马上和妙丽结婚,而爱情和婚姻的巨大阻力来自妙丽的父亲,卡鲁将军说他无礼,骂他懂规矩。用社会的一套规矩来约束他,这又让杰柯博士有极为不满,所以在这种不满中,他又希望自己成为那个海德,那个释放自我欲望,泯灭良知的邪恶人。
实际上,这种两面性带给杰柯博士的并不是潇洒,而是折磨,一方面他要成为被人尊重的博士,另一方面他又必须释放自己的欲望,一方面他要遵守各种礼仪道德,另一方面他却要逃避这些规范,一开始他的变身是为了证明人的两面性,证明自己的科学成果,所以在喝下药水成为海德的时候,他说:“自由了,终于自由了,你们这些瘾君子,看到我你们又会怎么想?”那是一种科学实验成功之后的成就感,当他用暴力强占艾薇皮尔特,证明了自己的那种黑暗兽性之后,在他变身杰柯博士之后,又给艾薇皮尔特寄去了五十英镑,为的是帮助她,实际上是为了赎罪,而当艾薇皮尔特来找他的时候,他也告诉她,那个海德再也不会出现了。
在杰柯博士看来,是为了实验而让自己变身为海德,所以他主动服用了那瓶制剂,但是人的两面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当他以杰柯博士的身份第一次进入艾薇皮尔特的住所被她勾引的时候,就已经无法掩盖内心的那种邪恶,所以当离开了实验室,当离开了制剂,杰柯博士再也无法阻止变身,也就是说,变身行为已经从可以控制的主动实验变成了无法控制的被动转变。这种被动让他越陷越深,最后终于难以自拔,几乎以毁灭的方式让他走向了死亡。
一次是去参加卡鲁将军准备的晚宴,在晚宴中他将宣布妙丽和杰柯博士的婚约,本来杰柯博士是心花怒放的,在路上他看到了在树上鸣叫的小鸟,这是美好的象征,但是一只黑猫却将这只小鸟吞下了肚子,一种毁灭的现场终于让杰柯博士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邪恶欲望,他变身为海德,冲进了艾薇皮尔特的住所,刚从杰柯博士那里回来的艾薇皮尔特似乎沉浸在大名鼎鼎的杰柯博士的帮助之下,忽然就降临了恶魔,“死亡已经降临。”他对艾薇皮尔特说:“他证实我讨厌的一个人,我修安在就给你爱你的人,他的名字叫做死神。”然后用最后的暴力将艾薇皮尔特扼死。
第二次是在妙丽的家中。前一晚卡鲁将军宣布婚约的晚宴杰柯博士没有参加,而这次到来他却告诉妙丽自己必须离开她,为的是给她自由。莫名其妙的妙丽当然不舍得杰柯博士离开自己,而杰柯博士的告别是一种自救,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一个邪恶、下流的人,配不上那种美好的爱情,配不上美丽的妻子,“我被诅咒了,我已经被打入了地狱,我已经没有了灵魂。”离开是为了更好的爱,是为了自我的忏悔,这样的逻辑只有一个经历了裂变的人才会认识,这样的决定只有经历了变身痛苦的人才会做出,“上帝,我无意做出这种事,我擅闯了你的国度,进入了人类的禁地。”所以杰柯博士必须离开,离开这种体面却虚伪的生活,离开这种被邪恶包围的自己。
但是他已经无法真正离开了,当他再次回望倒在钢琴上痛苦哭泣的妙丽时,内心的黑暗力量又让他变身为海德,“别让我变身”的呼喊已经没有了任何作用,他又成为邪恶、丑陋的海德,然后闯入了妙丽的家,殴打家里的人,然后在警察的追捕下回到了那间实验室。“在那里,那就是凶手。”知道了前因后果的莱侬终于道出了所有原因,而当杰柯博士最后一次变身为海德时,一颗子弹射中了他的身体,他倒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倒在那正在调制的操作台上。
一种死亡,是变身的死亡,是两面人格的死亡,是光明和黑暗较量的死亡,当海德最终变成杰柯博士的时候,并非是一种死亡后的回归,兽性和人性、欲望和理智,原始和文明,在每个人的世界里都共同存在着,他们是杰柯博士,也是海德,而科学实验只不过是一种被看见的证明,当海德化身为杰柯博士最后死去的时候,这种人性永恒的较量却没有停歇,在实验室里,那一大罐的制剂似乎还在加热中翻滚,就像所有人的内心,永远有着强烈而震撼的人性对立,永远有着无法控制而痛苦的抉择。
3 ) 《哈哈!今天,天才在炫耀》
1932年1月2日,34岁导演和34岁演员上映上演天才的炫耀《化身博士》——主观镜头、剪辑对照、变身技法。时至今日依然“超前”。
过去真的过去、很久远吗?到今天2016年7月19日也不过是、30880天——天啊!原来人生、生命、命运可以在这数字里如此呈现——今天,你有好好享受和度过这一天吗?
