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绝望中的乐观
小津的代表作之一,却与其它小津代表作的温馨或者写实不同,这部电影展现的颇有点青年亚文化的残酷冷艳,小女儿在堕胎和母亲突然出现的刺激下,深深感受到自己的双重被抛弃,在绝望中遭到车祸去世,在医院,女儿有了求生的欲望,然而为时已晚,这是多么的冷酷,仿佛一个我们不认识的小津,小津的点题在末尾,单亲的爱无法满足孩子情感的需求,这似乎是小津自己对父亲的抱怨……一切镜头和风格,还是那么的小津,但内容却有点颓废,想来,57年,高速增长的经济下,日本家庭的崩塌依然显现,人们之间越来越疏离,这是小津对家庭产生了深刻的思考,父亲的两个女儿都不幸福,父亲的妻子私奔,他的家庭不幸福,大女儿和丈夫不睦,家庭失败,小女儿与男友不和却怀了孩子,三个主角都是道出了凄凉,然而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丝希望,那就是父亲的乐观,也看到了原节子的努力,即便她并不抱太大诉求的回家,这虽然不够现代,却是日本传统的大家族理念,那就是家庭是核心,孩子是核心,由此可以看出,小津在家庭伦理上,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但是他又是开明与现代的,电影没有做二元对立,对曾经离去的母亲没有做出丝毫批判,母亲最后远离了,逃离了伤心的东京,她身边没有孩子陪伴,这或许已经是报应,但是小津还是给了这位选择自己命运女性以尊重,这便是小津本身的矛盾性,他是家庭伦理的卫道士,却又支持个体为了自己幸福的追求,这或许也是小津的牺牲与追逐之间张力的所在……影片也映射了中日关系,母亲的新丈夫要去的地方是满洲,显然,电影展现的不是拍摄的57年,而是中日战争时期,这便也可以做些联想,在战争的雾霾下,人们确实是绝望且不堪的,还有一点也在影射战争,那就是配乐,如此轻快激进的配乐,很像日本军队中播放的歌曲,即便在小女儿去世时也在播放,这是多么大的讽刺,战争中的日本,像一台机器,一味的前进,却已无法顾及民众个体的生存状况……我想现实中的家庭问题套在了战争中的绝望之中,这或许是小津对二战、对日本现代社会问题、乃至冷战的思索……
2 )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习惯着沉默
《东京暮色》诞生于1957年。
那一年,原节子37岁,但岁月似乎并不愿意在她的面容上留下任何痕迹而只是悄悄走过,她只要静静地待在那里便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那一年,笠智众53岁,依旧是熟悉的那个有些木讷的父亲角色,喜怒都不愿形于色,再难以接受的事都只是呆呆地说句“是啊,这样啊”。
可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一年只有25岁的有马稻子,整部电影里她没有流露过一丝笑意,命运对于她饰演的明子是如此不公。
的确,二战后日本并没有因战败赔款而垮掉,民主改革给日本带来了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这样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以致于中国在2002年时的综合经济水平也只不过相当于1957年的日本。从二战后的废墟开始,日本急剧地从一个农耕国家转型为城市化和工业化国家。这一进程英国花了一个世纪,美国和西欧花了七十年,而日本只用了不到三十年。这一巨大成就虽然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是也带来了文化的严重错位、代际冲突、精神压力。普通的日本人也不得不在短时间内经历许多次文化变革。这样的文化冲突便引发了日本社会、人文的种种矛盾。
