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怪人

科幻片美国1931

主演:科林·克利夫梅·克拉克约翰·博尔斯波利斯·卡洛夫爱德华·范·斯隆

导演:詹姆斯·惠尔

播放地址

剧照

科学怪人 剧照 NO.1 科学怪人 剧照 NO.2 科学怪人 剧照 NO.3 科学怪人 剧照 NO.4 科学怪人 剧照 NO.5 科学怪人 剧照 NO.6 科学怪人 剧照 NO.13 科学怪人 剧照 NO.14 科学怪人 剧照 NO.15 科学怪人 剧照 NO.16 科学怪人 剧照 NO.17 科学怪人 剧照 NO.18 科学怪人 剧照 NO.19 科学怪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6:00

详细剧情

  弗兰肯斯坦(科林·克利夫 Colin Clive 饰)是一个天才科学家,他想像上帝一样创造生命,于是不顾学校教授的反对,离开了大学,和助手到山上的一座古堡里做人体实验。他从墓地等地方找来了各种人体残肢,还从学校实验室偷了一颗大脑,利用这些制造出一具人体。他的未婚妻伊丽莎 白(梅·克拉克 Mae Clarke 饰)出于担心,就与好友(约翰·博尔斯 John Boles 饰)和学校教授一同去古堡实验室找弗兰肯斯坦。正是在这个暴风雨之夜,弗兰肯斯坦的人体实验完成了——他利用雷电让手术台上的躯体有了生命。然而几天后,这个由科学家创造出来的怪物开始不受控制,他先是把科学家的助手杀死,又开始攻击教授和科学家。  于是,身心俱疲的科学家被接了回家,并且开始筹备婚礼,而怪物则留给教授处理。但是怪物却把教授杀死了,从实验台上逃了出来,一步一步走近村庄,还把一个小女孩淹死。正在举行婚礼的弗兰肯斯坦对此浑然不知……

长篇影评

1 ) 第一次写影评,被一部恐怖片感动了

不会讲什么很深刻得道理,可是,寻求恐怖片刺激的我,真的被丑陋的巨人感动了。即使看了电锯系列,死神系列,那血腥得场面我已司空见惯,即使是巧妙得构思,也觉得不足为奇。可是这部打着恐怖片的旗子的电影,竟然把我感动了。
巨人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凶暴,残忍,一开始看他躲在那户人家的猪圈里,跟着他们学习说话,学friend,学family,帮助她们度过饥荒。。。他是偷偷的助人为乐,多么可爱的一个人。但是他始终未敢露面,生怕破坏了这短暂的幸福,同时又强烈的渴望亲情和家人。当他帮助老人,打倒收房租的恶霸的时候,他终于敢走进别人的世界,可是即便他是这样的小心翼翼,还是被人狠狠伤害。他跑回空荡荡的小屋,看着他悲伤的眼神,我已经不忍心看下去了。。。。。他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为什么人们要这样对他。。只是因为他相貌丑陋么。。。。我问自己如果自己见到他会怎样。。我想,我还是会对他友好。。。

2 ) 《弗兰肯斯坦》,知识问题

初中毕业时窝在书城读完了《弗兰肯斯坦》,但那是缩写版。此后随着知识的增长,我一直把它当作科技哲学的问题。即人制造了机器,但并不能主宰机器,反而被机器反咬一口。直到最近读了完整版,我才知道这部号称科幻小说之母的小说,包含的无穷内涵并不止科技问题。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弗兰肯斯坦野心勃勃地创造了一个奇丑无比的巨人,希望以生命制造者的身份赢得敬仰。但被创造的怪物并不服从弗兰肯斯坦的意愿,反而接连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亲人,让原本沐浴在幸福中的弗兰肯斯坦身心都遭到重创,最后忧愤而死。这似乎揭示了西方社会发展到现代文明的一大主题:人类无所顾忌地征服自然,渴望改变自然规律,但反自然注定是要遭到惩罚的。我们目前生活的世界被机器所包围。机器看似无生命,但它却没有完全在我们的掌控之内。我们发明的机器就像弗兰肯斯坦的巨人一样,有自己的,不被我们约束的意志。汽车带来了交通便利,但也带来了车祸和死亡;手机打破了空间的阻隔,但我们从此被骚扰短信,广告和垃圾信息淹没。空气污染、转基因食品、试管婴儿和克隆羊这些烦恼科技发达带来的烦恼不断地拷问我们。科技带来了生产力的爆炸,但也带来了大规模失业,让人的劳动变得重复而机械。我们在向科技疯狂索取时,科技也像弗兰肯斯坦的怪人一样不断地报复我们。

要说人类史上最大的机器反抗,非两次世界大战莫属。由于有了高科技武器,全球性战争成了可能。一次十年的战争吞噬5000万人的生命,这在冷兵器时代根本是不可想象的。科技越发达,我们面临的危险就越甚。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愈发无法控制的世界里。这种无法控制的极端,就是人类的家园——地球——被人类自己毁灭,就像弗兰肯斯坦被自己创造的巨人毁灭一样。写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玛丽.雪莱伟大的先见之明(这应该是伟大的小说之所以伟大的地方——超越时代视野的局限),毕竟工业革命时代不过是科技的发轫时期,还没有猖獗到要毁灭人类的地步。

除此之外,玛丽.雪莱提出了另一个追问。人类的终极归宿是什么?或者说,什么东西能让我们真正幸福。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到,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有超越本能的意识。我们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存在,意识到自己将要死去。人类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大自然,因此面临着动物所没有的不确定性。于是人类感到孤独、感到恐惧。除非实现与他人的结合,否则我们无法消除恐惧和孤寂感,并最终走向疯狂和毁灭。弗洛姆在书中提出了简短有力的总结:没有爱,我们一天也活不下去。

巨人被创造后的遭遇正印证了这一点。被创造出来后,巨人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但他不知道自己是谁,没有任何身份认同的归属感。因此它极度渴望人类的爱。但由于巨人长得庞大丑陋,无论走到哪里都把人类吓跑,甚至不断遭到毒打,尽管巨人心地善良,曾经勇救落水女童。

为了和人类交流,获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依赖。巨人躲在一户人家窗外,日复一日地学习人类的语言和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了解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了解了罗马帝国的建立,美洲的发现,了解了各项基本技能。但是,这一切能让巨人幸福吗?不能!这一切不过是让巨人的自我意识和孤寂感继续加强,对爱的渴望更加强烈。由于它主动和那户人家交流反而导致被毒打,原本善良的巨人的心理走向了极端。它疯狂地想要报复创造了它的主人弗兰肯斯坦,最终接连把弗兰肯斯坦的亲人杀死……