我有。
《化身博士》有两条角色的身份主线,一条是人人称羡的优秀青年、一条是人人不耻的野兽痞子,前者在剧本之中压抑、后者在剧本之中死亡。
为什么不能高度统整呢?什么意思?这个意思,优秀的青年、也成功他的野性。只是要聪明的区分场合和对象而已即可。如此简明。
在野兽痞子的一面,其实就是现在社会中碌碌无为泛泛之辈的年轻人群,而优秀青年、则是极端少数了不起去成就如愿的那些。
事情明了,今日前进。
某一天回看,自豪至极。
今天,天才在炫耀。哈哈!
我把《No Light, No Light》大声循环一百遍!畅快!哈哈哈!
4 ) 人格分裂片的蓝本电影
化身博士本身非常吸引人的设定和故事使得其被翻拍了很多次,但其中个人觉得最经典的就是1931版本了。也许是因为其处于好莱坞pre-code阶段的特殊背景,31版本的化身博士也充满了表现主义的风格,在艺术表现上也较大胆,对暴力和性的描写也不予避讳,其杰克尔医生和海德的极端形象塑造更是最大的成功。
电影版与小说的最大不同能看出此片的动机,原本海德的身份是作为一种悬疑的推动,读者并不知道海德是谁,直到最后才解谜,而这部片子的最大特色就是观众一开始就看到了杰克尔医生服下自己的药后变成粗暴的海德的全过程,而且这个过程的特效惊叹程度垂名青史。这种在当时崭新的犯人一开始就被观众所知的手段不但没有抛弃悬疑和恐怖的元素,反而让只有观众知情其它角色蒙在鼓里的状况更加吊人心弦。同时也指出了该片的侧重在于人的心理层面的恐怖,而非单纯的怪人袭击的恐怖。
关于化身博士对心理思想上的先进性,跟当时的时代背景也许也有所关联,30年代心理分析这个学术范围刚刚开始投入使用,也是佛洛依德的意识与潜意识,超我自我本我等理论发表的时期。试看看杰克尔博士和海德,不就正是一个人的自我跟本我的对比吗,杰克尔是克制,理性的一面,但终究不能扼杀潜意识里存在的原始,本能的兽性。随着电影的剧情推移,浮现出台面的海德其实反而有了越来越多的掌控权,最终只能走向毁灭的道路。而通过性格分裂巧妙展现出人性的两面这点也远远超越了很多同样题材的疯狂科学家片,成为了后世经典。
5 ) 第二次被打脸
一开始巴赫的赋格曲就直接好评,总觉得那年头只要沾上恐怖电影的边都会来一个片段,第一次被打脸是初中看《精神病患者》的时候,总觉得过去的老电影受技术和条件的影响不可能能带给我多大感受力,然后被狠狠地甩了一道,不过这次又没吸取教训,把拖了将近3年的梗《化身博士》看了,紧接着又是狠狠地一拐杖。原名《The Cas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电影貌似已经有3个版本了,音乐剧不详,游戏也涉猎到FC、DS、PC多个平台,其中FC那一作已经被无数玩家骂成翔了,AVGN数次把这个梗拿出来玩儿,不过DS的那部质量倒是挺高的,尤其是音乐简直屌渣天!咳咳,扯远了,作者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他的另一部作品《金银岛》不解释,大文豪都能写出写奇葩的东西,这部小说也是,要知道当时能构思出如此奇葩的东西是能让很多人震惊的,主演弗雷德里克•马奇,一个字形容帅得掉渣,把杰基尔博士绅士的一面及海德先生丑陋的一面发挥的淋漓尽致。另外不得不说特效几乎靠灯光变换完成,却让人觉得真心厉害,电影基于小说,不过内容感觉完全原创,作为原作控按理说要打个“X”,但是不得不否认电影的逻辑更加容易接受,因为婚姻让这样一个绅士良医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内心的饥渴加上无法正常的消遣排闷,让杰基尔博士误解了善恶两从构成“人”的属性最终被自嗜,所以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好评。