小津多数的作品是靠着温暖隽永而感人至深的,但其中也隐含着许多细节暗示出小津对战后日本社会的忧虑。这种忧虑终于在《东京暮色》里倾泻了出来:灰蒙蒙的阴沉画面,极少的对话,简略的台词,凄凉的故事——在那一年东京寒冷的冬天里,似乎一切都没有了继续下去的希望。
明子未婚先孕,男朋友宪二得知后便处处躲着她,甚至要离开东京以逃避责任。自幼缺失母爱的明子性格孤僻,在不得已打掉孩子之后遇见了多年前和情夫私奔的母亲,说不出几句话来便哭着离开;在面馆又碰巧遇到了一直不露面的宪二,气愤之下扇了宪二几个耳光跑出了酒店,却因为车站管理员的失职而被列车撞成重伤。面馆老板将其送往医院,宪二却再次跑了。
医院那段情节中,我并未看出明子的伤有多么严重。镜头切到第二天早上时,却是饰演明子姐姐孝子的原节子去拜访她们的妈妈,说明子已过世。这个情节来得太突然,我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一时间大脑一片空白。最后的20分钟是坚持着看完的——对于观众来说,也许明子死后的最后一小段影片才是真正的备受煎熬。
《东京暮色》中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难熬的。文德斯在1985年为小津拍摄的纪录片里提到了东京的人们在弹子机上打发时间,而在《东京暮色》里笠智众对其也是乐此不疲。儿子早逝,大女儿婚姻不幸福,二女儿最后也去世,他心中的痛苦又何尝不少呢。原节子与丈夫不和,带女儿搬回了父亲家,影片最后她还是决定为了女儿的成长再去努力和丈夫好好相处,结果会怎样不得而知,但勉强之下的幸福又怎么能让她快乐呢。更请别再提起山田五十铃最后孤独地擦拭列车车窗上水汽的光景,年轻时的错误竟需要整个后半辈子来后悔,唯有唏嘘而已。
他们该怎么活。我们又能怎么活。
影片的结尾是笠智众孤单的背影,画面并不是正常的fade out,而是先突然变成模糊一片既而黯淡下去。回想起原节子的掩面哭泣和有马稻子回光返照的那句“我想重新开始一种生活...我不想死”,结尾的那片模糊也许是小津压抑太久的泪水终于控制不住滴下来,晕开了胶片。
3 ) 我只能认为这部片子是日本男人们拍给女人洗脑的
写个短评,字数超了,写这吧。
父亲温柔,沉稳姐姐隐忍细致,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妹妹乖张的性格,姐姐给妹妹进行心理分析并体贴地归责于——母亲的早年离开以至于——“内心寂寞”。
父亲姐姐性格良好,虽少了一个人,这样的家庭未必多残缺,全都归结于此,未免牵强。妹妹的神秘和奇怪行径,其实是妹妹在为自己的草率买单——在为一个混蛋男人播下的种苦苦收场,而不是(或不全是)姐姐口口声声的“寂寞”。(寂寞寂寞,寂寞你妹阿!)
最后姐姐为了孩子“不能缺少母亲“而选择回到对她的离开满不在乎的男人身边,并表示“我会好好努力”。(不禁呵呵!)
在不幸福的家庭里长大,未必就比单亲家庭更好。
有趣的是,去找喜久子,告诉她“不要告诉妹妹你是妈妈”的是姐姐,最后一股脑告诉妹妹全部事实的也是她。既然你能特地去找你妈让她对明子隐瞒真相,你就不能找个合理的说法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在麻将馆”这种简单的问题吗?说“不要在爸爸面前提起,这么多年来她一直试图忘记这件事”的是姐姐,一直跟爸爸说“从小没有妈妈,她太寂寞了”“孩子不能没有妈妈,哪怕爸爸再关心也不行”的也是她(这难道就不是直戳老爸痛处的言论吗?)。