弗兰肯斯坦的遭遇和巨人是一样的。野心勃勃地获取知识,最终破坏了他宁静幸福的生活,并且终日被恐惧包围。玛丽.雪莱的故事似乎和卢梭一样,是反智力和反理性主义的。这样的观点让我们恐慌。毕竟没有不断发展的智力和大脑,我们今天就无法享受到如此绚烂的文明和丰裕的物质条件。但反理性主义毕竟对我们的心灵归宿提出振聋发聩的追问。事实上,古希腊人就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拷问。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的故事,可以诠释成普罗米修斯给愚昧的人类带来智慧之光,也可以理解为普罗米修斯违反了自然规律,遭到众神的惩罚。

人类在生存斗争中发展了理性和自我意识。但随着文明发展起来的,是愈演愈烈的不平等,是机器不断地取代人的作用,侵蚀我们的文化和心灵家园。玛丽.雪莱写作小说时正值19世纪初,那正是工业革命的高峰期。在那之前,人类历史上从未有一个时期发展如此迅速,生活方式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机器大规模地取代劳动力大军。人变成机器的奴隶,成了社会这部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个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都遭到前所未有的扼杀。机器的统治还造成了社会分工和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破坏了原先稳固的农村社区,取而代之的是在城市中相互陌生的原子式的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生产力滚雪球般地提高,知识像核爆裂般增加。但人原先赖以生存的情感纽带也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我们这个时代疯狂地崇拜财富和个人成就,物质财富的积累史无前例。但这一切回报我们的却是人与人之间越来越深的隔阂,愈加势力的价值观,以及几何级数级般增长的酗酒、抑郁、吸毒、自杀。这似乎是对理性和物质财富的价值无情的嘲讽。

不得不说,这部包含着科技哲学,心理学和认识论的小说,确实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理应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们今天面对它的拷问,只会比它问世的两百年前更加无情,将来只会更甚。因为近两百年的人类历史,某种程度是我们不断制造怪物把自己逼到墙角的历史。两次世界大战,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以及目前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升级,都对人类的命运提出了无法回避的问题。



ps:最后不得不啰嗦一下。虽然,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上海译文版的译者序还是让我感到吃惊。译者全部的观点,都是围绕着资本主义中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弗兰肯斯坦被描述成万恶的统治阶级,而巨人反倒被描述成受压迫的人民。事实是,几乎所有的世界名著的译序都是千篇一律的反资本主义立场。只要有对立,就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压迫。就是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黑暗。《苔丝》本是个单纯的爱情故事。但苔丝的被强奸和被抛弃,照样被某些中国学者扭曲成资产阶级的压迫。这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世界名著的中国研究者,总要挖空心思证明帝国主义的阴暗以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他们却一直享受着资本主义带来的优越生产力。

不好意思,扯远了。但为了表达对某些御用文人玷污伟大的世界名著和艺术,扼杀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的愤懑,我还是不得不罗嗦了一番。很希望各位叔叔阿姨兄弟姐妹们,看世界名著的时候,千万不要看译者序。有条件的话,最好看原著。一盘美味佳肴参了一颗老鼠屎,当然是让人作呕的。

3 ) 故事情节塑造成功的几个关键点

每一部故事情节相当完美的电影,基本都是改编自小说,这部《科学怪人》也不例外,小说的定义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无疑这部电影是最为终于原著的,而每一步都让我惊喜。

关键点一:故事开始的方式
在冰天雪地酷寒的北极,故事以Victor叙述他痛苦的回忆开始(小说中是以船长与妻子的回信开始描述的)。
这种故事开始的方式对于很多电影来说都不怎么常见了,在这种寒冷的天地中进行痛苦的回忆,就已经铺垫出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关键点二:对于知识的追求
1793年,Victor来到德国大学学习医学,他质疑每个教授的观点,与他们争吵。物理学教授是完美唯物主义者,他信仰一切以科学为基础的事物,否定一切哲学,而Victor两者兼之,他希望两者能合二为一。他对于知识的渴望如痴如狂,其实是因为他的母亲难产过世,激发了他对生命渴望,他抱着母亲极度痛苦地哀嚎:Please ,Bring her back! 所以他在探索生命的奥秘。离家求学之前,他来到母亲的墓前说了一句话:“Oh,Mother.You should never have died.No one need ever die.I will stop this.I promise!(妈妈,你不应该死的,没人需要死亡,我要终止这一切.我发誓!)”。当医学教授对他说:我警告你,Victor,生即是生,死即是死,是自然真理。他像一头发了疯了公牛,冲教授疯狂咆哮。而这一切都是来自Victor的内心的诉求,他需要奇迹,不相信现实。

关键点三: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思考
人性善与恶的分水岭
人生来便是群居动物,怪人也是人,虽然他不知道自己为何出生,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但他一开始是善良的,就像他饿了要吃东西,冷了要穿衣服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在尝试与人们接触,渴望得到所谓的友情失败之后,他心灰意冷,像一个孩子一样无比伤心地坐在雪地里哭了起来,他此刻明白,凭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是无法与正常人交朋友的,注定要孤独一生吗?不,他愤怒到顶点,复仇的怒火开始燃烧:“造成这一切的都是因为弗兰肯斯坦,我要让你也进入痛苦的深渊”。从此,他的内心已无善良,只留下空虚的罪恶。

关键点四:审美的标准
我们的衣着光鲜,皮肤光滑,举止得当,淡吐得体,各种聚会狂欢,各种运动兴奋……无论如何怪人在我们看来都绝对是丑陋不堪,甚至恐怖恶心的。新娘再生以后,也是和怪人一样丑陋不堪的,而Victor看着再生的新娘,丝毫没有害怕,在他心里伊丽莎白依然是那么美丽,无论外表多么丑陋,内心永远是他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妻子。而当怪人对着新娘说beautiful,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beatuiful???怪人温柔地看着伊丽莎白,这个世界唯一能和他在一起,唯一能让自己不再孤独无助,唯一能让自己快乐幸福的爱人,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脸庞。当两个男人开始暴力争夺依然“美丽”的伊丽莎白时,她认清了自己的丑陋模样,并被这不可逆转的恐怖面容吓呆了,美就是美,丑就是丑,这是一出发生在她自己身上多么恐怖的噩梦啊,她既不可能再做VCTOR的妻子,也不可能与同样恐怖面容的怪物生活在一起,她惊叫着想要结束这个噩梦,用油灯爆燃整个身体,跳下了台阶……
美与丑的标准在此刻以女人敏感的神经,做出了最为解脱的结果。