6 ) 灵魂脱离肉体却寄托其中
人类对于自己永远存在着认知上的二元悖论。一方面是文明却压抑,另一方面是野蛮却真实。什么才是真实的人类,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怎么也说不好。影片的悲剧在于,灵魂的二重性虽然可以被激发被扼杀,但是肉体的唯一性却无法回避。多希望伴随着一声枪响,倒下了丑陋的hyde,我们英俊的博士可以复活。然而我们都知道,他们其实是一个人,就算不想承认,这个事实却无法改变。
长镜头主观镜头,变身的那些段落真心强大啊。另外,男主很帅。片子很先进。
目前看过的最好的早期怪物片,居然还不是“怪物专业户”环球出品的。弱弱问一句:马奇老师您为何身手如此矫健!
悲剧 让人心碎 男主塑造的很成功 演技也棒棒的不管是对神的祈祷还是对女主的告别。这种浪漫爱情我喜欢!告诫科学不要自大 也算是对科学未知的恐惧吧!拍摄化妆技术还蛮惊人的。了不起
主观视角移动长镜头,杰克尔首次露面在镜子中出现,影射了服药后海德尔的双重人格,使用赋格曲配乐(对位,属调模仿主题)也是对应了双重人格,未婚妻与妓女也是一组对应元素。摄影特技表演都相当惊艳。
Paramount 96min版 // Rouben Mamoulian说他的第一人称主观视角拍摄尝试是电影史上的第一次,待考,1923《最卑贱的人》更早一些,且也是移动主观镜头。
同样的情节,同样的细节,马莫里安版的就像一部经典cult片,弗莱明版的就像一部中产阶级阳痿片~
明明邪恶人格更应该是翩翩公子而不是人猿好么!还有容我吐槽一下这个设定。丫的真的是个科学家吗?你丫以为两个人格好玩还是觉得自己可以弄个药出来无性生殖自动克隆啊?那个笑声真淫荡,男猪演技很牛逼,但总觉得心理挣扎没有演出来
适合跟同年的Frankenstein对照看,两位Dr.有异曲同工之妙。Dr.Jekyll与Dr.Frankenstein都是那种为了探索科学未知之境而不惜破除禁忌逾越雷池之人,这种人在循规蹈矩的世界里就是天才、疯子、狂人与怪胎的混合体。Jekyll在路灯下对朋友Lanyon发表的那番议论与Frankenstein在塔楼里对教授说的那番话何其相似。而从Jekyll分裂出的Hyde也可与Frankenstein造出的怪物形成对照,两者都是“人”本能的恶,在不受任何约束与教化下的自然的恶,又同样有善恶的二元冲突与斗争。两部恐怖片的主演都贡献了精妙又可怕的表演,都有神经质的一面。就结局而言,Jekyll玩火自焚,无可救药,而Frankenstein若没有35年续集里复活,本也已死透了。
大胆的POV、过场剪辑非常诡异的雨刷、丝袜腿的叠印、旋转镜头+叠印+声效(意识叠加)最后归回POV。变身过程的几次演绎都非常精彩(镜子、身体部位特写)不少突然的推镜头不断贴近人物及变焦。技术限制导致的运动卡顿很具时代气息甚至更染上了一种战间的现代机械感。此外不少夜景的阴影处理也颇具表现主义特征。多年后我们有了被拯救Dr.Jekyll--绿巨人