而一向体贴小心的姐姐最后竟然对着妈妈说出“是你害死的她”(而不是那个混蛋男人——这真是个确凿的混蛋,最后甚至连把明子送医院也没他的影儿,也不是失职的列车司机)这样的话。
我只能认为这部片子是日本男人们拍给女人洗脑的,满满都是男权。
片子整个下来平静中渗透着一丝丝压抑,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绝望。可以说这是一个悲情片,或者严格说片子里女人的悲剧:姐姐贤良,却嫁给了一个错的男人生了娃却也只能将错就错地过下去;妹妹年轻貌美,错爱了一个不负责任的混蛋,还未婚先孕遭人诟病(那个长相夸张做完手术还挠了挠自己屁股的妇产科的大姐的龅牙闪回着);年轻时的妈妈爱上了别的男人还私奔了以至于最终最后都没有得到女儿们的原谅。而影片中关于父亲对妈妈的怨和恨基本没有丝毫的表示,始终是一副和善笑盈盈的样子,和两个女儿的戏剧化表现相对比未免有些吊诡。
4 ) 养育孩子,非常困难
父亲外地工作,母亲出轨,父亲回来带孩子外出,回家发现妻子已经跟人私奔。多年以后,大女儿已经有了孩子,二女儿未婚先孕,母亲却回到了东京,还不断的打听二女儿的事情。说悲剧因为妈妈而起,也不正确。二女儿的问题主要在于冲动以及不跟家人沟通。自始至终她的家人都不知道她的遭遇,不管是父亲的问询还是姐姐的关心,明子都不要,她认定这是自己应得的。只在最后,她终于说出我想重新开始,可惜一切已经晚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父母和孩子就变成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大女儿面对父亲的追问,也没有说自己和老公是什么问题,父亲去问女婿也没有问出啥来。女婿觉得这不是问题,女儿觉得跟父亲说了父亲也不会明白。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呢。 日本男的真喜欢玩弹珠游戏啊,银时也很喜欢。
5 ) 悲剧的源头是自由
看到说这是中期最绝望的一部小津。其实感觉到新的价值观碰撞到了比较核心的地方,自由VS家庭,而且多次悬念的表现手法也比较偏西式,无论是小女儿出什么事了,母亲的身份什么时候揭开,渣男什么时候回来,全都是悬念,但是拍得又很稳不是悬疑片的风格,悬念带入的是强剧情,也与一般亲情片不同。整体风格悬疑冷峻还有点绝望。
小女儿的遭遇基本可以视为现代自由思潮影响下的新一代,动荡,自由,又带着误入歧途的标签,可能暗示着颓废和被人视为放荡,名声不佳。看到后面其实觉得小女儿真的没做什么过分的,甚至没有一错再错走向堕落,只是游荡在外和去麻将馆等人,感觉到的是东亚社会对于女性误入歧途的严苛标准,那个抓去警察局的父权管控也简直了。怀孕打胎部分想到《四月三周两天》,感觉似乎日本堕胎管控不严,当然每个传统社会都把未婚怀孕当作丑闻。这里有没有日本对孩子生命的讨论,我不太确定,至少小津没考虑孩子生命权,母亲算不算杀孩。不生的理由似乎是不愿意像母亲一样抛弃孩子。小女儿的误入歧途其实只在于婚前恋爱以及怀孕堕胎,带来的名声不好,不利于相亲嫁人,这种被名声支配的感觉就很清朝和传统,当然也有可能默认一旦女性嫁不好这个人就完了,学速记学下去也未必不行,但是介绍里因为学速记所以近墨者黑,也不太懂。小女儿问身世部分似乎想证明自己是坏种所以堕落,结果并不是。打渣男巴掌部分也很爽,不知道为什么还是给人感觉这是一个清醒自决的人,而不是浑浑噩噩为爱痴狂的人。小女儿死前的话“我不想死,我想从头再来,我要重新生活”很像《神女》,甚至那种处境都有点像,被黑暗的时代欺凌但是内心仍然没有放弃,却要死了。