关键点五:亲情
怪人找到Victor,要求给自己造一个和他一样女人,这样他们因为相同就能在一起,而远离这个世界,前往北极过隐居的生活,这就是他想要的亲情。他责备说:“你给了我生命,却又让我自生自灭。我要你给我一个女伴,我内心有你无法想像的爱以及你无法置信的愤怒,我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在最后的北极圈Victor讲完整个故事之后,陷入了困乏的睡眠,离开了这个世界。怪人坐在Victor的旁边悲伤地抽泣,船长问他为什么要哭,他回答说:“He was my father”。此刻我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这个世界他唯一的亲人也离开了,他为自己的生世感到悲哀,也为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父亲感到悲哀:丑陋的外表不是你遗弃我的理由,如果你不爱我,为什么要让我来到这个世界,得不到的爱,我便将你毁灭。现在我们都如愿以偿了。他举着火把站在孤岛上,和弗兰肯斯坦一起毁灭……

关键点六:“弗兰肯斯坦”
在看电影之前,我一直以为“弗兰肯斯坦”是怪人的名字,而看过之后才知道造人主角全名叫Victor Frankenstein ,怪人是他创造的,从来就没有过名字,故事取这个名字也像是在说他们两个,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那是他造的孩子,他是他的父亲,如果取名也叫 XX Frankenstein吧。妙不可言的名字啊
另外Victor其实是一个极为自私的人,说得严重点就是人品有问题:他不顾一切创造出怪人却又嫌丑陋而抛弃他,他拒绝了怪人造女伴的要求,明知怪人会来报复的情况下,依然与伊丽莎白结婚,走向逃亡,使妻子被怪人所杀,最后他极其自私地将伊丽莎白复活,而丑陋的模样又导致她引火自焚。这一切都是Victor自私心理造成的。

关键点七:背景
背景风格:典型英伦风格,贵族大古堡,层叠型蜡烛,圆舞裙,圆舞曲,交响乐,好似歌剧一般。环境有短小植被覆盖的山,冬天变成酷寒的雪山。
背景音乐:各种交响曲,随处可听,不同的剧情配以不同的节奏,相当完美
背景事件:发生大霍乱,也是欧洲历史上的大事件,类似黑死病,曾多次爆发,使人口大量锐减
背景人群:这是一群疯狂的人群,在处死杀死医生的凶手现场,在处死被冤枉的贾丝汀的现场,人群蜂拥而至,振臂高呼,亢奋异常。这是一群需要刺激打发无聊的人们,主角的家是贵族,他们过着优雅高贵的生活,而一般的人民是过着饱暖的日子,他们麻木不已,只需要刺激来使为了能活下去而活下去的日子。
背景法律:关于贾丝汀的死,电影里看不明白,而介绍中说她因为无法证明自己无罪还被判处绞刑,我查阅相关资料,这样的法律在21世纪的今天,叫做“有罪推定”,如果用非常简单语言来定义,那就是如果你无法证明自己无罪,那么你就有罪。相反,“无罪推定”是指,如果无法证明你有罪,那么你无罪。如今大多欧美国家的法系使用“无罪推定”(至少美国和香港是这样),而千万不要问我天朝是哪种,因为天朝的法律,你懂得……

惊喜点八:科幻鼻祖
因为气候反常,阴雨不断,雪莱、拜伦、玛丽和拜伦的私人医生波里多利经常被迫留在屋里。他们四人在闲谈时,决定展开比赛,每人创作一个恐怖故事,但最后交卷的惟有玛丽。在雪莱的鼓励下,玛丽创作出《弗兰肯斯坦》。这部作品既受到《暴风雨》《失乐园》《老水手之歌》等名著的影响,也含有玛丽的自身经历。比如,书中的克勒伐尔仿佛雪莱化身,弗兰肯斯坦创造的怪物也是素食者,正如玛丽和雪莱。当时,波里多利医生的故事只写出开头,几年后创作完成,名为《吸血鬼》,英国恐怖小说家斯托克(1847~1912)的作品《德雷库拉》(1897)曾深受其影响。(以上为摘抄)
相当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近200年前的这部小说中就预言了心脏等器官移植的可能性(见Victor,henry和老教授一起用餐时的对话),甚至创造生命,让他们成为超越我们的人,不会生病衰老,比我们更强壮更聪明更智慧更文明。器官移植已经实现了,不定哪天真的会实现创造超人之类的呢。时至今日,我想到了3D打印机正逐步应用到器官更换中,但若要普及到每个患者也是相当有难度的,因为利益集团是不会放弃垄断任何一个能赚钱的商业机会的。有点说偏了
最后说一下《吸血鬼》这部也是历史上无比经典之作,我还看过一部叫《热夜之梦》的吸血鬼小说,主要是我看的那个版本翻译的文字相当优美,而之后看过几个版本都了无趣味,发现欣赏国外作品全靠翻译啊

4 ) 科学怪人电影赏析

* * *





冰冻的风,冰冻的海,冰冻的船只。

一支向北极考察的队伍遭遇了冰山,所有人被困在了苍茫的白色之中。沃尔船长不顾大副的警告,一心想要以全船人有限的生命为代价,换得了抵达北极的不朽的荣誉。

也就是在这时,他们听见了这人迹罕至之地的另外的声音。

嘶吼。

被寒风送至。

水手们抬起了枪支。

却是一个人,蓬乱的毛发,破旧的衣衫。踉跄前行,来到沃尔船长的面前。

他说,



我叫维克托·弗兰肯斯坦。





* *

What is a monster?

Why is it a monster?



小说中的弗兰肯斯坦是个野心勃勃的科学家,而他创造科学怪人的目的,仅是希望以生命制造者的身份赢得敬仰。而电影中导演对于博士的动机加入了更加人性化的描述。在叙述中,电影将开端一直追溯到了弗兰肯斯坦的童年,塑造了爱子如命的母亲与医术高超的父亲形象,分别为弗兰肯斯坦后来制造科学怪人的动机提供了感情以及意志上的可能。

母亲的去世,使得他强烈地渴求打破自然规律的生命;而父亲的无力,又使得他把热切到近乎疯狂的目光投向了科学。电影甚至以天花、霍乱作为社会的大背景,死亡、胆怯无时不刻冲击着观众的心灵。在这样的环境下,若是你持有着“永生”的钥匙,你是否会将银针刺入科学怪人的血脉?