出神入化的编排,出神入化的表演。以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赋格接BWV639开场,然后是长达3分钟的移动主观镜头,奠定了双重视角和悲剧性基调。对镜自照、一镜特效、叠化和划变转场,以及推轨镜头精确、有力的调度,今天看也令人叹服。也因此,这个二元、扭曲的故事,将人狠狠抛入一种伦理的焦虑中,善恶赤裸裸地极化在decency与beast的两张脸上,却互为彼此,就像见证恐怖的,是爱神那无辜的羽翼。科学(确切地说是生化技术),被放在僭越“造物”的审判台上,我创造了我控制不了的怪物,那就是我自己。在这个意义上,史蒂文斯回归、或不如说预见到一种二十世纪的神学反思“我看到了一丝光,但不知它通向何方。” 马奇的表演本身就是特效。南方车站聚会里的纵跑墙壁投影,原来出自这里。
因为想了解下马奇所以看了这部,最后是靠你们马奇老师的颜值看完的……历史意义固然有,但因为故事太熟悉,实在忍不住挑刺。有几幕我总觉得男主下一秒就要唱起Jekyll&Hyde里的唱段了(音乐剧后遗症),前面交代未婚妻和邂逅妓女的部分拖太长(未婚妻部分无聊且男女主毫无化学反应,台词棒读严重,未婚妻演技级差;妓女部分讨好观众的fetish展现实在太多)……主角对研究的狂热表现得不太连贯,总感觉是以身试药前才进入正确节奏。最喜欢的是分裂开始变身后黑眼圈的那个阶段,可惜就那么一点点
伟大的剧本,伟大的故事。沸腾的锅和长巷追逐的表现主义,镜子的装置主义。镜头大量使用长镜头、特写和对角线。叹服的特效和化妆,剧场式的表演,惊世骇俗,尤其吓人。March的表演堪称裱起来的神级演出,看到最后都还是惊叹正反对比的表演出自同一个人。近期最佳观影体验。
不少表现主义的影子,在表现伦敦夜雾的神秘和鬼魅上着力不小;开场的主观长镜、对角线的分屏画面都非常具有实验精神;摄影太棒了,配合男主的精彩演出,31年的科幻效果竟如此之好,相比之下41年的版本弱爆了!
1931年!经典恐怖科幻类型,今晚看来一点也不过时。从社会和心理层面层层推进,连绵不绝。第一视角的主观长镜头和特写镜头抓人眼球,变身时候的叠化蒙太奇,无疑极具开创性。人们衣冠楚楚,只是社会律法约束太甚,一旦释放,欲望如同酒精点火一样,简直欲罢不能,因为这事太TM爽了。8.4
視覺語言先鋒:開頭的POV鏡頭、長鏡頭,以及全片的剪輯手法。內容方面:獸性與人性,原始與文明,慾望與克制,對比強烈又震撼。但與原小說還是有較大出入,少了哥特式恐怖效果,多了愛恨情愁。PS.很難想像兩人竟是由同一人扮演,化妝效果太贊了,演員演技也絕佳!
诚实地说,虽然我不好这口剧情,但是我好奇March的俊美帅气。男主产生欲望时,或者说是这种欲望受到刺激程度变强时会变身,这还挺叫人玩味的。变身后的男主竟写信叫朋友送药水来,还愿意变回他所认为的伪君子,虽说他犯了事。哈,没变身的男主跟我印象中的维多利亚时代绅士有些区别,感觉他们不会说“去巴黎度蜜月”,要说也是在自嘲,我又可以想想绅士问题了。男主有些镜头还会让我想起普卢默。
这版导演水平确实很超前。 几乎看不出Jekyll和Hyde是一个人演的,March的Jekyll太有感染力了,这点可能是其他表演最难比及的地方。可惜我实在不喜欢这个结尾。
Fredric March。着重描写人物自身善与恶、文明与原欲、本我与超我相悖离的心理分裂状态,最吸引人的是其中表现幻变的镜头,在技术上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效果
DON'T LET YOUR BAD SIDE TAKE OVER YOU
舞台戏剧导演,文学改编,开场以令人惊叹且流畅的摄影机运动引人注目。以一个少见的经过遮挡并运动的POV镜头开场。明显受技术限制无法甩镜头只能拿剪辑在钢琴和管家身上对切。遮挡物的暗角模拟人眼边界。|《宾虚》中蓝红变光的风麻病人反用。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