拍渣男坐下来的斜仰拍角度就在塑造这人的形象,话语也很好笑,“你看我都瘦了”。但是女友走后一个人喝酒时的落寞又是真的,不知道是在落寞没有当成父亲,还是自己是个承担不起责任的人。
一家三个女性在一起的时候以为想说明不幸的婚恋共同性,进而互相支持,结果不是,母女姊妹的身份关系放在了同病相怜以前将人隔开,每个人继续保密。
到结局回归最传统的价值观,为了孩子健康长大应该婚姻忍下去……看得上火。这里其实是用母亲的缺位和小女儿缺爱悲剧来拆解自由,证明了家庭价值的崇高。
母亲形象其实有点模糊,或者说和一般习惯中抛夫弃女重新出现的母亲形象有点不同,既不是堕落又不是贤妻良母。在家外反反复复地看,没有主动承认,没有回归,只是想近距离能看到孩子不愿意离开东京。结局却又没有很惨,可能是日本跟中国戏剧习惯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太一样。她的三任丈夫似乎要预示这人的动荡和不良,但是实际又看不出什么问题,只觉得惨,就和小女儿的遭遇很像。
其实这里的母亲和《浮草》里的父亲有相似之处,回到了原来的家附近徘徊又不肯主动承认。但是相比对父亲动荡和花心的宽容,母亲的离家几乎得不到任何人的宽容,只有恨意和觉得肮脏的看法。甚至小女儿的死也被直接怪到头上。
说到悲剧性其实看起来就是源于现代自由价值的侵入,让小女儿离家,而非接受安排相亲结婚,安稳无忧。但是又用大女儿的婚姻论证包办婚姻在这个时代出现的问题和离婚的可能性,即传统价值的衰落。母亲不确定算不算一条线,她的动荡是悲剧,但是和第三任丈夫在一起相互依靠又似乎想说家庭仍然可以依靠。小津仍然站在传统这边,但是又很绝望地知道传统的不可靠和痛苦。原节子这里笑容极其稀少,小女儿也是那么美却永远苦着脸。
《东京物语》的悲剧部分可能是子女的疏离,但是这疏离倒未必有价值碰撞,只是必然的父母子女渐行渐远。
6 ) 悲情城市
小津罕见的深入骨髓的悲情故事。从色调,画面到表演都透出一股深深的绝望气息。与丈夫感情不合的大女儿带着孩子回到了父亲身边。小女儿整日在麻将馆里,她试图寻找自己的男友,因为她未婚先孕了。但当她找到自己的男友后,男友不愿承担责任跑掉了。失望无助的小女儿不敢告诉父亲怀孕的事,于是偷偷将孩子打掉了。
同时大女儿发现了回到东京开酒馆的母亲。母亲当年与情人私奔离开了父亲,如今再见到母亲后,大女儿不愿意让小女儿知道,所以她与母亲达成共识隐瞒母亲的身份。但母亲的情人恰好是麻将馆的老板,小女儿曾在麻将馆里见过母亲,也与母亲有过交流。她隐约凭儿时的记忆觉得这人有点像母亲,但她不确定。但因为麻将馆老板告诉小女儿她的姐姐曾经来过让她肯定了自己的判断。最终,母亲向她承认了自己的身份。随后小女儿在餐馆遇见了男友,她愤怒的她扇了男友两耳光跑了出去,结果因铁路管理员的疏忽小女儿被火车撞死了。小女儿从始至终没有向家人透露过自己的男友和怀孕的事情,所以大女儿将小女儿的死怪罪于母亲,母亲决定再次离开东京。母亲在即将启动的火车上不断向外张望,将寒冬里结雾的玻璃擦干净期待大女儿是否会出现在车站送别她。但直到火车离开大女儿也没有出现。大女儿目睹了当年母亲离开父亲后对家庭命运的影响,于是决定和孩子一起重新回到丈夫身边,孩子需要父爱,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大女儿离开后只剩下了父亲一人面对余下的人生。
2018SIFF。「多元素」的非典型小津电影,两代人亲情的隔阂与梳理、夫妻关系、两性关系,最后解决方法依旧是传统的「隐忍」,甘为配角的原节子在目睹了父母、妹妹的悲剧后决定回归家暴的丈夫却是更大的悲剧,笠智众最后又露出招牌式的「小津微笑」却让人无法轻松,「我不再那么喜欢东京了」。