导演成功地让我们不再问“为什么他要创造它”这样的问题。

瘟疫与暴乱带走了大学教授的生命,弗兰肯斯坦接管了教授的一切资料与器材,唯独对此实验的敬畏。他狂热地投入了实验的准备,就像书中所说,以数人的尸体中“依旧可以运行的器官”组成一人,以电力激活,以羊水为媒介,孕育出了the Monster---科学怪人。

小说中描写它:脸色像枯萎的黄叶,两片嘴唇呈直溜溜的一条黑线,眼睛深陷在眼窝里,身高2.5米。而弗兰肯斯坦则在自己的日记中描述:众多先天缺陷、丑陋、遭人厌恶

And it’s dead.



“它”死了。

这是科学怪人的创造者第一次对其的称谓。

第一次对其的描述。

与期待。





* *

Friend Family Father



怪人逃了出来,躲开弗兰肯斯坦的厌恶、市井人们的追打。躲到了森林里的人家。他终日避过家人的耳目,偷偷与他们共同生活。

在看本作之前不久,我看了电影《范·海辛》(也叫驱魔人),那是少有的将吸血鬼、狼人和科学怪人等等不同元素高度结合的典范。《范·海辛》里面的科学怪人,在被创造之后便带着被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害死的博士逃离村民的追杀,之后隐居在地下。虽然对于人类的无情而愤慨并痛苦,范·海辛却对其作出了:我一辈子追杀着邪恶之物,但是在这个(虽然奇丑无比)的家伙身上,却感受不到邪恶 的评价。可见怪人始终保持着无害的心。

所以在看到怪人偷偷地帮助木屋的一家人采集过冬的作物,劈柴,孩子们天真地认为是森林的精灵在帮助的时候,我偷偷瞥向周围的观众,发现他们的嘴角或多或少泛出了笑容。

大家相信怪人其实是善良的生灵。

至少一开始是的。

怪人继续藏匿着,也许他真的想过,在这里终老一生吧。他跟着木屋的孩子们学习识字,其实这对于他来说只是回忆起大脑以前的主人的知识而已。他学会的首批单词,便是



“朋友” “家” 和 “父亲”



周围人说,这不就是怪人想得到的一切吗?

不是的,应该是:他哪怕得到其中之一,便会视其为一切。



所以,他什么也没有。



他曾经差一点便有个朋友。小说中,怪人终于按捺不住,开始主动接触人类。而电影里增加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是木屋的房东前来讨债,对当时只留在屋里的老爷爷进行了毒打,怪人赶跑了房东,被双目失明的老人请进了屋。其实老人早已察觉怪人的存在,便询问他:你为什么要藏起来呢?

怪人答:因为人们害怕我。

为什么害怕你呢?

因为他们美丽,我很丑陋。

老人说:我的手可以代替我的眼睛,让我摸摸你吧。

这无疑是最让我紧张的一个情节。老人的手慢慢滑过怪人脸颊的缝口,我想他的脑海里已经构思出了令人恐惧的形象。我和怪人一同等待着,老人让我们燃起了微弱的希望,我们害怕他又亲手掐灭这屡希望。

老人缓缓地放下手,说:真可怜。

如果电影在这一刻完结该有多好?

与小说的情节殊途同归地,赶回来的家人赶跑了怪人,怪人逃往森林深处,坐在树干上嚎啕大哭,那样的痛苦,即使在没有怪人的世界,夜里回想起来,眼角依然会湿润,心依然会颤抖。

他发现孩子们在房门给他们幻想中的精灵留下了礼物,又急急赶回。我猜他想要解释,我不会伤害你们,我希望可以跟你们共存。但是人去楼空。

机会的可贵,在于它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其实没有机会,也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怪人开始阅读弗兰肯斯坦的日记,明白了自己的身世,并且决心向这个给了他只会遭人厌恶的身体,只会感受痛苦的心的人实施报复。



弗兰肯斯坦! ! ! ! ! ! !



我来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Bride



这里需要提到伊丽莎白。

小说里她是弗兰肯斯坦的妻子,电影中把这份感情丰富化,由伊丽莎白失去双亲,作为弗兰肯斯坦家的养女开始说起。也就是说,与小说不同,伊丽莎白并不是一开始便是弗兰肯斯坦的妻子,而是顺着剧情,她与弗兰肯斯坦的爱情也不断接受着考验。剧中的伊丽莎白,是个坚强而又倔强的女性,她并未真正了解弗兰肯斯坦的研究,却直觉这会给他、他们带来不幸。她饱受相思之苦,却从未落泪,即使与弗兰肯斯坦的诀别。却又因他一句:别离开,而步向死亡,以及死亡之后更深的苦痛。

其实当我看到伊丽莎白的时候,心中确定她是会死的。也许是因为电影的一开始,被沃尔船长救下的弗兰肯斯坦是一个人。更多的,是我们一开始就认定,弗兰肯斯坦将要付出的代价,将比他所能承受的多得多。

怪人找到了弗兰肯斯坦的府邸,首先害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在书中他是维克托·弗兰肯斯坦的儿子,因为电影安排他与伊丽莎白尚未结婚,故威廉成为了维克托死去母亲的最后一个孩子)导演精心安排了又一细节,是在威廉出现在怪人面前时,怪人满怀希望地朝他走去,孩子却吓得一声尖叫夺路而逃,身上掉出弗兰肯斯坦照片做成的项链,被悲伤的怪人拾起,即化为愤怒。

威廉的死使弗兰肯斯坦意识到报复的来临,这时怪人出现在他的面前,将他约到人迹罕至的冰湖,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

制造一个和我一样的女性。

只有她会正视我,珍惜我。



我的这颗心里,有你想象不到的最深沉的爱。

也有你想象不到的最可怕的愤怒。



如果其中的一种得不到满足,我就会任另一种肆虐。



如果我这样做了,你打算怎么办?弗兰肯斯坦问。

我会和她一起隐居到北极,远离人类,不再出现在你的面前。

弗兰肯斯坦答应了。



但是当怪人选择了少女贾丝婷的尸体作为原材料时,弗兰肯斯坦断然拒绝。善良的贾丝婷一度暗恋着弗兰肯斯坦,鼓励伊丽莎白坚持他们的爱情,在怪人来到之时,她被诬陷杀害了威廉,惨遭绞死。

你说过,只是材料而已。

不行。

于是怪人愤然离去,带着对弗兰肯斯坦新婚的诅咒。弗兰肯斯坦带着伊丽莎白逃往城外。尽管戒备森严,仍无法阻止怪人来到落单的新娘面前。

看着伊丽莎白血红的左胸,与在怪人手里仍跳动的心脏,弗兰肯斯坦疯狂地奔回实验室,将伊丽莎白与贾丝婷的尸体肢解,重组,通电。

活! ! !活! ! !活!! ! ! !

尸体站了起来。他为她穿上婚纱。

他唤她:伊丽莎白。

他求她:说,我的名字。



然后他们起舞。



此时只有怀着一份感动与震撼,才能欣赏这段诡异的舞蹈。伊丽莎白眼里是怀疑与迷惘,她的美丽不复存在,甚至比怪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弗兰肯斯坦却完全沉醉,与之前一样,忘了一切,忘了我。

我想,他终于疯了吧?

又或是他终于醒了。



来,我的新娘。

怪人朝她伸出手。



说,我的名字。

弗兰肯斯坦恳求。



伊丽莎白最终缓缓向怪人走去,却不住地回过头。最终,在两个男性的争夺下,笑,惨笑,抚摸自己变型的面颊。

这是电影最最高潮的一环,伊丽莎白高举烛台,点燃自己肮脏的身躯,然后奔过整条走道,火焰随她蔓延创造罪恶的府邸,然后与她自己一同燃烧殆尽。

我最终没能明白伊丽莎白的动机。以及她是否还爱维克托。





* *

Name



从此,怪人孤独北上。弗兰肯斯坦为了终结自己一手创造的罪恶,追踪怪人到了北极。遇到了视死如归的沃尔船长。

讲述完了这个故事后,他筋疲力尽,死在了船上。

原作中,弗兰肯斯坦是跟怪人在决战中同归于尽,但是导演却安排弗兰肯斯坦力尽而亡,使我想到了很早以前读过的一个讲述法老的故事。

具体故事是什么已经记不清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被法老诅咒的叛徒竭力与主角们解除诅咒,而那诅咒竟是弗兰肯斯坦,以及无数人追求的二字:

永生。

以不死之身,饱受肉体垂老,精神衰竭之苦,永无安息。

可见活着,也可以比死去更辛苦。死,可以比活更加容易。

小说的安排,多少给弗兰肯斯坦冠上了英雄的荣誉,毕竟战死,亲手除去自己的罪孽,实为人类除去一害的最好功勋。但是导演不这样想,电影把弗兰肯斯坦塑造成了一个赎罪者。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亲人、朋友乃至自己的生命。

不正是Friend Family Father?

到此才发现电影细心的安排,其实怪人学会的三个词,恰好是弗兰肯斯坦为自己所创造的悲伤的生命所付代价。

也是那生命的全部苦痛。

在木屋怪人苦求知音,他向自己的创造者讨要新娘,最后被他的父亲苦苦追杀。

这三个词,他梦寐以求,从未获得,又一直在失去。



看到结尾,我忍不住想,为什么要添加船长这个人物?仅仅是作为见证,或许直接以弗兰肯斯坦的自述不是更为直接?



沃尔船长起初不信,依旧要往北极,此时怪人钻进了弗兰肯斯坦所在的房间。正在痛哭。

船长问:你为什么哭?

怪人答:他是我的父亲。

船长又问:Who are you?

我肃然起敬。他说的是who而非what,他将怪人视为一人。

怪人答:他从未给我起名。



顿时明白,原来所谓的怪物,其实是指那些没有名字的生灵。



港版的电影《白发魔女》中,白发魔女为救卓一航而倒戈,凌云凤悲愤交加,问道:我养你教你,何以背叛?这个男人给过你什么?!

魔女答:一个名字。

《加勒比海盗》第四部惊涛骇浪中,神父对人鱼一见钟情,在人鱼遭人唾弃之时为之解围:

“她有名字!她叫艾米丽。”

最终人鱼以死回报。



对于那些生灵来说,名字太为宝贵。



因为有名字,代表它的存在得到过承认,哪怕是给它名字的唯一一人。



我忽地记起白龙对千寻说的话:

记住你的名字,这样才能回家。





* * *

Home



沃尔船长为弗兰肯斯坦宣读祷告,末了,大副提议让怪人也予以致辞。

就在这时暖风袭来,似乎是等待众人听完这个故事等得太久,冰块随之破裂。

水手们坠入冰冷的水中,纷纷往船上游去。

怪人则是去拾起尚未熄灭的火把。

跟我们一起走吧!

船长大喊。

我想,终究有人愿意以人相待。

但是怪人没有回答。他的心,恐怕已被北极圈的寒风冻住了吧!也许更早。

最寒冷的东西,已经无法被热量融化了。唯一撼动的办法就是撞击,结果也只有是粉身碎骨。

怪人游至弗兰肯斯坦的尸体旁边,高举火把,一如他的新娘,然后降下。在冰与火的交织中,合上了眼睛。

他到家了,没必要再走。



众人在船上目送着怪人,大副再一次问道:船长,我们现在去哪里?

船长答:回家。



我只知道船长被改变了,被这个遭受世人唾弃的怪人,也许,还有创造他的博士。

也许他忽然感受到了生命之重。

也许他不想这个故事随着他们一起被冰雪埋没。





最终,我们一起返航。





* * *

尾声



本来只打算写一点点,不知不觉就足足九页。我可以保证的是,我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正如这部电影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

电影在通识课上看,老师做了一些引导才有这样的感悟。这是我目前上过的唯一一次,不点名,却座无虚席的通识,后排都站了人。除了导演,我还想感谢翻译为“科学怪人”的那个人。



*

怪人还在那片森林,低头看着手上小花。

木屋的孩子接近了他。

你叫什么名字?

我没有名字。

怎么会?那我来给你取个名字吧…好吗?









[完]

5 ) 科学怪人的两次流泪




因为想要找到以前,很小的时候在CCTV6看过科学怪人的电影,那个时候看除了恐惧以外别无其他,所以印象最深的是科学怪人用手把victor妻子的心脏挖出来那里,还有对他恐怖相貌的惧怕。今天在网上几番寻找发现那是1992年的版本,找不到资源,于是就看了这个网上介绍很忠于原著的电影,1994版本。

这个电影我是带着恐惧和悲伤的情绪在欣赏它的。
一开始victor的母亲难产而死让他给自己铺垫下悲伤的情绪,以后的人生中他都一直在为复活心爱的人这一目标而做一切疯狂的事情。
他疯狂的研究和反对权威的学习思想,知道他遇到的那个教授,他们一起进行疯狂的事情。其实在教授死去的时候他的心理我个人认为就已经变质了,他的朋友亨利都觉得他在做违背灵魂和让死去的人无法安身的事情,也就是他这种不顾一切的偏执,带来了最后的悲剧。
在这之中,他让心爱的人难以理解,并且执迷不悟的进行这这种研究。

他创造出来的科学怪人丑陋无比,样子极其可怕。而从一开始他就觉得这是一个错误,想要“在第二天早上之前销毁这些笔记”等等,他觉得这是一个麻烦是一个错误,是不应该被制造出来的科学怪人。但是因为他自己的恐惧心理让那个怪人逃离。