很闷吗?不觉得,反倒觉得剧情太过戏剧性,倒不如小津之前的电影那么细腻,那么能冲击我的内心。静止的影像、低位的镜头,永远没有什么大起大伏的矛盾冲突,影片中最激烈的冲突也就是有马稻子怒扇渣男友两巴掌那里,依旧是小津的风格。原本一个8点半的黄金档伦理故事被拉长成两个小时,漫长而别有韵味
明子打胎后回到家,瘫软地坐在地上,猛然看见正蹒跚学步的道子咿咿呀呀地向她走来,她惊恐地用手捂住眼睛,念叨着“不要”;然后躺在床上,听着不知情的孝子说起姑姑替她物色的相亲对象、婚姻、生活,心里不知流了多少血和泪,却依然死撑着那一副面无表情的模样…这一幕,好绝望。
杀人于无形的典范。全然的沉静和优雅,观者完全感受不到剧情、构图、剪辑,一切手法都不存在,但却无时无刻不被悲观包裹,只有剧终之后细细体味,才明白三个主要人物的线索纵横交错,编制出人生婚丧嫁娶的绝对和必然。天才让你看完之后马上惊呼神迹,大师让你看完之后五十年泪流不止。小津无疑是后者。18.12.3 重看,不断复现的时钟、玩具,还有悬浮的灯,都是极为重要的意象。两个姐妹对应两组母女关系,一个全然失败,一个试图挽回失败,家庭在彻底解体同时也意图重组。光压得非常低,人物进出光线,就像是一场有一场残酷的曝光,整部电影就是在这样曝光的残酷、旁人玩笑的残酷和小津近乎残酷的镜头中构建起来。
孑然一身的父亲孤独,夫妻失和的姐姐孤独,有巨痛不与人言的妹妹,从小孤独。是什么让当年的母亲抛弃儿女,离开身份体面性情温雅的父亲,与前后几个情夫浪迹天涯?恐怕是销魂蚀骨的孤独。姐姐把这些孤独归因于母亲的缺席,但明眼观众知道,她自以为是的牺牲,何尝能拯救女儿于她未来的孤独?杯盏前的敷衍,牌桌上的笑谈,三言两语,极尽人间凉薄。所有尝试都是一个徒劳,所有挣扎都是一个绝望。生儿育女,是孤独的延续,悲剧的轮回。姐姐那段“未来多少幸福等着你”云云的劝慰何其苍白。在凛冬暮色中,只能像母亲那样抓住身边那个谁暂且喝酒取暖,或者像父亲一样,淡淡说一句“这样啊”。
9.3;原来有些悲伤无法与泪水相连
孤独的父亲玩着拨浪鼓,再也不喜欢东京的母亲火车里凝望窗外,为了孩子正常成长不得不回到丈夫身边的大女儿,浪费生命到最后想重新开始的小女儿,死在意外里的儿子。如此绝望。还好有众富多才的配角们稍稍为缓和。
并称映画“四大女优”:原节子 山田五十铃演绎母女搭配,应该说是最近看的小津导演电影里比较伤感的一部;一直以还原温馨家庭为主题的小津电影,在导演后几年发生了个别影片的变化,原节子出演的姐姐孝子一角已经出嫁生女因和丈夫闹矛盾回“娘家”小住,早年离家出走的妈妈留下了一个妹妹和在银行工作的爸爸,妹妹爱上了一个不负责任的负心汉,未婚先孕,整天价找这个小白脸,而那个男子总是各种借口躲着不见妹妹明子。私奔在外的妈妈突然回到东京就在他们附近开了一间麻将馆,她也到处打听两个女儿的事情,纸里包不住火,终于,姐妹二人先后知道了这个女人就是她们的妈妈,妹妹在堕胎后身心俱疲,终于,在和“妈妈”摊牌后失足被撞身亡,而被噩耗打击的妈妈也准备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再次远走他乡,在火车站,她依依不舍的在车窗前到处张望,没有看见人
三重丧子之痛:久未谋面的、从未见过的、刚刚相认的。两代人的多起不幸婚姻或恋爱,导致孩子承受亲情缺失之苦,悲伤之情溢于言表。同样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小津又一次提炼出了家庭亲情中的共通样例,略微言情狗血,也是增强了剧情复杂度,有了些许悬念感。最终让原节子饰演的姐姐选择带孩子回到丈夫身边,也是悲剧之后的一种无奈,婚姻家庭有时也只得如此坚忍维系。