从此开始影片的视角转向科学怪人的方向而不同与前半部分是victor的视角。
当他因为逃离殴打的而躲进一个人家的时候,在猪圈里,他看到了一家人温馨的生活场景。为了感恩他们他为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问题。
那个老人给他了最多的爱,那个家庭里面慈祥的老人,在帮助了老人的那天,第一次他被人抚摸并且不恐惧的面对面,当做一个朋友来看待。
然而当老人的儿女回来以后却粗暴的赶走他,最后他在树林中泣不成声,因为短暂的爱和信任就这样瞬间破灭,他得到的永远都是驱赶、谩骂和恐惧的面孔。
看到那里,这是科学怪人的第一次哭泣,我也跟随他掉下眼泪,他其实是十分可怜的,因为一个科学家的偏执和坚持而创造出来的产物,迫受这个世界的唾弃,他是可怜的也是可悲的。
他的第一次哭泣是因为他的第一次被爱的离去,随即而来的则是他对人类的憎恨以及对弗兰肯斯坦的憎恶。

在两次报复杀害victor的亲人之后,他终于开口提出了他的要求。
原来他也想要爱,一个伴侣。
在伊丽莎白被杀死之后,victor含泪做成了一个女科学怪人,她有着伊丽莎白的大脑,有着她的记忆,对victor的爱和眷念,但是科学怪人要求要的是一个妻子,他要带走她。最后被做出来的伊丽莎白因为无法接受victor所做的一切,自己的改变以及对现实的难以理解而自焚。

这一切带来的毁灭并不是所有的,而是对victor的一种惩罚,他爱的人,终究死去。

他的第二次流泪是victor死的时候。
他说,他是我的父亲、他从没有给我过一个名字。
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存在着爱的,他的生命经历了抛弃,唾弃,驱赶,被爱,和失去的悲伤过程。到最后,唯一一个可以说一开始他看到不惧怕的人离开了他终究哭泣了,不论是否憎恨他报复他。
最后他说 我已经受够人类了,就算与船队一起回到大陆,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轻易的接受他爱他了。因为这个世界上可以面对他的人一个个的离开。所以他也选择了在大火中燃烧自己的躯体——那个本就是不完整的躯体。



科学怪人是victor为了内心情感创造出来的产物。
因为没有好的引导和受到非人的待遇使得他的内心扭曲,其实他是特别渴望爱和相处的。朋友,亲人,父亲。这些他第一次学会的词语,伴随他的一生,解说了他的一生。第一次他被老人当做朋友;他为了报复杀害victor的亲人,他最后说victor是他的父亲而共同死去。

他是可悲的,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不给他们平等对待的东西,也是人类在科技发展之中产生的自以为聪明的非公平看待的对象。这个电影除了对玛丽雪莱原著的还原以外,还有对人性的审视和思考。
人类,是不是真的应该主宰一切?

6 ) 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怪物

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怪物

我去年买的那本书里谈什么生物进化,直接提到Frankenstein,指一本小说中的角色,比喻被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毁灭的人。看来是个家喻户晓的角色。据说这个故事是作者雪莉与拜伦几个朋友一起搞谁写得最吓人的游戏中写出来的。著名的吸血鬼代表德考拉伯爵(《惊情四百年》)也是这次游戏中写出来的。这就是经典的哥特式恐怖小说。以她的名字搜出来的电影几十部,全是Frankeistein改编出来。可知真是绝好的科幻素材。
frankeistein 是个异想天开的医学家,用中医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把小偷谋杀犯与天才的尸体碎片造出一个怪物。最后这个怪物与他同归于尽。
昨天跟朋友经过一个恐怖酒吧,提到这个故事。今天就听到通知,半夜里电视台放这部电影。
开头同情frankeinstein,后来恨他造出这个怪物。后来有点同情这个怪物。“我是谁?为什么要造我?我丑得这样孤零零。”
怪物开头试图接近人类,但都被吓跑了。他终于觉得到绝望,要复仇。
里面有几个小点值得一提,当未婚妻死了,他如法制作出一个女怪物出来,他不觉得难看与污秽。就算外科医生神经比较坚强,但这么发自内心地狂喜与依恋着这个拼凑出来的怪物,不以色相为转移,也就是真爱了吧。
怪物那种狐零零的感觉,有一种,嗯,说高一点,哲学上的,人类的孤单,寂寞。后来一看演职员表,怪物是罗伯特德尼罗扮的。女主角曾在《大鱼》里演过年轻版女巫。
导演也是男主角.导演的曾经妻子是爱玛汤普逊。他当初是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公司出来的人。看来这个公司还是不光会商业化运作,也真有点实力。哦,他还在《哈利波特与密室》出现过,还曾被考虑为下一部哈利波特导演人选之一。
http://spaces.msn.com/members/fromlondon/Blog/cns!1puHPVGI8ZLRD5oTrRth4vSA!483.entry

7 ) 从Creation Myth开始

感谢我的公选课老师给我的思路。



平静的女声牵扯出一段独白,拉开这部科幻片的帷幕:“I busied myself to think of a story, which would speak to the mysterious fears about nature, and awaken thrilling horror. One to make the reader dread to look around to curdle the blood and quicken the beatings of the heart.”
是什么足以让这位妙笔生花的女作家将这个故事归为无尽恐怖的一类?是怪人令人寒颤的外形?还是其他一些无形中可以致命的情感?
影片的设置的背景是科技革命的前沿时代。但纵使是在那样一个时间,主人公Victor•Frankenstein的种种科学思想也是大大超出一般人。不能不说,Victor的母亲由于难产逝世这一事件对他的奇思异想起到了冲击、催化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他执著于探索如何令人类突破生死。当他站在母亲的墓前,自言自语地说出“No one should die”之时,他便已经下定决心突破生死的法则。但在当时,他的认知被定义为“伪科学,与科学相反,妄想,幻想,投机主义,”只因他勇敢地质疑了常识。
出生于医生家庭的Victor,无疑继承了他父亲的天赋。作为片中男性角色的代表,他表现出的特性是充满力量而坚定执著的,狂热而认真专一的。不论是对于自己的研究,还是对于自己爱人Elizabeth,他都充分展示了这些特点——也许这正是那个时代对男性的定义,男性的缩影。与此相反,如Victor的母亲、Elizabeth这些女性显得快乐而无知,她们是情感丰富而爱好玩乐的生物,但同时也心地善良。也许是时代的局限,也可能是时代的变化,那个年代的女性像藤蔓一样,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生活,而是将生命寄托于家庭,把时间交给无尽的玩乐。可以说,现代女性回到那个时代可能会被怀疑是换了一个男性的灵魂。高中时无意中看过叔本华的《论女人》,大师如是说:“女人在其一生中始终保留着孩子般的稚气……津津乐道于微小事情,而重大事情却不管不问……而且只要眼前生活还可以的话,她们就会尽情地享乐……”当时非常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冷眼相待,但从这片科幻片折射出的那个时代对女性的定义与评价来看,只能摇摇头说大师也逃不脱时代的束缚。
在兵荒马乱、霍乱肆虐的城市里,Victor坚持留下来完成复活实验。随着实验的完成,怪人诞生了。唯一让人苦笑的是,创造它的人——Victor——惊慌失措以致于无法直面这个难以定义的生物。的确,科学实验的走向不是科学家可以控制的;但坦然面对结果理应是一个科学工作者的素养,从这点看来,Victor实在不是个合格的科学家。
怪人把Victor成功地吓晕以后,无意间夺走了装有实验日记的衣服。它游荡在城市里。当人们把它的兜帽扯开后,一张布满伤痕的脸展现在大家面前。出于莫名的恐慌,有人开始用扫帚驱赶它。恐慌是一种传染最快的病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殴打、驱赶怪人的行列,甚至有人无厘头地高喊“he is the one who spread cholera!”。我真是头一次听说丑人就可以凭空传染霍乱。
惊慌的怪人奔逃到了郊外。它偷偷在一家农户的猪圈里住下了,每天以猪食为生勉强过活,所幸的是,强于常人的体质让它很快适应了这种生活。有时候,它会从木屋的缝隙处偷偷观看这一家人的生活。它是好奇的,对于那些它从未有机会体验过的温情。它也是善良的,当听见农夫与农妇因为冻土而无法挖出足够粮食过冬的焦急对话后,它花了整整一个晚上为他们挖出了地里的萝卜与马铃薯,然后蜷缩在角落里满足地看着这一家人发现后欣喜若狂地手舞足蹈。
它慢慢地学会说话,阅读和思考。从日记中知道了自己的来历。这个在人间游离的生物悲哀地明白了自己的不合群。
但它终于还是在农户一家的老爷爷遭到收租者殴打时挺身而出。这个双目失明、感官却异常敏锐的老人早已察觉到了它的存在,因此并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慈祥友好地将它邀入屋内。它们有这样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对话:
Grandpa: Why don't you go to them (friends)?
Creation: Because I am so very ugly and they are so very beautiful.
这简直是个赤裸裸的讽刺。只有瞎眼的老人才能发现它的内心善良。前一阵子对于风靡的《画皮2》,微博上有如是评价:“我总算明白了,要让男人不被色相迷惑……除非它瞎了眼!”虽然《画皮2》并非故意作如此安排,却奇妙地和这部老片产生了一点重合。
浓浓的自卑感挟带着伤感,怪人的眼里却满是害羞与期待。它自己说过:“I speak, read and think, and know the ways of man.”它也希望融入这个世界,成为世界的一份子,而不是始终因为长相丑陋而被排斥在外。可天不遂人意,因为误会怪人是打伤老爷爷的人,农夫接到消息赶回来后不分青红皂白便将它打了出门。
伤心地逃到森林里,怪人嚎啕大哭,却无意间在袖子上的口袋里找出来一朵鲜艳如初的红花——这是农户家的孩子们在圣诞节时放在门外给帮助它们的“森林精灵”的礼物。它觉得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可当它满怀希望与信心地跑回去后,却只发现人去屋空。愤怒的它被这一个事实熄灭了最后一点理智,它一把火烧了农户的家,仰天怒吼“I will revenge! Frankenstein!” 它把这所有的不幸统统归结到了它的创造者身上。
接下来的悲剧仿佛水到渠成。Victor的弟弟惨死、管家夫人的女儿枉死、爱人Elizabeth在新婚夜被夺去心脏……怪人毫不留情地用血腥渲染着Victor的家族。是人性本恶的爆发吗?还是可以说明相由心生的正确性?怪人在片中,甚至在在各类书本、音像制品中都被划分为“怪物”。可是,长相丑陋的人就可以定义为“怪物”吗?就连杀人犯都只是被定义为“疯子”,为什么怪人却要被定义为“怪物”?
到底在这部片子里,什么是真正的怪物?
我觉得,是恶念。
是的,不可否认,人心有美好的一面。但同时,人心也有恶的一面。佛家有云,善恶俱在一念之差。这样反覆无常而极端的人心,并不难衍生出恶念:贪婪、恐慌、仇恨、偏见……怪人变得心理扭曲,并不是光靠它自己。恰恰相反,大部分扭曲它的心灵的力量,来自于片中的社会。市民的恐慌、创造者的排斥与仇视、农户的偏见与误解……这是恶念,是名副其实的怪物。它们力量强大,变化多端,而又无处不在。它们拥有改变人心的力量,心灵在它们的爪牙下只是一个柔软易塑的面团。这才是真正的怪物。人类无数次地抵御着它们的袭击,时而失败,时而成功。
“名字”在片中亦是少不了的一个重要元素。怪人反复追问Victor“who am I”,可后者作为创造者却只是苦恼地回答“I don't know”;甚至面对冲入船舱、惊恐万分的船长“who are you”的高声询问,怪人只是无奈地哭诉“He(Victor) never gives me a name.”
“名字”的重要性还出现在影片中的其它人物身上。Victor将死去的Elizabeth复活后,第一件事便是焦急地追问重生的情人:“Say my name! Elizabeth, say my name!”
我觉得,“名字”在片中是“身份”的象征。也许像阴阳师安倍晴明所说,名字是世间最短、最简单的咒。虽然对于生活在人口大国、重姓重名稀松平常的我来说无法完全理解,但还是感觉到名字的个体性。由特定的人说出特定的名字,的确会让人产生强烈的感觉。
也正因为“名字”,或者说“身份”的残缺,怪人才会如此质问“Victor”:“Do I have a soul, or you forgot to give me one?”“身份”真有这么重要吗,以致于影响所谓灵魂的存在?在我看来,对于“身份”的过分强调是一种隐喻的讽刺。不光是当时的人们,即便在今天,“身份”也是我们认识一个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物极必反,过分着重“身份”却会让一个人忘记自己存在的最本质是自己这个人,是自己独一无二的思想,而不是“身份”。
在影片的结尾,Victor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与朋友。自责的它向北极日夜不息地行进,最终累死在路途中。电影甫开始并不是Victor的经历,而是一群船员在一个执著于到达北极点的船长带领下向北前行,船却被冻在了水中。破冰之时,它遇见了Victor,怪人的故事方才以Victor自述的形式娓娓道来。船长是个狂热的年轻人,它拥有Victor创造出怪人前那种对于成功的渴望,也有对于目标的极度执著。它期望它能凭借到达北极名留青史,永垂不朽——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当这名船长目睹怪人与Victor的尸体双双沉下海底后,面对船员的提问“where to go now, captain?”它坚定地说:“Home.”也许是它被怪人周身笼罩的冰凉与绝望感染了吧——当它大声对怪人说“come with us”的时候,怪人愤怒而悲哀地大吼“I’m done with man”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听到怪人的凄惨经历后,醒悟到自己拥有的友情、亲情、爱情以及身边的善是多么的幸运与奢侈。
片中有三个关键的单词(来源于怪人首先学会的三个词):friend, family, father.前两个很好理解它们的地位(人生活的重要组成),但为什么要将father独立于family之外呢?这就要把这个单词放回英语语境下解释了:“Father” is also another name for God. 当用“Father”称呼西方人笃信的God时,神祗更是增添了一分创造者(creator)的意味。如果说“father”给了人类血肉,那么“family”和“friend”便给了人类灵魂。这也就不难解释,当船长询问Victor尸体边的怪人为何而哭时,它回答“he was my father”。这让我回想起一个讽刺性的细节:Victor向Elizabeth哭诉心中痛苦时,身后始终以一座铜制十字架为背景。真正意义上的father表情痛苦地被钉在十字架上,侧着头,一动不动;而在十字架前,怪人心中的father亦是表情痛苦,满脸是泪。这是不是另一个讽喻呢?
这片影评的从头到尾指代怪人用的是“它”而不是“它”,这与影片中始终用“it”称呼这个后现代生命是一致的。它是“强壮有力的超等人”,更加智慧,更加文明,它如同神话一样被创造,它的周身洋溢着后现代主义的气息。也许正是因为它对于现代主义的批评,使得它无法获得一个“它”或“她”的代称,毕竟——它超出了时代。