相比起其他季节,选择在秋季观看小津安二郎的作品的确会更有感觉。小津像我们的熟人,每次和他相处,聊的都是不变的日常事。就像工作后,穿过列车车站,走过一系列广告牌和门店,在常去的小酒馆碰上,不经意的对话总是关于家长里短,他要退休了,他要嫁女了,又是浅谈即止的,间或沉默,像家人之间的无法被填补的空隙,再点份烤鳗鱼如何?再续一杯酒,暖气腾腾,这样坐着,在夜晚,悲伤逐点流露,秋意渐浓,倍觉孤独。
依旧是岿然不动的低机位,却哪里有平和简直是残酷。堕胎回家后与孩子的正反镜,麻将馆八卦闲人的冷嘲热讽,拉面店外的事故和无动于衷的男人。毋忘父女相依,原因母亲和兄弟姐妹的缺席。我不想死,我想重新来过,活得好一点。
#重看#虽非嫁女,仍以女儿的离开收尾,老无所依的背影昭示着永恒苍凉的人生况味;给予了你那么多的爱,仍是无解的寂寞,母爱的缺席让她裹挟着全世界的恨意,努力挣扎的新生如暮色四合,调子悲凉沉郁,直如沉坠夕阳,很快就要沉入无边的孤独光景中去,至此小津告别黑白光影;车站山田五十铃翘首赛高。
父亲默默旁观了一会,发现这电影里父慈女孝、安稳静好的,便问道:这是谁拍的?儿子: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父亲趁机感慨诱劝道:这导演不错啊!你看结了婚成个家多好,又温馨又和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要明白导演拍这个在倡导什么~。儿子:这导演一辈子都没结婚。父亲:…
见识到了小津的伟大,那些很庸俗的故事被拍得如此沉郁、悲凉。世事皆有缘法,人生几度冬深。
小津最后一部黑白片,也是最阴郁的一部。”我不再喜欢东京了“,家庭彻底崩坏,虽然通常被认为是失败之作。全片无运动镜头。剧作上还是弱了些,用前一个小时布局不能不说是太慢了,沉闷。音乐用法属于音画平行,灌得太满了。原节子还是洋溢着圣洁光辉。《寻找小津》里的弹子房+《咖啡时光》之未婚先孕
2018.6.17 重看。山田五十铃神样的演技,甚至可以说,论哭戏,她有多好,原节子/有马稻子就有多不足。山田五十铃的背影和笠智衆的背影演技截然不同。今个儿是原节子98岁生日,也是小津大银幕第三部。痛哭不止。
这么多部看过来,原来这部才是小津最极端最悲伤的一部,父亲与女儿的设置虽不再新鲜,但以往小津电影里并不多见的戏剧化剧情却在这部片里比比皆是,妻子跟着别人跑了的丈夫,虽出嫁却仍过着平淡生活的大女儿,怀有身孕却被负心汉抛弃的二女儿。父亲独自玩钢珠那段以及母亲在车站等大女儿那段同样心酸。
之前看的小津的电影在情感上极为克制隐忍,东京暮色相对情绪波动比较强烈且戏剧化的!主题讲的是破碎家庭造成的人物情感缺失的悲剧。镜头、画面整个基调如同电影名字一样让人觉得昏暗、悲痛甚至绝望。只是也许用现在的心态来看不太能接受结尾姐姐为了孩子而回归已无情感的家庭的选择。
妹妹太好看了,CC封面的她。最后真是忍不住随着原节子一起泪崩啊。虽然剧情有点韩剧味,但这片子的悲绝对是深入骨髓的。看到最后一秒,都没有等到春天到来。
2019.05.04→2020.02.23:黄昏时分,终于拾看《东京暮色》。—— 母亲外遇离家出走,姐姐夫妻不和回父亲家暂居,妹妹未婚先孕选择堕胎……即使是戏剧感挺足的故事情节在小津安二郎沉着冷静的镜头语言下依然只是有条不紊地内敛叙述,不过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还是感觉有些抓马。在经历这些事后,孝子决定回丈夫家,父亲问她:你回去能和沼田好好相处吗?她回答:我会尽力。即使不行,也要努力。→ 如果父母不和乃至常闹矛盾争吵,孩子虽然父母双全也挺难幸福吧?