8 ) 一个本不应该存于世上没有名字的科学怪人

我将心献给智慧狂热及妄为
我认为那全是鬼魂呗触怒之果
越有智慧则越苦恼
学识越高的人生命越悲惨
上帝把一切进行审判
无论是好
是坏

短评

CCTV6啊

6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最后的那句:他是我爸爸,他从未给过我名字。彻底感动了。

10分钟前
  • Jade
  • 推荐

想看很久。创造出来的生物对创造者来说不过是试验品,而他们却因为丑陋不为世人所接受。不论怎样,创造出来就要负责。有时候,他们并不会因为重生感谢你,这种样子的重生并不是他们想要的。

15分钟前
  • 推荐

这决逼是我看海伦娜的第一个电影!应该是初中的时候吧华语卫士在放。爹娘出去打麻将我一个人在家看。海伦娜死了之后脑袋被割下来安到另一个身体上跳舞的样子还真把年幼胆小的我吓坏了啊。。那时候对她一头小卷发印象就特深了

16分钟前
  • 花果山可乐大王
  • 推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整容医生和医闹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十八世纪末期。

20分钟前
  • 生人回避
  • 还行

不能和小说比;但小说也不能和这部电影相比。弗朗肯斯坦最后在纵身火海、沉入冰海之前说的那些话,至今还没忘记……十多年前看的电影……

24分钟前
  • 行人
  • 力荐

超级喜欢的电影!这是我第一个加进最爱里的,可见我对他有多大的偏爱,我看的那个名字叫《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应该就是这部,超赞的电影,就喜欢这种压抑的感觉,看着心跟着里痛苦,我就一自虐狂~

27分钟前
  • 囍弗斯
  • 力荐

死亡只是顺应自然的一个环节,想要通过乌托邦方式抗拒死亡注定就是一个悲剧啊~

31分钟前
  • 知心姐姐卢先生
  • 推荐

想知道什么叫“毁容”吗?那就看看本片吧!

36分钟前
  • sosovipp
  • 还行

i am so... very... ugly. u r so .... very ....... beautiful.

39分钟前
  • Lotte Mars
  • 推荐

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Helena Bonham Carter!!!但是电影本身也是值得肯定的!当怪人说出“he was my father”,电影最终从一部科幻小说逆转成为结合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卢梭的哲学、基督教的伦理......为一体的莎翁悲剧。。。

44分钟前
  • 今 敏
  • 推荐

影片和原著一样,罗嗦冗长,一句话可以说清的道理偏要十句来说,不过这种不够紧凑的风格是年代问题,没办法(这么说肯定有很多小说爱好者想抽我)

49分钟前
  • mona其实在阴笑
  • 推荐

肯尼斯把玛丽雪莱的这部哥特科幻之作改编出了莎剧的架势。厚重的色彩,尽可能地历史复原,现实甚至粗鄙地将文字影像化。观众看的时候会觉得坐立不安,很多场景都给人以巨大冲击感。整部作品有一种史诗寓言的感觉。

52分钟前
  • Paradox
  • 推荐

Helena Bonham Carter那时还不阴……

53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前后节奏不一,怪人的转变铺垫不够。本想说海伦娜古装扮相依然不好看,结果跟后半段比起来已然大美女。劳勃狄尼洛虽然难认,大鼻子是跑不掉滴。

58分钟前
  • 猪大腿
  • 还行

很久以前看过,那个房里的大阶梯印象深刻。这片有改编成歌舞片的潜力,想想两个人造物对唱齐舞,多令人战栗。

1小时前
  • Lies and lies
  • 还行

中学时代最令我震撼的电影,因为对电影名字: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好奇,在加上我从小就喜欢古装戏,所以就看了但是看完被吓得不轻,始终难以忘记HBC被重装后那个表情以及她压碎火油灯自杀的那场戏,还有那时被德尼罗吓尿了

1小时前
  • 玫瑰水母
  • 还行

Victor将Elizabeth改造成复活的怪物,这段插曲情理之中也比同类改编电影高深。从头至尾的配乐难道Kenneth Branagh不厌烦?不符自然的光散射随处滥用,画面一派打着光板过于唯美过于精致的造作。KB,你当年砸了多少银子为了展现你的自恋?

1小时前
  • somnambuleNRR6
  • 还行

看过的Frankenstein相关电影里在剧情上最接近也最大程度还原原著的一部,也将那种强烈的悲剧感渲染得很好。

1小时前
  • Marty McFly
  • 推荐

我觉得《科学怪人》的故事最适合用欧洲油画般的画质来表现,这是我看的第一个版本,剧本的很多细节处理得太粗糙,最慰藉的地方在于它表达了人性本善的美好态度。

1小时前
  • 小易甫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